森林公園規劃建設
❶ 羊台山森林公園的規劃及規模
2004年「羊台疊翠」被評為深圳八景之一,2005年深圳市政府對羊台山森林公園進行了重新規劃,該公園為邊建設邊開放型,遊客隨時都可登山遊玩,根據規劃,羊台山森林公園建設將突出生態、自然、人本三大理念,發展的目標定位為: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森林風景資源為基礎,重點保護好羊台山的森林資源及其森林生態環境,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並在此基礎上,加強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服務設施建設和遊憩設施建設,開展森林遊憩活動,包括觀光、游覽、野餐、徒步、探險、野營、科學考察和文化教育等。在規劃期內,建設成為深圳市乃至全省知名的森林公園,並以此帶動深圳市森林公園體系建設。該公園總體形象定位為:羊台疊翠,綠野仙蹤。
公園分為水源生態保護區、分散森林遊憩區和集中森林遊憩區三個功能區,擬建高峰水庫生態保育區、大羊台山登山攬勝區、小羊台山森林游覽區、南山林果觀光區、大圍肚野營區、羅租山休閑娛樂區、冷水坑科普教育區等7大景區。景區開發分前、後兩期,前期主要是以森林遊憩區兩個景區(大羊台、小羊台森林游覽區)作為重點,以建設基礎設施和遊憩設施為主,對外開放;後期以分散森林遊憩區的四個景區放在後期開發,順序為:冷水坑景區—羅租山景區—大圍肚景區—南山景區。
此外,該園內還設了「古道遺址、百米竹徑、石雕浮牆、客家民俗圍屋、龍浮石刻」等40個旅遊點供市民觀光。經專家測算,羊台山森林公園完全建成後,可日供1.8萬多人次來「天然氧吧」享受。
❷ 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的規劃
奠定漢口城市基本格局、見證「四大名鎮」百年繁華的百年張公堤,將換新顏。武漢市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正式啟動建設,兩年成帶五年成林十年成景。武漢市長唐良智說,這是武漢繼江灘建設後又一大手筆的公共綠地建設項目,將成為武漢新的城市名片和旅遊新熱點。百畝松林、千畝竹海、萬株桃樹、十里花堤……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東起長江、西至漢江,途經黃陂、江岸、江漢、硚口和東西湖5個行政區。公園全長29.3公里,規劃總面積31.68平方公里,接近東湖33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相當於為武漢再添一處「綠肺」。 按照規劃,張公堤沿線將新建十大特色公園,形成「一帶十園」的總體布局。其中「一帶」總面積2260公頃,佔全園總面積的71%,「十園」總面積908公頃,佔全園總面積的29%。「一帶」環繞半個江城,融山、江、湖、堤於一體,形成「碼頭望竹林、綠毯綴樹叢、花塘映花海、葦盪依湖岸、河灘伴濕地」的美景。「十園」包括舵落口江灘公園、張畢湖公園、竹葉海公園、長豐公園、藝術雕塑公園、「深藍」動感水公園、後湖公園、岱家山文化公園、府河濕地公園、江河文化公園等,囊括了沿線眾多景點及歷史遺存。
公園里,還將按國際自行車比賽賽道,建設寬6米的30公里綠道,並與周邊綠道無縫對接。同時,公園還將保留有張之洞時期的歷史遺存,並保護和修復9處抗戰時期碉堡。
❸ 中國國家森林公園的設立意義
1、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
建立國家森林公園,兼顧適度的產業開發,在資金籌措、資源保護、規劃制定實施、區劃和分區管理、科研科普活動開展、營利和非營利社會力昰參與管理和經營等方面均有規范的管理機制,有利於實現對遺產地的統一、規范、有效管理。
在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矛盾尖銳的中國,這種模式不僅能夠有力地促進遺產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同時也可以極大地帶動當地旅遊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於平衡中國遺產地開發和保護利用之間的關系。
2、保護我國遺產地歷史文化突出的特色。
國家森林公園將國際上國家公園的「普遍真理」與我國遺產地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升遺產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水平,通過體制創新,使遺產資源管理上水平、上效益、提質量,趕超國際先進管理水平。
3、有利於日後對現有的遺產地體系進行整合。
國家公園兼具遺產資源的保護、教育、科研、遊憩產管理模式。在新遺產管理體系中首先建立國家公園管理單元,能夠充分發揮新遺產體系規范有利於提升我國的遺產資源管理水平。
在借鑒國外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和理念的同時,也應當保管理的示範作用,有利於吸引其他遺產管理體系逐步並入新遺產管理體系,對最終實現我國自然和文化遺產改革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3)森林公園規劃建設擴展閱讀:
國家森林公園的等級劃分標准
1、一級為40~50分,符合一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多為資源價值和旅遊價值高,難以人工再造,應加強保護,制定保全、保存和發展的具體措施。
2、二級為30~39分,符合二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其資源價值和旅遊價值較高,應當在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
3、三級為20~29分,符合三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在開展風景旅遊活動的同時進行風景資源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三級以下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應首先進行資源的質量和環境的改善。
❹ 森林公園設計規劃要點是什麼
森林公園專項規劃
1.森林公園景觀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是以森林景觀為主體,其用地多為自然的山峰、山谷、林地、水面,是在一定的自然景觀資源的基礎上,採用特殊的營林措施和園林藝術手法,突出優美的森林景觀和自然景觀。因此,在進行森林公園的景觀規劃時,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林木植被資源,對現有林木進行合理地改造和藝術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適應森林遊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觀。如果忽視這點,在森林公園中大興土木,加入過多的人工因素,則會使森林公園喪失其自然、野趣的特徵與優勢。
在森林公園景觀系統規劃中,應注意林道及林緣、林中空地、林分季相和透景線、眺望點等幾個方面的規劃設計。
2.森林公園游覽系統規劃
在森林公園內組織開展的各種遊憩活動項目應與城市公園有所不同,應結合森林公園的基本景觀特點開展森林野營、野餐、森林浴等在城市公園中無法開展的項目,滿足城鎮居民嚮往自然的遊憩需求。依據森林公園中遊憩活動項目的不同可分為:典型性森林遊憩項目,如森林野營、野餐、森林浴、林中騎馬、徒步野遊、自然採集、綠色夏令營、自然科普教育、釣魚、野生動物觀賞、森林風景欣賞等;一般性森林遊憩項目,如劃船、游泳、自行車越野、爬山、兒童游戲、安靜休息等。
開展各種森林遊憩活動對森林環境的影響程度不同。不適當的建設項目、不合理的遊人密度會對森林遊憩環境造成破壞。因此,在游覽系統規劃中必須預測出各項遊憩活動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及影響程度,從而在規劃中採用相應的方法,在經營管理上制定不同的措施。
3.森林公園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除與主要客源地建立便捷的外部交通聯系外,其內部道路交通必須滿足森林旅遊、護林防火、環境保護,以及森林公園職工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森林公園的道路交通系統規劃中,應注意游覽道路的選線、走向和引導作用,根據遊客的游興規律,組織游覽程序,形成起、承、轉、合的序列布局。應結合森林公園的具體環境特點,開發獨具情調和特色的交通工具。
森林公園內應盡量避免有地方交通公路通過。必須通過時,應在公路兩側設置30-50m寬的防護林帶。面積大的森林公園應設有汽車道、自行車道、騎馬道及游步道,按其使用性質可將森林公園內的道路分為主幹道、次路、游步道三種。一般道路應佔全園面積的20/0~3%,在遊人活動密集區可佔50%~lO%o.
(1)主幹道。是森林公園與國家或地方公路之間的連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園內的環行主道。其寬度為5~7m,縱坡不得大於9%,平曲線最小半徑不得小於30m.
(2)次路。是森林公園內通往各功能區、景區的道路。寬度為3~5m,縱坡不得大於13%,平曲線最小半徑不得小於15m.
(3)游步道。是森林公園內通往景點、景物供遊人步行游覽觀光的道路,應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寬度為1~3m,縱坡宜小於18%.
4.森林公園旅遊服務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旅遊服務系統主要包括餐飲、住宿、購物、醫療、導游標志等。休憩、服務性建築的位置、朝向、高度、體量等應與自然環境和景觀統一協調。建築高度應服從景觀需要,一般以不越過林木高度為宜,休憩服務性建築用地不應超過森林公園陸地面積的2%.賓館、飯店,休、療養院,游樂場等大型永久性建築,必須建立在游覽觀光區的外圍地帶,不得破壞、影響景觀。
(1)餐飲。餐飲建築設計應符合JCJ64-1989《飲食建築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
(2)住宿。應根據旅客規模及森林旅遊業的發展,合理確定旅遊床位數。旅遊床位建設標准宜符合下列要求:高檔28~30平方米/床;低檔8~12平方米/床。森林公園中的住宿設施,除建設永久性的賓館、飯店外,應注重開發森林野營、帳篷等臨時性住宿設施,做到永久性與季節性相結合,突出森林遊憩的特色。
(3)購物。購物建築應以臨時性、季節性為主,其建築風格、體量、色彩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應積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
(4)醫療。森林公園中應按景區建立醫療保健設施,以便對遊客中的傷病人員及時救護。醫療保健建築應與環境協調統一。
(5)導游標志。森林公園的境界、景區、景點、出人口等地應設置明顯的導游標志。導游標志的色彩、形式應根據設置地點的環境、提示內容進行設計。
5.森林公園保護工程規劃
(1)森林公園火災的防護。開展森林遊憩活動,對森林植被最大的潛在威脅是森林火災,遊人吸煙和野炊所引起的森林火災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森林火災會毀滅森林內的動、植物,火災後的木灰有時會沖入河流使大批魚群死亡,森林火災還會使遊憩設施受損、遊客受到傷害。
森林公園火災的防護措施及方法有:
1)在規劃設計時,對於森林火災發生可能性大的遊憩項目,如野營、野炊等,應盡可能選擇在林火危險度小的區域。林火危險度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林木組成及特性、郁閉度、林齡、地形、海拔、氣候條件等因素。
2)對於野營、野餐等活動應有指定地點並相對集中,避免遊人任意點火而對森林造成危害。同時,對野營、野餐活動的季節應進行控制,避免在最易引起火災的千旱季節進行。
3)在野營區、野餐區和遊人密集的地區,應開設防火線或營建防火林帶。防火線的寬度不應小於樹高1.5倍。但從森林公園的景觀要求來看,營建防火林帶更為理想。防火帶應設在山脊或在野營地、野餐地的道路周圍。林分以多層緊密結構為好,防火林帶應與當地防火季的主導風向垂直。
4)森林公園中的防火林帶應盡量與園路結合,可以保護主要游覽區不受鄰近區域火災的影響。同時,方便的道路系統也為迅速撲滅林火提供保障。
5)在森林公園規劃和建設中,應建立相應的救火設施和系統。除建立防火林帶、道路系統外,還應增設防火通信設施,加強防火、救火組織和消防器材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強對遊人和職工的管理教育,加強防火宣傳,嚴格措施,防患於未然。
(2)森林公園病蟲害防護。防止森林病蟲害的發生,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長,給遊人一個優美的森林環境是森林公園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方法如下。
1)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營造針闊混交林是保持生態平衡和控制森林病蟲害的基本措施,更為重要的是實現抗病育種。
2)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根據不同的森林類型、生態結構狀況,適時地採用營林措施。及時修枝,撫育,間伐,林地施肥,招引益鳥、益獸等,可長期保持森林的最佳環境生態。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敵防治害蟲,通過一系列生物控制手段,打破原來害蟲與天敵之間形成的數量平衡關系,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相對平衡。
4)物理、化學防治。物理方法主要利用害蟲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而化學防治只是急救手段。近幾年來,高效、低毒、殘效期長、內吸性和滲透性強的殺菌劑、煙劑、油劑及超低量噴霧防治技術有所進步。
6.森林公園基礎設施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內的水、電、通信、燃氣等布置,不得破壞、影響景觀,同時應符合安全、衛生、節約和便於維修的要求。電氣、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設施應設在隱蔽的地帶。森林公園的基礎設施工程應盡量與附近城鎮聯網,如經論證確有困難,可部分聯網或自成體系,並為今後聯網創造條件。
(1)給、排水。森林公園給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產用水、造景用水和消防用水。給水方式可採用集中管網給水,也可利用管線自流引水,或採用機井給水。給水水源可採用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源水質要求良好,應符合GB5749-200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水源地應位於居住區和污染源的上游。排水工程必須滿足生活污水、生產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排水方式一般可採用明渠排放,有條件的應採用暗管渠排放。生產、生活污水必須經過處理後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體或窪地。給、排水工程設計包括確定水源,確定給、排水方式,布設給、排水管網等。
(2)供電。森林公園的供電工程,應根據電源條件、用電負荷、供電方式,本著節約能源、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的原則設計,做到安全適用,維護方便。供電電源應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現有電源,在無法利用現有電源時,可考慮利用水利或風力自備電源。供電線路鋪設一般不用架空線路,必須採用時盡量沿路布設,避開中心景區和主要景點。供電工程設計內容包括用電負荷計算、供電等級、電源、供電方式確定、變(配)電所設置、供電線路布設等。
(3)供熱。森林公園的供熱工程,應貫徹節約保護環境、節省投資、經濟合理的原則。熱源選擇應首先考慮利用余熱,供熱方式以區域集中供熱為主。集中供熱產生的廢渣、廢水、煙塵應按「三廢」排放標准進行處理和排放。供熱工程設計為熱負荷計算、供熱方案確定、鍋爐房主要參數確定等。
(4)通信。通信包括電信和郵政兩部分。森林公園的通信工程應根據其經營布局、用戶量、開發建設和保護管理工作的需要,統籌規劃,組成完整的通信網路。電信工程應以有線為主,有線與無線相結合。郵政網點的規劃應方便職工生活,滿足遊客要求,便於郵遞傳送。通信工程設計內容包括方案選定、通信方式確定、線路選定、設施設備選型等。
❺ 新都中央森林公園規劃圖
新都區中央森林公園主要由城市翠微湖森林公園、城市河岸森林公園和郊野濕地森林公園3個公園組成,兼具生態、環境、游賞、文教、服務5大功能區,漫山遍野的樹林將是公園的一大特色,林木覆蓋率約為85%,將成為一個以林為骨,以水為脈,集生態修復、生態遊憩、運動休閑、文化展示、防災避險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復合型的城市森林公園。
❻ 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用地有什麼規劃
進入國土局官網,即可依法申請信息公開
❼ 九峰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規劃
(1)遵循與總規和其它專項規劃協調一致的原則。九峰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在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總體規劃原則指導下,遵循總規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並充分考慮與其它專項規劃的協調。
(2)保護城市森林與適度開發具有傳承荊楚文化的建設項目相結合的原則。在保護九峰城市森林的前提下,挖掘武漢歷史文化內涵,重建具體傳承荊楚文化的項目並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進而提升城市的整體開發建設水平,打造武漢市又一「城市名片」
(3)生態旅遊與科研生產,科普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發揮九峰森林保護區生態功能為出發點,同時確保林業科研工作的健康發展和全省林業科研科普教育的需要。 (1)造林:總計730畝,主要為頂冠峰採石場、荒山荒地、拆遷地造林,提高森林博覽區域的植被。
(2)森林景觀改造:森林景觀改造總計面積1445畝,涉及頂冠峰、獅子峰、黃柏峰等地規劃,內容包括山體補綠,封山育林,森林景觀建設和林相改造四大部分以及驛道古風、幽林沐澤、香溪涉趣等三大森林景點的建設。提升森林博覽區景觀效果。 (1)兩湖書院:該項目以自然保護為基點,以展示荊楚歷史文化,打造保護區生態旅遊品牌,提升區域文化品味為目的。兩湖書院擬選址於缽盂峰和寶蓋峰間的谷地——長春溝,佔地面積230畝,此處因谷地立地條件差,樹木稀少,坡度相對平緩,規劃仿古建設面積6000平米,此地兩面臨山,向東可見馬驛水庫,水質極佳,時見水鳥游棲;西側有一池,在雨水豐沛時可形成湖泊,頗似當年「兩湖書院」的內湖——都司湖。此處正是重建書院的絕佳地點。
(2)九峰律寺:恢復九峰律寺或建宗教活動場所,項目選址為原遺址所在地,規劃佔地面積60畝,規劃山門、鍾樓、鼓樓、大雄寶殿、羅漢堂、講堂及生活起居等明清風格建築。
(3)九峰塔:建於缽盂峰頂,佔地面積5畝,為景區標志性建築,其中塔體八面九層,採用仿古建築形式,並在塔下建若干附屬建築,構成台、廊、亭、塔、樓的有機結合,登塔「缽盂攬勝」並可防火瞭望。 由博物館,樹木園,科普培訓中心,。是湖北省林業行業的重要公益性基礎設施,承擔全省林業科學普及教育的重任,是宣傳林業建設成就,普及生態知識和人才培養基地,擬規劃建設地點在笤箕佔地450畝,規劃博物館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並根據需要建設不同功能的室內科普用房。
規劃建設樹木園的主要目的:
保護具有較高科研價值的試驗林
保護景區內珍稀瀕危樹種和具有特殊意義的友誼樹等通過建立樹木園,有目的、有計劃的對觀賞木本花卉、食用竹的品種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為今後的科研及研究做准備 (1)、生態居住區:該區位於寶蓋峰南坡,原野生動物園內現已開發的平緩地帶,面積450畝。該地南邊與保護區規劃的開發建築用地相連,可將兩地連接在一起,在現有植被基礎上構建草地、矮林、高大樹木組成的三重生態系統。依據地勢規劃親山、親水、親景觀的傍山建築,使建築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開發建設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及東西方建築形式相交融的生態居住區。
(2)、壽安陵園:該園迄今有十多年的歷史,已有一千多人士仙逝之靈安葬於此。在現有陵園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對墓區進行造林綠化,提高陵園的綠化率,規劃在2010年墓區全部採用樹葬、花葬的形式。 隨著保護區的建設,九峰公園的森林旅遊人數,將逐年增加,預計2006年旅遊人數將達30萬人以上,公園年收入將達300萬元。
❽ [頂][原創]如何規劃建設好森林公園我要推薦
這些景點往往沒有歷史文化作為依託,純粹是山水環境、空氣資源好一點而已。建這樣的森林公園要花很多投入,建成處處象小家碧玉式的精品景區不太可能。所以就森林公園的規劃建設問題,筆者提點自己的想法,和同行們一起探討: 一,一部分地方必須是精品: 既然你不能把那麼大的森林公園建得處處到位,那就把花錢的范圍縮小,把主要一小部分建得可以看看吧,不管是道路,還是房屋。有些景區,環山的道路幾十公里,而入口處或者說是主要功能區的房屋、門樓,卻看起來不精緻,象個半成品的毛胚房——牆角、窗口、屋沿、室內的護牆,線條不直不挺,粉飾坑坑窪窪,牆板拼縫處露著縫隙,感覺是農民工的作品。修飾當然需要增加用工量,但筆者的想法是,把那麼長的環山水泥路少建一段,或者錢不夠的話留部分地方不去動它,讓它暫時還是原生態,賺了錢再慢慢整,現有的錢把重要的區域先建精建好——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在森間步行,土路對遊客來說更具有自然的親和力。休息位和休息亭也同樣,有得毛毛糙糙地在沿路建上幾十處亭和休息位,不如建造幾處象樣的休息地方。道理其實很簡單,你在一片綠意昂然的林間小道上漫步的時候,眼瓣出現的,是容納了現代工業技術的「作品」,遊客對你景區的品質的認同,和雖然很多但建造粗糙,感覺是不言而喻的。 二,創造文化: 一個人工開發的新的以山水林木為背景的景區,一般來說是不會有許多能招搖於世的歷史古跡的,更多的便是發現了一些石頭,看起來象什麼什麼東西,經過導游的心理引導,越看越象,便當起真來。這不是壞事。因為歷史上除了有些歷實是真實的外,所謂的歷史,常常是後人編造的。對於一個新的景點來說,只要這種編造是善意的,給人愉悅或有教育意義的,合理的加工編造,可視為景區文化的再造。一塊象形的石頭,再編出一個故事,經過一段時間後,就可成為一個「歷史」。這種創造文化的做法,有高手把它系列化更好。許多的森林公園都有較好的裸石資源,這些裸石是陰刻文字、岩畫、淺浮雕藝術品的好載體;一塊象形的石頭也可以方便地利用這種方法把它處理得更逼真更傳神。並且這種工作所增加的成本不是很高,除了加工工人的工資成本外,僅需一個策劃理念,幾把手槍電鑽和石刻用鑽頭。 ——因為談的是規劃建設,民間的習俗文化,包括飲食文化不在此文中論述。 三、景區為人而設: 作為森林公園來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以往簡單的以游為主的旅遊模式外,對休閑度假、健身等旅遊品質的追求,是目前景區建設者們須重視的——休閑度和舒適度。景區建設同樣須以人為本,一切為了遊客的舒適與寫意。例如在森林公園沿途,休息處如有山水資源的地方可引入洗手功能,讓遊客可以洗臉或洗水果;垃圾箱不可缺少。森林公園雖須防火,但在一定的地區設一到二個吸煙處也是應該的,筆者去廣東韶慶丹霞山國家森林公園考察時,雖然也是山區,但還是在一定的距離范圍內設立了專用的吸煙處,讓吸煙者感到人性化的關懷,因為事實上,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做到絕對的禁煙幾乎是不可能的,森林景區也無法做到三步一個管理人員,五步一個保安,對於目前還數量不少的中國煙民遊客來說,與其讓他偷偷地吸,還不如設幾個做好了消防管理措施的地方讓他正大光明地吸來得好。另外,森林公園樹木多,在二樹之間架點繩床是不錯的主意,問題是常會被不自覺的遊客順手牽羊偷走,所認架設要視地點。總之,一個景區,在建設過程中,在設施上要考慮到它的實用功能,在不增加很大成本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地增加為「人」而設的東西,對你的景區會有好處的。 以上三點僅為森林公園規劃建造中的一個方面,要注意的東西很多,下次再與景區建設者們一起探討。總之,景點建設也是一個產品,增加口碑在於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