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植物園
『壹』 北京植物園在哪
地鐵2號線到崇文門換5號線到惠新西街南口換10號線到巴溝村換:
方案1: 直達,總行程10.357公里
從巴溝村出發,步行約50米
乘630(來廣營西橋東-北京植物園南門)
在巴溝村站上車,經過13站,行程10.27公里
在北京植物園站下車
方案2: 直達,總行程11.821公里
從巴溝村出發,步行約500米
乘634(西直門-香山公園東門)
在稻香園站上車,經過18站,行程11.095公里
在卧佛寺站下車
到達北京植物園
『貳』 沈陽植物園的籌建背景
據歷史資料記載,沈陽植物園周圍的「舊站」、「高坎」、「上馬」(史稱「上馬家灣子」)、「中馬」(中馬家灣子)、「下馬」(下馬家灣子)、「煙台」(史稱「煙台尼魯」)、「七間房」、「中水泉」等都是清初已有的古老村落。其中,舊站、高坎、七間房、煙台從前曾有「祥雲寺」、「龍泉寺」、「青雲寺」和「關帝廟」等古剎(今俱不存)。而舊站的年代要比其它村寨的年分還要早出多年。沈陽植物園南門之前的大道—沈撫公路(北線)還是一條千年古道,清代稱其「大御路」,當年,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及道光皇帝等多次途徑此路,往返於盛京(沈陽)、興京(新賓)祭祀祖陵。謁陵隊伍往返時要在煙台村設立「尖營」,以供皇帝進食「午膳」。屆時,盛京五品以上官員要在煙台村聚集,跪迎皇帝入都。
貫穿園內的沈撫鐵路原名「奉海鐵路」,是1925年由東北人民自力更生所建。此前,東北地區鐵路都是帝國主義列強所修。奉海鐵路是東北近百年史的重要歷史遺跡,是向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教材。
1958年毛澤東主席去撫順途中至舊站(高坎公社所在地)視察。翌年在此籌建植物園。
『叄』 《昆蟲記》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荒蕪的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
可以說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
(3)背景植物園擴展閱讀:
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煌煌10卷的《昆蟲記》一書,以其瑰麗豐富的內涵,喚起人們對萬物,對人類和對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
通過詳細、深刻地描繪,各種昆蟲的外部形態和生物習性,記錄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昆蟲記》融合了科學與文學,這也意味著它既有科學的理性又有文學的感性。書中不時語露機鋒,提出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思考,試圖在科學中融入更深層的含義。
在研究記錄之餘,作者在字里行間也提及自己清貧樂道的鄉間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蟲的經歷,向讀者介紹膝下的兒女,乃至他的家犬,這正符合了「回憶」二字,充滿了人情味。
『肆』 家庭植物市場具體背景
淘寶來網:盛世鑫毅植物園,經自營日本小葉迎春,對節白臘,水臘,黃楊等盆景,價格合理,多精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動物人物房屋橋梁等),多肉擺件,園藝器皿等配套齊全。全場滿26元包郵,滿50元贈送小禮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經過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長期存活,且具有藝術價值。盛世鑫毅植物園的盆景師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種植修剪經驗,精心養護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備一定藝術功底。
各種造型,獨具一格(直桿式,斜桿式,懸崖式,石夾樹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應有盡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餅肥,復合肥,矮壯素等品種齊全)
『伍』 青島植物園的籌建背景
青島植物園始建於抄1976年,佔地面積1500畝。它是以林木花卉等觀賞植物為主的集科研科普、花木繁育和觀賞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觀。 青島植物園立足於植物資源的保護、優良品種引種馴化和植物科學的普及工作。經過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植物建園為主,游覽觀賞並舉的風格,同時保存了大批珍稀瀕危物種。
『陸』 葯用植物園的相關背景
我國有葯用植物11020 種 (含下等級別1208 個),這些植物形態多樣,有喬木、灌木、草本,分布於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中,其中相當一部分除葯用外,還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據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1995 年版有葯用植物606 種,有觀賞價值並已收錄《中國花經》的植物有179 種,約佔30%,照此推算,11020 種葯用植物中有觀賞價值的葯有3300 多種。因此按園林設計的要求,完全採用葯用植物建設一個園林化的、具有中醫葯文化特點的葯用植物園是完全可能的。用葯用植物製作園林景觀是中國園林藝術與中國傳統中醫葯結合的產物,將成為我國園林藝術的一大特點, 對世界園林園藝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中醫葯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葯植園的建立就是用園林的方式來體現中醫葯學豐富的文化內涵,向世界展示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各民族傳統醫葯學,為人們的生存空間創造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同時由於葯用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逐步釋放出具有一定醫葯作用的化學物質,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作為自然療法中的一種。品種繁多的葯用植物的集中種植也為葯用植物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資源開發與保護研究、葯用植物的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