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地質公園
A.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60歲以上門票價格是多少,知道的朋友能告訴我嗎
石林景區門票價格為175元/人次(含乃古石林景區),
優惠票130元/人次,全程通票。回
學生及軍人分別憑答學生證、軍人證購買優惠票;殘疾人、70歲以上老年人及離休幹部分別憑有效證件、身高1.3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
長湖景區門票價格為10元/人次(距離石林景區20公里,山青水秀的高原湖泊 美)。
大疊水景區門票價格為18元/人次(目前,封園整治 不接待遊客)。
石林旅遊會員卡稱為「石林旅遊一卡通」,憑此卡一年365天石林風景名勝區任您游,一卡通200元/人,學生卡150元,一年內不設次數。
B. 雲南有幾個國家地質公園和幾個世界地質公園,分別叫什麼,什麼時候批准成立的 類型是什麼
昆明石林是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大理蒼山公園是國家地質公園
C.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的主要景點
主要分布雲南石林以石多似林而聞名,景區范圍廣闊,景點眾多,有大小石林景區、黑松岩(乃古石林)風景區、飛龍瀑(大疊水)風景區、長湖風景區、月湖風景區、芝雲洞風景區、奇風洞風景區、圭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其中已開發為游覽區的是:月湖風景區、石林風景區、黑松岩(乃古石林)風景區、飛龍瀑(大疊水)風景區、長湖風景區。
大石林
小石林面積約8平方公里,為主要游覽區。在石林入口處,有石林湖,湖中一尊石峰突出水面,故稱「出水觀音」。在石門右側石峰上鐫刻著「石林」兩個隸書大字,與拔地而起的石柱、石峰交相輝映,引人入勝。遊人至此,美景目不暇接,那差錯密布的灰褐色怪石奇峰,平地拔起,沖入雲霄,許多石峰恰似各種動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小石林
與大石林緊密相連而又自成格局,這里地勢平坦。在小石林景區有兩個圓形碧池,一個是幽池,柳樹叢中有一組石峰稱「幽池戀人」。另一池稱「玉鳥池」,池旁有一座石峰,當地人民親切地稱之為「阿詩瑪」。
月湖風景區
月湖位於石林東北側的躍寶山村,距石林12公里。石林縣城至西街口鎮的公路從湖北邊通過。月湖海拔1906米,寬1500米,平均深18米,水面4500畝,是「路南石林」高原斷陷湖中最大的一個湖泊。
月湖呈新月形,水面寬廣又不太深,因而盛產魚。在月湖垂釣一般都會收獲頗豐。湖岸的石岩里藏有許多珊瑚、螺螄、蛤蜊等海生化石。
月湖的南岸是石灰岩質的石山,剛露土的石芽石筍讓人嘆為奇觀。湖北岸是綠色的草坪。
長湖
長湖位於石林縣城東南,距大石林18千米。長湖是一東西向狹長的天然溶蝕湖,由地下水匯集而成。湖中生長有雲南喀斯特高原特有的水生植物-路南海菜花。長湖也是美麗彝族少女阿詩瑪梳妝和洗麻的地方,電影《阿詩瑪》便在這里拍攝。
景點主要有獨石山、大尖山、二尖山、三尖山、磨盤山、蓬萊島、圓湖等,面積3.94平方公里。
長湖是溶岩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給,周長5千米,寬300米,平均深度24米,無污染。四面青山環抱,植物覆蓋率達95%以上。湖中有小島,湖岸是以雲南松為主的森林,地勢平緩,分由眾多小湖。
蓑衣山-文筆山石林
蓑衣山-文筆山石林位於石林公園南部,文筆山是公園內最高的山峰,海拔2200米,山上林木茂密。這里石林或分布於嶺脊,或掩映於密林,反映了典型的山地石林地貌和石林生態環境。
蓑衣山石林是石林公園內唯一由泥盆紀灰岩形成的石林,由於層理發育,因此石峰和石柱的分層性極好。另外由於主要受北西方向的節理分割,這里還多發育脊狀石芽、溶溝和石牆。
大疊水
大疊水瀑布是珠江第一瀑,距石林縣城23千米。瀑布高87.8米,最寬可達60米,洪水季節每秒流量140立方米。
被譽為「珠江第一瀑」的大疊水瀑布位於石林縣西南端,距石林約18公里,乘車從大石林至大疊水約。巴江是石林地區的主幹河流,在盆地蜿蜒流淌了30多公里並穿越一段峽谷後,在這里沖下懸崖,形成壯觀的瀑布。
大疊水瀑布在地質上屬地貌裂點,既一條東西向的斷裂從這里通過,使北面相對抬升,南面相對下降。形成懸崖。阻止了下遊河流的溯源侵蝕,從而使路南盆地的水文格局和石林地貌得以保持。
黑松岩(乃古石林)
黑松岩位於石林景區以北8公里處。清康熙《陸良州志》說:「石門峰,沿西四十里地名石門哨。」最早叫石門,因俯視時象一片蒼翠的松林而得名「黑松岩」,又因「黑」在當地彝語中稱「乃古」,所以又叫乃古石林。
黑松岩景區(乃古石林)面積約10平方公里,高等級公路由石林直通黑松岩東區,距石林火車站約5公里。黑松岩的石林,大多呈城堡狀、塔狀、蘑菇狀,除了與石林景區相似的刃脊狀與劍狀石柱外,還有很多的尖頂狀石柱。在上端它們彼此分離,根基部卻都連在一起,組成石牆、石城和石陣。
景區由石林景觀、白雲湖、白雲洞、石峰山、幽谷仙瀑組成。一般分布為東、西、北三個區域。鋪設的石板游路總長6公里多,貫穿西區和東區。
東區的主要景點有:梁祝相會、眾志成城、峰上望、古戰場、石破天驚、天鵝戀、豬八戒背媳婦、獨石成林、佛手屏、千刃峰、孔雀開屏、承露盆、雙獅戀等。
西區的主要景點有:相依為命、八仙亭、古佛一燈、龍騰虎躍、老君壺、南天棧道、古塔洞天、南一華表、垂簾聽政等十九處。
D.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特色景觀
五台山位於祿豐縣北部,是一處正在開發之中的風景區。山中林木蔥籠,溪水清悠,一片清新宜人的自然風光,讓人神暢心舒。
五台山風景區總面積共 0.9萬畝,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在這里,生長的灌、喬植物共有67科700多種,主要是馬醉木、雲南松、油杉、楊梅、橄欖等。各種植物相間而生,相伴而長。叢林間,很多野生動物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繁衍、生長。這些動物中最為珍稀者有雲豹、穿山甲、蟒、白腹錦雞等。
五台山如名所示,宛若一方平台,林在台上,景在台中。然而,四周都是險峻的懸崖絕壁。穿行於懸崖絕壁之間,雖然不時有驚心動魄之震撼,但畢竟有驚無險,盡可領略崖壁之中的奇峰怪石。五台山風景區的景點很多,很多地方景中有景,景外有景,令人目不暇接。這些景點包括清水河、叭拉埡口瀑布、戛力寺水庫、朝陽洞、石中山、仙人跡、金罐塘、鍋底塘、葫蘆塘、華松坡等。 6500萬年前,地球上一種身軀龐大的動物 絕滅,解剖學家歐文通過對化石的長期研究,把 這種動物命名為恐龍。1995年,祿豐縣川街鄉的青年農民羅家有在一個紅色山包上發現了恐龍化石,專家們發掘後露出 8 具恐龍化石個體,而且,發現大量恐龍化石的可能仍然存在。這一發現掀起自1938 年卞美年發現「許氏祿豐龍」後的國際性祿豐恐龍熱。
祿豐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早期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種類,以恐龍為代表的祿豐蜥龍動物 群,是中國目前有關古脊椎動物化石最豐富最完整的動物群之一。祿豐盆地恐龍化石十分豐 富,已出土的恐龍中,有蜥龍類、虛骨龍類、鳥龍類等三個種類,達 25 屬 33 種,是研究恐 龍家族的發生、發展至衰亡的重要區域。半個世紀以來,祿豐恐龍吸引著致力研究古生物的 中外學者,紛至沓來,這對古生物科學的研究和普及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位於祿豐縣城4.5公里處,主要分布在恐龍山內,整座山均為中生代侏羅紀地層,由於這里出土了大量恐龍化石,所以名為恐龍山。
祿豐恐龍化石於1938 年被發現的,是當今世界恐龍化石保存數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當時在祿豐一帶發現了24屬30多種,分別屬於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三大類,統稱為「祿豐蜥龍動物群」。
其中尤其以許氏祿豐龍的發現震驚全球,這種恐龍的體積不大,距今已有1億8千萬年,屬於最古老的種類,但保存得卻十分完整,對於人類對恐龍早期進化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位於祿豐縣城內,佔地3000平方米,共有八個展廳,裡面陳列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龍化石、古猿化石以及明代瓷器,清代的銅佛像等。其中,一億多年前的恐龍化石和八百多萬年前古猿化石中外馳名,祿豐因此而被譽為恐龍和臘瑪古猿之鄉。1938年冬,中國地質學家卞美年教授到祿豐考察地質,想從那些八公尺厚的紅色土層中尋找鹽和石膏礦,到祿豐聽農民說紅層中埋有龍骨,他進行了小規模的發掘,並找到許多。此後,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家楊鍾健教授通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先後發表了《祿豐蜥腳類恐龍的初步研究報告》等論文,受到了國內外古生物學界的重視。隨後,祿豐的名字被很多國家寫進了古生物和生物教科書之中。
E. 國家地質公園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地質公園,由中國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截止至2014年1月,國土資源部一共公布七批共240家國家地質公園。
F.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的地理環境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岩溶地質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岩溶地質公園。石林可分布於溶丘、窪地、湖泊、河流、瀑布、洞穴內等喀斯特地形,這豐富了石林的類型和科學意義。石林與分布地形的組合稱為石林組合地貌。主要分布類型有:石林窪地、石林谷地、石林嶺脊、石林坡地、石林盆地、石林溶丘、尖峰溶痕城堡等。
表面溶蝕形態有30種以上的表面溶蝕形態,主要是各種溶溝、溶盤、溶紋、溶窩、土下溶蝕面、溶蝕邊槽、井狀溶槽、溶蝕貝紋、尖峰溶痕、暗河管道殘余、紅色藻痕、重力崩塌溝痕等,裝飾點綴石柱。不僅豐富了石林的觀賞性,也提供了研究石林形成演化的科學依據。
G.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的資源情況
這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具有部分珍稀瀕危物種,豐富了石林景回觀。公答園有國家級保護植物近10種,省級保護植物20餘種,近百種公園、昆明、雲南省特有和珍稀植物,國家二級保護獸類7種、鳥類8種,特有的洞穴魚類。
H.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的科研價值
科學價值
石林地質公園是石林術語的源地,早於任何其它的岩溶術語,它是溶痕系列的特殊類型,集微觀溶蝕形態到中觀溶蝕形態。
石林岩溶形態復雜,類型多樣,發育久遠,發育系列完整,具有多期、多樣的古環境的發育類型和殘留形態,是研究石林岩溶發育與保存機制的代表地點之一。
岩溶既與其它岩溶地貌具有密切聯系,又與區域地質地貌演化相關(早二疊世的海退、晚二疊世的區域玄武岩噴發、行星氣候帶的古內陸乾旱區、內陸湖泊演化、高原抬升、河流發育與地貌裂點、地下水系統演化等)各期石林岩溶的空間共存與分離源於復雜獨特的發育保存機制,反映這種機制的各種地質遺跡在石林地質公園內得到完整地保留。
石林地質公園內保留有反映滇中岩溶高原原生植被特點的植被群落,可作為物種就地保護地之一。
科普價值
石林地質公園特有的完整的石林岩溶地貌系列、岩溶洞穴地貌、地質史跡、植被群落系列、民俗風情、民族文化等在其便捷通達的交通條件和完好的開發管理下,吸引了上千萬國內、國際旅遊者,他們當中既有普通民眾、青少年兒童,也有著名科學家、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石林地質公園包含的地球演化、地質地貌形成過程、岩溶區特有的生態系統特性、人地協調的資源利用模式等科學管理知識和經驗通過石林旅遊觀光和考察等活動得到傳播。這在目前發現和開發的所有石林岩溶類保護區和公園中,石林地質公園是獨一無二的。這顯示了它的教育科普價值。
I. 雲南雪山峽谷地質公園,海拔多少米
雲南的玉龍雪山腳下,距離麗江30分鍾路程的地方,有一處景色絕佳的峽谷,叫做東巴秘境,被稱為是雪山下的聖境,海拔約2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