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植物園景觀

植物園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1-30 01:38:03

Ⅰ 北京植物園有哪些主要景點

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跡人文景觀、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區四部分組成。其中,植物展覽區分為觀賞植物區、樹木園和溫室區三部分;名勝古跡區由卧佛寺、櫻桃溝、曹雪芹紀念館、梁啟超墓、隆教寺遺址等組成。植物園以展示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植物資源為主,兼顧部分華中、華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既有科學內容,又有園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勢建園,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則,植物園已建成松柏區和十幾個專類花園。各小園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中國寫意式的田園風光,有法國宮廷式整齊嚴謹的布局,也有英國風格的開闊舒展的畫面。熱帶溫室在植物園有四個展區,熱帶雨林展區,四季花園展區,沙漠植物展區,專類植物展區,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條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觀。

Ⅱ 隋唐城遺址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千姿牡丹園
千姿牡丹園佔地350畝,由百花園、特色園、九色園、科技示範園四個園區組成,目前共種植九大色系的牡丹1258個品種、30餘萬株,國內牡丹涵蓋中原牡丹品種群、西北牡丹品種群、江南牡丹品種群、西南牡丹品種群,國外牡丹包括日本、歐美品種群,是目前國內牡丹品種最多的牡丹園之一。
野趣水景園
水景園位於植物園西北角,佔地約96000多平米,水域面積32000多平米,南面、東面是大面積的疏林綴花草地。主要表現水生植物的生態特點和自然野趣。全園種植喬灌木64種,地被植物14種,收集水生植物105種,主要以睡蓮科、蓼科、水鱉科、黑三棱科、澤瀉科、莎草科、天南星科、香蒲科等水生植物為主,其中荷花品種93種,睡蓮品種11種。夏秋之際,荷花風姿綽約,睡蓮楚楚動人,加上各種浮水水生花卉形成水景園的觀景重點。園內以一條明渠作為主線,積水成潭,截流成瀑,環水成洲,跨水築橋,兩岸多呈自然式緩坡延伸入水狀,當岸上盛開絢麗多彩的野花組合時,水生植物與之相互襯托對比,呈現出豐富的景觀層次和深邃的山野意境。
木蘭瓊花園
木蘭瓊花園位於植物園的中北部,佔地約19900平米。園內以表現木蘭亞綱的多花、樹形優美為特色,以多花灌木與地被作為中下層,結合木蘭亞綱開花喬木營造春景的繁花似錦的氛圍。園內的木蘭品種達27個,栽種有景新玉蘭、紅荷玉蘭、天目木蘭、新奇玉蘭、寶華玉蘭等名品。另有忍冬屬9種,莢蒾屬13種。忍冬科植物(瓊花)又稱聚八仙,四五月間開花,花大如盆,潔白如玉。觀果期為8—10月,秋果紅若珊瑚,為花果兼美的觀賞樹種。
裸子植物園
裸子植物園位於植物園東北角,佔地約33900平方米。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約有800種,隸屬於79屬和15科。裸子植物園有6科14屬29種,栽種有銀杏、水杉、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冷杉、羅漢松、白皮鬆、雪松、五針松、馬尾松、油松、喬松、日本花柏、絨柏、圓柏、鉛筆柏、蜀檜、偃柏等。這里冬季綠色經久不衰,春夏松蔭匝地,到了秋季,金黃的銀杏、火棘、黃櫨等,和蒼松的翠綠相間,成為游覽休憩、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
百草園
百草園位於植物園區的中北部,面積35400平米。主要由陰生草花區,觀賞性草花區,葯用草花區,經濟性草花區和親水空間組成。收集葯用草本植物61個品種,按屬性分別栽植於花壇、林下、水邊、山坡。品種有川烏、柴胡、杭菊、毛茛、貫眾、百合、山丹丹、大黃、三七、白頭翁、射干、桔梗、山棉花、獨活、獨角蓮、草芍葯、冬凌草、狼毒大戟、龍膽草、沙參等,配置杜仲、銀杏等有葯用價值的喬木及山茱萸、丁香、謂實、金銀花、接骨木、連翹等花灌木和葯用木本植物,結合親水空間構成良好的復層植物群落。
月季園(薔薇園)
月季園位於植物園區的中北部,面積23000平米。栽培258個月季品種。本園選用現代雜種月季(品種月季)中大花型、色彩豐富、花香四溢的品種,在月季園中心區進行展示,輔以色彩艷麗三季有花的豐花月季中的部分繁花品種,用微型月季鑲邊,地被月季取代常規的草坪植物,以地被的形式栽植,形成花壇、花帶、花溪,藤本月季結合鋼構架與竹架形成花牆、花籬、花門,樹狀月季點綴其間。園內還設置親水平台、花廊、園亭,配置造型龍柏、七葉樹、廣玉蘭等植物點綴,營造出花團錦簇,自然和諧的園林景觀。
竹園
世界上已知竹類植物約80屬1000餘種,我國約有40屬近500種,佔世界二分之一。竹園佔地面積90畝,主要引種栽培了剛竹、慈竹、紅竹、早園竹、淡竹、斑竹、金鑲玉竹、毛竹、雷竹、紫竹、桂竹、烏哺雞竹、苦竹、菲白竹、菲黃竹等34個品種約344594株,綠筠萬桿、鬱郁蔥蔥。竹園里依山伴水,其間點綴著竹亭、竹欄、疊泉石,竹林間環繞小徑曲折通幽,形成了一道「日出有清蔭,月照有清影。雨來有清聲,風吹有清韻」的優美風景
桂花園
桂花園位於植物園時代軸線的東側,佔地約47000多平米,主要以木犀屬植物為主。全世界現有木犀屬種屬資源32種,中國擁有其中的27種,佔世界總數的80%以上。其中桂花是木犀屬中最主要的種群,我園收集桂花品種30多個,分屬四季桂、銀桂、金桂和丹桂4個品種群。四季桂品種群:四季開花,有月月桂、日香桂等;銀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有柳葉銀桂、桃葉銀桂、大葉銀桂等;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有金秋桂、叢中笑、狹葉金桂等;丹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較深,橙黃、橙紅至朱紅色,有紅花丹桂、月尖紅桂、籽丹桂等。
梅園
梅園以梅花馳名,位於植物園南北中軸線的西側,面積約73000平米,是梅花品種系統收集和展示的專類園地,現有梅花30多個品種,1萬余株。按花型花色分,有宮粉型、紅梅型、玉蝶型、硃砂型、綠萼型和灑金型等。其中宮粉型梅最為普遍,品種最多。玉蝶型別有風韻,綠萼型香味最濃,著名的有玉牒梅、綠萼、宮粉梅、硃砂梅、美人梅、龍游梅等,還有枯樹老乾的梅樁藝術盆景及不少百年以上的古梅。整個梅園以梅飾山,倚山植梅,古洛渠邊洛石散落有致,古雅的亭台點綴在香海里,窈窕多姿。每年早春,山坡上的群梅沖寒怒放,山翠梅艷,頗為壯觀。
丁香園
丁香園位於人工湖的北側,佔地面積50150平米,園內主要收集有小葉丁香、暴馬丁香、歐洲丁香、紅丁香、阿穆爾丁香、波斯丁香、紫丁香等。在林間大喬木間與園林沿線上,成組、團式種植了大片的丁香,少則二、三十株,多則四、五十株,總數在千株以上。丁香夏季開花,花朵纖小而文弱,枝條柔軟,花色淡紫,黃綠或白色,外素而內秀,花開之時,清香四溢。
海棠園
海棠園位於植物園西南角,佔地28畝。海棠全世界共有35種,我國25種,該園收集薔薇科蘋果屬、木瓜屬的海棠品種27個,14845株。有傳統品種:貼梗海棠、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梨花海棠等,還有引自北美的花果俱佳的絢麗海棠、道格海棠、鑽石海棠、霍巴海棠、紅玉海棠、草莓果凍海棠、王族海棠、粉芽海棠、火焰海棠等。海棠一樹千花,唐朝《花譜》稱海棠為「花中神仙」。每年三、四月間,滿坡的海棠萬花齊放,層層疊疊、連綿不斷、紅白相溶、如曉天的明霞。海棠園內地形起伏變化,新古洛渠貫穿其中,渠邊種植水生植物,野趣天成,在水流平緩處種植荷花、睡蓮;臨水處栽植垂柳,可謂是「柳佔三春色,荷香四座風」。
芳香園
芳香園位於人工湖東北,19636平米。東南與桂花園相連,西與丁香園為鄰,是集香花、香果或通體皆香的喬、灌、花、草為一體的專類園。園內主要種植芸香科、唇形科、木犀科、瑞香科、薔薇科等芳香型植物,如木瓜、糯米椴、三亞烏葯、結香、迷迭香、胡枝子、大葉女貞、雲杉、香樟、桂花、白鵑梅、丁香等。該園西臨植物園最大的人工湖,既可臨岸觀水,還可登高望遠。臨湖地塊種植大片的紅花酢漿草,似一條綵帶沿湖岸延伸。微風襲來,芳香植物帶來的陣陣微香,帶給遊客清新、靜謐的環境,還能促進身體健康。
岩石園
岩石園位於植物園的中北部,佔地約13746平米,共有植物58種,以展示岩石及岩生植物為主。園中以山石與小地形結合起來,依山疊石,沿坡起伏。岩生植物選擇植株低矮,開花繁茂,色彩艷麗的種類,如紫菀、石竹、福祿考、百里香、景天類、野菊等種植在路邊岩石的縫隙中及山坡上,並配以低矮的木本植物、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及一年生草本花卉,主要有木本香薷、小花溲疏、錦雞兒、石蒜類、栒子、綉線菊、鋪地柏等,做到花中有石,石中有花,體現一種原生態的接近自然的色彩斑斕的植物景觀。碎石鋪就的游覽小徑柔和曲折,更具有自然野趣。岩石園內設置廣場,滿足人們休閑聚會的功能,場地設孤形花帶做為背景,烘托春景的氣氛。
萬柳園
萬柳園位於人工湖的西側,佔地20634平米。主要種植楊柳科、棕櫚科、木犀科、薔薇科、松科等植物。其中楊柳科植物14種,60個品種。該園環湖石璣臨流,綠蔭接岸。以青翠柳色作為園子的景觀基調。沿湖堤岸柳樹、碧桃間隔種植,西側棕櫚點綴其間,山坡上種植大葉女貞、雪松、白皮鬆等常綠樹種,湖邊、林下種植景天等地被植物,園路沿途栽種垂柳、金絲柳、紅心柳、龍爪柳、翠竹柳、旱柳、銀芽柳、饅頭柳等特色柳樹。園中還片植碧桃、紅葉李等觀花、觀葉樹種。煙花三月,輕風搖曳,柳絲飄舞如柳浪翻空,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
外來植物園
外來園位於植物園西南,佔地22992平米。採用西方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在建園藝術上追求完整,和諧,鮮明的特徵,力求體現出嚴謹的理性。園中利用植物園西南角的水渠,形成規則式水軸線。同時結合里坊的規則式的布局,用黃楊、紅花檵木、金葉女貞沿中軸兩側勾繪出巨大的模紋花壇,用線條高聳的蜀檜種植成樹陣迷宮圍和出獨立空間,強化里坊布局的文化性。採用規則式的形式形成各種花卉的植床,在植床里種植色彩鮮艷的草本、球根、塊根花卉,依季節不同變換不同的色彩。大面積的混播草坪點綴高大的棕櫚、樹葉奇特的馬褂木、龜甲冬青、構骨球,突出外來園的特色。使人們在東西和南北幾條軸線穿行時都能感受不同的植物空間。
絢秋園
絢秋園位於時代軸線中北部,對時代軸線呈半包圍狀。該園面積36722平米,主要收集植物葉、干、果常年或季節性等呈彩色的植物,以槭樹科槭樹屬植物為主。該科植物季相變化明顯,為珍貴的觀葉樹種。園林造景依據起伏的地形,配置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這里有紅葉李、紫葉矮櫻、紅櫨、黃櫨等彩葉樹種及欒樹、元寶楓、血皮槭、五裂槭、青榨槭、雞爪槭、紅楓、葛蘿槭等秋季觀葉樹種20餘類,還有枝幹呈紅色的紅瑞木、枝幹呈金黃色的黃金槐等,也有「活化石」水杉、銀杏等植物,配以觀葉、觀果灌木火棘和松柏、菊花等,著意渲染秋色的絢麗多彩。總體上追求簡潔、質朴、清新的自然風格,突出植物造景,以秋花、秋葉、秋實表現秋色的絢麗,體現植物展區的科學內涵。

Ⅲ 大連英歌石植物園的景點介紹

中央草坪花卉廣場佔地面積45畝,由英國園藝設計師大衛.帕特森設計並現場指導完成。草坪選用優質的草種,旱溪周圍設置的花鏡由喬木、灌木、宿根花卉及草本花卉組成,層次分明,體現了高超的園藝技術,是英歌石植物園的一大特色景觀。
英歌石植物園的桃花共20餘個品種近5000株,主要集中在桃花谷及桃花園兩處,全園其他部位均有分布。植物園的桃花奼紫嫣紅,遠遠望去,似乎天上落下的一大片朝霞,映染了整個植物園。「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置身其中,猶如徜徉在花的海洋中,讓人流連忘返。
及草本花卉組成,層次分明,體現了高超的園藝技術,是英歌石植物園的一大特色景觀。

Ⅳ 賞植物園美景觀鬱金香花開的作文怎麼寫

  1.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說明夏天剛剛到來,可北京的氣溫卻一路小跑地跑到了盛夏。我頂著強烈的陽光,忍著32度的高溫,去到北京香山植物園欣賞那裡的鬱金香花展。
    一進植物園大門,舉目望去,大片大片的鬱金香花把植物園妝點得五彩繽紛,絢爛多姿,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在陽光的照射下,各色鬱金香花,芬芳吐蕊、嬌艷嫵媚,美得令人陶醉,令人流連忘返。鬱金香花的顏色各式各樣,有的是雪白的;有的是淺黃的;有的是通紅的;有的是粉紅的;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近乎黑色的;還有的花有兩三種顏色,像綉上了一道道的花邊。每一種花都有一大片,真是美極了。
    我仔細地觀賞著鬱金香,我發現鬱金香花是一株、一莖、一花,花莖都筆直生長,亭亭玉立,很像荷花,花葉、花莖、花瓣都向上生長,看上去是那麼剛勁有力,意氣風發。鬱金香不像其它花那樣大開大放,而是半開半放。從遠處看,它像花蕾,含苞欲放;走進了看,它確實開放著,還能看到被花粉緊緊包著的花蕊,給人一種含蓄的美。
    突然我發現花叢中露出幾個小腦袋,我很好奇,趕忙跑過去一看,嗨,是幾只蜜蜂的模型,我覺得又好玩又好笑,要是花叢中能有一些真正的蜜蜂在飛舞,那麼景象就更和諧了。

Ⅳ 重慶南山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薔薇園
薔薇園位於重慶市南山植物園中心區,是在原南山公園白蘭園的基礎上修建的,佔地176畝,曾因大量種植了櫻花、海棠、玉蘭等名花異卉,形成了「群芳吐蕊,花團錦簇」的自然美景,歷來為山城人民所喜愛。作為展示薔薇科植物的專類園,建設中特地從各地引進薔薇科植物180餘種6萬余株,開辟了碩果累累的經濟植物展示區,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植物展示區,曲徑通幽的森林遊憩區和充滿現代時尚氣息的中心觀賞區。園內的薔薇科樹種櫻花艷麗而飄逸,是南山的傳統花卉,吸引眾多遊人幕名而來。每年3-5月,薔薇園內桃紅若霞,海棠如煙,櫻花嬌艷,白蘭高潔,加之各類鮮花適時開放。櫻花大道、櫻花廣場、海棠煙雨、桃花區等景點「人如海,花如潮」,蔚為壯觀。施光南音樂廣場的精彩表演,又為人們的休閑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植物、建築、小品的配置精細,格調清新,自建成以來得到了各方人士的贊揚。
梅園
梅園位於薔薇園東南角,共分三大區:梅花區、森林遊憩區和眾芳苑,佔地70餘畝,於2002年1月開園,它地處幽靜,小巧雅緻,是古香古韻的梅花與古典園林藝術結晶之作,游之令人樂不思返。南山有著種植梅花的悠久歷史,是重慶市主要的梅花基地,歷來賞梅、詠梅者甚多。大文豪郭沫若上南山賞梅,興之所至,詠詩一首:「聞說寒梅已半開,南山有鳥喚春回。嘉陵江上東風起,嫩綠紅肥映碧台。」
梅園內共收集了全國近80個品種的梅花,分梅花區、森林遊憩區、眾芳苑三大區域,設有經梅贊、歲寒三友、竹亭長廊等景點。如此形成了薔薇園、梅園「春觀花、夏納涼、秋賞桂、冬詠梅」的游覽格局。
梅園雖小,依山就勢,布局精細。園內梅花蒼勁挺秀,疏影橫斜。紅梅觀賞區以蒼松、修竹為背景,配置植物120餘種,5000多株,長廊回轉,庭院深深,詩詞歌賦,刻碑詠嘆。森林遊憩區在保持原有山林野趣的同時,新修游道2800餘米,其間點綴座椅、亭廊,古樸典雅、清幽靜謐,是觀光休閑、冶情健身的好去處 。
蘭園
蘭園位於重慶南山植物園中心區,佔地面積30餘畝,是在原南山公園蘭草園基礎上改建、擴建而成,於2001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迎接遊客。
園內林木蔥郁,植被豐富,疊石水景,流水潺潺,環境幽靜,鳥語花香,非常適合蘭科植物生長繁衍,也是休閑的絕好之處。園內收集、培植、展示蘭科植物3000餘盆,有春蘭、墨蘭、劍蘭、虎頭蘭、大花蕙蘭等20多個品種。園內有抗戰期間留下的陪都建築西班牙別墅、「王者香」等景點和石柱曲廊、竹建的瑞香亭等小品以及宕水小溪、疊石造景,與環境融為一體,散發出濃郁的川東園林鄉土氣息。如今,這里已成為重慶培植、繁殖蘭花的重要基地,既是遊人觀賞、品味蘭花的好去處,又是光大蘭藝、以蘭會友的交流場所。
世界瀕危植物紀念園
世界瀕危植物紀念園展出了42種世界珍稀瀕危植物,並建設了世界滅絕珍稀瀕危植物公墓。同時,引入保護的植物包括秤錘樹、南方紅豆杉、篦子三尖杉、紅豆杉、宜昌橙、香果樹、連香樹、閩楠等。
山茶園
山茶園屬典型的山地園林,自然野趣,富有重慶特色。一座座陪都時期的大使館和別墅掩隱在綠樹叢中,保存了陪都歷史文化的建築風貌。園中的桂池之水天上來,彷彿一塊明鏡鑲嵌在青山翠嶺間。
山茶花是重慶市市花,它艷麗奔放,熱情似火,落落大方,恰如重慶人的性格,深受重慶市民喜愛。山茶園東鄰蘭園,西接金鷹園,佔地105畝,於2004年3月開園。園內栽培川茶、滇茶、福建茶以及西洋茶170多個品種,兩萬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花千餘株,尤其是「古茶苑」內幾株樹齡400年以上的古茶,至今古干虯枝,繁花滿樹,實為稀世之寶。「茶花王」不愧為花中魁首,單株花開數千朵,奼紫嫣紅,氣勢宏偉。
梅桂園
梅桂園位於中心游覽區內,緊臨薔薇園,面積220畝,園內林木蒼翠,環境優雅,分賞花區和登高區兩部分。賞花區山勢平緩,花木繁多,茶花、杜鵑各據山頭,成林成片,附近亭閣成景、桂池盪波、花香不斷。原法國使館、蘇聯使館等改建成的招待所5處,其造型別致,文化內涵豐富,可接待200餘人同時入住。登高區山勢陡峭,海拔近700米的鷂鷹岩聳空挺峙,宛若雄鷹翹首欲飛。立顛可覽雲香霞蔚,林濤隱現、江跡塔影,盡收眼底。
盆景園
盆景園位於重慶南山植物園中心區,是南山植物園十六個專類園之一,它由兩座人行天橋分別將其與薔薇園、蘭園連為一體。盆景園佔地48畝,是收集、製作、保存和展示重慶盆景精品的盆景專類觀賞園。
該園以十餘個大型地景造就氛圍,樁景鑲嵌於內,並有各式盆景展示其間,氣概非凡。園內大型塑石主要有8種,風格各異、開人眼界,尤其以石灰岩系列採集最多,將其藝術性、科學性展示得淋漓盡致,如墨石的雄奇、黃石的跌盪、灰石山峰的俊俏、魚紋石的惟妙惟肖、化石傳承的歷史,無不令人感嘆。渝派盆景(重慶傳統佳作)羅漢松樁頭是鎮園之寶,其造型、樹齡與數量之和,當位居全國前列。庭院雖小,但步移景異,中國園林因地制宜的造園手法得以展現。
溫室展覽館
重慶市南山植物園展覽溫室建築面積近8000平方米,投資1.4億元,創數個全國第一,其造型獨特,結構新穎,植物豐富,功能完善,是觀賞世界各地奇特植物和科普教育的最佳去處。神秘的熱帶雨林、聖潔的亞高山植物、絢麗的四季花卉、浪漫的沙漠奇觀,盡在展覽溫室全新展現。
以時令花卉作地被,繁花似錦,其間點綴棕櫚科植物,中心花壇右下方的一棵形態奇特的高山榕,給人極大的視覺沖擊力。中心景觀以重慶市花「茶花」的花瓣造型,兩條花溪分別寓意長江和嘉陵江,表達「兩江匯聚蘊茶花,一花引得百花開」之意。
大金鷹園
大金鷹園環抱山頭一座,海拔600餘米,佔地200餘畝,緊臨山茶園,是南山植物園主要景點之一,也是《鳥瞰新重慶》的第一個景點,又是重慶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園內草綠樹蔭,常年雲蒸霞蔚,四周蒼勁松杉簇擁著幽雅村落,詩情畫意氛圍濃郁,娛樂景藝蘊底厚實。

Ⅵ 求景觀快題設計方案圖小植物園設計的

平面圖最重要,然後針對平面圖對景觀節點,道路系統,植物配置,地形情況畫出分析圖,再截取某個截面畫剖面或立面圖,最後畫一兩幅景觀效果圖或鳥瞰圖,所有的圖在快題的說明要求里都有,根據人家要求作圖就行了!

Ⅶ 保定市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花園大道是入園後的第一組景觀。花園大道長315米、寬40米。主景為中間22米寬的綠地景觀區,它主要體現「以人為本,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有機結合」的哲理,根據自人始之時與大自然的關繫到現今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的關系,將其分成8個景觀區域。
第一景,七彩廣場。該廣場作為主門廣場的延續,選取七色花崗岩鋪設,其寓意是提示人們進入了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同時也表現了植物園喜迎佳賓的心情。
第二景,自然綠地區。該區作為主門的背景,仿自然的植物、山石布置,寓意人類初始階段宿命完全依附於自然。並充分體現其自然綠地之美。
第三景,規劃豐花區。該區採用西方園林的規則式布局方法,中間種植草花,草花色彩搭配協調、隨季節更換。寓意人類與自然經歷了數萬年的斗爭後,人類從依附自然改造自然,從草莽走向規范的階段。這一時期也是規則式園林在西方興盛之時。
第四景,童子印廣場。該廣場採用白色鋪裝為基礎,並布置水波紋圖案,其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甲骨文的「水」字形,有自由流動的內涵,本區寓示人類渴望沖破束縛,走向自由的願望。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刻有我市十
佳少年留下的手印、腳印,象徵著將來他們必然是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
第五景,全心玫瑰園。該園用各色月季組成心形圖案,並且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寓意人類由改造自然到熱愛自然的過程,心形圖案的排列代表人類的各種美好情感和人類對自然的深厚感情。在心形前端有一漢白玉圓球,取其圓滿團圓之意。該園的主體平面形狀為魚的形狀,據考古學家及生物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最早是由魚起源而來,故此園有追溯人類起源,弘揚人類美好情感之寓意。
第六景,日晷曲水廣場。該廣場是花園大道的高潮景觀。古代人們利用自然日照之理發明了日晷為人計時所用,該廣場採用了這一設計理念。日晷放置於一池碧水之中,周圍環繞十二生肖浮雕,通過日影變化便可知時刻,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完美的結合起來。在日晷曲水和豐收圖騰之間利用一溪曲水相連,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個代表性景點——「曲水流暢」。
第七個景點為豐收圖騰廣場。該廣場分為3個小廣場,兩側廣場上布置12根圖騰柱共24根,上面雕刻能夠代

表節氣特色的植物、動物或氣象來刻畫和表示二十四節氣,故稱為二十四節氣柱。中間廣場上為天地圖騰柱象徵天與地,雕刻了女媧造人、盤古開天闢地等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和龍鳳圖案,柱下為植物組成的太極圖。寓意人類只有做到與自然有機結合,才能與自然協調有序發展,做到「天人合一,物豐人賢」。 最後請大家參觀竹園。竹園位於植物園北部堆成的丘陵陽坡。全園搜集能在保定生長的竹子品種,大片栽植,形成曲徑通幽、竹林夾徑的景觀意境。竹園是具有典型東方園林魅力的園區,宋朝文學大家蘇東坡的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充分道出了人們對竹的熱愛。林中所建竹籬茅舍和疊瀑清流,同各種竹子構成充分體現我國悠久的竹文化的獨特景觀。
除了以上一些著名的景點之外,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人造滑草項目,該項目相當刺激,而且園方對遊玩的孩子的年齡沒有任何的限制,只要是交錢給一個村民模樣的人之後,就可以坐著一個類似於家裡用來給2歲以內孩子洗澡用的澡盆,從陡峭的山坡上滑下來,而且據老闆講,兩歲的孩子也都可以從山坡上滑下來,據該項目的老闆稱保定市公安局已對該項目進行了保護,從而該項目拒絕大人對孩子的多餘保護。 在植物園內東南角,有一座佔地面積60餘畝的「徽園」,由多座始建於明清的徽式古宅院組成,主要建築材料全部從安徽舊址搬遷而來,再按原構造復建而成。這些建築全部是由保定藏家劉希樂從安徽購買後捐獻給植物園建博物館的。2011年6月份完成內裝後,這組古徽宅將逐步變身多座主題博物館,向市民免費開放。這十二棟徽式老宅第,年頭最早的是明中期的「翰林第」,最晚的是清晚期的「槐隂第」。最大的一棟有600多平方米,最小的300多平方米。「翰林第」系明中期所建,已有400多年歷史。這家明清兩代共出過三個進士、一個翰林,屋內的梁都是少見的「官帽梁」。雖然年代久遠,但屋內木結構仍然保存完好,尤其樑柱上一對魚身龍頭木雕貼金「鰲魚」,熠熠閃光透出霸氣。「大夫第」具有三進「步步高升」格局,面積600多平方米,系明末清初所建。規模如此之巨的徽式古宅建築群,不但為北方最大,甚至在安徽當地也很難如此集中地見到。

Ⅷ 北京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北京植物園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其規劃面積400公頃,東西向最大距離約3.5千米,南北向最大距離約2.5千米。截至2014年已建成開放游覽區200公頃。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跡人文景觀、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區四部分組成。
植物展覽區(約94公頃)分為觀賞植物區(面積42.47公頃)、樹木園(面積44.9公頃)和溫室區(面積6公頃)三部分。觀賞植物區由專類園組成,主要有月季園、桃花園、牡丹園、芍葯園、丁香園、海棠栒子園、木蘭園、集秀園(竹園)、宿根花卉園和梅園。月季園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月季專類園,栽培了近1000個月季品種。桃花園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樹木園由銀杏松柏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木蘭小檗區、懸鈴木麻櫟區和泡桐白蠟區組成。還有中草葯園,野生果樹資源區,環保植物區,水生和藤本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和熱帶溫室。熱帶植物展覽溫室被評為北京20世紀90年代十大建築之一。盆景園於1995年建成開放。 盆景園主要展示中國各流派盆景的技藝與作品。
名勝古跡區由卧佛寺、櫻桃溝、曹雪芹紀念館、梁啟超墓、隆教寺遺址等組成。卧佛寺始建於唐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櫻桃溝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護教育區。
植物園以展示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植物資源為主,兼顧部分華中、華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既有科學內容,又有園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勢建園,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則,植物園已建成松柏區和十幾個專類花園。各小園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中國寫意式的田園風光,有法國宮廷式整齊嚴謹的布局,也有英國風格的開闊舒展的畫面。
熱帶溫室在植物園有四個展區,熱帶雨林展區,四季花園展區,沙漠植物展區,專類植物展區,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條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觀。 牡丹園
牡丹園位於卧佛寺路西側,南鄰溫室區,北接海棠栒子園,面積約4.5公頃。主要任務是收集牡丹品種,保存牡丹種質資源,培育和推廣良種,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類、遺傳育種、栽培管理知識。園內收集栽植牡丹262個品種3229株,芍葯220種、6568株,分別引種自山東菏澤的趙樓、李集、何樓、洪廟、鄧庄以及河南洛陽和甘肅天水等地,為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數量最多的牡丹專類花園。牡丹園的設計採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勢造園。植物栽培採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疏林結構,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為基調樹種,保留古老樹木並把它們組織到綠化中去。此種設計滿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曬的生物學特性需要。
牡丹園南入口處有三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國槐。北側台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漢白玉牡丹仙子雕塑側卧於花叢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組山石,上鐫「粉雪千堆」四字。
園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燒瓷壁畫,壁畫長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於《聊齋志異》中「葛巾·玉版」篇。壁畫對面為一兩層閣樓,名為「群芳閣」。
芍葯園
位於牡丹園西部,園內於西北高坡處建紅柱朱頂「挽香亭」一座,並點綴有仿木花架、浩態狂香石、醉露台等小品。利用地勢改造,形成芍葯畿、倚紅坡和精品賞花區,在較小的面積內,創造了富於變化的賞花空間,展現了芍葯花獨特的觀賞性,形成專類芍葯園規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個品種,種植了3568株芍葯。 佔地面積0.6公頃,以水池瀑布、假山和中國古典園林式建築「玉蘭山居」統領全局,突出自然風格和植物造景,以木蘭科植物為主景樹,並栽培牡丹品種200餘個、芍葯30餘個。
月季園
該園位於植物園東部南端,南鄰香頤路,北靠楊樹區,西至植物園南門,東到植物園東南門,總面積7公頃,建成於1993年5月。
月季園以展示不同類型月季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配置形式為主,注重整體效果,既是月季專類園,又是新優園林展示區。採用沉床式設計,軸線布局嚴整,中部是音樂噴泉廣場。廣場為沉床式,圓形,直徑40米,面積1256平方米。中間為暗設的噴泉,噴水高達7米。沉床落差5米,上寬下窄,以三層月季花形圖案鋪裝的緩坡台地式花環,逐漸向底部過渡。三層最大直徑90米,面積5102.5平方米。沉床周邊是以疏林草地為基調的賞花區。
月季園除展示各種月季外,還配植有新優植物金山、金焰綉線菊、紫葉矮櫻等15種。
木蘭園
位於卧佛寺前坡路西側,南接海棠栒子園,與宿根花卉園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積0.84公頃。此園北部,以高約5米的擋土牆為屏障,形成了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木蘭園採取規則式的設計手法,布局整齊,園路十字對稱,中心一長方形水池,東西主軸線上置兩個帶狀花壇。沿綠籬以十字對稱的種植手法分隔空間。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蘭,白玉蘭、紫玉蘭散植在綠籬後的草坪上。草坪上還栽植了華北落葉松、白皮鬆等針葉樹,以增加冬季綠色景觀。北部背風向陽,靠山坡栽植了大葉黃楊、廣玉蘭、蚊母等幾種常綠闊葉樹。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國引種的新優植物紅王子錦帶、金邊紫葉小檗、雪山八仙花、貝雷茶條槭、花葉錦帶、金葉西洋山梅花、歐洲衛矛、金葉風箱果等。南下坡還種植了紫葉稠李、金葉接骨木等。本園收集栽植了木蘭14種,118株,其中珍貴品種有黃山玉蘭、望春玉蘭、二喬玉蘭、寶華玉蘭、凸頭玉蘭。南下坡有長春玉蘭、紫玉蘭等。每年4月初,木蘭盛開。
桃花園
桃花園建於1983年,佔地面積4.2公頃,截止到2014年末,已收集展示觀賞桃花60餘個品種5000餘株,是世界上收集觀賞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桃花園的觀賞桃花,從樹型上分有直枝桃類、帚桃類、壽星桃和垂枝桃類。從花型上看有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主要品種有白花山碧桃、碧桃、絳桃、緋桃、紫葉桃、二色桃、人面桃、垂枝桃、壽星桃、灑金桃、菊花桃等品種。桃花花期自四月初一直開到五月初。
丁香園
丁香園佔地3.5公頃,始建於是1958年。已收集丁香20餘種(包括變種和品種)1000餘株,主要有白丁香、紫丁香、蘭丁香、小葉丁香、佛手丁香、花葉丁香、遼東丁香、喜馬拉雅丁香、四川丁香、朝鮮白丁香、裂葉丁香、日本丁香、北京丁香、毛葉丁香、暴馬丁香、垂枝北京丁香、什錦丁香,紫萼丁香、紅丁香等。
由於種類較多,每年四、五月間丁香花觀賞期達月余。丁香園與碧桃園既是完整的一個觀賞植物區,又以植物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兩個空間。園林設計均採用大面積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為視野開闊的大草坪 ,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法桐、垂柳、毛白楊等骨幹樹種,鄰緣樹配置了白樺、小葉椴、雪松等樹叢或孤立樹。在林間大喬木間與園林沿線上,成組、團式種植了大片的碧桃或丁香,少則七八株,多則二、三十株,總數在千株以上。四月中旬後,丁香碧桃園萬花齊放,成為北京桃花節觀賞碧桃的主要景區。
海棠園
北京植物園海棠園是中國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種最多的海棠專類園,總面積31700平米,共展示海棠種和品種共八十餘個,八百多株。整個海棠園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面借天然的西山做為背景屏障。園區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做出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地形結構。一期建成的東區偏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特色,景觀緊湊精緻。借取「只恐風日損芳菲,乞借春陰護海棠」的詩意,建有一座清式風格的小木亭,名曰「乞陰亭」。以亭為中心,鵝卵石鋪就的花溪路蜿蜒通向南邊的落霞坡和西面的綴紅坪。各種形狀各異的海棠詩詞石刻或立或卧於海棠花叢中。二期建成的西區現代感十足,綠絨毯般的大草坪十分開闊,更多的海棠品種在這里匯集。在制高點建有一座現代風格的木亭及觀景平台,在青山構建的天然背景下,既可觀望西區的繁花點點,也可俯瞰東區的梅林盛景。春天一過,海棠各種顏色形狀各異的果實的出現也讓海棠園成為觀賞點,密密匝匝的果實布滿枝頭,可持續觀賞至冬季。
紫薇園
紫薇園於2006年建成,佔地1公頃,以收集紫薇品種為主,同時栽植展示夏季開花的各類喬木、灌木和花卉。園中種植紫薇古樁41株,合歡、龍柏等大喬木90株,灌木2300餘株,鋪草坪5300平方米。該園依水而建,有林蔭休閑廣場和木亭供遊客休息,各類喬木、灌木和草花加強了以紫薇為主體的夏花植物。
玉簪園
玉簪園於2006年建成,面積約3000平方米,收集展示玉簪品種79個3000餘墩。玉簪園內,各種喬木、灌木形成適合玉簪生長的林蔭地,蜿蜒穿行的小路將不同品種的玉簪自然分隔,同時配植了蛇莓、小葉蔓長春、麥冬等其它耐蔭地被,還在外圍種植了金葉連翹作為花籬,進一步豐富了該園的景觀。玉簪園內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是一處將觀賞與休憩功能相結合的專類園。
梅園
梅花為中國傳統名花之一,在中國栽培歷史極其悠久。梅園是正在建設中的以栽植、欣賞梅花為主要功能的專類園。梅園始建於2003年,佔地6.1公頃,分5個區域:入口區、水景觀光區、山林游賞區、庭院精品區、退谷訪勝區。本園利用櫻桃溝三面環山、北陰向陽的獨特小氣候栽種抗寒梅花20餘個品種,有垂枝梅、單杏梅、豐後梅、美人梅、綠萼梅、重瓣跳枝梅等。
櫻桃溝
位於卧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園」,因富於野趣而著稱。櫻桃溝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北京近郊一處生態功能健全的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活化石」的水杉在這里蔚然成林,還栽有玉鈴花、青檀、紅松等珍稀瀕危植物;「紅葉招鳥」工程更是為保護區重點工作。
樹木園
樹木園是北京植物園內最大的專類園,佔地44.9公頃。分為銀杏松柏區、木蘭小檗區、泡桐白蠟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懸鈴木麻櫟區等六個分區。已定植 400餘種近萬株樹木。這里有大片的緩坡草坪和引自全國各地的園林植物以及來自異國他鄉的海棠、櫻花和松柏、楓樹等。
絢秋苑
絢秋苑佔地6.16公頃,是北京市植物園樹木園的一個分區,該區種植了16個屬23個種的植物。寫秋坪景區以大草坪為中心,環以起伏的地形與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主要種植銀杏、欒樹、元寶楓等喬木,配以觀葉、觀果灌木和松柏、菊花。澄碧湖景區平湖長汀,清雅、明麗;而環湖石璣臨流,綠蔭接岸,下可渡木橋,上可溯溪瀑。絢秋苑是北京市植物園重要展區之一,又是市花展的布展中心。數萬株菊花或點綴於林緣水際。
集秀園
集秀園是以栽培、展示竹子為主的專類園,亦稱竹園,建成於1986年,面積為2.6公頃。本園主要以屬進行區域劃分,以品種為單位展示。集秀園現收集竹種10餘屬50多種,分別為剛竹屬、大明竹屬、赤竹屬、矢竹屬、巴山木竹屬、箬竹屬、倭竹屬等。竹子常年青翠,松樹經冬不凋,梅花帶雪開放,具有相同的不畏嚴寒性格的三者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
草葯園
草葯園於2006年建成,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收集展示葯用植物近90種(不含品種)。草葯園內鋪設木樁石子路、紅樹皮路和汀步路近200平方米,以花境形式集中展示各類葯用植物,並結合《本草綱目》和《葯典》將所栽植葯用植物按功效分為8個分區:舒緩神經植物區、養陰潤燥植物區、清熱植物區、祛風燥濕植物區、舒筋活血植物區、理血植物區、補氣植物區和解表植物區,是人們認識和研究葯用植物的場所。
盆景園
盆景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東漢,經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撲朔迷離的盆景藝術,並成為中國和世界上進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盆景園是北京市植物園的一個重要的展覽區,其佔地面積兩萬平方米,是中國大型盆景園之一。其分為室內展區和室外展區兩個部分,室內展區分為北方盆景展廳、精品盆景展廳、綜合展廳、流派展廳。主要展示北京及中國各地部分優秀作品。室外展區由四個庭院景區組成,以展示露地栽植的大型樁景為主,其中百年以上的盆景70餘株, 最大的是一株名為「風霜勁旅」的古裝杏樁,樹齡已達1300多年。
宿根花卉區
宿根花卉園位於卧佛寺前坡路東側,與木蘭園隔路相望。以栽植、培育、引進各種宿根花卉為主,面積1.44公頃,建成於1980年。宿根花卉園採取對稱的規則式設計,十字對稱的園路,中心置一硅化木盆景,沿十字軸線,東西向為帶狀花壇,植以多品種鳶尾、東方罌粟等。南北軸線為花壇和花台,分別種植荷包牡丹、玉簪、豐花月季、匍匐子等。在十字軸線四角以擬對稱的方式布置了花鏡,以百合科、景天科、石蒜科、菊科、鳶尾科等60餘種宿根花卉布滿其間,自春至秋花開不絕。 為了增加秋冬季景色和更好的發揮宿根花卉背景材料的作用,利用北部5米高的擋土牆形成的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栽植了大片竹林品種,有筠竹、甜竹、紫竹等,園中點綴了紅楓、柿子、銀杏,配置了美國香柏、雜種馬褂木、木瓜海棠、木姜子、蠟梅、平枝子以及在北京地區生長的唯一的一株杉木和10餘株日本柳杉。1993年栽種了從美國引種的優良園林樹種銀槭,紫葉矮櫻、金枝木等幾個樹種,這些植物與花台、山石、水面、土丘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類花園。 1984年,園南端建圓亭一座和一砼結構的花架,用以與水生植物園分隔,同時可供遊人小憩賞景。 宿根花卉園收集種植宿根花卉百餘種。
水生藤本區
水生和藤本植物區佔地面積0.3公頃,收集栽培各類水生花卉和藤本植物160餘種,隸屬40屬25科。僅蓮花、睡蓮就有100多個品種,其中有「活化石」之稱的千年古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以及從國外引進的巴西王蓮和中園培育的芡實新品種;藤本植物有紫藤、美國凌霄、金銀花、南蛇藤、三葉木通、抗寒葡萄和中華獼猴桃等。 湖區
2002年建成的植物園湖區景觀,水域面積約10餘公頃,蓄水達10多萬立方米。湖區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運用了疊壩、溪流及淺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連為一體,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換景。2003年北京植物園為了恢復櫻桃溝自然風景區原始風貌,又進行了北京植物園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綠樹間八湖爭秀,流水淙淙。尤其是斷流多年的京西名勝櫻桃溝,又重現了流水潺潺,百鳥爭鳴的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疊水、溪流等動靜結合、大小不一、空間富有豐富變化的水景。
科普館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建於1996年底,坐落在植物園的南半部。總佔地面積0.5公頃,總建築面積2670平方米。可布展牆面近600平方米。總體分為教育區和服務區兩大部分,其中教育區分為展覽區、培訓區和參與製作區;服務區分為後勤區和休息服務區。館內由主展廳、資料室、電教室、實驗室、標本室等組成。是向人們普及植物知識、宣傳生態意識的教育基地。
展覽溫室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國50周年的重點工程,位於植物園中軸路西側,展覽溫室於1998年3月28日動工興建,地下基礎於1998年3月底動工修建,主體鋼結構和玻璃幕牆將於1999年5月完成,2000年1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展覽溫室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佔地5.5公頃,投資2.6億元。是亞洲最大,世界單體溫室面積最大的展覽溫室,其面積比昆明世博會溫室還大一倍。展覽溫室栽培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熱帶亞熱帶植物,是亞洲最大的植物展覽溫室。
溫室下面是個水泥築的大花盆,花盆的深度有1到1.5米。花盆內所有的土都是1998年從東北買來的雙鴨山沼澤地區的泥漿土。在當地一個林場選定采土的區域,林場把這一區域的水抽干,再把泥漿土挖出曬干。用好幾個火車皮將土運回北京,到了植物園,用本地的沙土拼配。
展覽溫室建築設計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以「綠葉對根的回憶」構想為設計主題,獨具匠心地設計了「根莖」交織的傾斜玻璃頂棚,彷彿一片綠葉飄落在西山腳下。展室植物布展設計由北京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承擔。展覽溫室劃分為四個主要展區:熱帶雨林區、沙漠植物區、四季花園和專類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種60000餘株,為群眾提供觀賞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學習科學知識、具有較高品位的游覽點。同時,又是進行園藝研究和國際交往的場所。展覽溫室工程榮獲全國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項目金質獎,200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北京市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大型展覽溫室植物引種與設計的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築。 卧佛寺

十方普覺寺(卧佛寺)位於北京植物園的壽安山麓。創建於唐貞觀初年,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展示著世界罕見的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寺內古樹參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卧佛殿是北京西郊卧佛寺的主要建築。走進卧佛寺,穿過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內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銅鑄釋迦牟尼卧像,身長5.3米重54噸。在銅佛周圍,環立著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圓覺。這尊塑像表現了釋迦牟尼臨終前向弟子們囑咐後事的情景。
梁啟超墓
位於植物園東環路東北的銀杏松柏區內。墓地總面積1.8公頃,分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墓園,西部為附屬林地。
墓園由梁啟超之子,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設計。墓園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100米,面積4300平方米。四周環圍矮石牆,墓園內栽滿松柏。
墓園內北牆正中平台上是梁啟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長方形,高1.08米,寬2.75米,長4.52米。墓前立著「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寬2.18米,厚0.71米。陽面鐫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個大字。碑陰刻「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禮,女適周、思順、思庄、思懿、思寧,媳林微音、李福曼,孫女任孫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台,兩側各有一段帶雕飾的直角形襯牆。墓碑、墓頂及供台襯牆,均為土黃色花崗岩雕築而成,前後連接,渾然一體。墓碑沒有碑文,也沒有任何錶明墓主生平事跡的文字,這是梁啟超生前遺願。梁曾囑咐他的子女,將來行葬禮時,可立一小碑於墓前,題新會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陰記我籍貫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婦名氏、孫及外孫名,其餘浮詞不用。
梁墓於1978年2月24日由其後人梁思庄、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全部無償交給北京植物園。移交的內容包括:土地1.8公頃、各種樹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豎起的碑石及碑座兩套、圍牆380米。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是中國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創作了《紅樓夢》,為了表示對曹雪芹的敬仰,擇正白旗一隅,將黃葉村藝術地再現,供遊人參觀、游覽。黃葉村佔地1.8公頃,矮籬環護,石徑蜿蜒,小巷幽深,別具風韻。村內辟菜園、葯圃、瓜棚,設石碾、石磨、轆轤、箭場、古墩,建有茶館酒肆,一派山村農家氣息。設有「河牆煙柳」、「薜蘿門巷」、「竹蘺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曹雪芹紀念館分別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經歷和《紅樓夢》的成就、研究、影響,力求做到真實性、知識性、趣味性。曹雪芹紀念館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書《紅樓夢》的場景。
紀念亭
「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位於保衛華北石刻對面,隔溝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個鎏金大字,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學聯撰寫的紀念碑文,由著名書法家劉柄森書寫。紀念亭在紀念碑南側,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募捐建造。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園管理科櫻桃溝班工人在清除櫻桃溝溝旁的雜草時,發現溝旁的一塊大青石上刻有「保衛華北」字跡。時逢市政協主席劉導生到櫻桃溝視察,證實「保衛華北」四個字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愛國抗日的北平學生聯合會留下的。櫻桃溝是北平學聯和民先隊在「一二·九」運動時期聯合舉辦夏令營,利用多種形式團結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這里舉辦了三期夏令營,參加的青年學生達五六百人次。紀念「一二·九」運動五十周年前夕,任時中宣部部長鄧力群等人發起倡議,決定在西山櫻桃溝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以緬懷革命先烈並啟教後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舉行了隆重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奠基典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了「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碑名,國務委員、「一二·九」運動老戰士康士恩、市政協主席劉導生為紀念亭破土奠基。紀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創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運動舉辦軍事夏令營時露營帳篷的縮影。三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立體的「眾」字,寓意著廣大民眾的覺醒和人民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決心。挺拔的建築線條象徵青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組建築表示革命傳統代代相傳,革命事業後繼有人。 北京植物園每年春季舉辦的「北京桃花節」吸引數百萬遊人前來觀賞。每年春天前往桃花園,可以觀賞到碧桃園內紅白碧桃、絳桃、壽星桃、菊花桃等近70個品種,逾萬株桃花。植物園賞桃的主要品種是山桃、碧桃。香氣撲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園自己完成的第一個人工雜交的新品種,而粉花山碧桃的開花時間,將填補山桃與桃花花期間的空白。
2014年3月22日,北京植物園第26屆桃花節開幕。
3月至5月,遊客們將欣賞到近千個品種、百萬株(盆)各類春季花卉的綽約風姿。
2014年北京桃花節暨世界名花展期間,遊客可欣賞到山桃、山杏、玉蘭、梅花、海棠、丁香、碧桃、鬱金香、風信子等近千個品種的花卉。為方便遊客觀賞,世界名花展區還將建造高達兩米的觀景台,讓人們感受「空中賞花」的樂趣。
此外,北京植物園還將舉辦傣族植物文化展、盆景精品展、昆蟲生態科普展、中國傳統圖書展、傳統風箏繪制等豐富的文化展覽活動,為體驗桃源春色的遊人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 北京植物園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資源為主,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游覽休憩、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植物開發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植物園。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科研區、名勝古跡區和自然保護區組成,園內收集展示各類植物10000餘種(含品種)150餘萬株。
北京植物園是北京市園林局指定的新優植物引種、馴化、繁育基地。截至2014年,北京植物園已初具規模,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北京植物園自1956年建園以來,始終把普及植物科學知識當作首要任務。北京植物園多年來堅持舉辦各種植物專題展覽,向遊客傳播植物知識。北京植物園針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受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植物園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價值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1996年建成,建築面積2160平方米,舉辦常規科普展覽及臨時展覽,並建立了遊客服務網路。熱帶植物展覽溫室兼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和植物觀賞的功能,是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北京植物園擁有科普畫廊五處,共計90延長米。科普畫廊內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結構系列展板、月季、桃花、牡丹、荷花等傳統名花專項展覽、植物園發展歷程等。

Ⅸ 北京植物園好玩嗎

北京紫薇園好玩嗎?應該很好玩,北京的里邊的職務老多了,你就去誰看誰拍照能很好的玩一天?

Ⅹ 賞植物園美景觀鬱金香花開的作文

我校位於番禺洛溪新城意三馬路盡我喜歡我校植物園四季都機勃勃 春草探春雨淋草尖雨點晶瑩剔透像珍珠廣玉蘭像亭亭玉立少粉白厚實花瓣像姑娘手掌歡迎鳥樹唱歌 夏魚池游游芭蕉用翠綠扇給汗流浹背同扇風蝴蝶蜜蜂空翩翩起舞想再說景色真美啊 秋江流域已林寒澗肅山山黃葉飛我植物園仍奼紫嫣紅金桂華盛花朵星羅棋布隨風送沁脾香氣含羞草帶著淺紫色發卡像群害羞娃娃碰葉合攏;離悄悄葉張趣極 冬北已雪劍霜刀冰雪我植物園蒼翠欲滴朵朵茉莉花穿著白色裙悄悄散發著清香油綠密葉間萌朵朵粉紅茶花花團錦簇富麗比 雖我植物園沒北秋肅殺冬嚴寒夏雷雨、台風北能比晚電閃雷鳴狂風驟雨我惦記著植物園晚沒睡第二我早早植物園見雞蛋花落英繽紛零落泥;金銀花藤蔓高處垂……唯獨夾竹桃像沒發葉凈纖塵花朵反更加艷麗我放眼望高樹木纖花卉都經歷暴風雨洗禮畏艱難勇敢挺才今美麗 我美麗植物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