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植物園的畫

植物園的畫

發布時間: 2020-12-02 08:03:12

⑴ 小P孩網站可以網游西雙版納植物園的3D全景畫太漂亮,是如何做成的使用什麼技術那裡可以做

小P孩旅行家使用的是三維全景立體畫(簡稱3D,網上世博就是使用這種技術製作)技術。首先要購買三維全景軟體,使用高像素的單方相機配置魚眼鏡頭拍攝出180度的照片,然後使用三維全景軟體合成360度後再安裝在網站上播放。可以像網路游戲一樣的漫遊動作,實現360度清晰真實的觀看所做的景點、酒店全景。就是像樣的: http://www.xphlxj.com/scenery_detail.php?id=24 提供360全景製作軟體的公司上海傑圖軟體公司,上海世博就是他們的軟體製作的。製作小P孩旅行家那樣的硬體投入大概在2-3萬元,但是最主要的是要配置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照片拍攝和後期製作維護,這個需要的成本相對更高。 製作360全景硬體要求這里有: http://www.jietusoft.com/showkb_1169.html

⑵ 幼兒園中班線條畫美麗的植物園教案

活動目標: 1. 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魚的特徵。 2. 會合理布置畫面以及進行簡單的添畫,並會選擇多種顏色進行塗色。 活動准備: 1、課前幼兒有觀看過海底世界的錄像、以及在動植物角觀察過魚的動態。 2、海底世界圖片一張。 3、教師示範畫兩張。 4、水彩筆、畫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大海里頭都有什麼嗎?」 老師:「那到大海里到底有什麼,我們一同來看看吧!」 (出示海底世界圖片) 老師:「你們在圖片上都看到了什麼?」 老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長什麼樣子?」 「魚兒由幾部分組成你們知道嗎?」(魚頭、魚身、魚尾巴……) 「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畫畫你最喜歡的魚。」 二、 老師示範畫,並交代繪畫魚的步驟 師:「比如:我想畫飛魚,那飛魚該怎麼畫呢?(老師示範畫並把步驟說清楚) 師:「除了圖片上的這些魚以外呢,海底還有其他的魚,比如:三角形的魚兒、圓形的魚兒……(根據魚的種類畫出它們的特點) 師:「魚兒都生活在哪裡呢?」「那我們再給它們添上海水吧!」 師:「除了海水,海底還有什麼呢?」「那讓我們一起來把它們畫上吧」(示範畫水草、貝殼、海星……) 師:「接下來的時間就請你們來畫畫自己喜歡的魚兒吧!」 三、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畫出魚的基本特徵。 四、作品欣賞、評價 師:「你們真棒!畫了好多的魚兒,那誰來說說你都畫了什麼魚兒?」(引導幼兒自己評價作品)

⑶ 沈陽旅遊景點排名是怎樣的哪個景點最火

沈陽是遼寧省的省會城市,這里有很多好玩的旅遊景點,其中最受歡迎的景點有如下幾個:

第三個旅遊景點是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為紀念在「九一八」事變中的受難同胞、警示國人勿忘國恥而建成的,博物館中陳列著大量的史實照片、檔案,還有各種侵華罪證物件、抗日烈士遺物等文物展品,從各個方面展示了侵華日軍的史實罪證,以及淪陷區人民的苦難生活與不屈不撓的斗爭事跡。

第四個旅遊景點是沈陽方特歡樂世界。沈陽方特歡樂世界是東北地區規模比較大的第四代主題公園之一,以科幻和互動體驗為最大特色,被譽為「東方夢幻樂園」、「亞洲科幻神奇」。值得一提的是,沈陽方特歡樂小世界與長隆、華僑城並列為中國接待遊客最高的三大主題樂園。

在這幾個旅遊景點中,當然是沈陽方特歡樂世界最受年輕人歡迎,畢竟這里的娛樂項目最多。

⑷ 求一篇<追夢的鳥兒>讀後感

那篇文章是什麼
打一下好嗎
內容簡介

一個愛做白日夢的小學五年級學生為為,被他的夢帶到一個有他嚮往

的學習氛圍和環境的綠血人星球上。在那,他喜歡上了和他一樣愛做夢的

小寧和幾個和他一樣大的小學生。綠血人小寧的一個奇特的夢引出了一個

拯救巨人國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孩子們開始只是想找到拯救巨人國的

新葯,卻不料闖入一個圍繞新葯而策化的陰謀中,冒險與獵奇之心使他們

一步步走進這個陰謀的深處,他們還發現外星人也關注此新葯,作為地球

人的為為以隱形人的身份出現,與夥伴們並肩作戰,共同與邪惡勢力作斗

爭。最後這些可愛的孩子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敢,在外星人的幫助下,協助

小寧爸爸的研究院,抓獲了一批殃及巨人國的跨星球的罪犯。小說中充滿

了一些神奇的、等待人類去探究的自然現象,還有科學家們正在探求的人

類和星球上的秘密。

作者簡介

本書目錄

一 為為在夢中飛翔

二 神奇的綠血人

三 小寧的夢境

四 追著夢境去尋找答案

五 尋夢的曾老師

六 神秘的黑衣人與可疑的研究員

七 讓為為嚮往的數學課

八 花蝴蝶和動物臨床試驗

九 小河邊的奇遇

十 黑暗沉寂的白樺林

十一 追尋組增加的新組員

十二 多姿多彩的職業課

十三 麵包師的故事

十四 後花園中的秘密通道

十五 不期而遇

十六 意外的收獲

十七 快樂的圖畫課

十八 紅楓林

十九 秘密小徑上的哭聲

二十 黑衣人再現

二十一 葯店裡發現新線索

二十二 神奇的植物園

二十三 抑制生長的一種怪病

二十四 小青夢游海底快樂家園

二十五 小寧遨遊宇宙俱樂部

二十六 小院神秘來客

二十七 研究院的緊急會議

二十八 深入虎穴

二十九 十萬火急

三十 沒有止境的夢

⑸ 小P孩旅行家網可以網游西雙版納植物園的3D全景畫太漂亮,是如何做成的

小P孩旅行家使用的是三維全景立體畫(簡稱3D,網上世博就是使用這種技術製作)技術。首先要購買三維全景軟體,使用高像素的單方相機配置魚眼鏡頭拍攝出180度的照片,然後使用三維全景軟體合成360度後再安裝在網站上播放。可以像網路游戲一樣的漫遊動作,實現360度清晰真實的觀看所做的景點、酒店全景。
提供360全景製作軟體的公司上海傑圖軟體公司,上海世博就是他們的軟體製作的。製作小P孩旅行家那樣的硬體投入大概在2-3萬元,但是最主要的是要配置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照片拍攝和後期製作維護,這個需要的成本相對更高。
製作360全景硬體要求這里有:
http://www.jietusoft.com/showkb_1169.html

⑹ 根據下面的描述,畫出植物園旅遊車行駛路線圖:「綠色家園」旅遊車從起點站向東偏南30度方向行駛3千米

⑺ 美術作業是畫簡筆畫,主題是植物園,求原圖~

⑻ 愛好藝術的科學家

盡管科學和人文在某些方面格格不入,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也存在著巨大的沖突。如斯諾所說,「一方是文學知識分子——另一方是科學家,並尤以物理科學家最為代表性。雙方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不理解的鴻溝—有時(尤其在年輕人中間)還存有敵意和反感,但大多數是缺乏理解。他們對對方都有一種荒謬的、歪曲了的印象。他們處理問題的態度是如此不同,以至於在情感的層次上,也難於找到很多共同的基礎。」

其實科學家隊伍中,愛好文學和藝術的人為數不少。愛因斯坦、普朗克、哈恩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組成一支水平很高的室內樂演奏小組:愛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彈鋼琴,哈恩進行伴唱;伽利略是天文學家、詩人與文學批評家;開普勒是天文學家、音樂家、詩人;巴斯德是生物學家和畫家;諾貝爾是化學家、詩人、小說家;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和畫家,俄國的羅蒙諾索夫(1711~1765)是科學家、詩人;發明莫爾斯電報碼的莫爾斯(1791~1872)原是一個職業風景畫家;國生理學家、191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里謝(1850~1935)寫過詩歌、劇本、小說,他寫的情詩艷麗動人,寫的劇本經常在歐洲各地上演,寫的小說由於借用了自己對心理學的研究也無不扣人心弦。美國科學家羅斯(1857~1932)因揭示了瘧疾的奧秘而榮獲1902年諾貝爾醫學獎,他的愛情小說《奧莎雷的狂歡》是當時美國十大暢銷小說之一;美國科學家、口服避孕葯發明人傑拉西寫過詩歌、小說和戲劇,他的小說曾在BBC向世界廣播;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霍夫曼出版過3本詩集,與傑拉西合作寫過劇本。

不過,這里所說的文學家型或者藝術家性科學家,不是指具有一般的文學藝術素質和愛好的科學家,而是在文學藝術領域的建樹不亞於那些職業的文學藝術家的科學家,甚至他們本人的科學技術成就常常因為文學藝術的成就而被掩蓋了(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德國詩人歌德)。

1、科學與藝術的關系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科學與人文科學只是在表現形式上不同,在創造性方面是相似的。傑拉西認為「不論你從事的是藝術還是科學,你所要做的都是前人未曾做過的,你自認為是某一領域的開先河者,或以新的方式看待問題」。霍夫曼認為「詩歌與許多科學,如理論構建、分子合成等都是創造。要完成這些創造活動,需要技藝精湛、思想活躍、專心致志、超然物外和簡潔的陳述」。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埃德爾曼學習過15年音樂,但他最終放棄音樂是因為「我並沒有音樂天賦,我有這方面的常識和經驗,但沒有天賦和靈感。」

關於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可以引用華裔科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的一段簡潔而精闢的描述:

「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他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貴,喚起越強烈,反響越普遍,藝術就越優秀。

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准確的抽象。科學家抽象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創造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本身不以來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屬於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

科學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類特定的抽象和總結,適用於所有的自然想像,它的真理性根植於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夜市外在的,它根植於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科學和藝術都在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2、羅蒙諾索夫:贊詩頌彼得

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的第一位傑出科學家。他是一個全能型科學家,精通多門學科,包括化學、物理學、采礦技術、金屬學和光學。1960年以前的蘇聯文獻,往往對他的成就大肆誇張,說他比拉瓦錫更早發現了質量守恆定律,比本傑明·倫福德(1753~1814)更早發現了熱的運動論,比托馬斯·楊(1773~1829)更早了發現光的波動理論。雖然在整個科學史上的地位還有待評價,但他在俄羅斯科學史的突出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在科學領域之外,羅蒙諾索夫對俄國教育、語言學、歷史和文學作了同樣重要的貢獻。他創辦了俄羅斯最古老的大學——莫斯科大學。他寫了第一本語法書,從而使俄語系統化。他寫的《俄國古代史》在1766年去世後出版,這是第一部俄國史。在文學方面,羅蒙諾索夫寫有長詩、贈詩、悲劇及諷刺文章,創造富有哲理和崇尚激情的頌詩,主要作品為《伊麗莎白女皇登基日頌》和《晨思上蒼之偉大》,長篇敘事詩《彼得大帝》未能完成。

《伊麗莎白女皇登基日頌》從表面上看是頌揚彼得大帝的女兒伊麗莎白的,但實質上是頌揚彼得大帝、頌揚科學的,因為女皇批准了科學院的新章程,為科學院增加了撥款。提到彼得大帝促進科學的引進和發展,詩人這樣寫到:

「於是各種神奇的科學

越過高山、大海和江河,

把手伸向俄羅斯,

對偉大的君主說:

我們願意竭盡全力/把純粹智慧的新成果

交給俄羅斯人民。/君主它們前來作客,

於是俄羅斯已經期望/看到它們的辛勤勞作。」

3、伊拉司馬斯·達爾文:詩歌與論文合一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是提出現代進化論的查爾斯·達爾文的祖父。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在當時也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生物學和生理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從其祖父吸收了豐富的營養。

與那些把藝術生活和科學生活截然分開的科學家不同的是,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則把詩人的角色和科學家的角色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他的所有關於生物學和生理學的作品都是用敘事詩的形式寫作的。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廣學博覽,知識淵深。他曾在劍橋的聖約翰學院攻讀過古典作品、數學和醫學,對詩歌頗感興趣。他在愛丁堡大學學完了醫學教育課程後,就在諾丁漢開業行醫,由於一開始就受到挫折,遂遷居利奇菲爾德。1777年,伊拉司馬斯對植物學特別感興趣,並且建立了專門的利奇菲爾德植物學協會。該協會專門翻譯林納的著作《植物的系統》和《植物的分科》。在這個時期,伊拉司馬斯在利奇菲爾德郊區買下一小塊土地闢作植物園。由於這種興致,他開始寫他的第一部敘事詩。直到晚年他才開始發表這些詩。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最初發表的是敘事詩《植物園》的第二集,標題是《植物之愛》,後來發表第一集《植物經濟》,兩部集詩都博得了讀者的好評。這完全是一種獨特的詩種——它把古典的、很有特色的古希臘羅馬的形象(愛羅斯神、赫刺克勒斯神、山林水澤女神、繆斯神、古希臘羅馬女神),以及後來的英國民間文學中諸如地精等的形象同一些嶄新的科學概念,同含有唯物主義哲學味道的思想,同反映當代技術進步的成果結合起來。而對詩的注釋,則可以看成是一篇篇科學論文或者科學評論。在敘事詩第一集里,詩人描寫在原始之火女神參與下創造宇宙的情況。敘事詩第二集描述植物之愛,與詩文並列的也有自然歷史性質的注釋。敘事詩《植物園》及其知識性很豐富的注釋和對植物的酷愛符合當時時代的胃口的,因此該書一版再版,共出了四版。

他的作品中最成功的要算《動物生物學,即生命的規律》一書。這是一部醫學著作,它談的是疾病的理論。《動物生物學》在7年內出了3版,並翻譯成法文、德文和義大利文出版。

在《動物生物學》里,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列舉了五條使他承認物種進化的理由。一是生物在個體發展歷史的過程中發生的那種變態;二是人類使家畜發生的那些變化;三是畸形的出現和後代對畸形的繼承;四是所有溫血動物—四足動物、鳥、兩棲動物以及人類在構造上驚人的相同之處;五是一切生物從它生命的開始到結束都在變化著,並把已具有的特徵遺傳下去。他還認為性感、飢餓和追求安全是導致動物的變異的三種原因。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的最後一部敘事詩是《大自然的神殿》,這是在他去世之後,查而斯·達爾文誕生之前六年,即1803年出版的。在這部詩作里,他又一次研究了生命的起源,即生物有機體的起源及發展;研究有機體的性生活,性生活使它們自己得以繁殖,以不斷恢復因死亡造成的減員;研究心理方面和智力方面的發展狀況。在敘事詩的結尾部分,研究世界上存在著的善與惡的問題。

以下是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在《大自然的神殿》中一段談語言的產生的詩,他用詩的語言描述了動物的感覺的表現。

「每當感情迸發或思緒激盪的時候,/智慧為愛情或仇恨所包圍,/滿腔熱血沸騰,整個身心激動百感紛呈,/雙頰緋紅,目光晶瑩,笑中春風生,/而模仿,在親屬的意識之中,/很快就創造一模一樣的思想過程,/外露的面部表情引起許多想法相同,/語言也就從此產生。/ 好鬥的雄雞或者好妒的鵪鶉,/豎起羽毛把敵方死盯;/盛怒的雙方氣勢洶洶,盡管一聲不吭,樣子已是最明確的威脅行動。/飢餓的狼群深夜哀鳴,/蛇聲噝噝,兇殘鬣狗鳴鳴抖威風。/雄獅一聲怒吼,抖起長鬃,/用尾巴拍打自己的前胸。/野人鬥士雙眉緊鎖怒目圓睜,/攥緊拳頭,威脅敵人似驟雨狂風,/抖擻精神目光炯炯,掄起拳頭伺機行動,/看打擊敵人哪裡才能致命。/就是這樣,聯想力把全部激情流露在表現於外的特徵。/就是這樣,獸、人、鳥的啞語首先從手勢交換中產生,/今日舞台上的啞劇也全由這種交換構成。/熱情滿懷的雄辯家,/要用手勢彌補他太無分量的談話內容。/就是這樣,由模仿產生的語言,/與我們的幸福和苦難一同發生。/就是這樣,為表達事物本質的每一概念,/相應的單詞隨之形成;/口中舌與唇逐漸配合發出響聲,/語句按成分斷開,喉頭產生振動,/在那裡,聲音帶有如下色彩:愛情、威嚇、惋惜、贊許和懇請,/這一切,全是氣浪發生的振動。」

4、諾貝爾:文學的理想主義

諾貝爾的主要興趣是科學和文學。他認為,對自然科學的征服,是為子孫後代創造幸福的材料;而文學的理想主義使命,也能在這方面起著它的作用。由此可以理解,為什麼諾貝爾在遺囑中把文學作為獎項之一。

諾貝爾寫有一些小說草稿,但從未沒有發表過。例如1861年寫的《在最明亮的非洲》和1862年寫的《姊妹們》這兩部抒發他對社會改革觀點的作品,或者在相當後期的1895年寫的喜劇草稿《桿菌發明專利權》,盡管它們的確包含著對於人物性格的敏銳觀察,但卻有點天真和造作。他對一般生活越來越多的批評態度,使得這些作品充滿了挖苦和奇妙的內容。

盡管諾貝爾肩負巨大的工作負擔,但他保持了自己對詩的喜愛。他注意跟蹤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在內的文學潮流,並且從中看到了它在他所夢想的人類向更好的生活發展中,能夠成為一種使人振奮精神的源泉。

在諾貝爾的信件里,他經常引用莎士比亞和其他英國作家的話,並使之變得滑稽風趣;這些信件還流露出他曾仔細讀過並且珍惜與他同時代的一些哲學著作,例如赫伯特·斯潘塞,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與諾貝爾自己的思想相吻合。

諾貝爾在詩歌方面的嘗試,是模仿拜倫和雪萊的。他對古今著名和無名作家的基本思想傾向相當熟悉,喜歡那些帶有理想主義傾向的作品,而不喜歡當時的自然主義作品。諾貝爾曾把托爾斯泰的作品翻譯成瑞典文,也曾在晚年寫過一部悲劇《復仇的女神》。

在1890年寫的題為《擬論述的哲學反映》這份目錄中,諾貝爾用十二個標題涉獵天下萬物非常深遠的思想。例如,互相作用的原子、大腦思維和記憶的功能、以太和可衡量的物質、各種宗教滲透、經濟和稅收研究、化學新的簡化體系、以新思想為基礎的政府組織、爆炸學科的工作;細胞與宇宙的哲學。

另外一份目錄的題目是《已經寫完的文學與詩歌》,共14部(首):三姊妹、背負死亡、疾病與醫療、她、一則謎語、我是否曾經愛過……、給與的夢想……、森西、精神撫育、訓誡、相信與不相信、雙上鞍、驚奇、我看到兩朵玫瑰蓓蕾。

在這些詩作中,現在保存下來的有第一、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首。從這幾首詩中,可以看出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具有相當多詩的靈敏,雖然在晚年由於他所遭受的沉重打擊,這種靈感變得比較遲鈍,但它卻伴隨了他的整個一生。下面是迄今尚不為人們所知的第六首詩《我是否愛過?》的從瑞典文翻譯出來的一段摘錄:

「啊,你的質問,/多我記憶的旋渦/喚醒了一幅甜蜜的輪廓,/那夢寐以求的幸福呵,/生活不肯將它賜給我;/那滿腔熱忱的愛情呵,/不待成長就已經凋落。/你不會懂得,/一個年輕心靈的理想世界,/是怎樣遭到現實的折磨,/挫折、幻滅與憂思,/是怎樣捉弄那歡樂的生活,/使一切都喪失燦爛的光澤。/你那年輕的靈魂,/在如意寶鑒中/只看到世界純潔無濁,/呵,但願你永遠不要/看到它的面目赤裸。」

5、歌德:科學思想被遺忘

眾所周知,歌德(l749~1832)是德國著名詩人,歐洲啟蒙運動後期最偉大的作家。他1749年生於法蘭克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後在萊比錫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學法律,也曾短時期當過律師,但主要志趣在文學創作方面。

歌德的文學創作囊括了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他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和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

《少年維持之煩惱》寫一個反對封建習俗,憎惡官僚貴族,跟鄙俗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在愛情上更遭封建勢力摧殘打擊的少年維特憤而自殺的浪漫故事。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聲,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使歌德從此享有世界聲譽。

《浮土德》取材於德國16世紀關於浮士德博士的傳說,給以加工改造。把浮士德寫成一個不斷追求、進取的理想人物;把他的知識、愛情、政治、藝術、副業等五大發展階段,都寫成以封建政體腐敗、感悟古典美追求的幻滅和「理性王國」藍圖之虛妄為主體內容的悲劇階段;成為歐洲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先進人士不斷探索、追求的藝術概括。

這部著作不但結構宏偉,色彩斑斕,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徵手法為一體,且讓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個思想言行都形成善與惡、行與情、成與敗的辯證發展關系,作品也因而跟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並列為歐洲文學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邁斯特》分《學習時代》和《漫遊時代》兩部,內容寫主人公走出家門尋求人生意義的故事,肯定實踐的重要意義,認定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以專業技能力社會造福。

歌德的這些文學成就明顯地掩蓋了他在科學研究方面的貢獻。歌德大概是在1780年左右進行科學研究的。1790年他出版了《植物變態學》一書。有人比喻這本書對18世紀以前的生物學猶如化學對煉金術。1810年歌德出版了長達1400多頁的兩卷本著作《顏色論》。顏色論曾長期受到物理學家的非議。但在20世紀,不少著名物理學家如海森伯、玻爾等人對此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6、莫爾斯:半路棄畫從文

莫爾斯出生於1791年,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的長子。莫爾斯從小就喜歡畫畫,14歲進入耶魯大學學習美術,開始在象牙上畫纖細畫,1810年畢業後去英國倫敦學習具有英國藝術風格的歷史畫,1815年學成回國後以畫肖像畫為生,並開始在新英格蘭、紐約、南卡羅來納州當巡迴畫家。

莫爾斯以技法見長,結合英國的浪漫主義,對所畫人物的性格加以鮮明的描繪。莫爾斯最著名的兩幅繪畫作品是拉菲德和W.C.布萊恩特的肖像,還有雕塑《垂死的赫丘力士》。

莫爾斯對美國繪畫的最大貢獻是他發起倡議,在1826年建立了美國國力藝術設計院,成為第一任院長,主持院的常務工作一直到1845年。他曾舉辦過美國首次的系列藝術講座。1829年莫爾斯開始漫遊歐洲,1832年在由法國返回美國的遊船上,一位年輕醫生對電磁鐵的講解使莫爾斯的興趣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莫爾斯回到美國後,41歲的他開始致力於研究實現電報通信的裝置,歷經3年夜以繼日的研製改進,並耗盡了一生的積蓄,1835年得到初型。為了解決生計和研究費用,1936年他又回到紐約大學擔任繪畫雕塑教授職務。1837年後他只畫過一幅肖像畫,這時他已經把全部興趣都轉移到了發報機的發明上。

莫爾斯在1837年完成了自己的電報裝置,並在大學進行演示,1938年莫爾斯申請了專利;1938年他發明莫爾斯電碼,這種電碼通過點、短線和間隔的不同排列來表示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1844年莫爾斯建成了實驗性電報線路,並完成了電報通信的重大實驗,他發出的第一封電報的信息是「這是上帝的傑作」。

12年的艱辛換來了成功,但有人使用莫爾斯的系統缺不肯付費,因此他又不得不為維護自己的專利進行數件訴訟。1854年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確認了莫爾斯作為電報發明家的法律地位,從此他的聲譽和財富大增。晚年的莫爾斯從事慈善事業。

7、薩根:肩負科普使命

薩根(1934~1996)於1934年11月9日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市,於1955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56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960年獲得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博士學位。從60年代早期他就在哈佛大學執教,1971年任康奈爾大學教授。1996年12月20日薩根去世,年僅62歲。

卡爾·薩根一生研究成果驚人。他的研究重點為金星上的溫室效應、火星上的季節變化、原子戰爭所造成的長期環境影響、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他是宇宙生物學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之一;他直接領導了美國行星探索計劃,以及「水手號」、「海盜號」和「旅行者號」宇宙飛船的發射;他還擔任過美國天文學會行星分會會長,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天文學分會會長,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行星分會主席。

薩根是一個著名的科學家,也是一個著名的科普作家。薩根認為科學家普及科學是科學家的一項神聖使命。科學家從事科普的原因不只是為了向資金提供者如納稅人解釋自己所做的工作,而主要是因為科學是知識的本體,是一種思維方法,在試圖解決人類的每一個深奧的問題方面科學都提供了近似的答案。因此科學不只是專業人員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學,而是整個人類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學。

薩根以滿腔的熱情,流利的文筆,寫出了10多本受人贊賞的暢銷書,包括《宇宙中的智慧生命》、《伊甸園的飛龍》、《地球的嗡嗡聲》、《布魯卡的腦——對科學傳奇的反思》、《魔鬼出沒的世界》。1980年他的一部長達16集的電視連續劇《宇宙》,在美國公共廣播社播放並傳遍世界各地。其中,《伊甸園的飛龍》獲得1987年美國普利策獎。

8、傑拉西:用文學註解科學活動

卡爾·傑拉西出生在奧地利的維也納,1945年在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在科學方面的最大的貢獻是第一個人工合成了類固醇避孕葯,為此他獲得了除諾貝爾獎之外的大多數科學獎,如美國國家科學獎、沃爾夫化學獎、美國國家技術獎,是美國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有近20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進入60歲以後,傑拉西真正地開始了詩歌、散文、小說等的藝術創作。他不需要以寫作來謀生,因為他在科學研究中已經有足夠的收入。傑拉西認為自己從事文學創作的原始動機之一是來自於他對遭受一段感情創傷後的情緒表達的需要;動機之二是對未曾涉足的領域的嘗試,因為文學是區別於科學的完全不同的智力活動。

傑拉西在文學雜志上發表了大量詩歌和短篇小說,結集為《未來主義者及其他故事》;他出版過多部自己稱為「幻想中的科學」(science-in-fiction)的小說,如《坎特的困境》、《布爾巴基的賭局》等5部小說,1部詩歌《時鍾回轉》,1部散文集《從實驗室進入世界:一顆為人民、寵物和臭蟲的葯片》。他用小說來表達自己對科學家、科學界的思考。

傑拉西獨創了一種自己稱為「戲劇中的科學」(science-in-theatre)的多部劇,如「完美的誤解」、「氧」(與霍夫曼合寫),已在劇院上演。劇作"氧"描述了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准備給百年前的科學發現頒發諾貝爾獎,在對都宣稱發現了氧的法國科學家拉瓦錫、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和瑞典科學家謝利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遇到的緊張與沖突,討論了科學上的多重獨立發現的優先權問題。

傑拉西還建立了一個藝術庄園,每年為近70名藝術家提供工作場所和住宿,已經有超過千名從事視覺藝術、文學、舞蹈術、音樂的藝術家接受了贊助。

9、薛定諤:抒情詩人

薛定諤不僅是奧地利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分子生物學的奠基人,而且還作為一個抒情詩人在語言的藝術中展露鋒芒。

薛定諤生於維也納,1910年取得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維也納,蘇黎世等地任教。1926年將法國人德布羅意的物質波觀念用數學表示,得到量子力學中最基本的薛定諤方程式即著名的波動方程,因而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4年,薛定諤以廣博的知識作基礎和敏銳的洞察力,將物理學新理論應用到生物學中,出版了通俗讀物《生命是什麼》。書中用新觀點解釋復雜的生命現象,開創了物理學和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新天地。由於薛定諤在物理學界的巨大影響,這本書受到廣泛的關注,被譽為「喚起生物學革命的小冊子」。沃森、克里克正是在這本書的影響下開始進行DNA結構研究的。

薛定諤1949年曾出版過一本詩集,在這本詩集種,除了他自己用德文和英文寫的詩之外,還編入了英國抒情詩的譯文。從下面一首詩可以看出薛定諤的風格和才華 。

「葡萄飽含著汁液鮮美而香甜,

在那山前,它現出目光深沉的容顏。

太陽在八月蔚藍色的天空里,

發熱、燃燒著,讓冷颼颼的山風消散。

紫色的野果把紅日引到身邊:

請嘗一嘗串串的果兒饋贈的香甜。

汁液沿太陽的血管緩緩流動,

它蘊藏著給你和他人的歡樂無限。

啊!已臨近歲暮,那成熟之年,

夜晚降臨了,帶來的是凜冽嚴寒。

雲兒在高空飄浮,在那日出之前,

寒霜覆蓋網一般的別致的藤蔓。」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