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功能
1. 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如何確定
公園綠地以服務半徑分類:
(一)鄰里公園
為提供鄰里居民日常遊憩、休閑、運動或交誼場所,或為老人、家庭主婦或幼兒白天休息去處,服務半徑為8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平方公尺。
(二)社區性公園
為提供社區居民日常遊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學或星期例假日遊憩運動、交誼之用,服務半徑為1,6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至40,000 平方公尺。
(三)全市性公園
為提供全市鎮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運動、遊憩、觀光之用,其面積及服務半徑依該市鎮規模大小而定。
如果以面積規模為標准:
「公園綠地管理及設施維護手冊」(內政部營建署,1999)將公園綠地之類別依面積規模予以界定:
( 一)鄰里性小型公園(面積2 公頃以下)
( 二)地區性小型公園(面積在2∼20 公頃之間)
( 三)都會性大型公園(面積20∼100 公頃之間)
( 四)河濱帶狀型公園(面積5∼30 公頃之間)
(1)濕地公園功能擴展閱讀:
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2005年新修訂)
一、組織領導
(一)認真執行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領導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創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組織保障,政策措施實施有力;
(三)結合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實際,創造出豐富經驗,對全國有示範、推動作用;
(四)按照國務院職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園林綠化行政管理機構,職能明確,行業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資金逐年增加,園林綠化養護經費有保障,並隨綠地增加逐年增長;
(六)管理法規和制度配套、齊全,執法嚴格有效,無非法侵佔綠地、破環綠化成果的嚴重事件;
(七)園林綠化科研隊伍和資金落實,科研成效顯著。
二、管理制度
(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修編)完成,並獲批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嚴格實施,取得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二)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並向社會公布;
(三)城市各類綠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學合理的綠地系統;
(四)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符合建設部《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
(五)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區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城市常用的園林植物以鄉土物種為主,物種數量不低於150種(西北、東北地區 80種)。
三、景觀保護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風貌的保護;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護歷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顯,文物古跡及其所處環境得到保護;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築和諧,容貌美觀;
(四)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古樹名木保護建檔立卡,責任落買,措施有力;
(五)戶外廣告管理規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顯。
四、綠化建設
(一)指標管理
1、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成果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各項園林綠化指標近三年逐年增長;
2、經遙感技術鑒定核實,城市綠化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指標達到基本指標要求(見附頁);
3、各城區間的綠化指標差距逐年縮小,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相差在5個百分點以內、人均綠地面積差距在2平方米以內;
4、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綠化
1、城市道路綠化符合《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道路綠化普及率、達標率分別在95%和80%以上,市區幹道綠化帶面積不少於道路總用地面積的25%;
2、全市形成林蔭路系統,道路綠化具有本地區特點。
(三)居住區綠化
1、新建居住小區綠化面積占總用地面積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動園地,舊居住區改造,綠化面積不少於總用地面積的25 %;
2、全市「園林小區」佔60%以上;
3、居住區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資金落實,措施得當,綠化種植維護落實,設施保持完好。
(四)單位綠化
1、市內各單位重視庭院綠化美化,全市「園林單位」 佔60%以上;
2、城市主幹道沿街單位90%以上實施拆牆透綠。
(五)苗圃建設
1、全市生產綠地總面積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以上;
2、城市各項綠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給率達80%以上,出圃苗木規格、質量符合城市綠化工程需要;
3、園林植物引種、育種工作成績顯著,培育和應用一批適應當地條件的具有特性、抗性優良品種。
(六)城市全民義務植樹
1、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植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於85%,盡責率在80%以上;
2、組織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群眾性綠化活動,成效顯著。
(七)立體綠化
1、積極推廣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2、立體綠化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體綠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綠化面積。
五、園林建設
(一)城市公共綠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勻,服務半徑達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綠地)的要求;
(二)公園設計符合《公園設計規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觀,綠化面積應占陸地總面積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規劃建設管理具有較高水平;
(三)制定保護規劃和實施計劃,古典園林、歷史名園得到有效保護;
(四)城市廣場建設要突出以植物造景為主,綠地率達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喬灌草相結合,建築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與周圍環境協調美觀,充分展示城市歷史文化風貌;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綜合性公園或植物園不少於3處,中小城市不少於1處。
六、生態環境
(一)城市大環境綠化扎實開展,效果明顯,形成城郊一體的優良環境;
(二)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功能分區交界處建有綠化隔離帶,維護管理措施落實,城市熱島效應緩解,環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扎實開展,效果明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55%以上;
(四)城市大氣污染指數小於100的天數達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達到三類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綠化效果較好,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按照生態學原則進行駁岸和水底處理,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明顯,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六)城市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有條件的城市建有濕地公園。
(七)城市新建建築按照國家標准普遍採用節能措施和節能材料,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所佔比例達到50%以上。
七、市政設施
(一)燃氣普及率80%以上。
(二)萬人擁有公共交運車輛達10輛(標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城市不低於20%,中等城市不低於15%;
(四)實施城市照明工程,景觀照明科學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裝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燈率98%以上;
(五)人均擁有道路面積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O%以上;水質綜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機械清掃率20%;每萬人擁有公廁4座。
園林城市基本指標表
100萬以上人口城市 50—100萬人口城市 50萬以下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綠地 秦嶺淮河以南 7.5 8 9
秦嶺淮河以北 7 7.5 8.5
綠地率(%) 秦嶺淮河以南 31 33 35
秦嶺淮河以北 29 31 34
綠化覆蓋率(%) 秦嶺淮河以南 36 38 40
秦嶺淮河以北 34 36 38
備註:國家國林城區評審
國家園林城區的評審參照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下列項目不列入評審范圍:
1、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
2、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植物)規劃;
3、城市大環境綠化;
4、按城市整體要求的市政建設。
計算方法: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hm2)/居住用地總面積(hm2)×100%
考核說明:
(1)公園綠地按現行的《城市綠地分類標准》統計,其中社區公園包括居住區公園和小區游園。
(2)對設市城市,5000㎡(含)以上的公園綠地按照500m服務半徑考核,2000(含)-5000㎡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歷史文化街區採用1000㎡(含)以上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
對縣城,1000-2000㎡(含)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2000㎡以上公園綠地按500m服務半徑考核。
(3)公園綠地服務半徑應以公園各邊界起算。
2. 昆明滇池國際城市濕地公園的公園作用
另外,公園可與周圍的系統和景觀融為一體,兼顧湖濱帶的景觀功能與經濟價值,通過湖濱帶建設提升沿湖土地價值,以環境改善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昆明環滇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良好條件。
以後新昆明的發展,圍繞環湖公路建設濕地公園,目前昆明市政府已經搬遷到呈貢新城辦公,將加快滇池濕地公園的建設。
3. 如何描述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整體建設水平與示範作用
將重點建設沿灞河西堤分布的濕地展示游賞區,實施濕地恢復工程;通過水系的改專造,著重屬進行生物凈化污水工程的建設。初步建成具有濕地特色的、主題突出的國家濕地公園。中期將重點建設生態農漁體驗區,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利用其周圍的農田,開展生態農業觀光等旅遊活動。期間,對幸福渠的污水進行分流,引入濕地公園的污水凈化工程中,修建完善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服務及接待設施。遠期將全面建設濕地公園的旅遊服務設施以及管理服務設施,並構建起濕地公園水系的基本骨架,營造覆蓋整個公園的濕地景觀和濕地環境。重點建設灞河河道的濕地及灞河東堤以東蘭湖休憩區,逐步完善灞河河道內自然的濕地景觀以及蘭湖休憩區完善的休憩功能。
4. 銀川市鳴翠湖是國家級濕地公園,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多種功能.如圖A是鳴翠湖某區域濕地的實際形狀
(2)設硬紙板的密度為ρ,厚度為h,則「地圖」的密度:
ρ=
M圖內 |
s圖h |
同理,樣品的密度容:
ρ=
m樣 |
hs樣 |
由①②式可得:
s圖=
M圖 |
m樣 |
濕地的實際面積:
s=ns圖=
M圖 |
m樣 |
故答案為:ns圖=
M圖 |
m樣 |
5. 急。…濕地公園在園林中的作用,
一般來說,濕地可以凈化水質,保持土壤水分,給動植物提供棲息地。
從美學角度來看,濕地景觀一般比較野,比較能好的表達出自然的意境。
既然是公園當然屬於園林的范疇啊,生態和美觀結合其實是很好的啊。
濕地常常作為公園設計的一個賣點,不過現在用得過多了。
6. 武漢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功能區介紹
公園規劃分為七大功能區:濕地鳥類觀賞區、東湖漁家、濕地花園觀賞區、科普展示區、「湖光山影」景觀區、水鄉田園風光區、濕地原生態保護區。
落雁景區隨處可見密集的池杉生長在水中
濕地公園外,還將劃出16.1平方公里的濕地外圍保護圈和47平方公里的周邊景觀控制區,保證濕地公園生態持續健康發展。
30多種鳥兒悠閑棲息,水體恢復至清水湖的生態景觀。武漢東湖濕地公園通過7大觀賞區,展現「人湖和諧」的濕地美景。
●鳥類觀賞區:以鳥島為核心的20餘個水中半島,用圍欄保護,禁止遊船靠近,適度投食,野生水禽鳥類有雁、野鴨、白鷺、百靈、黃鶯、蘭雀、白頭翁、絲雀、鳩、八哥、啄木鳥等。
●東湖漁村:水體中配置多層次深水、懸水、沉水植物,以及微生物、動物,逐步凈化水質,投放50多種淡水魚,體現鄉村野趣,修建漁夫村、漁村碼頭等景觀。
●濕地花園:以沼澤濕地、河流景觀為主,布置草灘、礫石灘、沙灘、濕地林木灘地等,同時開辟河道引水入山谷,形成數個水中小島,設置水生花卉園、水上迷宮、蔬菜耕作區。
●科普展示區:位於太漁山北坡,設濕地科普館、野生動物模型展覽等。
●湖光山影:位於吹笛山與杉林渡影段,面積1.2平方公里,依託現有的水杉林和水灣,將設置濱水木棧道,種植大片蘆葦,此處秋天成為絕美景色,形成艷紅水杉林、白斑蘆葦、黃綠相間菖蒲,在透明灰調的水中形成倒影,疏密遠近直曲及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呈現秋日獨有的斑駁色彩之美。
●水鄉田園:將建設成為具有生態農業(漁業)、休閑、觀光和旅遊功能的景區。原生態的鄉村田園、濃郁的魚村風情、自然野趣的湖汊景象。
●濕地原生態保護區:約為2.6平方公里,以濕地原生態森林群落為主,也是濕地科研、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的古樹名木將有對節白蠟、紅豆樹、金桂、垂直重陽木、古樸,這些樹的樹齡多達200年以上。
7. 濕地功能有無量化標准
你好,你問的標準是存在的,不過相當復雜,請參看
《國家濕地公園專評估標准屬》,《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規范》這兩部條例
國家林業局政府網3月28日訊 2008年3月27日,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負責起草的《國家濕地公園評估標准》和《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規范》2項林業行業標准審定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國家林業局科技司主持。參加會議的有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等有關單位的專家。
與會專家在聽取了標准編寫人員的詳細匯報後,本著實事求是、科學負責的態度對標准進行了充分討論,並逐字逐句地進行認真審查。專家認為,該2項濕地公園標準是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的,內容具體、數據可靠,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會議通過了《國家濕地公園評估標准》(送審稿)和《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規范》(送審稿)2項林業行業標准。這2項標準的頒布實施將促進我國國家濕地公園的規范化建設和評估,實現對濕地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濕地保護工作的發展。
希望能幫到您!
8. 三亞月川濕地公園收費嗎
不收費。
三亞將新建月川新城濕地公園,公園建成後將分為觀光游覽休憩區、功能濕地凈化區、濕地核心保護區和野生稻保護紀念區,使熱帶城市河湖濕地與城市公園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月川濕地生長著大量紅樹林,區域內有很多珍貴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在此地發現了野生水稻。出於保護生態與城市建設的雙重需要,三亞市通過多方論證決定修建月川濕地公園,一方面為了豐富市民休閑游樂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維護區域內生物多樣性。
月川新城濕地公園規劃圖顯示,公園總佔地面積9042畝,其中功能規劃區佔地約千餘畝,分為觀光游覽休憩區、功能濕地凈化區、濕地核心保護區和野生稻保護紀念區。
觀光游覽休憩區位於公園西南部,與城市主幹道路———鳳凰路相鄰,是主要游覽活動區域。佔地約33.52公頃,內有遊客服務中心、半山亭、觀鳥亭、觀鳥屋、釣魚平台、休息平台、活動平台、林陰活動場、管理基地等。原魚塘處在盡量少影響鳥類活動的前提下,規劃布置少量水上娛樂設施。
功能濕地凈化區位於公園北部,緊鄰金雞嶺路,是濕地公園功能凈化區,佔地約8.98公頃。以展示濕地凈化污水的功能為主,通過多種具有凈水功能的水生植物來進行污水的生態凈化。
濕地核心保護區位於公園中部,佔地約18.83公頃,由湖心島、淺水濕地、深水濕地等組成,以原生態保護為主,禁止遊人進入,為鷺鳥創造一處自由自在的棲息天堂。
野生稻保護紀念區位於公園東北部,佔地約9.57公頃。由於城市建設以及農業生產影響,過去的野生稻生存環境難以再現。為紀念袁隆平發現野生水稻這一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規劃者特地在這個區域設計了一個紀念場所。
據三亞園林部門現場調查,濕地區域內目前的生物多樣性仍較豐富,有植物35科,60屬,70種,其中以禾本科、含羞草科、旋花科植物種類佔多數;動物有田螺等底棲動物、蝴蝶等昆蟲類、白鷺等鳥類以及蜥蜴等爬行類,生態系統較為穩定,核心保護區建成後將更有利於濕地生態系統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