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質公園
①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的交通路線
乘車路線
房山良鄉833路 -----------石花洞專線(定時發班,每日只有固定幾班);
房山良鄉833路-----------河北庄(石花洞道口站下車打車至景區)
房山良鄉 房山43路-----------石花洞支線(定時發班,間隔較長,約1小時左右一班)
自駕車線路:
1、京石高速公路房山(閻村)出口出---閻河路(途徑坨里)---石花洞
2、京石高速房山良鄉機場出口出---良坨路(途徑青龍湖)---石花洞
② 北京哪裡有玻璃棧道旅遊景點
石林峽UFO鈦金懸空玻璃觀景台
位於北京市平谷區黃松峪鄉石林峽自然風景區
這里石林高峻陡峭,巨石、奇石遍布穀中,峽谷林木鬱郁蔥蔥,奇松怪柏蒼翠挺拔,九瀑十八潭點綴其中。
1、 ufo懸空玻璃觀景台
觀景台在崖壁外懸空,迄今為止,暫時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玻璃觀景台,可隨風輕微擺動,驚險刺激,被稱為「宇宙之眼」觀景台賞景角度:正南方向可以遠眺金水湖。
2、平谷天雲山玻璃棧道
目前北京所有的玻璃棧道游覽項目幾乎都建立在景區之內,這樣設計的好處在於便於遊客前來遊玩。而我們首先介紹的是,位於平谷天雲山景區兩個有關高空玻璃項目的游樂項目。
3、密雲清涼谷景區玻璃走廊
國內首座「樹尖上的玻璃走廊」位於北京密雲清涼谷風景區,項目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九重天西側,系清涼谷風景區原始次生林生態氧吧休閑區。此處樹高林密,山風吹過,如一片綠色波海。該走廊建立在這片原始次生林的樹梢之上。
當你行走在音樂玻璃走廊上,每邁出一步猶如踏在了樹梢的尖尖上,彷彿自己學會了失傳已久的武林絕學,身輕如燕,正運用輕功樹上飛的夢幻之感。
③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的園區奇觀
風物傳說
石花洞又名潛真洞、石佛洞,位於房山區河北鎮的南車營村,是中國四大名洞之一。關於石花洞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位叫圓廣的雲游僧人來到南車營村,見這里風景秀麗便決定於此小憩,但盛暑中一股清涼的氣流令他倏爾驚醒,他下意識地順風望去,見陣陣涼風就來自山溝北側岩石的縫隙間,好奇心驅使他去弄個明白,便掄錘握鑿在凹處乒乒乓乓幹了起來,終於鑿開了一個桶口粗的洞口,他穿過薄壁的洞口,向里爬了很遠很遠,看到了眼前一點點越聚越大的熒光,借著熒光他看到眼前這個巨大的洞穴中裝飾著許多千姿百態、晶瑩透亮的柱狀、花狀、傘狀、球狀神奇絢麗的景物,他陶醉了,於是就有了「仙鄉洞府地,潛夢入真藏」的詩名,和洞口「潛真洞」三個大字,此後他便於此奇洞為家,潛心修行。如今,時間雖以過了700年,創在當代名人趙朴初先生題名的「石花洞」旁側,「潛真洞」三個剛健的楷書大字仍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石花洞是國內發現的岩溶洞穴中規模大、洞層多、沉積類型全、次生化學沉積物數量大的洞穴。洞體為多層多枝的層樓式結構,有上下七層,一至五層洞道全長5000米,六、七層為地下暗河的流水及充水洞層。洞口海拔高程25l米,距離區內潛水面160米,屬於近潛水面洞穴。 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而得名。石花形式繁多,異彩紛呈,數量龐大,為國內洞穴之最。石花洞的總體特徵是洞體多層多支,從上到下共7層,每層景觀各不相同,被譽為「北京的地下明珠」。其中由月奶石形成的「石蓮花」,由540餘片石鍾乳組成的高10米,長18米的石幔以及石旗、雙彩石盾、龍宮雙柱等景觀都是中外洞穴岩溶景觀精品,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AAAA景區。主要游覽內容:人文趣味層、探奇觀賞層、奇石展館等。
石花洞已開發一、二、三層洞道,全長1900多米,對遊客開放的一、二兩層洞道長1362米,有十二個高大的洞廳和十六個洞室組成。還有形態各異的大小支洞六十三個。石花洞洞內次生化學沉積物種類多、造型美,有千姿百態的石花、石枝、石鍾乳;典雅秀麗的石塔、石盾、石燈、石梯田;雄偉壯觀的石幔、石旗、石瀑布;銀白耀眼的月奶石和閃爍發光的彩光壁,石花洞匯集了岩溶洞穴沉積的精華。石花洞不僅沉積類型多、形態美,而且洞體堅固、層次分明,洞內空氣新鮮、環境優良。由於洞體深部有較大的空間和地下暗河,因而形成了洞穴氣候環境自行循環調節的優越條件。
石花洞的「遙池石蓮」,已生長32000餘年,潔白豐滿,由大片的月級石沉積而成,世界稀有,中國首次發現:「黃河瀑瀉」,由高12米,寬23米的巨大石鍾乳形成,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龍宮豎琴」,垂高10米,長18米,由540餘片石幔折疊布成,堪稱國內洞穴第一幔:「銀旗漫卷」、「閃光壁」、「洞天三柱」、「後宮仙帳」等十二大洞穴奇觀無不令人贊嘆叫絕。為滿足遊人的需求,石花洞在加強深層開發的同時,在洞出口增加了「世界洞穴奇觀展」,共匯集、展出世界著名洞穴景觀照片上百幅。
銀狐洞(又稱三英洞)位於房山區佛子庄鄉下英水村南100米處,距北京城區68公里,交通方便。該洞1991年7月15日發現並開發。銀狐洞洞體為橫向單一形態,洞深90餘米,總長約4000米。已開放旱洞2000米,水洞800米,洞內有8個高大廳堂和40多個景點及地下暗河的流水洞段,洞道寬一般5-10米,平均洞高8米左石,洞內面積約3萬平方米。
銀狐洞是石花洞地區內的又一奇觀,洞中步移景換,使人目不暇接。特別有塊國寶奇石,長約兩米,雪豹頭臉銀狐身,形似一隻「倒掛銀狐」,它通體浮現著約兩寸長潔白如雪的毛刺,密密扎扎地像絨一樣晶瑩剔透,銀白耀眼,美麗動人。另外洞內還有粗狀高大的石筍、石柱,典型的石旗、石帶,晶瑩的鵝管、閃爍發光的石瀑布、潔白無瑕的石柱、石毛、石花等。銀狐洞雖然洞體單一,但洞內沉積的微型景觀豐富多彩,有其自己的特色,再加上有近800米長的水洞,清清的碧水,清澈見底的地下河。
石花洞地區的岩溶洞穴分布密度高,成洞條件好,形成過程復雜。這些高大的廳堂和精美的景觀,是大自然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精心雕塑出來的。
石花洞由多層溶洞組成。這種多層結構的溶洞最早形成的是洞頂。當時,洞頂層就相當地下水位的水準面,在這里有地下水溶蝕、搬運,把洞穴物質帶走,洞穴形成後,出現了地殼上升,該層溶洞隨地殼上升而地下水位則相對下降;其後,當地殼穩定下來時,地下水又在新的岩層部位進行溶蝕搬運,便形成了第二層溶洞。這樣,地殼多次上升,便形成了多層洞穴。可見,石花洞七層不同高度溶洞的存在,標志著這一地區至少發生過六次間歇性上升。如今,地下水仍在溶蝕著最低層洞穴。
石花洞內的自然景觀玲瓏剔透,有滴水、流水和停滯水沉積而形成的高大潔白的石筍、石柱、石梯田等,和滲透水、飛濺水、毛細水沉積形成的眾多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並有晶瑩的鵝管、珍珠塔、彩光壁等,眾多的五彩石旗和美麗的石盾為中國洞穴沉積物的典型,大量的月奶石蓮花為在我國洞穴中首次發現。
石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除地下部分的岩溶洞穴及洞內次生化學沉積景觀外,地上部分還有地層剖面和地質構造形跡等地質遺跡景觀和部分古建築及人文歷史景觀等。
石花洞內的環境優雅,空氣新鮮,洞內溫度常年13度。石花洞地區的岩溶洞穴分布密度高,成洞條件好,形成過程復雜。這些高大的廳堂和精美的景觀,是大自然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精心雕塑出來的。 石花洞由多層溶洞組成。這種多層結構的溶洞最早形成的是洞頂。當時,洞頂層就相當地下水位的水準面,在這里有地下水溶蝕、搬運,把洞穴物質帶走,洞穴形成後,出現了地殼上升,該層溶洞隨地殼上升而地下水位則相對下降;其後,當地殼穩定下來時,地下水又在新的岩層部位進行溶蝕搬運,便形成了第二層溶洞。這樣,地殼多次上升,便形成了多層洞穴。可見,石花洞七層不同高度溶洞的存在,標志著這一地區至少發生過六次間歇性上升。目前,地下水仍在溶蝕著最低層洞穴。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除地下部分的岩溶洞穴及洞內次生化學沉積景觀外,地上部分還有地層剖面和地質構造形跡等地質遺跡景觀和部分古建築及人文歷史景觀等。
④ 北京市房山區地質公園有哪6個展廳
第一展廳--開篇廳
第二展廳--地史演化廳
第三展廳---八大園區展廳
第四展廳--國內外世界地質公園展廳
第五展廳--實物標本廳
第六展廳---展望廳
⑤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交通路線,怎麼去
公交線路:特11路 → 917路快車 → 房12路,全程約74.3公里
1、從北京市步行約540米,到達正義路站
2、乘坐特11路,經過4站, 到達天橋站(也可乘坐20路、622路)
3、步行約490米,到達天橋汽車站
4、乘坐917路快車,經過16站, 到達雲居寺路口站
5、步行約140米,到達雲居寺路口站
6、乘坐房12路,經過2站, 到達南甘池南站
7、步行約600米,到達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⑥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的門票價格
成人票70元,學生持學生證、老人持老年證半票,1.2米以下兒童免票。
⑦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十渡園區
十渡園區位於房山區十渡鎮和張坊鎮,總面積313.69km2,是華北地區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叢峽谷。壁立萬仞的峰叢、造型奇特的溶洞、不同類型的沉積構造、變幻多姿的河流地貌構成園區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跡景觀。水繞青山過,人在畫中行,秀美的十渡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十渡拒馬河景區旅遊資源豐富多彩,這里有華北地區少見的構造-岩溶景觀,其中構造-剝蝕-崩塌地貌景觀長達37.8km,有拒馬河大峽谷;有南方大峽谷、仙峰谷、孤山寨、萬景仙溝、蓮緣峽谷、王老鋪峽谷、東湖港和西湖港等十多條拒馬河二級支谷;有筆架山、天池山、五星峽等古岩溶峰叢、峰叢等地貌景觀;有仙棲洞、龍仙宮、三清洞等地下岩溶景觀;有七渡褶皺構造、六合褶皺構造、孤山寨「一線天」張性裂隙和菱形解理等構造形跡;有河漫灘、階地、石門村廢棄古河道和離堆山、仙峰谷泥石流遺跡等河流地貌景觀;有各類疊層石、石中石、風暴岩等海相沉積遺跡景觀;另外還有眾多的溪流、泉、潭、瀑布等水景。人文景觀有三合庄摩崖造像和古塔、十渡烈士陵園等。景區內生物資源比較豐富,植被具有明顯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特徵。據調查資料,區內植物計有130科570種,其中蕨類植物9科,19種;裸子植物3科8種;被子植物91科,543種。但區內原始植被已大面積演化為落葉闊葉灌叢和灌草叢,森林覆蓋率為47.6%。草坡面積較大,約占土地面積14.1%。近拒馬河兩側山地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區內野生動物主要有獸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但在森林中已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拒馬河中有32種可食性魚類,其中多鱗鏟頜魚、東方藻鰍、黃線薄鰍,年代古老,北方稀有,已被列入保護對象。本區以拒馬河為主軸已形成一條長38km的構造—岩溶景觀走廊。它象一條曲折的玉帶,將園區、景區、景點連接在一起。據統計資料顯示,已開發的景點達100多處,經整合開發已形成仙棲洞、龍仙宮、南方大峽谷、紅葉大峽谷、先峰谷、孤山寨、萬景仙溝、普渡山莊、天池山、東湖港、西湖港等11個景區,在拒馬河谷中已開發的景點有屬於三渡的劃船場、紅鱒魚垂釣園、穆柯寨;屬於四渡的清江九龍潭;屬於五渡的六渡跑馬場;屬於六渡的碧波園度假村、五合民俗度假村;屬於七渡的葡萄園山莊、鱘魚養殖示範區、水上游樂場、風動石等;屬於八渡的金沙樂園、拒馬漂流;屬於九渡的笨豬跳、滑翔飛翼、峽谷飛人、登山索道;屬於十渡的水上劃船場、觀「佛」台、烈士陵園;屬於十一渡的仙龍島、盛儀庄;屬於十五渡的東湖港水上樂園、東湖港風景區、西湖港奇潭峽谷風景區;十六渡的西湖港沙場。
主要游覽內容:景區內有孤山寨、仙峰谷、萬景仙溝、南方大峽谷、普渡山莊、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仙棲洞、天池山、西湖港、五星峽谷10個景點;有拒馬樂園、九渡漂流、八渡劃船場、六渡劃船場、清江九龍潭等娛樂點,可提供笨豬跳、懸崖跳傘、索道、攀岩、滑翔飛翼、漂流、腳踏船、皮劃艇、沖浪車、摩托艇、沙灘浴場、游泳、騎馬等多項娛樂項目。
七渡背斜發育在中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二段燧石條帶白雲岩中,為一兩翼對稱的燕山中期小型背斜構造。走向北東,軸面近於直立。兩翼產狀平緩,傾角25°-30°。七渡背斜出露在十渡園區,拒馬河沿背斜緩緩流過,完整的背斜形態、秀美的山水景色使七渡背斜不僅是地學科普的生動教材,而且成為園區一個頗具特色的景點。
大峪溝摩崖造像位於十渡園區,在陡峭的崖面上有兩龕石刻,右側一龕高0.88米,寬0.98米,中為佛祖釋迦牟尼坐像,兩側列眾弟子和金剛力士,頂部有二飛天;右側一龕高1.7米,寬0.85米,龕內只有一尊釋迦牟尼像端坐於須彌座上,佛祖面方口闊,雙目微睜,兩耳垂肩,衣衫寬松,左臂下垂,右手平置,雙腿垂下,足踐蓮花。石刻造像線條流暢,技法嫻熟。經有關專家考證,右側一龕為唐代作品,左側一龕年代稍晚。
東湖港瀑布位於十渡景區東湖港北端,在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白雲岩近百米斷崖中有三級台階,形成三疊瀑布。最高一級瀑布落差65米,瀑布從山崖高處凌空飛瀉,水流在三個台階上跳躍,恰似玉龍起舞,抖騰長空,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水聲轟鳴,響徹山巔。瀑布下的碧水清潭,澄沏清麗,潭邊綠影婆娑,繁花掩映,飛瀑與青山交相輝映,展現出一幅絢麗的畫卷。
張坊古戰道位於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南部十渡園區張坊鎮,是目前華北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地下軍事防線。古地道寬2米,高2.3米,埋深2米,青磚結構,至今保存完好。地道頂部為楔形立磚順砌,設有通風孔。地面為青磚墁鋪,並有水槽。兩側設有廁所和藏兵室,藏兵室寬2米,長3米,內有台燈和通氣孔。據專家考證,張坊古地道修建於宋朝,當時張坊是宋、遼交兵對峙的古戰場。
上寺石塔始建於唐代,為一筍狀方形四面小石塔。塔高3.7m,塔基用石塊壘成,塔身由四塊漢白玉板構成,正面開一門洞,門兩側浮雕是身披甲胄的金剛力士,神色威武,造型生動。門內正面浮雕1佛2菩薩,背後均有佛光。釋迦牟尼端坐中央,面目安詳。佛像衣著雕刻細膩,折皺線條清晰流暢。塔北側有大量唐代的磚瓦、瓷片,由此推測此塔應始建於唐代。
⑧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的景點景區
「天塹」一線天
一線天是地質上的斷層裂隙,這條巨縫長達65米,高35米-米,寬1米-1.5米 ,最窄處僅0.6-0.7米,一人通過兩壁擦肩,進入巨縫涼爽宜人,抬頭仰望只見一線藍天,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一線天,堪稱地質奇觀。兩側山岩奇異,岩石表面有輕微溶蝕,略有凹凸不平,在細小縫隙中有類似石鍾乳的沉澱形態,因為雨水的滲入和溶蝕,在兩壁岩石面上出現斑駁的沉積和侵蝕痕跡,如壁畫,似崖刻,有的形如飛禽走獸,有的如樹木花草,也有的似雲霞如波濤,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更增加了這一奇觀的神秘感。
仙峰谷「飛來石」
該石長5米,高3米,寬3米,其所在的河床和兩側山坡、山峰的出露基岩皆為中元古界薊縣霧迷山組遂石條帶白雲岩,而該石同則與之不同,它是由很多稜角狀石塊膠結而成,且火遂石成分含量較高,稱為同生角礫石。在地質上,把遠地而來與所在地基岩性質不同的岩石稱為飛來石。這塊飛來石的形成在中生代以前距今2.5億年之前,至此處安家落落至少也有200萬年的歷史了,它的形成和來歷是一部復雜的地質歷史紀錄,是開展科普教育重要的實物標本。
「同圓藻」化石
這塊巨石是中元古界薊縣系時代的古海洋中藻類繁生,在碳酸鹽沉積過程中形成的化石。在這種疊層石化中,因藻類種屬繁多,常見的平面形態常具有同心圓的構造,故又叫同圓藻化石,眼前這塊化石是在大約距今11-13億年前形成的,高7米,寬6米,厚約2米,形態完整,化石連片,結構清楚,層面構造在眾多同圓藻化石中非常典型,是罕見的地質奇觀。
石中石
在距今14-10億年前,這里為淺海環境,當時氣候潮濕炎熱,際地上的大量碳酸鈣、碳酸鎂被水溶解帶到海洋中沉澱,形成石灰岩或白雲岩,同時陸地上的二氧化硅也以膠體的形式被一團一團的帶到海洋中,並隨海洋里正在沉積的石灰岩和白雲岩一起沉積,就形成了這種在岩石中包裹著的一個一個圓形、橢圓形的似爪狀的石塊。這石塊比包圍它的基岩硬度大,顏色也略暗些,故稱這一景觀為石中石。這種海洋中兩種不同物質同時沉積形成的岩石,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普價值。
龍山佛字
十渡有座龍山,在它上邊一塊直上直下的崖壁上,有一個蒼勁有力的「佛」字,高3米多,寬約2米,遠看則清,近看則蒙;雨後則真,平日則虛。
這個「佛」字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是水沿岩石的節理裂隙面溶蝕風化後形成的痕跡。龍山的岩石屬白雲岩,白雲岩可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蝕,所以在有裂隙的地方,當有雨水滲入時就發生表面溶蝕。由於裂隙面的不平整、不均勻,有的地方溶蝕較重,在同一岩層面上也有顏色深淺的變化,往往形成各種花斑、不規則的圖案,致於它能形成「佛」字形態,那完全是偶然、巧合,被稱為世界自然奇觀。
天然石佛
平峪村一位羊倌,在跌下數十丈深的山澗後,發現崖壁腳下有一個形象逼真的石佛,雙手腹前交叉自然而立,五官俱全,眉須分明。經專家鑒定,這是一大自然奇石,它是由上水石挾雜鍾乳石碎塊堆積而成的像形石。石人身上長滿了青苔,且在「嘴」下、眉上等凹陷部位生長少許青草,頗似胡須和長眉,身上的青苔像衣服,頭部五官部位是沒長青草的裸露部分,是不上水的鍾乳石碎塊被膠結,兩臂和手也是鍾乳石碎塊。石人原位於峭壁下面,從石灰岩縫隙中滲出的含碳酸鈣水溶液,因水壓減低和溫度降低,使溶液中碳酸鈣發生沉澱,在上水石堆積過程中也摻進崩落下來的鍾乳石碎塊,因其形成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故上面長滿青苔,它能形成直立人形,完全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巧合,是一個罕見的自然奇觀。
七渡「太陽升」
在河岸的懸崖壁上,岩層呈清楚的半圓形隆起,一層一層的石灰岩以同心狀疊置,在垂直於半圓方向上發生一系列裂隙,如發自圓心的輻射線,從七渡橋西面隔河遠望,好像剛剛升起的太陽,放射著光芒,故稱這一景觀為「太陽升」。此景觀是岩層褶曲現象,在地質學科上稱為背斜構造,它是地殼上升隆起產生的地層褶曲,岩石向上凸起的部分形態稱為背斜,向下凹曲的岩層形態稱為向斜。背斜、向斜構造在野外是常見的現象,但是像這樣完整圓滑,又有如此形象的放射性裂隙,實在是典型、罕見,堪稱地質奇觀。
三清洞
從六渡向北,在王老鋪村西約1公里處的坡腳下有一個溶洞,當地稱為三清洞。洞穴已測部分600米長。洞內是單一的溶蝕景觀,基本沒有石鍾乳等化學堆積。但是洞體規模宏大,侵蝕、溶蝕形態十分奇特,多為成排分布的窩穴狀、鍾罩狀溶蝕圓坑。洞穴景觀與石花洞、銀狐洞、雲水洞等截然不同,它是一種奇特的溶洞景觀類型,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它的發現和開發將為首都人民提供一處新型的溶洞旅遊景點,為岩溶科研、科普開辟一處理想園地。
仙棲洞
在十渡屏幕山旅遊區西南約兩公里的山腰上有一股清泉,名叫黑牛水。泉水出口直徑約50厘米,常年流淌不止,水量很大。當地人曾用六寸抽水泵抽水2個月,未曾抽干過。70年代當地村民挖了一個容量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用它澆灌山下百餘畝梯田、果樹。在歷史上少有的大旱之年,水量也不見減少。經過有關專家多次勘察,認為地下可能為一大型充水溶洞,為開發旅遊,當地人於1998年投資開鑿岩洞,這座被塵封了億萬年的藝術殿堂,於1999年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命名為「仙棲洞」。本溶洞發育在奧陶紀厚層灰岩地層中,已探深度超過3000米,仍未盡頭。已命名的景觀如仙棲神堂、白塔流蘇、仙棲飛瀑、仙塔尋根、百納神針、龜壽延年、五彩玉簾、仙棲來客、瓊漿玉液釀瑤池等近百處。特別是該洞入口為水洞,劃船400米水路,再登陸觀景,這在華北地區是少見的,其水路長度(在北方)僅次於本溪水洞。這是北京地區繼石花洞穴後又一大型溶洞。
東湖港
東湖港自然風景區,位於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十五渡),與野三坡毗鄰,距北京市區106公里,是綠色旅遊和度假的勝地,享有「北方小華山」的美譽。
經鐵索橋進入景區,翠綠的檀林,蜿蜒的千年古藤遍布整個峽谷,古老而神秘。奇特的「三疊瀑布」水流分三疊落差,直流急下,瀑水入潭擊石飛濺。「華北第一梯」倚峭而建,工程險峻,有「登雲梯,而覽群山」之勢。迴音壁瀑布是東湖港著名的景觀之一。這里自然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生機盎然妙趣橫生。
西湖港
風景秀麗的十渡瀏覽勝地,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它位於首都的西南房山區境內。這里河谷寬闊,流水潺潺,谷壁峭立,碧溪清清,不是灕江,勝似灕江,拒馬河兩岸青山不老,綠水常流,因此被譽為「北方小桂林」。十渡以靈山秀水飲譽京華,傾倒無數中外遊客。
西湖港不但風景獨秀,而且是在抗日戰爭年代「無數雄魂盡碧血」的歷史紀念地。這里曾是平西抗日民主政權所在地。聶榮臻元帥、肖克等老將軍曾在這里指揮作戰。著名的平西戰役,天花板阻擊戰,無數英雄兒女血灑山崗。距西湖港一公里處,巍然屹立著「無名英雄紀念碑」。
孤山寒
它位於十渡風景名勝區得七渡村村南,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峽谷長約10 公里,峽谷蜿蜒,山石奇異,瀑布飛鳴,以「野、奇、幽、奧「而著稱。漫遊孤山寨,兩側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是向里走,山勢越險峻,峽谷越窄,植被越豐茂,景緻越優美,峽谷最窄處僅有5米寬。
孤山寨景點很多,其中千古河床、小孤山、、一線天、石中石被稱為孤山寨「四大」奇觀。另外有「仙女浴潭」、「九龍抱石」、「五老峰」、「洗心潭水」、 「歌泉涌流」、「犬守天門」等景觀,這里的植被也特別的豐富,有黃檀、青檀等珍貴樹種,還有沙參、柴胡、黃芩、地龍、枸杞、丹參、穿山姜等名貴葯材。
拒馬樂園
拒馬樂園是十渡自然風景區景色最好、娛樂項目最集中、遊客最多、品位最高的景區,也是被譽為「十渡蹦極、神州第一」中國第一座蹦極所在地。它橫跨八渡的麒麟山於拒馬河之間,山水環抱,現已形成集山上、山下、水上、空中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游樂園,主要有碧瑩水上游樂場、石佛館、索道、甭急、峽谷飛人、滑翔飛翼等景區景點。
人文景觀——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
1985年,曾長期在平西戰斗過的蕭克、楊成武、肖文玖等老將軍和李德仲、陸平等老同志倡議,在十渡建立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以永遠緬懷抗日戰爭期間在平西犧牲的先烈。1985年10月2日在十渡拒馬河畔卧龍山之上,建立了「平西抗日烈士紀念碑」。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真情關愛下,經過20年的辛勤建設,平西抗日烈士陵園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平西抗日烈士紀念碑、無名烈士紀念地、烈士碑林、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等佔地近50000平方米的著名烈士紀念性建築。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投資近20000萬元、總建築面積4350平方米的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新館落成。紀念館里陳列著實物、照片、文字等珍貴的史料,集中反映了抗戰時期平西軍民在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英勇斗爭的偉大精神和眾志成城、前赴後繼的革命氣概,向世人展示著一幅幅血與火的歷史畫卷。
人文景觀——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位於北京西南約百公里的房山區十渡地區。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北平西部地區著名的抗日根據地——平西抗日根據地,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連接敵占區與晉察冀邊區的一條重要通道,許多青年學生、愛國志士和國際友人從這里奔向根據地和延安,奔向各個抗日戰場。有多少短缺的軍需民用物資,秘密地從敵占區經這里運往邊區,有多少我黨的幹部從這里深入敵占區開辟了地下工作的陣地,它是晉察冀邊區的北部屏障,抵禦著敵人的瘋狂「掃盪」,也是我軍挺進冀東,開辟平北的前進陣地,游擊戰爭提供了堅持和發展的有利條件。為平北地區的開辟先後派出幹部、武工隊和挺進軍主力;鄰近的冀中十分區也曾以這里的崇山峻嶺為它的後方基地。在八年的艱苦抗戰的歲月里,平西與兄弟地區血肉相連,互相幫助,互相支援,頑強不屈地巍然屹立在華北大地。 一渡
在歷史上,從一渡(張坊)至十渡由於須經過10個渡口,故這里被稱為十渡風景區,而今,拒馬河一上座座石橋代替了昔日的渡口,過一橋即為一渡,從一渡開始到與野三坡接鄰的套港村共有十七個渡口,17渡是十渡的最後一渡,因為這里第一年開發,所以依然保持著十渡最本色的山水風光。
「青山野渡,百里畫廊-十渡」的真正開始處,是從二渡。
二渡
過了二渡渡橋,能看見千河口的五指山,此山因形如如來佛的五指而得名,在這一帶的山坡上,遍地都是山石盆景原料「上水石」。為了保護十渡旅遊資源,保存十渡的特有地貌,本站提示您請勿隨意採集「上水石」。十渡還有一處五指山位於17渡。
三渡
過了三渡橋,映入眼簾的是南方大峽谷,峽谷中有古樸典雅的古代城樓、千奇百怪的山峰,構成了一派江南風光,因此稱為江南大峽谷。《戲說乾隆》、《武則天》、《寇老西兒》等幾十部影片都是在這里拍攝。 三渡的另一個著名景點是穆柯寨。穆柯寨位於南方大峽谷西部拒馬河南岸的一條峽谷中,這里曾是遼宋古戰場。傳說是女英雄穆桂英當年佔山為王時的山寨遺址,也是穆家的後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沿山路,進入層層寨門,可想見當年雄姿。這里有聚義廳、練武場、點將台、射箭場、迷魂陣、天門鎮圖等建築可供觀賞。
四渡
四渡的清江九龍潭風景區以沙灘浴場和千尺窗一線天峽谷為依託,峰林秀麗,河水碧清。這里的沙灘浴場除了可以游泳外,還有遊船可供遊玩,山上建有速降項目可供遊人娛樂。
五渡
五渡最著名的景點是仙峰谷,這是由拒馬河水在山間沖刷出來的一條小裂縫。山下建有娛樂城,可供午餐和娛樂。水中有遊船,岸邊有馬隊,是一處比較清幽的地方。
六渡
六渡主要是沙灘浴場,這里河灘平緩,水清沙細,是十渡風景畫廊上一處極好的休閑場所,特別適合兒童嬉戲,附近景區有石人嶂峽谷。
七渡
孤山寨為七渡村南的一條風景溝谷,溝中的一線天長300米,高百米,是北京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一線天」之最。溝谷中的河床為完整的岩石基底,大都不見碎石和裂隙,沿河床可見到書頁狀頁岩、疊層石、同源包裹體等多種地址奇觀,被地質學家選定為地址科普旅遊的示範基地。七渡中還有風動石景區,並建有飛降娛樂項目。
八渡
八渡以奇峰、秀水著稱,有濱河公園、石筍峰、望佛堂等景點。
九渡
九渡是十渡的旅遊中心,這里不僅有整個十渡地區最大的水面,更有十渡地區最多的賓館、最多的娛樂項目:北京市最早的笨豬跳台建在水面的小山上,水中各種遊船(包括香蕉船、水上自行車、電動船等)應有盡有。九渡以游樂場作為旅遊的中心,拒馬河樂園是最主要的游樂中心。
十渡
十渡是遊人乘京原線火車進入風景區的出入口,附近景點有羅圈湖、洞中天、塔山仙池、石門、牛影洞、覽勝峰狐狸臉,龍山,虎山等。
⑨ 北京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1、故宮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9)北京地質公園擴展閱讀: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7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地質公園、15處國家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