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背山森林公園門票
A. 有誰去過宜興的龍背山森林公園啊,來介紹下澀
龍背山森林公園有宜興身份證就免費,沒有的話好像25吧
陶瓷博物館本人也沒有去過,不知道的
B.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現在要門票嗎
5月1日開始,門票免費了,裡面的遊玩項目看項目購票5—20元/項不等。
C. 龍背山森林公園的景區簡介
龍背山森林公園總投復資3億多人民幣制,分歷史文化區、植物園區、游樂園區、休閑娛樂區四個大的游覽區域,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森林公園。穿過巍峨的龍背山森林公園牌坊,在花團錦簇的百餘米花圃廊引導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組規模宏大氣勢不凡的人造瀑布,這組瀑布由高5米,長178米的四組瀑布群組成。站在瀑布前,聽嘩啦嘩啦聲聲不絕於耳的瀑布轟鳴,看飛流串珠水流洶涌而下所形成的動人心魄壯觀景象,遊客不得不驚嘆這都市喧囂中竟會營造出如此這般難得的景觀。
乘坐環保電瓶車瀏覽一下公園的生態環境,也不失為一件美事。公園總面積5.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是山丘型自然風景區。公園區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古木參天;修竹婆娑,層巒疊嶂,林壑優美;蒼松翠竹濃蔭蔽日,潭池溪澗碧水清冽,它以獨特的成因和優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群山疊翠,以一流的生態資源形成了山水風光,以悠久歷史和優越的地理環境積淀著豐富的人文景觀,硯池、雙龍潭、梅影潭、鏡池、鳳池、綴星池等十數個潭池遍布公園各處,終年泉水淙淙,晶瑩泉水匯聚成潭池,散布山間谷底。整個龍背山森林公園,湖光山色輝映,亭台樓閣交互,天然植被茂密,生態環境優良,一年四季溢彩流香。
D.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游後感
1、游龍背山森林公園
一跨入公園的大門,一個巨大的瀑布映入眼簾。「飛流直下三專千尺屬,疑是銀河落九天。」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總長有幾十米,遮掩著暗紅色的巨石,水聲轟鳴,銀花四濺,蔚為壯觀,站在瀑布下,你會覺得陣陣涼意。
往左拐,走過小石橋,一個名叫「硯池」的小湖泊出現在眼前。湖面水平如鏡,湖中有一個小島,島上芳草如茵,真是「白銀盤里一青螺。」硯池的南面,兩山之間非常開闊,極目遠眺,草地碧綠,如絲絨般柔軟,花兒競相開放,飄來沁人心脾的芳香。
繼續向縱深行進,四周林深葉茂。我看了科技館,又玩狀元館,最後來到了文峰塔下。文峰塔共九層,高108米,是一座具有漢唐風格的四方塔,古樸典雅,內設電梯和步行梯。我步行登上文峰塔,真如杜甫所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遠望,東、西兩側,整個公園美景盡收眼底;放眼西邊,104國道、寧杭高速公路、新長鐵路橫跨南北;遠眺北面,整個宜興城區一覽無余。
美麗的龍背山森林公園,我喜歡你!
E. 宜興的龍背山森林公園門票多少錢
宜興的龍背山來森林公園是免源費的,但是院內的游樂園要收錢的。
龍背山森林公園位於宜興城區南側,佔地550公頃,園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潭、池、溪、澗,碧水清冽,文化積淀十分豐厚。全園以文峰塔為制高點,塔高108米,登塔四眺,盡可飽覽宜興西氿勝景和銅峰秀色。園內建設的歷史名人、科教名人、文藝名人三館,承繼歷史文脈,展示當今宜興籍兩院院士等科技精英的文藝巨擎的神韻與風采。
F. 龍背山森林公園共有幾個景點
龍背山分歷史文化區、植物園區、游樂園區、休閑娛樂區四個大的游覽區域,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森林公園。穿過巍峨的龍背山森林公園牌坊,在花團錦簇的百餘米花圃廊引導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組規模宏大氣勢不凡的人造瀑布,這組瀑布由高5米,長178米的四組瀑布群組成。站在瀑布前,聽嘩啦嘩啦聲聲不絕於耳的瀑布轟鳴,看飛流串珠水流洶涌而下所形成的動人心魄壯觀景象,遊客不得不驚嘆這都市喧囂中竟會營造出如此這般難得的景觀。
聽秋軒
聽秋軒,位於宜興城南門外龍背山麓顯親寺內。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僧方厓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柯九思有《聽秋軒》詩雲:「清池蔭密竹,幽鳥語嚶嚀;夜靜天籟作,白露下泠泠;試問軒中士,喧然果何聽;無作亦無止,虛空動性靈。」至正十六年(1356年)兵毀。明代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邑人吳正志(官至光祿寺丞、江西湖西道僉事)重建「聽秋軒」。天啟七年(1627年),僧真誠募資重修。崇禎九年(1636年)捐金浚放生池,邑人曹應秩(官河南兵備道)為記。楹聯:(上)虛檻招雲集;(下)風廊倚水清。
西石亭
西石亭,一名西亭埠、石亭埠、梅花塢、復古亭。位於宜興城南龍背山區。此地昔產蘇梅,枝桿奇古。唐代昭宗時,宰相陸希聲曾於此賞梅,並賦有《梅花塢》詩雲:「凍蕊凝香雪艷新,小山深塢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至明代,邑人吳仕(四川參政)復購地植梅,建別業而居,築亭稱「西石亭」。
射虎亭
射虎亭,位於宜興城南龍背山區一山崗。此地俗稱「老虎墩」,晉代征西將軍周處射白額虎於此。相傳古時龍背山區山高林密,為虎狼出沒之所,尤其是白額猛虎,屢傷人畜,危害百姓。周處決心射殺猛虎,為民除害。一天,他背弓囊矢,來到此墩密林深處。一會兒,那吊睛白額虎嘯風而至。周處不慌不忙,滿弓疾箭,一箭即中白額虎咽喉,為民除卻一害。地方人士便在墩上建「射虎亭」,以資紀念。
含清亭
明代宰相徐溥入閣拜相,歷經景泰至弘治四朝,被尊為「四朝元老」。在其故里龍背山麓溪隱村建有徐大宗祠(現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內有「含清樓」、「歸樂堂」、「世德堂」等,均含怡養和忠孝之義。今為紀念徐溥,故將此亭命名為「含清亭」。
浮翠亭
浮翠亭,位於原法藏寺前,建於宋英宗治平年間(1065-1067),久廢。今在此重建。
頤山亭
吳仕,字克學,號頤山,明正德九年(1541年)進士,官至四川參政。因憤於奸相嚴嵩當道,辭官回鄉,隱居龍背山區,購地植梅,築亭梅園小溪之間。今於此復建「頤山亭」。
漁隱亭
龍背山北麓溪隱村,為明代宰相徐溥故里。其父徐琳,人稱漁隱公,嘗捐資重修承雲塔旁之福源禪寺。今築「漁隱亭」,以資紀念。
粲花路
南明宰相、著名戲劇家吳炳(1595-1648年)曾在龍背山北麓五雲庄築廬安居,潛心編撰《綠牡丹》、《畫中人》、《西園記》、《情郵記》、《療妒羹》五個劇本,合稱《粲花五種》,故其宅第稱「粲花別墅」,久廢。今將此園內主要通道命名「粲花路」,以資紀念。
流杯橋
流杯橋,位於石亭埠、水月庵東,一小石樑橫跨澗上,靠近射虎亭的南山坡下。相傳晉時周處入南山射虎除害,回歸途中,至龍背山腳下時,父老們已在澗橋畔迎接,為他置酒慶賀。周處性情豪爽,舉杯暢飲,盡興之際,順手擲杯於澗,望著此杯隨水自東向西漂流而去。後人便稱此橋為「流杯橋」。
顯親橋
此處原有顯親寺。顯親寺原名光孝寺,宋代靖國元年(1101年)皇上賜額「顯親寺」。明代正統年間改名「鎮邑寺」。1927年宜興農民秋收暴動的指揮所曾設在「顯親寺」,抗戰時遭日軍焚毀。故此橋定名「顯親橋」,以資紀念。
雙楠橋
這里,在宋代有「雙楠軒」,為名士慕容輝別業。一日,蘇東坡於慕容輝家作客,見門前有兩株古楠木,冠如華蓋,便題額「雙楠軒」,並賦《雙楠軒》詩雲:「南軒前頭兩佳木,先生撫玩常不足;尤愛薰風五月初,白銀花開光照屋。」故此橋命名「雙楠橋」。
承雲橋
龍背山區之瑞雲山,昔有承雲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高九層。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九日,有少年攜酒登高,失火延燒至頂,然木毀而磚牆尚存,其形如故。後塔盡毀,塔基猶存。故此橋以「承雲」命名。
善行橋
與龍背山緊緊相連的銅官山頂峰有善行洞。洞周盛開杜鵑,花朵碩大鮮妍,花瓣且有淚點,異於他處,實屬佳木,為宜興古時三大名花之一。今園內亦辟有杜鵑園,故此橋命名「善行橋」。
文峰塔
陶都宜興龍背山上樹起了一座108米高的文峰塔,成了宜興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景觀。它是宜興這個「教授之鄉」的歷史文化傳統的縮影和標志。文峰塔原名承雲塔,承雲塔在縣東南五里萬曆三十五年建堪輿家謂異峰起科名大盛後果如其言順治九年重九日有少年攜酒登高失火延燒屈曲至頂然木毀而磚石尚存其形如故。意思是說,承雲塔在宜興縣城東南五里處,明代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造。風水先生說,從八卦看,這里風水很好,建造這座塔以後,宜興參加科舉考試和中舉的人會越來越盛。果然如此。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重陽節,有少年帶了酒登高,不慎失火,塔內木結構全毀,而磚石尚存,外形與原來的一樣。
蝶緣館
龍背山森林公園於2009年10月1日開放蝶緣館,其中有上百種形態各異的蝴蝶標本,來自不同國內外地區,極其珍稀,美麗至極,有時還開展蝴蝶放飛活動,遊客可以親自買蝴蝶放飛,成千上萬,羨煞他人。
G. 無錫龍背山森林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是不是宜興那個啊?
文峰塔 大瀑布 硯池 雙龍潭 是必須去的。。(雖然只是看看)
還有個大型游樂場,類似於蘇州樂園
科教名人館 歷史名人館 你參觀下也行。。
裡面還有攀岩哦。
H. 請問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要門票嗎多少啊,還有我看見有說不要門票了。是真的嗎謝謝
是真的。宜興的龍背山森林公園是免費的,但是院內的游樂園要收錢的。
龍背山森林公園位於宜興城區南側,佔地550公頃,園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潭、池、溪、澗,碧水清冽,文化積淀十分豐厚。
全園以文峰塔為制高點,塔高108米,登塔四眺,盡可飽覽宜興西氿勝景和銅峰秀色。園內建設的歷史名人、科教名人、文藝名人三館,承繼歷史文脈,展示當今宜興籍兩院院士等科技精英的文藝巨擎的神韻與風采。
(8)龍背山森林公園門票擴展閱讀: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的景點:
1、聽秋軒:
聽秋軒,位於宜興城南門外龍背山麓顯親寺內。天啟七年(1627年),僧真誠募資重修。崇禎九年(1636年)捐金浚放生池,邑人曹應秩(官河南兵備道)為記。楹聯:(上)虛檻招雲集;(下)風廊倚水清。
2、西石亭:
西石亭,一名西亭埠、石亭埠、梅花塢、復古亭。位於宜興城南龍背山區。此地昔產蘇梅,枝桿奇古。至明代,邑人吳仕(四川參政)復購地植梅,建別業而居,築亭稱「西石亭」。
楹聯:(上)梅萼破香知臘近;(下)柳梢含綠認春歸。
3、射虎亭:
射虎亭,位於宜興城南龍背山區一山崗。此地俗稱「老虎墩」,晉代征西將軍周處射白額虎於此。
相傳古時龍背山區山高林密,為虎狼出沒之所,尤其是白額猛虎,屢傷人畜,危害百姓。周處決心射殺猛虎,為民除害。一天,他背弓囊矢,來到此墩密林深處。一會兒,那吊睛白額虎嘯風而至。周處不慌不忙,滿弓疾箭,一箭即中白額虎咽喉,為民除卻一害。地方人士便在墩上建「射虎亭」,以資紀念。
楹聯:(上)射虎亭荒風自烈;(下)斬蛟橋在水仍流。
I.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游後感
1、游龍背山森林公園
一跨入公園的大門,一個巨大的瀑布映入眼簾。「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總長有幾十米,遮掩著暗紅色的巨石,水聲轟鳴,銀花四濺,蔚為壯觀,站在瀑布下,你會覺得陣陣涼意。
往左拐,走過小石橋,一個名叫「硯池」的小湖泊出現在眼前。湖面水平如鏡,湖中有一個小島,島上芳草如茵,真是「白銀盤里一青螺。」硯池的南面,兩山之間非常開闊,極目遠眺,草地碧綠,如絲絨般柔軟,花兒競相開放,飄來沁人心脾的芳香。
繼續向縱深行進,四周林深葉茂。我看了科技館,又玩狀元館,最後來到了文峰塔下。文峰塔共九層,高108米,是一座具有漢唐風格的四方塔,古樸典雅,內設電梯和步行梯。我步行登上文峰塔,真如杜甫所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遠望,東、西兩側,整個公園美景盡收眼底;放眼西邊,104國道、寧杭高速公路、新長鐵路橫跨南北;遠眺北面,整個宜興城區一覽無余。
美麗的龍背山森林公園,我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