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發布時間: 2020-12-04 13:31:56

① 遵義市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國家地質公園、中國第一長洞——雙河洞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溫泉鎮境內,是中國最長的洞穴群。經中法洞穴專家多年聯合考察,截至2014年12月,探明長度已達161.788公里(且尚有部分未探明),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的白雲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中國第一、亞洲第二,世界排名第十一位」的巨長溶洞。雙河洞洞穴系統中,尤以石膏晶花洞最為神奇。13公里長的石膏晶花洞內,盡是捲曲石,通體透明,玲瓏別致,如瓊樓玉宇,雪樹銀花,國內僅有,世界罕見。整個雙河洞景區顯示出五大奇觀:千姿百態的溶洞奇觀,瀟灑飄逸的瀑布奇觀,神秘怪異的泉水奇觀,豐富多彩的生物奇觀,古樸有韻的人文奇觀。雙河洞作為享譽中外的國家地質公園,中外專家對於雙河洞的探索科考也從未間斷過。早在1987年,中國科學家就首次對雙河洞洞穴系統進行考察測量,總長度為17公里;1992年,科學家將雙河洞實測長度提高到35.2公里,成為當時的中國第一長洞;1998年,貴州洞穴協會與法國洞穴聯盟聯合考察,雙河洞系統長度以每年十公里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2004年,雙河洞被國土資源部評定為「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被《環球時報》等全國32家都市類報紙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來的50個地方之一」;2012年國慶期間,中央電視台曾連續一周播出雙河洞考察實況,並譽雙河洞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館」、「地心之門」;2014年探明總長度達161.788公里,同時發現疑似犀牛和熊貓化石。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② 貴州的四個地質公園是那些

貴州的地質公園有:

1、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西部畢節市境內。園區內地質遺跡豐富,總體可概括為11大類:岩溶洞穴遺跡、岩溶峽谷遺跡、岩溶天生橋遺跡、岩溶天坑遺跡、岩溶高峰叢遺跡、岩溶丘陵遺跡、岩溶單面山與象形山遺跡、岩溶水文遺跡、古生物化石遺跡、地層岩石遺跡和構造遺跡等。

2、貴州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赤水市,赤水丹霞含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森林公園和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並處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主要包括赤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十丈洞景區、丙安竹海景區、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3、貴州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主園區位於施秉雲縣雲台山景區。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主大門設在以白雲岩喀斯特地貌景觀為主的施秉雲台山景區。貴州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是以革東古生物化石為核心,以舞陽河白雲岩喀斯特地貌、雷公山淺變質碎屑岩地貌為特色。

4、貴州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東部享有「烏江明珠」美譽的思南縣,該地質公園於2003年被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

2009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由思唐、思林、長壩、鸚鵡溪、文家店、板橋、青杠坡等7個集中景區組成。地質公園內以喀斯特地貌為主體,兼有典型的地質構造遺跡、峽谷地貌等自然景觀和古建築。

5、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興義為我國錐型喀斯特發育最為典型、連片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以峰谷、峰叢、峰林、石林、丘峰溶源、鈣華瀑布、溶斗、溶洞、瀑布群、泉群等景觀組合為特色,構成了神奇迷人的自然景觀。

興義山川秀麗、風景優美,景觀以發育於三疊紀岩層中的峰叢峰林、峽谷飛瀑為主,更有舉世罕見的三疊紀貴州龍動物群和三疊紀大型相變帶地質遺跡,為世人認知、感悟三疊紀的地質聖地。

③ 遵義綏陽有什麼景點

中國第一長洞雙河洞 這個很有意思 綏陽縣旅遊資源較為豐富,由於芙蓉江內及其幹流清溪河 綏陽容縣水晶溫泉
、羊岩河、赤尾溪河谷幽深,兩岸山峰聳立,喀斯特地貌尤為顯露,形成了原始森林和溶洞群的自然景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詩鄉」、「辣椒之鄉」、「黔北糧倉」的美譽聲明遠播。寬闊水原始森林位於縣境內中北部偏西婁山山脈東段唯一殘存下來的一片原生性較強的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包括第三紀殘留下來的古老稀有植物珙桐、亮葉水青杠。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縣城北面的溫泉鎮桂花村,是以喀斯特洞穴和古老的孑遺植物及其保存地為主。兼有溫泉、喀斯特峽谷、瀑布、奇峰異石、地質構造等,是地表地下地質遺跡景觀渾然一體的地質公園,區內自然性、系統性和完好性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稀有的。截止2003年4月已探測長度為70多公里,成為中國最長、世界排名第20位的巨長洞穴,是我國在洞穴探測歷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④ 雙河洞的景區簡介

(1)世界級地質遺跡(2處):雙河洞洞穴系統、石膏晶花洞。
(2)國家級地質遺跡(6處,含景觀組合2處):捲曲石洞;大風洞;龍塘子天坑;大魚泉;團碓窩景觀組合(團碓窩天坑、團碓窩洞、羅教洞、石膏洞、銅鼓皮硝洞、團碓窩多級瀑布、團堆窩地下河);龍塘子景觀組合(龍塘子天坑、龍塘子上水洞、龍塘子下水洞、上洞、文教洞、龍塘子瀑布)。
(3)省級地質遺跡(13處,含景觀組合1處):紅罩子景觀組合(紅罩子天坑、紅罩子洞、紅罩子地下河、母豬塘峽谷);大烏龍溝峽谷;小烏龍溝峽谷;綏陽水晶溫泉;九道門峽谷;九道門峰叢;九道門滑坡遺跡;五峰嶺峰叢;五峰嶺基岩滑坡;萬丈岩崩塌壁;分水嶺峰叢;讓水峰叢盆地;辛家灣涼風洞。
(4)地方級地質遺跡(29處):寶塔組馬蹄灰岩、角石、筆石、竹林灣帚狀構造、山羊窩洞、紅罩子洞共軛節理、老鷹洞、龍王洞、麻窩洞、龍王洞峰叢窪地、朱家洞、岩矸峰叢、石雞溝洞、大洞偏洞、尖山子洞、讓水峽谷、大鷹岩洞、小鷹岩洞、大洞、大洞水洞、天寶洞、金鍾山峰丘窪地、飄水岩洞、水洞、大魚泉、鑽岩孔洞、北哨泉群、池武溪、皮硝洞采礦遺跡。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內棲息脊椎動物314種,昆蟲333種,洞穴動物66種。
(1)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葉猴、雲豹、豹、林麝等4種。
(2)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豺、白冠長尾雉等10餘種。
(3)區內還有地下生態環境下的生物——洞穴生物,主要有:洞穴多足蟲(馬陸)、水蛭、蝌蚪、蝦、蛙、蜘蛛、蝙蝠、蟋蟀(斑灶馬)、鉤蝦、大鯢、螃蟹等。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高海拔、低緯度、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帶,區內植物以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共165科566屬1100種。
(1)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
(2)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香果樹、鵝掌楸。
(3)三級保護植物:穗花杉、白辛樹、領春木等。
(4)其他孑遺植物還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銀杏、矩鱗鐵杉等。 綏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詩歌創作源遠流長。東漢時文學家尹珍在這里設館講學十三年。自隋唐到晚清,先後涌現出了一百多位有名的詩人,作為唐代古播州所在地的綏陽,是黔北文化中心,縣境內留有眾多與詩有關的古跡,城西的「陳子昂祠堂」和「白氏廟」,旺草的「懷白堂」,大溪源中的「儒溪書院」(原名柳公書院)等,都承載著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當代,詩鄉走出了廖公弦、李發模、祝燾、杜興成等著名詩人、畫家、音樂家,境內文化氛圍濃厚,活躍著大批文學藝術愛好者,他們吟唱、描繪綏陽縣的山水風情、社會發展,出版了以詩歌為主的各類專著70多套,發表文藝作品1萬多件,有些作品被譯成英、法、俄、意等文學作品介紹到國外。
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內,人文景觀有金鍾寺、公館橋、溫泉古鎮等,豐富的少數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與地質遺跡構成了一個龐大、復雜而內容豐富的旅遊資源體系,它不僅為旅遊者所喜聞樂見,也吸引國內外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民俗學家等來此考察、研究,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

⑤ 誰能幫幫我找找綏陽雙河溶洞的資料

貴州綏陽雙河洞(白雲岩洞穴)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地理坐標:東經107°02′30〃~107°25′00〃;北緯28°08′00〃~28°20′00〃。公園地處綏陽縣的溫泉、旺草、寬闊、青杠塘、黃楊、茅埡6個鄉鎮范圍之內,總面積318.6km2。

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以溫泉區雙河溶洞群為中心,包括眾多的水豐質優的礦泉熱泉群、保存良好的寬闊水國家級原始生態林園,以及黔北地區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純朴的民風民俗。綏陽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人傑地靈,新世紀以來社會經濟有長足的發展為地質公園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必將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1 中國最長洞系的探索與認定

由於雙河溶洞中有豐富的硝土,當地居民很早以前就進入洞中進行敖硝活動並在石膏洞中大量挖採石膏,直到1988年4月,貴州科學院得到當地政府的報告綏陽縣溫泉鎮發現大溶洞,隨即拉開了對雙河溶洞考察探測的序幕。

1988年8月由貴州省科學院山地資源研究所與日本東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組成的「中日洞穴考察隊」對雙河洞系進行考察和探測,實測洞長25000m。

1992年8月由貴州省洞穴學會組織的洞穴考察隊再次對洞系進行考察和實測,新測洞長10200m,並對這一地區的地質和地貌進行分析研究,初步認定雙河洞系的各個洞道的發育都有水文網聯系可能屬於同一個洞系。1994~1996年貴州山地所的科研人員對雙河洞系的成因及演變過程進行較系統的探索和研究。在此期間貴州教育學院地理系組織師生赴雙河洞區開展野外教學實習,對雙河洞的形態和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2001~2005年,貴州洞穴學會與比·波坦茲帶領的法國洞穴聯盟組成中法聯合洞穴考察隊開展進一步的探險考察活動,把各洞腔和水文網聯通,使雙河洞系的總長度由2001年的70.502km增至2005年的89km,雙河溶洞的總長度已躍居中國之最,至此探洞工作尚未完成,據比·波坦茲預測雙河洞系有望超出100km長。到2005年止已初步探明雙河洞系由168個喀斯特洞穴組成,主要分布在讓水槽谷以東的雙河、龍塘子一帶,分布密度1.5個/km2實屬一座天然生就的洞穴博物館。尤其是洞系主要發育在中上寒武至下奧陶統以白雲岩為主的古老地層中,是一座由水洞旱洞並存結構復雜多層多支平面展布呈樹枝網路狀的洞系,已探明23個洞口和4條地下河及118條大小不等的支洞相互連通組成,地下河系為長年性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約5m3/s。洞道可分四層,上、下層洞之間有傾斜洞道連通,洞深相對高差達240m,洞道寬一般10~20m最寬40餘米洞腔高一般10m以上,最高達60餘米,洞道間常被豎井或陡崖分割,一般深15~30m,最深豎井達75m,如團碓窩和龍塘子兩個大豎井。

發育在古老白雲岩地層中規模如此巨大,次生碳酸鹽沉積形態豐富多彩,洞穴生態保存原始的洞系十分罕見。

貴州綏陽雙河溶洞僅次於亞洲最長洞馬來西亞瓜愛爾·圭尼赫洞(Gua Air Jerihin)(洞長109hm深355.1m),目前居世界長洞排名由前20位上升至17位。

2 雙河洞系的發育

2.1 區域地質地貌背景

雙河洞系發育演化與區域地質背景及地史時期的構造事件和古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雙河地區構造體系屬於揚子地台的風岡北東向構造變形區的西部,地史發展歷經多次構造變動和沉積環境的變遷。構造運動以垂直振盪和斷塊運動為主,沉積環境以海相為主。有兩次大的褶皺造山運動,即:14~8億年前的雪峰運動和2~1.3億年前的燕山運動。雪峰運動形成地台基底,至志留紀未廣西運動(4.5億年)長期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淺海相沉積區,沉積了幾千米厚的早古生代碳酸鹽岩偶夾碎屑岩建造,持續時間達4億年左右,出露巨厚的中上寒武統至奧陶系的以白雲岩為主的碳酸鹽鹽岩地層是喀斯特地貌和溶洞發育的物質基礎。

燕山運動是該地區又一次重要的褶皺造山運動使白堊紀以前的地層普遍上升成陸,脫離長達數億年的海相沉積環境並伴有強烈的褶皺和斷裂。雙河地區有黃魚江復背斜和土坪復向斜,黃魚江復背斜總體為北北東向,褶皺開闊地層緩傾,傾角小於20°,因受華夏系強烈干擾次一級褶皺發生劇烈扭動方向雜亂。土坪復向斜總體沿北東10°方向延伸,岩層傾角大小不一為40°~70°,軸部近於陡立。由於受新華夏系構造的強烈影響斷層展布方向多為北東向,構造線方向和派生的次生斷裂控制著地貌和喀斯特的發育。如公坪斷層為「入」字型走向縱斷層,走向南北和北北東斷裂長度近30km,傾向60°,雙河地區未見大斷裂發育但分布著低級別的斷裂,這些斷裂斷距較小而斷層傾角較大,如雙河田家溝小斷裂斷層面傾向北西傾角80°斷層上盤上升約0.1m為逆沖斷層切穿整個山體。在雙河草紙壩公路旁可見一傾角70°,傾向南東140°的斷層帶寬約4m,為一壓性斷層。

節理是控制洞系發育和展布的重要構造形跡,節理方向多為北東和北西以北西向最為發育,節理密度1.2~8條/m,兩組節理多呈「X」交叉,這些共軛節理控制著地下地表河系的延伸方向及洞腔的發育和洞石沉積。

上述地質構造背景深刻地影響到地理環境的變化和喀斯特作用過程。中生代末至第四紀以來氣候由溫暖濕潤逐漸過渡到溫涼和冷暖交替,尤其是第四紀以來(200萬年)的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使這一地區受到強烈影響,表現為多次間歇性抬升,在強烈上升階段外力作用活躍河流下蝕作用和喀斯特作用過程加劇出現多層多期的喀斯特山地峽谷地貌和溶洞系統。區域內明顯可見到多級地貌夷平面並表現出不同的地貌特點,如海拔1300~1500m的金鍾山地區殘留有大婁山期高原面,海拔900~1300m的山盆期夷平面出現齊平的喀斯特峰叢和溶蝕谷地發育有眾多的水平溶洞,直到峽谷期(烏江期)海拔降至900m以下至600m左右。新構造上升強烈水動力活躍地表切割加劇形成幽深峽谷,地表水流向縱深形成復雜的水文網和暗河系統,雙河地區復雜多層多支的溶洞系統無不與這一特殊的地質地貌演化背景有關,隨處可見地貌環境演變的蹤跡。

2.2洞系的空間展布特徵

雙河洞系的形成過程十分復雜,具有樹枝網格狀的平面展布和多層垂直分布格局。

洞系的發育與池武溪上游地下河系的演變與特殊的地質地貌背景有關。

大約在更新世之前雙河地區主要存在三條較大河流,流向北東和南東經長期侵蝕表現為以金鍾山為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約在1300~1500m的夷平面。

之後繼而歷經長期的侵蝕和溶蝕作用加上地殼大幅度抬升,下蝕作用加劇,喀斯特發育形成多處豎井和落水洞,三條古河流潛入地下形成三條地下河系:一為石膏洞地下河,沿龍塘子—杉林洞—石膏洞—羅教洞的方向流去在桂花村附近匯入池武池;另一條為麻黃洞地下河,主要沿紅罩子洞上層洞—麻黃洞上層洞方向亦匯入池武溪;第三條為皮硝洞上層洞古地下河,石膏晶洞為最大的一條支洞沿何教——埃溝方向流入池武溪。這一時期地勢起伏增大地表溝谷發育,海拔大約在800~1000m的高度。

大約在20萬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地殼繼續抬升,地表及地下河不斷下切,杉林洞、石膏洞、羅教洞、皮硝洞、紅罩子洞及麻黃洞上層洞均上升為旱洞,是洞內化學沉積的重要時期地下河由陰河洞流出最後匯入池武溪。受地殼抬升的石膏洞古地下河由於洞頂崩塌而形成羅教洞、石膏洞和杉林洞三個分離洞腔大約在海拔650~780m高度。

隨著區域地質地貌環境的演變,地表地下河系歷經多次改道逐漸形成一個復雜的水文網,獨立的三條地下河由此發生水動力聯系相互連通形成網路狀的地下河系統,通過實地考察和連通試驗證實:一條為龍塘子地下河系,其幹流沿龍塘子水洞—羅教洞—雙河水洞—杉林洞下層洞至桂花村附近流出地表匯入池武溪,其部分河段地下河頂板崩塌而形成十分壯觀的豎井或天窗如龍塘子、團碓窩,紅罩子下層洞、麻黃洞、羅教洞等為其支洞。另一條為皮硝洞下層洞陰河洞——山王洞下層洞在桂花村流入池武溪,大風洞下層洞為其主要支洞。

(附:雙河洞系已探洞穴分布圖)

2.3洞系發育的主要地層和溶蝕作用機制

2.3.1廣泛分布的早古生代以白雲岩為主的地層

雙河洞系發育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早古生代中上寒武統婁山關群與下奧陶統桐梓組的地層,岩性為台地蒸發相的白雲岩和白雲質灰岩,洞腔發育與地層的結構與組分密切相關,以大婁山群地層發育最好,因普遍含有膏鹽,時代古老質地堅脆,產狀平緩(傾角6°~12°)節理裂隙發育洞穴率高。

中上寒武婁山關群(∈2-31s)

地層厚達725~790m,按岩性可分三段:

第三段淺灰色厚層及中厚層含燧石結核細晶白雲岩為主,局部夾白雲質灰岩,底部有碎屑狀白雲岩,同生角礫狀白雲岩或鮞狀、變鮞狀白雲岩;

第二段淺灰色厚層及中厚層微細晶白雲岩為主含硅質白雲岩,下部以薄層微細粒白雲岩為主,底部有1~5m石英砂岩、鈣質石英砂岩、白雲質石英砂岩及薄層微粒白雲岩;

第一段灰色中厚層夾薄層微至細粒白雲岩,下部以薄層微粒白雲岩為主,底部有1~5m石英砂岩、鈣質石英砂岩、白雲質石英砂岩及薄層細粒白雲岩。

下奧陶統桐梓組地層(O1t)

為台地相沉積與下伏寒武系整合接觸主要為深灰、灰黑色中厚層白雲質灰岩和白雲岩常夾深灰色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地層厚181~225m。

2.3.2 高強度的溶蝕作用過程

據分析;婁山關群泥粉晶白雲岩的化學成分:

CaO29.61%、MgO18.96%、SiO29.34、R2O21.87%、CaO/MgO1.53。

桐梓組粉晶白雲岩化學成分:

CaO37.92、MgO12.80、SiO27.51、CaO/MgO2.96。

根據有關碳酸鹽溶蝕強度的研究指出:碳酸鹽中的白雲岩百分比含量與比溶蝕度之間為線性關系相關系數(r)等於0.173,總的變化趨勢是比溶蝕度隨岩石中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鈣鎂比值大於4時比溶蝕度較高,鈣鎂比值小於4時平均比溶蝕度在0.05~0.63之間,其中純白雲岩的比溶蝕度在為0.50、灰質白雲岩在0.60~0.68之間。雙河地區以白雲岩為主的地層都表現出一種高強度作用過程主要原因與它所處的特殊地質環境有關。除雙河地區地層構造裂隙十分發育、新構造上升強度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替循環迅速外,更重要的是白雲岩地層中含有石膏層和含有SO42-水溶液同離子效應,碳酸鎂在含SO42-的地下水中溶解度相當高,由於它的溶解使水中的ca2+幾乎全部析出。雙河地區有較多的富含SO42-的地下水通過承壓向上運移,與岩體中CaSO42H2O交替後水中SO42-含量會迅速增加,CaSO4·2H2O交代石灰岩的過程中因膨脹及重力崩落使洞腔不變擴大。

碳酸鈣的溶蝕作用過程如下:

CaCO3+CO2+H2O=Ca(HCO-3)2

CaCO3+H2SO2+2H2O=CaSO4·2H2O+H-+HCO-3

2.4豐富多姿的石膏及碳酸鹽沉積形態

石膏晶洞為雙河洞系的一支洞,洞中有近30000m2的琳琅滿目形態各異的石膏晶花,如:燕尾狀石膏、石膏石柱、石膏石帳。貝殼狀石膏及纖維狀、針狀、絮狀石膏晶簇,走進石膏晶洞就像到了一個神奇的水晶宮殿,如此發育完美而又保存較好的石膏晶洞在國內外十分少見。在洞中不僅可見到石膏的沉積過程,而且可見到在石膏滲與下的造洞作用。由岩層面或節理面滲出的石膏在結晶過程中產生巨大的膨脹力,導致岩層破碎、擠壓、崩落促進洞腔的發育。

雙河洞系中許多洞腔具有特殊的水化學環境碳酸鹽的沉積形態豐富多彩。最具特色的是稱之為「水晶宮」的山王洞。在長400m的洞腔內集中分布有潔白透明的各類鍾乳石、石筍、石柱,各類小球狀石花及造型完美的水盆沉積形態。最為珍奇的是洞中的捲曲石密集叢生布滿洞頂洞壁及鍾乳石表面,捲曲石形成只有在封閉、靜風、氣壓場變化不大相對濕度在95%以上蒸發微弱的環境下方解石結晶不受氣流擾動的環境中形成的。小球狀碳酸鹽沉積形態分布十分普遍,有:石花、石珊瑚、石葡萄。石蘑菇及穴珠等。其形成過程是因碳酸鈣沉積物表面滲出的毛細水或凝結水通過毛細作用自由擴散而成的。

水盆沉積是碳酸鹽沉積的又一特色。如山王洞、羅教洞水盆中方解石晶簇及浮在水面上的石荷葉,在水面附近因CO2的逃逸碳酸鈣沉積作用在氣液界面上運行,在水盆中還有無以數計的大小不等的穴珠和石球。在石膏洞中最為壯觀的長達400多米由邊石壩圍成的「水平梯田」稱「千丘浜」。

密集叢生規模宏大的鍾乳石、石筍和石柱集中分布在大風洞、羅教洞和杉林洞中,有的石柱高10~20m直徑大的達80~100cm稱擎天柱極具觀賞價值。

轉自:http://www.globalgeopark.org/publish/portal0/tab514/info1772.htm

⑥ 南白到綏陽雙河洞多少公里

十萬八千里

⑦ 綏陽有幾個世界遺產

綏陽沒有世界遺產。
綏陽縣,隸屬貴州省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中段,綏陽縣南北長75多公里,東西寬56多公里,總面積2566多平方公里,占貴州省總面積的 1.45%,占遵義市總面積的8.28%。東連湄潭,南臨遵義,西接桐梓,北靠正安。
綏陽屬中亞熱帶植物區,其中珍稀野生動植物有紅腹錦雞、雲豹、珙桐、香樹、鵝掌揪等。礦產資源有煤、鐵、硫鐵鉀、鉛鋅、石膏礦、瓷土礦等幾十種,其中煤炭儲量達5.06億噸。
旅遊:
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綏陽縣城北面的溫泉鎮桂花村,是以喀斯特洞穴和古老的孑遺植物及其保存地為主。兼有溫泉、喀斯特峽谷、瀑布、奇峰異石、地質構造等,是地表地下地質遺跡景觀渾然一體的地質公園,區內自然性、系統性和完好性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稀有的。
雙河溶洞:位於綏陽縣北部的溫泉鎮公坪辦事處桂花村和銅鼓村,距綏陽縣城50公里,距遵義市92公里,與寬闊水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毗鄰。雙河溶洞所在地,深山蒼茫,群峰秀麗,洞外有兩條河流在銅鼓村交匯,雙河溶洞因此得名。[8]
九道門:九道門位於綏陽縣北部的青杠塘鎮天江村和高峰村境內,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9]
寬闊水原始林區:綏陽縣西北部,由於芙蓉江及其幹流清溪河、羊岩河、赤尾溪等河流河谷深切,兩岸山峰聳立,喀斯特地貌尤為顯露,形成了原始森林和溶洞群的自然景觀。[10]
寬闊水位黔北綏陽縣境內中北部偏西,距縣城60公里,距遵義市102公里,距省會貴陽市260公里。
龍橋生態旅遊風景區:龍橋自然生態風景區,是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AA級旅遊區,位於綏陽縣大路槽鄉207省道旁,景區面積5平方公里。距省會貴陽210公里,遵義市55公里,綏陽縣城13公里;距重慶直轄市360公里;鄰近正安、道真、桐梓、務川、湄潭、遵義縣。景區交通區位條件優越。
印浸寺石林:石林在茅埡鎮與旺草鎮接壤的印浸寺,距綏陽縣城42公里。並有公路連通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的寬闊水自然保護區,行程僅為6公里。該石林是喀斯特作用營造的一片石頭的森林,方園佔地4平方公里。
神仙洞:神仙洞系綏陽明清時期「外八景」之一,雅號「碧霄古洞」。位於望靄山麓,距縣城3公里。神仙洞為喀斯特溶洞,洞口鍾乳石幔如巨大的屏幕,上有盤龍升天、鱷魚入海,寶蓮燈等造型。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