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古火山群地質公園
Ⅰ 濰坊昌樂附近的火山群是怎麼形成的與地震火山有關系嗎
只要是火山群,肯定是火山形成的!
只不過,火山的發生幾率很低,才叫死火山!
如果一次火山也沒有爆發,怎麼叫火山群??!!
Ⅱ 昌樂火山地質公園的植被
昌樂火山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昌樂縣城南22公里的喬官鎮版陶家莊村團山子,海拔191米,權相對高差30米,面積0.3平方公里。系郯廬斷裂帶上的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火山口呈圓錐形,深20多米,直徑60米,主要岩性是鹼性橄欖玄武岩石頭呈深灰色,紅褐色,風化面呈土黃紅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201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第七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該公園是以火山地貌特徵為主題,涵蓋火山柱狀節理景觀、生物化石、典型地層剖面、新構造運動遺跡。
昌樂火山地質公園的植被比較多,有人工種植的樹木和自然生長的野生灌木雜草等。
Ⅲ 昌樂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
昌樂著名的旅遊景點:
樂縣先後被評為「中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中國「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進縣、「中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魅力名縣」、「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中華文化國際旅遊名城」、山東最佳投資城市和山東旅遊強縣
一、中國寶石城 ----是唯一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大型國際珠寶商城。
1仙月湖風景區是以高崖水庫為依託,集住宿餐飲、休閑娛樂、會議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水利風景區,總庫容1.45億立方米,常有水面9.9平方公里。
2因有嫦娥仙湖奔月和姜太公仙湖賞月的美麗傳說而得名,湖內魚類資源豐富,大壩周圍綠林成蔭,水質無污染,以地方特色「全魚宴」為代表的旅遊餐飲業遠近聞名。
Ⅳ 昌樂火山地質公園遠足作文六百字
自從我三年級學會下象棋,我就深深愛上了這種動腦又動手的游戲。每當夏日的傍晚,別的孩子在野地里玩耍時,我和爸爸便拿出象棋,開始對弈,媽媽是裁判、解說員、觀眾一起當。戰鬥打響了,紅方的我先走一步。我是剛學會象棋的「新兵」,對於下棋的種種戰術一概不知,沒有按套路來,不是先走馬和炮,而是先將中間的小卒走了一步,給車及馬讓出地方。爸爸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對付這種「雕蟲小技」簡直是小菜一碟。只見他把炮一調,我的老將情況危急。這時解說員媽媽拿起黃瓜當話筒,學著宋世雄的聲音說:「各位觀眾朋友現在向大家報告賽事:紅方的半個棋盤上危機四伏,車、將均「身陷重圍」,黑方穩扎穩打,步步為營…….」說著說著話筒就被吃掉一截。我為保「將」,車、馬均亡,只好轉攻為守。等待時機。終於,爸爸一口一口地把我的棋子「吃掉」,最後我只剩一士、一象保衛老將。爸爸看準時機,把我逼入「死角」,輕而易舉的幹掉了我的老第二盤,我接受了教訓,打敗了老爸,,第三盤棋是決戰,我和爸爸都拼上了。最後我倆都「傷亡慘重」,誰也沒把誰打敗。這時解說員的「話筒」已被吃的只剩一小段了。我擦擦汗,爸爸對我說:「這棋不就是人生的縮影嗎?連那過河小卒都差點打敗對方,這人生多像一盤棋啊!」啊!在這開心的游戲里,蘊含著多深的哲理,這件事過去很久了,可爸爸說的那句「人生多項一盤棋」,現在咀嚼起來還那樣有滋味。
Ⅳ 昌樂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哪個公園
山東昌樂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山東省國土資源廳2002年12月批準的第一批省級地質公園之內一,201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容授予第七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該公園是以火山地貌特徵為主題,涵蓋火山柱狀節理景觀、生物化石、典型地層剖面、新構造運動遺跡,融入地方傳統文化,集觀光、科普、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在昌樂縣喬官鎮北岩。
公園范圍北至荊山北側,南至豬山,西至蒼山東,東至團山子,公園邊界由78個拐點圈定(見附表1),共一個園區,面積為32.6km2。屬中型地質公園。
Ⅵ 昌樂火山地質公園遠足作文六百字以上
人生漫漫,就像去遠足——走一條,長長的路。路有寬有窄,有平坦,有曲折回,甚至有荊答棘遍地。我們的起點有兩個,在目之所及的土地上,一個是寬闊的大路,通往遠處的平原;一個則是彎曲狹窄的小路,通往一片未知的地方,最初的選擇權,在我們的手上,我偏好幽然的意境,選擇了那條小路。光有路,還不夠,食物可以沿路尋找,但水源卻無從得來。所以夢想,化成了一條河,彎彎曲曲地,順著路的方向流去。就這樣,人生起始於徒步旅行。走著走著,我遇到了水的源頭;一邊飲水,一邊繼續行走。我知道我的路通往在哪裡,也知道我的河將流經哪裡;但是這條路上,岔路很多,還有斷路的地方;河網錯綜復雜,有些能幫我渡過斷路之處,有些只能引我誤入歧途。河與路一起,幾乎鋪滿了整片大地,小河偶爾會擋住我的路,我便涉水而過;水深了,便乘船而過;水急了,便順河而行,直到河與路再次交匯的地方——我的路和河流最後的一次交匯,是在一片湖前的空地上:那裡人生和夢想最終交織在一起——那是我一生的目的地,那湖,在一座森林裡;那森,正是我的路通往,河流經的——霜之森。
Ⅶ 濰坊市 濰坊昌樂古火山 在哪
昌樂縣喬官鎮境內,喬官鎮區南,三岔路口往西南方向一拐就是。
Ⅷ 昌樂火山口在什麼地方
http://map..com/?newmap=1&s=inf%26uid%3De15e2b70c21c279743e19284%26c%3D287%26all%3D0&fr=alas0&from=alamap
這個是地圖~
昌樂縣喬官古火山口公園:位於縣城正南18公里許,昌(樂)高(崖)公路東側,北距喬官鎮龍泉院村1.5公里。位於團山子頂端的古火山口奇觀。
歡迎追問~
Ⅸ 昌樂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
昌樂縣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城市。東距「世界風箏之都」濰坊20公里、青島190公里,西距山東省會濟南180公里,北離渤海灣80公里。膠濟鐵路、309國道橫貫縣城,省道大沂路貫通全縣。昌樂以鐵路、公路做紐帶,陸、海、空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昌樂古稱營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周時代武王封姜太公於齊,昌樂成為齊國發祥地。久遠的歷史給昌樂留下了豐富地古文化群:境內有大汶口遺址20多處,龍山文化遺址60多處,商周文化遺址47處,古墓100多座,其中漢畫像石墓30多座,時間從西漢中期左右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出土的漢畫像石藝術精湛,有線雕、圓雕、浮雕、透雕等多種雕刻技法,立體感強,雕刻畫麵包含奇禽異獸、神話傳說、社會民俗和歷史故事,內容豐富多采,展現了整個漢代時期的政治、文化、生活、娛樂。悠久的歷史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昌樂境內形成了獨特的人文自然旅遊資源。
崇山石祖林
崇山,在營丘鎮駐地以東大約10公里。崇山又名叢山,《太平寰宇記》、《隋書》都有記載,注稱之為「叢角山」, 「山有三峰,岌如叢角」。所謂三峰,就是東西相連的三個小山丘,西南與朝陽山同脈,北與姑母山相對,崇山,海拔177米;因山有石柱酷似男性生殖器官而聞名,被尊稱為石祖。
遠古時代,祖先就普遍以石柱象徵男性生殖器官加以崇拜,崇山是遠古時代的祭台遺址,每到祭祀之日,人們就燃起篝火,男女老幼圍著石柱跳舞,祈禱和祝福,一是為人類生存祈願五穀豐登,二是祈禱種族子孫後代繁榮昌盛,把石祖作為最神聖的標志。
據史學家家考證,這些巨石是巨石崇拜時期的遺物,也是遠古東夷父系氏族社會進入盛期、男性生殖崇拜時期的產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世界范圍內,像這樣巨型而又逼真的「石祖」藝術聚集於一個祭壇,實屬世界奇跡。
因崇山的石祖,唐初建成廟宇從唐朝開始修建,殿前有牌坊大門,大殿內供奉著菩薩,還有送子娘娘等諸多神靈,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為崇山香火會,歷朝歷代的名人志士也組織了幾次大的建設和修繕。在南大門外兩側豎立的四十八座石碑上,碑文都做著詳盡的記載。當地人稱之為廟山。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日本侵略者卻在一九四〇年農歷的五月二十八日武裝佔領了崇山,砸毀了神像,拆除了廟牆、廟宇,又用拆除的磚石、木料修築了炮樓子。雖歷經興廢,卻至今香火不息。4000多年以來,一直是人們瞻仰崇拜的聖地。
司馬貞《補史記》中:「人皇九頭,佋瞥擔萘穡齬瓤冢值芫湃耍殖ぞ胖藎髁⒊且兀慘話儻迨潰纖耐蛭邇Я倌輟!薄端ⅰ罰骸埃顯淚羔校┥較掠興疵恚嫌兇H趦幔櫫踔潰獎潰倨浞兀糜鵓磐吠肌?/p>
所謂「營丘九頭」(人皇九頭),是遠古東夷部落分掌管九州的首領們,在東夷中心城邑營丘附近,崇山樹立的象徵各自祖先的石祖,崇山就是分長九州的首領們盟會祭祖之處。這一帶是遠古東夷部族的大本營,是中華文明發祥的木本水源之地之一。崇山在東夷中心城市——也是姜太公受封後齊國最初建都之地的古營丘東南方向,而石祖林的主體在崇山的西北方向,兩者正好相對。
方山
方山位於昌樂縣城東南10公里,方圓8平方公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唯一的藍寶石原生礦區,藍寶石儲量豐富,有「寶石第一山」之稱。森林覆蓋率達48.9%,山中有方山廟、方山備戰防空洞、探寶洞等景點,。
方山為三個鄉鎮的界山,是國有孤山林場一個林區,為壽陽山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面積2100畝,森林面積1800畝,樹種以側柏、刺槐、車梁木為主。區域內自然資源、人文景觀豐富多彩,風景優美。主峰方山山體高大,海拔338米,山上怪石嶙峋,樹木蔥郁,山西坡有始建於元朝的方山廟一處,院內有碑林一處,殿宇兩座,神像9尊,廟下坡有「壽」柏古樹群,廟四周有4000餘株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側柏古樹,其中有距今700多年的元柏,也有距今600多年的明柏,樹高林深,蔚為壯觀。昌樂古八大景觀中的「方水朝煙」景觀即在該區域內。
壽陽山省級森林公園
公園主體部分以孤山、方山兩大山系25個山頭組成。方山系主峰方山,海拔318米,東北南三面分別環繞有獨魯山、馬山、釣魚台、東山、仙煙山等,山脈為東南西北走向,岩石組成系第三系玄武岩;孤山系主峰孤山,海拔266.6米,有牛山、謝家山、花山、草山合為一脈,東西走向,沿城東膠濟鐵路蜿蜒東伸,主要為石灰岩,地質年代系寒武紀上統。
森林公園規劃區內林木資源豐富。現有有林地總面積22000畝,宜林地面積23000畝,其中國有有林地面積12000畝,具體情況為:側柏林分6000畝,刺槐林分5000畝,經濟林面積1000畝;集體所有有林地面積10000畝,其中用材林4000畝,經濟林000畝。公園規劃區域內森林覆蓋率為48.9%。公園內樹木種類豐富,主要樹種有側柏、檜柏、雪松、黃櫨、五角楓、苦楝、臭椿、刺槐、楊樹、泡桐、麻櫟、國槐、銀杏、楸樹、車梁木、蘋果、桃、杏、李子、柿子、櫻桃等50餘種。
公園內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方山山體高大,山上怪石嶙峋,樹木蔥郁,山西坡有始建於元朝年代的方山廟一處,院內有碑林一處,殿宇兩座,神像9尊,廟下坡有「壽」柏古樹群一處,廟四周有4000餘株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側柏古樹,其中有距今700多年的元柏,也有距今600多年的明柏,樹高林深,蔚為壯觀。孤山古稱首陽山,山體險峻,「橫看成嶺,側觀成峰,山勢突兀,險峻陡峭」,山頂有廟一座,相傳為伯夷、叔齊避難之處。昌樂古八大景觀中的「龍洞雲開、馬山雪霽、孤峰夕照、方水朝煙」等四大景觀全部分布於公園規劃區內,另「劇城春晴、營丘夜雨、白石飛花、黃村秫熟」等四大景觀與公園相鄰。近幾年新發現的羅圈山溶洞群位於公園李家山林區,洞內空間廣闊,可容納千餘人,洞中乳石千奇百怪,絢麗多彩。經省地礦廳、省旅遊局勘察證實,該溶洞群極具開發價值。另外方山西南10公里為著名的昌樂古火山群,現已申報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同時,公園內藍寶石資源豐富,方山為昌樂藍寶石主產區。
公園內古文化遺址較多。孤山附近現已發現古文化遺址55處,有太玄呂望初封之都,堯帝之子朱車後墓地;有「伯夷避亂居此北海之濱」的避亂采微處;有姜太公傳說中的釣魚台、馬蹄泉、仙人坑;有韓信卸甲乘涼的卸甲山,練兵演武的插旗台和漢代王侯古墓等等。方山西南有魯智深舊居桃花山等。
公園四周水資源豐富,丹河、白浪河、於河、桂河四大水系分別流經公園四周。方山是於河、桂河的發源地,於河沿方山以東流經5.5公里長度匯入濰城區域內的白浪河;桂河沿孤山以東向北流經17公里長度匯入壽光市域內白浪河。小丹河沿公園以西橫跨方山、孤山兩大山系。公園內有中小型水塘多處。
公園地處昌樂縣城郊,交通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膠濟鐵路、注青高速公路、309國道、高等級大沂路、濰臨路、膠王路分布在公園四周,林區內道路可通車輛。
遠古火山口群
北岩遠古火山口群,位於喬官鎮郝家溝西北山坡。該火山口群為山東省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特徵最典型的火山口頸地質遺跡,是山東省唯一規模最大的遠古火山口群,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是不可再生的地質遺產。2002年12月,被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列為第一批省級地質公園。
據專家測定,該火山口群為1800萬年前地殼運動、火山噴發形成的一處自然景觀。由於郯廬斷裂活動深達上地幔,使其周圍壓力驟然降低,促使上地幔物質部分熔融,玄武岩漿攜帶未熔融的深源部分,順斷裂上升,噴發溢出,形成整齊規則的五棱或六棱型黑色石柱,其中存有大量的尖晶石原生礦(即藍寶石原生礦),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收藏價值。據統計,喬官鎮境內類似的古火山還有40餘座。
為充分開發利用這一不可再生的地質資源,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保護開發並舉的原則,邀請國內知名旅遊規劃設計單位對古火山群的開發作了詳細的規劃,並逐步進行了開發。下一步,在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通過招商並爭取省地震管理部門的支持,依託遠古火山口群建設地震救援培訓基地和動感地震模擬4D影院,將遠古火山口群旅遊區打造成以遊客休閑體驗、學生地質科普教育、專業應急救援人員培訓為主要功能的山東省火山地震地質科普教育體驗中心。
黃山綜合旅遊區,位於昌樂縣城南20公里的喬官鎮,規劃佔地2000多畝。區內山勢起伏有致,植被茂盛,有多處山泉及兩座小型水庫,周邊有大小火山口近20處。規劃利用周邊豐富的植被條件、景觀資源及火山地質環境,以生態農業開發為主線,以營造綠色環境為先導,逐步建設集農業科普、地質科研及觀光、種植養殖、農科文化展示、田園特色飲食、溫泉洗浴健身為一體的休閑旅遊度假區。
團山子火山口,位於昌樂城南22公里的喬官鎮龍泉院村團山子,海拔191米,相對高差30米,面積0.3平方公里。火山口呈圓錐形,深20多米,直徑60米,火山岩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1982年,人們在開採石頭時用鋼鍬利鎬揭開了它令人驚嘆的顏面,使「千古一頁」得以重見天日。這一發現,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地質、文化、旅遊各界的廣泛關注。據專家鑒定,此火山噴發時間距今約1800萬年,是昌樂-臨朐火山盆地中保存最完好的,是郯廬斷裂帶上的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它從側面展現出火山口的剖面,火山岩呈柱狀節理發育,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的自然景觀。黨和國家領導人宋平、錢偉長、姜春雲、宋健、楊成武等都曾慕名前來觀光,並留下墨寶。
古火山口團山子
位於昌樂城南22公里的喬官鎮陶家莊村團山子,海拔191米,相對高差30米,面積0.3平方公里。系郯廬斷裂帶上的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火山口呈圓錐形,深20多米,直徑60米,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團山子火山口,是昌樂-臨朐火山盆地中20處火山口之一,為國內罕見的保存完好的火山口。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岩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岩栓柱狀節理發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距今1800萬年前,由於沂沭區域性大斷裂的再次活動,地殼深部的玄武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沖出地殼,在今濰坊市境內形成大面積的火山噴發,直到新第三紀上新世,這一帶火山活動才逐步停息。在長達1000多萬年的時間里,共有三次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活動,波及范圍達1000多平方公里。火山活動給我們帶來許多寶貴礦產資源,藍寶石就是火山活動帶來的重要礦產,還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水等。
火山口由70年代當地農民開山採石時發現,並用鋼鍬利鎬揭開了它令人驚嘆的顏面,使「千古一頁」得以重見天日。它不僅是人們增長知識,認識自然的好去處,也為地球物理和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Ⅹ 昌樂古火山口的資料
位於昌樂城南22公里的喬官鎮陶家莊村團山子,海拔191米,相對高差30米,面積0.3平方公里。系郯廬斷裂帶上的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火山口呈圓錐形,深20多米,直徑60米,主要岩性是鹼性橄欖玄武岩石頭呈深灰色,紅褐色,風化面呈土黃紅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
整個火山口崖面,東壁噴發紋理最為清晰,遠望宛若一列金字塔狀的天然屏障,近看又像一把倒置的巨大藝術扇。數萬根六棱石柱拔地而起,似被一高強磁極所吸引,齊刷刷的沖向那瓶頸般地噴發口,形成輻射狀的棱形條面,如萬箭齊發,氣勢極為壯觀,被人稱為「人間寶地無雙境,天下奇觀第一山。」火山造就了古生物化石,也孕育了寶石,馳名中外的昌樂藍寶石就是火山運動帶來的重要礦產。
北岩火山群,位於該鎮郝家溝西北坡,為全國古火山群唯一集中的地區,群體規模大,具有完整性和典型性,是不可再生的地質遺產。從一座座氣勢恢弘、形態各異的火山口斷面明顯看出,這里的火山噴發紋理特別清晰,整體形象尤為壯觀。有的像蓄勢待發銳不可擋的火箭,有的似萬把直刺青天的利劍,有的像被特意排放的井然有序的禮炮,有的又如豎排成行的一冊冊線裝古書。特別中間一座顯示了火山熔岩兩次噴溢的奇特景觀,第一次右面噴溢的岩漿形成的扇形柱狀節理,被左面第二次噴溢岩漿形成的垂直柱狀節理明顯切斷。據專家考證,這一先斜噴後直噴,兩次不同熔岩噴發相互交切的景觀,實屬天下奇觀,目前全國僅在此處發現。
昌樂遠古火山口(群),對研究當今新生代構造運動、岩漿運動、地質地震學等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同時也是觀光旅遊和開展地質科普教育的極佳去處。目前,當地政府正在以古火山群資源優勢為依託,創建一處集科研、旅遊觀光、探寶於一體的古火山群地質公園。
團山子火山口,是昌樂-臨朐火山盆地中20處火山口之一,為國內罕見的保存完好的火山口。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岩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岩栓柱狀節理發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柱狀節理,有三邊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不等。其中受冷卻速度影響,越靠近火山口中心,邊數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