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特點
1. 游濕地公園我游覽的地方的特點是什麼
有濕地公園的地特點,我覺得它主要就是以公園的特色為主
2. 濱湖濕地公園的特點
公園在建設上將大張圩原先的近萬畝生態林及其周邊廣袤的濕地納入其中,內形成了森林游覽區和濕容地生態區兩大板塊,是合肥環巢湖生態觀光游路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接待點。 公園內佳木成蔭、鳥語花香、景色怡人。建有小木屋、木棧道、游步道、帶狀濕地、焦姥河水系及森林,滿足市民觀光、休閑、娛樂、森林療養等需求。
森林小火車帶你穿越「夢幻隧道」
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的森林小火車去年國慶節火了,隨後,小火車停運進行了改造。現在已經是春天,市民再去森林公園就可以體會到不一樣的感覺。
「我們打造了『夢幻隧道』,從隧道中穿行的感覺,而隧道是全部由樹木組成的,另外還有花卉門廊,總共有3段這樣的設計。」包河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張明發介紹,俄羅斯傳統風格的木屋作為站房,再加上鐵軌兩邊的仿生動物和很多隨意撒播的野生花卉,非常有意境,預計這些花卉會在五一前後陸續開花,屆時會非常美觀。
2015國慶期間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將上演一場「仙俠奇緣之花千骨真人秀」、武術表演,內容根據電視劇《花千骨》改編。除了真人秀,濱湖國家森林公園還將上演龍舟競速和民俗表演。
3. 蒲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公園特點
濕地公園內分布有天然形成的河流、沼澤和溝塘,植被茂密,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遼中縣遵循保護開發濕地的原則,把遼中縣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成為一個以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為基礎、以科研宣教、生態體驗為一體、保護棲息鳥類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安全保護區為主題,最大限度發揮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國家濕地公園。 遼中蒲河濕地為內陸濕地。其類型多樣,主要包括河流型濕地、沼澤型濕地、人工濕地三個類型。濕地連綿,縱橫交錯,碧波盪漾、風光旖旎,是名副其實的「萬頃生態濕地」,形成了「繞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楊柳八千株」的水城風光。目前,已打造出16個以蒲河廊道為軸心的旅遊觀光景點,並成功舉辦了中國·沈陽首屆城市濕地文化旅遊節。
遼中段蒲河兩岸濕地連綿,縱橫交錯,風光旖旎,是名副其實的「萬頃生態濕地」。這里優美的景色已經被全市甚至全省的人們所熟知。
4. 濕地公園有什麼特性在哪能找到有關濕地公園策劃的知識
濕地公園的最大特點在於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它的開發必須要保持該區域的獨特版的自然生態系統並權趨近於自然景觀狀態,維持系統內部不同動植物種的生態平衡和種群協調發展,並在盡量不破壞濕地自然棲息地的基礎上建設不同類型的輔助設施,將生態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的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最終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
詳細資料,請點擊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官方網站。
5. 香港濕地公園的景區特點
香港這個城市的呼吸,一直依賴外人不知的元朗農田、大嶼山、獅子山等郊野,直到回歸後建成了濕地公園——一個新的城市之肺,它不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之氧,還在心靈層面教育了香港人城市生存邏輯之外的寶貴價值,也教育了訪港的遊客:原來香港不只是水泥森林,也有一方細膩清新之地。
去往濕地公園,先得穿過天水圍,這是一個新興社區,在這里能看到大片的陽光與空地、新移民們自得其樂,還在蔡瀾等人主導發起下變成一個超級大排檔,所以去完濕地公園還可以回來這里尋找各方美味。乘西鐵線到天水圍站再轉乘輕軌705或706,到濕地公園站下車後經天橋步行約9分鍾或在天秀站下車後經隧道步行約4.5分鍾,就到了另一個香港——清秀且淡定的香港。
但它同時也是現代的,公園的入口和主體展覽館的設計有包豪斯風格,門外的濕地地質斷層浮雕和玻璃上的動物剪影都是很有心思的細節。訪客中心暨展覽館的設計頗有大師手筆,連續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2000年周年大獎會長獎」、香港建築師學會「2005全年建築大獎」、首屆「環保建築大獎」全新建築類別大獎等,之所以得最後一個獎,是因為訪客中心在建築時引入不少環境保護的概念。 濕地世界內細分為三部分(苔原、熱帶沼澤、香港濕地),介紹不同地域的濕地生態。濕地向來與人類息息相關,濕地挑戰則以互動游戲引領訪客探索人類活動對全球濕地的威脅。沿著蜿蜒的木頭路向深處走去,各種植物錯落有致,小動物則隱現其中。同時我們透過深淺不一但是都清澈如許的湖水,能看見游魚歷歷,穿行於雲影之中。
濕地保護區包括溪畔漫遊徑(介紹溪流由上游至下游的生態)、濕地探索中心(設有兩個小型展館,定期有展覽)、生態探索區(溪流的縮影,可在此探索生態的奧秘)、濕地工作間(展示濕地的農作物)、演替之路(模擬荒廢的濕地逐漸從開闊水域演變成林地的過程,並介紹生境與生物群落互相影響的關系)、河畔觀鳥屋、泥灘觀鳥屋、魚塘觀鳥屋、紅樹林浮橋、蝴蝶園和原野漫遊徑。其中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三個不同的觀鳥屋,原木搭就,內設望遠鏡,可以讓你清楚地看到當下時令在濕地活躍的鳥類。在三月上旬的候鳥遷徙季節,碰上潮水高度合適的時間,於觀鳥屋中,不難發現整個泥灘也會站滿正在休息中的水鳥。
紅樹林浮橋那一段也充滿了驚喜的叫聲,總有男孩大嚷:我又發現一隻蟹!紅樹林名字彷彿童話,生長方式也微妙有致,像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它主要由紅樹目的常綠灌木組成,一般生長在潮汐與海浪比較弱的海灣里,香港有不少這樣的地方,濕地公園正好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之地。不過最吸引我的是林間的落葉紛呈,在地面上染出不同濃度的紅黃色調。原來大片的紅樹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同時,由於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紅樹林生長於亞熱帶和溫帶,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6. 太湖濕地公園有什麼特點
蘇州太湖濕地公園是一個自然與文化相融的個性獨具的原始時尚休閑內景區,匯集了生態環境容、度假休閑、旅遊觀光、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景區在突出「自然、生態、野趣」的基礎上,融入觀景、人文、休閑和游樂等要素,規劃設計了濕地漁業體驗區、濕地展示區、濕地生態棲息地、濕地生態培育區、水鄉游賞休閑區、濕地生態科教基地、原生濕地保護區等七大功能區,全面展現了現代水上田園的自然生態景觀。景區內五十餘座名稱造型各異的橋梁,與五里木棧道蜿蜒相連,錯落有致地貫穿整個濕地公園。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漁磯台、槿籬茅舍、半島茗茶、客至畫舫、煙波致爽等景點,讓人時而如同打開一冊底蘊深厚的志書史籍,時而又有輕松翻閱風情風物掌故逸興讀物的美妙感覺;而植物知識長廊廣場、瀕危植物觀察廊、水八仙景區、觀鳥亭、濕地棲息島等景點又將人們帶入了一個科普知識的教育園地,讓遊客汲取生態科學知識,提升自然生態的環保理念。
7. 柏林湖濕地公園的景區特點
四川廣元柏林湖省級濕地公園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50°′5″~150°55′32″,北緯32°3′12″~32°11′0″之間。公園距國道212線5公里左右,元壩城區43公里,市區65公里。廣(元)南(充)高速公路、蘭(州)渝(重慶)鐵路橫穿境內,衛(子)柏(林)、清(水)柏(林)通鄉公路暢通便捷。
擬建的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廣元市元壩區境內,主要包括柏林湖及周邊濕地區域。濕地公園范圍東北起於石板河向西南,沿溝至寺坪向南,沿馮家河至張家河向西北至觀音岩,向南沿至三房裡,向西北沿柏林湖至王家灣,向東南至江家灣,向東南沿柏林湖至馬蹄灘大壩,向西北至何家嘴,向東北沿馮家河至石板河。規劃面積1597.5hm2。
公園內濕地主要由人工濕地的蓄水區濕地132.09公頃、水塘濕地1.31公頃、灌溉地濕地5.16公頃、自然濕地的永久性河流濕地8.12公頃和泛濫地濕地88.67公頃構成,占公園總面積的14.73%,濕地種類較豐富。
公園內森林均為濕地匯水區,山谷溪流終年不斷流,保障了濕地充分的水量供給,濕地生態系統隨水位的季節性變化而變化,與周邊的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與能量交換頻繁,整個生態系統已達到生態的平衡。 公園內濕地生物多樣性資源十分豐富,柏林湖濕地周圍分布著近20餘種樹木,主要有馬尾松、柏木、榿木等樹種,還有省重點保護原生珍貴樹木杜仲、銀杏等,野生動物42種,其中水禽類8種,兩棲類3種,爬行類5種,鳥類19種,獸類7種。
公園內有多處古剎名寺、石雕古墓、魁星閣樓、閉關佛洞等人文景觀,還有自然形成的柏林湖、五嵐二錦、摩崖造像、三國古柏等自然景觀,景點美不勝收。
8. 什麼是濕地公園
"濕地"作為一類特殊的生境的研究始於本世紀年代初拉姆薩國際濕地公約的締約之時。簡單的說,濕地是一類介於陸地和水域之間過渡的生態系統。濕地公園(Wetland Park)的概念類似於小型保護區,但又不同於自然保護區和一般意義公園的概念。根據國內外目前濕地保護和管理的趨勢,兼有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功能的濕地景觀區域都可以稱之為"濕地公園",如香港的米埔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80公頃),澳洲的Moreton Bay Marine Park和維多利亞公園、日本的銃路濕地國際公園(保護區),都是利用典型的濕地生物多樣性的景觀和該地在流域或河口區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為亞太遷徙水鳥通道的獨特性,在保護區內的緩沖區或實驗區內規劃了不同意義上的濕地公園,以謀求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不同景觀資源的平衡點。 濕地公園的建設是推動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也是濕地保護和保育理論的實踐成果。目前在國內外,尚未有人給濕地國際公園確切的定義。按照一般文獻資料上的理解,濕地國際公園應該保持該區域的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並趨近於自然景觀狀態,維持系統內部不同動植物種的生態平衡和種群協調發展,並在盡量不破壞濕地自然棲息地的基礎上建設不同類型的輔助設施,將生態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的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最終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 濕地公園的最大特點在於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擬規劃建設的崇明東灘濕地國際公園位於崇明東灘保護區境內的緩沖區和核心區的交界處,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間的東旺沙B灘,面積為3萬畝。建成後的濕地國際公園兼有保護、科研、教育、旅遊觀光等功能,是建設中的上實現代農業園區和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區域整體功能的重要補充和完善。
9. 濕地公園的特點
濕地公園的最大特點在於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擬規劃建設的崇明東灘濕地國回際答公園位於崇明東灘保護區境內的緩沖區和核心區的交界處,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間的東旺沙B灘,面積為3萬畝建成後的濕地國際公園兼有保護、科研、教育、旅遊觀光等功能,在建設中實現現代農業園區和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區域整體功能的重要補充和完善。
10.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特點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以湖泊濕地為主,同時包含有自然河流、入河河口、草木沼澤回等多種濕地類型,加上太平湖地答區旖旎的山水風光、宜人的氣候條件和幽靜的環境,構成了太平湖濕地公園獨特的綜合型生態系統。濕地公園總面積98.5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88.6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7倍;最深處達70米,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碧透,島嶼散落如珠,島上林木蔥蘢,沿岸青山連綿起伏,山水相連,景色絕佳,有「黃山情侶」、「皖南翡翠」、「東方日內瓦湖」的美譽。
該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森林面積達1.5萬公頃,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擁有維管束植物180科627屬1210種(包括變種),水中浮游植物31屬;脊椎動物82科193屬279種,常見浮游動物23屬,國家級保護鳥類16種省級保護鳥類36種。每年約有2萬只鷺鳥、近萬只雁鴨在此棲息。
太平湖地處皖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包括省級、區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名勝景點多處,宗教、藝術、建築等種類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