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森林公園總規調整
1. 森林公園設計規劃要點是什麼
森林公園專項規劃
1.森林公園景觀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是以森林景觀為主體,其用地多為自然的山峰、山谷、林地、水面,是在一定的自然景觀資源的基礎上,採用特殊的營林措施和園林藝術手法,突出優美的森林景觀和自然景觀。因此,在進行森林公園的景觀規劃時,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林木植被資源,對現有林木進行合理地改造和藝術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適應森林遊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觀。如果忽視這點,在森林公園中大興土木,加入過多的人工因素,則會使森林公園喪失其自然、野趣的特徵與優勢。
在森林公園景觀系統規劃中,應注意林道及林緣、林中空地、林分季相和透景線、眺望點等幾個方面的規劃設計。
2.森林公園游覽系統規劃
在森林公園內組織開展的各種遊憩活動項目應與城市公園有所不同,應結合森林公園的基本景觀特點開展森林野營、野餐、森林浴等在城市公園中無法開展的項目,滿足城鎮居民嚮往自然的遊憩需求。依據森林公園中遊憩活動項目的不同可分為:典型性森林遊憩項目,如森林野營、野餐、森林浴、林中騎馬、徒步野遊、自然採集、綠色夏令營、自然科普教育、釣魚、野生動物觀賞、森林風景欣賞等;一般性森林遊憩項目,如劃船、游泳、自行車越野、爬山、兒童游戲、安靜休息等。
開展各種森林遊憩活動對森林環境的影響程度不同。不適當的建設項目、不合理的遊人密度會對森林遊憩環境造成破壞。因此,在游覽系統規劃中必須預測出各項遊憩活動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及影響程度,從而在規劃中採用相應的方法,在經營管理上制定不同的措施。
3.森林公園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除與主要客源地建立便捷的外部交通聯系外,其內部道路交通必須滿足森林旅遊、護林防火、環境保護,以及森林公園職工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森林公園的道路交通系統規劃中,應注意游覽道路的選線、走向和引導作用,根據遊客的游興規律,組織游覽程序,形成起、承、轉、合的序列布局。應結合森林公園的具體環境特點,開發獨具情調和特色的交通工具。
森林公園內應盡量避免有地方交通公路通過。必須通過時,應在公路兩側設置30-50m寬的防護林帶。面積大的森林公園應設有汽車道、自行車道、騎馬道及游步道,按其使用性質可將森林公園內的道路分為主幹道、次路、游步道三種。一般道路應佔全園面積的20/0~3%,在遊人活動密集區可佔50%~lO%o.
(1)主幹道。是森林公園與國家或地方公路之間的連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園內的環行主道。其寬度為5~7m,縱坡不得大於9%,平曲線最小半徑不得小於30m.
(2)次路。是森林公園內通往各功能區、景區的道路。寬度為3~5m,縱坡不得大於13%,平曲線最小半徑不得小於15m.
(3)游步道。是森林公園內通往景點、景物供遊人步行游覽觀光的道路,應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寬度為1~3m,縱坡宜小於18%.
4.森林公園旅遊服務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旅遊服務系統主要包括餐飲、住宿、購物、醫療、導游標志等。休憩、服務性建築的位置、朝向、高度、體量等應與自然環境和景觀統一協調。建築高度應服從景觀需要,一般以不越過林木高度為宜,休憩服務性建築用地不應超過森林公園陸地面積的2%.賓館、飯店,休、療養院,游樂場等大型永久性建築,必須建立在游覽觀光區的外圍地帶,不得破壞、影響景觀。
(1)餐飲。餐飲建築設計應符合JCJ64-1989《飲食建築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
(2)住宿。應根據旅客規模及森林旅遊業的發展,合理確定旅遊床位數。旅遊床位建設標准宜符合下列要求:高檔28~30平方米/床;低檔8~12平方米/床。森林公園中的住宿設施,除建設永久性的賓館、飯店外,應注重開發森林野營、帳篷等臨時性住宿設施,做到永久性與季節性相結合,突出森林遊憩的特色。
(3)購物。購物建築應以臨時性、季節性為主,其建築風格、體量、色彩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應積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
(4)醫療。森林公園中應按景區建立醫療保健設施,以便對遊客中的傷病人員及時救護。醫療保健建築應與環境協調統一。
(5)導游標志。森林公園的境界、景區、景點、出人口等地應設置明顯的導游標志。導游標志的色彩、形式應根據設置地點的環境、提示內容進行設計。
5.森林公園保護工程規劃
(1)森林公園火災的防護。開展森林遊憩活動,對森林植被最大的潛在威脅是森林火災,遊人吸煙和野炊所引起的森林火災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森林火災會毀滅森林內的動、植物,火災後的木灰有時會沖入河流使大批魚群死亡,森林火災還會使遊憩設施受損、遊客受到傷害。
森林公園火災的防護措施及方法有:
1)在規劃設計時,對於森林火災發生可能性大的遊憩項目,如野營、野炊等,應盡可能選擇在林火危險度小的區域。林火危險度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林木組成及特性、郁閉度、林齡、地形、海拔、氣候條件等因素。
2)對於野營、野餐等活動應有指定地點並相對集中,避免遊人任意點火而對森林造成危害。同時,對野營、野餐活動的季節應進行控制,避免在最易引起火災的千旱季節進行。
3)在野營區、野餐區和遊人密集的地區,應開設防火線或營建防火林帶。防火線的寬度不應小於樹高1.5倍。但從森林公園的景觀要求來看,營建防火林帶更為理想。防火帶應設在山脊或在野營地、野餐地的道路周圍。林分以多層緊密結構為好,防火林帶應與當地防火季的主導風向垂直。
4)森林公園中的防火林帶應盡量與園路結合,可以保護主要游覽區不受鄰近區域火災的影響。同時,方便的道路系統也為迅速撲滅林火提供保障。
5)在森林公園規劃和建設中,應建立相應的救火設施和系統。除建立防火林帶、道路系統外,還應增設防火通信設施,加強防火、救火組織和消防器材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強對遊人和職工的管理教育,加強防火宣傳,嚴格措施,防患於未然。
(2)森林公園病蟲害防護。防止森林病蟲害的發生,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長,給遊人一個優美的森林環境是森林公園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方法如下。
1)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營造針闊混交林是保持生態平衡和控制森林病蟲害的基本措施,更為重要的是實現抗病育種。
2)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根據不同的森林類型、生態結構狀況,適時地採用營林措施。及時修枝,撫育,間伐,林地施肥,招引益鳥、益獸等,可長期保持森林的最佳環境生態。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敵防治害蟲,通過一系列生物控制手段,打破原來害蟲與天敵之間形成的數量平衡關系,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相對平衡。
4)物理、化學防治。物理方法主要利用害蟲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而化學防治只是急救手段。近幾年來,高效、低毒、殘效期長、內吸性和滲透性強的殺菌劑、煙劑、油劑及超低量噴霧防治技術有所進步。
6.森林公園基礎設施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內的水、電、通信、燃氣等布置,不得破壞、影響景觀,同時應符合安全、衛生、節約和便於維修的要求。電氣、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設施應設在隱蔽的地帶。森林公園的基礎設施工程應盡量與附近城鎮聯網,如經論證確有困難,可部分聯網或自成體系,並為今後聯網創造條件。
(1)給、排水。森林公園給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產用水、造景用水和消防用水。給水方式可採用集中管網給水,也可利用管線自流引水,或採用機井給水。給水水源可採用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源水質要求良好,應符合GB5749-200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水源地應位於居住區和污染源的上游。排水工程必須滿足生活污水、生產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排水方式一般可採用明渠排放,有條件的應採用暗管渠排放。生產、生活污水必須經過處理後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體或窪地。給、排水工程設計包括確定水源,確定給、排水方式,布設給、排水管網等。
(2)供電。森林公園的供電工程,應根據電源條件、用電負荷、供電方式,本著節約能源、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的原則設計,做到安全適用,維護方便。供電電源應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現有電源,在無法利用現有電源時,可考慮利用水利或風力自備電源。供電線路鋪設一般不用架空線路,必須採用時盡量沿路布設,避開中心景區和主要景點。供電工程設計內容包括用電負荷計算、供電等級、電源、供電方式確定、變(配)電所設置、供電線路布設等。
(3)供熱。森林公園的供熱工程,應貫徹節約保護環境、節省投資、經濟合理的原則。熱源選擇應首先考慮利用余熱,供熱方式以區域集中供熱為主。集中供熱產生的廢渣、廢水、煙塵應按「三廢」排放標准進行處理和排放。供熱工程設計為熱負荷計算、供熱方案確定、鍋爐房主要參數確定等。
(4)通信。通信包括電信和郵政兩部分。森林公園的通信工程應根據其經營布局、用戶量、開發建設和保護管理工作的需要,統籌規劃,組成完整的通信網路。電信工程應以有線為主,有線與無線相結合。郵政網點的規劃應方便職工生活,滿足遊客要求,便於郵遞傳送。通信工程設計內容包括方案選定、通信方式確定、線路選定、設施設備選型等。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公園總體設計規范ly/t5132-95有沒有廢止
LY/T 5132-1995 森林公園總體設計規范,現行、有效,沒有廢止。
3. 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應遵循哪些規則
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應統一布局,統籌安排建設項目,做好宏觀控制;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應突出重點、先易後難,分步實施。
4.3 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應與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及其他相關規劃相互協調。
4. 森林公園總規已經批復還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總體規劃編制要想做到高標准、高品位、高質量,必須堅持『重在自然、精在特色、貴在和諧』的森林公園建設理念,嚴格控制人造景觀的設置,減少人工化、城市化、園林化的建設傾向。要立足林業的資源優勢,挖掘森林多功能的內涵,突出林業特色,辦出精品,打造品牌,真正順應人們對自然的嚮往和體驗的需求。」這位負責人表示。新晉升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要在18個月之內,編制完成總體規劃。以前規劃到期的,要在12個月內完成修編規劃。
編制總體規劃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確定公園性質、規模和空間發展布局,統籌安排分區建設和建設項目,做好宏觀控制;要適度開發,禁止建設高爾夫球場、大型寺廟(新建)、豪華別墅和開發房地產等不符合森林公園主體功能的行為。對於已建和在建項目不符合要求的,應改造、拆除或遷出;要尊重自然,突出自然野趣,保持資源的自然狀態和完整性,所有建設、建築物與自然相協調、與環境相協調;少破壞自然水系、岩石等自然特徵。
5. 森林公園規劃有哪些系統規劃
森林公園規劃有這些系統規劃,艾肯告訴你。
1.森林公園景觀系統規劃
2.森林公園游覽系統規劃
3.森林公園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6. 「國家森林公園總規」編制獲批,哪些原則須把握
「總體規劃編制要想做到高標准、高品位、高質量,必須堅持『重在自然、精在回特色、貴在和諧』的森答林公園建設理念,嚴格控制人造景觀的設置,減少人工化、城市化、園林化的建設傾向。要立足林業的資源優勢,挖掘森林多功能的內涵,突出林業特色,辦出精品,打造品牌,真正順應人們對自然的嚮往和體驗的需求。」這位負責人表示。新晉升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要在18個月之內,編制完成總體規劃。以前規劃到期的,要在12個月內完成修編規劃。
編制總體規劃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確定公園性質、規模和空間發展布局,統籌安排分區建設和建設項目,做好宏觀控制;要適度開發,禁止建設高爾夫球場、大型寺廟(新建)、豪華別墅和開發房地產等不符合森林公園主體功能的行為。對於已建和在建項目不符合要求的,應改造、拆除或遷出;要尊重自然,突出自然野趣,保持資源的自然狀態和完整性,所有建設、建築物與自然相協調、與環境相協調;少破壞自然水系、岩石等自然特徵。
7. 森林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有規范嗎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解析,旅遊區規劃按規劃層次分為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總體規劃到控制性詳細規劃然後到修建性詳細規劃,是由宏觀到微觀、由淺到深、由粗到細、由抽象到具體、由概念到表象的過程。以景區大門為例: 在總體規劃中,只是用文字簡要描述大門的風格、大概位置等,沒有大門的圖紙;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具體說明大門的位置、形狀、尺寸、顏色等,並製作大門輪廓的示意圖; 在修建性詳細規劃中,大門的細節如材料、花紋、文字等都涉及到了,並會製作大門的標准圖紙,圖紙上看到的大門與以後造好的大門幾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說,修建性詳細規劃上的大門圖紙再經過施工圖設計,建築施工後就會出現真實的大門。
8. 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用地有什麼規劃
進入國土局官網,即可依法申請信息公開
9. 九峰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規劃
(1)遵循與總規和其它專項規劃協調一致的原則。九峰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在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總體規劃原則指導下,遵循總規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並充分考慮與其它專項規劃的協調。
(2)保護城市森林與適度開發具有傳承荊楚文化的建設項目相結合的原則。在保護九峰城市森林的前提下,挖掘武漢歷史文化內涵,重建具體傳承荊楚文化的項目並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進而提升城市的整體開發建設水平,打造武漢市又一「城市名片」
(3)生態旅遊與科研生產,科普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發揮九峰森林保護區生態功能為出發點,同時確保林業科研工作的健康發展和全省林業科研科普教育的需要。 (1)造林:總計730畝,主要為頂冠峰採石場、荒山荒地、拆遷地造林,提高森林博覽區域的植被。
(2)森林景觀改造:森林景觀改造總計面積1445畝,涉及頂冠峰、獅子峰、黃柏峰等地規劃,內容包括山體補綠,封山育林,森林景觀建設和林相改造四大部分以及驛道古風、幽林沐澤、香溪涉趣等三大森林景點的建設。提升森林博覽區景觀效果。 (1)兩湖書院:該項目以自然保護為基點,以展示荊楚歷史文化,打造保護區生態旅遊品牌,提升區域文化品味為目的。兩湖書院擬選址於缽盂峰和寶蓋峰間的谷地——長春溝,佔地面積230畝,此處因谷地立地條件差,樹木稀少,坡度相對平緩,規劃仿古建設面積6000平米,此地兩面臨山,向東可見馬驛水庫,水質極佳,時見水鳥游棲;西側有一池,在雨水豐沛時可形成湖泊,頗似當年「兩湖書院」的內湖——都司湖。此處正是重建書院的絕佳地點。
(2)九峰律寺:恢復九峰律寺或建宗教活動場所,項目選址為原遺址所在地,規劃佔地面積60畝,規劃山門、鍾樓、鼓樓、大雄寶殿、羅漢堂、講堂及生活起居等明清風格建築。
(3)九峰塔:建於缽盂峰頂,佔地面積5畝,為景區標志性建築,其中塔體八面九層,採用仿古建築形式,並在塔下建若干附屬建築,構成台、廊、亭、塔、樓的有機結合,登塔「缽盂攬勝」並可防火瞭望。 由博物館,樹木園,科普培訓中心,。是湖北省林業行業的重要公益性基礎設施,承擔全省林業科學普及教育的重任,是宣傳林業建設成就,普及生態知識和人才培養基地,擬規劃建設地點在笤箕佔地450畝,規劃博物館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並根據需要建設不同功能的室內科普用房。
規劃建設樹木園的主要目的:
保護具有較高科研價值的試驗林
保護景區內珍稀瀕危樹種和具有特殊意義的友誼樹等通過建立樹木園,有目的、有計劃的對觀賞木本花卉、食用竹的品種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為今後的科研及研究做准備 (1)、生態居住區:該區位於寶蓋峰南坡,原野生動物園內現已開發的平緩地帶,面積450畝。該地南邊與保護區規劃的開發建築用地相連,可將兩地連接在一起,在現有植被基礎上構建草地、矮林、高大樹木組成的三重生態系統。依據地勢規劃親山、親水、親景觀的傍山建築,使建築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開發建設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及東西方建築形式相交融的生態居住區。
(2)、壽安陵園:該園迄今有十多年的歷史,已有一千多人士仙逝之靈安葬於此。在現有陵園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對墓區進行造林綠化,提高陵園的綠化率,規劃在2010年墓區全部採用樹葬、花葬的形式。 隨著保護區的建設,九峰公園的森林旅遊人數,將逐年增加,預計2006年旅遊人數將達30萬人以上,公園年收入將達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