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質公園博物館
❶ 府君山公園的國家地質公園薊縣地質博物館
2007年2月6日,被列入2007年天津市政府為民所辦20件實事之一的天津市薊縣國家地質公園的重點建設項目——薊縣地質博物館工程舉行奠基儀式。該項目佔地1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 多平方米,選址位於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內。
薊縣地質博物館分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內設地質展館和歷史展館,採用「層的地質,疊的歷史,層層疊疊的建築,層層疊疊的岩石」的設計方案,結合地形地貌,採用片石砌成,看上去顯得古樸,層次感鮮明,凸現了地質博物館的特色,是一座富有地質特色的山地建築,是國內同類展館中規模最大的一個。薊縣地質博物館以地球科學、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礦產資源展示為主體,向觀眾展示地球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是一座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獨具天津特色的地質博物館,是我市地質資源展示、交流的窗口和青少年地質科普教育基地,對展示和保護我市地質及旅遊資源,挖掘、研究薊縣乃至全市的歷史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質博物館的建設,將會進一步促進薊縣乃至全市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普及地學知識發揮重要的作用。作為本市的標志性建築,它的建成將為天津加強地質遺跡保護、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奠定良好的基礎。
❷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公園博物館
休寧縣齊雲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建設項目得到國家國土資源部立項支持,首批項目資金100萬元已到位。目前,齊雲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工程正在積極籌建。
位於休寧縣城西15公里的中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是中國國內惟一的集丹霞地貌、恐龍化石和道教文化於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構造,峰巒形態奇特,絕壁斷崖,山體突兀,在飛瀑、清泉、雲海、湖光及四時異景的映襯下,顯得分外精巧奇絕。由於第四紀造山運動和不同時期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其丹霞地貌發育於7200多萬年前,是典型的「地形倒置」向斜山。景區面積約110平方公里,內有36奇峰、72怪石、24飛泉、16幽洞,宮觀道院點綴其間,碑銘石刻星羅棋布,構成了「天開神秀」、獨具一格的山水畫卷。整個景區是一幅世界罕見的天然太極圖。據傳,齊雲山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齊雲山地區連續發現了7處中生代白堊紀時期的(距今約12000萬年~6500萬年之間)恐龍化石。一批世界罕見、呈「三位一體」的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處休閑旅遊和科研考察的絕好場所,也極大地提高了齊雲山景區知名度。
❸ 游大理地質公園博物館作文600字
今年暑假,我去了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首先,是山美。在大理的西面,有一座由十九座山峰組成的大山——蒼山。蒼山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十九座山峰中,有七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次,我們坐索道上了十九座山峰中的鶴雲峰。20分鍾後,我們到達了峰頂。哇!霧蒙蒙的真美啊!一下纜車,把我們凍得直哆嗦,幸好帶著衣服,毫不誇張的說,這兒比冬天還冷呢!路旁嘩啦嘩啦的流著雪山泉水,還有各種奇花異草我彷彿置身於仙境一般。這真是妙不可言。其次,是水美。在蒼山的對面有一個如明鏡般清澈見低、一望無際的大型湖泊——洱海。洱海南北長41。5公里,東西長3~9公里,周長116公裡面積215平方公里。 從上面看,就像一彎新月我們坐著「原生態」的漁船,一邊看著一群魚鷹捉魚,一邊吃著野生烤魚,品嘗著誘人的野味,享受著神仙過的日子,真是美哉!人美白族是以白為美,白族少女戴的帽子被稱為「風花雪月」,風是指大理下關的風,花是指上關的花,雪是指蒼山的雪,月是指洱海的月。白色的帽檐代表雪,帽須代表風,帽子上的花綉代表花,帽子的彎沿代表月。穿上這套民族服裝,實在是太美了!建築更美。大理的標志性建築物——三塔寺,有塔在大理在之稱,可見它的重要。在唐朝,也就是大理藍照國時期,為存放經文而建造了最中間的塔。到了宋朝,就是大理國時,發現他正好壓著一條惡龍,就又建造了兩座小塔鎮壓惡龍的頭和尾。在之後的地震中,左邊的小他被震的向里傾斜了六度,右邊的小塔向里傾斜了八度,只有大塔在餘震中又震回了原來的位置。三塔寺的建築見證了我國建築史上的神奇壯舉。大理山美、水美、人美,建築更美,我這次真是不虛此行啊!
❹ 中國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樂業-鳳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廣西鳳山縣城東的穿龍岩內回,佔地面積約答4.15萬平方米,空間高度達100米,底部常年有潺潺的流水趟過,是中國利用天然洞穴建設的空間最大、鍾乳石展品最多、格局最美、展示最奇特的地質博物館;館內設了圖文燈箱展區、實物展區、科普演示及遊客服務區、沙盤模型展區、鳳山旅遊商品及水景區共五個展區,在布展風格上把洞穴原生態和現代展覽技術各種元素有機結合,突出色彩、燈光與洞穴的和諧;在布展內容上除原址遺留的地質遺存物,還收集了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其他景區以及全國各地的典型地質遺跡標本,是休閑旅遊、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❺ 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由來資料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典型的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景觀類型,是距今內1.35億年晚侏羅紀兩期火山噴發形容成的地質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是探索我省乃至中國沿海晚侏羅紀地質歷史演變發展的天然窗口和實驗室。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惟一一家國家級地質類景區,位於深圳市東部大鵬半島中南部,西起迭福山,東至高山角,北始王母圩、南到怪岩,分為新大、鹿咀、高嶺三個地塊,地質遺跡保護面積56.3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設。目前開工的一期工程總概算2.22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地質博物館、地質研究綜合樓、科教科研基地、鹿咀紅樹林濕地保護區、濱海景觀大道、登山道等16個建設項目。
與一般公園不同,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展示地質科學、普及地質知識的公園,地質博物館將在其中發揮重要的科教、科普的功能。位於新大地塊的地質博物館建築面積5410平方米,設計為兩層建築,將設陳列展示區、藏品庫房、多功能演示廳、遊客咨詢服務中心、資料室等。其造型設計靈感來源於大鵬半島的歷史起源,隱喻為古火山噴發所遺留下的幾個熔岩礁石,擱置於大鵬半島古火山地質公園中,意義切題並能巧妙融合於環境之中。
❻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火山地貌博物館
公園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古火山噴發中心區,古火山形態保存完好,環形山嶺、環狀斷裂、放射回狀斷裂、塌陷答火山窪地和復合穹丘等火山構造均清晰可見。尤其是浮山破火山,其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態典型,平面近似圓型,直徑約4平方公里,面積約14平方公里,地面形態為一邊緣高、中間低的盆形凹地,屬典型的塌陷火山窪地,岩相種類配套齊全,構造形跡清晰可見。有復合穹丘、火山口、火山鍾、火山渣(浮石)及熔岩流、環狀斷裂與放射狀斷裂、龜裂紋等。
在浮山蓮花峰到雲梯峰一帶,在由火山灰流形成弱熔結凝灰岩層面上,常見到大片出露不規則多邊形龜裂紋構造,顯示層狀火山岩層面冷卻收縮特有遺跡。裂紋垂直岩層面規則下延,形成柱狀節理,沿此組節理風化淋濾便形成了百佛朝如來等陡峻峰林景觀。
在火山灰流形成的弱熔結凝灰岩中,均發現有垂直層面連續分布的氣孔構造;這種氣孔構造是含揮發分的熾熱火山碎屑岩灰流在定位後固結過程中,揮發份不斷逸出所形成的。浮山景區的「海島雪浪」景點,為較典型的火山灰流自然剖面,每個灰流代表一次火山噴發。
❼ 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由來資料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典型的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景觀類型,是距今135億年晚侏羅紀兩期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質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是探索我省乃至中國沿海晚侏羅紀地質歷史演變發展的天然窗口和實驗室。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由來資料
❽ 大棚地質公園博物館有哪些參觀物品
大鵬抄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特色是1.45億年—1.35億年前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多次火山噴發作用形成的中生代火山地質遺跡和2萬—1萬年前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觀。根據地質環境、火山形成方式、岩石類型及與火山機構的關系等,地質公園內中生代火山岩相基本為陸相噴發。噴發方式劃分為爆發相、爆發—崩積相、爆發+溢流相、溢流相、侵出相(包括岩流自碎角礫岩相、爆發角礫岩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等7個火山岩相 。
園區內岩石類型多樣,包括流紋岩、凝灰岩、集塊岩等各種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是進行火山地質知識科普的天然課堂;沙灘、礫石灘、海蝕崖、海蝕柱、海底珊瑚礁等海岸地貌景觀種類齊全、發育完整,是中國典型的岬灣式海岸地貌。大鵬半島海岸共包括大小沙灘18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