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森林公園匾文和楹聯

森林公園匾文和楹聯

發布時間: 2020-12-13 01:01:55

1. 孟子廟的對聯,匾額

孟廟,又稱亞聖廟,為歷代祭祀孟子的場所。亞聖殿為孟廟的主體建築,大殿正面重內檐之間高懸一匾,上容書「亞聖殿」楷書貼金大字。正中門額上掛「道闡尼山」橫匾一塊。殿內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門正面兩柱掛以一幅巨型抱柱對聯,「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切同禹顏」。對聯和門匾都是清代乾隆手書。東側神龕雍正皇帝手書「守先待後」的金匾一塊。

2. 思緒良久,打算在大廳做兩幅木匾對聯,一要體現金絲楠之品性,二要宣揚其文化,三要體現以器載道,在休憩

對聯講究,「物對物,事對事」「虛對虛,實對實」,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建議用:日月乾坤 清幽 遠生

3. 頤和園匾額與對聯精選

全部為您奉上,請參考:

玉 瀾 堂

渚香細裛蓮須雨

曉色輕團竹嶺煙



霞 芬 室

障殿簾垂花外雨

掃廊帚借竹梢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

山泉聲入硯池中



藕 香 榭

玉瑟瑤琴倚天半

金鍾大鏞和雲門



台榭參差金碧里

煙霞舒捲畫圖中



夕 佳 樓

隔葉晚鶯藏谷口

唼花雛鴨聚塘坳



雨晴九陌鋪江練

嵐嫩千峰疊海濤



風生閶闔春來早

日到蓬萊夜未中



錦綉春明花富貴

琅玕畫靜竹平安



宜 芸 館

繞砌苔痕初染碧

隔簾花氣靜聞香



道 存 齋

綠竹成陰環曲徑

朱闌倒影入清池



霏紅花徑和雲掃

新綠瓜畦趁雨鋤



近 西 軒

千條嫩柳垂青瑣

百囀流鶯入建章



彩雲寶樹瓊田曉

仙露琪花碧澗香



大 戲 樓

八方開域皆為壽

兆姓登台總是春



七政衍璣衡珠聯璧合

四時調律呂玉節金和



山水協清音龍會

八風鳳調九奏



宮商諧法曲象德

流韻燕樂養和



頤 樂 殿

松柏靄長春畫圖集慶

蓬萊依勝境傑構靈光



珠玉九天母音諧樂律

笙簧六籍太室飫謨觴



八極咸周高懸軒鏡朗

九成並奏靜契舜琴和



慶 善 堂

天香低度金虯暖

玉殿遙看彩鳳飛



慶善堂東偏殿

西山群嶺連宮掖

北極諸星拱紫微



慶善堂西偏殿

殿上堯樽傾北斗

階前舜樂動南薰



養 雲 軒

天外是銀河煙波宛轉

雲中開翠幄香雨霏微



群玉為峰樓台移海上

眾香是國花木秀人寰



無盡意軒

蔥蘢林沼浮佳氣

掩映湖山入畫圖



日頌光華懸寶鏡

露渥丹霄桂吐芬



曦開赬嶠蘭飄馥

風歌解阜奏薰琴



排 雲 門

迎輦花紅星雲爭爛漫

當階草碧風雨協和日



復旦引星辰珠聯璧合

順時調律呂玉節金和



青鎖朗晨光塵瀓六幕

紫淵回斗極瑞輯三階



二 宮 門

寶祉無疆萬年綿茀祿

天顏有喜四海慶蕃厘



玉 華 殿

九陌春生調玉律

千門瑞繞發瓊枝



雲 錦 殿

鳳曲登歌調令序

龍文集舞汜祥風



排 雲 殿

嵩岳大雲垂九如獻頌

瀛洲甘雨潤五色呈祥



疊石起璚巒如山之壽

引泉通玉液有澤皆春



佳靄集彤闈花皆益壽

祥光凝紫禁樹盡恆春



排雲殿東偏殿

露氣漸移高閣漏

日華初照御階松



排雲殿西偏殿

捧日雲霞三島見

隨風珠玉九霄聞



芳 輝 殿

西山曉日臨天仗

北闕晴雲捧紫闈



紫 霄 殿

上林萬樹連西掖

北極諸星拱太微



德 輝 殿

苑啟宜春曈曨朝日麗

宮開仁壽挹注醴泉甘



備天保九如春華秋實

啟建章萬戶霞蔚雲蒸



佛香閣山門

鑒映群形潤生萬物

貫穿青瑣榮帶紫房



介 壽 堂

丹桂灌叢碧桃滿樹

增華台室楊采軒宮



欏木靄深籠綉幄

蘭舟曲進雜仙璈



介壽堂後院

介三島十洲特開勝境

願千爍萬歲長駐韶光



千年露結蟠桃實

萬頃波澄若木枝



園中草木春無數

湖上山林畫不如



壽永山河升恆日月

祥臨斗極景慶星雲



清 華 軒

金闕美蓉玉樓楊柳

丹庭鳳跱碧渚螭蟠



梅花古春柏葉長壽

雲霞異彩山水清音



懷抱同欣蘭幽竹靜

觴詠所會日永風和



玉韞珠懷山川輝媚

瓊滋芝秀花草精神



轉 輪 藏

藻繪春風萬物資始

發揮天運四序成功



泰山喬岳運動無跡

祥風和氣長養為心



五 方 閣

百川同源萬物斯睹

二儀成象四大居貞



五方閣石坊

幾許崇情托遠跡

無邊清況愜幽襟



境自遠塵皆入詠

物含妙理總堪尋



眾皺峰如能變化

太空雲與作沉浮



苕霅溪山吳苑畫

瀟湘煙雨楚天雲



聽 鸝 館

多受福祉邦國咸喜

常居康樂日月相望



鸞笙鳳管飄仙樂

羽葢霓旌引翠華



畫中游石坊

幽籟靜中觀水動

塵心息後覺涼來



閑雲歸岫連峰暗

飛瀑垂空激石涼



寄 瀾 堂

四時佳氣恆春樹

一派祥光聚景園



迎 旭 樓

玉砌朱闌不雨點潤

池台金碧倒影斜陽



麗添星鋪雕文綿縟

榆楊盛美宴集橫汾



澄 懷 閣

水木清華平分瀸潤

座覽風月高處勝寒



歌詠昇平觴游曲水

池簾夕敞岫幌宵褰



穿 堂 殿

邃館來風清檐駐月

丹墀聚葉鏤檻飛花



斜 門 殿

玉聳遙峰晴嵐掛樹

珠排華闕矞采飛霞



小 有 天

塢暖留雲畫欄新錦綉

亭虛待月福地小蓬壺



延清賞樓

彩仗麗寅階星輝雲爛

珠華凝甲籙氣淑年和



香岩宗印之閣

(後大廟)

高閣周建長廊四起

夕秀方振天葩自芬



北 宮 門

雉扇開時媧簧喜

奏 齊 天 樂



鳳韶譜處舜琯偕

陳 益 地 圖



景 福 閣

密蔭千章此地直

疑 黃 岳 近



祥雯五色其光上

與 紫 霄 齊



演迪洪疇維有九五福

綏康寶祚至於億萬年



益 壽 堂

飛宇霞明丹鳳翥

潛波月照紫鱗游



眺 遠 齋

絳闕珠宮三千世界

春城夏國五百光陰



引 鏡

菱花曉映雕欄日

蓮葉香涵玉沼波

4. 黃姚古鎮的楹聯匾是什麼

廣西黃姚古鎮楹聯賞讀
從桂林游陽朔出來,就直奔名揚天下夢境般的家園—黃姚古鎮。她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地處灕江下游,距桂林200公里。古鎮方圓3.6平方公里,奇峰聳立,古木參天,溶洞水深,清溪環繞,景物古樸為典型喀斯特地貌。素有山水岩洞多;亭閣樓台多;寺觀多;祠堂多;古樹多;楹聯匾額多。黃姚現存歷代詩人贊美黃姚的詩篇186首,楹聯197副,牌匾50多塊,其中有光緒皇帝親賜的滿漢文對照的聖旨牌匾,有被《中華名匾》一書收藏的「且坐契茶」名匾。古鎮內還有明清時的寺觀廟祠20多座,亭台樓閣10多處,鎮內留有韓愈、劉宗標的墨跡,其中亭閣式的古戲台為目前廣西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明代古戲台。那小橋流水,那詩賦楹聯,那書畫牌匾,充滿著文采風流的書香氣息,同時也折射了黃姚人世代崇尚詩書禮樂的良好習俗。
黃姚人崇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遺訓。據史料記載,從清康熙至光緒年間黃姚就出了11名舉人。整座古鎮,就是一部完整的桂東居民文化史。房屋多為兩層的磚瓦結構,雖沒有都市大戶人家那種恢宏氣魄,但建築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古建築的樑柱、斗拱、檁椽、牆面、天花都雕梁畫棟,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石板街路面鋪接技術精湛,筆直平坦,天衣無縫,街道空間尺度宜人,建築各異有退有進。慢步在光滑發亮的青石板街上,出入於古韻猶存的院落,望著斑駁脫落的牆面,撫摸著風雨磨蝕的石臼,想像著明清時這里的繁榮昌盛,令人感到歷史滄桑的久遠和文化積沉的深厚,古鎮整體風貌既豐富多彩又和諧統一,給人以美的感覺。有廣西目前保存最完好、造型最美、規模最大的明代古戲台,老街都是黑石板鑲嵌,繞鎮的一灣清溪和別致的石拱橋,石墩橋。隨處可見奇形怪狀的古榕樹。更讓人覺得自然的全鎮清一色尋常的舊民居,絕無新舊雜陳的不和諧,就連抗戰時期因躲避戰亂而寄居黃姚的何香凝,高士奇,歐陽予倩,千家駒等文化名人寓所里也仍住著尋常人家。被稱為: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藝術殿堂。
古鎮東門樓是最為雄偉壯觀的建築之一,門欄上的對聯筆調清潔則更氣勢雄渾。外聯是:「川達三江直繞遇珠海姚海雄吞西城;樓成五鳳特聳出螺峰文峽關鍵東門。」此聯描繪了黃姚古鎮的地理優勢和門樓的雄偉氣勢。內聯為:「明月照山間月移山影行人往;清風飄雲際風送雲蹤去復來。」此聯描述的古鎮風清月明,山清水秀,霧鎖煙迷,猶如人間仙境。古戲台靜守著古鎮大門,其最後一次修繕是在清代。戲台的匾額頗有意趣——「可以興」。據說,清朝乾隆年間當地居民准備集資對古戲台進行一次重修,事前徵求黃姚古鎮最有名望的舉人林作楫意見,他隨口而出「可以興」。古戲台修建完成後,鎮上群眾請他撰寫一塊匾額,他隨手就寫下「可以興」三個字。「可以興」這三個字出自:孔子的《論語》:「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林作楫用筆寓意著一是古戲台可以興修,二是黃姚歌舞昇平,興旺繁華。兩邊的楹聯也令人叫絕:「鑼鼓喧天管弦悅耳共慶清平樂;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齊呼可以興。」聯文有情有景,聲情並茂。
嶺南明清時期建築的古鎮自然朴實,別具鄉土特色、地域風格的詩聯文化堪稱黃姚一絕。「別有洞天藏世界;更無勝地賽仙山」,這幅興寧廟聯是一位清朝舉人對黃姚古鎮高度的精闢描述。其實,古鎮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古鎮上的每一處建築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幅楹聯牌匾都有一套哲理。其中有的展現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的體現黃姚淵源歷史的發展,多數反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黃姚古鎮的名聯很多,小到不過三尺見方的字紙爐也制聯裝點,有的還分內聯、外聯、左聯和右聯。在形式上,鶴頂、束履格並有,長短各得其所,做到切景、切情、切時、切事,切題精妙之處,令人拍案叫絕。因楹聯較多,本篇僅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對聯,與各位楹友共賞。「亦孔之固」門聯:「珠水橫襟無限碧;武峰隔岸有餘青。」落墨不多,聯語灑脫,寓教於樂。古鎮的樓閣是教書育人之地,也是人們休閑憩息的場所。這些樓閣的對聯悠閑自在,富有寓意,。文明閣第一道山門上書寫著「文明首第」四個墨然大字,兩旁對聯為「道德隆千古;文明推首第」。第二道山門外聯寫著:「春入水愈響;秋高山更清」,橫批為「有聲門」。此聯描寫天馬山、文明閣春秋兩幅畫卷。春天,春水泛起,昔日蜿蜓輕柔的河水變得歡暢奔騰,波濤陣陣,秦響美妙的萬簌之聲;秋天,秋高氣爽,天藍地遠,更顯山的蒼翠清晰。真是一幅山水美景。其內聯則也很富哲理,寓意深刻:「星臨平野闊;山似洛陽多。」此聯寫在「有聲門」之後,遊人瞻拜了真武帝、關聖公兩位文武聖人之後,回首觀讀此聯,頓生感悟。近安門聯:「樹上有花千眼近;鄉中無鬼萬民安」讓人為之一振。豁然亭聯:「有風花氣猶迷楹;無雨嵐光尚滴衣」觸景生情,聯風瀟灑。三星樓聯:「傍社蔥蘢千樹合;臨樓咫尺一橋橫」聯意古香,言之有物。古戲台前有對聯:「聞其聲樂則生矣不防既竭耳力;觀其色人焉瘦哉仍須繼以心思。」對聯疏朗、流暢,洋溢著歡樂。帶龍橋旁的對聯意境非常美:「久坐不知紅日到,閑來偏笑白雲忙。」悠然自得,詼諧有趣,不可多得。
如今,逢年過節家家門前貼對聯仍然是黃姚人的習慣,古鎮居民紛紛貼上反映當地獨特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對聯,向遊人推介古鎮迷人之處。「家事國事天下事閑來說事;擂茶米茶細抹茶且坐吃茶。」筆者來到廣西昭平縣黃姚古鎮,就被一戶人家這樣一幅對聯吸引了,那不是閑來說事而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真實寫照嗎。資料顯示年過七旬的古裕全老人曾寫出了這樣一副寓古鎮特色於其中、氣勢不凡的對聯:「古鎮氣象宏,亭台樓閣、祠廟寺觀、老鋪市容、石板街道,國內旅遊地;老街風光好,山青水秀、河曲橋拱、古樹蒼蘢、綠竹林立,世外桃源天。」那裡的民風純朴,況且「東有周庄,西有麗江,南有黃姚,北有平遙,中有鳳凰」,有專家這樣界定中國的五大古鎮。綠蔭下透著陰涼的黃姚古鎮屋宇和蜿蜒的姚江琉水盡收眼簾,有「翠嶂環空眼自舒」之感觸。就如人們所說:「黃姚古鎮如同一本千年的詩集,被人遺忘在圖書館僻靜的書架上,當人們不經意地走過,翻開這美麗的篇章,古樸而優雅的格調立即征服了人們的心扉。」黃姚古鎮,就如千年詩卷藏於一隅,靜待知音細細翻閱。這個千年古鎮楹聯意境的精深,只有細細品味她,才能讀懂她;只要用心去品味她,就一定會讀懂她,愛讀她,光顧她,喜歡她……

5. 吳江區松陵鎮哪裡有做匾和對聯的

對聯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宰宣仁宣義,聿昭拯濟大權衡「萬有真原」匾額

6. 蓬溪高峰山有幅奇聯,誰都不認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聯有許多不同的作用,比如喜迎節日,抒發情感或反映民俗等等,而且有的對聯往往都暗含深意,一般人根本就讀不懂。比如,蓬溪高峰山有一副十四字常規對聯,但很多人看罷後,發現一個字都不認識。究竟是什麼樣的對聯,又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不管怎麼說,既然「壽字聯」已經存在了上千年,其背後就一定有一些能令人有所感悟的東西,另外我們也能從中發現中國漢字的魅力,每一個字在不同的環境下意思也不盡相同,需要我們去細品。

7. 醪糟的門匾和對聯

酒釀黃花邀客飲
幸嘗美味請君賜

8. 上海老城隍廟豫園的樓匾楹聯

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

樓匾楹聯的歷史意義

老城隍廟豫園樓匾楹聯作為物質文化載體,匯集了園林文化、民俗文化、商業文化、餐飲文化、市井文化諸因素,因而具有獨特而豐厚的文化構建意義。那一塊塊樓匾,一副副楹聯,是真實而客觀的歷史標本和人文記錄。

豫園「三穗堂」是經典的古建築,翹角飛檐、雕梁畫棟、朱牖丹柱,而堂上的「城市山林」題匾系清代頗有政聲藝名的陶澍所書。此位陶澍乃嘉慶七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工於書法,精於詩文。道光五年任兩江總督兼江蘇巡撫,後遇淮揚大水,他能體恤民意,親勘災情,疏浚河湖,革除弊端,在江蘇以海運節省銀20多萬兩,疏浚吳淞江、瀏河、白茆河,深得民心時譽,極有開拓精神。此匾系道光六年所題,他看到上海自開埠後,豫園四周商鋪簇擁、樓宇林立,一派繁榮景象,有「覺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塵障為之一空。」因而欣然題寫「城市山林」,折射出上海自開埠後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佐證了上海老城廂商貿的興盛。

古樸典雅、氣勢恢宏的「悅賓樓」由錢君陶所書,是老城隍廟中的大型商場之一,此樓址在明清是緊鄰軍隊演習閱兵的校場,故名舊校場路。清咸豐三年(1853)八月,上海爆發了小刀會起義,一舉佔領上海城達17個月。當時小刀會首領劉麗川將大本營設在小東門內的上海文廟,左元帥陳阿林設北城指揮部於豫園點春堂(沈秉成書匾)內,校場也就再度成了小刀會的習武、閱兵之地。當年有一首民謠傳唱:東校場、西校場,兵強馬又壯。欲投小刀會,去到「點春堂」。現取「悅賓」既同「閱兵」的諧音,藉以懷古憶昔,又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友善親和之意,從而內蘊了一段老城隍廟豫園的舊時場景和古邑風俗。

樓匾楹聯的民俗記憶

老城隍廟豫園的樓匾楹聯中,還積淀了歲月深處的民俗記憶和民間傳說,具有「風」、「雅」、「頌」的市井之韻。

如書法大師沙孟海所書的「沈香閣」,乃豫園的建造者潘允端在辦理漕運時,在淮河打撈沉船意外打撈出一尊沉香觀音。潘悉知其老母信佛,甚為孝親的潘就派人專程護送到上海,供奉於潘家祠堂佛閣內。而據考證此尊沉香觀音是隋大業四年(608)赤士國國王贈送給隋煬帝的,因隋煬帝揚州看瓊花,船行至淮河而沉沒,潘允端意外獲此,自然十分珍惜。沙老書此三字,在點畫線條中彷彿融入了這些古老的歷史淵源。

又如在老城隍廟大殿大門兩側的柱子上鐫刻著這樣一副隸書對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此聯中蘊含了一個流傳甚廣的勸人為善的故事:相傳明萬曆年間,城隍廟香火鼎盛,香案前的「積德箱」內每天都塞入了不少銀子、銅錢。然而廟的主管張先生在晚上清點「積德箱」總發現缺了不少。小偷原來是廟祝張兒,他見「積德箱」內塞滿了錢,便起了貪心。這一天大雨如注,張兒見香客稀少,便要把手伸向「積德箱」,突然只見一塊白手帕從城隍老爺的肩上飄下,張兒拾起一看,上書:做個好人,行些善事。張兒嚇得膽顫心驚,趕緊逃開。夜晚他睡在床上取出手帕觀看,深感自己罪孽不輕,便在手帕旁寫上「知過改過,行善積德!」此時,他聽身後傳來低沉的聲音:「心正身直,乃是做人之道。有過即改,乃是做人之訓。」張兒慌忙回頭,乃是張先生,他什麼都明白了:「我錯了,我再也……」張兒痛心地懺悔著。張先生以慈愛之心教育廟祝的故事被當時的文人莫秉德寫成了此副對聯,後由清咸豐舉人、書法家楊峴所書,至今依然發揮著勸戒作用,給人以心靈的啟迪。

樓匾楹聯的藝術價值

老城隍廟豫園樓匾楹聯不僅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可以講是集明清以來樓匾楹聯的大觀,其數量之多、品位之高在江南可算是首屈一指。在書法體式上涵蓋了篆、隸、楷、行、草。在書法風格上多元並存、互為媲美,或雄健豪放、遒麗酣暢、高古樸茂,或清逸秀麗、溫淳豐潤、蒼勁鬱勃等。在書家名列上匯聚了由明及清至現當代的眾多名家,如文徵明、祝枝山、王樨登、陸潤庠、沈秉成、郭沫若、沈尹默、沙孟海、周谷城、趙朴初、朱屺瞻、田桓、蘇淵雷、陳從周、顧廷龍、賴少其、錢君陶、程十發、顧廷龍、胡問遂等。這些書法作品筆墨精湛,風格鮮明,彌足珍貴。

如明代「吳中四才子」之一祝枝山所書的「溪山清賞」,字勢雄健而筆墨飄逸,特別是其運筆風神流動而灑脫勁秀,顯示了其豪放不羈的個性和獨到精深的造詣。如明代吳門派書畫泰鬥文徵明所書的「玉華堂」,原是豫園主人潘允端的書齋,出於對文徵明的仰慕,集文徵明的字而合成,從中可見筆墨勁健而跌宕奇崛,線條雋麗而氣勢鬱勃。潘從萬曆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586~1599)的日記就以「玉華堂日記」命名,子曰:「君子比德於玉」。可見「玉華堂」在豫園中的重要地位。而「玉華堂」對面即是豫園鎮園之寶「玉玲瓏」,此石是宋代皇帝花石綱遺物,那透、漏、瘦、縐中所氤氳的悠悠舊夢和縷縷幽情,令人感嘆不已。而當代書壇大家啟功所書的「凝暉閣」三字,挻勁遒麗而清古有法,凸顯了這位當代大儒高遠淡泊的襟懷。「凝暉閣」系豫園最高處,每當旭日初升、彩霞滿天時,此閣乃得豫園第一縷朝暉,故得其名。另據清代上海喬鍾吳所著《西園記》中載「出憩舫南渡石樑,入冊洞,右折有閣,東向迎朝日,曰『凝暉閣』」。可見,清時豫園西園有此樓閣。從藝術創作學上來看,樓匾楹聯的書寫難度是極高的,一是字少易顯拙,二是懸掛高空有視差,這就需要相當高的筆墨駕馭能力和線條結構功夫。

樓匾楹聯的導游作用

上海老城隍廟豫園作為名聞遐邇的旅遊勝地,其樓匾楹聯亦起著不可或缺的人文導游作用。當人們或徜徉在湖心亭中的九曲橋上,或是漫步在瓊樓玉宇、雕梁畫棟的商店之間,或是小憩在豫園的流觴曲水亭畔,那映入眼簾的樓匾楹聯不僅可以鑒古觀今、遐思無限,而且可以使人游興倍添而情趣盎然。

海上書壇耆宿蔣鳳儀所書九曲橋中間的「湖心亭」三字,老筆紛披而氣度雍容,此繫上海最早、最老亦最有名的茶樓,也是整個老城隍廟中景色最優美之地,此匾內蘊著濃郁的滄桑之氣。這座建造於清咸豐五年(1855)的茶樓,原系明代潘氏豫園的重要景點,當時是建在一個四面臨水的小島上,潘氏在《豫園記》中載:「池心有島橫峙,有亭曰『鳧佚』。」後潘氏家道中落,湖心亭由經營青藍布的祝韞輝等布商購得,重建於湖心,並造了石柱木欄的九曲橋,湖中遍植荷花。當時的「竹枝詞」唱道:「豫園花木未荒蕪,九曲橋邊似畫圖。一矗湖心亭屹立,居然風景賽西湖。」後幾經易主,被商人劉慎良改名為「宛在軒」茶樓,這位儒商在茶樓中擺上了紅木桌椅,掛上了名人字畫,提升了服務檔次。當時老城隍廟的茶樓有十多家,而湖心亭是人氣最旺的,品茗賞景、以茶會友、聲名遠播,成為豫園的一處勝景。

而由同治甲戌狀元陸潤庠題寫的「童涵春堂」是塊百年老匾,童涵春作為上海最老的中葯店幾經興衰滄桑。早在清乾隆年間,老城廂小東門有家小中葯鋪名為「竺涵春」,由於生意清淡而在乾隆四十八年(1784)被寧波商人童氏收購,更名為「童涵春堂國葯號」。童氏從經營葯材生意批發起家,因而批發、零售都做,並請了坐堂醫生,使「童涵春」迅速崛起。清同治二年(1863),童氏第四代掌門人作了極大的開拓,在上海開出多家分號,並購買了用於海外貿易的4艘大帆船,把國葯銷往東南亞。為了進一步提高「童涵春」的社會聲譽和地位,掌門人以百兩白銀作潤筆,請陸潤庠題寫了堂名,製成金字招牌高懸於門庭,成為鎮店之寶。在「文革」中此匾亦難逃厄運,險些被當作垃圾處理掉,正是一位頗有人文精神的市民的收藏保護,才在大地回春後重見天日。

老城隍廟豫園的樓匾楹聯系統而全面地展現了海上翰墨雅韻,生動地凸顯了老城隍廟豫園的歷史長卷,彌足珍貴。

9. 香山公園,秋來亭 誰寫的匾和對聯

乾隆

10. 賈雨村信步閑至的廟宇題匾和門旁的對聯是什麼

廟宇題匾是抄:智通寺

門旁對聯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出自《紅樓夢》第二回

原文如下:

這日,偶至郭外,意欲賞鑒那村野風光。忽信步至一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隱隱的有座廟宇,門巷傾頹,牆垣朽敗,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曰: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雨村看了,因想到:「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也曾游過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亦未可知,何不進去試試?」

望採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