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山森林公園綠野雲谷
確定是不用門票免費開放的!
杭州西山森林公園位於西湖區中部,距離杭州市中心約10公里,與西溪濕地國家公園、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隔路相望,緊鄰杭州繞城快速道、320國道。
Ⅱ 西山森林公園好玩嗎
北京西山森林公園,是北京郊區面積最大的休閑公園。每逢節假日,很多北京市內民都會來到公園內,爬山鍛煉,容或是露營野餐。一年四季中,公園的景色都顯現出不同的風光,春季可以看桃花,夏季欣賞波斯菊,秋季觀賞滿山的紅葉,冬季看漫山霧凇。
Ⅲ 西山森林公園的介紹哪點有
重慶大足西山森林公園 地址:重慶市大足縣東南邊陲
重慶大足西山森林公園 門票:版20元/人
重慶大足西權山森林公園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重慶大足西山森林公園 交通指南
自駕路線:
1. 從渝中花園路向西北出發,沿渝中花園路走50米並右轉到菜袁路,
2. 沿菜袁路走400米並調頭到菜袁路,
3. 沿菜袁路走1公里並右轉到長江二路,
4. 沿長江二路走1.1公里並右轉,
5. 走1.8公里並直行到成渝高速公路,
6. 沿成渝高速公路走73.3公里並右轉,
7. 走400米並直行到S205,
8. 沿S205走15.5公里並左轉,
9. 走2.1公里到達目的地。
Ⅳ 有哪些國家級森林公園就在杭州
浙江省林業廳近日發文,新命名了4個省級森林公園,分別是柯橋綠林竹海省級森林公園、桐廬雲湖省級森林公園、安吉陳嶸省級森林公園和慶元楠木省級森林公園。
至此,浙江共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23處,其中國家級41處,省級82處,經營總面積約36.46萬公頃。
瑤琳國家森林公園植被種類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4.1%以上。
園內最奇特的景觀當數一個個仰面朝天,形如巨大天然漏斗的洞穴,該景觀被形象地命名為天斗地漏。園內共有天斗地漏30餘處,直徑都在100米以上,深50至100米,是為華東一絕。
Ⅳ 杭州西山森林公園的介紹
杭州西山森林公園位於西湖區中部,距離杭州市中心約10公里,與西溪濕地國家公園、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隔路相望,緊鄰杭州繞城快速道、320國道。整個森林公園的面積達138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6.7%。
Ⅵ 請問杭州西山森林公園在哪裡啊
杭州西山森林公園位於西湖區中部,距離杭州市中心約10公里,與西溪濕地國家公園專、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屬隔路相望,緊鄰杭州繞城快速道、320國道。 整個森林公園的面積達138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6.7%,境內的植被景觀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都非常豐富,青山、飛瀑、溶洞更是融為一體。 西湖區林業水利局的一位負責人說,西山其實就是杭州西部群山的簡稱,過去沒有人重視它們,直到去年,西湖區政府才首次提出了打造西山森林公園的設想。而這里本來就有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因此經過統一規劃後,可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 由於昆明和石家莊目前也各有一個森林公園叫西山森林公園,所以為了區別,杭州的西山森林公園特別在名稱前加了「杭州」兩個字。
Ⅶ 杭州哪裡的森林公園,濕地最美
拱墅區半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湖區西山國家森林公園、餘杭區徑山(山溝溝)國家森林公園內、餘杭區東容明山省級森林公園、餘杭區長樂省級森林公園、富陽區龍門省級森林公園、富陽區黃公望省級森林公園、富陽區賢明山省級森林公園、富陽區富春桃園縣級森林公園、臨安區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臨安區太湖源省級森林公園、臨安區昌化省級森林公園、臨安區南天目市級森林公園、桐廬縣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桐廬縣瑤琳國家森林公園、桐廬縣白雲源省級森林公園、建德市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建德市新安江省級森林公園、建德市綠荷塘市級森林公園、淳安縣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
淳安縣千島湖濕地、淳安縣千畝田山地沼澤濕地、富陽區咕嚕咕嚕島省級濕地公園、富春江(富陽段)濕地、富陽區岩石嶺濕地、建德市七里揚帆濕地、建德市新安江濕地、桐廬縣南堡省級濕地公園、桐廬縣蘆茨灣濕地、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東部灣沿江濕地、餘杭區三白潭濕地、餘杭區北湖濕地、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濕地、臨安區柳溪江濕地、臨安區千頃塘濕地、臨安區青山湖濕地、江干區千桃園濕地、蕭山區浦陽江濕地、西湖濕地。
Ⅷ 西山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
龍門,位於三清閣南面,包括北由三清閣「別有洞天」石洞門起,南至達天閣止的整個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在羅漢山與掛榜山之間,削壁上由北向南原有4個岩洞,明嘉靖年間,北面靠三清閣的一個岩洞已開發,建了「穴石小樓」,當年登這個洞需攀鐵索過棧道危磴。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六十年(1795年),生於下漁村的貧窮道士吳來清,歷時14年,一錘一鑽,先開鑿由「別有洞天」至舊石室的通道,這條石道「徑折路旋」,到舊石窒豁然開朗。吳來清在石室檐上浮雕彩鳳銜書圖,雲騰鳳舞,所以這個石室稱鳳凰岩。石室外北側刻有「攬海處」三個大字;南側刻有明末傅宗龍草書聯:「一徑飛紅雨;千林散綠蔭。」石室內南北壁上刻「雲海」、「石林」四個大字。正壁上嵌「題滇池餞別圖」,等詩碑六方。
鳳凰岩石室偏南上方,有一小石洞,貼洞建有小閣,稱老君殿。接著吳來清又由鳳凰岩繼續向南開鑿石道。入口處,在岩洞口建「普陀勝景」坊,入坊「螺旋蛇行」,石道僅容一人通行,兩人相遇需側身相讓。沿石道鑿有臨絕壁石窗,「憑以望湖」。石道達新石室慈雲洞。
吳來清雕鑿的慈航真人,神像、神台、香爐、門楹等全部都是就原生岩石鏤空雕鑿。室內柱上刻有對聯:鑿石現普陀,將五百里滇池,都歸佛海;援人登彼岸,願一千雙聖手,盡化慈航。吳來清十四年茹苦含辛,嘔心瀝血。打開頑石,工程艱巨。清嘉慶辛酉年(1801年)彝族詩人那文鳳寫了二首《贈吳道士》詩,刻在慈雲洞的石香爐上:「萬鑽千錘顯巨才,懸岩陡處辟仙台。何須佛洞天生就,直賽龍門禹鑿開。紫竹蔭書心裡出,慈雲靄露掌中來。昆池恰似觀南海,不負當年夢幾回。」、「鑿石還超煉石才,競追盤古辟天台。煙霞一破乾坤別,日月新分混沌開。世界壺中裝得去,山河鏡里照將來。休疑此地人間有,只許劉朗到這回。」
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楊汝蘭繼吳來清之後,為「俯瞰滇池,極山水之勝」,又從慈雲洞向南開鑿「雲華洞」,「共歷九載,始刻告成。」雲華洞「規劃之巧,刻鑿之奇……均嘖嘖稱贊焉。」楊汝蘭組織打通雲華洞以後,其子進士楊際泰,主持在險峻的懸崖石洞里,完成「達天閣」工程,直到清咸豐三年(1853年)竣工。打通雲華洞,開辟達天閣,共歷十三個春秋。
達天閣包括龍門石坊、平台、石室、楹聯、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爐、燭台、供果等,均在原生石上雕鑿而成。石室座西向東,室內居中雕魁星,北雕文昌,南雕關聖。魁星高一米多,左手橫身擒龍,右手高懸執筆,右足踏鰲頭、左足後蹬起斗,綵帶飄逸,形象生動。魁星背後,是浮雕雲山洞天福地神仙圖,北壁刻《文昌帝君陰騭文》,南壁刻《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石室前岩檐上,鑿成神龕,龕內鐫刻南極仙翁,童子執佛捧果,造型優美。
龍門、達天閣上接雲霄,下臨絕壁。石閣兩側,清末民初書法家趙鶴清撰刻對聯:舉步艱危,要把腳跟立穩;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整個龍門石雕、石室、崖壁上,歷代文人留下不少題詠,是書法和摩崖石刻藝術珍品。1983年3月龍門石窟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起,楊汝蘭、楊際泰父子主持由慈雲洞繼續向南打通雲華洞,開鑿龍門、達天閣,到清咸豐三年(1853)竣工,共歷十三個春秋。當時山下龍王廟村七十多戶石工和安寧清水溝的石工,冒著生命危險,用鐵索懸在空中開鑿,歷盡艱辛。
龍門達天閣包括石坊、平台、石窟、楹聯、神台、神像、天棚、神案、香爐等,全在原生岩石上雕鑿而成。
石窟三道拱門,窟內居中雕魁星踏鰲磴斗,北雕文昌,南雕關聖,兩壁浮雕駿馬和經文,天棚浮雲仙鶴,蟠桃垂掛,背面雲山眾神洞天福地。石窟前檐神龕內,南極仙翁坐騎飛鶴,兩側童子執拂捧果,惟妙惟肖,鬼斧神工。
登上龍門,上接雲霄,下臨絕壁,憑欄遠眺,滇池浩瀚空闊。清末民初書法家趙鶴清楹聯道得好:
舉步艱危,要把腳跟立穩;
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由於龍門工程艱險,風景綺麗,民間流傳著不少關於鑿龍門、雕魁星的神話傳說。
龍門石道狹窄,遊人來往擁擠,異常危險,一九八四年又由龍門打通迂迴隧道和傍崖磴道,通往羅漢山巔小石林。一九九三年又建設聶耳墓至小石林的龍門索道,遊客乘索道凌空觀賞滇池風光,「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 玉蘭園發揮兩山「太華玉蘭」的植物景觀優勢,佔地66畝.是全國最大的玉蘭專類園。園內種植白玉蘭、紫玉蘭、硃砂玉蘭l000餘株,配植杜鵑4000多株,茶花等其他花木2000多株。配以30餘種高大喬木和古樹名木,如記載在冊的古梅、百年櫻花、優曇花和大麟肖楠等。並根據季節配置草本花木5000多盆(株),自然式休息活動草坪12000多平方米。按規劃設計建成綜合服務樓、休息亭、步道、旅遊廁所等設施。
為加強玉蘭園的建設與管理,根據發展需要,增設了茶水、小食品、棋牌等服務項目,不斷提高服務、衛生、綠化水平,發揮植物景觀優勢。玉蘭園對外開放,已深受遊客的喜愛,成為休閑、賞花的好去處。 西山龍門石道狹窄,遊人雲集之時,道路阻塞,異常危險。為疏導遊人,開發羅漢山上層游覽線,昆明市人民政府決定打通龍門至小石林迂迴磴道。1984年3月1日破土動工,9月25日舉行竣工剪綵儀式。
迂迴磴道由達天閣石室南側開口,鑿長47.4米的隧道,名「穿雲洞」,洞由東向西,繞過懸崖斷層,折而在洞內鑿石階向南,出口處辟平台,名「天台」。由天台折向西北,沿懸崖鑿傍山磴道,上到比龍門高100米的「回峰台」。迂迴磴道全長1076米,共有石階1193級,進入羅漢山巔千畝小石林。在盤旋陡峭的石道旁,興建了煙雨亭、遙騁亭、晚照亭,依亭觀景,滇海煙雨蒼茫。
在開鑿龍門迂迴磴道的基礎上,1985—1986年,開發了羅漢山上層游覽區。羅漢蜂頂,新建琉璃屋而、廊閣組合的「凌虛閣」,美女峰巔,新建圓形的「廣寒亭」,兩峰之間建「迎曦亭」。石階、游路在小石林奇峰異石中迂迴,上下連接各景點。三清閣北面的清風亭辟為出口。
登上凌虛閣,視野開闊,滇池全貌,四周群山,昆明城景盡收眼底。 聶耳墓,位於太華山與羅漢山之間的山坡,坐西向東,蒼松翠柏掩映。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或紫藝,生於昆明甬道街成春堂葯鋪樓上,自幼愛好音樂。1903年到上海,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活動,作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畢業歌》、《大路歌》等。1935年黨組織讓他東渡日本以轉赴歐洲深造,1935年7月17日,聶耳不幸在日本藤澤鵠沼海濱溺水而逝,年僅24歲。他的骨灰由摯友張天虛由日本帶回上海,1937年由其兄聶敘倫帶回昆明。1938年葬於聶耳生前喜愛的風景區——西山華亭山間。1954年2月,郭沫若題寫了墓碑和墓誌銘。
1980年,聶耳墓由華亭山中段遷葬於羅漢山新墓園。1985年,聶耳逝世五十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政府撥款50萬元,由昆明市園林局重修了聶耳墓園。1986年,新墓園由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管理。
新整修的墓園佔地面積l200平方米,背依青山,前臨滇池。墓園呈雲南月琴狀,7個花壇表示7個音階。墓穴位於月琴發音孔上——圓形,直徑3.8米,由24塊墨石疊砌,象徵聶耳24歲年輕的生命。墓上安放著直徑1.5米漢白玉雕制的花圈,花圈上鑲嵌聶耳的生卒年「1912-1935」的銅質金字。墓碑上刻郭沫若書「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墓園左右的石擋牆上,鑲刻著郭沫若撰寫的墓誌銘和田漢的悼詩。墓前方,有漢白玉雕聶耳全身立像一尊,高3.28米。墓同南側,建有聶耳紀念館及墓園管理用房。
1985年7月17日,是聶耳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日,文化部長朱穆之、聶耳的親屬、在昆的部分知名人士、省市有關領導及日本藤澤市的代表,在西山聶耳墓園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暨新墓園落成典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亭寺位於華亭山腰,後倚危峰,前臨草海,左枕太華,右連碧嶢,寺周圍,茂林修竹簇擁。
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雲南大理地方政權「鄯闡(昆明)匡國侯」高智升,以其崗巒峻峭,在華亭山豎樓台,建別墅。高智升後代高賢、高政一日劍別墅來游,「仰睇碧空,天朗日明。霄雲靄靄,狀如華蓋……」為此將這座山取名華亭山。這里成為高家世子遊憩之所。
元延祐七年(1320年)秋,筇竹寺雄辯法師的弟子玄通元峰禪師來這里結茅庵駐錫。元至治三年(1323年)募化創建大光明殿,供奉毗盧佛像及圓覺十二大士,寺稱圓覺寺。元峰和尚苦心經營二十四年,將圓覺寺建成一座規模較大的寺院。
明景泰四年(1453年),明朝廷派駐雲南的太監黎義,重修圓覺寺,「拓其址而弘其規制」,題額大圓覺寺。
明天順六年(1462年)臘月八日,明英宗敕賜該寺為華亭寺。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雲南巡撫王繼文重修華亭寺。清咸豐七年(1857年),華亭寺部分建築毀於兵燹。光緒九年(1883年)再次重修。
民國7年(1918年),唐繼堯邀請湖南籍和尚虛雲到華亭寺住持。民國9年(1920年)虛雲募款再次大修華亭寺,工程持續了五六年,鑿放生池,重塑羅漢,建藏經閣,修大悲閣,建海會塔,廣植花木,修葺後改稱「靖國雲棲禪寺」,但人們仍習慣稱「華亭寺」。
1969年,華亭寺藏經閣傾斜,1970年,昆明市革命委員會生產組批准拆除。
1970年,滇池圍海造田,在華亭山麓放炮取土,將天王寶殿中的泥塑天王震倒一尊,1973年重塑。
1973年,昆明市城建局對華亭寺的天王寶殿、大雄寶殿進行了維修,大雄寶殿中三世佛重新貼金。
1979年翻修大雄寶殿,將原來的14根木柱換為鋼筋混凝土柱子,新設五百羅漢護欄。
1986年4月10日,根據昆明市人民政府決定,華亭寺全部財產由昆明市園林局移交昆明市宗教事務處使用管理。
1987年9月,天王殿後牆倒塌,增長天王、廣目天王被損壞,後又進行了修復。
華亭寺坐西向東,山門外南北兩側,原建有三重檐鍾鼓樓,50年代初,鼓樓傾圮,僅遺鍾樓。1978年築寺院東面圍牆,對鍾樓重新進行翻修,將鍾樓下層作為華亭寺的東面入口。
天王寶殿外,是虛雲所鑿圓形放生池,池中種植蓮花。放生池正東面,是花木環繞的「雨華台」。華亭寺山門兩邊,原懸掛明代楊慎所撰對聯:
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拄杖僧歸蒼茫外;
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闌人在畫圖中。
原對聯「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掛對聯為重新書刻。天王寶殿內懸掛清乾隆年間雲南書法家錢灃(字南園)的一副楷書聯:
青山之高,綠水之長,豈必佛方開口笑;
徐行不困,穩地不跌,無妨人自縱心游。
天王寶殿後庭院中,鑿有小巧玲瓏的「八德池」,這是元代建寺時所建放生池。池中間架「涌蓮」石橋,水池兩邊,有百年以上樹齡的羅漢松、銀杏、梅花、茶花等花木。
在大雄寶殿前,「八德池」左側,原有一株明代的雲南山茶花,品種為「松子麟」,1962年因施肥過多而死亡。
大雄寶殿重檐歇山,黃色琉璃瓦屋面,紅漆圓柱,梁枋油漆彩繪,殿門為鏤空雕刻格子門。殿內中間塑一丈六尺高的釋迦牟尼佛、葯師佛和阿彌陀佛坐像。兩側,塑迦葉(摩訶迦葉)、阿難(阿難陀)立像。佛像為泥塑貼金。大殿南北兩廂,有一堂泥塑彩畫五百羅漢塑像。
三世佛背面,塑南海普陀觀音立像。
1995年2月15日(農歷正月十五)凌晨,大雄寶殿毀於火災,五百羅漢及佛像倖存,募捐籌款後,1996年5月重新修復了大殿,修整了三世佛及五百羅漢。
大雄寶殿後面,原藏經閣拆除後,先辟為花園。1990年4月又重建藏經閣,1991年12月竣工。天王寶殿、大雄寶殿南北兩側,對稱建有兩層木結構迴廊廂房。廂房兩側為方丈室、靜室、經堂、祖堂、僧廚、雲房等佛寺建築。南廂房南面原有的木結構建築坍塌後,陸續改建為餐廳、小賣部等。寺南邊山上,有下層石砌,上層木結構的「海會塔」,是存放骨灰之所。
華亭寺除殿宇、佛像、古樹以外,廂房迴廊牆上及各院落房屋牆面上,鑲有元明、清以來歷次修建寺廟的碑記、詩詞題詠。寺中還有大量楹聯匾額,均為珍貴文物。1983年華亭寺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Ⅸ 西山森林公園的設施
公園設立公園辦公室、旅遊咨詢服務部、保衛辦公室、工商辦公室、安全辦公室等專職機構,對景區實施綜合管理。西山遊客中心旅遊咨詢服務部,設置了語音導游系統及導遊人員,有三十多種圖片、文字、音像宣傳資料。並設有人工看守國際長途電話,公園電話39部(其中IC卡電話13部)分布各個園區,均具備國際、國內直撥功能,通訊服務暢通。郵政服務能辦理國際、國內信函、包裹、出售紀念郵票、明信片、普通郵票、本地紀念封,並備有紀念郵戳,服務功能齊全。
公園設有公安派出所和保衛科專職安全管理機構。森林防火設專職護林防火管理、巡邏、宣傳、撲救隊伍。三清閣、龍門懸崖陡峭地段,均設置防護欄桿,危險處設立警示標志牌。景區內實行全日保潔制度,設有專職衛生管理機構,有專業衛生保潔隊伍,設有殘疾人專用廁位。公園經營的餐飲店,配置消毒環保設施,符合國家食品衛生規定。對於景區內經營的個體經商戶,設工商辦公室管理,設有專職工商幹部,對經營戶不斷進行文明經商法制教育,及時處理遊客投訴。所有停車場、出入口、游路路標、餐飲、急救中心、投訴報警等主要設施,均設置中英文對照信息圖形符號。
由於幾十年如一日的強化風景林管理,堅持年年種樹,嚴防森林火災,森林覆蓋率達94%,西山森林公園的空氣質量及雜訊質量達到國標一級標准。飲用深井地下水達到國家飲用礦泉水標准。
西山共有11處國家、省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山太華山麓人民音樂聶耳的墓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漢山龍門石窟,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等佛寺道觀建築群,以及張天虛墓園等,均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柏希文墓、楊傑墓等一批縣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山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薈萃,都具有極高的觀賞游覽價值,可稱為滇中文物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