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大水
❶ 江南最大的天然濕地--下渚湖,河水清澈,水草豐腴,白鷺點點,形成了獨特的濕地景觀.(1)該濕地公園內
(1)、該濕地公園是由環境與其內的生物構成的一個生態系統,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的內總和組成了容生物群落,即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 (2)、白鷺會飛行,前肢變成翼,體表被覆羽毛,雙重呼吸,體溫恆定、卵生等,屬於脊椎動物中的鳥類. (3)、白鷺具有長長的足,能生活在濕地生態系統中,在淺水處尋找食物.白鷺還具有長長的喙,適於鑿食水中的小魚、小蝦、水生昆蟲和貝類等. 故答案為:(1)生物群落 (2)鳥 (3)長長的喙(或長長的足,寫出一點即可.) |
❷ 今年我省加大規劃建設濕地公園的力度,濕地能使周圍環境晝夜的溫差減小,是因為水的比熱較______;夏天,
加大抄規劃建設濕地公園的面積襲,大量增加水面面積,因為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在降低相同的溫度時可以放出更多的熱量,可以減小城市的溫差;並且水在蒸發時吸收熱量,也能有效調節周圍環境的氣溫.
故答案為:大;吸熱.
❸ 描寫濕地公園的優美段落
我的家鄉在廣元,那裡有風景優美的濕地公園。
春天,南河濕地公園里,冰雪融化,溪水淙淙地流著。樹木抽出新的枝條,尤其是那碧綠的柳條兒,就像那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的長辮子。桃花、李花、杏花……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大地鋪上了綠色的地毯,草地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有紅的、黃的、白的……五顏六色,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唱著歡樂的歌,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光彩奪目的春天增添了無限生機。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整個公園像一個綠色的大涼棚。路旁的幾株柳樹無精打采地低下了頭,蟬在樹上「知了,知了」的叫著,一個個杏子爭先恐後的掉下來,叫人看了直眼饞。池塘里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紅白相間的荷花,有的全開了,有的才展開兩三瓣花瓣兒,還有的含苞未放,披著綠衣裳的大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叫著,好像在舉行盛大的音樂會,還有那小魚在荷葉下捉迷藏呢!
秋天,公園里的楓葉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飄落在地上,螞蟻把它當作運動場。紅彤彤的蘋果像小孩的笑臉;黃澄澄的梨,像一個個小燈籠;石榴笑破了肚皮;珍珠般的葡萄晶瑩透亮,真惹人喜愛。還有那香氣撲鼻的桂花,米粒般大小,有金黃的,有淡黃的,一簇簇,一團團,擠在綠葉中間,數也數不清,比天上的星星還多呢!
冬天,雪花紛紛揚揚的飄下來,大地鋪上了雪毯,柳條披上了銀裝,梅花火紅一片,正像詩人王安石說的那樣:「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處處梅。」整個濕地公園成了雪的世界,梅的海洋。小朋友在草地上堆雪人、打雪仗,他們玩得好開心啊!濕地公園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我愛家鄉美麗的濕地公園。
❹ 耒水國家濕地公園的濕地公園
觀飛鳥、賞宜園,游耒水、品人文為耒水國家濕地公園核心旅遊景區,一山(桐子山)一園(宜園)一洲(江口鳥洲)為湖南省十大特色景區之一,為大衡陽旅遊圈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著名鳥類觀光休閑旅遊景區。 桐子山位於永濟鎮大河邊、大眾村兩村境內耒水國家濕地公園,被稱為「鳥類聯合國」,山上名木繁多,滿是杉樹、松樹、樟樹、桐子樹,鬱郁蔥蔥。在這山間棲息著數萬只鳥兒,種類繁多,有白鷺、蒼鷺、牛背鷺、白鶴、野雞、山鵲、白鶴、鵪鶉、環頭雉等三百餘種珍貴鳥類,呈現出一幅「飛時白雲滿天,落後繁星點點」的美麗畫卷。鬱郁蔥蔥。
耒水國家濕地公園鳥類自然保護區,以桐子山為核心,轄大眾村、大河邊村,面積0.5萬畝。
耒水國家濕地公園得以原生態的保護,耒水沿河一帶、桐子山的森林灌叢植為鳥類最喜愛的濕地,為涉禽和農田開闊地鳥類保留了良好的棲息環境,適於水面生活的游禽和飛禽的種類和數量都在增加,成為鳥類的天堂,鳥類接近全國鳥類種數的一半。 宜園始建於2002年,位於大河邊村耒水國家濕地公園耒水河畔,佔地56畝,碧水環繞。建造者宋君宜先生費八年心血,訪遍名家各地,集思廣益,采北國之風格,取江南之韻味,選傍水依山之福地,建此園。入宜園,山水環抱,綠樹成蔭,亭台樓閣,古香古色,盤腿對弈,靜坐觀魚,劃船小游,池邊垂釣,登樓遠眺,風光旖旎。出宜園,從大河邊渡口乘船而上,便是著名的「金線釣葫蘆」的葫蘆口,一條小溪恰似「金線」,一幕瀑布懸於溪口,描繪一幅美麗畫卷。 宜園山水環抱、綠樹成蔭、亭台樓閣、古香古色、風光旖旎。園內每樣物品皆深含寓意,表達一種和諧思想,一種勵志理念。盤腿對弈、靜坐觀魚、劃船小游、池邊垂釣、登樓遠眺,其樂融融。園內有名花異草,登樓遠眺,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豪華氣派的宜園,再加自然田園風光,讓「宜園」不僅是豪宅,更是一道集建築風格、園林文化、堪輿理念、雕工藝術於一體的人文景觀,為南國園林景觀之典範。 展示鳥類標本,並製作音像教材,向遊客介紹鳥類知識 。
依託耒水國家濕地公園的耒水和鳥山資源,永濟鎮萬畝優質稻基地、千畝蔬菜基地、二萬畝油菜基地等七大農業特色基地已經形成。大眾村農業生態園、大眾火雞養殖園、大河邊休閑農業園、大河邊蔬菜生態種植園、花園村生態農庄等一系列旅遊生態園區初具規模。
❺ 為什麼沒水的陸地公園也叫濕地公園
"濕地"作為一類特殊的生境的研究始於本世紀70年代初拉姆薩國際濕地公約的締約之時。簡單的說,濕地是一類介於陸地和水域之間過渡的生態系統。濕地公園(WetlandPark)的概念類似於小型保護區,但又不同於自然保護區和一般意義公園的概念。根據國內外目前濕地保護和管理的趨勢,兼有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功能的濕地景觀區域都可以稱之為"濕地公園",如香港的米埔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80公頃),澳洲的MoretonBayMarinePark和維多利亞公園、日本的銃路濕地國際公園(保護區),都是利用典型的濕地生物多樣性的景觀和該地在流域或河口區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為亞太遷徙水鳥通道的獨特性,在保護區內的緩沖區或實驗區內規劃了不同意義上的濕地公園,以謀求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不同景觀資源的平衡點。濕地公園的建設是推動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也是濕地保護和保育理論的實踐成果。目前在國內外,尚未有人給濕地國際公園確切的定義。按照一般文獻資料上的理解,濕地國際公園應該保持該區域的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並趨近於自然景觀狀態,維持系統內部不同動植物種的生態平衡和種群協調發展,並在盡量不破壞濕地自然棲息地的基礎上建設不同類型的輔助設施,將生態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的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最終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濕地公園的最大特點在於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擬規劃建設的崇明東灘濕地國際公園位於崇明東灘保護區境內的緩沖區和核心區的交界處,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間的東旺沙B灘,面積為3萬畝。建成後的濕地國際公園兼有保護、科研、教育、旅遊觀光等功能,是建設中的上實現代農業園區和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區域整體功能的重要補充和完善。
❻ 哈爾濱松北大劇院濕地公園水上木橋是否開放
現在松北大劇院濕地公園已經開放了。水木橋也一定能開放。都是公園的一部分,應該是開放的。
❼ 濕地公園對空氣環境主要吸收什麼污染
1 濕地公園概述
濕地公園是利用自然濕地或具有典型特徵的場地,以生態環境的修復以及地域化濕地景觀的營建為目標,模擬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特徵和生態過程進行規劃與設計,形成建有物種棲息地保護、生態旅遊以及科普教育等功能的濕地景觀區域,是對濕地的一種保護、開發利用的合理模式。 城市濕地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除了自然生態系統,還要與城市環境相適應。建立城市濕地公園是維持城市濕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根據濕地公園的內涵和形成過程,國外對濕地公園的研究一般分為自然濕地公園和人工濕地公園兩大類。一類主要是對未遭到破壞或者破壞很小的天然濕地上劃分一定的范圍,建設不同類型的輔助設施,開展科研教育和生態旅遊,主要研宄濕地的水環境、動植物的棲息地、生物多樣性以及管理和經濟政策。另一類主要是對人工濕地的研宄。目前對人工濕地的研宄主要是運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建設,恢復自然濕地的生態結構和基本功能,研宄方向主要集中在濕地功能的分類、污水處理和水的循環利用、城市功能完善、濕地景觀設計和生態重建。
2 中國濕地公園現存問題
城市濕地公園的出現給城市帶來了很大的生態效益,也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的場所。然而,在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中,城市濕地格局發生了變化。中國的城市濕地在近幾年內物種數量急劇減少,生態功能惡化,濕地面積與數量大幅下降。
造成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水體的污染與富營養化
城市工業、農業、生活廢水流入自然水體,進入城市濕地系統,對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破壞及濕地生境的惡化,抑制了濕地生態功能的發揮。生活污水和化肥流失進入水體,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使浮游生物種類單一,引起藻類爆發性生長,從而使整個濕地生境惡化。
2.2 城市圍墾開發
城市擴張導致濕地面積大量減少。濕地生境連續性被破壞。同時,人口増長造成城市用水大量増加,濕地水源供應減少,濕地退化加速。圍海造田、城市建設等開發方式,導致濕地面積減少、生境破碎化程度増加。
2.3 生物入侵
外來物種入侵,導致本土物種滅絕。人為因素造成的物種入侵成為威脅濕地生物多樣性及生境環境的重要因素。例如曾經作為飼料、防治重金屬污染的水葫蘆,如今己成為入侵物種,遍布水面, 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 濕地公園生境設計策略
基於上述問題,可採取的濕地設計策略包括:濕地的生境設計和濕地物種恢復。濕地生境設計包括濕地水環境和基底的恢復,尊重濕地生態系統結構,恢復退化的濕地生境。濕地物種的恢復包括鄉土濕地植物群落的恢復及濕地動物棲息地的構建。
3.1 濕地的生境設計
濕地生境的恢復包括基低和水環境的恢復。基底恢復主要通過工程措施,改良土壤,維護基底的穩定性;水環境恢復包括水文條件的恢復和濕地水環境質量的改善。
針對濕地嚴重的棲息地破碎化的生態恢復目標之一是將退化的生態系統恢復到被擾亂之前的狀態,並尊重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組成。結合干預的恢復手段通常包括緩解造成棲息地退化的破壞因素以及重新建立關鍵的生態系統組成(陸生植物等)。例如,濕地恢復主要包括控制排水和挖掘, 種植關鍵的濕地植物物種。這種強調恢復組團植物要素的方式是大多數修復工程的典型手法。要成功地重建濕地生物多樣性,就必須在植被修復的基礎上,注重恢復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
西溪濕地公園是目前國內第一個集城市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其自然地形為低窪水網平原,由於長期過度開發利用,己失去了純自然濕地景觀,除少數廢棄農田自然恢復形成的濕地環境外,大部分為田間雜草群落。人工魚塘與河流、湖泊、場地中魚塘、湖面、河道、塘基、 渚構成次生濕地景觀。
西溪濕地的生境恢復設計中,通過河道清淤、植物物種修復、駁岸生態化改造等措施,對場地的水環境、土壤、動植物資源及歷史文化進行保護和恢復。尊重現狀植被的形態,體現西溪特有的植物群落景觀。堅持多樣化、自然化和本土化的原則,選用本土植物。濕地植物群落要兼顧生物多樣性和景觀效果。對於基底條件較好的區域,保持其自然演替的狀態;對於被破壞的區域,在西溪濕地植被現狀群落的基礎上,根據生態及造景要求進行合理配植。植物物種的選擇,應遵循自然濕地中穩定群落的物種組成比例,以形成自維持能力好的生態系統。注重群落的優勢種,抓住關鍵,按照自然規律配置主要植物,帶動整個生態系統的恢復。
具體恢復措施主要包括:
1)污染源的處理
生活污水及魚塘廢水是主要污染源。通過遷移人口、退耕還林還草、周邊外源性污水做截流處理。為濕地公園的景觀打造創造良好的基礎。
2)地形改造,建立緩坡,營造多樣的濕地環境
西溪濕地大多數堤岸較陡,環境相對單一,不利於植被的固著和動物的棲息。將部分陡峭堤岸改造成緩坡,増加水路過渡帶寬度,允許不同植被帶的植物群落過渡,為豐富的濕地植物群落提供可能,進而為濕地動物提供棲息、繁殖的場所。
3)水塘改造
淺水池塘比深水池塘更合適野生的生物棲息,將原有的深水塘改造成不同深度的淺塘。在濕地植物景觀規劃中,保留和營造典型的濕地特徵地域,以營造種類豐的濕地植被群落,増加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
4)保留枯木
枯木除了作為景觀要素外,也是濕地鳥類的停歇處。從生態上來說,死去的樹木可以為生物提供棲息地,有利於野生動物的繁衍。
5)模仿自然濕地植物群落的生態結構
西溪濕地屬於亞熱帶濕地,分為草本濕地、水域植被,包括高草濕地型、低草濕地型、淺水濕地型。營建時遵循相似地域濕地群落的物種組成和比例進行配植。初期設計較多的物種在演替後,群落中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結構更加穩定。
西溪濕地的生境恢復是國內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在營造過程中,注重在區域水文、土壤、生物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營造適合濕地植物生長的多樣化的環境。在植物群落的生態結構上,從群落整體出發,強調對群落中關鍵物種的保留,在引入外來物種時須謹慎考慮,避免入侵物種的擴張。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最有效的途徑是順應生態系統的演變規律,進行適當的人工干預,營建頂級群落,可使濕地生態系統盡快達到穩定狀態,這對城市濕地公園生境的恢復重建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大諾特里鄉村花園(Great Notley Garden Village,south-east England, UK)坐落於英格蘭東南的 Braintree附近,這里曾經是農田。Great Notley Garden Village人工濕地設計提供了一種利用植物處理地表徑流污染的生態方法。它是由鄉村公共置業(Countryside Properties)設計的,包括一個鄉村公園和一個觀賞池塘,濕地和周邊的樹林和草地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同時成為了一個當地居民休 閑娛樂的中心區域。對濕地和旁邊的休閑池塘的設計旨在修復生態系統以及作為一個平衡池塘來儲 存地表徑流,並以一定的流速排入市政排水系統。
為了將滲透量降到最低,蘆葦種植床由不透水的礫石粘土構成,設計小於等於1%的排水坡度以幫助水排入種植床。從進水口排入的水流經過兩個沉澱溝,使固體懸浮物沉澱。
在150 mm厚的土層種植寬葉香蒲、水蔥、黃菖蒲。表層土為原有的農耕土壤,有足夠的養料供植物初始階段生長。三角形的礫石區(構成了超過濕地面積三分之一的表面區域)從進水口下的沉澱溝開始種植了10000株蘆葦,濕地的剩餘部分在六個出水口前交替種植香蒲屬、鳶尾屬、薦草屬植物。
水流會到達流水系統表面的土壤層。由於土壤的滲透系數比礫石低,表面徑流將會成為這片種滿寬葉香蒲和水蔥的濕地的主要水源。最終徑流會通過六個出水管進入休閑池塘,隨後會通過一個狹窄的排水口進入河道。第一年投入使用後,調查數據顯示改濕地可有效過濾地表徑流中的重金屬如:鎘、銅、鉛、鋅等。為了保持濕地過濾重金屬的能力,須每年對沉澱池進行清淤。
大諾特里鄉村花園是修復濕地生境並利用濕地植物處理地表污染徑流的經典案例。利用原有耕地土壤作為生境植物恢復的基底,利用地表徑流為水生植物提供水源,建立具有凈化作用的可持續濕地生態系統。
3.2 濕地的物種恢復
3.2.1 濕地植物景觀修復及設計 濕地植物可以改善水質,為濕地生物供氧;同時增加濕地公園景觀 層次。濕地植物主要有五大類型: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耐水濕喬灌木。濕地公園的設計中,應盡量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復雜度,組成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
濕地公園植物配植應結合生態和美學,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進行合理搭配,以保證其凈化功能和景觀效果。
3.2.2 空間維度植物配植(1)水平尺度植物配植結合自然群落結構,從水體向水岸植物群落依次為: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濕生植物-陸生植物。
沿水岸方向的植物群落分布以片層的形式出現,水生植物群落結構較簡單,統一片層內,相同的水深條件下,選用1〜2種植物,否則會一起種間競爭影響觀賞效果。(2)垂直尺度植物配植水生植物垂直分化不明顯,不同類型的植物對水深有相應的要求。濕生植物:0〜10 cm,挺水植物:5〜 50 cm,浮水植物:20〜50 cm,沉水植物:20〜200 cm。根據水深層次進行植物組合的搭配。
3.2.3 時間維度植物配植合理進行季相搭配,做到盡量延長觀賞期。北方的濕地公園選擇耐寒性強、 根系發達的濕地植物,蘆葦、香蒲等,以保證冬季的濕地凈化功能和景觀效果。灌木柳等濕生灌木 也是很好的冬季植物。
3.2.4 濕地動物保護與恢復濕地動物是濕地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要素。動物處於生態鏈的較高層,需 要良好的生境來承載。濕地動物主要包括:濕地底棲類、濕地兩棲類、濕地魚類、濕地鳥類。濕地 動物群落的保護與恢復關鍵是棲息地,
鳥類是濕地中最活躍的動物,多樣化的濕地景觀才能夠吸引鳥類棲息。鳥類棲息地生境主要包括:深水區、淺水區等。深水區適合游禽活動,淺水區栽植水生植物吸引涉禽繁殖。同時要保證濕地水質,通過水閘阻隔外界污染源。
其他濕地動物可以通過植物群落的打造,逐漸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供其棲息繁殖。
倫敦濕地中心(WWT London Wetland Center)位於倫敦市區西南部泰晤士河沿岸巴恩斯,佔地約 4.4x105m2。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環倫敦的供水蓄水工程的出現,維多利亞水庫面臨廢棄:水庫由4個混凝土蓄水池構成,面積達56.6 hm2。在野禽及濕地基金會(The Wildfowl & Wetlands Trust)、泰晤士水務公司、伯克利地產的共同努力下,原廢棄場地變成了一個復雜多樣的濕地棲息地,包括一個環境教育中心和展示中心,吸引著每年250000國內外的遊客來參觀學習濕地保護的相關知識。
這些維多利亞水庫曾經是越冬野禽的重要棲息地,在1974年被定義為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鳳頭潛鴨和琵嘴鴨全國數量最多,其他種類如紅頭潛鴨和水鴨也達到一定數量。這個場地是英國斑頭秋沙鴨主要的越冬地。由於過渡捕魚及其他人類活動,越冬鳥類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數量下降。
倫敦濕地中心在廢棄水庫的基址上,進行濕地生境的修復重建:根據生境特徵和水文特點,倫敦濕地中心分為6個區域(圖2),其中包括3個開放水域:蓄水瀉湖、主湖、保護性瀉湖,和3個單元:蘆葦沼澤、季節性淹沒草原和泥灘。設計的關鍵是精確的控制各個單元的水位,每個單元相對獨立。提高原有混凝土細,保留水庫原有水位,在每個單元構建泥牆、操作桿,使各棲息單元水位得以控制,不受季節水位變化的影響。
有約30 hm2的場地用於為眾多濕地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包括特別是特色物種以及依靠泰晤士河谷遷徙的珍稀物種。
倫敦濕地公園在處理人與濕地野生動物的關繫上是城市濕地公園設計的典範。為了保證遊客近距離的觀測野生動物同時又不驚擾動物的生活,不破壞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公園梳理了人流活動,將公園進行合理分區規劃。
倫敦濕地中心通過對人和水的統籌協調,將廢棄水庫變成了城市中心的濕地公園,很好的平衡了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在為野生動物提供不受打擾的棲息地同時,為遊客提供了近距離接觸濕地的機會。
4 結語
城市濕地為城市景觀的社會、生態、經濟帶來多重效益。城市濕地水資源管理的概念同樣適用於城市其他水環境。這樣的生態體系更具有靈活性,適合應對城市的各種挑戰。綠色基礎設施可以 與生態、社會、文化功能結合在一起,從而支持城市的可持續與彈性發展。城市濕地設計是綜合的設計,它需要兼顧生態保護、工程、景觀設計等多學科交融,來修復濕地環境、生物多樣性及創造城市中宜人的綠色開發空間。
❽ (2012長沙模擬)地球的「腎臟」--濕地,如圖是某城市為凈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濕地公園示意圖,
(1)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專統,濕地具有凈屬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腐生的細菌和真菌分解有機物為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物質循環,從而使污水達到凈化的目的.
(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藻類→浮游動物→魚.
(4)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生態系統越穩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差.人工濕地生物種類和數量少,自動調節能力不強.
(5)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其中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故答案為:(1)凈化水源、蓄洪抗旱;
(2)有機物;
(3)藻類→浮游動物→魚;
(4)不強;
(5)建立自然保護區.
❾ 從湖南月亮灣水上樂園到佛山丹灶大濕地公園有多少公里
這個嘛要用手機下載一個高德地圖導航才能知道數據呢。
❿ (三)濕地公園用水方案論證
1.供水總體思路
對於黃河水濕地公園供水,總體思路如下:
1)一次性景觀補水,只有地表水庫可以實現短時間內充庫(3d以內),地下水源和中水水源短期內供水規模有限只宜用做日常補水。
2)日常景觀補水主要補充公園水體蒸發、滲漏損失量,為減少沿途輸水損失,以地下水和中水為主。
3)濕地公園生活、綠化、不可預見等其他用水量,從自備井中解決。
4)景觀水體置換包括一次性置換、小流量置換及隨即應急置換,其中一次性置換是指每汛後沖庫用水和當水體水位降至1.80m時進行的充庫、小流量置換是指為保持水體良好的水質環境而進行的小流量充庫、應急置換是指發生水質突發事件或者海水回灌造成的水體水質污染需要考慮一次性充庫水量113.92萬m3,屬於隨機情況,本次供水方案不予考慮,只考慮一次性置換用水和小流量置換用水。
5)採用中水作為補水水源時,必須採用經深度處理後的中水以保證入庫水質。
6)在單一水源難以滿足供水要求時,實施多水源的聯合供水。
2.50%降水頻率年份供水方案
50%降水頻率年份,王屋水庫來水量較大,可以滿足濕地公園需水量以及置換水量,因而濕地公園供水採取「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的方案,王屋水庫、黃河水地下水庫以及公園自備井供水量分別為188.01萬m3、89.86萬m3和18.93萬m3,詳見表9-1。
表9-1 50%降水頻率年份供水方案一覽表
3.75%降水頻率年份供水方案
75%降水頻率年份,王屋水庫對於濕地可供水量為0,但地下水庫可供水量仍可滿足濕地用水需求,此時,需實施多水源的聯合供水。具體做法是,擴大地下水庫向城市供水的規模,從而替換出必要的濕地公園充庫水量,而濕地公園的日常補水則採用地下水源,該狀況下王屋水庫、黃河水地下水庫以及公園自備井供水量分別為188.01萬m3、102.48萬m3、和18.93萬m3、詳見表9-2。在此過程中,黃河水地下水庫與王屋水庫進行了188.01萬m3的水量交換,即黃河水地下水庫擴大向城市生活及生產供水188.01萬m3,而置換出的王屋水庫地表水用於濕地公園充庫。
表9-2 75%降水頻率年份供水方案一覽表
4.90%降水頻率年份供水方案
90%降水頻率年份與75%降水頻率年份類似,需要有地下水庫擴大向城市用水的供水規模,預留濕地充庫水量,日常補水量則由地下水源提供。該狀況下,王屋水庫、黃水河地下水庫以及公園自備井供水量分別為188.01萬m2、107.31萬m2和18.93萬m2。詳見表9-3。在此過程中,黃水河地下水庫與王屋水庫進行了188.01萬m2的水量置換,即黃水河地下水庫擴大向城市生活及工業生產供水188.01萬m2。而置換出的王屋水庫地表水用於濕地公園充庫。
表9-3 90%降水頻率年份供水方案一覽表
5.連續枯水年份供水方案
在連續枯水年份,各種水源來水均十分緊缺,考慮採用部分黃城污水處理廠外排後經深度處理的污水作為先期的日常補水水源。一次性充庫用水仍採用水源置換的辦法由王屋水庫提供,水質凈化期間所需的日常補水由地下水庫提供。該狀況下,王屋水庫、黃水河地下水庫、深度處理後的中水以及公園自備井供水量分別為188.01萬m2、81.73萬m2、23.58萬m2、和18.93萬m2,詳見表9-4所示。在此過程中,黃水河地下水庫與王屋水庫進行了188.01m2的水量置換,即黃水河地下水庫擴大向城市生活及工業生產供水188.01m2,而置換出的王屋水庫地表水用於濕地公園充庫,供水方案詳見表9-4所示。
通過上述論證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1)黃河水濕地公園位於黃河水入海口處,總佔地面積1.73km2,水面面積0.89km2,包括黃河營攔河閘下游海水面面積0.12km2,攔河閘上游攔蓄淡水面面積0.46km2和黃河水兩側坑塘水面面積0.31km2。該公園以河流水體和潮間帶所構成的濕地自然景觀為主要特色,融地域文化為一體,具有生態保護,科普教育和生態休閑等功能。為保障公園功能的實現,需滿足其淡水水體在水量及水質兩方面的要求,進行用水方案論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公園在50%、75%、90%降水頻率下年景觀需水量為181.81萬m3、211.52萬m3和216.12萬m3:綠地灌溉、生活和不可預見用水等每年為18.03萬m3。水質要求達到景觀用水C類標准。
表9-4 連續枯水年份(特枯年份)供水方案一覽表
3)一次性充庫後,隨著水體滯留時間的延長,水體會逐漸惡化。本次論證,對濕地公園一次性充庫後,並保持公園水體2.5m設計水位時(需要補水),水質惡化歷時進行了估算。結果表明,在50%、75%和90%來水頻率年份,分別採用地表水、地下水及中水作為補水水源,水質惡化歷時最短的只有132d,最長的為356d,均不超過一年。因此,為保障水體水質符合要求,需進行水體充水凈化處理。
4)由於水質凈化時間與補水方式、補水水源有密切關系,當採用不同的補水方案時將消耗總量不等的水體置換及凈化水量。本次論證,從節約水資源角度出發,提出了以地表水充庫,以地下水為主要日常補水水源的方案。經計算,在50%、75%和90%來水頻率年份為凈化水質需水量分別為152.49萬m3、154.6萬m3(其中與日常蒸發滲透補水重復分別為67.89萬m3、97.6萬m3和102.2萬m3,新增用水量分別為70.8萬m3、57萬m3和52.4萬m3)。
5)由於濕地公園地處黃河水入海口處,受渤海高潮位及風景潮影響,如發生鹹水上潮現象將導致公園水體咸化,需進行一次性置換,每次需水量為113.92萬m3。
6)經過王屋水庫、黃水河地下水庫及黃城污水處理廠等三種水源進行論證分析,在50%、75%、90%降水頻率下可向濕地公園供水量分別達到1491.44萬m3、1031.70萬m3和1071.47萬m3(各頻率年份均包括中水511萬m3),總量上可以滿足黃河水需求。但是,由於受充庫時間的要求,濕地公園所需的一次充庫只能由王屋水庫提供,而地下水源和中水日可供水量有限,只能作為日常補充水源。
經分析,供水方案如下:
1)在50%降水頻率年份,濕地公園供水由地表水、地下水、自備井聯合供水完成,供水量分別為188.01萬m2、89.86萬m2和18.93萬m2;
2)在75%降水頻率年份,濕地公園供水仍以地表水、地下水、自備井聯合供水完成,但須通過地下水與地表水實施水源置換來完成,即城市用水多開采地下水而預留王屋水庫用於濕地公園充庫,供水量分別為188.01萬m2、102.48萬m2和18.93萬m2:
3)在90%降水頻率年份,類似於75%降雨頻率年份方案,通過對水源的聯合及地下水與地表水置換來完成供水。王屋水庫、地下水庫、自備井供水量分別為188.01萬m2、107.31萬m2和18.93萬m2;
4)在遭遇枯水年份,為節約水資源,濕地公園供水中前期的日常補水採用深度處理的中水,同時,繼續實施對水源的聯合供水和地下水與地表水的置換,地表水、地下水中水及自備井供水量分別為188.01萬m2、81.73萬m2、23.58萬m2和18.93萬m2。
5)要多水源聯合調度,特別是75%、90%枯水年份,城市開采地下水滿足生活用水要求,替代地表水作為補充公園用水水源。
為了進一步做好供水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提高黃水河流域多水源聯合供水和優化配置水平,根據個人用戶在用水強度及水質等方面的要求,進行水資源的時空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供水保證率。
2)為提高黃水河流域水資源供水量及供水保證率,建議對黃域污水處理廠外排的中水進行回收利用,替換出的地表水資源可作為濕地公園在遭遇連枯年份時的充庫用水。
3)為進一步改善和維護濱海度假區建成後的濱海岸生態環境,建議對龍口市玉龍紙業有限公司進行搬遷,該廠部分地下水開采量可作為枯水年份公園用水的補充水源。
4)為進一步保障濕地用水的水量要求,減少水體滲漏損失,建議對濕地底部進行防滲處理。
5)加強對濕地公園內水體的水質保護,對黃水河沿線進行污水排放統一管理、做到雨污分流。建議在黃水河下游適宜地點建設一座污水處理廠,將沿岸及周邊污水收集起來統一處理後回用,一方面可避免發生水質污染現象,另一方面經深度處理後,可實現向濕地公園供水,進一步提高濕地公園用水的保障程度。
6)對濕地公園詳細規劃方案進一步加以完善,使之更有利於濕地公園水質的凈化和補水需求量的壓縮。
a.進一步為庫區內水體的流動和循環創造條件,以利用水質自身凈化。如坑塘與河道連接的位置與布局應遵循「上游進入、下游流出、自身循環」的原則,建議將河道兩側坑塘開口位置適當向上游移動。
b.進一步加強水生植物的引進與布置的工作,提高濕地水質凈化能力。
c.建議在公園水體內設置部分增氧和曝氣裝置,以利於水體自凈。
7)對於鹹水上溯及水質污染等突發性事件引起的置換需水量需採用相關措施來增加供水量,這些措施包括:
a.抬高防潮堤及黃河營翻板閘防潮水位,減少鹹水上溯次數。
b.在枯水年份,適當擴大黃水河地下水庫向工業用水的供水規模,預留王屋水庫地表水用於濕地公園一次性充庫。
c.在全流域范圍內加強節水力度,為濕地公園的安全用水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