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仙桃沔州森林公園

仙桃沔州森林公園

發布時間: 2020-12-14 14:45:21

『壹』 湖北仙桃的名勝古跡

陳友諒故居,沔陽古城八角樓,司馬橋,狄梁公問政處,沔城東岳廟,沔城清真寺,沔城孔聖廟,諸葛亮讀書台,滄浪館(屈原流放遇漁父處),甘露禪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趙朴初題寫寺名),沔陽八景(始見於明《嘉靖沔陽志》),東沼紅蓮,西城古柏,三澨波光,五峰山色,滄浪漁唱,丙穴釣鰍,柳口樵歌,荊樓玩月。
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4年冬,在沙湖鎮隔壋湖劉家大墳開挖電排河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出土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陶器及紅燒土、鹿角等,共採集文物標本20多件。1984年冬,張溝鎮越舟湖漁場開挖魚池時,出土石斧、石錛、石鑿、礪石、石網墜、穿孔石鏟等石器150多件,還有陶罐、陶紡輪、紅燒土等,共採集文物標本300多件。兩處遺址中均出土含谷殼的紅燒土和石網墜,足見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種植水稻和捕魚的生產活動,為「長江流域也是人類文化發祥地」提供了論據。
屈原滄浪遇漁父
古時,漢江有一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游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一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面對現實,傳為歷史佳話。這首《滄浪歌》被《楚辭》收錄。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沔陽先賢們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時曾在這里駐扎。總之滄浪館是一個歷史底蘊較為深厚的名勝。
郭河楚王五樂台
據《沔陽州志》有記載,原為楚平王游獵雲夢澤時休息地,位於排湖南岸。後稱陳友諒夫人梳妝台。20世紀80年代,此處出土過戰國時期銅矛、銅簇、銅斧等歷史文物,這些東西可能與楚王到此游獵有關。
沔陽古城遺址
位於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後16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歷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化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瓷器等。新修復州城,北靠新型民族工業園,東臨紅郝垸田園風光;南連沔陽州休閑農庄,西接七里垸千頃生態蓮荷風景觀賞區。城牆全長350米,城高6米,城垣綿亘南北,呼應東西,巍峨壯觀;城樓拔地數十米,雕梁畫棟,亮脊飛檐。內有面向全國各地和台灣同胞徵集的古現代詩詞楹聯歌賦及著名的「沔陽八景」油畫等,盡收江漢脈氣,獨攬荊楚風流。
曹場古墓群
位於排湖西岸、通海口鎮曹場農場。1984年被發現,范圍約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餘多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銖錢、陶器等隨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
陳友諒故居
陳友諒故居位於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於採石磯,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中箭而亡。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1984年群眾集資重建,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四殿三亭,內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十餘件。
鄭場漁泛峰
位於仙桃市西北角,北臨漢水的漁泛峰,以她特有的古典氣息,寧靜地穿行在歲月的隧道之中。在平原的陽光之中,我們依稀從她斑斕的皮影、古老的銀杏、明清板房、豬油鍋盔等眾多繁復的人文景觀中,領略她曾經的繁華和頑強的存在。2010年10月18日,湖北省電影家協會舉行授牌儀式,命名鄭場漁泛峰為「湖北省影視創作拍攝基地」。這是仙桃繼沙湖濕地公園、沔城之後的第三個「省影視創作拍攝基地」。
排湖
距市治仙桃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稱百里排湖,為仙桃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歷盡滄桑,現有水面13.5平方公里。盛夏時節,湖光瀲灧,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盪舟湖中,采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游覽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游獵棲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青銅予、銘文戈、銅箭鏃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沙湖
沙湖省級濕地公園於2007年8月獲省林業局批准建立,是典型的內陸湖泊濕地,經專家多方面考察論證,現確認園區內有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具有典型的濕地景觀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特徵,是內陸地區理想的候鳥繁殖區,尤其是園區內野生蘆葦林能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擬建立的沙湖濕地公園總面積5萬多畝,本著「生態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將在公園內建設黃金水道、觀鳥台、木橋棧道、水上飯庄、農家垂釣、濕地探險等相關景點。沙湖省級濕地公園交通狀況良好,即有宜黃高速省級公路仙漢公路,又有仙漢省道,還有東荊河入長江的水路,水陸交通極為便利。距仙桃城區42公里,離武漢市80公里。
革命紀念地
在沔城回族鎮有沔陽第一個中共小組誕生地舊址和鄂中特委舊址,在此建有沔陽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城區龍華山巷有賀龍率部攻佔仙桃後設紅二軍團機關舊址;在沙湖鎮有紅六軍軍部和沔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紅軍壩址;在柳溝有川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和紅三軍第四醫院舊址;在東荊河楊豐段有緬懷1300多名赤衛隊烈士紀念水塔,在張溝有藏鶴亭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陳場坡場有沔陽著名烈士胡幼松紀念館及碑等。

『貳』 從仙桃市陳場鎮上高速怎麼去大口森林公園

1、靠右前方行駛,進入許廣高速公路,行駛72.6公里

2、靠右前方行駛,回進入滬蓉高速答公路,行駛35.9公里

3、靠右前方行駛,從滬蓉高速公路到S247,行駛1.0公里

4、左轉,進入S247,行駛29.5公里

5、右轉,從S247到大口國家森林公園,行駛240米,到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叄』 仙桃最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4年冬,在沙湖鎮隔當湖劉家大墳開挖電排河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出土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陶器及紅燒土、鹿角等,共採集文物標本20多件。1984年冬,張溝鎮越舟湖漁場開挖魚池時,出土石斧、石錛、礪石、石網墜、穿孔石鏟等石器150多件,還有陶罐、陶紡輪、紅燒土等,共採集文物標本300多件。兩處遺址中均出土含谷殼的紅燒土和石網墜,足見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種植水稻和捕魚的生產活動,為"長江流域也是人類文化發祥地"提供了論據。
(月洲湖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石器及紡輪)
屈原滄浪遇漁父 古時,漢江有一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游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一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面對現實,傳為歷史佳話。這首《滄浪歌》被《楚辭》收錄。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沔陽先賢們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時曾在這里駐扎。總之滄浪館是一個歷史底蘊較為深厚的名勝。.
郭河楚王五樂台 據《沔陽州志》有記載,原為楚平王游獵雲夢澤時休息地,位於排湖南岸。後稱陳友諒夫人梳妝台。20世紀80年代,此處出土過戰國時期銅矛、銅簇、銅斧等歷史文物,這些東西可能與楚王到此游獵有關。
沔陽古城遺址 位於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後10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歷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物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石碑、匾額近百件,石拱橋6座;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器等;還有州衙遺址、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
曹場古墓群 位於排湖西岸、通海口鎮曹場農場。1984年發現,范圍約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餘都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銖錢、鐵器等隨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
沔城狄梁公問政處:位於沔城蓮花池邊,為紀念唐代名臣狄仁傑所建。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曾任復州刺史,到任前,曾有幾任州官無故失蹤,狄仁傑偵查此案,原是江洋大盜所為,並巧妙抓獲歸案,一時四方傳誦。沔陽人建狄公問政樓,樓內有石刻,銘文狄梁公問政處(狄仁傑後被武則天封為梁國公)。
緬伯高洗鵝沔陽湖 據《沔陽州志》和徐渭的《路史》記載,唐朝時期雲南回紇族官員緬伯高向唐朝進貢白天鵝,中途行經沔陽,在湖中為天鵝洗澡,不慎天鵝飛走,緬伯高匆忙之際,抓得幾根鵝毛。隨後,他到長安向唐天子說明原委,並吟成幾句:"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啕,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得到了唐朝皇帝的諒解與贊賞。陳友諒故居(玄妙觀) 位於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於採石磯,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中箭而亡。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軍飛機炸毀。1984年群眾集資重建,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四殿三亭,內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記十餘件。
玄妙觀作為江漢平原聞名的道教中心,現有道人十餘名,內置各種設施和道具供遊人觀賞,是旅遊求道理想之地,各地道徒紛紛來此參觀朝香,獲取牒文,每年古歷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方圓百里遊人冒酷暑,來此叩拜雷祖壽辰,此時沔城車水馬龍、香煙繚繞,甚為壯觀。
沙湖魁星閣 位於沙湖鎮。始建於明初。舊中國沙湖"十年九潰"。每遇潰口,洪水滔天,九風鼓浪,煙火斷絕,哀號相聞,水面浮屍、累累不絕。除了水災,還有血吸蟲病的泛濫。是一片"千樹薛荔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凄涼景象。處於封建社會的貧苦沙湖人民怨天怨地怨命運。認為"十年九水"是妖龍作怪,"路斷人稀"是脈氣不好。聽說天上的魁星是福星神,可降龍治水,鎮守脈氣。魁星神到哪裡,就可以保佑哪裡風調雨順,人傑地靈。於是沙湖百姓們自發集資,在沙湖通順河與黃絲河交叉處的最高點建起了一座"魁星閣"。 原沙湖魁星閣高20米,四根兩人環抱的衫木柱子擎頂三層樓閣,六角板爪。魁星閣第一層四壁是四條雕刻著色的彩龍,中間有石桌石凳,供遊客坐歇;第二層是25個木製菩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旁邊是香桌香碗,供敬神燒香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魁星神的生日。這天有成群結隊的人前來燒香瞌頭,為魁星神祝壽,求魁星神保佑平安;最上一層,中間是一尊木雕魁星神,高2米,青面獠牙,右手握筆,左手捧斗,左腳懸起後翹,右腳站在一個木製鰲頭上,稱謂"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相傳,清朝年間,魁星神的斗筆點至沙湖李潑藻家裡的門神上,於是李潑藻就降生了,於是李潑藻後來考上翰林院,後做了"吏部官",為官三十年之久。
魁星閣建起後,成為茫茫水鄉的中心碼頭。當時"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成為一大景觀。白天無數漁船,商船的船頭們,遠遠眺望魁星閣頂端,雙手盪著木槳,朝魁星閣劃來,象在措手作揖;夜晚,無數大小船隻停靠在魁星閣下,船上的燈火倒映在水中,呈現出"萬盞明燈"之夜景,美不勝收。
1936年(農歷丙子年)一個夜晚,一陣龍卷風將魁星閣颳倒,留下了一堆廢墟。解放後沙湖人民重建了沙湖魁星閣。並在沙湖魁星閣對岸建起了沙湖泵站。沙湖泵站建起後,保證了550平方公里地區旱澇保收。從此"沙湖沔陽州,十年九不收"的面貌徹底改變。

沙湖娘娘廟 位於沙湖上街,原為法華寺。明末,天下動亂,崇禎皇帝懿妃娘娘與宮女太監共九人逃避在此。並鬻資數萬,修建沙鎮水利與街道。後在法華寺出家為尼,娘娘去世之後,世人才明真相。當地人為紀念娘娘,將法華寺改為娘娘廟。
沔城禹公祠 位於沔城仁風門內,始建於清代乾隆初期。民國時期重建,後毀於抗日戰火。據史志記載:雍正年間,禹殿鰲奉詔到沔陽任知州,他深入民間,體察疾苦,知了沔陽地勢低窪,水患甚多。即奏本朝廷,請求免除歷年所欠賦稅。乾隆三年,皇帝頒旨免稅,沔陽人民深受大恩。乾隆七年,禹殿鰲調任黃州知府,沔陽人遂為其刻石銘碑,建禹公祠,立位其中,以資紀念。
沔城司馬橋 位於沔城,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現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排湖 距市區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稱百里排湖,為仙桃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歷盡滄桑,現有水面23平方公里。盛夏時節,湖光瀲灧,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盪舟湖中,采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游覽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游棲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銅矛、銘文戈、銅箭鏃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革命紀念地 在沔城回族鎮有沔陽第一個中共小組誕生地舊址和鄂中特委舊址,在此建有沔陽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城區龍華山巷有賀龍率部攻佔仙桃後設紅二軍團機關舊址;在沙湖鎮有紅六軍軍部和沔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紅軍壩址;在柳溝有川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和紅三軍第四醫院舊址;在東荊河楊豐段有緬懷1300多名赤衛隊烈士紀念水塔,在張溝有藏鶴亭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陳場坡有沔陽著名烈士胡幼松紀念館及碑等。
沔陽人民烈士紀念碑
胡幼松烈士紀念館 位於陳場區坡場街東端。1976年由政府撥款、群眾獻力興建,1978年5月23日落成。館舍座北朝南,一棟五間,佔地270平方米。館內陳列烈士生平介紹和部分遺物。館前矗立有高達12.5米的"胡幼松烈士紀念碑",四周遍植花草和常青樹,布局渾然一體。
(胡幼松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縣志
紅軍壩 位於沙湖鎮西端。土地革命時期,沙湖中幫鄉的豐樂垸和紅土垸,相隔一條小河,長江和東荊河的洪水暴漲時,灌進此河,使兩垸的11.7萬畝土地時常受災,人民背井離鄉。
1932年春,沔陽縣蘇維埃政府決定在兩垸之間的小河上(黃家台東頭)築一堤壩,截斷小河以堵塞洪水倒灌。從那時起,兩垸很少受水災,變成了魚米之鄉。在築壩過程中,國民黨三十四師曾多次向築壩人員襲擊,企圖破壞築壩工程。領導工程施工的大多是地方幹部,身帶槍支,給敵人以還擊,保護了大壩工程順利施工,群眾稱他們為"紅軍"。故此,這條河壩被命名為"紅軍壩"。至今大壩完整,壩的附近建有一所"紅軍壩中學"。
諸葛武候祠 位於沔城鎮。相傳因諸葛亮的妻子是沔城人,所以漢建興十二年,漢後主劉禪為緬懷諸葛亮的功績、降詔致祭,封諸葛亮為"忠武候",並令建祠於沔城,四時享祭。
1985年以來,沔、監、潛、洪四縣市群眾為復古跡,自籌資金、磚瓦、木料,借農閑之機,維修武候祠,再現舊貌,目前的諸葛武候祠石刻像就是當時出土的文物,後經簡單修飾而成。
諸葛亮武候祠緊隨其後的是著名的千佛寺,明代嘉靖記載,蜀漢丞相諸葛亮系布衣時寄讀於沔城西門外其岳父黃承彥家,與寺中了凡和尚很善,了凡和尚博學多才,擅於辭令,且擅長翰墨,常與諸葛先生論歷代興衰,品評名人成敗,志趣相投,互有詩詞唱和。午後,諸葛武候經常與了凡和尚散步於寺東柏樹下讀書。
清真寺 位於沔城鎮。沔城是湖北省唯一的區級回族鎮,全鎮回民5000多人,清真寺是沔城回族鎮的象徵。建國前,沔城有清真寺兩座,一名清真東寺(上寺),一名清真西寺(下寺)

『肆』 仙桃市有什麼人文景觀

仙桃市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有著燦爛的古老文化。有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古代先哲們留下的文字資料和大量的古跡,如沙湖、越州湖出土的新石時器時代的石斧、石錛、石墜、石紡輪、亞洲象齒板化石、鹿角化石等。戰國時期的青銅七字戈、南朝時期的瓷瓶、漢、唐時期的銅鏡等。

沔街是以美食文化為核心,兼具商業、商務、居住功能的文化旅遊項目。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遊名街稱號,2014年首屆「荊楚最美鄉村」評選中獲「最佳傳承獎」。沔街全長3000米,現建有仿古城樓、明清建築風格門棟、仿古牌坊等,除此之外還有非物質文化創新基地、大漢王陳友諒紀念館、沔陽名人館、孝雅書院。

沔城風景名勝區位於仙桃市西南沔城回族鎮境內,景區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景觀獨特,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廟」之稱,著名的景點有大漢陳友諒故居、諸葛亮讀書台、狄仁傑問政處、唐朝復州城垣等。

『伍』 湖北仙桃有什麼玩的

湖北仙桃


仙桃北依漢水,南靠長江,是湖北省江漢平原中心城市。仙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經濟總量自1991年以來長期位居湖北省縣市第一位,素有「江漢明珠」美譽。

仙桃原名沔陽,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武漢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亞洲體操之鄉、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

仙桃緊靠武漢,距武漢市區82公里(距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60公里),至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漢口火車站、長江武漢港均只1小時車程。境內河渠網路相通,318國道、滬渝高速橫貫東西,隨岳高速公路和建設中的武漢城市圈外環孝仙嘉高速縱穿南北,京珠高速和滬蓉高速在仙桃附近交匯,仙桃南到廣州、北到北京、東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半徑之內。

仙桃原名沔陽,位於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漢平原腹地,

仙桃

國土面積2538平方公里,地跨東經112°55'—113°49'、北緯30°04'—30°3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具有南北兼優的氣候特點。仙桃歷史文化悠久,經濟充滿活力,是全國百強縣(市)、湖北首強縣(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綠化先進市。

中國唯一的體操之鄉

仙桃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是中國著名的大僑鄉,全國高考「狀元縣」,中國唯一的體操之鄉。2008年北京奧運會,仙桃市創造了「一座小城,兩位冠軍,三枚金牌,四塊獎牌」的世界體壇神話,仙桃是全國唯一的體操之鄉,先後走出了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等五位世界冠軍,連續四屆奧運會獲得7枚奧運金牌、6枚奧運銀牌。 2000年2月,國家體操訓練管理中心授予仙桃市「中國體操之鄉」和「世界冠軍搖籃」兩塊「金字招牌」。

仙桃緊靠中國中部特大城市武漢,具有貫通南北、承東啟西、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境內河渠網路相通,公路四通八達,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漢口火車站、長江武漢港均只1小時車程。貫穿中國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和貫穿東西的滬蓉高速公路在仙桃附近交匯,仙桃南到廣州、北到北京、東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半徑之內。

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

仙桃有耕地160萬畝,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全國重要的糧、棉、油、魚、豬、蛋生產基地。全市糧食麵積100萬畝,棉花面積40萬畝,油菜面積100萬畝,蔬菜面積60萬畝,水產面積56萬畝,淡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二。年出欄生豬100多萬頭,出籠家禽8000多萬只,禽蛋產量50萬噸。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前景十分廣闊。

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

仙桃以輕結構、外向型為產業特色,已經形成以紡織、服裝、無紡布及衛材製品、食品加工、醫葯化工、機械電子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紡織服裝已具備年產1億米中高檔面料、5000萬件成衣的生產能力,基本形成紡、織、染、整到服裝加工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仙桃邁亞集團生產的高檔服裝是中國最好的西服面料,可與世界高檔面料媲美。仙桃市食品加工產業集聚台灣旺旺、福建親親、四川米老頭、香港真巧、香港加多寶等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企業,呈現品牌集聚、產業集群的發展勢頭。機械電子產業以台灣健鼎、廣東納偉仕、北京神霧等實力企業為支撐,實現高點起跳,跨越發展,成為全市最具成長性的產業。無紡布產業在擴張、升級、規范中加快發展,製品出口佔全國45%的市場份額,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產業集群基本競爭力百強。醫葯化工產業集聚德國拜爾斯道夫、香港絲寶、中國宜化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正由傳統的小化工、農化工向現代大化工、精細化工轉變。仙桃正大力實施雙百億產業工程,以產業規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做大做強五大主導產業,力爭「十二五」期末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

仙桃即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無紡布製造加工基地、華中地區最大的電子電路板生產基地、華中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食品加工基地和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同時運用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重點發展食品及環保產業聚集區、現代紡織產業聚集區、光電子及生物醫葯產業聚集區、都市工業聚集區。

怡人的投資居住環境

仙桃以輕紡城、生態城、休閑城為城市特色。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已成為江漢平原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三產業日趨繁榮,擁有一批星級酒店,一批大型購物廣場,一批專業批發市場,成為區域性的物資貿易集散中心。城區建有四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備,產業配套齊全,政策環境優良,為招商引資和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陸』 仙桃市區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仙桃北依漢水,南靠長江,是江漢平原中心城市,素有「江漢明珠」美譽,是荊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仙桃,原名沔陽,擁有1500多年的建制歷史,是湖北省省轄市、武漢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亞洲體操之鄉。仙桃緊靠武漢,具有貫通南北、承東啟西、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318國道、漢宜高速鐵路、滬渝高速橫貫東西,隨岳高速公路和武漢城市圈環線孝仙嘉高速縱穿南北。仙桃南到廣州、北到北京、東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半徑之內。仙桃崇文重教,自古被譽為「文化之鄉」、「狀元之鄉」,人才資源十分豐富。
1、陳友諒故居

游覽漢王故里——陳友諒故居,共同揭開一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神秘面紗。玄妙觀就是荊楚大地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故居。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改成了玄妙觀。此觀位於沔城南門正街,在1941年-一二八師師長王勁哉縱火燒城之前,有「一觀十殿」之稱。現在的玄妙觀是1984年在原廢墟上重建起來的,現已發展成為江漢平原聞名的道教中心。
2、沔城風景名勝區

沔城,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從南北朝西魏至建國初期,一直是郡、府、州、縣治地,是江漢平原政治、經濟、文化中樞之一,是一塊閃爍荊楚文化光輝、開發前景廣闊的旅遊勝地。這里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地處江漢平原腹部,南臨東荊河畔,北依排湖岸邊,距318宜黃高速國道30公里,省級公路橫貫而過。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3、東沼紅蓮池

話說沔城風景好,好就好在「東沼」,我們今天就去游覽風景如畫的東沼紅蓮池。東沼紅蓮池又叫蓮花池,位於古城東門,原先這里是一片沼澤地,長滿了蓮藕,明初建城牆取土燒磚,沼澤地變成了深池。而池又正好在城的東面,故名東沼紅蓮。它是兩城八景中迄今僅存的一景,由大、小蓮池組成,總面積1000面,其主要景點在小蓮花池。小蓮花池的北角是風景迷人的蓮花島,並以九曲橋連接至岸。
4、沔州府

從南北朝西魏起,沔城一直是郡、府、路、州、縣的治地。直到全國解放初期,沔城還做過三年的沔陽縣治地。沔州府,即州衙門,現為沔城高級中學所在地,位於西城古柏門內,佔地六十畝。始建於明·洪武九年。臨街有照壁高數丈,圍以木柵。左右有東西角門,東角門整天開放,為-及民眾出入之路;西角門常年關鎮,只有處決死囚,方開此門將犯人押出古柏門外河堤下行刑。照壁後為小院,有石獅兩座分列,再進為八字形正門,上懸「儀門」匾額。門東為三班(皂班、壯班、捕班)房;西為男女監獄。
5、廣長社

廣長律院又名廣長社,位於大蓮花池西南岸青林山上。律院創始人是高僧三昩和尚。建於明天啟六年(1626)至崇禎二年(1629年),歷時四載。原佔地面積16000多平方米。廟山門牆高三丈,粉紅色,上嵌四個金字「廣長律院」,據說是明末大書法家董其昌手書。廟內銅鑄佛像500多尊,泥塑菩薩110尊。石碑有40多塊。廣長律院是著名的叢林,是湖北三大律院之一,威名顯赫赫,蜚聲遐邇。清·乾隆《沔陽志》記載有三昧法師鼎建廣長律院的碑記。此碑現嵌於廣長律院山門牆中,心細者隱約可讀全文。
6、沔城諸葛武侯祠

諸葛武侯祠,位於古城西門,建於漢建興十二年,是後主劉禪為緬懷諸葛亮的功績,降詔致祭,封諸葛亮為「忠武侯」,並令建祠於沔城,四時享祭。說沔城有個諸葛武侯祠,大家一定感到很疑惑吧!諸葛亮又不是沔城人,緣何有諸葛武侯祠在沔城呢?這裡面確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漢獻帝時,南陽有諸葛亮,才貌雙全。前來提親者絡繹不絕,均被諸葛亮一一謝絕。襄陽城告老還鄉的盧相國主動要將美貌女兒許配給他,也遭到同樣拒絕。盧相國惱羞成怒,對諸葛亮一直懷恨在心。

『柒』 作文:我是一名小導游――介紹仙桃的某個景點

雙龍洞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象徵,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一青一黃的石頭很像兩條龍,故名「雙龍洞」。外洞寬敞,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駐足。常年洞溫為15℃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令人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洞口西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東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傑出書法家於右任之手筆。如果說雙龍的內洞是「龍宮」的話,那麼外洞彷彿似「龍廳」。其中西廳一掛「石瀑」,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往前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等景觀。內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僅通水道,長10餘米,寬3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如欲觀賞,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不得稍有抬頭,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之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洞內鍾乳石、石筍眾多,有龍爪、龍尾與洞外龍頭相呼應,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雙龍」的得名,歷來有三說:其一,宋代著名學者方鳳在《金華洞天記》中認為「雙龍」在內洞:「傴僂踏水入內洞,有形蜿蜒,頭角須尾,凡二,屈蟠隱見,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謂雙龍也。」現代作家葉聖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岩洞》也持此說:「內洞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然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其二,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華知縣的鄭東白,在其《金華記游》中認為這升降之龍在外洞洞廳:「洞門軒豁如大廈,石蓋如砥錯,有石乳下垂,如龍升降狀。」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浙游日記》中也持此說:「外洞,軒曠宏爽,如廣廈高穹。而石筋夭矯,石乳下垂,作種種奇形異狀,此雙龍之名所由起。」 其三,1992年新編的《金華市志》則認為「雙龍」在外洞口:「雙龍洞:兩側分別懸著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地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捌』 仙桃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 中文名稱自

  • 仙桃

  • 外文名稱

  • Xiantao

  • 別名

  • 沔陽、復州、沔州

  • 行政區類別

  • 直管市、副地級市

  • 所屬地區

  • 華中湖北省

  • 下轄地區

  • 3街道15鎮

  • 政府駐地

  • 沔州大道特1號[8]

  • 電話區號

  • (+86)0728

  • 郵政區碼

  • 433000

  • 地理位置

  • 湖北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

  • 面積

  • 2538平方千米

  • 人口

  • 156.35萬(2016年)[6]

  • 方言

  • 西南官話-武天片-沔陽話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

  • 陳友諒紀念館、沔陽古城、排湖、沙湖國家濕地公園、沔街

『玖』 仙桃有什麼好玩的

仙桃能有什麼好玩的,酒吧 網吧 咖啡廳 劉潭公園破破爛爛但也算一個地方 襄河邊上專石碼頭那邊也可屬以去逛逛 或是過橋或是坐渡輪去對面天門那邊玩玩 記得靠近先鋒那段的襄河邊上有片大沙灘的,可以去逛逛 如果時間多可以去沔陽城玩玩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