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中央公園出事了
Ⅰ 贊美沛縣新變化800--1000字作文
沛縣位於江蘇省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面積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萬,是劉邦故里、煤電之都、肉鴨之鄉、園林縣城、文明城市,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美譽,以大漢之源著稱四海。近年來,沛縣緊緊圍繞「打造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龍城水鄉新沛縣」宏偉藍圖,堅定不移抓發展,搶抓機遇轉方式,奮發有為調結構,竭盡全力惠民生,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著力推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持續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一、綜合實力大幅躍升,成功跨入全國百強
2010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1.6億元、增長14.8%;實現財政總收入43.7億元、增長43.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1.24億元,增長40.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4億元,增長3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145億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10.6億元,增長16.8%。全面小康進程加快,江蘇省定25項指標22項提前達標,其餘3項指標達到序時進度,2011年可在蘇北率先達小康。2010年首次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列第84位。今年1~6月份,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增長14.3%;實現財政總收入31.25億元、增長38.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89億元,增長4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7元,增長16.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075元,增長19.6%。
二、特色產業崛起壯大,榮膺中國產業百強
堅持依託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不動搖,特色工業、農業、文化旅遊業競相發展。一是特色工業加快轉型升級。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鋁加工集聚總投資110億元的項目13個,煤鹽化工集聚總投資210億元的項目19個,農產品加工集聚總投資63億元的龍頭企業85家,三大產業產值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5%以上。冶金鑄造、紡織塑編等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光伏光電等新興產業快速起步。建成中國新型鋁材產業基地、江蘇唯一一家「省綠色食品產業園」。二是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生態肉鴨、特色蔬菜、優質稻米三大農業特色產業日益壯大,高效農業面積達到89.6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79%;特色蔬菜面積突破100萬畝,設施農業面積達到46萬畝;生態肉鴨年孵化、飼養、加工量均超過2億羽,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形成了集規模養殖、精深加工、飼料禽葯於一體、10萬人從業的百億元產業。建成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江蘇省首家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單位,被授予中國生態肉鴨之鄉稱號。三是特色文化旅遊業快速突破。依託漢劉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獨特優勢,大力實施漢文化景區、沿湖生態旅遊帶、大沙河農業觀光帶「一區兩帶」開發工程,微山湖開發實現重大突破。投資15億元的千島濕地景區及旅遊配套項目啟動建設;投資25億元的「中華漢城」及生態園項目與夏岩集團成功簽約。微山湖千島濕地景區被批准為江蘇微山湖湖濱省級濕地公園。被評為中國區域休閑旅遊目的地城市、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遊名城、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四是特色園區快速提升。縣經濟開發區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被評為中國十大誠信開發區、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
三、城鄉一體化快速推進,建成國家園林縣城
2010年,城鎮化率達44.1%。獲得國家園林縣城稱號,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生態示範區。一是沛城龍頭帶動能力日益增強。堅持北連西擴東進,老城區改造面貌一新,功能日益完善;新城區建設快速突破,框架基本形成;開發區實現跨河發展,承載能力日益增強。五年累計投資358億元實施城建重點工程458項,實施拆遷300餘萬平方米,開發住宅小區380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保障性住房120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669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3%,人均公共綠地14.1平方米。二是小城鎮城鄉節點作用日益彰顯。實施「421」工程,投資32.2億元實施重點工程150項,建設住宅186萬平方米,建成區人口超2萬的鎮7個。組建城管執法、環衛保潔、綠化管養三支隊伍,鎮區管理向制度化、長效化轉變。新農村建設亮點日益提升。按照「五化六通六有」標准,試點探索、分類推進新農村建設,胡樓模式享譽全省及周邊,草廟村由全省千弱村成為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三是城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徐濟高速沛縣段和高速公路連接線建成通車,結束了沛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公路「四縱三橫」、鐵路「十字拓展」、水路提檔升級的大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四、和諧社會建設卓有成效,榮獲首批全國文明縣城
五年累計投入60億元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160項,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張公蘭被評為「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孫沛麗、劉慶超入選2010年度「中國好人榜」。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獲得首批全國文明縣城稱號,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敬安敬老院被評為國家級模範敬老院;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成為全國白內障無障礙縣。平安、法治沛縣建設開創新局面,奪取省雙擁模範縣「六連冠」,連續六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安全縣,特別是連續八年保持微山湖省際交界地區和諧穩定,實現了「百年恩怨化和諧、微山湖上靜悄悄」,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沛縣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的關鍵期,也是加快轉型升級的攻堅期。沛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描繪了「打造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龍城水鄉新沛縣」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全面小康徐州當先、綜合實力蘇北領先、文化旅遊業江北創先、農業現代化江蘇率先、基本競爭力全國爭先「五先」奮斗目標。未來五年,沛縣將鎖定蘇北領先、全國50強目標,牢牢把握推動轉型發展、建設美好沛縣主題,突出經濟轉型、社會轉型兩種變革,實施「三主攻一推動」轉型戰略,主攻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推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持續進步,統籌推進產業園區化、居住社區化、崗位職業化,謀求經濟、社會、生態、人文「四位一體」發展,堅持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5A級風景區、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新型社區建設先行區、幸福平安和諧區「五區」同建,加快建設發展更科學、社會更和諧、文化更繁榮、生態更文明、人民更幸福的新沛縣,再創一個黃金發展期。
1.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堅持把規模化、產業化、園區化作為突破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農業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實現農業由一產向「接二連三」、「跨二進三」發展,力爭全省第一批、蘇北第一家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一是以工業化理念引領發展,推動農業發展內涵轉型。突出龍頭帶動,進一步發展壯大生態肉鴨、特色蔬菜、優質稻米三大產業。二是以園區化路徑帶動發展,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實施規模面積超十萬畝、畝效益超萬元、農民人均增收超千元「三個一」工程,優化「一區九園」現代農業布局,延伸肉鴨、果蔬、食品三大產業鏈,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努力實現現代農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三是以科技化服務支撐發展,推動農業增長動力轉型。堅持科技強農,完善上連市場、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下連基地、企業和農戶的科技服務體系。堅持人才助農,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著力建設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堅持品牌興農,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打造全國知名的食品安全和品牌農產品基地。四是以一體化統籌促進發展,推動農業服務方式轉型。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支持財政、金融、民間資本等投資農業。完善多方共助機制,探索建立村企聯建、機關園區結對機制,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支持發展現代農業的強大合力。
2.堅定不移突破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國家5A級風景區。突出人文生態建設,確立文化旅遊業第三產業支柱地位,全面打響東進微山湖戰役,加快建設國家5A級風景區和國家級濕地公園,力爭文化旅遊產業規模躍居江北前列,建設全國知名的濱湖生態文化旅遊城市。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突出發展旅遊業,構建與主導產業相配套、與城鎮化進程相協調、與老百姓需求相適應的服務業體系。一是實施「一區兩帶」,做響文化旅遊產業。依託漢劉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人文生態資源優勢,加快實施漢文化景區、沿湖生態旅遊帶、沿大沙河觀光農業帶「一區兩帶」開發計劃,構建以漢城、漢之源、大風歌廣場、沛公園為軸的文化帶,以千島濕地、國際生態旅遊城為軸的生態帶,以鹿樓沙河果都園、安國漢韻風情園為軸的休閑帶,努力實現文化休閑、農業觀光、生態旅遊協調發展。二是突出「一區三園」,提升服務業集聚水平。大力實施「一區三園」集聚計劃,加快建設沛城中心商務區,加快建設臨區現代物流園,加快建設臨港產業園,加快建設臨城科技創業園。突出龍頭企業培育,加快培育一批營業收入超100億元、超50億元、超20億元服務業企業。三是培育新型業態,提高服務業發展層次。加快發展金融業,構築多層次、高效率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催生一批本土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培育發展各類商務服務業群體。加快提升中心城區商貿流通業檔次,構建大中小結合、內外貿一體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規范房地產市場,提升房地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構築社區便民利民服務體系,提升社區服務業發展水平。
3.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深入實施骨幹企業倍增、支柱產業培育、特色園區成長、創新型經濟突破「四大推進計劃」,堅定不移壯大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長三角最大的鋁加工產業集聚區、淮海經濟區最大的煤鹽化工產業集聚區、全國最大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區。一是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動產業體系轉型。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大力實施「5510」工程,重點培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5個、超50億元企業5個、超20億元企業10個;加快推進「3個50%」轉化,著力把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個產業分別培育成500億元產業;大力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把冶金鑄造、紡織塑編、生態肉鴨三個產業分別培育成100億元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努力把光伏光電、生物醫葯等產業分別培育成100億元產業。二是切實加強產業載體建設,加快推動園區功能轉型。傾力打造千億級開發區、全省30強開發區,重點打造新型鋁材、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三個特色園區,著力把開發區建成全縣科技創新的先導區、新興產業的集聚區、集約發展的示範區。圍繞優化「一區五園」布局,統籌考慮功能配套,拓展商務、公交等功能性項目,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向園區集聚,實現服務環境與發展環境的融合,生活、工作與休閑的融合。三是著力驅動機制創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型。堅持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生命線」地位不動搖,實行招商引資常態化、項目建設標准化。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金政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機制。大力建設科技創新載體,大力度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發、設計、製造於一體的創新型骨幹企業。
4.堅定不移推進城鎮化,加快打造新型社區建設先行區。堅持園區化提升產業、社區化提升功能、職業化提升素質,突出城鎮化與農村社區化「雙輪」驅動,加快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有序推進「20萬農民轉市民」工程,打造新型社區建設先行區,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一是精心規劃,高目標引領城鄉建設。高標准編制城鎮布局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著力形成科學合理、疏密有序的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布局。牢固樹立規劃的龍頭地位,完善城鄉規劃網路體系,實現規劃全覆蓋。嚴格落實規劃設計審批程序,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二是精密組織,高起點推進新型社區試點。完善「政府規劃、群眾自建、社會共助」工作機制,堅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功能配套相結合,與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堅持以「三化三提升」為引領,深入推進「421」工程,確保中心鎮創建繼續走在全市前列。三是精品建設,高品位打造濱湖生態文化旅遊城市。堅定不移推進北連西擴東進,加快新城區建設,穩步改造老城區,加快推進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以公路、鐵路、港口、水利為重點的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沿湖大道、環城路、入湖快速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四是精細管理,高標准提升城鎮管理水平。探索實行街長負責制,推進數字化城管,由「為城鎮管人民」向「為人民管城鎮」轉變。加強城鎮管理、綠化管養、衛生保潔「三支隊伍」建設,實現城鎮管理專業化、市場化。深入開展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等創建活動,廣泛教育引導群眾,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生活方式,推動城鎮繁榮有序發展。
5.堅定不移推進民生改善,加快建設幸福平安和諧區。深入推進收入倍增、社會平安、保障提升三個計劃,統籌發展各項事業,加快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一是拓寬五大渠道,促進增收富民。拓寬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和幫扶五大增收渠道,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快縮小不同群體間收入差距,保證百姓生活改善不受物價上漲影響。以盤活村級「三資」實現「四化」管理為突破,推進農業、就業、創業、物業「四業富民」。二是構建六大體系,強化服務保障。健全完善終身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葯衛生、住房保障和養老服務「六大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努力形成長效民生保障機制。三是推進六項行動,創新社會管理。大力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工程,扎實推進社會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務管理、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抓基礎強基層、社會組織培育管理和信息網路綜合管理「六項行動」,加快完善訴求表達、矛盾排查和預警、矛盾調處、應急管理和社會公共安全「五項機制」,確保社會安定、和諧、有序
Ⅱ 徐州沛縣在建小區有哪些
老城區有:劍橋府邸、中央御景、漢爵御園、匯景國際、漢城國際、城投漢邦廣場等
新城區有:御景龍灣、德信九龍城、雨潤廣場、格林春天、漢邦景城、易龍新漢城、香樟苑、城投御園、中央公園等
Ⅲ 寫沛縣名勝古跡的 作文
沛縣是漢高祖劉邦故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素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之美譽。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沛縣文化遺產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泗水亭、歌風台、高祖原廟、射戟台等歷史景點馳明中外。較高價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風歌碑、漢化石像、漢代陶器等均為國家稀有文物。沛縣民風淳厚剛毅,崇文尚武,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嗩吶之鄉。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沛縣文物古跡眾多。縣博物館珍藏文物兩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戰國時代的陶器,有漢畫像石。沛縣被列入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漢代大風歌碑、漢代范氏井、秦代琉璃井、漢代呂母冢、棲山漢墓群、漢代泗水亭、漢代呂布射戟台、明代張貞觀墓、明遺民閻古古墓、清代曉明寺中西合璧建築群等。
漢高祖原廟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回沛,宴父老,歌大風,當時為他在沛城南建了行宮,後稱沛宮。劉邦去世後,他兒子劉盈繼位即惠帝,惠帝五年(前190年)下詔,將沛宮改建為「漢高祖原廟」。前殿有高祖廟,後有寢宮,春秋享祭。歷經兩千多年,屢圮屢修,直至清末咸豐年間被黃水沖沒,1996年重修。現廟門額為當代大書法家趙朴初題寫,大殿「樂沛殿」為徐州書協主席王冰石題寫。大殿塑高祖劉邦鎦金巨像,兩側有兩漢24帝畫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漢高祖原廟銘」碑。
漢街 為十字形仿漢街,總長近1000米,石板鋪路,兩邊全部為青磚黑瓦的仿漢建築。古玩店、書畫店相對集中於此,漫步漢街,可以觀光旅遊,可以休閑購物,可以品嘗特色小吃,是全國最大最集中的仿漢商業街。
呂母冢 即呂後父母的合葬墓。原墓封土極高,周圍植蒼松古柏,墓前有眾多石碑、石龕、石翁仲,今已不存,《古沛八景詩》中「蔓草寒霜呂墓秋」的景象已不見了。樊井和呂母冢兩處古跡縣政府正准備重新修復。
呂布射戟台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相互兼並。淮南王袁術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想先攻擊劉備以奪沛縣,再圖虎踞徐州的呂布,派大將紀靈率精兵三萬直取沛縣。劉備名為豫州刺史,實只沛縣一地,兵將不足萬,自料不敵,便向呂布求救,呂布扎營西南。次日一早,呂布在營中設宴,召紀靈、劉備共飲,並勸雙方罷兵。紀靈不敢應允,呂布怒令左右,植戟於轅門百步之外,說:「吾若一箭射中戟枝,當各散兵;不中可留決斗。有不從我言者,並力拒之!」語畢取箭登台,一發即中戟枝。紀靈懼怕呂、劉合力攻己,遂罷兵而去。這就避免了沛縣境內的一場戰禍,為此,沛人將此台作為歷史的見證保存了下來。
沛縣漢城:沛縣漢城 位於沛城中心地段,佔地近千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沛公大酒店、春雨樓等組成,多是仿漢建築,古色古香,古樸壯觀,集餐飲游樂、購物覽勝、訪古探幽於一身。佔地989畝,投資1.5億元,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沛公大酒店、春雨樓等大型仿漢建築群組成,是一座集游、購、娛、吃、住、行等配套一體的「城中之城」。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上的風景名勝區。上圖畫面為沛縣漢城鳥瞰圖。
漢城公園 佔地508畝,陸面300畝,水面208畝,投資近5000萬元。花木扶疏、綠草如茵、楊柳飄拂、松柏勁拔。少兒區的各類設施可供孩子們遊玩嬉戲,青年區的舞廳和九迥廊可供舞蹈歌唱,老年區可供老人琴棋書畫,水面可以觀魚、游泳、劃船。兩座虹橋把各區連綴起來,給人以迥環曲折、美不勝收之感。在蒼松翠柏之中的小山丘後有老子的隱居著書處。公園核心部分為漢魂宮區,有漢闕、望樓、漢魂宮、沛宮、配殿、仙人承露台。各宮殿均有匾額楹聯,為書法名家手書,組成了古意盎然、雄偉壯觀的仿漢建築群。東西兩廂為碑廊,東為捐資碑廊,西為詠沛古詩碑廊,名家手法。漢魂宮下層深入地下,可供表演漢代歌舞。二層大殿有「漢高祖劉邦坐殿」蠟像群塑。漢高祖劉邦端坐龍椅,背後二宮女隨侍,左前有一執圭常侍(俗稱太監)。階下右為蕭何、張良、王陵、陳平,左為周勃、樊噲、曹參、韓信。君臣各俱情態,現商討治國安邦大計狀。漢魂宮四周牆壁用巨型青石淺浮雕鑲嵌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更增加了漢魂宮的庄嚴肅穆。沛宮中央有巨型高祖頭盔、寶劍、盾牌的雕塑,東西山牆鑲嵌大型浮雕,西為垓下之戰圖,東為還鄉歌大風圖。漢魂宮和仙人承露台都有噴水設施,銀色水柱和清瀅涌流伴著音樂般的水聲,令人賞心悅目。與漢城公園隔路相望的是漢街、歌風台、漢高祖原廟。這之間還預留著大片空地,錯落有致地栽種著綠草花木,可容上萬人聚集,被人們稱作文化廣場。
沛縣漢魂宮:為漢城公園七大景區之一,由沛宮殿、東西配殿、東西望樓、仙人承露台、漢闕、碑廊等一系列漢代建築組成,是典型的漢代皇家園林建築。沛縣漢魂宮取意於《史記》記載。劉邦日「吾雖都關中、萬歲後魂魄猶樂思沛」。今人為弘揚大漢精神、於是1996年建造。漢魂宮上下四層、內有劉邦與群臣「金殿議事蠟像」、展覽廳、演藝廳等。上右圖為漢魂宮夜景。
微山湖:景色秀麗,百里荷花聞名遐邇。大沙河四季常綠,花卉繁多,流水清澈見底,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是較為理想的旅遊景點。
泗水亭公園:離漢城不遠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公園。公園因有泗水亭和碑而得名。泗水亭為漢高祖劉邦「試為吏」時的遺跡。乾隆版《沛縣志》謂「漢高祖為泗水亭長,即此亭也」。實際上是沛人為紀念劉邦任過泗水亭長,建亭作紀念的。《水經注》載:「縣治南垞上,東岸有泗水亭」。《地道記》稱「沛縣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為文。」可見亭為漢代所建,亭中立碑,仍用班固原文。明代詩人王玙《宿沛縣泗亭驛》詩有句「千古龍飛地,令人感廢興」。園內還有沛縣的另一著名古跡琉璃井。琉璃井群眾又稱作八寶琉璃井,井石欄內有數不清的勒痕。有關它的傳說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傳說是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游,為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對此,歷代詩人都有吟詠。二是傳說李三娘打水之井。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微時來沛縣娶李三娘,國滅後三娘回到沛縣,自食其力,在此井汲水灌田。三是劉邦回鄉歌大風時,軍隊人多,把石欄勒出道道繩痕,明詩人閻爾梅詩曰:「軍多汲盡琉璃井,無數繩痕泐石干。」以小巧玲瓏、古香古色、江南風韻為特色、與漢城公園遙相呼應。公園內有「樊井」、「泗水亭碑」等多處古跡,泗水亭碑記載了劉邦起義前在沛縣的前半生,吸引了國內外漢學家紛沓而至。
Ⅳ 秦朝泗水亭、沛縣在今何地
秦朝泗水亭、沛縣在今徐州市下轄的沛縣。
泗水亭位於徐州市沛縣,現已無法考證出那時任亭長的劉邦住在何處,此系古泗水亭的遺址,且世代相傳,泗水亭為兩層閣樓,典雅別致、小巧玲瓏、古香古色。亭前為水池,頗得江南風韻。公園內有「樊井」、「泗水亭碑」等多處古跡。
沛縣,別名沛澤、古沛、小沛、沛城,簡稱「沛」,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縣,位於徐州市西北部,處於蘇、魯兩省交界之地,東靠微山湖,西鄰豐縣,南接銅山區,北接山東省魚台,處於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和淮海經濟區的西北部位。
(4)沛縣中央公園出事了擴展閱讀
沛縣歷史變革
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戰國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國,沛暫屬齊。公元前284年,五國伐齊,楚國佔領宋國淮北故地,沛改屬楚。秦滅六國後,設沛縣,屬泗水郡。
西漢建立後,沛縣屬楚國,漢高帝十一年立劉濞為沛侯,屬中央直轄。高帝十二年,改立劉濞為吳王,沛歸楚國管轄。呂後元年封呂種為沛侯,由中央直轄,呂後七年改劉種為不其侯,呂後八年呂後亡,平諸呂亂後,沛又歸屬楚國。
公元前154年,景帝從楚國轄縣析置一個新郡---沛郡,郡名取自漢高祖故里沛縣,又升豐邑為縣。三國時期,曹操將原沛國包括郡治相縣在內的絕大部分被劃歸新建的譙郡,沛國范圍大大縮小,廢國改沛郡,治所也由相縣(今安徽淮北相山區)遷移到了沛縣(今江蘇沛縣)。
北齊天寶元年(550)撤銷沛郡,沛縣隸屬彭城郡。隋、唐時隸屬徐州。宋金議合後,沛縣入金。金天興二年(1233),沛地升格稱源州。元代沛縣先後屬濟寧府、濟寧州。明、清雍正十一年前隸屬徐州直隸州,雍正十一年後屬於徐州府。
民國初年隸屬徐海道。1948年11月沛縣解放,正式組建沛縣民主政府,隸屬於冀豫行署湖西專員公署。1953年1月,隸屬於徐州地區專員公署(屬山東省),不久復歸江蘇省管轄。1983年1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沛縣隸屬徐州市。
Ⅳ 目前沛縣的主營產業是什麼
世界最大太陽能多晶硅生產研發基地世界最大冰箱冰櫃生產基地
亞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館(水上世界)
亞洲第二大編組站(徐州北站)
中國第一座具有純正(印度)佛教風格的寺廟(龍華寺,公元412年)
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民間寺廟(豐縣永寧寺,建於永平初年)
中國跨鐵路股數最多的大橋(和平大橋,37股)
中國最大的城市生態濕地公園(九里湖公園)
中國四大家居物流建材中心之一(徐州八里)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中國國最大的高速數控機床研發製造基地
華東最大的食品城(淮海食品城)
中國最大工程機械生產研發基地
中國最大特種工程汽車生產基地
中國最大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中國最大的攤鋪機租賃商集聚地
中國最大摩托三輪車生產基地
中國最大電瓶三輪車生產基地
中國最大的固定機械租賃市場
中國最大板材加工出口基地
中國最大豆奶製品基地
中國最大的光伏電站
中國最全的蘇軾景區
華東最大電解鋁生產基地
京杭運河上最大的港口產業集群
淮海經濟區最大的金屬交易平台(金地商都五金機電城)
淮海經濟區首家4D動感影院(雲龍湖水上世界)
淮海經濟區第一家5A級國際影城(星美國際影城)
江蘇首家獲批的中國工程機械出口基地
江蘇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古彭廣場)
江蘇最大的軟體園(徐州軟體園)
江蘇唯一的新能源國家產業基地
江蘇最大高效農業基地
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跨國公司眼中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城市
(唯一)中國工程機械之都
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
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6連冠
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
中國十大幸福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書法名城
江蘇省文明城市
2010年江蘇省唯一入選的首批國家裝備製造業示範基地城市
2008中國百佳產業集群第三位(徐州工程機械)
2009中國百佳產業集群(銅山工程機械)
2009中國百佳產業集群(邳州板材加工)
2009中國百佳產業集群(沛縣鋁材加工)
2009中國最具競爭力低碳產業基地城市
2009中國十佳投資環境城市第二名
2009年度十大活力地級以上城市
2009全國金融生態環境50強城市
2009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
2009中國十大品牌經濟城市
2009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2009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
2009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2009首批中國創業之城
2009大陸最佳投資城市
2009中國最安全城市
行政區劃
行政區類型:地級市
雲龍區 面積 118平方千米,人口 30萬人。郵政編碼221009。
鼓樓區 面積 212平方千米,人口 38萬人。郵政編碼221005。
九里區 面積 98平方千米,人口 25萬人。郵政編碼221040。
賈汪區 面積 690平方千米,人口 49萬人。郵政編碼221011。
泉山區 面積 62平方千米,人口 43萬人。郵政編碼221006。
邳州市 面積2088平方千米,人口169萬人。郵政編碼221300。市人民政府駐運河鎮。
新沂市 面積1571平方千米,人口 99萬人。郵政編碼221400。市人民政府駐新安鎮。
銅山縣 面積1856平方千米,人口118萬人。郵政編碼221100。縣人民政府駐銅山鎮。
睢寧縣 面積1767平方千米,人口132萬人。郵政編碼221200。縣人民政府駐睢城鎮。
沛 縣 面積1349平方千米,人口115萬人。郵政編碼221600。縣人民政府駐沛城鎮。
豐 縣 面積1450平方千米,人口116萬人。郵政編碼2217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經濟概況
徐州經濟已經基本形成了裝備製造、能源、徐州商圈、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四大千億元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3家企業名列中國最大500家企業,10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百強,50餘種產品產量位居中國或江蘇省第一,徐工集團、天寶集團、維維集團、保利協鑫是中國同行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徐州傳統服務業起步較早、基礎扎實,現代服務業業態健全、層次較高,金地商都、沃爾瑪、家樂福、金鷹國際、中央百貨、金地商都等國內外知名商家紛紛入駐,形成了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門類最全、檔次最高的「中心商圈」。
近年來,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蘇省加快蘇北振興和開發建設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有利時機,按照「點線面推進、大項目帶動、城市間協調發展」的思路,著力實施「大工業支撐、大項目帶動、大商貿流通、大城市建設」四大戰略,使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經濟總量提速進位 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90.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3.9%,增幅比前三個季度分別提高1.1、0.6和0.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三位,比上半年提升兩位。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完成250.56億元、1249.04億元和890.56億元,分別增長4.7%、14.7%和15.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7500元,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收入效益穩步提升 發展質量不斷改善
財政收支增速加快。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467.63億元,同比增長30%,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64.34億元,增長30.6%,增速高於全省12.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六位。全市一般預算支出255.89億元,增長28.6%。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9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6951元,增長11.4%,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五位。
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77.92億元,同比增長28.2%;實現利潤286.88億元,增長29.9%;實現利稅590.22億元,增長28.8%。
內需強勁外需改善 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24.57億元,同比增長29.9%;規模以上投資1568.99億元,增長35.1%,增速高於2008年1.9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位。規模以上投資中城鎮投資完成1337.56億元,增長31.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四位;農村投資231.43億元,增長57.7%,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1.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房地產開發投資159.06億元,增長21.6%,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三位。
消費品市場平穩較快增長。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8.97億元,同比增長18.9%。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10.57億元,增長19%;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98.39億元,增長18.8%。農村消費市場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36.9%,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
Ⅵ 關於沛縣的旅遊景點
沛縣是漢高祖劉邦故里,素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之美譽。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沛縣文化遺產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泗水亭、歌風台、高祖原廟、射戟台等歷史景點馳明中外。較高價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風歌碑、漢化石像、漢代陶器等均為國家稀有文物。沛縣民風淳厚剛毅,崇文尚武,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嗩吶之鄉。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沛縣文物古跡眾多。縣博物館珍藏文物兩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戰國時代的陶器,有漢畫像石。沛縣被列入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漢代大風歌碑、漢代范氏井、秦代琉璃井、漢代呂母冢、棲山漢墓群、漢代泗水亭、漢代呂布射戟台、明代張貞觀墓、明遺民閻古古墓、清代曉明寺中西合璧建築群等。
沛公園 沛公園位於江蘇省沛縣新城區的中部,是連接主城區與副城區的生態景觀濕地,由北京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規劃佔地6平方公里。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1.5公里。 沛公園
沛公園是以入湖通道挖工庄河為軸心進行規劃建設的,挖工庄河原為一條貫穿新城區中心,東接微山湖,集排澇、灌溉於一體的河流,河流兩岸為農田和村落,地勢低窪,一些水面大小不等的坑塘分布兩岸,自然景色較美。沛公園有六大景區組成:即以觀賞沿河兩岸自然風光為主的水上游覽區;以休閑垂釣、親水觀光為主的碼頭垂釣區;以登高望遠、極目遠眺為主的登山觀景區;以濕地植被、野化農田為主的濕地保護區;以觀賞田園風光為主的農業觀光區;以休閑放鬆、回歸自然為主的森林苗圃區。沛公園建成後將成為我縣增添一處亮麗景點,同時為老百姓提供一片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漢之源景區,也叫世界劉氏總會會館。漢之源景區佔地135畝,總投資5000萬元,修建3個休閑廣場,3座景觀橋,1個親水平台,5座亭榭;綠地面積達105畝,種植各類喬、灌木40000株,地被13950平方米,草皮60030平方米,配套完善各類生活服務設施。公園主要由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樊井留痕、泗水飄香、鴻門軒、赤帝亭、古井奉茶等景點組成。其中樊井是漢代遺存,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樊噲跟隨劉邦起事前煮狗賣狗肉非常出名,他殺了狗沖洗狗肉就是在這口井邊。
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為景區主體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由民俗文化陳列館、世界劉氏源流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漢畫像石精品展示長廊等組成。大家細細觀賞劉氏會館,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這兒你可欣賞到眾多書法名家題寫的一幅幅《大風歌》作品,這正中的巨幅作品是武中奇的墨跡,那蒼勁瀟灑極富個性的筆墨讓大家心靈感到震撼,大家可以揣摩出這位書法大家在揮灑這幅作品時心中一定激盪著當年劉邦唱《大風歌》時的情懷,不然,他那筆墨何以有如此的神采和情韻?
眾多的《大風歌》書法精品,懸掛的第一幅是毛澤東的墨跡。據說這幅作品沛人最早是在中國博物館看到的。這是毛澤東書寫送給他的女兒李納的。毛澤東為什麼要給他的女兒李納書寫劉邦的《大風歌》?這是很值得我們尋味的。據載:毛澤東曾七次來到徐州。這位領袖詩人曾向徐州的領導提出想到沛縣看看歌風台,看看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唱《大風歌》的地方,後因當時道路不好,也或許是徐州的領導考慮到主席的安全,沒能如願。1995年,毛澤東的女兒李納來了,那時的歌風台還在縣文化館內,李納已人過中年,衣著十分樸素,她說她這次來沛縣看歌風台,是為了圓毛澤東他老人生前想來沛縣的這個心願的。
劉氏會館布置的內容很多,漢家天下,劉氏源流。這是劉氏家族的多種版本的族譜。這是四百餘年漢家大業中劉氏的諸位皇帝的石刻。這是從沛縣出土的珍貴的漢畫像石,站在這些被黃水掩埋後又重見天日的漢畫像石前,恍若一步走進兩千年前的漢朝。以石為紙,以刀作筆,先人的藝術,讓冰冷的石頭變得溫馨而有生機。民俗館是劉氏會館的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的領導和遊客來到這里,都感到非常驚嘆。這些已經成為歷史的諸如紡車、織布機、花轎、磨、碾、風箱、水缸、水桶、太平車、土車子、鋤、犁、耩子等等,昨天還是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工具,好像一夜之間,就被新的生活淘汰了。在這里,我們好像聽到了歷史的腳步聲,恍惚又回到了昨天的農耕文明中。對於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他們來到這兒,對這兒的許多舊物都會十分陌生。如果再過五十年、一百年……之後呢?我們的後人會更加感到生疏。然而,歷史是不能割斷的。辦這個民俗館,它的作用,它的意義,我們無論怎樣評述都不會過份。可以說沛縣城巿建設的文化品位不僅在她的外部造形上,更涵蘊在她的深層的內容中,這個民俗館就是一個內容。
漢高祖原廟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回沛,宴父老,歌大風,當時為他在沛城南建了行宮,後稱沛宮。劉邦去世後,他兒子劉盈繼位即惠帝,惠帝五年(前190年)下詔,將沛宮改建為「漢高祖原廟」。前殿有高祖廟,後有寢宮,春秋享祭。歷經兩千多年,屢圮屢修,直至清末咸豐年間被黃河水患沖沒,1996年重修。現廟門額為當代大書法家趙朴初題寫,大殿「樂沛殿」為徐州書協主席王冰石題寫。大殿塑高祖劉邦鎦金巨像,兩側有兩漢24帝畫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漢高祖原廟銘」碑。
漢街 為十字形仿漢街,總長近1000米,石板鋪路,兩邊全部為青磚黑瓦的仿漢建築。古玩店、書畫店相對集中於此,漫步漢街,可以觀光旅遊,可以休閑購物,可以品嘗特色小吃,是全國最大最集中的仿漢商業街。
呂母冢 即呂後父母的合葬墓。原墓封土極高,周圍植蒼松古柏,墓前有眾多石碑、石龕、石翁仲,今已不存,「古沛八景」中「蔓草寒霜呂墓秋」的景象已不見了。樊井和呂母冢兩處古跡縣政府正准備重新修復。
呂布射戟台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相互兼並。淮南王袁術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想先攻擊劉備以奪沛縣,再圖虎踞徐州的呂布,派大將紀靈率精兵三萬直取沛縣。劉備名為豫州刺史,實只沛縣一地,兵將不足萬,自料不敵,便向呂布求救,呂布扎營西南。次日一早,呂布在營中設宴,召紀靈、劉備共飲,並勸雙方罷兵。紀靈不敢應允,呂布怒令左右,植戟於轅門百步之外,說:「吾若一箭射中戟枝,當各散兵;不中可留決斗。有不從我言者,並力拒之!」語畢取箭登台,一發即中戟枝。紀靈懼怕呂、劉合力攻己,遂罷兵而去。這就避免了沛縣境內的一場戰禍,為此,沛人將此台作為歷史的見證保存了下來。
沛縣漢城 沛縣漢城 位於沛城中心地段,佔地近千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沛公大酒店、春雨樓等組成,多是仿漢建築,古色古香,古樸壯觀,集餐飲游樂、購物覽勝、訪古探幽於一身。佔地989畝,投資1.5億元,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漢文化廣場、濱水觀光帶、春雨樓等組成,是一座集游、購、娛、吃、住、行等配套一體的「城中之城」。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上的風景名勝區。
漢城公園 佔地508畝,陸面300畝,水面208畝,投資近5000萬元。花木扶疏、綠草如茵、楊柳飄拂、松柏勁拔。少兒區的各類設施可供孩子們遊玩嬉戲,青年區的舞廳和九迥廊可供舞蹈歌唱,老年區可供老人琴棋書畫,水面可以觀魚、游泳、劃船。兩座虹橋把各區連綴起來,給人以迥環曲折、美不勝收之感。在蒼松翠柏之中的小山丘後有老子的隱居著書處。公園核心部分為漢魂宮區,有漢闕、望樓、漢魂宮、沛宮、配殿、仙人承露台。各宮殿均有匾額楹聯,為書法名家手書,組成了古意盎然、雄偉壯觀的仿漢建築群。東西兩廂為碑廊,東為捐資碑廊,西為詠沛古詩碑廊,名家手法。漢魂宮下層深入地下,可供表演漢代歌舞。二層大殿有「漢高祖劉邦坐殿」蠟像群塑。漢高祖劉邦端坐龍椅,背後二宮女隨侍,左前有一執圭常侍(俗稱太監)。階下右為蕭何、張良、王陵、陳平,左為周勃、樊噲、曹參、韓信。君臣各俱情態,現商討治國安邦大計狀。漢魂宮四周牆壁用巨型青石淺浮雕鑲嵌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更增加了漢魂宮的庄嚴肅穆。沛宮中央有巨型高祖頭盔、寶劍、盾牌的雕塑,東西山牆鑲嵌大型浮雕,西為垓下之戰圖,東為還鄉歌大風圖。漢魂宮和仙人承露台都有噴水設施,銀色水柱和清瀅涌流伴著音樂般的水聲,令人賞心悅目。
與漢城公園隔路相望的是漢街、歌風台、漢高祖原廟。這之間還預留著大片空地,錯落有致地栽種著綠草花木,可容上萬人聚集,被人們稱作漢文化廣場。
漢宮區 為漢城公園七大景點之一,由漢魂宮、沛宮殿、東西配殿、東西望樓、仙人承露台、漢闕、碑廊等一系列漢代建築組成,是典型的漢代皇家園林建築。沛縣漢魂宮取意於《史記》記載。劉邦日「吾雖都關中、萬歲後魂魄猶樂思沛」。今人為弘揚大漢精神、於是1996年建造。漢魂宮上下四層、內有劉邦與群臣「金殿議事蠟像」、展覽廳、演藝廳等。上右圖為漢魂宮夜景。
微山湖:從山東濟寧到江蘇徐州,有首尾相連的四個湖,即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被人們稱作「南四湖」。在沛縣境內的有昭陽湖和微山湖,湖岸線60餘公里,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現沛縣人統稱為微山湖。風光秀麗,景以水潤,境以山幽。微山境內湖光、山色、島嶼、森林、 荷花盪、蘆葦盪等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獨特。微山湖 面積1200平方公里,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萬頃蘆葦盪莽莽蒼蒼,廣袤壯美景象。大運河穿湖而過,縱貫南北,構成特有的「湖中運河」景觀。微山湖水產資源豐富,有「日出斗金」之說。魚、鱉、蝦、蟹、藕、菱、葦等水產品種類繁多,在旱天又可澆灌兩岸數萬頃莊稼,千百年來兩岸人民以湖賴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每當夏秋之季,蓮葉接天,荷花映日,游魚戲水,岸柳成行,無邊的蘆葦叢中,棲聚著各類水禽60餘種。碧波盪漾,白帆點點,群鳥和鳴,漁歌互答,湖光山色,一派生機。微山湖的美,是一種天然的、綜合了野趣與柔情的美。尤其每年六、七、八、九月份,湖中萬頃野生荷花連片盛開,蔚為壯觀,得到遊客「黃山歸來不看岳,微山歸來不賞荷」之廣泛贊譽,可謂神州第一荷花盪。
微山湖還是革命聖地,抗日鐵道游擊隊就是以微山湖為根據地的。抗戰期間,劉少奇和陳毅就是從沛縣的豐樂村被地下工作者護送過微山湖到延安的。陳毅還留下一首過微山湖的詩:「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這是一幅微山湖的夜景圖,令人如臨其境,而那一個「慰」字則寫出了一個革命家豪邁的情懷。遊了微山湖,大家還可以去微山島看看,那兒有張良墓,張良可是漢初的三傑哦,是劉邦的軍師,打仗,出謀劃策都是他的,劉邦和他的關系就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差不多。
泗水亭公園:離漢城不遠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公園。公園因有泗水亭和碑而得名。泗水亭為漢高祖劉邦「試為吏」時的遺跡。乾隆版《沛縣志》謂「漢高祖為泗水亭長,即此亭也」。實際上是沛人為紀念劉邦任過泗水亭長,建亭作紀念的。《水經注》載:「縣治南垞上,東岸有泗水亭」。《地道記》稱「沛縣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為文。」可見亭為漢代所建,亭中立碑,仍用班固原文。明代詩人王玙《宿沛縣泗亭驛》詩有句「千古龍飛地,令人感廢興」。園內還有沛縣的另一著名古跡琉璃井。琉璃井群眾又稱作八寶琉璃井,井石欄內有數不清的勒痕。有關它的傳說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傳說是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游,為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對此,歷代詩人都有吟詠。二是傳說李三娘打水之井。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微時來沛縣娶李三娘,國滅後三娘回到沛縣,自食其力,在此井汲水灌田。三是劉邦回鄉歌大風時,軍隊人多,把石欄勒出道道繩痕,明詩人閻爾梅詩曰:「軍多汲盡琉璃井,無數繩痕泐石干。」以小巧玲瓏、古香古色、江南風韻為特色、與漢城公園遙相呼應。公園內有「射戟台」、「泗水亭碑」等多處古跡,泗水亭碑記載了劉邦起義前在沛縣的前半生,吸引了國內外漢學家紛沓而至。
樊巷、樊井 樊巷即劉邦著名將領樊噲故里,後封舞陽侯,官拜左丞相。漢初到明代,樊巷是一條小吃商業街,熱鬧非常。樊井據說即樊噲時屠狗煮狗用水之井。故址在今北外環路南,月牙河東頭,原巷已不存,井仍在。
歌風台 原是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征服淮南王英布回鄉宴父老歌大風的遺址。沛人為紀念這次盛典,「因台作寶」,後漢明帝來沛祭高祖原廟時,在台前立碑,命隨行大文字學家,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 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鐫刻碑上,雖經近兩千年歲月,黃水地震,碑上字跡剝蝕,但斷碑仍在,台也屢毀屢建。現歌風台為1996年重修。台高近10米,台內設有《漢高祖勝跡展》,台上有劉邦漢白玉雕像,北部歌風殿內立有漢代歌風碑,元代摹刻碑和1984年摹刻碑及「漢湯沐邑」的大屏風。東西兩廊為碑廊,台南部建了兩層閣樓,成為漢城區至高點,登上頂層,漢城區種種景觀盡收眼底,為全國最高大的台式建築之一,整個歌風台,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公元前195年,沛人在劉邦唱大風歌處築一高台,名為「歌風台」,歌風台歷經滄桑,屢建屢圯。圖中歌風台為1996年重建,面積12600平方米,台高10米,前樓後殿,布局勻稱,雄渾壯觀,台上有大風歌碑、劉邦塑像及兩面二廂古今著名石刻作品,台內常年舉辦《劉邦聖績展》《漢代文物展》等。
高祖原廟 公元前190年,劉邦的兒子劉盈(漢惠帝)追懷高祖功德,詔令天下,興建高祖瑞,特許沛縣立「漢高祖原廟」。漢高祖原廟海內外劉氏尋根祭祖地方,廟內有劉邦金身坐像一座。
沛縣城雕 建於1996年,高22米,位於城南鄭沛路入城處。四根巨柱擎起晶體圓球,金色巨龍環繞球上,象徵著「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沛縣正以騰飛的姿態奔向二十一世紀。
Ⅶ 沛縣僑城.中央公園怎麼樣可以放心購買嗎
千萬別買,買了,質量太差,上房就發現門變形了,一個半月過去了,物業跟開發商推諉,到現在家門都沒進去,誰敢買他們的房子,上當了
Ⅷ 我要三分鍾演講,講我的家鄉沛縣。分三類,1 地理位置 2旅遊景點 3古代的名人、名事。詳細~謝謝!
1. 沛縣位於江蘇省西北端,東靠微山、昭陽兩湖,與山東省微山縣毗連,西北與山東省魚台縣接壤,西鄰豐縣,南界銅山縣。地處北緯34°28?~34°59?;東經116°41?~117°09?。全境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1576平方公里。
沛縣是漢高祖劉邦故里,素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之美譽。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沛縣文化遺產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泗水亭、歌風台、高祖原廟、射戟台等歷史景點馳明中外。較高價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風歌碑、漢化石像、漢代陶器等均為國家稀有文物。沛縣民風淳厚剛毅,崇文尚武,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嗩吶之鄉。
2.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沛縣文物古跡眾多。縣博物館珍藏文物兩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戰國時代的陶器,有漢畫像石。沛縣被列入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漢代大風歌碑、漢代范氏井、秦代琉璃井、漢代呂母冢、棲山漢墓群、漢代泗水亭、漢代呂布射戟台、明代張貞觀墓、明遺民閻古古墓、清代曉明寺中西合璧建築群等。
沛公園 沛公園位於江蘇省沛縣新城區的中部,是連接主城區與副城區的生態景觀濕地,由北京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規劃佔地6平方公里。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1.5公里。 沛公園
沛公園是以入湖通道挖工庄河為軸心進行規劃建設的,挖工庄河原為一條貫穿新城區中心,東接微山湖,集排澇、灌溉於一體的河流,河流兩岸為農田和村落,地勢低窪,一些水面大小不等的坑塘分布兩岸,自然景色較美。沛公園有六大景區組成:即以觀賞沿河兩岸自然風光為主的水上游覽區;以休閑垂釣、親水觀光為主的碼頭垂釣區;以登高望遠、極目遠眺為主的登山觀景區;以濕地植被、野化農田為主的濕地保護區;以觀賞田園風光為主的農業觀光區;以休閑放鬆、回歸自然為主的森林苗圃區。沛公園建成後將成為我縣增添一處亮麗景點,同時為老百姓提供一片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漢之源景區,也叫世界劉氏總會會館。漢之源景區佔地135畝,總投資5000萬元,修建3個休閑廣場,3座景觀橋,1個親水平台,5座亭榭;綠地面積達105畝,種植各類喬、灌木40000株,地被13950平方米,草皮60030平方米,配套完善各類生活服務設施。公園主要由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樊井留痕、泗水飄香、鴻門軒、赤帝亭、古井奉茶等景點組成。其中樊井是漢代遺存,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樊噲跟隨劉邦起事前煮狗賣狗肉非常出名,他殺了狗沖洗狗肉就是在這口井邊。
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為景區主體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由民俗文化陳列館、世界劉氏源流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漢畫像石精品展示長廊等組成。大家細細觀賞劉氏會館,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這兒你可欣賞到眾多書法名家題寫的一幅幅《大風歌》作品,這正中的巨幅作品是武中奇的墨跡,那蒼勁瀟灑極富個性的筆墨讓大家心靈感到震撼,大家可以揣摩出這位書法大家在揮灑這幅作品時心中一定激盪著當年劉邦唱《大風歌》時的情懷,不然,他那筆墨何以有如此的神采和情韻?
眾多的《大風歌》書法精品,懸掛的第一幅是毛澤東的墨跡。據說這幅作品沛人最早是在中國博物館看到的。這是毛澤東書寫送給他的女兒李納的。毛澤東為什麼要給他的女兒李納書寫劉邦的《大風歌》?這是很值得我們尋味的。據載:毛澤東曾七次來到徐州。這位領袖詩人曾向徐州的領導提出想到沛縣看看歌風台,看看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唱《大風歌》的地方,後因當時道路不好,也或許是徐州的領導考慮到主席的安全,沒能如願。1995年,毛澤東的女兒李納來了,那時的歌風台還在縣文化館內,李納已人過中年,衣著十分樸素,她說她這次來沛縣看歌風台,是為了圓毛澤東他老人生前想來沛縣的這個心願的。
劉氏會館布置的內容很多,漢家天下,劉氏源流。這是劉氏家族的多種版本的族譜。這是四百餘年漢家大業中劉氏的諸位皇帝的石刻。這是從沛縣出土的珍貴的漢畫像石,站在這些被黃水掩埋後又重見天日的漢畫像石前,恍若一步走進兩千年前的漢朝。以石為紙,以刀作筆,先人的藝術,讓冰冷的石頭變得溫馨而有生機。民俗館是劉氏會館的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的領導和遊客來到這里,都感到非常驚嘆。這些已經成為歷史的諸如紡車、織布機、花轎、磨、碾、風箱、水缸、水桶、太平車、土車子、鋤、犁、耩子等等,昨天還是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工具,好像一夜之間,就被新的生活淘汰了。在這里,我們好像聽到了歷史的腳步聲,恍惚又回到了昨天的農耕文明中。對於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他們來到這兒,對這兒的許多舊物都會十分陌生。如果再過五十年、一百年……之後呢?我們的後人會更加感到生疏。然而,歷史是不能割斷的。辦這個民俗館,它的作用,它的意義,我們無論怎樣評述都不會過份。可以說沛縣城巿建設的文化品位不僅在她的外部造形上,更涵蘊在她的深層的內容中,這個民俗館就是一個內容。
漢高祖原廟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回沛,宴父老,歌大風,當時為他在沛城南建了行宮,後稱沛宮。劉邦去世後,他兒子劉盈繼位即惠帝,惠帝五年(前190年)下詔,將沛宮改建為「漢高祖原廟」。前殿有高祖廟,後有寢宮,春秋享祭。歷經兩千多年,屢圮屢修,直至清末咸豐年間被黃河水患沖沒,1996年重修。現廟門額為當代大書法家趙朴初題寫,大殿「樂沛殿」為徐州書協主席王冰石題寫。大殿塑高祖劉邦鎦金巨像,兩側有兩漢24帝畫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漢高祖原廟銘」碑。
漢街 為十字形仿漢街,總長近1000米,石板鋪路,兩邊全部為青磚黑瓦的仿漢建築。古玩店、書畫店相對集中於此,漫步漢街,可以觀光旅遊,可以休閑購物,可以品嘗特色小吃,是全國最大最集中的仿漢商業街。
呂母冢 即呂後父母的合葬墓。原墓封土極高,周圍植蒼松古柏,墓前有眾多石碑、石龕、石翁仲,今已不存,「古沛八景」中「蔓草寒霜呂墓秋」的景象已不見了。樊井和呂母冢兩處古跡縣政府正准備重新修復。
呂布射戟台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相互兼並。淮南王袁術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想先攻擊劉備以奪沛縣,再圖虎踞徐州的呂布,派大將紀靈率精兵三萬直取沛縣。劉備名為豫州刺史,實只沛縣一地,兵將不足萬,自料不敵,便向呂布求救,呂布扎營西南。次日一早,呂布在營中設宴,召紀靈、劉備共飲,並勸雙方罷兵。紀靈不敢應允,呂布怒令左右,植戟於轅門百步之外,說:「吾若一箭射中戟枝,當各散兵;不中可留決斗。有不從我言者,並力拒之!」語畢取箭登台,一發即中戟枝。紀靈懼怕呂、劉合力攻己,遂罷兵而去。這就避免了沛縣境內的一場戰禍,為此,沛人將此台作為歷史的見證保存了下來。
沛縣漢城 沛縣漢城 位於沛城中心地段,佔地近千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沛公大酒店、春雨樓等組成,多是仿漢建築,古色古香,古樸壯觀,集餐飲游樂、購物覽勝、訪古探幽於一身。佔地989畝,投資1.5億元,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漢文化廣場、濱水觀光帶、春雨樓等組成,是一座集游、購、娛、吃、住、行等配套一體的「城中之城」。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上的風景名勝區。
漢城公園 佔地508畝,陸面300畝,水面208畝,投資近5000萬元。花木扶疏、綠草如茵、楊柳飄拂、松柏勁拔。少兒區的各類設施可供孩子們遊玩嬉戲,青年區的舞廳和九迥廊可供舞蹈歌唱,老年區可供老人琴棋書畫,水面可以觀魚、游泳、劃船。兩座虹橋把各區連綴起來,給人以迥環曲折、美不勝收之感。在蒼松翠柏之中的小山丘後有老子的隱居著書處。公園核心部分為漢魂宮區,有漢闕、望樓、漢魂宮、沛宮、配殿、仙人承露台。各宮殿均有匾額楹聯,為書法名家手書,組成了古意盎然、雄偉壯觀的仿漢建築群。東西兩廂為碑廊,東為捐資碑廊,西為詠沛古詩碑廊,名家手法。漢魂宮下層深入地下,可供表演漢代歌舞。二層大殿有「漢高祖劉邦坐殿」蠟像群塑。漢高祖劉邦端坐龍椅,背後二宮女隨侍,左前有一執圭常侍(俗稱太監)。階下右為蕭何、張良、王陵、陳平,左為周勃、樊噲、曹參、韓信。君臣各俱情態,現商討治國安邦大計狀。漢魂宮四周牆壁用巨型青石淺浮雕鑲嵌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更增加了漢魂宮的庄嚴肅穆。沛宮中央有巨型高祖頭盔、寶劍、盾牌的雕塑,東西山牆鑲嵌大型浮雕,西為垓下之戰圖,東為還鄉歌大風圖。漢魂宮和仙人承露台都有噴水設施,銀色水柱和清瀅涌流伴著音樂般的水聲,令人賞心悅目。
與漢城公園隔路相望的是漢街、歌風台、漢高祖原廟。這之間還預留著大片空地,錯落有致地栽種著綠草花木,可容上萬人聚集,被人們稱作漢文化廣場。
漢宮區 為漢城公園七大景點之一,由漢魂宮、沛宮殿、東西配殿、東西望樓、仙人承露台、漢闕、碑廊等一系列漢代建築組成,是典型的漢代皇家園林建築。沛縣漢魂宮取意於《史記》記載。劉邦日「吾雖都關中、萬歲後魂魄猶樂思沛」。今人為弘揚大漢精神、於是1996年建造。漢魂宮上下四層、內有劉邦與群臣「金殿議事蠟像」、展覽廳、演藝廳等。上右圖為漢魂宮夜景。
微山湖:從山東濟寧到江蘇徐州,有首尾相連的四個湖,即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被人們稱作「南四湖」。在沛縣境內的有昭陽湖和微山湖,湖岸線60餘公里,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現沛縣人統稱為微山湖。風光秀麗,景以水潤,境以山幽。微山境內湖光、山色、島嶼、森林、 荷花盪、蘆葦盪等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獨特。微山湖 面積1200平方公里,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萬頃蘆葦盪莽莽蒼蒼,廣袤壯美景象。大運河穿湖而過,縱貫南北,構成特有的「湖中運河」景觀。微山湖水產資源豐富,有「日出斗金」之說。魚、鱉、蝦、蟹、藕、菱、葦等水產品種類繁多,在旱天又可澆灌兩岸數萬頃莊稼,千百年來兩岸人民以湖賴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每當夏秋之季,蓮葉接天,荷花映日,游魚戲水,岸柳成行,無邊的蘆葦叢中,棲聚著各類水禽60餘種。碧波盪漾,白帆點點,群鳥和鳴,漁歌互答,湖光山色,一派生機。微山湖的美,是一種天然的、綜合了野趣與柔情的美。尤其每年六、七、八、九月份,湖中萬頃野生荷花連片盛開,蔚為壯觀,得到遊客「黃山歸來不看岳,微山歸來不賞荷」之廣泛贊譽,可謂神州第一荷花盪。
微山湖還是革命聖地,抗日鐵道游擊隊就是以微山湖為根據地的。抗戰期間,劉少奇和陳毅就是從沛縣的豐樂村被地下工作者護送過微山湖到延安的。陳毅還留下一首過微山湖的詩:「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這是一幅微山湖的夜景圖,令人如臨其境,而那一個「慰」字則寫出了一個革命家豪邁的情懷。遊了微山湖,大家還可以去微山島看看,那兒有張良墓,張良可是漢初的三傑哦,是劉邦的軍師,打仗,出謀劃策都是他的,劉邦和他的關系就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差不多。
泗水亭公園:離漢城不遠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公園。公園因有泗水亭和碑而得名。泗水亭為漢高祖劉邦「試為吏」時的遺跡。乾隆版《沛縣志》謂「漢高祖為泗水亭長,即此亭也」。實際上是沛人為紀念劉邦任過泗水亭長,建亭作紀念的。《水經注》載:「縣治南垞上,東岸有泗水亭」。《地道記》稱「沛縣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為文。」可見亭為漢代所建,亭中立碑,仍用班固原文。明代詩人王玙《宿沛縣泗亭驛》詩有句「千古龍飛地,令人感廢興」。園內還有沛縣的另一著名古跡琉璃井。琉璃井群眾又稱作八寶琉璃井,井石欄內有數不清的勒痕。有關它的傳說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傳說是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游,為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對此,歷代詩人都有吟詠。二是傳說李三娘打水之井。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微時來沛縣娶李三娘,國滅後三娘回到沛縣,自食其力,在此井汲水灌田。三是劉邦回鄉歌大風時,軍隊人多,把石欄勒出道道繩痕,明詩人閻爾梅詩曰:「軍多汲盡琉璃井,無數繩痕泐石干。」以小巧玲瓏、古香古色、江南風韻為特色、與漢城公園遙相呼應。公園內有「射戟台」、「泗水亭碑」等多處古跡,泗水亭碑記載了劉邦起義前在沛縣的前半生,吸引了國內外漢學家紛沓而至。
樊巷、樊井 樊巷即劉邦著名將領樊噲故里,後封舞陽侯,官拜左丞相。漢初到明代,樊巷是一條小吃商業街,熱鬧非常。樊井據說即樊噲時屠狗煮狗用水之井。故址在今北外環路南,月牙河東頭,原巷已不存,井仍在。
歌風台 原是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征服淮南王英布回鄉宴父老歌大風的遺址。沛人為紀念這次盛典,「因台作寶」,後漢明帝來沛祭高祖原廟時,在台前立碑,命隨行大文字學家,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 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鐫刻碑上,雖經近兩千年歲月,黃水地震,碑上字跡剝蝕,但斷碑仍在,台也屢毀屢建。現歌風台為1996年重修。台高近10米,台內設有《漢高祖勝跡展》,台上有劉邦漢白玉雕像,北部歌風殿內立有漢代歌風碑,元代摹刻碑和1984年摹刻碑及「漢湯沐邑」的大屏風。東西兩廊為碑廊,台南部建了兩層閣樓,成為漢城區至高點,登上頂層,漢城區種種景觀盡收眼底,為全國最高大的台式建築之一,整個歌風台,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公元前195年,沛人在劉邦唱大風歌處築一高台,名為「歌風台」,歌風台歷經滄桑,屢建屢圯。圖中歌風台為1996年重建,面積12600平方米,台高10米,前樓後殿,布局勻稱,雄渾壯觀,台上有大風歌碑、劉邦塑像及兩面二廂古今著名石刻作品,台內常年舉辦《劉邦聖績展》《漢代文物展》等。
高祖原廟 公元前190年,劉邦的兒子劉盈(漢惠帝)追懷高祖功德,詔令天下,興建高祖瑞,特許沛縣立「漢高祖原廟」。漢高祖原廟海內外劉氏尋根祭祖地方,廟內有劉邦金身坐像一座。
沛縣城雕 建於1996年,高22米,位於城南鄭沛路入城處。四根巨柱擎起晶體圓球,金色巨龍環繞球上,象徵著「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沛縣正以騰飛的姿態奔向二十一世紀。
3.劉邦
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謚號高皇帝。劉邦出身農家,早年當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劉邦在沛縣聚眾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也引兵入關。
劉邦即位後,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等,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並加重租稅等,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他還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加強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他認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敗亡,於是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他還接受婁敬強干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餘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
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占據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於的閼氏,才得脫險。此後,劉邦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劉邦年輕時放盪不羈,鄙視儒生。稱帝以後,他認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有用處。陸賈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劉邦於是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鑒。他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即「漢律九章」。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後,幾次想廢黜呂後所生的太子劉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高祖十二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而逝世。
·周 勃
江蘇省沛縣人,西漢時開國武侯,被劉邦賜予列侯的爵位,時稱:「絳侯」。
·夏侯嬰
沛縣人。開始在沛縣縣府的馬房裡掌管養馬駕車。每當他駕車送完使者或客人返回的時候,經過沛縣泗上亭,都要找高祖去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後來,夏侯嬰擔任了試用的縣吏,與高祖更加親密無間。有一次,高祖因為開玩笑而誤傷了夏侯嬰,被別人告發到官府。當時高祖身為亭長,傷了人要從嚴懲罰,因此高祖申訴本來沒有傷害夏侯嬰,夏侯嬰也證明自己沒有被傷害。後來這個案子又翻了過來,夏侯嬰因受高祖的牽連被關押了一年多,挨了幾百板子,但終歸因此使高祖免於刑罰。
當初高祖帶領他的徒眾准備攻打沛縣的時候,夏侯嬰以縣令屬官的身份與高祖去聯絡。就在高祖降服沛縣的那天,高祖立為沛公,賜給夏侯嬰七大夫的爵位,並任命他為太僕。在跟隨高祖攻打胡陵時,夏侯嬰和蕭何一起招降了泗水郡郡監平,平交出胡陵投降了,高祖賜給夏侯嬰五大夫的爵位。他跟隨高祖在碭縣以東襲擊秦軍,攻打濟陽,拿下戶牖,在雍丘一帶擊敗李由的軍隊,他在戰斗中駕兵車快速進攻,作戰勇猛,高祖賜給他執帛的爵位。夏侯嬰又曾經以太僕之職指揮兵車跟從高祖在東阿、濮陽一帶襲擊章邯,在戰斗中駕兵車快速進攻,作戰勇猛,大破秦軍,高祖賜給他執珪的爵位。他又曾指揮兵車跟從高祖在開封襲擊趙賁的軍隊,在曲遇襲擊楊熊的軍隊。在戰斗中,夏侯嬰俘虜六十八人,收降士兵八百五十人,並繳獲金印一匣。接著又曾經指揮兵車跟從高祖在洛陽以東襲擊秦軍。他駕車沖鋒陷陣,奮力拚殺,高祖賜與他滕公的封爵。接著又指揮兵車跟從高祖攻打南陽,在藍田、芷陽大戰,他駕兵車奮力沖殺,英勇作戰,一直打到了霸上。項羽進關之後,滅掉了秦朝,封沛公為漢王。漢王賜與夏侯嬰列侯的爵位,號為昭平侯。又以太僕之職,跟隨漢王進軍蜀、漢地區。
後來漢王回軍平定了三秦,夏侯嬰隨從漢王攻擊項羽的軍隊。進軍彭城,漢軍被項羽打得大敗。漢王因兵敗不利,乘車馬急速逃去。在半路上夏侯嬰遇到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他們收上車來。馬已跑得十分疲乏,敵人又緊追在後,漢王特別著急,有好幾次用腳把兩個孩子踢下車去,想扔掉他們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嬰下車把他們收上來,一直把他們載在車上。夏侯嬰趕著車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兩個嚇壞了的孩子抱緊了自己的脖子之後,才駕車賓士。漢王為此非常生氣,有十多次想要殺死夏侯嬰,但最終還是逃出了險境,把孝惠帝、魯元公主安然無恙地送到了豐邑。
漢王到了滎陽之後,收集被擊潰的軍隊,軍威又振作起來,漢王把祈陽賜給夏侯嬰作為食邑。在此之後,夏侯嬰又指揮兵車跟從漢王攻打項羽,一直追擊到陳縣,最後終於平定了楚地。行至魯地,漢王又給他增加了茲氏一縣作為食邑。
漢王立為皇帝的這一年秋天,燕王臧荼起兵造反,夏侯嬰以太僕之職跟從高帝攻打臧荼。第二年,又跟從高帝到陳縣,逮捕了楚王韓信。高帝把夏侯嬰的食邑改封在汝陰,剖符為信,使爵位世世代代傳下去。又以太僕之職跟從高帝攻打代地,一直打到武泉、雲中,高帝給他增加食邑一千戶。接著又跟隨漢王到晉陽附近,把隸屬於韓信的匈奴騎兵打得大敗。當追擊敗軍到平城時,被匈奴騎兵團團圍住,困了整整七天不能解脫。後來高帝派人送給匈奴王的王後閼氏好多禮物,匈奴王冒頓這才把包圍圈打開一角。高帝脫圍剛出平城就想驅車快跑,夏侯嬰堅決止住車馬慢慢行走,命令弓箭手都拉滿弓向外,最後終於脫離險境。以此功,高帝把細陽一千戶作為食邑加封給夏侯嬰。又以太僕之職跟隨高帝在勾注山以北地區攻打匈奴騎兵,獲得大勝。以太僕之職在平城南邊攻擊匈奴騎兵,多次攻破敵陣,功勞最多,高帝就把奪來的城邑中的五百戶賜給他作為食邑。又以太僕之職攻打陳豨、黥布的反叛軍隊,沖鋒陷陣,擊退敵軍,又加封食邑一千戶。最後,皇帝把夏侯嬰的食邑定在汝陰,共六千九百戶,撤消以前所封的其它食邑。
夏侯嬰自從跟隨高帝在沛縣起兵,長期擔任太僕一職,一直到高帝去世。之後又作為太僕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和呂後非常感激夏侯嬰在下邑的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緊靠在皇宮北面的一等宅第賜給他,名為「近我」,意思是說「這樣可以離我最近」,以此表示對夏侯嬰的格外尊寵。孝惠帝死去之後,他又以太僕之職侍奉高後。等到高後去世,代王來到京城的時候,夏侯嬰又以太僕的身份和東牟侯劉興居一起入皇宮清理宮室,廢去了少帝,用天子的法駕到代王府第里去迎接代王,和大臣們一起立代王為孝文皇帝,夏侯嬰仍然擔任太僕。八年之後去世,謚號為文侯。他的兒子夷侯夏侯灶繼承侯位,七年之後去世。兒子共侯夏侯賜繼承侯位,三十一年之後去世。他的兒子夏侯頗娶的是平陽公主,在他繼承侯位十九年時,也就是元鼎二年(前115)這一年,因為和他父親的御婢通姦,畏罪自殺,封國也被撤消。
·周勃
(?~公元前169) 中國秦末漢初名將。沛縣(今屬江蘇)人。少時家貧。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跟隨劉邦起兵,三年後,被賜威武侯,繼升將軍。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參與攻打趙賁,擊敗章平,圍困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是留鎮□關(今陝西商縣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漢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周勃率軍攻取泗水、東海兩郡(約今安徽、江蘇北部)。次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王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後又率軍擊叛漢的趙相陳□、燕王盧綰,先後平定長城以南百餘縣。劉邦病危時囑告呂後:「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史記·高祖本紀》)。呂後死後,周勃與陳平等智奪呂氏兵權,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