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沈丘濕地公園

沈丘濕地公園

發布時間: 2020-12-15 13:03:31

Ⅰ 商兵空氣在中國第幾

商丘

(河南省地級市)
鎖定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商丘,簡稱商、宋,位於河南省東部,東臨淮北、宿州,西扼開封、北接菏澤、南襟亳州、鹿邑。[1] 2014年末,全市轄2區、6縣,總面積為8636平方公里,總人口904.70萬人,常住人口725.80萬人。[2-3]
商丘因歷史厚重而聞名,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早在舊石器時代,「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這里發明了人工取火。新石器時代,炎帝朱襄氏、顓頊、帝嚳等先後在此建都。[4-5] 此後的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朝梁國、南宋、金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因商人、商業、商品發源於商丘,商朝建都於商丘,商丘被譽為「三商之源·華商之都」。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00餘處、景點3000多處,擁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6] 、國家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6個、國家濕地公園4個。[7] 商丘古城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3] 2014年11月29日,商丘市被評為「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8-9]
商丘常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20億斤以上,被稱為「豫東糧倉」。[3] 商丘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10]
中文名稱
商丘
外文名稱
Shangqiu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下轄地區
睢陽區、梁園區、柘城縣、虞城縣、夏邑縣、寧陵縣、睢縣、民權縣
政府駐地
睢陽區府前路1號
電話區號
0370(+86)
郵政區碼
476000
地理位置
華北平原南端,河南省東部
面 積
8636平方公里[3]
人 口
725.80萬人(2015年常住人口)[3]
方 言
中原官話-商丘話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燧皇陵 帝嚳陵 閼伯台 孔子還鄉祠 木蘭祠 商丘古城 應天書院等
機 場
商丘觀堂機場(建設中)[11]
火車站
商丘站、商丘南站、商丘高鐵站等
車牌代碼
豫N
著名高校
商丘師院 商丘學院 商丘工學院等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4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地貌
▪ 氣候
▪ 水文
5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 植物資源
▪ 水資源
6 交通通訊
▪ 鐵路
▪ 公路
▪ 航空
▪ 水運
▪ 管道
▪ 通信
7 經濟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8 社會事業
▪ 教育事業
▪ 科研事業
▪ 環境事業
▪ 文化事業
▪ 文化事業
▪ 基礎建設
9 文化
▪ 文化底蘊
▪ 文化傳說
▪ 姓氏之根
▪ 名勝古跡
10 旅遊景點
11 名優特產
12 著名人物
▪ 古代
▪ 現當代
13 友好城市
▪ 國內
▪ 國際
14 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三皇時期
主詞條:燧人氏;栗陸氏;炎帝朱襄氏;葛天氏
一萬五千年前,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出生於商丘並在這一帶建
商丘燧皇陵中的天皇燧人氏青銅像
立燧明國。[12]
8500年前,栗陸氏建都於栗(今商丘夏邑縣)。[13-14]
6000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於朱(今商丘柘城縣)。[4] 葛天氏建都於葛(今商丘寧陵縣)。[16-17]
五帝時期
主詞條:顓頊;帝嚳;閼伯;後羿
公元前24世紀,顓頊由窮桑遷都於
商丘帝嚳陵
商丘(今商丘睢陽區)。[5]
帝嚳高辛氏出生並封於高辛(今商丘高辛鎮),成為天下共主後,定都亳(今商丘谷熟鎮)。[18]
帝堯時代,商丘為羿的封地。[19-20]
帝舜時代,帝嚳之子契(閼伯)佐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於商(今商丘睢陽區)做火正,為商族人的始祖,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被稱為「商丘」。[21]
夏商時期
主詞條:少康中興;商文化;商湯滅夏
大禹接受舜帝禪讓後,將帝舜之子商均封於虞(今
商丘睢陽區閼伯台
商丘虞城縣),承繼舜帝「有虞氏」之號。
夏朝前期(公元前1943年),君主姒相遷都於商丘(今商丘睢陽區)。[22]
公元前1875年,姒少康在有虞國的幫助下,定都綸邑(今商丘夏邑縣),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17]
從契封於商(今商丘睢陽區)至湯建立商朝,中間歷十三代,約470年,為古商國時代。[23]
在古商國時期,閼伯的孫子相土在這里發明了乘馬;[24] 閼伯的六世孫王亥在這里創造了商業文明,被尊為商人始祖。
公元前16世紀,契的14世孫成湯,滅夏稱商,建立商朝,定都亳(今商丘),從先王居。[25-26]
周朝時期
主詞條:三監之亂;葵丘會盟;泓水之戰;大棘之戰;弭兵之盟;齊滅宋之戰;竊符救趙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姬發封女
商丘睢陽區微子祠及微子墓
婿陳胡公於胡(今商丘柘城胡襄鎮)建立陳國。
周成王姬誦三年(公元前1040年),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後,成王封殷商後裔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齊、魏、楚三分宋地,商丘大部分屬魏。魏國佔領商丘地區後,封魏國公子魏無忌於信陵(今商丘寧陵縣),史稱「信陵君」。[17]
秦漢時期
主詞條:陳勝吳廣起義;漢高祖醉斬白蛇;梁國;七國之亂;梁園
秦朝時期,商丘境內除柘城屬陳郡外,其餘均屬
商丘西漢梁國王陵群
碭郡。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攻下商丘境內的酇縣(今商丘永城西)、柘縣(今商丘柘城縣),成為張楚政權的一部分。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碭郡升為梁國,國都為睢陽(今商丘睢陽區),屬豫州。梁國國王劉武因為是竇太後的幼子,有寵。其封地梁國是擁有四十餘城的大國,居天下膏腴之地,地理上居於牽制東方諸國、屏蔽朝廷的關鍵位置。梁孝王劉武憑借著七國之亂為朝廷立下的赫赫戰功,梁國與漢朝所殺傷和擄掠的敵軍、物資大約相等。朝廷又對劉武賞賜不可勝道,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梁孝王在睢陽大治宮室,建起了三百里梁園,興起了一股梁園文學風尚。[27]
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魏將梁國改為梁郡。[17]
商丘梁國石室地宮漢墓
南北朝時期
主詞條:梁郡;馬頭郡
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時仍為梁郡。後秦在此
商丘木蘭祠
設置徐州(治今商丘睢陽區)。
北魏屬徐州,境內設梁郡(治今商丘睢陽區)、譙郡(治今商丘市梁園區蒙牆寺村)。
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四月,元顥在梁國睢陽(今商丘睢陽區)登基稱帝,建元為孝基,成為北魏建武帝。
東魏時期,在平城(今商丘夏邑西南馬頭寺村)增設馬頭郡,廢譙郡。[17]
隋唐五代時期
主詞條:宋州;隋唐大運河;睢陽保衛戰
隋朝開皇初梁郡廢,十六年(596年)置宋州,大業三年(
商丘睢陽區張巡祠
607年)復置梁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又改為宋州,治所稱為宋城縣(今商丘睢陽區)。[28] 天寶元年(742年),置睢陽郡,屬河南道。[17]
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由張巡領導的唐朝最為慘烈的睢陽保衛戰,成功遏制了安史之亂的叛軍南下侵犯江南,但付出的卻是睢陽城十室九空的慘痛代價。[17]
乾元元年(758年),睢陽郡復為宋州。[17]
五代梁三年(909年),升為宣武軍。五代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改為歸德軍。五代後周時仍為宣武軍。[17]
隋唐大運河商丘段長達200公里
兩宋金元時期
主詞條:應天府;北宋南京;鴻慶宮;應天府書院;歸德府
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為
宋朝南京(應天府)
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建立宋朝。
北宋初復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為應天府,屬京東西路(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詔升為南京,為北宋陪都。南京城內設有隔城,將城區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城東的南北分別有延和門和昭仁門,城西的南北分別有順成門和回鑾門,城南有崇禮門,城北有靜安門,隔城也開兩門,東有承慶門,西有祥輝門。宮城周長二宋里三百十六宋步,另開兩個城門,南門叫重熙門,北門叫頒慶門,一個正殿叫歸德殿。在城北建造聖祖殿,以聖祖殿為鴻慶宮,奉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像,侍於聖祖殿之側,名神御殿,又名三聖殿,成為趙宋的原廟。[29-30]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商丘古城)

歸德府地圖 (2張)
即位,是為宋高祖,商丘成為南宋開國都城。[31] 紹興二年(1132年)初,金兵大舉南侵之時,趙構帶領朝中文武群臣南遷至揚州,而南京知府凌唐佐則留守在南京御敵,九月五日,南京城遭數十萬金兵圍困;九月八日,南京最終被完顏宗弼攻陷;南京知府凌唐佐詐降。[32] [33-34] 金朝所扶持的偽齊皇帝劉豫將南京降為歸德府。[35]

公元1138年(天眷元年),金朝領三省事宗磐、宗雋在朝廷專權,外結左副元帥撻懶,將河南、陝西地歸還給宋朝,南京(今商丘)也在其中。
公元1140年末,金兵重新佔領南京(今商丘)。
天元元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遷都歸德府。[36]
元朝,稱歸德府,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37]
明清時期
明朝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為州,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37]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州為府。[37]
清朝沿明制,仍為歸德府,屬河南省。[37]
近現代時期
主詞條:商丘近代史;淮海戰役;豫東戰役;商丘專區
民國二年(1913年)撤歸德府,所屬各縣劃歸豫東道。
建國初商丘地圖
1932年至1948年間,為第二行政督察區。[17]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初),蔣介石率領湯恩伯在商丘設置行轅,主持徐州會戰。日軍攻陷徐州後,大舉西犯。國民黨在商丘集中4個師25000人的兵力,全線防禦。同年5月12日至6月3日,商丘的永城縣、民權縣、虞城縣、夏邑縣、商丘縣、寧陵縣、睢縣、柘城縣先後陷入日寇的鐵蹄之下。同年6月,日軍扶持張嵐峰在商丘縣城設立了日偽豫東總司令部。[17]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0月),日軍在商丘設立了「日軍陸軍特務機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商丘被共產黨解放,設立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同年11月18日建立商丘市。於商丘縣城城關設大同、博愛二鎮。同年11月23日,中原軍區支前司令部調整了支前部署,設立商丘為總兵站。同年12月31日,淮海戰役總前委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由安徽宿縣遷至商丘(今商丘市睢陽區)張菜園村。淮海戰役首先在商丘張公店打響,商丘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共計殲滅國民黨軍約55萬人,是消滅國民黨軍最多的地區之一。商丘火車站獲得了中原軍區運輸司令部的表揚,並獲得了「在淮海戰役中起了火車頭的作用」的巨幅錦旗一面。淮海戰役結束後,共產黨在商丘成立渡江戰役總前委。[17]
1949年3月,設立朱集市。1949年3月,豫皖蘇第一行政區改為商丘專區。
商丘睢縣睢杞戰役紀念塔
商丘專區共下轄商丘縣、虞城、民權縣、睢縣、寧陵、夏邑、柘城、永城8個縣。[17]
1950年,商丘縣城關鎮改為商丘市。1951年8月,朱集市、商丘市二市合並為商丘市,市治朱集市。[17]
1953年,撤銷淮陽專區,將淮陽、太康、鹿邑、鄲城、沈丘、項城6縣劃歸商丘專區,專區共下轄14個縣。[17]
1958年,商丘專區劃入開封專區。[17]
1960年,商丘縣、虞城、夏邑、永城、寧陵、柘城、鹿邑、鄲城8個縣重新成立商丘專區。[17]
1965年6月,鹿邑縣與鄲城縣被劃出商丘專區,民權縣、睢縣被重新劃歸商丘專區。1967年商丘專區改為商丘地區。
1997年6月,商丘地區行政公署、商丘市和商丘縣撤並為地級商丘市。[17]
商丘古城鳥瞰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6月底
商丘市地圖
,商丘市轄2區、6縣,下設1個副廳級新區(商丘新區)。[3]
行政區 永城市 睢陽區 梁園區 商丘新區 虞城縣 柘城縣 夏邑縣 民權縣 睢縣 寧陵縣
面積/平方千米 2000 960 673 239 1558 1048 1481 1222 926 798
人口/萬人 154.06[39] 86[40] 80[41] 30 110[42] 101[43] 120[44] 72 86 64
商丘古城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362472
商丘古城
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390528人,下降5.04%。其中,男性人口為3683647人,佔50.03%;女性人口為3678825人,佔49.9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13。0-14歲人口為1571281人,佔21.34%;15-64歲人口為5127852人,佔69.65%;65歲及以上人口為663339人,佔9.01%。[45]
望採納

Ⅱ 周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景點

河南境內有一條流淌了兩千多年的河流,它就是賈魯河。翻開河南地圖,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賈魯河發源於新密市,向東北流經鄭州市,至市區北郊折向東流,經中牟,入開封,過尉氏縣,後至周口市入沙潁河,最後流入淮河。它全長255.8公里,我們熟知的金水河、索須河、熊兒河、七里河、東風渠都是它的支流。古時的賈魯河水量充沛,可通舟楫,還時常有洪水泛濫,因此,古人又將它稱為小黃河。今天的賈魯河雖然淺可見底,但它仍是河南省境內除黃河以外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賈魯河可稱得上是一條千年古河。有人考證,認為它的前身就是楚漢相爭時的「鴻溝」。據史料記載,鴻溝乃戰國時期魏國所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開通,故道今滎陽市北引黃河水入圃田澤,東流經開封境內,再南下注入潁河,當時開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灌溉農田。後又經過二十多年的開發,至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連通了濟、濮、濉、潁、汝、泗諸水,成為當時中原大地上的主幹水道,以此為主形成了水路交通網和大面積的灌溉區。因此,鴻溝一帶在當時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在此對峙,後楚與漢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以東者為楚」。這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鴻溝就是今天的賈魯河。

Ⅲ 周口周邊游旅遊去哪好

周口有復有4A級景區3家(鹿邑太清宮、制老子故里旅遊區和太昊陵

鹿邑太清宮

景區),3A級景區2家(關帝廟)(沈丘縣的中華槐園),2A級景區2家(中原民俗文化園),淮陽龍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周口的遺址遺跡和文物點達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河南省項城市南頓故城、袁氏故居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

Ⅳ 周口著名景點有哪些,周口值得去的景點有哪些

周口著名景點:
周口有有4A級景區3家(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旅遊回區和太昊陵景區答),3A級景區2家(關帝廟)(沈丘縣的中華槐園),2A級景區2家(中原民俗文化園),淮陽龍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周口的遺址遺跡和文物點達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河南省項城市南頓故城、袁氏故居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

Ⅳ 周口的名勝古跡

周口有有4A級景區3家(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旅遊區和太昊陵景區),3A級景區2家(版關帝權廟)(沈丘縣的中華槐園),2A級景區2家(中原民俗文化園),淮陽龍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周口的遺址遺跡和文物點達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河南省項城市南頓故城、袁氏故居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

Ⅵ 周口哪些地方比較好玩

周口有有4A級景區3家(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旅遊區和太昊陵景區),專3A級景區2家(關帝廟)(沈丘縣的屬中華槐園),2A級景區2家(中原民俗文化園),淮陽龍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周口的遺址遺跡和文物點達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河南省項城市南頓故城、袁氏故居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

Ⅶ 周口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是怎樣的

周口的水資源:

周口水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水質良好,地下六米就有水,一般的井都抽不幹,水質能直接飲用。據1998年周口水文勘測局資料計算,水資源總量為29.81億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畝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約44.88億立方米。合理利用這些水資源,基本能夠滿足全市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生活用水,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證。

周口的名勝古跡:

周口有有4A級景區3家(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旅遊區和太昊陵景區),3A級景區2家(關帝廟)(沈丘縣的中華槐園),2A級景區2家(中原民俗文化園),淮陽龍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周口的遺址遺跡和文物點達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河南省項城市南頓故城、袁氏故居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

Ⅷ 你在什麼時候參加過公益活動,什麼感覺

大學的時候去特殊兒童學校給他們送書籍,那裡的孩子很可憐,但是很堅強。

Ⅸ 周口市的現代歷史遺跡有哪些

周口有有4A級景區3家(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旅遊區和太昊陵景區),3A級景區2家(關帝廟)(沈丘縣的中華槐園),2A級景區2家(中原民俗文化園),淮陽龍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周口的遺址遺跡和文物點達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河南省項城市南頓故城、袁氏故居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

周口,古屬陳國。戰國末期,一度為楚國都城。陳勝吳廣曾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兩漢以來,歷代以淮陽為中心設郡置府。明清時期,周家口是西北與江南物資交流的重要樞紐,曾被稱為河南四大商業重鎮之一。明朝初年,隨著沙潁河漕運的開通而開始發展,最初的集鎮也逐漸由沙河北岸擴展到南岸。為了滿足兩岸商賈往來的需要,一戶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匯區老街)開辟了第一個渡口,「周家口」也因此得名。
明代萬曆年間,賈魯河河道疏浚完成,於是周家口成為南接江淮,北通山陝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清初的五十年間,賈魯河疏浚達十次,以確保河運暢通。清朝乾隆年間,周家口鎮的發展達到頂峰,開辟渡口16個,擁有街道116條,常住居民數萬人,流動人口達數十萬人。清朝中後期,海運逐漸取代河運成為南北物資運輸的主要渠道。1843年,黃河在中牟決口,致使賈魯河淤積,賈魯河北上開封的航道被阻,自此再未恢復。周家口鎮的商業開始走向蕭條。咸豐同治年間,捻軍戰亂波及周家口,鎮內的許多廟宇建築「三次焚毀,幾至於盡」。

Ⅹ 周口市呵呵

周口位於河南東南部,歷史悠久厚重。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之美譽,是中華文明傳承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三皇故都文化聖地」。全市國土面積11959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120.6萬人。周口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老子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經》流芳千古;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現代民族英雄吉鴻昌、歷史名人袁世凱等。

周口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東臨安徽阜陽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許昌市,南與駐馬店市相連,北和開封市、商丘市接壤,2000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全市國土面積11959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120.6萬人。轄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太康縣、鹿邑縣、鄲城縣、淮陽縣、沈丘縣、項城市、川匯區10個縣市區和一個省級開發區—周口經濟開發區。311國道橫穿東西,106國道縱貫南北;大慶至廣州、南京至洛陽、永城至登封、商丘至周口4條高速公路在周口交匯,是全省為數不多的有環城高速的城市之一。
周口歷史悠久厚重。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之美譽。太昊伏羲氏建都宛丘(今淮陽縣),定姓氏,制嫁娶,燃起了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中國女神女媧氏都於西華,摶土造人,煉石補天,被尊為中華人文始母;炎帝神農氏始都於陳(今淮陽縣),嘗百草,藝五穀,開創中國種植、養殖的新紀元,周口因此而成為中華文明傳承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三皇故都文化聖地」。周口古屬陳國,《詩經·陳風》赫然在目;戰國末期,為楚都所在地,史稱郢陳;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兩漢時期,陳為皇子領地,繁榮昌盛,富甲一方;魏晉以來,以淮陽為中心歷次設郡置府。周口人傑地靈,歷史上名人輩出,老子(李耳)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經》流芳千古;還有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現代民族英雄吉鴻昌、歷史名人袁世凱等燦若星辰。
周口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肉、煙生產基地。周口還是國家重要的黃牛、槐山羊、生豬養殖及肉製品出口基地。所產槐山羊皮為出口免檢產品,遠銷美、英、意、日及東歐各國,歷史上與河北張家口並稱中國南北「兩大皮都」。中央在此建有國家糧食儲備庫、食糖儲備庫、豬肉儲備庫、棉花儲備庫等重大戰略物資儲備項目,發展農產品商貿物流產業前景廣闊。
折疊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折疊地形地貌
周口地屬黃淮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為1/5000-1/7000。海拔高度為35.5-64.3米。大致以川匯區至太康一線為界,線西海拔高度為50—64.3米,自然坡降為1/5000-1/6000;線東海拔高度為35.5-50米,自然坡降為1/6000-1/7000。線東的鄲城東部,沈丘東部、東南部,項城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多在40米以下,地勢低窪易澇。
全市地貌特點是大平小不平。整體地貌平坦,但受外力作用,嶺崗和窪地微地貌廣泛發育,改變了平原地貌的單一形態。按照河南省地貌區劃和等級系統劃分,市內以沙潁河為界,以北為黃河沖積平緩平原區,以南為淮河及其支流沖積湖積平原區。嶺崗多分布在沙潁河以北,川匯區至太康一線以西。坡窪地分布較廣,主要在沙潁河以北;以南的沈丘、項城、商水也有零星存在。
土壤類型
市區土壤主要有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黃褐土等4個土類,黃褐土、潮褐土、潮土、灰潮土、濕潮土、鹽化潮土、砂姜潮土、壤質潮土、黏質潮土、黑底潮土、壤質灰潮土、黏質灰潮土、沖積濕潮土、氯化物鹽化潮土、砂姜黑土、青黑土、覆蓋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石灰性青黑土、覆蓋石灰性砂姜黑土等20個土屬。主要壤質是洪水沖積性黃褐土和砂質洪水沖積性潮褐土。
由於受氣候、大地構造、黃河和沙潁河沖積及人們社會生產活動的影響,市區土壤大致以沙潁河為界,以南多為砂姜黑土;以北是在黃河歷代南泛的沖積物上經過人們辛勤耕耘形成的潮土,約佔全市總面積的77%以上。這兩種土壤土質疏鬆肥沃,都適於農作物種植,為全市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水文
周口屬於淮河流域,有沙潁河、渦河、西肥河、汝河四大扇形水系。其中沙潁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河發源於河南省魯山縣西部石人山,潁河發源於嵩山山脈的陽乾、少室諸山,兩條河流在川匯區孫嘴村匯合,稱沙潁河。沙潁河與其支流賈魯河、汾泉河、黑河、新運河、新蔡河流經全市,流域面積佔76%。四大水系縱橫交織,不僅形成了一個「自然灌溉」系統,而且形成了美好的自然風光,條條河流像碧綠的飄帶一樣,由西向東流淌,把無際的平原沃野裝扮得分外妖嬈多姿。
周口水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水質良好,無污染。據1998年周口水文勘測局資料計算,水資源總量為29.81億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畝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約44.88億立方米。合理利用這些水資源,基本能夠滿足全市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生活用水,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證。
折疊編輯本段自然氣候
折疊氣候條件
周口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溫差較大,降水不均。總的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熱雨集中,春秋溫暖季節短,春夏之交多於風。光、熱、水資源比較豐富,有利於多種作物及林木生產,適合於農林牧漁各業的綜合發展。
溫度 周口年平均氣溫在14.5℃—15.8℃之間。四季平均氣溫分別為14.5℃、26℃、15℃、1.6℃。極端最高氣溫達43.2℃(1966年7月19日周口鎮),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21℃(1955年1月淮陽縣)。年平均氣溫變差為27℃左右,年周期變化在0℃—28℃之間。幾年來,氣溫略有升高,在1℃—2℃之間。全市平均霜期為146天,無霜期219天。
折疊降水
全市歷年降水量為689—816毫米,85%以上的降水多在農作物生長季節,基本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為371.9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50.2%,且時空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雨量從周口東南至西北呈遞減趨勢;冬季降雪較稀少,降雪深度平均為12厘米。
折疊光照
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25—2269小時,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2.0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能被植物利用的光合有效輻射量為59千卡/平方厘米。分季度看,4—9月份的作物生長旺盛季節,正是降雨量最多、日照時數接近200小時的良好時段,這些氣象要素對周口農業生產十分有利。
折疊自然資源
周口有各種植物170餘種,動物近80種。生物名貴品種有周口黃牛、槐山羊、淮陽驢、項城豬、鱸魚、白龜;白花泡桐、高口櫻桃、陳老將梨;黃花菜、逍遙大蔥、房墳韭菜、蘆筍。
折疊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周口公園
周口具有豐厚的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三皇五帝之首太昊伏羲氏在這里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宛丘,歷史上陳、楚和農民政權張楚先後在這里建立都城。這里有佔地875畝的古代建築群――太昊伏羲陵,人與伏羲陵渾然一體的萬畝龍湖,有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西華女媧城,有被稱為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周口關帝廟,有被譽為古墓博物館的楚頃襄王墓,有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袁世凱的行宮等文化遺址。此外尚有伏羲畫卦台、神農五穀台、孔子弦歌台、陳勝點將台、老子升仙台……
有4A級景區3家(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旅遊區和太昊陵景區),3A級景區1家(關帝廟),2A級景區2家(中原民俗文化園),淮陽龍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周口的遺址遺跡和文物點達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
平糧台古城
位於淮陽縣境內,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遺址規劃整齊,防衛設施嚴密,有公共下水道,還有較高級的房屋建築,手工業作坊區。考古工作者對大量的出土文物結合歷史文獻進行分析考證,平糧台古城就是太昊故墟——古宛丘都城。《詩經‧陳風》中的《宛丘》和《東門之枌》所描寫的正是此處。該遺址於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昊陵廟
太昊陵廟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廟,位於淮陽縣境內。據《陳州府志》記載,該陵始建於春秋,唐宋時期不斷擴建,形成規模。元代祀事不修,廟貌漸毀。明太祖朱元璋頒詔重建,後經明、清兩代的多次整修和重修,規模宏大。

鹿邑太清宮遺址
鹿邑太清宮
初為老子廟,建於東漢桓帝廷熹八年(165年),後改為老子祠。唐朝帝王追認老子為始祖,推崇道教,在老子祠基礎上,起建宮闕殿宇。唐開元三十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正式改宮名為太清宮。
周口關帝廟
周口關帝廟
該廟是清代山西陝西等地旅周的商人集資營建的一座雄偉富麗、具有鮮明地方風格的古建築群。舊時又稱「山陝會館」。始建於1693年,於1852年全部落成。廟宇為三進院落,佔地21600多平方米,現存樓廊殿閣140餘間。1996年,作為「豫平原保存較好,建築藝術價值較高的古建築群」而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商水壽聖寺塔
為九級樓閣式磚塔,高41.5米,平面呈正六邊形。建於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該塔建築風格獨特,給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傳播提供了難得的實物佐證。
西華縣龍泉寺
龍泉寺位於西華縣城北10公里聶堆鎮思都崗村,西距女媧城500米之遙,最早建於漢代,後由明、清重修。因寺前原有古潭,泉水終年不涸,故名「龍泉寺」。寺院佔地20畝,現有大殿面闊五間,雖經後期局部修繕,仍不失古代建築風貌。殿內供奉釋加牟尼佛與十八羅漢,殿廊木柱古雕石墩尤具較高藝術價值。殿前豎立明代萬曆年間古碑兩通,兩側廊房供奉菩薩神像。寺門匾額「龍泉寺」為明代石刻原物。龍泉寺屬豫東遺留較完好的原貌古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女媧城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合成廟會,遊客甚眾。
太康文廟
始建於1426年,1642年毀於戰火,1667年重建。其南方建築風格,為中原地區少有。
呂潭學校
又名吉鴻昌學校,由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創辦。1921年,時任營長的吉鴻昌,與父親共同籌資,利用鎮上的龍王廟興辦了「呂北初級小學」。這所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如今,該校舊址已經成為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口文化藝術中心
周口市文化藝術中心由博物館、圖書館、群藝館、中心文物庫房等組成。主體工程已經封頂,工人們正忙著進行室內外裝飾,預計今年年底交工。「市文化藝術中心佔了『三館』中的3個『最』
周口市文化藝術中心:建築面積最大,總造價最高,佔地面積最大」該項目經理說。市文化藝術中心的外裝修全部採用外掛大理石加玻璃幕牆,建好後看上去整體效果比較大氣,造型比較別致,而且每層都建有斜屋面。室內不但有高近20米的精裝修氣派大廳,還有兩個分別能容納500人和300人的多功能廳。中心文物庫房牆壁是混凝土保護牆,配有鋼筋混凝土的地面和專用金庫門。[14]
周口市體育中心
周口市體育中心規劃佔地806畝,整個體育中心項目概算投資近6億元,是周口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中國毛筆博物館
毛筆博物館,於2010年11月26日在周口隆重舉行開館儀式,向社會全面開放。
中國毛筆博物館開館儀式
景點
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龍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淮陽縣城東側,規劃范圍界定於新華大街、陳國故城和蔡庄以東,東、南、北以二環路為界。根據規劃,建成後的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將與萬畝龍湖渾然一體,形成一個遠天碧水、花鳥蟲魚、古舍相融的濕地生態旅遊區。列入計劃的有觀鳥園、珍稀植物園、休閑垂釣園、湖濱游樂園、濕地迷宮等建設項目。
淮陽龍湖位於淮陽縣城區,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它由東湖、柳湖、弦歌湖、南壇湖四部分組成,東西闊4.4公里,南北長2.5公里,圍堤14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16483畝),水域面積8000多畝。區域內具有典型的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動植物資源豐厚,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候鳥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湖中全國獨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觀16處,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所建都城——宛丘和長眠之地——太昊陵都坐落在湖濱,淮陽因此成為海內外華人尋根謁祖的聖地。
太昊陵
太昊陵位於河南省淮陽縣,傳說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長眠的地方。陵墓位於淮陽縣城以北的蔡河邊。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廟,是我國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黃帝陵、大禹陵之一。原佔地面積875畝,是一座氣勢磅薄、規模雄偉、殿圖豪華的古代宮殿式建築群。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一皇朝祖聖地。」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佔地875畝,規模宏大,肅穆庄嚴,始建於春秋,增制於盛唐,完善於明清,歲月3000年,歷代帝王52次御祭,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筆題詞留念。

弦歌台
孔子陳蔡絕糧,平淡艱辛的紀念地弦歌台。
老子故里太清宮,仿長安皇宮建造,九龍井,「先天太後之贊」碑依存;老子修道成仙,飄然升天老君台。
折疊編輯本段旅遊指南
折疊美食
逍遙胡辣湯
胡辣湯原始於明朝嘉靖年間。當時,閣老嚴嵩為了討皇帝歡心,從一個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壽延年的調味葯獻給皇帝,以燒湯飲之。該湯美味無窮,龍顏大喜,命名為"御湯"。明朝亡後,御廚趙紀攜帶此葯逃至逍遙(今西華縣逍遙鎮),將此方傳到了該地。該地人因此湯辣味俱全,遂改名為"胡辣湯"。 逍遙胡辣湯的主料是:精粉、熟羊肉,配料為八角、胡椒、花椒、茴香、砂仁、肉扣、八桂、涼漿、粉條、味精、精鹽、木耳、面芡、香油、醋等...
周家寧平麻花
在方圓百十里流傳著"兆豐酒,顧家饃,周家的麻花點著火"的謠諺。如今,經營周家麻花的叫周顯章,從他曾祖父起祖輩以賣麻花為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祖傳於寧平鎮,也叫寧平麻花。 周家麻花呈金黃色,看似透明 狀。綆頭麻花象燈籠,傘形麻花似傘面。吃起來清脆可口,易消化,味道正,不澀不苦,不墊牙,無怪味,用火一點便燃,長期存放不霉不軟,脆酥如初。
觀堂麻片
觀堂麻片是鹿邑特產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以片薄,酥脆香甜、爽口而成為名牌產品。觀堂麻片鹿邑縣觀堂麻片,始於春秋,盛譽南唐。產於古代思想家道教鼻祖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其工藝考究,配方獨特,不含任何助劑和色素,屬純天然食品,口感香酥脆甜。觀堂麻片的主要原料是:芝麻仁、白糖和飴糖,並採用傳統的配料方法,製作精巧,片薄如紙,含入口內,不嚼自化,營養豐富,有健脾、開胃、潤肺之功能。是饋贈親友、旅途食用、老人或兒童高級農補品。歷年來,一直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太康肘子
太康肘子是享譽中原的風味名吃,用料為上等豬肘,輔以特製名貴材料和獨特製作工序,特點「肥而不膩、色澤鮮亮、濃香怡人、酥爛可口。」被譽為「天下美味之大成」而馳名中原。
太康肘子由太康籍人士---宋友華先生研製而成。宋先生原是中央軍委領導的專職廚師,於1986年轉業到河南省太康賓館,擔任廚師長職務。宋先生先後到過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學習烹飪技術。他拜師求技,虛心好學,潛心鑽研,經過多年探索,溶古今中外紅燒、烹飪技術為一體,不斷創新研製出了這道佳餚。因主料精選上等豬肘,加上首先誕生於河南省太康縣,故名曰:「太康肘子」。2011年「宋記牌」-「太康肘子」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鹿邑試量狗肉
鹿邑試量狗肉,是豫東著名風味小吃。它以肉爛味美聞名全國。
試量集在鹿邑城西25公里處。試量狗肉特點是:顏色鮮紅,手捻為絲,味道鮮美,熏香醇厚,久貯不腐。
試量狗肉,採用祖傳製作方法,配有各種佐料,並加火硝少許。去雜後文火燜煮,煮成的狗肉,濃香撲鼻,沒有腥味。很久以來,不少中外客商慕名前來,爭相購買。
鄧城豬蹄
1997年6月,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來周口視察工作,鄧城葉氏豬蹄作為本地特產,特意宴請朱鎔基品嘗。朱鎔基品嘗後對其贊不絕口,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其肉香味美,確實名不虛傳。
折疊當地特產
汝陽劉毛筆
汝陽劉毛筆,是河南省項城市孫店鎮汝陽劉傳統的手工技藝,據《項城縣志》342頁記載,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名諱的制筆工藝傳承人至今有23代,汝陽劉村素有「毛筆之鄉」、「妙筆之鄉」的美譽。「汝陽劉」毛筆選料考究,僅兔毫的選擇標準是秋毫取健,取尖,春夏毫則不要;狼毫的選擇就必須要到東北去採集過冬的黃鼠狼尾毛來製作。
淮陽黃花菜
是國內黃花菜系列的精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外地(湖南、東北、山西)黃花菜產於山地、丘陵等貧瘠的土地上,而唯獨淮陽黃花菜產於平原(黃淮平原),氣候亞熱帶向暖溫帶氣候過渡,土層深厚肥沃、土壤以沙、壤二合土為主,含有豐富的營養之素。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造就了淮陽黃花菜獨特的品質。其花蕾肥大,雙層6瓣,有七根金針似的花蕊,餾曬後色澤金黃,菜條豐潤,油性大,彈性強,久煮不爛,鮮嫩甜脆,品質之優良居全國黃花菜之冠。
淮陽黃花菜採用傳統工藝加工,蒸、餾、曬。無毒、無公害,不含硫,不添加任何防腐劑,不進行任何葯品處理,綠色食品。
淮陽黃花菜菜條豐潤,色澤金黃,質地筋脆,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黃花菜中的極品。早在漢朝時期就已聞名全國,成為朝聖的貢品。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到陳州(淮陽古稱陳州)郊遊時,品嘗過黃花菜後,寫下」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給予極高的贊譽。淮陽黃花菜之所以名貴,得益於淮陽獨有的氣候、土質、水質等綜合因素,離開淮陽這種風味和特性就會喪失,對淮陽的環境條件依賴很強硬態度,是區域性的地方特產。
淮陽黃花菜是風味獨特的佳餚。它質地筋脆,久煮不散,清脆爽口,鮮美如初。淮陽黃花菜對淮陽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土質條件和栽培條件,有著極強的依賴性,是區域性的地方特產。
黃金瓜
學術名稱為伊麗莎白厚皮甜瓜,因色澤金黃而得名為黃金瓜。黃金瓜外表美觀,顏色鮮艷,香氣濃郁,內含多種維生素及高糖,汁多味美,甘甜清脆。

西華縣田口鄉地處黃泛區腹心,田口鄉棗品種以灰棗、雞心棗為主。灰棗又叫大棗,果實中等大小,呈長圓錐形,果皮棕紅色,果肉厚,質脆,汁少味甜,核小細長,品質上等特別適合加工,優良的鮮食、制干品種。雞心棗,又叫小棗,果實較小,呈雞心狀,果皮薄、果肉中厚,緻密質細,味極甜核較小,是優良的制干品種。田口大棗被譽為「田口大棗,天下最好」。棗果是著名的滋補佳品,營養豐富,干棗含糖50%-87%。
折疊交通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周口市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西部緊靠京廣鐵路,京港高鐵(北京---香港)國家南北交通大動脈,北部禹亳鐵路鐵路橫貫東西。
南部漯(河)阜(陽)鐵路穿境而過。南(京)洛(陽)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匯入京港澳高速公路,又一大動脈大廣高速公路(大慶---廣州)縱貫南北,國家高速G36寧洛高速南京——洛陽高速橫縱東西,又新建成連接連霍高速的商(丘)周(口)高速公路。
北部有S83永登高速公路永城到登封311國道橫穿東西,106國道貫穿南北。沙潁河劉灣港二期擴建工程的沈丘過船閘已經竣工,鄭埠口樞紐工程已納入國家計劃。周口港工程已竣工,成為周口水上運輸的一大亮點,由周口啟航,經淮河、長江可直達南京、上海。全市電力供應充裕,網路火電和地方電聯網聯起套。郵電通訊發展迅速,連接全市城鄉的十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直撥國內外,INTERNET已進入千家萬戶。
鐵路
漯阜鐵路
高速公路
扶溝縣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寧洛高速
商周高速
大廣高速
永登高速
周(周口)南(南陽)高速(籌建)
國道
311國道
106國道
航運
依託航運發展起來的周口市,其境內的航道曾在20世紀中葉興修水利時完全中斷。沙潁河復航續建工程陸續開展。2005年,周口港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部分河道已實現了季節性通航。
機場建設
周口市西華縣與河南豫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周口機場建設項目日前正式簽約,標志著周口除陸路、水路交通之外,還將擁有「空中通途」。
周口機場建設項目總佔地15000畝,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設工期為5年,地址在大廣高速西華出口附近。一期建設起飛、降落地帶,新建機場綜合樓、機庫、維修中心等設施,至少能滿足5家通用航空企業30架以上小飛機同時停放、地面飛行服務及維護功能。二期、三期建設通用航空服務站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開通支線航空。
據介紹,該項目爭取利用3至5年的時間,完成通用飛機生產規模建設,實現年產各類通用飛機160到200架的生產能力。同時,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建成後,還可開展飛行員培訓、航空俱樂部、應急救援、空中巡查、商務包機、航空攝影、防林護林、噴灑農葯等空中業務。
折疊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折疊歷史發展
古代史
周口,古屬陳國。戰國末期,一度為楚國都城,陳勝,吳廣曾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兩漢以來,歷代以淮陽為中心設郡置府。明清時期,周家口是西北與江南物資交流的重要樞紐,曾被稱為河南四大商業重鎮之一。明朝初年,隨著沙潁河漕運的開通而開始發展,最初的集鎮也逐漸由沙河北岸擴展到南岸。為了滿足兩岸商賈往來的需要,一戶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匯區老街)開辟了第一個渡口,「周家口」也因此得名。
明代萬曆年間,賈魯河河道疏浚完成,於是周家口成為南接江淮,北通山陝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清初的五十年間,賈魯河疏浚達十次,以確保河運暢通。清朝乾隆年間,周家口鎮的發展達到頂峰,開辟渡口16個,擁有街道116條,常住居民數萬人,流動人口達數十萬人。清朝中後期,海運逐漸取代河運成為南北物資運輸的主要渠道。1843年,黃河在中牟決口,致使賈魯河淤積,賈魯河北上開封的航道被阻,自此再未恢復。周家口鎮的商業開始走向蕭條。咸豐同治年間,捻軍戰亂波及周家口,鎮內的許多廟宇建築「三次焚毀,幾至於盡」。
近代史
1901年京漢鐵路全線通車。周口以西數十公里的漯河因地處鐵路沿線而吸引了大量商民,周口也徹底告別了古代「萬家燈火侔江浦,千帆雲集似漢皋」的繁華。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正值汛期的黃河改道,順賈魯河潁河而下。周口一帶成為黃泛重災區,受災長達九年之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口鎮曾先後隸屬於商水,淮陽。1965年設立周口專區(後改為周口地區)。2000年,周口地區改為地級周口市.
折疊當地文化
周口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市,是中華龍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化、農耕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龍文化
《左傳》、《三皇本紀》載人文始祖伏羲降生的時候,有「龍瑞」出現,故「以龍紀官,號曰龍師」。穆仁先所著的《序·周口——中國「神話之都」》一書中載:「伏羲先後征服九大部落。伏羲最開始的圖騰是蟒蛇,其他部落也都有自己的圖騰。伏羲每征服一個部落,便在自己的蟒蛇圖騰上添加這個部落圖騰的一部分。經過多年的征服,伏羲在蟒蛇圖騰上加上了老虎的眼,長鯨的須,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紅鯉的鱗,白鯊的尾。於是,一個新的圖騰形象產生了。新的圖騰叫什麼名字呢?是年九月初五,伏羲在召集九大部落首領商討結盟大事時,忽然烏雲四合,天空劃過一道閃電,那耀眼的閃光極像新的圖騰,緊接著傳來『轟隆隆』一陣巨響。伏羲頓有所悟,他就把新圖騰定名為『龍』。」
節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