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葯用植物園在
1. 請問,從恩施火車站坐什麼客運汽車能到達恩施華中葯用植物園
惱火噢,坐到雙河的車,在清江橋頭掛榜岩車站坐車
2. 湖北荊州市公安縣適合種植什麼葯材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南北過渡地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等特點,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具有發展中葯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湖北豐富的中葯材資源。蘄春著名葯聖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神龍架素有天然中葯材「百草園」之稱,恩施自治州有「華中葯庫」的美譽,是全國中葯材的主產地之一。湖北省有中葯資源約3939種,其中葯用植物3354種,葯用動物524種,葯用礦物61種,居全國第六位。以這些葯物資源作基源的中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葯3728味,動物葯684味,礦物葯88味,其它31味。現有中葯材面積420萬畝,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峽庫區(宜昌、神龍架等)、鄂西北及大別山區。 湖北植物葯栽培歷史悠久,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並積淀了一批地道葯材品牌,如長陽資丘木瓜以「個大、色正、皺皮」被收錄入《中國大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雞爪黃連、恩施板黨、咸豐雞腿白術已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九資河茯苓」、古老背(枝城市)「金頭蜈蚣」、「資丘獨活」、宣恩皺皮木瓜、湖北麥冬、荊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蘄春四寶(蘄艾、蘄蛇、蘄龜、蘄竹)、建始湖北貝母、巴東玄參、恩施窯歸等已形成獨特品牌。湖北中葯材向有「黃金」「白銀」之說,「黃金」指利川的雞爪黃連,「白銀」則是指羅田九資河的茯苓。最近國家為了發展地道葯材,共選了60個品種進行調研,其中湖北佔了9個,它們是:茯苓、黃柏、半夏、桔梗、杜仲、黃連、麥冬、貝母和厚朴。 湖北現有中葯材加工企業68家,基本形成醫葯化工、中成葯制劑、飲片加工、醫葯保健、葯材生產和營銷的網路格局。目前已形成一批以木瓜、黃連、山葯、竹節參、板黨、藤茶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保健飲品、食品企業。著名的企業有宜昌民康葯廠、武漢健民集團、武漢中聯、馬應龍葯業、紅桃K集團、湖北回春制葯廠、 來鳳恆發醫葯公司、鶴峰八峰葯化股份有限公司、蘄春李時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利川香連葯業等。 一.湖北的「三大葯庫」 1.武陵山地區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主,位於雲貴高原與東部低山丘陵的過渡區域,是古生物的避難所,擁有葯用植物2088種。品種多、產量大,被譽為「華中葯庫」。其中恩施州葯用植物共202科,881屬2258種。其中最適宜恩施地區種植的地道葯材有12種,分別是:厚朴、續斷、湖北貝母、三葉木通、川黨參、白術、黃連、貫葉連翹、纈草、玄參、竹節參、重齒毛當歸(獨活)。建立以黃連、黨參、厚朴、白術、黃柏為龍頭的商品生產基地; 2.神農架、武當山地區 這里以植物品種多見長,蘊藏各類中草葯2000餘種,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具有世界知名度。其中黃姜有「黃金葯物」之稱。開發生產杜仲、厚朴、木瓜、獨活、續斷、辛夷等傳統品種,並對絞股藍、神農香菊等進行綜合開發研究; 3.大別山地區 以黃岡市為主。這里擁有一些特有品種,如茯苓、蒼術、菊花、射干、天麻等。蘄春縣形成規模的葯材基地25個,其中獅子大王山萬畝厚朴、杜仲基地,檀林流芳千畝銀杏基地,向橋獅子堰千畝山茱萸基地、蘄州邵龍千畝梔子基地等規模大,長勢好。建立以茯苓、桔梗、菊花為主的商品生產基地; 此外,在鄂北崗地襄陽,建立以湖北麥冬(山麥冬)為主的商品生產基地;在江漢平原水網區域,建立以龜甲、鱉甲為主的商品養殖基地。在宜昌、枝城,建立蜈蚣葯材商品基地。 二.湖北中葯材基地。 在恩施靠近清江大峽谷的一道縱貫東西長約5公里,寬約4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的狹長山樑上,建有湖北省葯用植物種質資源圃。近3000畝的天然葯用植物園,保存活體葯用植物標本1400多種。此外,還建有羅田九資河、英山草盤的茯苓生產基地,利川福寶山的黃連生產基地,長陽的木瓜、獨活生產基地,襄陽的麥冬生產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產基地,五峰的辛夷生產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黃柏)生產基地等。
3. 恩施這個地方如何
恩施做家還可以。但前提是要在恩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及收入
我是恩施人。當然會說恩施好了。但話又說回來。只要你有錢。在哪都好
4. 湖北荊州適合種植什麼葯材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南北過渡地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等特點,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具有發展中葯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湖北豐富的中葯材資源。蘄春著名葯聖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神龍架素有天然中葯材「百草園」之稱,恩施自治州有「華中葯庫」的美譽,是全國中葯材的主產地之一。湖北省有中葯資源約3939種,其中葯用植物3354種,葯用動物524種,葯用礦物61種,居全國第六位。以這些葯物資源作基源的中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葯3728味,動物葯684味,礦物葯88味,其它31味。現有中葯材面積420萬畝,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峽庫區(宜昌、神龍架等)、鄂西北及大別山區。
湖北植物葯栽培歷史悠久,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並積淀了一批地道葯材品牌,如長陽資丘木瓜以「個大、色正、皺皮」被收錄入《中國大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雞爪黃連、恩施板黨、咸豐雞腿白術已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九資河茯苓」、古老背(枝城市)「金頭蜈蚣」、「資丘獨活」、宣恩皺皮木瓜、湖北麥冬、荊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蘄春四寶(蘄艾、蘄蛇、蘄龜、蘄竹)、建始湖北貝母、巴東玄參、恩施窯歸等已形成獨特品牌。湖北中葯材向有「黃金」「白銀」之說,「黃金」指利川的雞爪黃連,「白銀」則是指羅田九資河的茯苓。最近國家為了發展地道葯材,共選了60個品種進行調研,其中湖北佔了9個,它們是:茯苓、黃柏、半夏、桔梗、杜仲、黃連、麥冬、貝母和厚朴。
湖北現有中葯材加工企業68家,基本形成醫葯化工、中成葯制劑、飲片加工、醫葯保健、葯材生產和營銷的網路格局。目前已形成一批以木瓜、黃連、山葯、竹節參、板黨、藤茶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保健飲品、食品企業。著名的企業有宜昌民康葯廠、武漢健民集團、武漢中聯、馬應龍葯業、紅桃K集團、湖北回春制葯廠、
來鳳恆發醫葯公司、鶴峰八峰葯化股份有限公司、蘄春李時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利川香連葯業等。
一.湖北的「三大葯庫」
1.武陵山地區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主,位於雲貴高原與東部低山丘陵的過渡區域,是古生物的避難所,擁有葯用植物2088種。品種多、產量大,被譽為「華中葯庫」。其中恩施州葯用植物共202科,881屬2258種。其中最適宜恩施地區種植的地道葯材有12種,分別是:厚朴、續斷、湖北貝母、三葉木通、川黨參、白術、黃連、貫葉連翹、纈草、玄參、竹節參、重齒毛當歸(獨活)。建立以黃連、黨參、厚朴、白術、黃柏為龍頭的商品生產基地;
2.神農架、武當山地區
這里以植物品種多見長,蘊藏各類中草葯2000餘種,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具有世界知名度。其中黃姜有「黃金葯物」之稱。開發生產杜仲、厚朴、木瓜、獨活、續斷、辛夷等傳統品種,並對絞股藍、神農香菊等進行綜合開發研究;
3.大別山地區
以黃岡市為主。這里擁有一些特有品種,如茯苓、蒼術、菊花、射干、天麻等。蘄春縣形成規模的葯材基地25個,其中獅子大王山萬畝厚朴、杜仲基地,檀林流芳千畝銀杏基地,向橋獅子堰千畝山茱萸基地、蘄州邵龍千畝梔子基地等規模大,長勢好。建立以茯苓、桔梗、菊花為主的商品生產基地;
此外,在鄂北崗地襄陽,建立以湖北麥冬(山麥冬)為主的商品生產基地;在江漢平原水網區域,建立以龜甲、鱉甲為主的商品養殖基地。在宜昌、枝城,建立蜈蚣葯材商品基地。
二.湖北中葯材基地。
在恩施靠近清江大峽谷的一道縱貫東西長約5公里,寬約4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的狹長山樑上,建有湖北省葯用植物種質資源圃。近3000畝的天然葯用植物園,保存活體葯用植物標本1400多種。此外,還建有羅田九資河、英山草盤的茯苓生產基地,利川福寶山的黃連生產基地,長陽的木瓜、獨活生產基地,襄陽的麥冬生產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產基地,五峰的辛夷生產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黃柏)生產基地等。
5. 襄樊適合那些葯用動植物
北省地處長江中游南北過渡地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等特點,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具有發展中葯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湖北豐富的中葯材資源。蘄春著名葯聖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神龍架素有天然中葯材「百草園」之稱,恩施自治州有「華中葯庫」的美譽,是全國中葯材的主產地之一。湖北省有中葯資源約3939種,其中葯用植物3354種,葯用動物524種,葯用礦物61種,居全國第六位。以這些葯物資源作基源的中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葯3728味,動物葯684味,礦物葯88味,其它31味。現有中葯材面積420萬畝,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峽庫區(宜昌、神龍架等)、鄂西北及大別山區。 湖北植物葯栽培歷史悠久,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並積淀了一批地道葯材品牌,如長陽資丘木瓜以「個大、色正、皺皮」被收錄入《中國大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雞爪黃連、恩施板黨、咸豐雞腿白術已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九資河茯苓」、古老背(枝城市)「金頭蜈蚣」、「資丘獨活」、宣恩皺皮木瓜、湖北麥冬、荊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蘄春四寶(蘄艾、蘄蛇、蘄龜、蘄竹)、建始湖北貝母、巴東玄參、恩施窯歸等已形成獨特品牌。湖北中葯材向有「黃金」「白銀」之說,「黃金」指利川的雞爪黃連,「白銀」則是指羅田九資河的茯苓。最近國家為了發展地道葯材,共選了60個品種進行調研,其中湖北佔了9個,它們是:茯苓、黃柏、半夏、桔梗、杜仲、黃連、麥冬、貝母和厚朴。 湖北現有中葯材加工企業68家,基本形成醫葯化工、中成葯制劑、飲片加工、醫葯保健、葯材生產和營銷的網路格局。目前已形成一批以木瓜、黃連、山葯、竹節參、板黨、藤茶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保健飲品、食品企業。著名的企業有宜昌民康葯廠、武漢健民集團、武漢中聯、馬應龍葯業、紅桃K集團、湖北回春制葯廠、 來鳳恆發醫葯公司、鶴峰八峰葯化股份有限公司、蘄春李時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利川香連葯業等。 一.湖北的「三大葯庫」 1.武陵山地區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主,位於雲貴高原與東部低山丘陵的過渡區域,是古生物的避難所,擁有葯用植物2088種。品種多、產量大,被譽為「華中葯庫」。其中恩施州葯用植物共202科,881屬2258種。其中最適宜恩施地區種植的地道葯材有12種,分別是:厚朴、續斷、湖北貝母、三葉木通、川黨參、白術、黃連、貫葉連翹、纈草、玄參、竹節參、重齒毛當歸(獨活)。建立以黃連、黨參、厚朴、白術、黃柏為龍頭的商品生產基地; 2.神農架、武當山地區 這里以植物品種多見長,蘊藏各類中草葯2000餘種,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具有世界知名度。其中黃姜有「黃金葯物」之稱。開發生產杜仲、厚朴、木瓜、獨活、續斷、辛夷等傳統品種,並對絞股藍、神農香菊等進行綜合開發研究; 3.大別山地區 以黃岡市為主。這里擁有一些特有品種,如茯苓、蒼術、菊花、射干、天麻等。蘄春縣形成規模的葯材基地25個,其中獅子大王山萬畝厚朴、杜仲基地,檀林流芳千畝銀杏基地,向橋獅子堰千畝山茱萸基地、蘄州邵龍千畝梔子基地等規模大,長勢好。建立以茯苓、桔梗、菊花為主的商品生產基地; 此外,在鄂北崗地襄陽,建立以湖北麥冬(山麥冬)為主的商品生產基地;在江漢平原水網區域,建立以龜甲、鱉甲為主的商品養殖基地。在宜昌、枝城,建立蜈蚣葯材商品基地。 二.湖北中葯材基地。 在恩施靠近清江大峽谷的一道縱貫東西長約5公里,寬約4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的狹長山樑上,建有湖北省葯用植物種質資源圃。近3000畝的天然葯用植物園,保存活體葯用植物標本1400多種。此外,還建有羅田九資河、英山草盤的茯苓生產基地,利川福寶山的黃連生產基地,長陽的木瓜、獨活生產基地,襄陽的麥冬生產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產基地,五峰的辛夷生產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黃柏)生產基地等。
6. 恩施境內葯用植物有哪些
枸杞,薄荷,金銀花,板藍根,夏枯草,紫蘇,白果,魚腥草啊!這是我常見得,到處都是啦!貌似還有中草葯基地,專門有人種植的·····
7. 恩施有哪些道地葯材
首先是以黃連、當歸、黨參、木瓜、湖北貝母、續斷等為主的道地葯材特色。
硒資源
恩施市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全市蘊藏著舉世罕見的硒資源,富硒碳質頁岩出露面積約850平方公里,儲量高達25億噸,最高含硒超過8000毫克/千克。受富硒岩層影響形成的大片富硒區域內,糧食、油料、中草葯、飼草飼料、畜禽產品及礦泉水中,硒含量為世界之最。這為世界上70%以上缺硒區的人們帶了福音,也為硒產品和硒礦床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恩施市是一片富饒的土地。有香獐、猴面鷹、紅腹錦雞等省級以上保護動物40多種。有各種葯用植物2000多種,享有「天然植物園」、「華中葯庫」美稱,其中板黨、窯歸、紫油厚朴等名貴中葯材為世界獨有。這里是「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5%,人均林地面積近5畝。境內河流縱橫,水能資源富集,可開發裝機容量在63萬千瓦以上,目前僅利用13%,開發潛力巨大。域內喀斯特地形地貌發育完善,加之30餘萬土、苗、侗等少數民族兒女所傳承的民風民俗,使恩施旅遊獨具特色且已成為環長江三峽、張家界大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江漂流」被譽為「神州第一漂」;「梭布埡石林」已成為省級重點旅遊景點;土家「女兒會」被稱為「東方情人節」;「撒爾嗬」、「儺戲」等被學術界視為民族文化奇珍。恩施市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希望可以幫到你!
8. 恩施的自然資源
恩施市境內為鄂西南山地。主要有煤 、鐵、硫、水晶石等礦產,農業主產有玉米、水稻、紅薯、小麥等,經濟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豬為優良品種。珍貴樹種有穗花杉、珙桐、水杉等,產黨參、當歸、天麻等100多種葯材。有機械、採煤、電力等工業。土特產有玉露茶、板橋黨參、石窯當歸、紫油厚朴、香菌、中華獼猴桃。 恩施市境內的硒礦和含硒石煤資源,富集在二疊紀含硅碳質頁岩中,且富含硒、釩、鉬等元素組合。雙河漁塘壩硒礦區位於恩施市東南73km處,是湖北省地質礦產局第二地質大隊於1993年3月至1994年5月期間勘查的一個規模可觀的獨立硒礦床。該礦床的發現和勘查,填補了全世界無獨立硒礦床的空白。
恩施市蘊藏著豐富的硒資源,富硒碳質頁岩出露面積約850平方公里,儲量高達25億噸,最高含硒超過8000毫克/千克。受富硒岩層影響形成的大片富硒區域內,糧食、油料、中草葯、飼草飼料、畜禽產品及礦泉水中,硒含量為世界之最。這為世界上70%以上缺硒區的人們帶了福音,也為硒產品和硒礦床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有香獐、猴面鷹、紅腹錦雞等省級以上保護動物40多種。有各種葯用植物2000多種,享有「天然植物園」、「華中葯庫」美稱,其中板黨、窯歸、紫油厚朴等名貴中葯材為世界獨有。這里是「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5%,人均林地面積近5畝。
恩施市居「華中葯庫」的中心,屬湖北省乃至全國中葯材主產區之一。境內葯用植物種類多、品質優。據統計,全市有葯用植物186科,854屬,2088種,常年收購品種達300種以上,在全省批量生產的80種主要葯材中,有30多種產於該市。主要品種有黨參、當歸、黃連、貝母、厚朴、杜仲、黃柏、川烏、丹皮、大力籽、白附子、竹節人參、魚腥草、九香蟲、貫葉連翹等,其中板黨、窯歸、紫油厚朴、雞爪黃連、杜仲、天麻、貝母等品種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倍受中外葯商青睞。如:紅車軸草,可提取大豆異黃酮和鷹嘴豆芽素,是治療婦科病的良葯;貫葉連翹可提取金絲桃素;利用紅豆杉提取的紫油杉醇,是治療癌症的首選葯物;厚朴皮可提取厚朴油,厚朴葉可開發成為食品包裝;窯歸使用范圍廣,它提取的「當歸油」是葯品生產廠家不可用其他原料代替的原材料之一;竹節參是中葯材,其使用很廣。
截止2003年,恩施市有各類中葯材生產總面積27.4萬畝,其中黨參3萬畝,紫油厚朴5萬畝,杜仲8萬畝,窯歸2000畝,雞爪黃連3000畝,貝母2000畝,銀杏3萬畝。投產面積18萬畝,佔66%。全市涌現了板橋、新塘、紅土等一批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的專業鄉鎮。2005年,紫油厚朴、板橋黨參分別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戶籍人口近400萬,常住人口逾329萬
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全州常住人口為3290294人。這里常住人口的統計口徑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戶口在外鄉鎮街道,離開戶口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解讀:數據表明,十年來我州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平階段。 戶均3人,家庭戶規模縮小
全州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戶1044689戶,家庭戶人口為313654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3.0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2人減少了0.52人。
解讀: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由於我州生育水平不斷下降、遷移流動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響。 男女性別比趨向平衡
這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674214人,占總人口的50.88%;女性為1616080人,占總人口的49.1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1.08下降為103.60,而全省的統計數據是從108.59下降為105.56,全國的統計數據是從106.74下降為105.2。 老人占近11%,老齡化進程加快
這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614655人,占總人口的18.68%;15-64歲的人口為2315443人,占總人口的70.37%;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60196人,占總人口的10.95%。
解讀:我州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說明隨著我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健條件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 近17萬人受過高等教育
這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168537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4064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167815人;具有小學程度的1091009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全州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83005人,文盲率(是指1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9.62%下降為5.56%,下降了4.06個百分點,全省的統計數據是7.15%下降為4.58%。
解讀: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變化,反映了十年來我州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恩施市有近75萬人
這次人口普查,恩施市常住人口最多,近75萬人,鶴峰縣常住人口最少,不足20萬人。
全州常住人口地區分布如下:恩施市749609人,利川市654197人,建始縣411936人,巴東縣420798人,宣恩縣310390人,咸豐縣300648人,來鳳縣242920人,鶴峰縣199796人。
9. 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怎麼到華中葯用植物園
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到華中葯用植物園,
只能乘坐公路大巴。
華中葯用植物園(長嶺崗珍稀葯用植物園),
位於恩施市新塘鄉,
總面積1300畝,
是華中地區目前規模最大、收集品種最齊全的葯用植物園。
10. 恩施在哪裡
在祖國湘、鄂、渝、黔邊區有一顆璀燦耀眼的明珠,這就是中國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 歷史沿革 古代,恩施是廩君的領地。春秋,地屬巴國;戰國,屬楚巫郡;進入封建社會後,中原王朝稱這里是蠻夷之地治特點 屬小時,二高山1200—1350小時,高 山1000—1350小時;無霜期,低山238—348天,二高山237—364天,在山溪中生長有極為珍貴的兩棲類動物大鯢和 棘胸蛙(螃螃)等,同時還有五步蛇、蘄蛇、青竹彪等珍貴毒蛇,葯用價值極高。鱗類有白甲鯉、青魚、草魚等40餘種,多為定居型。此外還有烏龜、甲魚和鱉。 3.植物資源:恩施具有華中葯庫、鄂西林海之美譽。在獨特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著許多珍貴的植物,且呈垂直地帶性分布。植物共有50科、163屬、390種。其中喬木92種、灌木151種、木質藤本26種、草本121種。植被分布分別為次生常綠一落葉闊葉混交林、次生常綠一落葉林及 落葉灌木林。主要物種中,優良用材樹種有香樟、香椿、香楠、檫木、苦桃、泡桐、湖北楓楊和義大利白楊;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樹種有銀杏、金錢松、穗花杉、珙桐等;木本糧食樹種有板栗、茅栗、棗、拐棗、柿等;木本油料樹種有油桐、油茶、烏柏、核桃、華山松等;木本飲料樹種有茶葉、海棠、柿葉菜等;木本果樹有柑桔、柚子、桃、李、杏、梨、枇杷、獼猴桃、刺梨等;木本香料樹種有梔子、桂花樹、八角茴香及各種木本花卉等;葯用植物品種達2600多種。牧草資源也比較豐富,可供牲畜食用的牧草共117種,此外還有烤煙、白肋煙、土煙等植物。 4.礦產資源:恩施市處於多種構造體系聯合、復合的部位,地層尚全,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好,礦產資源比較 豐富。目前已發現的礦產有39種,產地103處。已探明具D級儲量以上的礦產9種,產地15處,擁有世界上罕見的獨立硒礦床,被稱為「中國硒都」。可供工業開採的主要熔劑有石灰石、耐火粘土、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粘土、赤鐵礦、黃鐵礦、無煙煤、硅石、石煤、釩、鉬、銅、鋁、鋅、磷、水晶石、大理石等。 5.水利資源:全市有大小溪流30餘條,屬長江水系。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條。清江是境內最大幹流。另有馬鹿河經咸豐流入烏江。全市經流量37.34億立方米,天然落差38-685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62萬千瓦,可開發量有53萬千瓦,屬湖北省水能資源富集的縣市之一。 6.旅遊資源:恩施喀斯特地形地貌發育完善,其山、水、洞、石均以雄、秀、奇、險著稱,輔之以土家苗家風情和歷史文化構成一幅亮麗的旅遊景點,成為三峽、張家界大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景點有清江漂流、龍麟宮、落仙洞、大龍潭、梭步埡風景區、紅花石林、馬林石林、銅盆水龍洞、葉挺將軍紀念館等。 7.歷史文化資源:以古代巴民族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恩施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兩千多年前,周武王藉助巴人攻打商王時,巴師「歌舞以凌殷人」。西漢年間,楚國郢都能唱《下里巴人》之歌者達數千人之眾。從唐代起見於經傳的《竹枝詞》,是巴人最早活動地帶的民歌,而恩施是巴最早活動的聚居點之一。蘇軾、黃庭堅等歷史文化名人曾到過恩施,題詠不少,留下對酒當歌的問月亭。清雍正13年改土歸流,對恩施的文化繁榮起到了促進作用。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湖北省臨時省會,其文化之繁榮達到過空前程度。歷史文物主要有恩施古城牆、連珠塔、文昌閣、西瓜碑、明城遺址等。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全會以來,恩施文化、教育、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城區有大專院校1所,中等專業和職業技術學校3所。全市有343所普通中小學校,其中實驗小學2所,有各類衛生機構195個,其中醫院24個。廣播電視、文化、體育等事業發展較快,廣播覆蓋率達85%,電視覆蓋率85.5%。 行政區劃與人口 恩施市現轄3個街道、10個鄉、3個鎮,全市土地面積396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市總人口75.6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77萬人,非農業人口12.86萬人。在人口總數中,土家族人約19萬人,侗族約1萬人。全市擁有19個民族,是一個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特點的少數民族地區,土家、侗、苗、白、壯、回、滿、蒙古、彝、黎、朝鮮、畲、土、藏、納西等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30%以上。占人口多數的是古代巴人的後裔和於明代遷入的漢民。市域內土家族、苗族風情淳厚,民俗完整,有女兒會、牛王節等民族節日,有撒爾嗬、擺手舞、比茲卡等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