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崗山國家森林公園
A. 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怎麼樣
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第一山原名都梁山、南山。由於北宋年間(回公元1097年),書畫家答米芾由汴京(今開封)經汴河南航就任,入淮時初見南山,驚喜之下大書「第一山」三字,並即賦第一山詩,第一山就這樣叫開了。由於公園里遊客極少,所以坐在山上,望著下面流淌的淮河,特別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那種感覺實在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B. 遼寧省有山有水、風景不錯的地方都有什麼
本溪市的風景名勝 本溪水洞
本溪地處遼寧省的東南部,境內山脈連綿,河流縱橫,山清水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山、水、泉、林、湖、洞、城和古人類遺址等景觀。世界奇觀本溪水洞、楓葉紅於二月花的本溪秋色更使遊人嘆為觀止,現已初步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等旅遊產品體系。每年一度的楓葉節將展示本溪的旅遊形象,提高本溪的知名度。屆時將通過精品線路考察、民族風情表演,旅遊商品展銷等活動向來賓和遊人介紹神奇的本溪,把本溪豐富的旅遊產品和商品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九頂鐵剎山
九頂鐵剎山是遼東名山之一,為東北道教的發祥地。它坐落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鎮境內,最高峰海拔912.9米,山勢險峻,峰巒疊嶂,氣勢雄偉,風景秀麗。
鐵剎山有五個峰:中峰元始頂,東峰玉皇頂,南峰靈寶頂,西峰太上頂,北峰真武頂。因從東、南、北三個方向仰望皆見三個峰,形似鐵叉,又因屬道教名山,故稱九頂鐵剎山。
鐵剎山岩洞較多,最負盛名的是八寶雲光洞。洞長約30米,高5~9米不等,洞中有虎、龍、壽星、蟾蜍、木魚、仙床、定風珠、蓮盆等八寶。相傳周武王伐紂,破十絕風吼陣,向在此修煉的長眉李大仙借的就是八寶中的定風珠。"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十個大字刻在洞口正上方。
鐵剎山碑刻隨處可見,"與天同壽"摩崖石刻,高8米,寬5米,碑文約800餘字。"直上天"、"乾坤正氣"、"鐵剎三千年"等石刻,筆力剛勁,讓人嘆為觀止。九頂鐵剎山風景區已載入《中國名勝辭典》,名揚海內外。
五女山
五女山位於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北側,"相傳有五女屯兵其上,因以得名。"還傳說古時有五位仙女下凡,為民除害,人們在山上修五女廟以示懷念。迄今廟址尚存,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女山主峰海拔824米,山峰酷似玲瓏翠屏,四周懸崖峭壁,巍峨險峻。山頂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草木茂盛。南面有一隘口,乘纜車可達山頂。站在東端峰巔,遙望渾江水庫,煙波浩渺,雲天山水,渾然一體,桓仁鎮如一幅畫卷,盡收眼底。
關門山
關門山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距市區48公里,因雙峰對峙,一闊一窄,一大一小,其狀如門,故稱關門山。
關門山素有"東北小黃山"之稱,景色有五美:山美,山峰奇峭,拔地而起,峰頂松姿綽約,怪石林立,宛若天造地設的巨型盆景。水美,關門山水庫碧波盪漾,兩岸青山倒映,搖槳盪舟,其樂無窮。樹美,關門山樹木繁多,千枝競秀,尤以楓林秋色而聞名。花美,天女木蘭花和山杜鵑,滿山遍野,芬芳宜人。雲美,雲、山、水、霧渾然一體,分外妖嬈,近處輕霧繚繞,撲朔迷離;遠處雲蒸霞蔚,織雲弄巧;山峰若隱若現,嫵媚含羞。此時的關門山占盡了黃山神韻,盡得江南的靈秀。每年,到這里寫生繪畫的人絡繹不絕。
溫泉寺
溫泉寺是著名的療養勝地,南距本溪水洞5公里,東臨太子河。溫泉寺泉水恆溫44℃,每日最大出水量470噸,屬硫酸鉀鈉型、含鈣離子、弱鹼性、弱放射性、低礦化度熱泉,對各類關節炎、風濕症、四肢麻木、神經炎及各類皮膚病等均有治療作用。
溫泉寺久負盛名。相傳,清太祖努而哈赤常來溫泉寺一帶打獵,他的獵犬染有疥瘡,百醫無效,偶爾跑到溫泉里"泡癢癢",不多日便毛皮一新,豁然病除。努而哈赤大悅,稱此泉為"狗兒湯",以致名聞天下。
溫泉寺環境幽雅,四面青山環繞。 依山傍水,空氣清新。春遊山花爛漫,夏賞荷花綠草,秋看楓葉染丹,冬觀滿樹銀花。一年四季,風光不同,景色各異。
平頂山
平頂山位於本溪市區南,海拔657米,山勢巍峨,為本溪市區擎天之石。頂部平坦,面積有250餘畝,故名「平頂山」。山頂四周有絕壁圍繞,似刀削斧劈,崢嶸俊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覽無余,實為觀賞山城絕佳之地。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頂。新建的索道可為您代步,不必受登山之苦。山頂碑石林立,有古廟、長廊、電視轉播台、戰爭遺跡等。本溪市將逐步把山頂建成為高山植物園。平頂山是本溪市的衛士,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老禿頂
老禿頂位於本溪市桓仁縣境內,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六十七公尺,屬長白山山脈,號稱「遼寧屋脊」,是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劃面積十萬畝,是國內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保存比較完整,面積較大的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多種珍稀動植物被列入國家級保護。世界稀有古化石植物紫杉、天女木蘭、雙蕊蘭均出自此區。山頂氣候寒冷,草木低矮,似龍爪狀,故名老禿頂,但山腰森林茂密,有原始林。林中,有柞、樺、楸、椴、松、楓、槐、楊、曲柳等樹種,木材蓄積量約十萬立方米。峻嶺叢林之中有野豬、狐狸、狍、獾、黑熊、戴勝鳥等珍貴動物,人參、黨參、細辛、五味子等多種名貴中葯材和各種山菜、山果。一九三五年,東北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曾在這里建立根據地,遺址尚存。
廟後山
廟後山是舊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位於本溪縣山城子鄉山城子村東。形如卧龍,避風向陽,山清水秀。一九七八年以來,經過考古工作者四次重點發掘,發掘出幼兒頭蓋骨化石、人橈骨化石、舊石器、骨器、陶器、梅氏犀牛齒化石、大河狸白齒化石等珍貴文物四百餘件。經鑒定距今約四、五十萬年,屬於舊石器早期。廟後山古人類遺址的發現,為遼寧省原始文化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揭開了遼寧地區古人類歷史的第一頁,是本溪古老文明的象徵。以上三圖中就是在廟後山遺址中發掘出土的古人類牙齒、打磨石器、陶罐等文物,它為本溪古人類歷史做出了充分的見證。
大石湖
大石湖位於本溪縣藍河峪鄉大石湖村南五里的深山峽谷之中,五湖四瀑,階梯相連,谷中兩側懸崖,谷底似高低錯落的石槽。一條山溪從香水嶺奔騰直下,在峽谷的一個轉彎處形成一湖,水出一湖,因河床被巨石截斷,形成落差二米的一個瀑布,水落處,形成第二湖,水出二湖,又從二米多高的石槽豁口中跌落,流入第三湖,第三湖湖水色墨綠,深不可測,枯葉不浮,故稱「沉葉潭」,頗多神奇的傳說,三湖之下為四湖,也有一瀑相連。再下,水流從岩縫斜坡流下,注入五湖,水流漸平。大石湖兩岸陡峭險峻,山高林密,鳥獸繁多,是一處天然的游覽場所。
桓龍湖
桓龍湖位於桓仁鎮北部,渾江中游,一九六八年竣工蓄水。水庫全長八十一公里,最寬處為四公里,面積十四萬八千畝,總庫容量三十四點六億立方米,水深平均十五米,最深處六十餘米,為遼寧省最大的淡水養殖區。庫區國家森林公園與渾江水庫山水相依,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締造出這幅人間仙境。藍的水,綠的山,清新的空氣,飄的船帆,飛的鳥群,天高雲霧渺渺。一派大好河山,激起遊人豪情滿懷。庫區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為4600公頃,被浩浩盪盪的萬頃碧波劃分成無數個形狀奇異的山峰,搭舟漫遊可觀賞到小鰲山、三層砬子、望江樓、馬面石、老虎洞等多處自然景觀,更有以神話傳說馳名於世的五女山也在其間。桓仁庫區國家森林公園,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服務系統,一支年輕的旅遊服務專業隊伍已經形成,他們以飽滿地熱情為您服務,並在期待著您的光臨!
洋湖溝
洋湖溝生態游覽區位於本溪與桓仁兩縣交匯處,本桓公路建成後(1999年底完工),該公路便成為通往游覽區的交通要道。
洋湖溝屬長白山余脈的丘陵地帶,至今還保存著原始次生林。茂密的森林植被,游覽區氣候宜人,山清水秀,是返樸歸真、回歸自然、開發生態旅遊的理想之地。
本溪湖
本溪湖位於本溪市溪湖區卧雲山西麓崖下。原名「杯犀湖」、「碑西湖」、「白溪湖」,清雍正年間改稱本溪湖。本溪市由本溪湖而得名。本溪湖為一洞中湖,該湖形似犀角,外闊內窄。洞內水面二十餘平米,是世界最小的湖。湖水涼氣襲人,每晝夜流量近二萬噸。洞頂崖壁有「遼東本溪湖」的大字石刻。洞外有一古寺,始建於明代的慈航寺,寺內有塑像和壁畫。洞中清泉汩汩,不斷注入解放後修建的人工湖。人工湖面積為二千餘平方米。湖邊垂柳婆娑,湖中建有拱橋、湖心亭,備有各式遊船供遊人泛舟湖上。波光、輕舟、倒影、古洞、綠柳使遊人興趣盎然,更是避暑的佳境。一九八四年,修築了登山石階、觀景亭和文物陳列館,更使本溪湖增添了迷人的風采。文物陳列館常年展出本溪廟後山古人類遺志發掘出的文物。抬頭而望,公園南千米處山腰間有一石灰岩溶洞,俗稱「龍洞」、「怪石洞」,長數百米,洞內鍾乳石群千姿百態,不一而足,有的像如來講經,有的如十八羅漢齊集一堂,故又稱羅漢洞。洞中有一石榻,傳說長眉李大仙曾長居於此,更為此洞平添了一些仙風道骨之氣。洞口外又一「長蛇洞」更是深不知底。二洞與本溪湖遙相呼應、相映生輝。
觀音湖
觀音閣水庫位於太子河幹流,是遼寧省的大型水利工程。觀音閣水庫庫區水面有62平方公里,兩岸青山優美,風景秀麗,泛舟庫區,水繞青山,風景秀麗怡人。尤其春、秋初雨,霧氣蒸騰,甚似蓬萊勝景,置身於觀音閣水庫,您會頓覺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別有一番情趣。
望天洞
望天洞位於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望天洞已發現長度5000餘延長米,洞內景觀迷人,奇、特、險俱全,有石林、城牆、雪蓮、冰川、噴泉、瀑布、暗河等。中科院專家稱望天洞內6000平方米大廳和上、中、下三層的萬米迷宮為世界之最。望天洞,世界罕見。
C. 大孤山與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 是一個嗎
不是一個地方啊,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東溝縣西南部、黃海北岸。地處東港、庄河兩市交界地帶。以古老小城大孤山鎮為依託。與大鹿島、獐島、小島隔海相望,融山景、林景、海景為一體,由古建築群、東山景觀、孤山石人、大鹿島度假村等眾多景觀組成, 1991年建園,面積466.67公頃。是國家AAA級旅遊名勝區。
大孤山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孤山鎮,該景點是遼東著名風景區之一。地處西大洋河河口的右岸,孤峙於黃海之濱,景色秀麗,人文薈萃。山上始建於唐朝的千年古剎集「佛、道、儒」三教合一,孤而不群,千百年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來此尋找精神的慰藉和心靈的寄託,其宗教影響力在東北三省及京津冀地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孤山上有百餘間初建於唐朝的寺廟,是東北現存的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大孤山古建築群分為上廟、下廟。上廟由葯王殿、玉皇殿、真武廟、聖水宮、龍王殿、佛爺殿、三霄娘娘殿、一層樓、觀海亭和佛塔組成。下廟由呂祖亭、天後宮、關帝殿、財神殿、文昌宮、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天王殿和古戲樓組成。一條中軸線貫穿聖水宮、天後宮和古戲樓,使上、下廟既互為映襯,又連為一體。而且建築技藝更加精湛,雕梁畫棟,垂脊飛甍,斗拱雀替,磚雕壁畫,呈現出一派大氣磅礴的民族建築風采。
D. 沈陽森林公園在什麼地方
沈陽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沈陽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內,據沈陽市中心40公里,據102國道、沈哈高速清水台站9公里,佔地面積9.33平方公里。
石人山系長白山哈達嶺山脈南延部分,石人山最高峰海拔441.3米,為沈陽行政區域內第一峰。九十九座峰巒,集山、水、潭、瀑、峽、洞為一體,匯觀音台、雙泉寺、雷鋒時代的戰備山洞、藏仙閣、南天門、仙鶴池等景觀,是旅遊、觀光、休閑、度假之勝地。
沈陽國家森林公園建於1997年,沈陽石人山自然保護區批准於2002年8月。沈陽國家森林公園內有270餘種植物,160餘種動物它是一座寶貴的天然綠色植物基因庫和研究沈陽地區植被恢復的理想基地和資源植物園。園區內黑松林、原始次生林生態等山林約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96%,是沈陽周邊唯一的天然次生態森林和天然氧吧。
門票:免費
沈陽國家森林公園開放時間:08:00—17:00
地址:沈陽市東北郊沈北新區馬剛街道境內,南距市區中心40公里。
(4)遼寧崗山國家森林公園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遼寧沈陽國家森林公園其地勢險峻與平坦自然天成,林木茂盛,其中有森林面積13500畝,森林覆蓋率達95%,有千餘種珍貴植物、百餘種野生動物、數十種珍稀鳥類。沈陽第一峰——石人山坐落於此。已成為遊人夏日避暑和冬季滑雪的聖地 。沈陽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沈陽市東北郊沈北新區馬剛街道境內,南距沈陽市中心40公里,據102國道、沈哈高速清水台站9公里,佔地面積9.33平方公里。
資源情況
沈陽國家森林公園植被種類繁多,植物資源豐富,屬長白植物區系與華北植物區系的交匯帶,還有蒙古植物區系侵入,天然植物觀光帶和百果園交相呼應,形成了獨特的植物景觀,色彩斑斕,錯落有致,富於季節性變化。油松林樹齡54年,樹形奇特,冠大而半圓,四季長青,遮天蔽日,是森林沐浴的理想之地;
這里不僅有獨俱特色的層林盡染的山林,更有獨樹一幟、讓人觀賞的古木,如乾隆古樹,樹齡200多年,形狀酷似兩位智慧老人在向人們講述著石人山的故事。 這里還是一座天然的動物園,有動物11門13綱160多種,百鳥鳴於山林,百獸行於山間,形成了萬類霜天竟自由的迷人世界。
主要景點
一、東北亞滑雪場
沈陽東北亞滑雪場坐落在沈陽市沈北新區馬剛街道的沈陽國家森林公園內,佔地135萬平方米,距沈陽市區28公里,是國內城市近郊最大的滑雪場,也是集旅遊觀光、健身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大型休閑場所。滑雪場興建於2001年8月,一期工程結束後便於2001年12月30日開始對遊人正式開放。
二、石人山-沈陽第一峰
石人山位於老寺溝西南,為卧龍之脊,最高峰海拔441.3米,是沈陽行政區域內第一峰。登上此山可縱覽九十九座山峰,晨觀日出,晚看霞落,夜察星相。
三、南天門
大清天聰八年,皇太極閑來無事,要巡視盛京的八門八關。巡至大北門城樓之上,向北望去,見幾十里外有九十九座山峰,狀如盤龍。皇太極龍顏大悅,騎上白馬,率領文武諸臣來到此處,只見兩扇巨大石門與盛京城大北門遙遙相對,不由脫口贊道:「真乃天門。」
四、鳳池
據說清崇德二年,盛京故宮有一隻玉鳳突然飛走,皇太極龍顏大怒,命令後宮嚴加查找,皇後苦思冥想,忽然記起盛京城北郊石人山襟腹之處栽有數百梧桐樹,那鳳凰莫不是棲息於此,使命總管即刻探訪。總管來到石人山,見鳳凰果然在此,便勸鳳凰回近清宮。鳳凰飛走了,老寺溝的鄉民自發地在此修建了鳳池和鳳亭。
五、雙泉寺
老寺溝得名於雙泉寺,雙泉寺得名於雙泉井,雙泉井在石人山腰雙泉寺遺址下坡一畝見方的平台之上。井口直徑約1.2米,兩泉相隔三米,最為奇妙的是兩泉一清一濁,清者水質清冽,幽香誘人,濁者富含礦物質,有養顏祛病之功效。
六、雷鋒洞
當年經過有雷鋒同志本人在內的解放軍工程兵,八年艱苦修建的戰備指揮基地「千米穿山藏兵城」也揭開神秘的面紗,將一座有著九十餘間洞室,可容納千餘名指揮官的雄奇宏大的穿山洞,使遊人領略當年的戰備奇跡。
七、藏仙閣
在南天門南側懸崖峭壁旁,有一巨石如人舉手向西指去,順著方向朝前方筆直望去,可見半山腰間,有一峰如同一個元寶倒扣與層巒疊翠之間,回頭再看那險峰巨石之下,騰空飛起一座樓閣,這便是石人山又一名閣——藏仙閣。
後人發現,唯有登臨此閣方能看見元寶山,下得閣來,元寶山便無影無蹤,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如此珠聯璧合,不由人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正是:踏遍石山不見仙,皆因名利存心間,浪子回頭金不換,心中自有元寶山。
旅遊信息
春天:登頂沈陽第一峰,挖野菜,在開春時節舒展筋骨,呼吸自然。是在首春季節,脫離城市,親近自然的生態旅遊活動。
夏天:軍事體驗游,戰備指揮基地「千米穿山藏兵城」,野戰CS、270餘種植物、160餘種動物親近接觸領略不同的自然沈陽。
秋天:可供遊客採摘蔬果,共計40多種水果。十幾種蔬菜跨度夏秋兩季,讓遊客體驗生態快樂,品嘗生態美味。
冬天:「東北亞滑雪」雪場擁有高、中、初級、兒童、教學雪道共8條,雪道總長度達4000米,雪道坡度4至30度之間,彎度適宜、安全舒適。是體驗北國冰雪的奇妙去處。
E. 遼寧省內的幾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1. 遼寧鞍山千山
景點簡介:千山,又稱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名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仙人台,又名觀音峰,位於南部游覽區諸山脈之 巔,大安、中會,香岩諸寺和五龍宮諸廟宇拱衛之中。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峰奇,地險,峰頭似蛇背,長20餘米,寬10米,峰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徑約20米,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峰。西南北三面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面可行。明朝初年,在峰頂大興土木,將半球峰頂變成一平台,修建成仙人台。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盤,周圍安放八仙和南極壽星的石雕坐像,布陳為慶壽,奕棋行圖。鵝頭下峭壁上,有一佛龕,內浮雕一尊半身觀音菩薩像。佛龕之上橫刻"仙人台"三個篆字,系清光緒舉人徐景濤所題。鵝頭峰原名華表柱。
2. 遼寧本溪水洞
景點簡介: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所屬的本溪縣內,面積10.6平方公里,職工500餘人。景區交通便利,距市中心35公里。游覽項目眾多,包括水旱洞參觀、太子河漂流、鱷魚表演等。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經過近20年的開發,建設逐漸發展成為在全國乃至世界享有知名度的景區,軟體服務及硬體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展。
3. 遼寧丹東鳳凰山
景點簡介:丹東鳳凰山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凰山是遼寧四大名山之一,位於丹東市西北57公里處,北距沈陽市213公里,西南距大連市300公里,佔地24平方公里,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氣勢雄偉壯麗,四季景色各異,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以其「景、峰、險、石、洞、泉、物、廟、刻、跡」等十大景觀為主線、重點景觀100多處,集「雄、險、幽、奇、秀」於一身,其景色集中、險夷莫測。環山的廟宇、石刻和其它人文景觀,構成了一幅美麗的中國山水畫卷。
4. 遼寧鞍山湯崗子溫泉
景點簡介:湯崗子溫泉療養院是全國四大康復中心之一,位於市區南部15公里處,面積為65萬平方米。溫泉泉水元色無味,清澈透明,溫度達72℃,並含有鉀、鎂、氫、鈉等30餘種微量元素。用溫泉水和熱礦泥配合按摩、針灸、蠟療及光電療法,對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外傷後遺症等都有明顯療效。療養院內環境優雅,風格獨特。中國末代皇帝博儀居住的 "龍宮溫泉"和東北軍閥張作霖修建的"龍宮別墅"均保存完好,已成為康復和旅遊的勝地。
5. 遼寧省葫蘆島興城古城
景點簡介: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今江陵縣城)和山四平遙古城同被列為我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寧遠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00米,四城設門,城內正中有鍾鼓樓一座。寧遠古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跡。明代,寧遠古城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1月 ,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13萬圍攻寧遠城,身負重傷而敗退。天啟七年5月清太祖統軍再攻寧遠城,再敗城下。現在,興城城內許多商店仍保持著幅式雕嵌的金字匾額,市容典雅,古色古香。
6.遼寧鞍山玉佛苑
景點簡介:玉佛苑風景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市區東部。它佔地四萬平方米,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背倚風光秀麗的東山風景區,與天然彌勒大佛遙相呼應,是當代中國旅遊史上的一大奇觀。由玉佛閣、玉帶橋、三洞式山門、荷花池、花果島等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建築組成,互相映襯,相得益彰。三塊御路雕有9條龍,含有「九龍捧聖」之意。 玉在中華之珍貴猶如金之於西方,是神奇和極具象徵的自然之寶。將沉睡32年的玉石王歷時八天八夜、行程172公里請出深山,並由40名玉雕師歷時17個月精雕細琢成舉世仰慕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項壯舉。而以自然之體――玉,在雕琢過程中所出現的「佛面天成」的佛緣、「宏大悟真「的佛法、「龍鳳飛舞」顯現於佛前、「普陀聖境」隱現於佛後等諸多奇跡,都出自於玉文化和佛文化的淵源交融。在這尊神奇的玉佛上,細心的人們會憑借豐富的想像發現許多神奇的、美麗的傳說。嫦娥奔月、唐僧與白龍馬、濟公和尚、齊天大聖、鰲魚擺尾……,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7. 丹東鴨綠江大橋
景點簡介: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位於丹東市振興區江岸路0號的國門公園內,地處鴨綠江斷橋南側,是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之一。 鴨綠江大橋建於1940年,為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940米,屬中朝兩國共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飛機狂轟濫炸,卻始終巍然挺立。鴨綠江大橋為中朝兩國的界橋,也是中朝目前仍在使用的交通要道,平時車輛通行較多。 鴨綠江大橋現在是遊人觀光覽勝的景點,不過因為是兩國界橋,所以無法上橋參觀,但是可以在橋下和四周觀光。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在每周二、四、五、日的9:30以後,每周一、三、四、六的16:30以後看到有國際聯運的客車從橋面上通行。
8. 沈陽故宮
景點簡介:清沈陽故宮位於沈陽市瀋河區沈陽路171號,地處沈陽市中心,與繁華的中街毗鄰,是全國保存至今的清代最早的宮殿建築群,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被譽為「關外紫禁城」。清沈陽故宮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4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清沈陽故宮建於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建造和使用的宮殿,現存古建築100多座。清沈陽故宮的建築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年間皇宮已在北京,但皇帝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清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文物大部分為清代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故宮內的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里,藏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徵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9. 葫蘆島水上長城
景點簡介:九門口長城城門之上架起了一條橫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橋,兩端築有圍城,是長城中少見的結構。因此,500年前綏中九門口長城就以「水中有城、城下有水」聞名於世。
葫蘆島市綏中九門口長城,以九道水門在萬里長城中獨樹一幟。九門口水上長城位於綏中縣李家鄉境內,距山海關15公里,是萬里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九門口長城始建於北齊,明代以前,為重要的軍事關隘,史稱「京東首關」。它橫跨百餘米的九江河,全長1704米,城橋長97.4米,後幾經戰亂,於明洪武十四年進行大規模重建。
現經過2年多施工,現已徹底恢復了500年前綏中九門口水上長城的歷史奇觀。重現了水上長城的歷史原貌。
10.葫蘆島龍潭大峽谷
景點簡介:位於遼寧省、河北省交界,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老大杖子鄉,緊臨秦皇島、葫蘆島、朝陽三市,距北京 330公里,天津 324公里 ,沈陽 440公里 ,交通便利。龍潭大峽谷是整個東北地區唯一的峽谷,龍潭大峽谷自然風景區人稱「北方的小西藏」,他與自然相聚是人們尋夢的地方,要看到他的真面目,你要由地平面拾階而下,美麗的風景都在峽谷里。峽谷總長 52公里 ,縱深 648米 ,最寬處 210米 ,更有數不清的分支峽谷。那裡集山、水、洞、石、瀑、峽景觀為一體。 龍潭大峽谷被多種植物所覆蓋,主要樹種有松樹、山楊樹、柳樹、山楂樹、核桃樹、刺槐樹、山梨樹、山杏樹、山榆樹等近三十多種。叢林中棲息著多種鳥類,山鴿、野雞、雀鷹、布穀鳥、長尾連鳥、松鶴等。野獸有狼、狐、狍子、獾、山兔等。 服務宗旨是:周到、優質、高效。為此公司已建設完成客房、餐廳等,建築面積達6842多平方米,並完善了通訊、水電等配套設施。 為打造龍潭大峽谷品牌,公司已建成為景區一條龍服務配套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完全由基地提供的豬、羊、雞、魚、蛋及綠色蔬菜,讓遊客吃的滿意、放心。我們將本著:保護自然、美化自然、融入自然的宗旨,首先把景區發展成為省內旅遊業權威部門的認證定為省級旅遊景區,並逐步過渡到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最終申請ISO―9000系列認證。
11.撫順紅河谷
景點簡介: 紅河峽谷漂流景區,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紅河谷國家森林公園內,全長12.8公里,距清原縣城,國道「202」線沈吉鐵路10公里,距撫順市100公里,距沈陽160公里。紅河峽谷系長白山余脈崗山支脈經多年切割而形成的「U」型峽谷,素有東北小三峽之稱。谷內河水豐盈清澈,急緩交錯;兩岸山川錦綉,怪石林立,300多種動植物竟相繁衍,和諧共存,呈現出生機昂然,風情萬種的原始生態。紅河峽谷漂流是按國家AAAA級景區建設的,服務功能完善。
11.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
景點簡介:遼沈戰役紀念館是反映遼沈戰役歷史的紀念性博物館,坐落在錦州市遼沈戰役革命烈士陵園內北側。佔地5.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館內松柏挺秀、綠革如茵,環境幽雅而肅穆。遼沈戰役紀念館成立於1959年,新館於1988年10月建成開放。館內設有戰史館、支前館、烈士館和全景畫館。陳列內容全面反映了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的歷史。突出展示了遼沈戰役的過程,提示了戰爭勝利的諸多因素及偉大意義。其中「攻克錦州」全景館為國內首創,採用繪畫、塑形、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地再現了遼沈戰役的關鍵性戰役――攻克錦州的完整戰爭場景,是中國博物館和美術史上的開山之作。此外,還辟有專題展館,舉辦有「神州奇石展」和「遼沈戰役兵器展」。該館的改建工程將於2002年動工,一個更加雄偉壯觀、內容豐富多彩的展館,將展示在人們的面前。
12.遼陽東京陵
景點簡介:東京陵位於東京陵鄉東京陵村,1988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後,於後金天命九年(1624年)將其祖父、弟、子等十餘人的陵墓由赫圖阿拉遷至東京城東北4華里的陽魯山上,成為後金祖陵,故稱"東京陵"。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復將努爾哈赤祖父輩的陵墓遷回故土赫圖阿拉永陵。東京陵現存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庶母弟穆爾哈齊及其子達爾差等人的四座陵園。96-97年重修陵道。此陵有繚牆、山門、碑亭等建築。碑亭保存完好,建於舒爾哈齊墓前,是四券單檐歇山式建築,內有彩繪藻井,亭中立有大理石《庄達爾漢把兔魯親王碑》,用漢、滿兩種文字刊刻,字跡清晰,雕刻精美。東京陵曾在清朝先祖建業遼沈期間一度為王室的祖陵,在清朝政權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3.鞍山海城仙人洞遺址
景點簡介:海城仙人洞遺址位於遼寧省海城市孤山鎮孤山村東青雲山腳,為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 海城仙人洞遺址是一石灰岩洞穴。已發現石製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與廢片。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類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狀器、鑽具及雕刻器等。裝飾品類有穿孔獸牙與貝殼等。還有晚期智人的牙齒化石發現於下文化層。已發現的動物化石有27種哺乳動物,以及魚、鳥類及蚌類等。地層內厚層灰燼及大量燒土與燒骨是早期人類長期居住的結果。豐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保存完好的洞穴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為復原當時人類生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也是認識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在東北地區發展歷史的重要材料。
14.鐵嶺象牙山風景區
景點簡介: 遼北唯一火山岩地質公園。金朝時稱此山為松山,亦名「向陽山」,後因音轉為象牙山。清朝時為開原著名古八景之一--松山象笏。象牙山於1996年向社會開放。 象牙山風景區面積為99平方公里,為長白山哈達嶺余脈,主峰高615.2米。此山在古生代前屬海相沉積,到中生代侏羅紀末期在強烈的火山斷陷作用下褶皺成山,上升為陸地。距今約六千五百萬年到一億四千萬年,第四系沉積與前系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在剝蝕、斷層、斷陷活動的影響下,形成了怪石突兀狹窄如腸的奇特的地貌。象牙山天設地造許多奇觀異景,有怪石突兀的羊腸凳,石脊蜿蜒而上的長城棧道,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玉壺乾坤及對吻石,更有遼北唯一的夾扁石群。山上植被豐富,物種繁多。桑、柞、松、柳等古樹,榛、麻、梨、果應有盡有,享有人間花果山、世外桃源之美譽。
15. 營口熊岳望兒山
景點簡介:望兒山開發建設於1992年7月,1993年5月向遊人開放。它以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膾炙人口的母愛傳說為基礎,突出母愛和愛母主題。幾年來,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投入3500萬元開發建設了30多處母愛主題的旅遊景點,其中有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題名的中國惟一的慈母紀念館:有體現母愛題材的雕塑集錦園――母愛世界;有為紀念國母宋慶齡而修建的開放式廣場――風范園;以及慈母像、母恩池、母子橋、步母石等景點。
遼寧簡稱遼,寓意「遼河流域,永遠安寧」。 遼寧省自然風光奇特秀麗,名勝古跡眾多。千山、醫巫閭山、鳳凰山都是享譽中華的旅遊名山,還有「北方桂林」冰峪溝、「華夏之寶」本溪水洞,「浪漫之都」大連等,風景美不勝收。 遼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秦王朝統一中國,到大清王朝的建立,歷朝各代在方土地上留下了眾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文物古跡。 遼寧民風民情淳樸自然,濃烈熾熱。無數個新中國第一,就從這里冉冉升起。2177公裏海岸線風光無限,展北國之雄奇,藏江南之毓秀,集名山、秀水、奇石、異洞於一身,兼火辣辣的關東風情,被稱為「東方魯爾」,又謂「共和國長子」。
最佳季節:5月-10月是遼寧最佳旅遊季節;1月-2月是觀賞冰雪景觀和民間節日最佳時間。 遼寧省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年4月-5月為春季,6月-8月為夏季,9月-10月為秋季,11月中旬至次年2月為冬季。春秋兩季受季風影響,需穿夾衣、薄毛衫等;夏季多雨,應帶雨具;冬季氣溫較低,需穿棉、毛皮或羽絨服裝禦寒。
F. 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介紹
鐵峰山森林公園位於重慶市萬州區北部,公園距萬州城區15公里,屬城郊型森林公園,總面積9100公頃。公園其豐富的佛教文化,優美的森林風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G. 遼寧省有哪些旅遊景點要有山有水
1、鳳凰山位於鳳城市東南,海拔836m
為遼東第一名山。「無峰不奇,無樹不怪,無石不靈專。」山間流屬水淙淙,古松如蓋。高處多玉蘭,花開時馨香襲人。素有「自然盆景」之美譽。
2.冰峪旅遊渡假區
3.岫岩清涼山風景區
4.本溪名勝風景區
5.鴨綠江旅遊風景名勝區
6.大梨樹村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
7.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
8.寬甸鴨綠江自然保護區
9.遼寧黃椅山火山森林公園
10.醫巫風景名勝區
11.興城古城
12.朝陽燕秦長城
13.金沙灘海濱旅遊區
14.大鹿島
15.長青島
16.大青溝
這些事我去過的,覺得不錯
H. 興城首山國家森林公園怎麼樣
首山很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