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與環境
A. 園林景觀設計與環境景觀設計有何不同
景觀設計尺度涵蓋廣,在西方國家有生態規劃的含義,小尺度的話就跟園林設計差不多了,國內現在叫風景園林設計,也有規劃涵義一說.目前國內對景觀設計一次的理解有很多錯誤,包括一些高等院校、美術院校,把景觀設計等同環境設計是錯誤的,把景觀設計等同狹義的園林設計是錯的,把景觀設計等同了城鎮綠地系統設計也是錯誤的.嚴格的說,景觀設計是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的意思,這里的設計包括了規劃的內容,因為英文中含義包括了這層意思.目前國內對風景園林的說法,含義上基本等同與景觀設計,總之,景觀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學科,目前從事的人員大都是農林科、理工科、藝術類畢業的相關專業人士,做景觀,農、林、理(生態)是基礎,藝術是創意,工是手段,有效結合它們才有創造好的景觀作品的條件.
B. 景觀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有什麼區別嗎
區別一:環境藝術設計主要為建築的內在環境,景觀設計趨向於室外
區別二:環境藝術設計對手繪能力要求高,景觀設計更注重綜合能力
區別三:環境藝術設計偏向建築,景觀設計偏向園林
(2)景觀與環境擴展閱讀:
環境藝術設計與景觀設計概論
環境藝術設計:
廣義:是指人以外的空間存在,大地、天空、海洋等自然環境和城鎮、鄉村、建築等人工環境的總和。狹義:只涉及到人工環境中的一部分,主要為建築的內在環境。
景觀設計:
美化環境景色 ,以塑造建築外部的空間視覺形象為主要內容的藝術設計 這是一個綜合性和邊緣性很強的環境系統設計: 它的環境系統是以園林專業所涵蓋的內容為基礎; 它的設計概念是以城市規劃專業總攬全局的思維方法為主導; 它的設計是以美術與建築專業的構成要素為主體。是時間與空間藝術的綜合, 設計的對象涉及自然生態環境、人工建築環境-人文社會環境等各個領域。
C. 景觀設計專業和環境工程有關嗎
有的,都是與環境有關的,景觀設計專業是對環境進行設計美化,而環境工程是對環境進行「維修」,保護
D. 考研 建築空間與環境藝術研究 和 環境景觀設計有什麼不同!
環境藝術研究是學碩偏室內,環境景觀設計是室外的,比如園林、規劃等。如果學校說的是素描色彩的話那就是我們表面理解的素描和色彩,快題的話他不會這樣表達,他會說快題設計或者設計表達。我是今年剛考完復試的。
E. 溫帶荒漠景觀和苔原景觀有什麼環境差異
溫帶荒漠氣候指溫帶大陸腹地沙漠地區的氣候。表現為極端乾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無雨。夏季炎熱,白晝最高氣溫可達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年較差較大,日較差也較大。雲量少,相對日照長,太陽輻射強。自然景觀多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亞和中國塔里木盆地屬典型的溫帶荒漠氣候
苔原氣候區夏季短暫,冬季漫長在地表生長出苔蘚和地衣等植物,間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叢。景觀為苔原景觀。這里的土壤多屬冰沼土,馴鹿是標志性動物。
F. 土地和景觀,環境,土壤有什麼區別
說的這些詞的意思都很廣泛,又都有聯系.最小的范圍就是景觀,景觀算是有特專殊觀賞意義的自然環境,例如桂屬林的石林屬於喀斯特地貌,或者一些天然溶洞.所謂的土地泛指有土壤的地面,例如種田的土地,沙漠的土地即沙子.土地是岩石碎屑和水分以及各種腐殖質構成的混合物,各地地質構造和成分不一樣導致了土壤的區別.環境和生態差別不打,只是環境包括自然和生態,生態專門指代有機物或有生命的.例如一片森林有草有書,有飛禽走獸,這就是一片生態系統,並且這個生態系統生活在森林環境中.類似從屬關系.最後是地理,范圍最大最廣,地理包括了環境地理地質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等等,可以研究地質地層,大氣海洋環境,或者某個國家以及城市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相關信息.
G. 景觀設計和室外設計有什麼區別
景觀設計與規劃林,生態,地理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意義,"景觀設計"(又叫做景觀建築學)是指在建築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築(群)與自然環境產生呼應關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適,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景觀設計包括:會展展覽設計藝術景觀設計空間道具設計節日氣氛設計。
室外設計基本就是環境藝術設計,出來以後的就業面不是很廣,但能就業的話一般不錯。學的東西很有潛力。
H. 環境藝術設計與景觀設計的區別
1.什麼是景觀設計?
單獨定義"景觀"是很困難的,它與規劃,園林,生態,地理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意義.我所接觸的"景觀設計"(又叫做景觀建築學)是指在建築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築(群)與自然環境產生呼應關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適,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也使開發商賺更多的money:)).這個概念更多的是從規劃及建築設計角度出發,關注人的使用,即與作為自然和社會混合物的人與周邊環境的關系.根據王教授在中國建築文化概論中提到的,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歐洲傳教士講中國的文化介紹到西方世界(如1724年,傳教士馬國賢將避暑山莊版畫帶回歐洲,之後又有王致誠將頤和園介紹到歐洲), 中國對"自然美"的重視,"雖為人作,宛自天成",深深的影響了西方文化,出現了洛可可風格及英國中式園林,後逐漸發展成景觀建築學及後來的生態建築學.(文化出口轉內銷,好東西讓洋人發揚光大了:(,對於這個話題,我正想寫一篇論文,作為中國文化概論的結課論文,希望熟悉西方造園史及景觀建築學沿革的朋友多多幫忙,提供資料,先謝過)
2.景觀設計包括那些內容?
同樣,景觀設計的內容根據出發點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大面積的河域治理,城鎮總體規劃大多是從地理,生態角度出發;中等規模的主題公園設計,街道景觀設計常常從規劃和園林的角度出發;面積相對較小的城市廣場,小區綠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從詳細規劃與建築角度出發;但無疑這些項目都涉及景觀因素.我通常接觸到的,在規劃及設計過程中對景觀因素的考慮,通常分為硬景觀(hardscape)和軟景觀(softscape). 據我理解硬景觀是指人工設施,通常包括鋪裝,雕塑,涼棚,座椅,燈光,果皮箱等等;軟景觀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觀,如噴泉,水池,抗壓草皮,修剪過的樹木等等.看看國外一些提供景觀設施的商業站點,我驚嘆於其分類之多,涉及內容之細致,使得景觀設計有很大的發揮餘地.
3.景觀設計有什麼樣的設計思路及表現手法?
仍然從規劃角度來說,我認為景觀設計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提高該區域的(商業,文化,生態)價值.因而在設計中應抓住其關鍵因素,提出基本思路.舉例來說:天津服裝街,作為一條已經衰落的商業街,在改造過程中應著重於重建該街及周邊地區的商業氛圍,按照步行商業街的尺度,補充必要的商業輔助設施,針對服裝業特點提供適宜的氛圍和環境(好像都是廢話:));設計中需要解決的矛盾應是人流的組織,休息場所的安排,通過軟硬景觀建立商業氛圍,以及細部與整體的協調一致;通過對這些矛盾的解決,就可以達到最初的目的(但不幸的是最大的困難不在設計本身,而是時間和資金,最終方案並未清晰的體現設計意圖,而最終的施工只是將地面重鋪一遍,並粉刷立面,"表面看起來好多了").至於表現手法,國內目前拼湊圖紙的現象非常普遍,即掃描照片拼湊於平面圖之上,這是某些"國情"所至,算不上真正的表現.而我以為的真正的表現並不在於漂亮的畫面,而是對設計意圖的充分體現.就我目前的條件和技術水平來說,我認為在景觀表現上,手繪比電腦表現不論在效果上,還是對意圖的表達上都更加有利.
4.以什麼樣的標准評價景觀設計的好壞?
景觀評價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從規劃設計角度來看,評價景觀設計的好壞,不單單在於環境好看與否,更重要的的是其是否解決了功能,氛圍等問題,是否形成了適宜的場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適,與周圍環境是否和諧,融洽等等.而由於運作方面的問題,方案與最終效果通常相去甚遠.我在學校所接觸的項目以方案階段為多,圖紙的表現,文本說明的撰寫(也就是理論夠不夠玄),尤其是後者,對方案的評價極為重要.
環境藝術設計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現代審美意識、熟練掌握室內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和裝修施工技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要求掌握室內室外環境設計的方法和技能,提出環藝設計方案;能根據設計方案繪制效果圖和剖面施工圖;掌握電腦效果圖技法,能正確製作電腦效果圖;掌握裝修材料及工藝,能進行工程管理和概預算;正確理解操作英文版電腦軟體。
環藝設計的內容很雜,但以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為主。許多高校沒有很專門的人才,單憑幾個學過一點實用美術的年輕教師,就開班、招生,因此質量水平相差很大。
有美術的基礎、理工科的腦袋,再上一個基礎雄厚的學校,學環藝前景很好。
I. 環境景觀設計
水景觀:
首先要求設計方應在西安特有的本地四季氣候、地質條件下運用水系,同時結合我方提供的高新楓林綠洲的水資源規劃及成本控制要求設計水景觀來滿足生態要求。在與小區建築和場所的銜接中水面積應開合有度、深淺有度;突出人類親水性的特徵。從土方平衡上應遵從"挖地成河、築土為丘"的設計原則。
A、湖面景觀:應根據中水的總量合理布置湖面,局部設噴泉做到自循環;在景觀上重點處理好湖邊際線和島嶼、半島、水榭、棧台橋的型制。
B、溪流景觀:應強調溪流的緩急、寬窄、落差及曲直的變幻特點;間或點綴布石、青苔綠化等,把楓林中的溪流的意境做出來給人已視覺和聽覺的親歷體驗。在整個溪流中可考慮用旱溪或旱噴泉局部做過渡。
C、濕地景觀:從生態的角度適當地考慮設計部分濕地景觀,形成局域小生物圈達到自循環系統。採用的濕地斷面應充分採用本地物種及合理地質特徵。
綠化:
在已建立的層次分明的綠地系統架構下,盡量利用原有地貌來體現原生生態特徵。設計上應把整個綠地有氧系統貫穿於小區的四大主題之中,著重體現"從視覺上給人予在林間、樹間漫步,從聽覺上給人予聆聽樹尖風語,從嗅覺上給人已原野的泥土氣息"的體驗。
A、草坪:遵照生態住宅評估手冊設計上應把草坪的面積比例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盡量選擇適合本地的草種,為將來的物業維護帶來方便和低成本運作。另外可利用起伏地貌設置大量布石等來形成原生地貌特徵,從而降低未來運行成本。
B、喬木:在喬木選擇上可依照兩種思路,其一可結合楓林綠洲的項目名稱而引入楓樹類進行布植;其二取"楓林"、"綠洲"之意而綜合引入樹種。在行道樹的設計選擇上可同樣按上述思路考慮。
C、灌木:對灌木的設計布植應與花卉相結合同步考慮,把二者做為構成元素和道路、廣場、綠地、林地、溪流、湖景、濕地等統籌設計。
D、花卉:在充分考慮本地地理條件下,適當設計做為重點強調部位。設計上側重點應把花灌與林地等優雅地組合起來,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景觀小品部分:
應體現人文景觀特質,寧缺毋濫,可參與性強。
A、人工造景體:首先從選材上體現多樣性,其次讓水元素、光元素、電、聲等加入進來,在風格上一定要有類別系列的確立並貼近自然,與環境融為一體。
B、室內外景觀雕塑:重點表達地域文化認同感、社會階層文化認同感、時代氣息認同感;構成元素體現復雜性與多樣性;強調人性化即可參與性。
道路部分:
做為構成室外景觀的主要素之一的道路在設計中應根據小區的道路級別和所在各區的特點,結合不同的道路斷面型制(道寬、坡度、路面材質、路燈、高差、綠化、導視系統等要素)設計出個性鮮明的道路景觀系統,從而給行進其中的人帶來不同凡響的體驗。
A、鋪裝材料:設計多選用本地區的適合材料,在會所等公共部位可適當設計使用新材料、新工藝,色彩的純度可飽和一些。
B、道牙:應優選本地適宜材料並設計出新穎的道牙斷面型式。
C、管線檢修井蓋板:盡量選用表面可覆材質的新型蓋板。
D、園林噴灌、噴霧系統:
景觀照明部分:
在遵照國家規范的前提下,針對個性化的景觀設計出有特點的景觀照明方案;可設計選用新技術、新工藝的照明器材設備烘托出白晝與夜晚的景觀效果溫情、浪漫、充滿地域風情的生活氣息。
A、廣場照明:針對不同的區域設計富有情調的照明方案,照明方式不限。
B、道路照明:可根據分區、分級設計道路照明系統方案,找共同點,烘托小區整體景觀特點。
C、水體照明:在安全的前提下針對不同的水體特徵進行設計布置,區分出動靜、浪漫、寫意、激情等的不同氣質。
D、綠化泛光照明:應設計採用新型照明方式,突出表現小區"安祥、靜寂"的情調,照度合理,不能破壞居家的寫意氣氛。
E、景觀小品照明:個性鮮明,方式不限,應處理好視覺焦點的問題同時顧及好景深效果。
F、建築泛光照明:在遵守國家規范的前提下妥善設計好光源的混色、單色,表現建築造型體塊的變化,應避免喧賓奪主;根據建築的特點區別對待(公建或住宅等)。
場地部分:
做為供人們交流和體驗的場所應大小尺度合適、符合人類行為科學,盡量減小人工鋪地面積,室外找坡合理,盡可能地設計供人運動、休閑、交流的新體驗方式,深刻挖掘地方文脈及鄉土性以求得和現代精緻寫意生活相共生的新生活空間。
A、室內廣場:局部綠化和水的引入而引發的室內生態系統的建立,重點與會所和商業空間的融合。
B、室外廣場:設計將硬質鋪地調整到合理的比例,降低輻射熱,採用滲水磚、可回收草皮磚等新產品的應用。最好有高差起伏的變化。
C、兒童游戲場地:在成人的監管和合理的服務半徑條件下,通過精心的設計安全考慮,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心理、體力化分活動場地,場地的設置不應局限於固定設施周圍,應結和時代設計開發出新的活動空間,從而達到心智與體力的完美結合。
D、健身運動場地:做為創造國際化生活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的健康運動主題需要從環境景觀上得到充分的重視。它應做為一條主線貫穿於整個小區布置和人們每天的生活,設計上應體現方便、安全、高效,使人在運動的過程中不但是單純的卡路里的消耗,同時也應是一次靈魂和心智的塑造過程,達到運動的精髓人格的錘煉。
E、停車場:在規劃設計已有的停車模式下,對停車場的設計主要是鋪地的設計選擇,增加透水性和減少輻射熱、防污染等設計。 TOP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