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與別墅
㈠ 描寫夏天風景和一座別墅的優美句子。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
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於文學史,空前絕後,沒有任何人敢於企及。於是,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現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李清照在寫這首詞前,曾經有過太多太多的歡樂。
李清照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出生於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地位並不算低,是學者兼文學家,又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善文學。這樣的出身,在當時對一個女子來說是很可貴的。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而文學藝術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因為不可能有當時的照片傳世,我們現在無從知道她的相貌。但據這出身的推測,再參考她以後詩詞所流露的神韻,她該天生就是一個美人胚子。李清照幾乎一懂事,就開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訓練。又幾乎是同時,她一邊創作,一邊評判他人,研究文藝理論。她不但會享受美,還能駕馭美,一下就躍上一個很高的起點,而這時她還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
請看下面這三首詞:
[浣溪沙]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寶鴨,發型。)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瀋水,香名;鬥草,一種游戲。)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襪,不穿鞋。)
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秀發香腮,面如花玉,情竇初開,春心萌動,難以按捺。她躺在閨房中,或者傻傻地看著沈香裊裊,或者起身寫一封情書,然後又到後園里去與女伴斗一會兒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著舒適的生活,並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這在數千年封建社會中並不奇怪。令人驚奇的是,李清照並沒有按常規初識文字,嫻熟針綉,然後就等待出嫁。她飽覽了父親的所有藏書,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內秀如竹。她在駕馭詩詞格律方面已經如鬥草、盪鞦韆般隨意自如。而品評史實人物,卻胸有塊壘,大氣如虹。
唐開元天寶間的安史之亂及其被平定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後人多有評論。唐代詩人元結作有著名的《大唐中興頌》,並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刻於壁,被稱為雙絕。與李清照同時的張文潛,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名已盛,也算個大人物,曾就這道碑寫了一首詩,感嘆:「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摩蒼崖。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這詩轉閨閣,入綉戶,傳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隨即和一首道: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何為出戰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這詩的氣勢哪像是出自一個閨中女子之手。鋪敘場面,品評功過,慨嘆世事,不讓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李父格非初見此詩不覺一驚。這詩傳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陣躁動。李家有女初長成,筆走龍蛇起雷聲。少女李清照靜靜地享受著嬌寵和才氣編織的美麗光環。
愛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個渡口,一個人將從這里出發,從少年走向青
年,從父母溫暖的翅膀下走向獨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續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滿著期待的焦慮,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溫馨,也有失敗的悲涼。它能奏出最復雜,最震撼人心的交響。許多偉人的生命都是在這一刻放出奇光異彩的。
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層樓,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愛情經典。她的愛情不像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像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不是那種經歷千難萬阻,要死要活之後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開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頂上,就住進了水晶宮里。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在不準自由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就像陸游的《釵頭鳳》為我們留下愛的悲傷一樣,李清照為我們留下了愛情的另一端——愛的甜美。這個愛情故事,經李清照妙筆的深情潤色,成了中國人千餘年來的精神享受。
請看這首《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是婚後的甜蜜,是對丈夫的撒嬌。從中也透出她對自己美麗的自信。
再看這首送別之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離愁別緒,難舍難分,愛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種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絕不是一般的只會嘆息幾句「賤妾守空房」的小婦人,她在空房裡修煉著文學,直將這門藝術煉得爐火純青,於是這種最普通的愛情表達竟變成了夫妻間的命題創作比賽,成了他們向藝術高峰攀登的記錄。
請看這首《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寄給他的一首相思詞。徹骨地愛戀,痴痴地思念,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後,先為情所感,後更為詞的藝術力所激,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50首,將李詞雜於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這個故事流傳極廣,可想他們夫妻二人是怎樣在相互愛慕中享受著琴瑟相和的甜蜜。這也令後世一切有才有貌卻得不到相應質量愛情的男女感到一絲的悲涼。李清照自己在《金石錄後序》里追憶那段生活時說:「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歡樂,怎一個「甜」字了得。這蜜一樣的生活,滋養著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造。
但上天早就發現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藝術才華。如果只讓她這樣去輕松地寫一點閨怨閑愁,中國歷史、文學史將會從她的身邊白白走過。於是宇宙爆炸,時空激盪,新的人格考驗,新的命題創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人不能沒有愛,如花的女人不能沒有愛,感情豐富的女詩人就更不能沒有愛。正當她的藝術之樹在愛的汁液澆灌下茁壯成長時,上帝無情地斬斷了她的愛河。李清照是一懂得愛就被愛所寵,被家所捧的人,現在一下被困在了乾涸的河床上,她怎麼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後的李清照開始了她後半生的三大磨難
第一大磨難就是再婚又離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對於李清照為什麼改嫁,史說不一,但一個人生活的艱辛恐怕是主要原因。這個張汝舟,初一接觸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剛結婚之後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佔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在張看來,你既嫁我,你的身體連同你的一切都歸我所有,為我支配,你還會有什麼獨立的追求?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現志向情趣大異,真正是同床異夢。張汝舟先是以佔有這樣一個美婦名詞人自豪,後漸因不能俘獲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為而惱羞成怒,最後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華帳前,紅燭下,李清照看著這個小白臉,真是怒火中燒。曾經滄海難為水,心存高潔不低頭。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哪裡受得這種窩囊氣,便決定與他分手。但在封建社會女人要離婚談何容易。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來,張汝舟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後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誇耀。這當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這張羅網。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是一個在感情生活上絕不湊合的人,她寧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對方的靈魂,她便表現出無情的鄙視和深切地懊悔。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
她是何等剛烈之人,寧可坐牢下獄也不肯與「駔儈」之人為伴。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舟被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我們現在想像李清照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揚首挺胸,將纖細柔弱的雙手伸進枷鎖中的一瞬,其堅毅安祥之態真不亞於項羽引頸向劍時那勇敢的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當時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
今天男女之間分離結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個女人,尤其是一個讀書女人的再婚又離婚就要引起社會輿論的極大歧視。在當時和事後的許多記載李清照的史書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華,同時又無不以「不終晚節」、「無檢操」、「晚節流盪無歸」記之。節是什麼?就是不管好壞,女人都得跟著這個男人過,就是你不許有個性的追求。可見我們的女詩人當時是承受了多麼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她不怕,她堅持獨立的人格,堅持高質量的愛情,她以兩個月的時間快刀斬亂麻,甩掉了張汝舟這個「駔儈」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錄》的編寫中去了。現在我們讀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發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個「五四」時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那麼愛情對一個人來說有幾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徹骨的也只有一次。愛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著的一種極危險的實驗,是把青春、才華、時間、事業都要賭進去的實驗。只有極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們像中了頭彩的幸運者一樣,一邊竊喜著自己的僥幸,美其名曰「緣」;一邊又用同情、憐憫的目光審視著其餘芸芸眾生們的失敗,或者半失敗。李清照本來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但上蒼欲成其名,必先奪其情,苦其心。於是就把她趕出這幸福一族,先是讓趙明誠離她而去,再派一個張汝舟來試其心志。她駕著一葉生命的孤舟迎著世俗的惡浪,以破釜沉舟的膽力做了好一場惡斗。本來愛情一次失敗,再試成功,甚而更加風光者大有人在,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備再攀愛峰的,但可惜沒有翻過這道山樑。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女人心中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地熄滅了,這怎麼能不令她沮喪,叫她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難是,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趙明誠剛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她基本上是追隨著皇上逃亡的路線,國君是國家的代表啊。但是這個可憐可恨的高宗趙構並沒有這個覺悟,他不代表國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條小命。他從建康出逃,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飄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李清照一孤寡婦人眼巴巴地追尋著國君遠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親靠友,帶著她和趙明誠一生搜集的書籍文物,這樣苦苦地堅持著。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文物是捨命也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託。她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文物在戰火中靠她個人實在難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給朝廷,但是她始終沒能追上皇帝。她在當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時隨身帶著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牆盜走。
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後跟隨的人太多不利逃跑,乾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著龍旗龍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無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會的觀念,國家者國土、國君、百姓。今國土讓人家佔去一半,國君讓人家攆得抱頭鼠竄,百姓四處流離。國已不國,君已不君,她這個無處立身的亡國之民怎麼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歷史的油鍋里忍受著痛苦的煎熬。
大約是在避難溫州時,她寫下這首《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北人」是什麼樣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國之民,李清照正是這其中的一個。中國歷史上的異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難就成了一種歷史現象,也成了一種文學現象。「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我們聽到了什麼呢?聽到了祖逖中流擊水的呼喊,聽到了陸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嘆息,聽到了辛棄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無奈,更又彷彿聽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涼的歌聲。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趙構又棄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游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嘆一聲,無心出遊: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雙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無定所,國家支離破碎,到處物是人非,這愁就是一條船也載不動啊。這使我們想起杜甫在逃難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李清照這時的愁早已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家愁、情愁,現在國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舊愁,想覓也難尋了。她這時是《詩經》的《黍離》之愁,是辛棄疾「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是國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發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詩言志,歌永言」古訓的。她在詞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種情緒,而在詩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懷、志向、好惡。因為她的詞名太甚,所以人們大多隻看到她愁緒滿懷的一面。我們如果參讀她的詩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詞背後所蘊含的苦悶、掙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應派人到金國去探視一下徽、欽二帝,順便打探有無求和的可能。但聽說要入虎狼之域,一時朝中無人敢應命。大臣韓肖胄見狀自報奮勇,願冒險一去。李清照日夜關心國事,聞此十分激動,滿腹愁緒頓然化作希望與豪情,便作了一首長詩相贈。她在序中說:「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弱。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當時她是一個貧病交加、身心憔悴、獨身寡居的婦道人家,卻還這樣關心國事。不用說,她在朝中沒有地位,就是在社會上也輪不到她來議論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來,大聲歌頌韓肖胄此舉的凜然大義:「願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她願以一個民間寡婦的身份臨別贈幾句話:「閭閻嫠婦亦何如,瀝血投書干記室」,「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浙江金華因南北朝時沈約曾題《八詠詩》而得名的一座名樓。李避難於此,登樓遙望這殘存的南國半璧江山,不禁臨風感慨: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題八詠樓》
我們單看這詩的氣勢,這哪裡像一個流浪中的女子所寫啊。倒像一個急待收復失地的將軍或一個憂國傷時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華特地去憑吊這座名樓。時日推移,樓已被後起的民房擁擠在一處深巷裡,但亦然鶴立雞群,風骨不減當年。一位看樓的老人也是個李清照迷,他向我講了幾個李清照故事的民間版本,又拿出幾頁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詞送給我。我仰望危樓,俯察巷陌,深感詞人英魂不去,長在人間。李清照在金華避難期間,還寫了一篇《打馬賦》。「打馬」本是當時的一種賭博游戲,李卻借題發揮在文中大量引用歷史上名臣良將的典故,狀寫金戈鐵馬,揮師疆場的氣勢,譴責宋室的無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壯志: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見,她真是「位卑不敢忘憂國」,何等地心憂天下,心憂國家啊。「但願相將過淮水」,這使我們想起祖遜聞雞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澤病危之時仍擁被而坐大喊:過河!這是一個女詩人,一個「閭閻嫠婦」發出的呼喊啊!與她早期的閑愁閑悲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憂,民族之痛啊。
後人評李清照常常觀止於她的一懷愁緒,殊不知她的心靈深處,總是冒著抗爭的火花和對理想的呼喊。她是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權貴,不違心做事。她和當朝權臣秦檜本是親戚,秦檜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兒,親表姐。但是李清照與他們概不來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難的時候,她寧可去求遠親也不上秦家的門。秦府落成,大宴親朋,她也拒不參加。
她不滿足於自己「學詩漫有驚人句」,而「欲將血淚寄山河」,她希望收復失地,「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但是她看到了什麼呢?是偏安都城的虛假繁榮,是朝廷打擊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戰派和民族義士們血淚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歲這一年,岳飛被秦檜下獄害死。這件案子驚動京城,震動全國,烏雲壓城,愁結廣宇。李清照心緒難寧,我們的女詩人又陷入更深的憂傷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本來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也是代代不絕。更何況她一柔弱女子又生於亂世呢?問題在於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願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
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她覺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使自己勉強沒有摔倒。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餘啊。而她卻一直還奢想什麼關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棟,她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到頭來卻落得個報國無門,情無所託,學無所傳,別人看她如同怪異。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樣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國愁、家愁、情愁,還有學業之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麼呢?從她的身世和詩詞文章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尋覓三樣東西。一是國家民族的前途。她不願看到山河破碎,不願「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在這點上她與同時代的岳飛、陸游及稍後的辛棄疾是相通的。但身為女人,
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她甚至沒有機會和他們交往,只能獨自一人愁。二是尋覓幸福的愛情。她曾有過美滿的家庭,有過幸福的愛情,但轉瞬就破碎了。
她也做過再尋真愛的夢,但又碎得更慘,甚至身負枷鎖,鋃鐺入獄。還被以「不終晚節」載入史書,生前身後受此奇辱。她能說什麼呢?也只有獨自一人愁。三是尋覓自身的價值。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連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後來陸游為這個孫姓女子寫墓誌時都認為這話說得好。以陸游這樣熱血的愛國詩
人,也認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還有什麼話可說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
李是研究金石學、文化史的,她當然知道從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而詞藝絕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說物以稀為貴,而她卻被看作是異類,是叛逆,是多餘。她環顧上下兩千年,長夜如磐,風雨如晦,相知有誰?魯迅有一首為歌女立照的詩:「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妝侍玉樽。忽憶親情焦土下,佯看羅襪掩淚痕。」李清照是一個被封建社會役使的歌者,她本在嚴妝靚容地侍奉著這個社會,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無一實現,不由得一陣心酸,只好「佯說黃花與秋風」。
李清照的悲劇就在於她是生在封建時代的一個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女人,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又處在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許多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著許多別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就難免有孤獨的悲哀。本來,三千年封建社會,來來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隨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愴惶南渡後不是又夾風夾雨,稱臣稱兒地苟延了152年嗎!盡管與李清照同時代的陸游憤怒地喊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但朝中的大人們不是照樣做官,照樣花天酒地嗎?你看,雖生亂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樣手搖摺扇,歌詠風月,琴棋書畫了一生嗎?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個孫姓女子一般,不學什麼詞藻,不追求什麼愛情,不是照樣生活嗎?但是李清照卻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於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裡所追求的是一種人格的超群脫俗,這就難免像屈原一樣「眾人皆醉我獨醒」,難免有超現實的理想化的悲哀。有一本書叫《百年孤獨》,李清照是千年孤獨,環顧女界無同類,再看左右無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裡去求相通,「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還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後,到封建社會氣數將盡時,才又出了一個與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那秋瑾回首長夜三千年,也長嘆了一聲:「秋風秋雨愁煞人」!
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群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麼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的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於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當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於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㈡ 甲在某風景區興建別墅,與其鄰居乙約定,乙不得在別墅前興建房屋,一面妨礙眺望。半年後
地役權隨地走,有地役權的,轉讓時同時轉讓。
此情況在現實上,多數是共同被告。丙因為侵犯了甲的地役權,他是需要承擔侵權責任,不是違約責任。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侵權與違約的競合。但因為競合,如果對方主張侵權時,丙就可以乙惡意隱瞞而主張自己不存在侵權的主觀過錯。至於追違約的話,就不能以善意為抗辯了。所以,你的理解不能說是錯的,但不全面而已。
㈢ 描寫夏天風景和一座別墅的優美句子。
描寫夏天:陽向大地灑下金輝,整個古城披上了蟬翼般的金紗,大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汽車嘟嘟的喇叭聲,自行車叮叮當當的鈴聲,霎時構成一組清晨交響曲。
我的家鄉棗港城煙台,它像一顆閃亮的明珠,鑲嵌在膠東半島的海疆上。
縱橫交錯的交通設施,構成了城市的血脈和骨架,推動著古城北京大踏步邁向現代化國際城市
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明,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也都變成了皓光閃耀的銀河。
夜深了,小城的燈光像遠飛的螢火蟲,忽閃忽閃地越來越昏暗,整個城市像籠罩在夢幻中。蘇州,這古老的城市,現在是熟睡了。她安靜地躺在運河的懷抱里,像銀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蓮。
萬盞燈火閃爍著,我像在遨遊太空銀河,又像在觀賞古都長安的燈會。
在夜幕的襯托下,街道上的汽車一輛緊跟一輛,一排緊挨一排,好似流淌著一串串耀眼的珍珠,又像是一行行閃爍的星星在移動。
如果說白天廣州像座翡翠城,那麼當太陽沉沒,廣州就成了一顆夜明珠,燈光如海,千街閃。
旋風卷著黃塵灰土夾著雞毛蒜皮,把整個鎮子攪得烏煙瘴氣,把熱鬧的集市搗亂得蕭條起來。
夜幕降臨了,一盞盞明晃晃的電燈,像一顆顆金光燦燦的夜明珠星羅棋布地鑲嵌在小鎮上。雨夜中的小鎮,點點朦朧燈火,像似睜似閉的無數個眼睛。
大田裡的麥苗像片海,遠近村莊像綠海中的船。田野靜悄悄的,遠遠近近的村舍,開始出現了一兩盞如豆的小燈,怯生生地閃爍著。
水鄉的河,密得像蛛網,圓圓的石拱橋,多得像雨後的水泡。
蒲公英托著一朵朵小小的金色花兒,好像在禮贊這水鄉的春天。
鄉間小路,彎彎曲曲,像頑皮的孩子在捉弄人,不時露出一點點蹤影,不時又隱沒了。
家鄉的河流,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可稱得上是東方的威尼斯。
金翅雀唱著、跳躍著,有時也撲打著,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孩子,給這幽靜的山村更增添了情趣。
圓月像一盞巨大的天燈,把山鄉映照得像個透明的水晶世界。
溶溶的月光,奶水一樣透過傘狀的洋槐樹枝椏,灑在山村泥牆小院里。
村子的上空升起裊裊炊煙,好像一個個身穿白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陽的照耀下婀娜多姿。
熙(xī)熙攘(rǎng)攘、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人聲鼎沸,像一鍋沸騰的水。
寬闊的街道像一條條輸送帶,把人們送向四面八方。
大風過去,街上的幌子、小攤與行人,彷彿都被風卷了走,全不見了,只剩下柳枝隨著風狂舞。
風越刮越大,大街上的行人,身上、臉上落滿了黑土,像剛由地下鑽出來。
那條小巷像條游蛇似的,蜿蜒在一排高樓和一片居住區的中間。
小巷那兒沒有花,也沒有樹,枯焦焦的,乾巴巴的,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就像一條乾涸(hé)了的小河。
蘇州的小巷是饒有風味的,它整潔幽深,曲折多變,巷中都用彈石鋪路,春天沒有灰沙,夏日陣雨剛過,便能穿布鞋而不濕腳。
我愛那平凡的小巷,我熟悉它的每一處小角落,熟悉它的每一塊青磚,磚上的每一道裂紋。五光十色的燈光照在馬路上,像鑲嵌了一串美麗的珍珠,過路行人的身上彷彿都披上了漂亮的綵衣。
明亮的街燈與天上的群星遙相輝映,整個街市都沉浸在一片珠光寶氣之中,炫人眼目。
沿著大道向遠看,一盞盞路燈雪亮雪亮,像是一條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火龍。
遠遠近近的路燈已經亮了,起先像一個暗紅的水果盤,漸漸變成了明晃晃的大銀球。
馬路兩側的街燈亮了,遠遠看去,像一條波光閃爍的長河。
那圓球狀的街燈,像是一顆顆放大了幾萬倍的珍珠;它們結集在一起的時候,又很像一串葡萄
那一根根燈柱上高擎著一盞盞球燈,像盛開著一朵朵紅荷。
向遠處伸展的兩排明光閃閃的街燈,活像是蜿蜒飛舞的火龍。
相距很遠的路燈,投下一束束光圈,雪花像螢火蟲似的在燈光下飛舞著。
一兩點沒精打採的燈光,彷彿是瞌睡人的眼睛。
街上的路燈發射出昏暗的紅色的電光,活像那些醉鬼醉漢的一對紅眼,一閃一閃地在望著他。
路面鋪著棗子般大小的石子,白的、黃的、暗紅的、五顏六色,像一條無盡頭的綵帶。
一條曲折的石板路,雞腸子似的盤在山灣河邊。
在那層通往湖邊的小路上,落了一層樹葉,斑斑點點,就像一條花皮蛇。
寬闊的馬路上樣式繁多的汽車穿梭來往,像一條彩色的河在流動。
晚上,上海南京路上萬燈齊明,光輝燦爛,連天上的星月也黯然失色。
公路南北走向,它兩邊栽著松柏和梧桐,像是給它嵌上兩道綠色的花邊。
雨後初晴的路面像鏡子,在太陽下閃出七彩顏色。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那銀灰色的橋身像一條寬寬的腰帶,束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黃河上,給洶涌澎湃的黃河增添了風采。
湖心橋像一彎新月跨在東湖正中,公路從它的兩端伸向遠方。
一個個巨大的橋墩,恰似一個個巨龍的爪子,深深地插進急流之中,穩穩地托住了這條鋼鐵巨龍。
遠遠望去,石橋像一條白玉腰帶,系在河水柔軟的腰間。
那在水中若隱若現的小橋,彷彿隨時可以漂走似的。
用石頭壘成的三孔小橋倒映在水裡,如同一鉤彎月。
黃昏,太陽在山頂上留下了一道長長的余輝,那座古老的寶塔在夕陽的照耀下,如同一柄聳立的寶劍。
欲與群峰試比高的煙囪,噴吐著滾滾白煙,輕風拂弄,在藍天下,形成了一抹長長的羽狀白雲,像是一支正在橫空疾書的白色鵝毛巨筆。
成排的煙囪,大口地噴吐著濃煙,在天空盛開著黑牡丹。
黑色的大煙囪像個沉不住氣的漢子,不時噴出一股股焦躁的悶氣。
3個高大的煙筒聳入半空,靜靜地,像3個老漢在抽旱煙。
高大的煙囪日夜冒著黑霧,它染暗了晨曦,染暗了晚霞,也染暗了人們的臉。
花園里的花各有各的姿態:有的花瓣全都展開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還是圓鼓鼓的花蕾,看上去,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街心花園里的臘梅,像是枝條上落滿了小黃蝶,發出沁人肺腑的清香。
圓明圓中的一片片廢墟上,矗立著高大的石柱,好像歷史老人在訴說著八國聯軍的罪惡。一進香山公園的大門,抬頭望去,映入我眼簾的便是如火的紅葉,把秋天的山頭包圍住了,簡直像《西游記》里的火焰山。
一進公園大門,兩排梧桐樹威武雄壯,好像儀仗隊,歡迎著遊客的到來。
台階兩旁立著一對栩栩如生的獅子,張著大口,瞪著銅鈴般的大眼睛,威武雄壯,像是兩個站崗的衛兵。
遠遠望去,玉帶橋與水面的倒影形成一個整圓,很像水面上托起的一輪明月,又似一條錦帶,被微風吹起,飄浮在水面上。
遠遠望去,十七孔橋就好像一條長虹飄落在昆明湖上。
那綠樹翠竹掩映中的玲瓏小亭,猶如一位含羞少女在窺視著遠處的遊人。
㈣ 最好看的山水風景圖片都有哪些
1、五指山
五指山是海南島第一高山,位於海南島中部,因峰巒起伏形似五隻手指而得名。「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五指山遍布熱帶原始森林,層層疊疊,逶迤不盡,蘊藏著無數百年不朽良樹的綠色寶庫。
豪華別墅、會議中心、高星級賓館、度假村、海底觀光世界、海上運動中心、高爾夫球場、遊艇俱樂部,海天盛筵,明星雲集,非誠勿擾,這里是富人權貴名流的隱居地,是白領中產階級的窮游地。
㈤ 孔雀別墅與大雁別墅哪個位置,風景更好
房間大小不一樣。 孔雀別墅 建築面積:61平方米樓層:1層床型:雙人床1張不可加床無煙房:該房型有無煙房最多入住人數:2人全圓型房間配大圓床,360度觀賞山景,個別房可以看海景,露台配有坐椅,寬敞的露檯面朝外,可在此讀書、小睡等
㈥ 別墅種什麼樹風水好 適合庭院種的樹最吉利
別墅庭院可以種植桂花、梅花、紫薇樹、葡萄樹、山茶樹。
1、桂花
相傳月中有桂樹,桂花又即木犀,桂枝可入葯,功能為驅風邪、調和作用。宋之問詞雲: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桂花象徵著高潔,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氣清新劑。
(6)風景與別墅擴展閱讀:
庭院是房屋的外圍部分,一般大部分別墅以及部分小區底層都自帶庭院。在布置庭院的時候,不僅要注重美觀的因素,而且要注意符合風水之道。一個住宅庭院的朝向是很難改變的,那麼就只能根據不同的朝向方位,因勢利導,採取合理的布局方法,揚長避短。
傳統風水學認為,在庭院中央的位置上種植樹木,會形成一個「困」字,會影響人的運勢。在我國早期的農業社會中,庭院是用來曬稻穀之用,假使其中有棵樹,當然會遮擋陽光。而樹根會破壞平坦的庭院,給曬谷和整理穀物,造成妨礙,因此才會有庭院中不宜有樹的說法。
隨著現代生產方式的進步和改變,尤其在現代建築的庭院中,因種植樹木而論為「困」字的說法,實在過於牽強了。花草樹木本來就是土地中生出的精靈,是一塊地屬性的表徵,種植花草樹木不僅美觀還能美化心情
㈦ 急需要一張農村行的一百二十平方左右的別墅外型圖,和建築圖,二層半和三層都行
阿?目的
通過畢業畢業項目設計,學生充分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學會了五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提高自己的人物畫建設計劃和表演技巧的能力。研究生的各方面,使學生可以極大地提高了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設計階段,並為今後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兩個畢業設計的題目和建築設計的特點
1.標題:? 「別墅室內設計」
二龍山該別墅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地區,一共有三個,面積312.70平方米建築,面積是一個富有地域特色的現代建築。
2.設計基礎:提供11份建築圖則,每一層高3米,總比特框架結構。
3.設計要求:以人為本,以達到投影現代化的內飾形象的目的。
三?圖紙
(一)項目建設計劃
1樓的平面圖(請詳細說明)
2.圖
3樓天花板的客廳與四樓站在
4.表面廚房層?餐廳?公眾健康?四個外立面
5.故事布局規劃
6.圖7.
地板天花板地板主卧室(主卧浴室)門廳4外牆,第二間卧室4外牆
8.三支布局規劃
9.圖
10層天花板的客廳三四外立面
11節點6更詳細比
AOTOCAD繪制施工圖要求全面
(二)效果圖
1起居室室內設計(電腦效果圖)
2.主卧室內設計效果圖(電腦效果圖)
3.廚房?餐廳?房間室內設計(電腦效果圖)
4.浴室(樓)(手繪效果圖)
5.生活(3)(手繪效果圖)
6次卧室(手繪效果圖)
7樓的主浴室,(畫效果圖)
8.思考室內設計圖形圖(手繪效果圖)
(c)設計說明
明確的設計思路?理念是什麼?等主材料使用。
(四)預算
建築的別墅完成概算和預算任務書。
(五)畢業設計成果
本次畢業設計敲定結果。
1.設計文案(A3)2;
2.文本刻錄光碟;
註:手繪效果圖被掃描或電子文件存放後拍照。
㈧ GTA5哪個別墅最豪華,風景最優美
我覺的是線下劇情最後那個boss住的房子風景好,但和別墅的mod比,還真是差了一大截
㈨ 別墅是什麼樣子的圖
別墅,改善型住宅,在郊區或風景區建造的供休養用的園林住宅。是居宅之外用來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現在普遍認識是,除「居住」這個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外,更主要體現生活品質及享用特點的高級住所,現代詞義中為獨立的庄園式居所。
即別野,是居宅之外用來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追溯其起源,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起始點,我國古代也很早就出現了別墅,大的有帝王的行宮,將相的府邸,小的有富商巨賈地主鄉紳的山莊、庄園。別墅在國外的出現已經有很長的歷史,現代意義上的別墅主要是師承國外工業革命後的開發理念。按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又分為:山地別墅(包括森林別墅)、臨水(江、湖、海)別墅、牧場(草原)別墅、庄園式別墅等。
㈩ 別墅風景種什麼樹好
別墅適合種以下幾種樹:
1、棕櫚,又名棕樹。既有觀賞價值,樹干又可作為亭柱等,棕毛可入葯,在寓意上具有生財護財的作用。
2、橘樹,即桔樹。桔與吉諧音,象徵吉祥,果實色澤呈紅、黃充滿喜慶,而桔葉更有疏肝解郁功能,能夠為家中帶來歡樂。
3、槐樹。槐樹木質堅硬,在寓意上被認為代表祿,古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於其下,面對三槐者為三公,因此槐樹在眾樹之中品位最高,鎮宅有權威性。
4、桂樹,相傳月中有桂樹,桂花又即木犀,桂枝可入葯,功能為驅風邪、調和作用。桂花象徵著高潔,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氣清新劑。
5、榕樹,含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於提高涵養。
6、棗樹,在庭院中植棗樹,喻早東籬觀園得貴子,凡事快人一步。
7、椿樹,因此椿樹是長壽之兆,後世又以之為父親的代稱,在寓意上有護宅及祈壽功用。
8、竹,蘇東坡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是高雅脫俗的象徵,無懼東南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