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水系景觀

水系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1-24 18:42:00

1. 河流景觀的種類知乎

江蘇小眾的景點有蠻多的,下面給介紹一些小眾卻又風景獨特的景點,希望你能喜歡:李中水上森林李中水上森林位於江蘇省興化市李中鎮,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最大的人工生態森林。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的生態氧吧,是都市人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景區森林主要以池杉為主,白鷺、黑杜鵑、野鴨等鳥類常年棲息其中。園內水系豐富,河道縱橫,形成了「河流回環,水杉林立」的景觀。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的生態氧倉,是都市人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自駕的路線:興化市區外環線北郊嚴家口→興沙公路李中水上森林公園乘車的路線:農公站坐車A.興化----舜生發車時間,興化6:00--17:30舜生6:00--17:00B.興化--沙溝發車時間,興化6:00--17:30沙溝6:00--17:002.蘇州穹窿山蘇州穹窿山景區,地處姑蘇西部,為蘇州第一名山,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素有「吳中之巔」之稱。此山氣勢雄偉,地域寬闊,蒼松翠竹,山色秀美,如入仙境,歷史悠長,人文景觀豐富,集政治、軍事、宗教、文化於一山,擁有著「天下第一智慧山」的稱號。乘車路線:乘坐43路(吳中汽車站-鎮湖汽車站)、64路(蘇安首末站-光福)都在「穹窿山國家森林公園」站下車。或者可乘43路、64路公交。自駕車:230省道、蘇州繞城高速均可直達景區。3.常州淹城野生動物園江蘇淹城野生動物世界位於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地區——常州市武進中心城區,緊鄰具有「中國第一水城」美譽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春秋淹城遺址」以野生動物生態散養為特色,集動物野趣觀賞、休閑娛樂、科普教育和古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主題公園,是江蘇省唯一一家超大規模的野生動物園。主題園區由車行區和步行區組成,既可以自己開車游動物園,體驗不一樣的感覺,悠閑的梅花鹿、可愛的草食動物從您的身前走過,獅子、老虎、熊、狼等著您的近距離接觸。也可以悠閑的漫步在身具特色的步行游覽區里,感受大自然的親近。還有真人高度模仿CS戰場,讓您感受驚險和刺激。4.太倉金倉湖金倉湖濕地公園位於太倉市城區北部,園內有疏朗草坪、赤足公園、遊船碼頭、芳香園、百花園、竹林、梅花園等景點,還配備了包括空中自行車、水上自行車、龍舟競渡、皮劃艇、「激戰鯊魚島」、水上幽波球等一批娛樂設施。5.泰州溱潼古鎮溱潼河港交織、氣候濕潤,境內多處發現麋鹿化石遺骨和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器。溱鎮區四面環水,波光粼粼,環境優美,素有』水鄉明珠』之稱。溱潼盛產稻米、棉花、魚蝦、籪蟹,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溱潼舊有八景之說,說法有二:一說清朝乾隆年間,蘇州府教授溱潼孫家莊進士孫喬年,分別以八處自然景物為題材,題了七絕八首,景以詩傳。其八景是:東觀歸漁、南樓讀書,西湖返照、北村蓮社、花影清皋、禪房修竹、石橋明月,綠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後,溱潼八景又出現了另一種說法。即:東觀觀漁、西院庭槐、北村禪院,板橋秋月、堤柳春鶯,花影清潭,荒窯靈樹。願你旅遊愉快!

2. 景觀水系水變綠怎麼辦

水發綠主要是長藻了的的原因。要想長期有效的去除藻類,就要凈化水體中藻類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元素。
在水中打撈藻類植物,可以用葯物去除,也可以在水中養殖一些魚類。

3. 中國古代典型水城水域景觀及文化內涵初探

陳興茹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水城是我國眾多城市類型中的一種,因其擁有較多的水面而著稱。水城在我國各種文化載體中,如電影、建築、詩歌等中較常出現,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不同領域的人員對其關注的角度不同,如建築師更多的是關注水城因水而形成的獨特的建築風格,詩人更多的是關注水城獨特意境下所形成的獨特的人文意境等,水城研究被水利工作者重視起因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壓力和挑戰,水資源緊缺成為城市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關於水城

(一)水城的定義、基本特徵、價值

1.水城的定義

城市或傍依大江、大河、大湖,或水網密集,或有大江、大河穿城而過,城市河流發達,水域面積至少佔城市面積的10%;城市人民的生活、生產均與水關系密切,水上交通為主要交通方式;城市從建立之初就把水系規劃視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4];個性化的水域景觀和文化特徵成為城市的形象代表;城市與水接觸的歷史悠久,水對於城市選址、建立、發展作用巨大;城市河流規劃遵從「天人合一」的指導思想,人與自然相處和諧。

2.水城的基本特徵

(1)或傍依大江、大河、大湖,或水網密集,或有大江、大河、大湖穿城而過或位於其中,市內水域面積佔有一定比例。

(2)從建城之初,水系規劃就成為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個性化的水生態和水景觀、水文化成為城市的象徵。

(3)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等活動與水密切相關。

(4)形成了獨特的與水相關的風俗習慣和水文化。

(5)城鎮多分布於河流兩側,街市也多臨河而起。

(6)擁有水陸兩套交通系統。

(7)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

(8)城市規劃設計注重「天人合一」的整體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協調。

(9)水在城市建設發展史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軍事防禦、防火、供水、美化環境、交通運輸、水產養殖、調蓄洪水、水上娛樂等)。

3.水城的價值——以江南水城為例

(1)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江南水城因經濟和文化走在全國前列而成為富庶、文明的地方,又因少戰亂、罕災荒而在城市發展史上具有完整性和連續性,因此,它是研究特定歷史時期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等社會狀況,及哲學、道德倫理等文化內涵的直接對象,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2)優秀的規劃與建築藝術、文化價值。江南水城所體現的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是人們在不斷地與自然、與社會互相融合、相互協調的基礎上形成的,並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水城內保存完好的大量建築是水城人水和諧關系的見證,在中國城鎮規劃和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江南文化是特定歷史與特定地域相結合的產物,它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城市規劃思想,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水城的基本內涵

(1)水系是城市存在、發展的基礎。水城是城市中河渠水道高度發展的一種獨特格局,水道交通為城內的主要交通形式[5]。水系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城市生存的命脈。為追求臨水而居的生活優越感,人們以水系的走向來規劃居住地、商業區等的分布,從而水系對城市的形狀起著決定性作用。沒有水系的存在,則城市位置可能變化,城市的發展可能不會那麼迅速。人類喜歡「臨水而居」,原因在於豐富的水網為當時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的人們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如飲水、灌溉、交通、洗滌、軍事防禦等人類生存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

(2)城市布局講究因地制宜。我國古代哲學是樸素唯物主義的產物,講究「天、地、人」三者的統一。所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就是要求各種建築要與天象對應,「天地合一」的思想在我國古代城市選址及布局上都有所體現。「依山傍水」是建築學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尤其是在古代,山水被人們視作寶地,古人認為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根據考古發現的結果來看,原始部落幾乎都在河邊台地。這與當時的狩獵、捕撈、採摘果實的歷史情況相對應。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市建設高潮中,這種建設思想更為成熟和完善,具體表現在:《管子·乘馬》「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准繩。」管子的論斷表現了很強的科學性,至今仍為許多學者所矚目和稱道。

(3)水文化內容豐富。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發展的記載,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具有自身特色的內涵和底蘊。水城的特點決定了其歷史是一部人類不斷與水長期接觸並相互協調的歷史,因此,水城具有豐富的水文化內容,與其他城市相比,其內涵更為豐富,形式更為多樣。

(4)城市發展史是一部人水和諧的歷史。臨水建城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也可能帶來較大的洪澇災害,關鍵是如何利用水,並協調好人水關系。同時也要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條件下積極改造自然。水城的成功運轉是人水關系和諧的體現。

(5)水域景觀豐富多彩。水域景觀具有多角度、多季節、多層次變化的特點。水城由於人水關系密切,城市景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水城的建築、布局都以水為出發點,不同自然條件下的水城景觀千變萬化。由於水多,所以橋多,形態各異的橋是水城的又一道美麗風景。水域景觀及水與其他存在物的復合景觀在水城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6)城市特色鮮明、個性突出。水城因水而與其他城市差異明顯,水城之間又因水的不同存在形式而各具特色。如蘇州由於生活氣息濃厚而具有「人間天堂」之美譽;上海則由於瀕臨黃浦江而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場所,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大都市;濟南則由於地下水豐富而具有「泉城」之譽等。

(三)研究水城的意義

水城是我國城市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是我國古人有效利用自然、積極改造自然的結果,人水和諧在水城得到了具體的體現。水城堪稱我國古代城市水利工作的「博物館」,是現代水利工作者尤其是城市水利工作者借鑒和學習的樣本。當今城市在面臨水環境污染、水生態質量下降、景觀改變、人水關系緊張的情況下,重新倡導古人樸素的治水思路和思想,使其在水生態系統修復、水環境改善、水景觀重塑、城市河流合理規劃和利用、協調人水關系等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本文對我國代表性的水城——蘇州古代城市河流規劃治理的思路、模式進行分析,揭示城市河流規劃對城市生存、發展、繁榮的巨大作用,並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經驗。

二、古代蘇州的城市河流建設

(一)蘇州概況

1.蘇州現代自然地理條件

蘇州地處太湖、長江下游,江蘇省東南部,全市水域總面積為3609.40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8488.42平方千米的42.5%,全市轄6區(平江、滄浪、金閶、郊區、新區、園區)、6市(吳縣、吳江、張家港、太倉、崑山和常熟),全市共有162個鄉鎮,22個街道辦事處,3323個行政村。該地區地處長江入海口之南岸,是長江沖積平原的組成部分,北枕長江,東鄰上海,南連浙江,西濱太湖,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京杭運河縱貫南北,京滬鐵路和滬寧高速公路穿越東西。蘇州地處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2.城市風貌

蘇州城建於前514年,雖歷經2500餘年滄桑,但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保持宋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枕河」等水鄉城市的獨特風貌。蘇州古城區河道總長35千米,有橋梁170多座,是我國河、橋最多的城市。

3.城內水系狀況

蘇州地處長江、太湖下游,境內湖泊眾多,河湖串通。市區位於市域中部,西部瀕臨太湖,東有金雞湖、陽澄湖,南有石湖、澹臺湖,京杭大運河從西北向東南繞城而過。古城區有環城河環繞,全長15.7千米。流入環城河的河道有胥江、上塘河、山塘河、十字洋河和元和塘;由環城河流出的河道有大龍港、葑門塘、婁江、外塘河和老運河。環城河上承大運河、太湖補給來水,下泄出水入長江,古城內有「三橫三縱」形狀的內城河與環城河貫通。市區河道不深,正常水位下,航道主幹河道為2~3.5米,非航道的河道一般在1~2米之間,河道寬窄懸殊不一,內城河河寬3~10米,環城河最寬斷面達135米,最窄處只有9米。

(二)蘇州的營建模式——解讀《平江圖》

春秋後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築闔閭大城。「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八風;水門八,以法地八聰。」[5]城內河渠縱橫,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規劃周密的典型水城[6]

蘇州城市建構以「水」為主題。這可以從1229年平江郡守李壽鵬用石碑雕琢成的《平江圖》得到體現(圖1)。它生動地記載了城市重建100年後的面貌,反映了平江城市規劃的思想,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早的一幅城市規劃圖。《管子·乘馬》說:「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准繩。」平江正是這一思想的典型範例。平江城的方位並非正南北向,而是偏了7°54″,該方位是經過深思熟慮過的。因為這樣,夏季盛行的東南風就可以順暢地吹入城內,降低氣溫;而冬季又可以略提高一點氣溫。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個差異是由於在唐宋時期發現了磁偏角後人為造成的。平江城並沒有按傳統生硬地建成正方形,而是適應自然地形建成長方形,還充分利用自然河道作為護城河,並考慮到河水方向和水流緩急而將城市建造得曲折有致,只有東南角建成直角。平江城門是水、陸並存的雙重城門,按照慣例,城門應設置在南北、東西主軸線上,而平江城為了適應地形和水利上的要求,城門、大道採取了不對稱布局。城北,通往水陸交通系統的捷徑要穿過丘陵間的一個隘口,這將決定西北方向城門大道的位置。南門被巧妙地安排在可以控制河道與道路的位置上,坐落在大運河通往城市的最近處。另外3個不對稱的城門也是為了配合河道與道路系統。蘇州古城的城牆平面上大體規整,但其4個轉角卻因需要設計成不同的形狀。城北的護城河水流湍急,因此東北和西北的城牆拐角做成直線形,加大河道曲率,使水流順暢,不致沖塌城牆角或河岸。為避免太湖洪水的正面沖擊,則把西南城牆拐角做成外凸的形狀,把盤門由西南的方向轉到面向東南,讓胥江、運河的來水繞過城牆的弧形轉角,主要順運河流向東南,部分來水經盤門、水門進入城內河道。這樣,牆角處水流通暢,城牆下部不致受洪水的強烈沖刷,也減輕了洪水對盤門、水門的壓力。東南角因水流平緩,仍做成直角[7]

圖1 平江圖[6]

蘇州整個城市以河道為骨架,道路布局與河道配合,有效地貫融著水陸兩套交通系統。河道總長度82千米,是城市街道總長度的78%,河寬一般不少於10米,其深度在3~5米之間[4]。城市南北向河道6條,東西向河道14條,還有許多支流共同構成了河道網。河道系統使城市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得到保證,並可作為天然的排水、蓄水系統,減少或避免了城市內澇發生。河道布局以城北的居民聚居區為最密集,縱橫交錯,形如棋盤;其次為城市商業區;城南由於官署大型建築較多,河道較為稀疏。河道水網規劃與城內民居、寺廟、園林、城門、驛館、倉庫等各類型的建築布局緊密結合,形成優美的水城環境。城內橋梁有名可考的有285座,加上城外橋梁共314座。另外,河道系統改善生態環境方面亦有重要作用。河道的大面積水域具有吸熱、吸塵、通風等作用,對改善環境十分有利。河面水汽的大量蒸發,增加了空氣濕度,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城市生態建設。平江在宋代以前就有較大的私家花園,如滄浪亭。到南宋時,園林已有相當規模,以後發展成為獨具風格的蘇州園林藝術。平江城內河流多,橋梁也多。據記載,平江南宋時有359座橋。可見橋梁之多,蔚為壯觀,充分展現了水城的獨特魅力。

水是蘇州城的骨架,城市建築物雖然毀於兵火,但河道基礎猶存,稍加整修又可使用,不至於隨意遷址。蘇州始建城者伍子胥創造性地規劃建設了以水系為脈絡、河道為骨架、道路相依附的水陸兩套「雙棋盤」式交通系統。水城的規劃布局不僅解決了城市交通問題,而且使供水、排水、防火、軍事防禦和城市景觀等一系列問題迎刃而解。吳闔閭大城由伍子胥「相土嘗水」,選擇城址,城址略高於周圍地面,減少了洪水威脅。其城市防洪設施相當完備,有城牆、壕池、城河、水門、堤堰等,外可以排洪水,內可以排積水,蓄泄便利,不憂水旱,使地處水鄉澤國的蘇州免受洪澇之災。它的出現,標志著春秋時我國的城市防洪科學技術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5]。水是蘇州城的生命線,這是因為河道水系貫穿全城大街小巷,有利於綠化,有利於蓄排水、有利於消防,還能有效地調節和改善城市的小氣候,從而造就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城市河流在蘇州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1.穩定城市的位置

由於城市處處為經緯縱橫的河網水系所溝通、貫穿和滲透,城市各類建築的分布與河網水系有機結合,使蘇州城的位置和格局歷久不變。蘇州因此被稱為城市當中的「活化石」,對於研究古代城市河流對於抵抗戰火、自然災害等外界作用力的承受能力、穩定城址、改善人民生活、發展經濟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進水、排水和宣洩

根據水系的走勢來確定城市的形狀,首先要保證水系的通暢。有了系統而完備的水道,城市的降雨、生產和生活排水都可以順暢地排出城外,在古代無嚴重污染的條件下,確實比較實用、合理而經濟,也是比較先進和科學的。宋代著名學者朱長文在所著《吳郡圖經續記》內也有稱譽:「觀於城中,眾流貫州,吐吸震澤(太湖別稱),小浜別派,旁夾路衢,蓋不如是,無以泄積潦安居民也。故雖有澤國,而城中未嘗有墊溺盪析之患,非智者創於前,能者踵於後,安能致此哉?」蘇州雖然坐落於水網上,卻罕有水澇之災,並收水利之利。

3.運輸

古人喜歡臨水而居,水邊也常常成為城市的發源地。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蘇州作為吳地的重要城市,水道既是城內交通所必須,也是聯系城鄉、溝通吳地乃至全國的通道。因為在多水的吳地,水道是無往而不至的,其交通方便、經濟便捷是顯而易見的。明末主持繪制《蘇城水道圖》的江南撫張國維,在該圖「圖說」論及蘇州城內水道作用時曾經指出:「吳壤以水據勝,水行則氣運亨利,更隨巷陌,舟楫通駛,凡載運薪粟,無擔負之煩,殷殷富庶有以哉。」

4.消防隔離和防衛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道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直到今日水道的消防、隔離作用依然存在。水道又具有防衛功能,古代所建護城河即是一例。當時城內大多數衙署、府學、糧倉、寺院和豪富巨室周圍設有環河,這些環河水道同時也是界河,用以分隔,並起防衛的作用。至今有許多重要倉庫、工程要道臨河而建,也是源於此故。

5.調節氣候、空氣凈化和美化城市環境

水具有較大熱容性,水系可以調節局部氣溫,使城市冬暖夏涼,同時還具有增加空氣濕度、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從古至今人類或積極利用自然水面,或人工增加水面面積,促進城市河流的流動性,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四)蘇州水文化特點及其成因

1.水文化內容豐富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又是文人墨客發源和聚居的地方,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因此,蘇州的文化具有豐富的內容。蘇州水多、橋多、人多,三者協同作用促進了蘇州水文化的發展。三國時期吳國孫權為其母建造的瑞光塔、以「拙政園」與「滄浪亭」等為代表的著名園林、蘇州舊街貌的代表山塘街、《平江圖碑》、古代詩人對於蘇州景色的描寫「家家門外泊舟航」、「水頸波動碎樓台」、「煙水吳都郭,閶門架碧流,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8]詩詞名句等都是蘇州水文化的代表。

2.蘇州水文化特點的形成

(1)在蘇州水文化昌盛的背後,蘇州優越的地理條件起著重要作用。蘇州由於占據著有利的地理位置,因而農業、運輸業、漁業等發展迅速,很快發展成為經濟富庶、文化先進之地。我國文化史上著名的「江南現象」的起源中心之一就是蘇州。文化的先進離不開經濟的發達,經濟的發達離不開有利的地理位置。歸根結底,城市地理位置對於城市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蘇州作為我國最典型鄉城之一,其城市選址、布局歷來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並對後來城市規劃師們提供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和參考作用。蘇州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對於城址穩定、城市興旺、百姓安居樂業、文化興盛都起著重要作用。蘇州的城市特徵與其自然生態有著密切的聯系,並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水城特質。古雲「鍾靈毓秀」,從物質的角度看,地理環境,尤其是水網環境更能左右一個地區或城市文化的發展。蘇州河湖眾多,草木繁茂,得水獨多。這種自然態勢本身潛伏著一部文化奇觀,為城市水文化的發展提供先決條件。

(2)蘇州是經濟、政治、文化三者互相促進的結果。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條件下,水運是城市經濟繁榮的重要決定性因素。因此,蘇州經濟比較發達。隨著經濟的繁榮,蘇州的賦稅是當時政府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逐漸被朝廷所重視,其政治地位逐漸上升。政治地位的上升又促進了經濟的進一步繁榮,文化也隨著文人墨客的聚居、經濟的繁榮、政治地位的提升而日臻濃厚。

(五)古代蘇州治水的經驗

(1)城市選址注重防洪。中國古代城市選址方面存在多種學說,而《管子》的關於城市防洪選址的學說可以作為眾多學說中的代表。《管子·乘馬》雲:「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它指出了城市選址的原則,即城市選址不是山邊就是水邊,不僅有利於城市的安全需要(抵禦外敵入侵),又有水運之便;城市位置不要過高,便於取水;同時城市選址也不宜過低,以免受水災之害。蘇州,地處水鄉澤國的太湖平原的中部,其北部和東部的平原地區標高多在4米以下(吳淞標高),城區一般為4.2~4.5米,比周圍地勢略高。繞城而過的大運河歷史最高水位為4.37米,城內罕有洪澇之災[2]

(2)因地制宜的城市河流規劃理念。古人講究「因天材,就地利」。蘇州的城市選址是選擇在水網上,水多為其發展奠定了充足的水源條件,同時也增加了其洪澇災害的危險系數。蘇州城市建設者根據蘇州的城市現狀,積極建設護城河,溝通內外水系以利於城市排澇,根據水系走向安排城牆方向,根據水流條件規劃城市形狀,根據市內水系形態制定城市居民的民居、道路、生產方式等,都是古人變害為利、積極改變人類行為適應周圍自然條件的體現。

(3)重視治水。唐宋以來,蘇州水利有成,至明代已經很發達。這是和蘇州地方官范仲淹、海瑞、張國維等分不開的。宋代時,蘇州的主要問題是境內塘浦湮塞、太湖滿溢、積水不能暢流入海,而且,潮水倒灌,夾帶泥沙為害。范仲淹組織人力疏浚常熟、崑山一帶的塘浦,於是積水可以北注長江,東入吳淞江和大海,水患得到了治理。明隆慶三年(1569年),海瑞於江南巡撫任上又治理過蘇州水道。對蘇州城內水道、橋梁繪制標注最為詳盡的《蘇州府城內水道總圖》是明末江南巡撫張國維《吳中水利全書》中的一張圖。據張英霖統計,圖中以三橫四直河為骨幹、經緯交織的長短水道百餘條,橋梁340座;標注名稱的有橋梁338座、衙署20處、糧倉10個、城門6座,以及山、洲、江、河、湖、潭、池等共389處。張國維「遍歷湖海,討尋水道源委」,「繪以圖畫」,與紙上空談不同。他重視城市水道建設和管理,「吳壤以水據勝,水行則氣運亨利,更隨巷陌,舟楫通駛,凡載運薪粟無擔負之煩,殷殷富庶有以哉。」當時,吳縣知縣牛若麟所撰《閶門重建虹橋記》中記載,張國維撫吳期間,曾「疏導四縱三橫之內渠,凡通輸貫而利民者,不遺餘力。」至今,張國維的石像和古代在蘇州做過巡撫的幾位好官的石碑一起刻在城隍廟的牆上。實際上,張國維沒有其他人的政治影響或文學水平,後來兵敗被殺。但是這些人並列,還和城隍——保護蘇州古城的神一起供在廟里,說明當時很重視水系治理工作。

(4)重視河道管理。在明清兩代共疏浚市內河道11次。蘇州自宋嘉定十六年至清末(1223~1911年)近700年無水潦之災,與河道管理得力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宋代朱長文就已指出了城內河道的排水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觀於城中,眾流貫州,吐吸震澤,小浜別派,旁夾路衢,蓋不如是,無以泄積潦安居民也。故雖名澤國,而城中未嘗有墊溺盪析之患」。

三、小結

古代水城建設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最大限度地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為基本原則,它是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在具體實踐中成功應用的典範,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我國城市河流治理的寶貴文化遺產。從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類只有合理地規劃和利用水系,才能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從而促進人水關系的親近與和諧。古代水城建設為現代城建部門和水利部門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和諧社會」等工作理念背景下,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提供了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劉樹坤.中國水城的水問題.中國水城市長論壇.紹興,2004

[2]吳慶洲.中國古代城市防洪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廣州:華南理工大學,1987

[3]同濟大學城市規劃教研室編.中國城市建設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2.49~52

[4]俞繩方.我國古代城市規劃的一個傑作:宋平江(蘇州)圖.建築學報,1980(1):15~20

[5]汪德華.中國山水文化與城市規劃.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6]鄭連第.古代城市水利.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5

[7]陳泳.蘇州古城結構形態演化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南京:東南大學,2000

[8]吳奈夫.明代蘇州的城市建設及管理.揚州大學學報,2003,7(4):74~80

4. 室內景觀水系都有哪些類型

景觀樹的話,北方常見的:銀杏(觀葉、果)、國槐(觀干)、新疆楊,毛白楊,五角楓(秋色葉樹種),元寶楓(秋色葉樹種)、雞爪槭(秋色葉樹種)、白杄、雪松(沈陽長的不好,大連比較適合)、山皂莢、龍爪槐(觀干)、刺槐、旱柳、絛柳、白樺...

5. 景觀水系怎麼保養

別墅水系一般是人工修建的池塘(人工湖)或溪流,大多屬於完全封閉性的非自然水體,本身自凈能力極端低下,很容易水質惡化。由於是露天水體污染因素眾多,別墅水系的水處理難度也很大,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由於部分物業人員缺乏環保知識,無意識地對水質造成破壞,又進一步加重了別墅水系的污染。要做好水系的維護,需要從維護和治理兩個階段著手,同時相關人員進一步學習和強化環保知識也至關重要。

一、維護階段

1)嚴格禁止向水中投撒飼料,以防造成人為的水質惡化。魚兒從來不會餓死的,應該讓魚吃魚蟲、鵝鴨吃小魚形成天然生物鏈。因為過量的飼料以及魚、鵝、鴨的糞便在水裡會腐敗成高濃度污染物,大大增多了污染負荷,使總氮、總磷、COD等污染指標急劇上升。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用一個魚缸養魚,且每天定期的向其中投放魚飼料喂養,可以發現,不到一周的時間魚缸中的水就會變臭,變渾濁。

根據國家公布的中國污染調查公報顯示,我國的水污染源主要來源於農業,而在農業污染中,畜禽養殖污染最大,畜禽養殖的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分別占水體的42%、21.74%和37.74%。

據報道:在武漢東湖,由於一度提倡養魚,大量放養食草性魚類,導致整個水生態系統失衡,水質污染極為嚴重,耗資20億重新進行水體治污。湖北的清水河,同樣因為大批量網箱養魚,引發了一系列水體污染問題,連以河水做水源的自來水都帶腥臭味,後來在地方居民的強烈抗議下才取締了網箱養魚。

正是由於畜禽養殖對水體污染非常嚴重,所以禁止在水源地、重點保護水域內養殖已經上升到法律的地步。200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明確規定:「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可見,這種向水中大量投放飼料的行為也是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的。

2)補充水源水盡量避免使用中水,因為中水的水質標准與景觀水的國家標准要求相差甚遠,主要是氨氮、總氮、總磷嚴重超標,更加重了水的污染。

3)魚類繁殖速度極快,沒有天敵,每年物業應及時捕撈,控制魚數量不要超標;

4)嚴禁將割來的草投放到水中喂魚,以免這些草在水中腐敗從而使有機物含量升高,造成水體的嚴重污染。

5)岸邊綠地的草坪、樹木的種植過程盡量少使用農葯、化肥,避免其隨雨水沖刷流入湖中,造成湖水的污染。

6)小區中水要直接用來澆灌綠地,而不要將中水注入湖中,再從湖中抽水澆地。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中水裡的高濃度氮、磷肥料已擴散到湖水中,造成了湖水的富營養化和藍藻爆發,有百害無一利。

7)做好定期的水面固體廢棄物(垃圾、樹葉)的打撈工作。

二、治理階段

在水系維護的整個過程中前期治理工藝的選擇至關重要。前期的治理工作做不好,後續的維護再下功夫都是徒勞。從大的方面來講景觀水處理方法大致可以分為間接凈化法(氣浮技術、過濾技術)和直接凈化法(動植物生態處理技術、HDP直接凈化法)。

1)間接凈化法所採用的共同模式主要是將水體從湖中抽出,在外部的水處理機房凈化處理後再注入湖裡。常見的過濾法、氣浮法都屬於間接凈化法。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循環周期瓶頸限制,由於建造成本限制和湖邊土地限制,水處理機房不可能面積很大,當水量達到幾千立方乃至幾萬立方時,水處理的循環周期就會很漫長,幾天才循環一次。夏季湖水污染快,還沒等處理一遍湖水又變臟了,即使處理機房的出水水質再好,與大湖中的水混合以後整個湖水還是較臟。另一方面,將水從湖中抽出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處理機房的建設也需要較多費用。

2)直接凈化法就是直接在水體內部處理水,主要包括傳統的種水草、養魚、投葯以及最新一代技術HDP直接凈化法。種水草、養魚對治水作用微弱,投葯屬於短期應急行為,都不是長久之計。HDP直接凈化法借鑒污水處理廠的生物凈化原理,在水體內部構造強大的生物凈化系統,通過提供載體的方式在水中大量培養土著微生物,大量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和動水的環境下對水中有機污染物進行好氧分解,實現了污水凈化。從而使湖水具有極高的自凈能力,能對外來有機污染物及時分解消化,使水體常年保持潔凈狀態。

此外,HDP直接凈化法中使用的「超大流量造流曝氣機」,通過能量轉換原理可以將水泵流量放大20倍,營造出龐大的富氧循環水流,使水體充分流動,實現了「流水不腐」的自然凈化最高境界。每天可以讓湖水循環10-20次,跟間接凈化法幾天才循環一次的速度相比,循環速度提高了幾十倍,完全消除了間接凈化法的循環周期瓶頸。

HDP直接凈化法不用再將水從湖中抽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大量能耗。且這種在原水中直接修復的技術不需要佔用額外的土地,節約了土地資源和土建投資。

與間接凈化法相比,HDP直接凈化法在循環周期、治理效果、節省投資、節約佔地、節省運行費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比較優勢,稱得上是景觀水處理行業的最新一代技術。

三、總結

要想長期維持清澈干凈的別墅水系,需要雙管齊下:一是要選對正確的水處理方法,二是要在日後管理維護中學習環保科學常識,避免做出污染水環境的舉動。二者缺一不可。基本上可以這么說:一個成功的別墅水系,七分在治(治理方法的先進合理性),三分在養(水系養護的非破壞性)。

6. 小區景觀水系深度有什麼要求

不超過1.2米

7. 商業街中的水系'景觀有哪些創意

商業街景觀設計說明-中國商業街景觀設計專家-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是集"產業研究、項目策劃、工程咨詢、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六位一體的專業規劃設計院,強調對"旅遊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房地產業、新城新區開發"四大領域進行系統整...

8. 談如何做好水景觀設計

提及水環境設計,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的說法。水體作為一個造景要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而且可以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增強居住舒適感,水的形態、風韻、氣勢、聲音蘊含著無窮的詩意、畫意和情意,豐富了空間環境,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聯想。水景能夠在景觀中發揮特殊的作用,能夠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可是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營建適於人欣賞的水景成為每一個景觀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觀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帶給人們無窮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於水自身的特性。
1、流動性:地球的重力使水從高向低不停地流動,這種位移的變化使水處於不斷循環運動中,充分體現出水柔美、活潑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湧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狀態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此外,風這一時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動,在平靜的湖面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派詩情畫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交相輝映的畫面。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綠、晴空和建築交織變幻,視野收放開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瑩,色彩繽紛,將建築環境襯托得如詩如畫。
3、可塑性:水是一種連續的物質,無形而消極,本身沒有固定形狀,但通過容器或噴頭,卻能塑造成多種形態。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說:「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靜,欲柔滑,欲汪洋,欲環繞,欲肥膩,欲噴薄……」,就極為詳盡地描繪了水的多種多樣的形態。
4、聲、色特性:水本沒有自己的聲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餘空氣的多少決定了水的聲音。涓涓細流發出的悅耳動聽的水聲,瀑布、海浪發出的轟鳴都有益於營造空靈超脫的意境;水雖然沒有顏色,是透明的液體,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線中青藍色的反射作用賦予它豐富的顏色;周圍環境顏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隨著景物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二、水的景觀現狀分析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三、水環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水景設計要力求創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區的建築造型、景觀空間布置一樣。也應有創新、特色,而目前相當部分樓盤的環境設計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島」一一造「碼頭」幾乎成了水景設計三步曲,幾乎都是「克隆」照搬,給人感覺千篇一律、毫無新鮮感。事實上我們應該根據樓盤的開發理念來設計主題,結合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的水景。可以是寬廣的湖面,可以是彎彎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狀,也可以大膽地採用人工幾何物體;可以用鵝卵石鋪底,也可以採用彩色馬賽克;可以體現東方園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鑒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現,也可將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頂順流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但無論何種類型和風格,採用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與眾不同的水環境。
(二)、水景設計要有層次和變化,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環境設計需要「點」、「線」、「面」,水景設計同樣免同寬的水帶,如可以採用「九曲十八彎」、「時寬時窄」的設計。強調線的豐富,可以在節點上通過新穎的噴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強化點的淵源,通過水簾、水幕和各種形體的湖面,豐富水面的表現,賦予更多的功能。同時水景設計要將整個水系分為不同的層次:有整個小區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會所、中心景觀結合起來;也有不同組團的小的水帶、水景主題,要融於組團的環境綠化,和住戶親密接觸,可以穿過住宅大堂,可以流經居民的私家花園等;還有私家花園內或住它內的水景,尤其對於別墅類低密度住宅,可以從住宅中穿過,分隔各個不同功能的區域,也可以在花園和內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種植池,也可以成為兒童的戲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盡量設計流動的水景。在規劃上包括世界景觀設計公司的專家學者都認為規劃應該有動態與靜態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動的與靜止的水景設計中,我們應該更加推崇流動的水景設計。流動的水景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水的流動創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使景觀更加突出,園林與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動」與「靜」有很好的結合,在水景與園林及建築小品的結合中形成一種「將動而未動」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狀態,因此水景設計不是簡單的「水」,更重要的是,讓水能夠按照設計師的想法、按照環境主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動」的表現或表演,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是水的「舞蹈」,她應有豐富的表情、美侖美奐的動作。
(四)、盡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區的基地本來就有河道和水系,並且沒有什麼污染的話,在進行環境規劃時應盡量考慮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規劃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環境沒計是濕地概念設計,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濕草甸、湖泊、河流、灘塗等,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防止自然災害等功能。濕地最寶貴的資源是水。利用濕地作為環境設計的主要考慮點,就是:要維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和植被生物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景觀塑造和規劃。當然整個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壞,如果已經被污染,還是要進行清理根治,恢復水系的生態,給住戶一個良好的生態水環境。
(五)、水景要強化人的參與和停留,支持社區活動。在住區的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共享和交流的空間,水景的設計也強調人能夠進行參與,能夠支持社區的活動,比如,在主要水景周邊設置人活動休憩的場地,設置相應的設施和桌椅,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水景,同時水景還要隨時可以親近,可以接觸,可以嬉戲,可以讓水在大堂成為空間的中心,為大堂的室內空間增添生機,可以流經或穿過中心會所,形成會所水主題景觀等等,總之,要為住區內的業主提供優美的、可以參與、接觸、停留的以水為主題的景觀環境和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氛圍,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實現環境景觀設計的重要目的。
例如勞倫斯設計的美國加州某宅園中的水景,水從噴泉湧出,匯於高台之中,然後從四周空透的台邊像水簾般傾瀉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與台階的介面是溢水口,水從池中溢出跌入一級級的台階之後進入水渠,漸漸趨於平靜,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運動感,避免單調而設置了一些排列規整的阻水石,最後,水流漸趨平穩,匯人了更大的,寧靜的水池之中,頗具奔流歸大海勢,雖然水景規模並不大,但卻體現了水運動序列的一個完整過程。
四、水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則。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則。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則。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四是宜「虛」不宜「實」原則。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五、水景的開發和利用
親水是人們的天性,水體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效果,而且也能運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間,延伸、引導空間,用設計師的創意理念去多樣化地豐富景觀環境內容,達到活化空間、創造情意。
1、 空間的拓展.規模較大的面狀空間,在環境空間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間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虛無的形態弱化了空間界限,延展了空間范圍,有助於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僅給水面帶來光波的動感,使水面產生虛空間,產生開闊、深遠之感。
2、空間的延伸引導.小規模的水面或點式水景,在環境中起著點景作用,構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而起到引導作用,其布置較為靈活;並且這樣的水景與水面大面積不同,更易與人直接產生戲水活動,不僅增強了對景觀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滿足了人們親水的心理。
3、 空間的層次.水景作為視覺對象,具有豐富的視覺層次。其多樣的形態和可塑性,可以靈活組織成各種點、線、面式的水景,通過不同疊合的方式形成三維立體空間;並利用周圍的環境,建築掩映、分割和充實空間,起到點景、對景、背景的作用,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

9. 融創十分注重園林景觀中的水系建構,請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是哪些

融創在園林景觀的水系建築方面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如下:

10. 水系景觀設計是怎樣的效果的呢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景觀設計) 主要服務於:城市景觀設計(城市廣場、商業街、辦公環境等)、居住區景觀設計、城市公園規劃與設計、濱水綠地規劃設計、旅遊度假區與風景區規劃設計等。中鵬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