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景色
Ⅰ 春遊咸陽湖作文350子
星期六,爸爸帶我去咸陽湖玩。
到了那,先過渭河大橋,再在前面拐個彎,就到了。老爸停完車,就接了個電話,走了。我和媽媽沿著河岸走,走到一座橋下,看見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玩輪滑、自行車。我看見有一組非常強悍,一個哥哥騎著車,一個哥哥在後面,穿著輪滑鞋,滑行,他的後面還有一個穿著輪滑鞋的哥哥,拽著一個哥哥的衣服滑輪滑。我想:「他們不會掉下去吧。」我和媽媽休息了一會,繼續沿著河岸走,經過大坡、釣魚池……來到了人多的地方。我鬧著要玩電動車(自駕),媽媽就給我租了一輛電動車。我開著,媽媽在旁邊坐著。來到廣場,我看見兩個綠色的大手,中間捧著一根綠芽。我還在車邊,跳上來跳下去,終於給摔了。我好好開了一會,還車去了。我和媽媽在一個小山坡上,看見兩只海鷗(只要有水,還得大,就有海鷗)在捕魚,甲捕到了一條魚,乙過來搶走了。我看到這個場面,感覺就像一架海鷂式戰斗機和幻影2000在空中格鬥,幻影2000用機載機槍打海鷂式戰斗機,海鷂式戰斗機用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回敬幻影2000——起源:「馬島戰火」。這時,媽媽接了個電話,說:「兒子,爸爸辦完事了,開車來接我們了。」我才依依不捨的回家了。
這次咸陽湖之旅真開心呀!!
Ⅱ 咸陽值雨中哪些景物虛寫的
懸」字化動為靜,既細致准確地描繪出了細雨如絲、密密飄灑的客觀景象,又將詩人自己當時特定的主觀感受「移植」入讀者的心裡,讓人感同身受,彷彿自己也正置身於綿
Ⅲ 描寫望洞庭美景的詩句
《望洞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其全文詩句如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翻譯】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螺。
《咸陽值雨》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溫庭筠。其全文詩句如下: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雲將入岳陽天。
【翻譯】
咸陽橋上細雨綿綿,像巨大的窗簾懸掛在天空,透過迷茫的雨簾可以看到江上的釣魚船。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連那雨後的雲彩也會飄到岳陽城的天。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張說。其全文詩句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翻譯】
在巴陵放眼遠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見君山孤零零地飄浮在水上。我和你分別後就像難和神仙相遇一樣,懷念的心緒如同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遠深長。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全文詩句如下: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翻譯】
鏟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讓湘水暢快地四處流淌。這浩瀚的湖水像是無盡的美酒,讓我們開懷暢飲,醉倒在這洞庭秋色中。
《贈少年》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溫庭筠。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翻譯】
江湖漂泊,與君相逢嘆晚,卻苦離恨太多,黃葉飄飄,洞庭風起,心海涌波。知音酒不醉,夜別淮陰,祝君成功如韓信,月照高樓,心緒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風歌》。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翻譯】
南湖的秋水,夜寒無水霧,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銀河上青天。姑且把洞庭湖賒買給月宮嫦娥,再駕船到白雲邊上買桂花酒去。
《春夜聞笛》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益。其古詩全文如下: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翻譯】
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同王徵君湘中有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張謂。其古詩全文如下:
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
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
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
故人京洛滿,何日復同游。
【翻譯】
八月洞庭湖是一派秋色,瀟水和湘水緩緩北流入洞庭。不能回家鄉,只能在萬里之外做返家之夢。離家遠游之客五更夢醒,更加寂寞憂愁。不用打開書套http://www.slkj.org/a/24285.html,只想登上酒樓。我的朋友都在長安和洛陽,什麼時候能和他們一起暢游。
《別舍弟宗一》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零落殘紅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翻譯】
生離死別人間事,殘魂孤影倍傷神;柳江河畔雙垂淚,兄弟涕泣依依情。奸黨弄權離京都,六千里外暫棲身;投荒百越十二載,面容憔悴窮餘生。桂嶺瘴氣山林起,烏雲低垂百疫行;欣聞洞庭好,水天浩淼伴前程。聚會惟賴南柯夢,相思願眠不醒枕;神遊依稀荊門現,雲煙繚繞恍若真。
《咸陽值雨》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溫庭筠。其全文詩句如下: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雲將入岳陽天。
【翻譯】
咸陽橋上細雨綿綿,像巨大的窗簾懸掛在天空,透過迷茫的雨簾可以看到江上的釣魚船。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連那雨後的雲彩也會飄到岳陽城的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詩句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憾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翻譯】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www.slKJ.org輝映迷離難辨。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登岳陽樓》作者是宋代文學家陳與義。其古詩全文如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
【翻譯】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捲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麼心緒?登樓憑弔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全文詩句如下: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翻譯】
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盪開闊,**無際。雁兒高飛,帶走了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
《送劉山人歸洞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頻。其古詩全文如下:
卻共孤雲去,高眠最上峰。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鍾。
秋盡蟲聲急,夜深山雨重。
當時同隱者,分得幾株松。
《中秋夜洞庭圓月》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姚合。其古詩全文如下:
素月閑秋景,騷人泛洞庭。
滄波正澄霽,涼葉未飄零。
練彩凝葭菼,霜容靜杳冥。
曉棲河畔鶴,宵映渚邊螢。
圓彩含珠魄,微飈發桂馨。
誰憐采蘋客,此夜宿孤汀。
《洞庭湖君山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呂岩。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鄰小圃碧蓮開。
天香風露蒼華冷,雲在青霄鶴未來。
《洞庭湖寄閻九》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古詩全文如下:
洞庭秋正闊,余欲泛歸船。
莫辨荊吳地,唯餘水共天。
渺彌江樹沒,合沓海潮連。
遲爾為舟楫,相將濟巨川。
《洞庭阻風》作者為唐代詩人、文學家張泌。其古詩全文如下:
空江浩盪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綠楊花撲一溪煙。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
猶有漁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
《題龍陽縣青草湖》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唐溫如。其全文詩句如下: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查慎行。其古詩全文如下:
長風霾雲莽千里,雲氣蓬蓬天冒水。
風收雲散波乍平,倒轉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紅,素月欲升天斂容。
舟人回首盡東望,吞吐故在馮夷宮。
須臾忽自波心上,鏡面橫開十餘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此時驪龍潛最深,目炫不得銜珠吟。
巨魚無知作騰踔,鱗甲一動千黃金。
人間此境知難必,快意翻從偶然得。
遙聞漁父唱歌來,始覺中秋是今夕。
Ⅳ 咸陽城東樓通過景物描寫營造出一種蕭條蒼涼的氛圍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登上高樓萬里鄉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溪雲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作者】許渾 【朝代】唐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4)咸陽景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許渾於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監察御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政治非常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這首七律。
賞析:
此詩首聯扣題,抒情寫景。「蒹葭」,暗用《詩經·國風·秦風·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詩人一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家鄉,一旦登臨,思鄉之情湧上心頭。
Ⅳ 咸陽冬天的景色
咸陽的冬天
哈爾濱的冬天是冰天雪地的;濟南的冬天是溫暖響晴的;而咸陽的冬天是朴實無華的。
在鄉下,樹葉已經全部落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唯有松柏仍然傲立著。給蕭瑟的冬天添上一絲綠意。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向人們發出挑戰。它一怒吼,彷彿整個世界都在顫抖。若是下了雪,則會將蕭瑟的冬天裝點得美麗動人。田野里瞧去,麥子全被雪所覆蓋,給他們還上了一層「棉被」。遠看,整個天也都是皚皚的一片,分不出哪是莊家,哪是田間的小路,走在田間的小路上,腳踩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路旁的樹上也掛滿了雪,彷彿穿上了銀色的外衣,搖一搖樹干,雪花紛紛落下,弄得你滿頭都是。牛棚上堆滿的玉米桿也都落滿了雪,牛縮在棚子里不肯出來。人也縮在屋裡不肯出來,誰願意這大冷天到屋子外面去呀,凍都凍死了。
雪過天晴,偶爾也有健壯的青年沒事干,靠在柴火堆里,抽著煙,曬著暖暖的冬陽,跟身旁的人說閑話。家家都把炕燒的能把人烤熟,人們坐在炕上,那叫一個舒服。
在城裡,樹葉還沒有完全落盡。剩下的葉子上布滿了褐色的斑點。一陣風吹來,樹上殘留的樹葉沙沙作響,不是落下來幾片。原來被樹葉遮擋的建築物,現在已經可以一覽無余了。每顆樹幹上都刷著白灰,防止蟲蛀。大街上秋日裡擁擠的人情現在少了許多,或許都呆在家裡不肯出來。而晨練的人們依然那麼多,人們已經將自己穿的嚴嚴實實,戴著口罩,耳套。早起的狗身上都穿上了棉背心。大商場里整日開著空調,好不暖和。
這就是咸陽的冬天,朴實無華,和北方其他城市的冬天大同小異。
Ⅵ 求描寫下雨前景色的句子
天色十分昏黑,片片烏雲彷彿要壓下來一樣,黑壓壓的。還不時有震耳欲聾的雷聲和刺眼的閃電,給人一種恐怖的感覺。
自己改改,我也是瞎編的!!
Ⅶ 關中八景中哪些是人文景觀哪些是自然景觀
關中八景,又名長安八景,是八處關中地區著名的文物風景勝地。關中八景之說形成於明、清。其命名,有些是文人學士賦傳記勝,有些則是民間傳說。西安碑林中有一塊碑石,用詩和畫的形式描述了關中地區的錦綉河山。碑面書、畫、詩為一體,分十六格,一景一畫,
即「
華岳仙掌、自然
驪山晚照、自然
灞柳風雪、自然
曲江流飲、自然
雁塔晨鍾、人文
咸陽古渡、人文
草堂煙霧、人文
太白積雪」。自然
華岳仙掌
關中八景之首「華岳仙掌」是指華山東峰,即朝陽峰危崖上的勝景,崖面宛如一隻巨人左手掌跡,五指分明。傳說古代黃河有大山阻攔,災害連年,河神左手托華山,右足蹬中條山,給黃河開辟入海河道,拯救了萬民。「仙掌」就是河神托華山時留下的手跡。掌崖上半輪如月,光可鑒人,稱「石月」。
旅遊區內著名的景觀點有玉泉院、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長空棧道和東、西、南、北 峰。東峰觀日出已成為旅遊者所喜愛的觀光游覽活動。1994年,新 建黃南峪道竣工通車,華山索道將於1995年底投入營運。華山西嶽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模宏大,文物眾多,目前正在修復並對外開放,供中外遊客參觀游覽。
驪山晚照
驪山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境內,距市區25公里;是秦嶺東端的一個支脈,最高峰仁宗廟海拔1256米。「驪」在古漢語里是黑色駿馬的意思。古時山上松柏滿坡,從遠處看去,活象一匹奔騰青駿的驪馬立於渭河平原,所以稱之為「驪山」。每當夕陽西下,蒼山綉嶺塗上萬道紅霞,景色動人,酷似一匹「火焰駒」。因此,就有了這一美景——驪山晚照。
上山有台階路,3200多米。先來到驪山半山腰「虎斑石」處,便見兵諫亭,是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過兵諫亭後,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瞭然。再往前便到西綉嶺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相傳,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此稱之為降聖閣,也叫朝元閣。再往東便到西綉嶺第一峰上的烽火台。過了烽火台後往東即到東綉嶺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沖擊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接著來到位於東西綉嶺之間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橋。在驪山北麓西綉嶺山麓有一個著名的溫泉,一池碧水,清洌見底,熱氣升騰。秦始皇為霸佔獨用,就用石頭砌起了溫泉池,稱驪山湯,今已建成游覽區和療養所。
雁塔晨鍾
在今西安南門外,著名歷史建築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內,有一口金明昌三年(即公元1192年)鑄的2萬多斤重的大鐵鍾。古時,每日清晨,法師依節奏敲響,聲傳數十里,成為長安民眾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薦福寺的佛塔。薦福寺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後百日,宗室皇族為他「獻福」而建造的。塔旁保存著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鑄的兩萬多斤重的大鐵鍾。古時候,每天清晨都要按節律敲擊大鐵鍾,向人們報曉。清脆而宏亮的鍾聲,遠震古城內外,10公里之外都聽得清楚,人稱「神鍾」。據說如果友人思念遠方的親人,只要把親人的名字和去處寫在一張黃箋上,鍾聲就會把思念之情傳到千里之外的親人耳中。因此「雁塔晨鍾」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曲江流飲
曲江池位於西安市南郊,距城約五公里。它曾經是我國唐代一處極為富麗優美的園林。當年的曲江池兩岸,樓台起伏,宮殿林立,綠樹環繞,水色明媚。每當新科進土及第,皇帝總要在曲江賜宴。新科進士在這里乘興作樂,放杯至盤上,置盤於曲流上,盤隨水轉,輕漂漫泛,轉至誰前,誰就執杯暢飲,遂成一時盛事。「曲江流飲」由此得名。
曲江池遺址公園,位於曲江新區東南部,是集歷史文化保護、生態園林、山水景觀、休閑旅遊為一體的開放式文化公園。整個公園以曲江池水面為中心,分為八大景區, 以秦、漢、隋、唐曲江池遺址為摹本,依據歷史水系和文物勘探成果,建設現代人文景觀。瓊樓玉宇、橋廊軒榭,共三十六處,如璀璨群星輝映曲江池。曲江池遺址公園將為西安市民提供一個尋根歷史、感受人文、享受美食、購物體驗、養生休閑和旅遊觀賞的又一標志性景點和公共文化服務場所。
草堂煙霧
位於秦嶺圭峰山北麓的戶縣秦鎮草堂營村。創建於後秦,後秦王姚興迎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於此,率三千弟子一起翻譯佛經。今寺內有建於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一座,塔北竹林內有一井,井中常有煙霧升騰而出,與周圍山嵐水氣及草堂寺上空繚繞的香煙混為一體,形成草堂煙霧的美景,為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
草堂寺,相傳始建於晉代。日本的日蓮宗視草堂寺為祖庭,1982年向草堂寺贈送高級木質鳩摩羅什雕像,以永久紀念。每年該宗都組團來此參拜,與中國佛教界進行交流。寺內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高2.33米,八面十二層,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玉色燦爛瑩潤,每層玉色不同,故此塔又稱「八寶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稱「二柏一眼井,爬柏龍雀樹」。傳說當年井中央有石一塊,每見一蛇卧石上,輒有白霧沖天而上,繚繞於帝都長安,因而被稱「煙霧井」,形成「草堂煙霧」。
灞柳風雪
在西安東郊灞河沿岸。灞水原名「滋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稱霸時,改名「霸水」後又名為「灞水」,是「八水繞長安」之一,發源於藍田秦嶺山中,流經咸陽時匯入渭河。隋唐時長安廣栽柳樹,而灞橋又是長安東去的交通要道,人們在此與東去的人依依惜別,並折柳相送。而每當幕春時節,柳絮在微風中紛飛而下,如同冬日飛舞的雪花,故得名「灞柳風雪」。
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像冬日雪花飛揚。自古以來,灞水、灞橋、灞柳就與送別相關聯。唐朝時,在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與好友東去,多在這里分手,有的還折柳相贈,唐時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的風氣,為文人騷客所樂道。因此,曾將此橋叫「銷魂橋」,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灞橋風雪」從此被喻為「關中八景」之一。
咸陽古渡
咸陽古渡,即原來咸陽的渭河渡口。橫貫關中的渭河,從古秦都咸陽旁邊流過。據《咸陽地方誌》記載,「咸陽古渡」建築於明嘉靖年間,渡口處建有一座木橋,通隴通蜀,過客眾多,為「秦中第一渡」。古橋遺跡,在隱沒百年後,於數年前重現人間。而「咸陽古渡」作為古長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處於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那時因交通不發達,擺渡就成了人們最常使用的工具。古時渭水悠悠,兩岸民眾載舟往返,成為「八景」的組成部分。
太白積雪
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主峰,位於眉縣、太白、周至三縣交界處。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護區5.4萬公頃,距西安120千米。太白山得名已久
。《水經注》載:「漢武帝時,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傳中人」,《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主峰之西,因號為太白山。
太白山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鳥獸繁多,景觀迷人,有綠色植物寶庫和天然動物園之稱,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園和動物園。由於高差大,氣候、土壤、植物等均表現出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自下而上有暖溫帶、寒溫帶、嚴寒帶氣候特點,與之相對應,呈現出不同的森林景觀。自上而下生長著側柏、松櫟、紅樺、冷杉、落葉松、高山灌木叢等六個垂直分布的景觀林帶。
Ⅷ 《咸陽城西樓晚眺》通過對咸陽城西樓晚眺景物描寫,表現了詩人什麼之情
這首詩情景交融,寓意深邃,通過對在咸陽西樓晚眺景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無限惋惜之情。希望是對的。
Ⅸ 咸陽地區有什麼景色美麗的山水,最好離市內近點
1,鳳凰廣場位於咸陽市北門口什字四角,從東北角起順時針方向依次為:求鳳廣場、思鳳廣場、引鳳廣場、舞鳳廣場。廣場佔地面積8500餘平方米。廣場採用現代園林的藝術手法,突出鳳凰主題以及咸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空間布局突出使用功能,創造出不同的休閑活動空間,東北角廣場為鳳冠,西北角廣場為鳳尾,用花崗岩、廣場磚等鋪砌形成螺旋形放射狀發散的鳳尾圖案。求鳳廣場在平面布局上是鳳凰頭部,弄玉吹蕭雕塑是廣場的中心,12根韻律2彬縣大佛寺位於咸陽市彬縣城西11公里處,從城西,沿著蜿蜒而寬敞的西(安)蘭(州)公路約行五六公里,經過「水簾洞」(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遙望公路南側,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樓閣,倚山崖而聳立,周圍摩崖小洞如蜂窩,崖下樹木郁茂,風光綺麗,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大佛寺,原名慶壽寺,其建築始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慶賀其母親六十大壽,派尉遲敬德監修的,故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