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寧夏景觀

寧夏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1-25 04:19:25

㈠ 寧夏有什麼風景名勝

銀川名勝古跡簡介

賀蘭山賀蘭口岩畫

【賀蘭口岩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銀川城西北50餘公里處賀蘭縣金山鄉賀蘭山賀蘭口。在溝谷兩岸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有1000餘幅岩畫。畫面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朴實。以人首像為主,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羊、驢、鹿、狼、鳥等動物圖形。此外,還有狩獵、祭祀場面及日、月、星、辰、人手、腳印、西夏文字等。賀蘭口岩畫是在不同時期先後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北方游牧民族刻制的,反映了古代賀蘭山一帶自然生態環境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習俗、經濟狀況和宗教信仰,是珍貴的古代文化遺跡。?

海寶塔

【海寶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銀川市北郊海寶塔寺內。高53.9米,是一座方形9層樓閣式磚塔。始建年代待考,相傳大夏國王赫連勃勃(大夏國、匈奴人於公元407—427年)曾重修。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秋地震,上面四層傾倒,康熙五十一年修復。乾隆三年(1738)地震塔毀,乾隆四十三年重建。塔建在高5.7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上有券門,門前置券棚頂小抱廈,進券門後有左右暗道登上塔座。塔座高4.2米。塔身平面為方形,每面正中設券門,向外略有突出。券門兩側各有一壁龕,形制與券門相同。塔的每層之間以挑出的稜角牙磚和疊澀磚檐相隔。塔上部為四角攢角頂,上置綠色桃形塔剎。塔室呈方形,四面各有一拱券通道與券門相接。各層以木板相隔,有木梯盤旋而上至各層。海寶塔在明代以"古塔凌霄"列為寧夏八景之一。海寶塔所在的海寶塔寺,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佛教寺院之一,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韋陀殿、卧佛殿等,為重要的旅遊景區。?

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銀川城東南30公里處靈武市橫山堡明長城南面。北傍長城,南臨東西向的小河。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發現並進行了發掘。1960年、1963年、1980年又先後對水洞溝遺址進行了調查和發掘。水洞溝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存。石器原料以白雲岩為主,石英岩和燧石次之。大型石器佔多數,尖狀器、端刮器和新月形刮削器最具特色。打擊方法以錘擊法為主。除石器外,還發現了復合工具和人類用火的灰燼及磨石、箭頭、裝飾品。水洞溝文化是中國遠古文化發展序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研究中國及東北亞等地區遠古文化的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西夏陵

【西夏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銀川城西35公里處賀蘭山東麓。陵區佔地面積約50平方公里。其間布列著西夏太祖裕陵、太宗嘉陵、景宗泰陵、毅宗康陵等9座帝王陵園,以及200餘座勛臣貴戚的陪葬墓。西夏陵創建於11世紀30年代西夏建國前,西夏前7位皇帝及追謚的兩代皇帝均葬於此。西夏滅亡時,陵區遭到嚴重破壞,地面木構建築物全部焚毀,僅存黃土夯築的靈台、神牆、闕台等構築物。每座帝陵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形制大致相同,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由角闕、鵲台、神牆、碑亭、外城、門闕、內城、獻殿、陵台等部分組成。已發掘的6號陵,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墓室有中室和東西配室,大小相同。出土器物有各種金飾品、鎏金銀飾品、銀飾品、竹雕、甲片、鑲嵌寶石的銅飾品等,出土的大型建築構件、石雕如琉璃吻、雕龍欄柱、蓮花柱礎、人像碑座及大量西夏文、漢文殘碑,都是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承天寺塔

【承天寺塔】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銀川市城區西南部的承天寺內,俗稱西塔。高64.5米,是一座八角11層樓閣式磚塔。塔門面東,通過券道進入塔室,室內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可盤旋而上至各層。據史料記載,西夏天?垂聖元年(1050),西夏開國皇帝元昊死後,皇太後沒藏氏為保佑其周歲登基的兒子毅宗皇帝"聖壽無疆","役兵數萬",歷時5年,修建了這座佛塔及寺院。清乾隆三年(1738)大地震,塔毀,嘉慶二十五年(1820)重建。?

玉皇閣

【玉皇閣】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銀川城區解放東街和玉皇閣北街交匯處。為一組建在一長方形台基上的建築群,台基東西長37.6米,南北寬28米,高8米,台基下部有南北向拱券一道,可通行。台基上主體建築是高大雄偉的二層重檐九脊歇山頂大殿,面寬5間,進深2間。大殿底層又朝南接出券棚頂大殿5間,券棚頂大殿中間又向前接出一小巧玲瓏的券棚頂抱廈,突出於台基之外。大殿東西兩側為對稱的兩層重檐亭式鍾、鼓樓。整座建築如同大鵬展翅,呈凌空欲飛之勢。玉皇閣始建年代不詳。從明《弘治寧夏新志·寧夏城圖》看,今玉皇閣正是明代寧夏城的鼓樓。後經歷代維修,清代改稱玉皇閣,上供玉皇大帝銅像。?

三關口明長城

【三關口明長城】位於銀川城西40餘公里處賀蘭山東麓。三關口系銀川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之間的交通要道,自古是銀川城防險要之地。山口北側,長城沿山脊向北延伸,牆體以石塊壘砌,牆體及墩台已殘損。山口南側,向東南延伸的長城由黃土夯築,保存較完整,牆體高約7米,基寬6.5米,頂寬3.5米,牆頂兩側築有女牆。三關口長城始築於明嘉靖十年(1531),後被風沙淤平,嘉靖十九年(1540)重新修葺舊有邊牆,並增築了三關口以北的長城。?

南門樓

【南門樓】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銀川市城區中山南街南端。始建年代待考。南門樓為銀川古城南門的城樓,又稱南薰樓。清代乾隆三年(1738)地震時倒塌,乾隆五年重修。宣統三年(1911)毀於戰火,現存南門樓為民國6年(1917)重修。南門樓通高20.9米,台基高7.5米。台基原與城牆相連,1953年拆除台基兩側城牆,在台基北面門洞兩側各修一登樓台階。台基上為重檐歇山頂二層樓,樓內有木梯可登樓,上面四面環廊。樓南面辟為南門廣場,為銀川舉行大型群眾集會的場所。?

鼓樓

【鼓樓】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銀川市城區解放東街和鼓樓南北街的十字路口。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為寧夏知府趙宜暄主持修建。光緒十四年(1888)地方紳商捐資重建,後因"款絀停輟"。直到民國6年(1917)才由寧夏縣知事余鼎銘接續完成,並在四角建了角坊。鼓樓建在邊長24米、高8.3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下辟十字拱券門洞,與四面道路相連。東門洞兩側各有一券門,北面券門內有暗道,沿石階可登至台基之上。台基中央為重檐十字歇山頂二層樓閣,內有木梯可登樓。鼓樓還是一處革命遺址。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時期,"中共寧夏特別支部"和國民黨縣黨部,就設在鼓樓東北角坊。?

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

【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部,景區總面積86.34平方公里。風景區主要景點有西夏陵、滾鍾口風景區、拜寺口雙塔、賀蘭口岩畫、蘇峪口森林公園、華夏西部影視城等組成。滾鍾口風景區位於賀蘭山東麓,距城區25公里。溝內森林茂密,鬱郁蔥蔥,氣候清爽宜人。主要有賀蘭廟、老君堂、小洞天、興隆寺、清真寺、晚翠閣、關帝廟、迎賓樓、禹王台、日月廟、鍾鈴亭、三滴水、望海亭、和尚塔、狀元塔、喇嘛塔等景點。"賀蘭晴雪"為古代寧夏八景之一。

鎮北堡華夏西部影視城

【鎮北堡華夏西部影視城】鎮北堡華夏西部影視城位於賀蘭山前的曠野上。原是兩座明清時駐軍的城堡遺址。南邊城堡遺址為明弘治十三年(1500)所築,城堡東西長175米,南北寬160米。北邊城堡系清乾隆五年(1740)所築,城堡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50米,坐西面東,東牆正中設城門,城門外築半月形瓮城。1985年被公布為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城堡周圍荒涼的自然風貌,引起電影藝術家的注意,《紅高粱》、《黃河謠》、《邊走邊唱》、《五個女人和一根繩子》等電影先後在堡內搭景拍攝。1993年在城堡正式成立"華夏西部影視城",恢復了《紅高粱》、《黃河謠》等電影的一些場景,並吸引了《大話西遊》、《冥王星行動》、《少奶奶和她的情人》、《西域響馬》、《新方世玉》等一大批影視藝術作品來此拍攝。在城堡內還建有電影資料館和放映廳。影視城已經成為一處重要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廣受中外遊客歡迎的旅遊勝地。?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位於銀川城區西北隅。佔地面積約48.8萬平方米,其中水面7.17萬平方米。早在西夏時期,這里是"元昊宮"的一部分。明嘉靖年間(1522~1566)為鎮兵馬營房。清代為綠營兵軍馬場。1926年主政寧夏的吉鴻昌,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二周年,在此興建公園,命名為"中山公園"。後被寧夏軍閥馬鴻逵長期佔用,屯紮兵馬,故又俗稱"西馬營"。1949年後,中山公園幾度擴建,先後修建了噴泉水池、假山、玉帶橋、水榭碼頭、八角亭、觀魚池等,有夕照亭晚、荷池搖紅、鐵牛臨池、水榭泊舟、曲橋柳煙、銀湖江波、鳴鍾問月、武穆詩碑等17處景觀。公園內動物園展出珍禽異獸70種500餘只。兒童游樂場所設施較為齊全。公園林木蔥蘢,百花爭艷,亭、台、樓、閣掩映在綠樹叢中,絢麗多姿,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和國內外來賓的游覽娛樂場所。?

沙湖

【沙湖】位於銀川城北56公里處前進農場境內。俗稱元寶湖。湖水面積667公頃。湖中蘆葦叢生,棲息著大群候鳥,水中餌肥魚多,湖西岸是綿延數萬畝的沙漠。沙湖自1987年開發以來,建成的主要景觀有高塔攬勝、葦盪迷津、湖面盪舟、碧湖垂釣、湖光沙色、水產展館、江南水寨、回族風情園、西夏行宮等。沙湖還將修建沙漠綠洲、非洲攬勝、百鳥樂園、映日荷花等景點,建成塞上的國際旅遊度假村。沙湖獨特的自然景色,吸引著四海賓客,被人們譽為"塞上旅遊明珠"。?

西湖

【西湖】位於銀川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側。是近年來開發建設的風景游樂園。明清時期銀川周圍有大大小小的72處湖泊,人們稱之為"七十二連湖"。湖上蘆葦叢生,魚躍鳥棲,舟楫如梭,一派江南風光。"連湖漁歌"成為清代寧夏八景之一。而今西湖,即是連湖之一。西湖水面113.3公頃,水面辟有水榭碼頭、水上世界和湖心島、垂釣區。水上世界佔地3公頃,設游泳池、水上滑梯、標准賽池以及3米、5米、7米、10米4個跳水台。湖心島建有仿古園新建築群,有茶座舞廳、高大的過山車等游樂設施。是一處融江南水色、北國風光、西夏文化、穆斯林風情為一體的大型游樂場所。?

寧園

【寧園】位於銀川市城區鼓樓和玉皇閣之間,是一座以仿古建築群為主體的小型城市園林。佔地1.15公頃。由入口區、古景區、盆景區組成。入口區建有一座丁字形仿古建築,旁邊是一組大型假山,周圍配以花池、藤架等。古景區是寧園主體,在四角重檐亭和六角亭連接的曲折碑廊中,嵌有國內知名書法家創作的以詠唱寧夏風物為主的書法藝術碑刻。穿過碑廊,便是興慶殿,殿內寬25米、高2.5米大型壁畫《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900多年前西夏王國的社會生活場景。興慶殿前有一方"龍池",水波盪漾中置漢白玉石雕,池旁綴以賀蘭青石。盆景區有16個品種240多盆水石、根雕可供觀賞。全園栽種著50多個品種的樹木1000多株。整個園林建築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小橋流水蜿蜒其中,佳木奇花雜然相陳。雖地處鬧市,卻也寧靜安逸,故取名"寧園"。

寧夏十大名勝古跡

寧夏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較多,著名的有:

1、銀川海寶塔(又稱北塔或黑寶塔、赫寶塔)

相傳建於公元5世紀,東晉時為赫連勃勃所重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呈長方形,高54米,外觀11層,內實有9層。「古塔凌霄」是寧夏八景之一。

2、銀川承天寺塔

俗稱西塔,始建於1050年,是中國唯一有修建年代記載的西夏古塔。塔呈八角形,高64.5米,外觀13層,內為11層。

3、須彌山石窟

中國最早開鑿的石窟之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固原縣西北55公里的須彌山東麓,現存有造像的有22窟,以北周造像最為精美。

4、石空山石窟

位於中寧縣石空鄉雙龍山上,為石窟群。

5、靈武縣水洞溝遺址

是舊石器時期人類活動遺址。

6、西夏王陵

位於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7、一百零八塔

是中國古塔建築中僅有的大型塔群,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位於青銅峽市峽口山黃河西岸向東的陡峭山坡上。塔群依山勢而建,共有108座白塔。

8、同心清真大寺

在同心縣城西南,相傳始建於明代,體現了回漢民族藝術交融的建築風格,規模宏大。

9、賀蘭山小滾鍾口

距銀川市區25公里,三面環山,山上建有多座古建築,自然風光十分絢麗,「賀蘭晴雪」被列為寧夏八景之一。

10、中衛高廟

始建於明代正統年間,曾經歷代增修重修,清代分為保安寺和高廟兩部分,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稱「三教同源」。廟內建築氣勢非凡,磚雕亦很精美。

㈡ 寧夏旅遊景點大全排名

西夏風情園旅遊景區以西夏文化為主題,以實景演藝為主要表現形式,是集休閑觀光體驗、科普教育示範、紅酒文化品鑒、餐飲娛樂服務等於一體的高規格、多功能的綠色旅遊示範基地,佔地2500餘畝。景區先後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銀川市文聯創作基地」等榮譽稱號,並多次入選《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是您了解西夏民俗、探尋神秘西夏文化的必游之地。
景區斥巨資打造的大型實景馬戰表演《烽火西夏》,每場參演人員達五十餘人,陣容龐大,現場效果極其震撼,自演出以來便受到遊客熱捧,好評如潮,已成為遊客來銀川必看的一場演出。西夏市井街全面還原了西夏軍事、經濟、文化以及手工藝發展到鼎盛時期的市井街貌,讓您彷彿穿越回西夏古國,完成一場時空穿越的文化之旅。西夏陶藝館邀請西北制陶大師李五奎坐鎮,選取賀蘭山石、黃河泥為創作原材料,以寧夏本土文化為創作主題,著力打造寧夏最具特色的旅遊商品。米擒酒庄是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帶上知名酒庄之一,建立了從葡萄種植到紅酒銷售的全產業鏈,生產出的高品質紅酒先後獲得「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金獎、「柏林葡萄酒大賽」 金獎、「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獎」銀獎等殊榮。
景區位於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北京西路1496號,北臨銀川市主幹道北京西路,西臨旅遊專線110國道,地處賀蘭山東麓黃金旅遊帶的核心區位。距銀川市區10公里,離銀川火車站15公里,銀川市108路公交直達,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是來寧旅遊的必游之選。

㈢ 寧夏省有哪些旅遊景點

寧夏境內景點名稱及價格
景區名稱
門票
沙湖
82
沙坡頭
65
中衛寺口
60
鎮北內堡影視城
60
蘇峪口
60
西夏容王陵
40
南寺
41+15
涇河源
40+20+2
胭脂峽
25+2
六盤山紀念亭
30+2+50(景區講解費)
野荷谷
30+2
峒崆山
120+30+100(景區講解費)
須彌山石窟
30
火石寨
40+40(景區講解費)
青銅峽108塔
30
水洞溝
60+30
黃沙古渡
20
拜寺口雙塔
10
玉泉營
20
金沙灣
20
通湖草原
50
老龍潭
25+2
長流水
50

㈣ 寧夏有什麼旅遊景點

銀川邊上有(沙湖)、(周星馳拍大話西遊的寧夏影視城);中衛有(沙坡頭),

㈤ 寧夏的十大旅遊景點是哪些

1、西部影視城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地方,和南方秀美的景色完全不同的感覺,大話西遊、月亮河很多知名的電影都在這里拍攝的。可以感受中電影中的氣氛
這里的門票是30-50左右,記不清楚了,學生票半價。建議留出一天的時間來這里。帶上充足電的DV,記錄在這里的每一瞬間,會很有紀念意義的

坐車:市區有專門去那裡的中巴車,暫時想不起幾路,也可去西門坐16路

2、沙坡頭 建議沙湖和沙坡頭選擇一個就好。沙湖是沙漠和江南水景結合的一種風景,沙坡頭,沙漠為主,門票65-50,學生票35.

坐車:中衛市汽車站有專門去景區的車,3元,打車20元左右。

銀川值得去的旅遊景點:
西夏王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里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很有意義。離影視城不是很遠。可以考慮

南關清真大寺:是銀川市的標志性建築,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穆斯林兄弟的宗教文化活動中心。分上下兩層,主建築大禮拜殿可容納一千多人同時禮拜。整座建築以穆斯林崇拜的綠色為基調,象徵著聖潔,具有鮮明的阿拉伯建築風格。 體驗回族風情最直接的地方~~

六盤山:可以考慮,山清水秀,避暑比較好。

銀川的消費要比中寧的消費高一些,銀川,如果是去影視城,可以住在新市區,一般的賓館的價格在100元左右,通常68-80左右的標間。稍高一些的100-200之間,都可在旅遊時選擇

飲食的話可以體驗下寧夏的特色,寧夏的羊肉很有名,麵食也很好吃,和大城市的飲食相比,寧夏的飲食在味道上更精雕細琢。

寧夏是回民聚集地,所以,在寧夏旅遊最需要注意的是注重回族人民的風俗,回族對豬肉比較忌諱,所以在公共場合最好不要多說,也不要帶不情真的產品在公共場所。

㈥ 寧夏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沙坡頭、沙湖、西夏影視城、西夏王陵、高廟、青銅峽108塔 ,小口子雙塔,賀蘭山岩畫,六盤山
主要有這些: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國家AAAA景區,位於銀川市西夏區,是我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中衛沙坡頭
國家首批AAAAA景區,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高山、黃河、沙漠、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蒼涼的明代長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車,吸引了眾多遊客。在此可騎駱駝遨遊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平羅沙湖
沙湖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國家首批AAAAA景區,距銀川市區56公里。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沙湖盛產魚、鳥。有數萬只鳥在這里棲居,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不僅有鯉、鰱、鱅、鯇、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六盤山風景區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雲山六大景區60餘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的丹霞地貌風景。
中衛高廟
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時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供奉的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聖母、文昌、關公等塑像,廟內佛、道、儒三教濟濟一堂。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後為高廟,有24級台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後是高達三層的五嶽、玉皇、聖母殿。這些主要建築,都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它們層層相連,呈逐步增高之勢。在高廟主體建築的兩側,還有鍾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結構緊密,氣勢雄偉。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很奇特。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 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 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聖母、 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建築的重要建築都位於一條中軸線上,主體建築與輔助建築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整個建築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飽譽海內外。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道、佛三教於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極,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進入陰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
高廟的主要建築都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築位於兩側,均衡對稱。在僅 2000餘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築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築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飛檐相啄,回環曲折,緊湊而富於變化,真是寧夏古建築中的傑作。
火石寨
位於固原市西吉縣,由於它的山巒呈現暗紅色,尤其在綠樹的掩映下,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每當春夏時節,滿山遍野花草叢生,色彩斑斕,蜂戀蝶舞,生機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間,還生長著一簇簇箭竹,為北方山水增添幾分南國姿色。在火石寨方圓百里之內,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掃竹嶺、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觀,還有十多處石窟建築,它是和須彌山石窟一脈相承的。
禪佛寺石窟位於西吉縣火寨鄉蟬窯村,因其與固原縣須彌山相連,又稱"須彌山禪佛寺",為唐朝佛教禪宗派流傳聖地。
石窟鑿造在一座尖頂寶塔式的石峰上,石峰高約120米,猶如長矛刺天,四壁懸空,奇特異常。若攀上峰頂,雲霧飄然腳下。石峰東西現存石窟10孔,殘存壁畫、石雕須彌座等。其中最大石窟在距峰頂15米處,呈長方平頂式,當地居民供泥塑神像三尊。在石峰下半部有一石窟,深15米,寬4米,高5米,洞內能容納百餘人。石窟主峰四周奇峰怪石或崛起凌空,或沉落幽谷,形態各異。
掃帚嶺石窟
位於西吉縣城北15公里,火石寨鄉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嶺上生長做掃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稱"雲台山"、"西武當"。
這里林木蔥蘢,流水清澈,特別是奇特高聳的石山給人以"桂林山水"的感覺。山峰神態仙姿,頗具風采。掃帚嶺主峰四面絕壁,惟東北角有人鑿石階可攀,神奇的自然景觀和山上人文建築融為一體。玉皇閣、大佛殿、菩薩殿、牛王殿、萬壽宮等洞窟30多孔分布在東西長約330米的石壁上,窟室多為長方形平頂式,為圓形穹窿頂。長方形大佛殿深9米,寬6.1米,高5.45米。石窟內造像多數已毀,殘存石雕須彌座、佛龕、壁畫。較完整的石雕像4尊,最大的是身高4.8米,腹圍4.4米的立佛。石窟內還有3尊銅佛像,其一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424年-452年)所造;其二是宋代釋迦牟尼鎏金銅像,高46厘米,重18公斤。掃帚嶺石窟開鑿於何時已無史料稽考,若銅佛像不是贗品的話,由此推測極有可能是在北魏時期開鑿的。火石寨「丹霞地貌」位於西吉縣西北部的火石寨鄉內,南北長17千米,東西寬10千米,現已被自治區批准為「丹霞地貌」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距西吉縣城10千米,有紅色、紫紅色 的山崖、山峰、山脊、怪石突兀於黃土高原之上,地貌景觀壯觀奇美。也因紅色砂岩裸露,當地人把這里叫火石寨。
「丹霞地貌」源自於粵北仁化境內的丹霞山,是一種由巨厚的紅色砂岩、礫岩等紅岩組成,經地殼抬升運動和流水的侵蝕、溶蝕以及風化剝落、崩塌後退等外力作用所形成的丹崖峭壁、石峰林立等特殊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國的風景地貌和山水景觀中,獨具一格,是我國風景名勝區的重要類型之一。
火石寨石窟群
從北魏開始鑿造,盛於隋唐,數處石窟均鑿建在百餘米高的石崖絕壁上。置身其間,心清神爽,飄飄欲仙。民國《西吉縣志》在介紹雲台山時說, 「山高峰峻,深洞危橋,重巒疊翠,曲而幽深」,「每遇山雨欲來,必先油然作雲。即晴亦多煙嵐。啼鳥鍾聲,隱約其中,花香撲鼻,足堪娛目」。這里有掃竹嶺,石寺山,禪佛寺三處石窟,各有特色,他們都是自然造化與人類智慧的有機結合。
朝那城
秦、漢時期朝那縣治古城遺址,位於固原市彭陽縣城西15公里處的古城鎮境內。地處茹河與任山河交匯處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東瀕店窪水庫,西臨朝那湫,北依羅家山,四野群峰環抱,形僅龍騰虎躍。城區良田千頃,乃河水庫北乾渠穿城而過,渠水潺潺,綠樹成蔭,蝶飛蜂舞,美麗如畫。朝那城,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秦、漢為通往長安的戰略要地,今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城境,陽春桃紅柳綠,盛夏碧波如海,金秋紅葉滿目,隆冬青松蒼翠。朝那古城斷垣殘牆,古樸渾厚;新建的商貿大樓與庭院民宅相映成趣;寬闊的瀝清公路與僻巷小徑並存;繁華的街市與恬靜的農舍別具一格;幽靜肅穆的東山清真寺與書聲琅琅的古城中、小學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構成一幅古樸優雅的畫卷。

㈦ 寧夏的旅遊景點都有那些

【青銅峽108塔】青銅峽位於寧夏中部,是黃河上游段的最後一個峽口。青銅峽兩山對峙,水深流激,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漢代名將馬賢和唐代名將李靖都曾在這里作戰。塔群始建年代不詳,從形制上看,大概是元代的建築,這是中國古塔建築中僅見的大型塔群。每當風和日麗,108座塔倒映在金光閃閃的水波中,景色奇特,幽雅明麗。
【承天寺塔】俗稱西塔,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老城西南,因在承天寺內,故名承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始建於西夏天佑年間(公元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明代初年寺廢塔存。清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塔因地震塌毀,直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才按照原貌重新修繕。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
【海寶塔】又稱赫寶塔、黑寶塔。坐落在寧夏銀川市北郊海寶塔寺內,因其與銀川市西的承天寺塔遙遙相對,又俗稱北塔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公元五世紀初十六國之一的夏國國王赫連勃勃重建。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和乾隆四十三年曾因兩次地震而重新修繕。海寶塔與市內承天寺塔遙查呼應,是寧夏八景之一,素有「古塔凌霄」之譽。
【沙湖】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是全國三十五個王牌景點之一。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鳥遊客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成千上萬,在此棲居,往返時,如烏雲在天空左右盤旋,遮天蔽日。水邊葦桿間、蘆叢底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又稱西夏陵、西夏帝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里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包括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庄陵、康陵等。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民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南關清真大寺】位於南門廣場附近,是銀川市的標志性建築,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穆斯林兄弟的宗教文化活動中心。該寺高達22米,分上下兩層,主建築大禮拜殿可容納一千多人同時禮拜。整座建築以穆斯林崇拜的綠色為基調,象徵著聖潔,具有鮮明的阿拉伯建築風格。

㈧ 寧夏旅遊風景名勝

寧夏的旅遊景點有:

【沙坡頭】: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以沙漠生態治理與旅遊聖地聞名於世。

【沙湖】:位於寧夏引平羅縣西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是一處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勝地,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區。

【西夏影視城】:坐落於銀川市東13公里處的西夏影視城,這里是明清靈武市八景之一的"橫城古渡"的舊址。影片《紅高粱》《牧馬人》《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有七十多部影視片都是在這里拍的。在此攝影之多,成就的明星之多,獲得大獎之多,是我國各地影視城之冠。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 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高廟】:位於寧夏中衛城北,接連城牆的高台上,建築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築群。

【青銅峽108塔】:位於銀川市南60公里的青銅峽水庫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東,依山臨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題記的帛書和佛禎,佛塔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十二行,總計一百零八塔,是中國現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

【拜寺口雙塔】:位於銀川市西北約50公里賀蘭山麓,是寧夏唯一的密檐式磚塔,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塔東西對峙,相距80米左右。東塔高39米,13層;西塔總高約36米,14層,其高度和外形與東塔相近似,均為八角形密檐式磚塔。綜合了中原佛塔的傳統特點,又把繪畫和雕刻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

【賀蘭山岩畫】:位於銀川城50餘公里處,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 。古代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在這個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

【六盤山】: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逶迤200餘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因此得名。

㈨ 寧夏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又稱西夏陵、西夏帝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距市區大約35公里,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4公里,里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佔地近50平方公里。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民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我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也是寧夏最重要的一處歷史遺產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觀。在我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由於八九百年來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地面建築遭到破壞,但遺跡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台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錯有序、星羅棋布地散落在賀蘭山麓的沖積扇上,仍可見昔日的輝煌。

水洞溝

寧夏水洞溝遺址旅遊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公里,南距靈武市30公里,距河東機場11公里,地處銀川河東旅遊帶的核心部位,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相接,是連接寧蒙旅遊的紐帶,佔地面積7.8平方公里。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在曾經的80多年間,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對水洞溝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石器和化石,能夠更加了解古代的歷史。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沙坡頭旅遊區

位於寧夏中衛市城區以西20公里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這里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遊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

在沙坡頭旅遊區有著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很多遊客都會來這里享受滑沙帶來的樂趣。除了這些這里還有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旅遊景點,及娛樂設施。有著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在這里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沖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沙,一面靠山的「U」半島,這里地形優越,景觀奇特,民俗淳樸,資源豐富。可以在演繹中心觀看具有異域風情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黃河塞上人家干農家活、吃農家飯、睡農家炕、享農家樂;濱河浴場可以體驗母親河的沐浴,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

沙坡頭特色之一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

包蘭鐵路在中衛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將稻草豎著埋在沙子中,形成一個個方格,方格內的沙子不能被颳走,放格外的沙子又不能留下來,起到了固定沙丘的目的。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察。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給沙坡頭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沙坡頭特色之二是滑沙和爬沙山

遊人從平地一步一步的爬到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也可以坐索道上去)往下滑,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人鍾巨鼓,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鍾」。爬沙山最能鍛煉人的毅力和耐力,有人穿防沙鞋套,多數人是光腳,當你雙腳在松軟的沙子上爬行時,別有一番情趣!注意:不能再太陽很毒的時候爬沙山。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滑沙場,近200米長、80米高。若天氣晴朗,氣溫升高,從沙坡頭向下滑時,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猶如金鍾長鳴,故有「沙坡鳴鍾」之譽,是中國四大響沙之一。

傳說很久以前,沙坡頭有一座美麗的城鎮,後被黃沙掩埋殆盡。於是那鳴鍾聲,有人說成是震動了埋在城裡的古鍾,也有人說是被埋在沙丘下的冤魂發出的呼救信號。傳說充斥著古人對沙漠的畏懼,每一頁都是累累白骨,斑斑血淚。然而今非昔比,在遊人的耳中,那高亢的鳴聲,不再是冤魂的悲泣,而是快樂的音符。昔日的傳說,也褪卻了恐怖的色彩,只留下神秘的趣味,讓人好奇地探索。「百米沙坡削如立,磧下鳴鍾世傳奇,遊人俯滑相嬉戲,婆娑舞姿弄清漪」,是對當下最好的寫照。

沙坡頭特色之三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

沙坡頭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鬱郁蔥蔥的沙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里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穿越沙漠伸向遠方的奇跡;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蘭山岩畫

岩畫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里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岩石上繪制和鑿刻的圖畫,它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是世界上岩畫分布最廣、內容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發現。賀蘭山是我國岩畫較集中的地區之一。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岩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岩畫。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