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杭州西湖美景

杭州西湖美景

發布時間: 2020-11-25 10:29:26

『壹』 西湖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位於杭州市西部,那裡秀麗清雅,風景如畫,是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小時候,我和爸爸來到西湖遊玩,那時正好是冬天。湖邊的柳樹變得光禿禿的,孤零零的枝條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但梅花卻開得很是艷麗,一朵朵傲然挺立在枝頭之上。有的全盛開了,玫紅色的花瓣,金黃的花蕊,讓我覺得像流星從天而降;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正含苞待放。這真是眾芳搖落獨暄妍!很多遊人紛紛駐足,與盛開的梅花留影,梅花、笑臉相映生輝。
我們在湖邊繼續前行,看到湖面上平靜得沒有一絲漣漪,像無瑕的翡翠,又像一面碩大的鏡子。幾只遊船漂在湖面上,水裡的小魚不知寒冷,時不時冒出水面吐個泡泡,真像一幅水墨畫!
遠處,雷峰塔矗立在山頂上,四周綠樹掩映,金色的塔尖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閃閃的發光,與北山的保俶塔隔湖相對。西湖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向對峙的美景。
西湖的風景如大海里的浪花。多得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盡,我真想在這美麗的畫卷中多呆片刻。

『貳』 杭州西湖有什麼美景

杭州西湖的美景有「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西湖上的十處特色風景,最常見的說法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在南宋之後,又分別有元代錢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兩兩成對:

蘇堤春曉——平湖秋月
麴院風荷——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花港觀魚
雙峰插雲——三潭印月
雷峰夕照——南屏晚鍾

詳見參考鏈接:http://ke..com/view/46431.htm

『叄』 杭州西湖的景色有哪些

一,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他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二,曲苑風荷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三,斷橋殘雪
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屬於西湖十景之一。
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麵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題杭州孤山寺》雲: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鍾聲在北林。
四,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五,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
六,雙峰插雲
雙峰插雲雖然自古至今其觀賞的地點和方式迭經變化,但南、北兩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極富登臨之勝的著名山峰卻至今未變。南高峰臨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顯露,絕壁崢嶸。登上山巔向東俯瞰,西湖全景歷歷在目不是畫圖,勝似畫圖。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靈隱寺的坐山,從寺西側上山,石磴多至數千級, 盤折回繞三十六彎,沿途山溪清流回轉,林木重疊,古人有詩贊道:『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山東側,建有西湖叭一的載人索道,全長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鍾。
七,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八,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九,雷峰夕照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
十,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

『肆』 杭州西湖景色

杭州西湖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度16分、東經120度12分。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6%。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理,湖岸周長15公理。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濘處有2.8米,最淺處不到1米。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其它景點還有保俶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里雲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岳王墓廟。

西湖名景演變:

自從南宋的遷都,給西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出現了名傳千載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鍾、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

元人效仿宋代設了六橋煙柳、九里雲松、靈石樵歌、孤山霽雪、北關夜市、葛嶺朝暾、浙江秋濤、冷泉猿嘯、兩峰白雲和西湖夜月的這個元十景。

清代添設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歸鶴、魚沼秋蓉、蓮池松舍、寶石鳳亭、亭灣騎射、蕉石鳴琴、玉泉魚躍、鳳嶺松濤、湖心平眺、吳山大觀、天竺香市、雲棲梵徑、韜光觀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現代的西湖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和寶石流霞都無不流露出人們對西湖的喜歡之情。

西湖申遺
目前杭州市正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開放分類:
名勝、杭州、西湖、景點、文化遺產

『伍』 杭州西湖風景介紹

杭州西湖的景點主要包括:斷橋、雷峰塔、蘇堤等。

1、斷橋

西湖斷橋位於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其名由來,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


3、蘇堤

蘇堤位於西湖西側,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3千米,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命名為蘇堤,沿堤建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6座單孔石拱橋。


(5)杭州西湖美景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景區總面積49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中心地理坐標:北緯30°14′45″, 東經120°8′30″。

地質地貌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東鄰城區,南部和錢塘江隔山相鄰,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島,西湖群山以西湖為中心,由近及遠可分為四個層次,海拔高度從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疊疊山」的地貌景觀。

西湖與群山的第一層次相連,與後三個層次的距離,分別為1650米、3450米和5600米,在湖中看山景,仰角在5°以內。

『陸』 杭州西湖景點介紹

杭州西湖的景點主要包括:斷橋、雷峰塔、蘇堤等。

1、斷橋

西湖斷橋位於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其名由來,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

3、蘇堤

蘇堤位於西湖西側,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3千米,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命名為蘇堤,沿堤建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6座單孔石拱橋。

4、南屏晚鍾

位於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帶,范圍約3.91公頃,以南屏山麓凈慈寺鍾聲響徹湖上的審美意境為特點。

該景觀屬佛教文化古跡,以聽覺欣賞為特徵。南屏山麓自五代(10世紀)以來就有「東南佛國」的佛教勝地。始建於公元954年的凈慈寺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西湖南北的兩大佛教道場之一。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的岩石、洞穴,隨之形成悠揚共振齊鳴的鍾聲。

5、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島及島南局部水域,范圍約7.67公頃,是杭州西湖最具標志性的景觀。小瀛洲島在明萬曆間(16世紀)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

6、雙峰插雲

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兩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橋畔的觀景點構成,以觀賞西湖周邊群山雲霧繚繞的景觀為主題。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時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遠望兩峰,可見遙相對峙的雙塔巍然聳立,氣勢非凡。每當雲霧彌漫,塔尖於雲中時隱時顯,恍若雲天佛國。

『柒』 西湖的美景有哪些

西湖-西湖十景
蘇堤春曉 1、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蘇堤春曉是指寒冬一過,蘇堤便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如夢如幻。

現在蘇堤已改為柏油路面,但蘇堤的風光依然旖旎,春天清晨尤佳,「蘇堤春曉」絕非虛名。

旅遊資訊:乘K4、308、504、游1、2、3、5路、假日1、4、5、7線到「蘇堤」站、「花港」站下或乘西湖遊船到花港可抵蘇堤南端,或乘7、15、27、28、游1、2、3、4、5路、假日1、4、6線到「岳廟」站、「麴院風荷」站下,可達蘇堤北端。

1.如果是騎自行車逛蘇堤會有另外的感覺,兩人同行而且是雙人自行車,那更加有趣。

2.湖濱有不少自行車出租點,不過最好在人少的時候騎車上蘇堤,否則總是得停下來,會很難受。

斷橋殘雪2、斷橋殘雪

斷橋位於白堤東端。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詩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1921年斷橋被重建,長8.8米,寬8.6米,單孔凈跨6.1米。現在的斷橋為1941年改建,上世紀50年代又經修飾。橋畔有「雲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

斷橋殘雪景觀內涵說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斷橋的聞名還因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相傳這里是白娘子和許仙的定情之橋。

旅遊資訊:乘807、游1、2路到斷橋站下。507路、游2路;27路葛嶺站下;7路、K7路斷橋站下。
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平湖秋月3、平湖秋月

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現如今的平湖秋月觀景點位於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題名「平湖秋月」。

湖面平靜如鏡,秋月當空與湖水交相輝映,「一色湖光萬頃秋」並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湖畔有塊題有「平湖秋月」的碑。

旅遊資訊:乘游1、2、3路到西泠橋或斷橋下車,步行前往或乘西湖遊船到中山公園上岸。 15元 6:00-17:30
著名的哈同花園與其緊鄰。

柳浪聞鶯4、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南宋時為帝王御花園,稱聚景園,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現為佔地十七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及碧桃、海棠、月季等異木名花。是欣賞三面雲山一面水的觀景佳地。

柳浪聞鶯內的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醉柳」「獅柳」「浣紗柳」等,有柳洲之名並非空穴來風。

旅遊資訊:乘K4、12、30、308、504、游1、2路、假日5、7線到柳浪聞鶯站下。 5元
這里是欣賞三面雲山一面水的最佳位置。

5、雙峰插雲

雙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別位於西湖之西南、西北。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餘里。南高峰臨近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米,是靈隱寺的坐山。 當群山雲霧迷漫時,兩峰偶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是一幅潑墨淋漓濃淡有致的水墨畫卷。

對於雙峰插雲這一景色,後來有人考察認為:此景本是湖中遙望之景,清初為了立碑才移到陸上去的。當群山雲霧迷漫時,兩峰時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峰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雲是山,一片朦朧。如一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在面前。

旅遊資訊:7、27、807、游1、游2、游3路到洪春橋下車即可。

「雙峰插雲」御碑為清康熙皇帝手書,碑亭景點在洪春橋畔。

三潭印月6、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開網亭、亭亭亭、九獅石、閑放台、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築點綴其間。綠樹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

島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7、花港觀魚

位於西湖西南角,東接蘇堤,南北分別毗鄰小南湖和西里湖。
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飄落溪中,故名「花港」。南宋時,內侍官盧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今日的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

江南園林藝術與西洋園林藝術結合得最為巧妙的一處景緻,眾多的外國元首、國際友人游西湖都必到此處,不是沒有道理。

旅遊資訊:乘K4、308、504、游1、2、3、5路、假日1、4、5、7線到「蘇堤」、「花港」站下或乘西湖遊船可到花港。24小時免費開放

南屏晚鍾8、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早在北宋末期,赫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就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

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公元954年),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寺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凈慈寺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1986年重建,為歇山頂三重檐兩層建築,上層懸大梵鍾,下層為凈慈寺地藏殿。大梵鍾高3米,口徑2.3米,重10餘噸。凈慈寺晚鍾鳴響,回聲在山間、林樾悠揚飄盪。

能讓康熙帝也發出「致足發人深省」的感慨,肯定不一般。原鍾早不在,現在的銅鍾為新鑄。
旅遊資訊:乘K4、308、504、游1、2、3路、假日5、7線到凈慈寺站下。10元,敲鍾10元。6:00-17:30

雷峰夕照9、雷峰夕照

白娘子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吳越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而建,為藏經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每當夕陽西照,塔影橫空,亭台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至明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傾圮。

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雷峰新塔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通高71米,五面八層,依山臨湖,蔚然大觀。為切實保護好地下珍貴遺址,對古塔遺址實行玻璃天棚覆蓋,使古塔重生新塔,新塔彰顯古塔,創下了中國古塔遺址原地保護的全國第一,雷峰夕照的美景又重返人間。白娘子被法海壓在雷鋒塔下的故事,給雷鋒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旅遊資訊:對於普通遊客來說,可能倒掉的雷鋒塔更有魅力一些。乘507路長橋公園站下; 乘游2路凈寺、長橋公園站下 。為重現「雷峰夕照」,政府已投資重建雷峰塔。

麴院風荷 10、麴院風荷

位於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稱。據記載,宋代洪春橋畔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麴院荷風」。清代,酒坊關閉,康熙游湖時將「曲」字改成為「曲」,易「荷風」為「風荷」。

如今麴院風荷景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拓建,成為佔地420餘畝以荷文化、酒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園林。全園分為岳湖、竹素園、風荷、麴院、濱湖密林等5個景區。園內亭、台、樓、榭布局典雅,荷花池面約佔38畝,種有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珍稀名貴品種,成了我國賞荷的佳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說的便是盛開荷花的場景每當夏日風起,有荷香沁人心脾的「麴院風荷」最為迷人。

旅遊資訊:7路、507路、28路、15路均可到達。24小時免費開放

新西湖十景
1984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園林與名勝》(現更名《風景名勝》)雜志、浙江電視台、杭州市旅遊總公司5家單位聯合發起舉辦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全國各地有10萬餘人參加,共提供7400餘條西湖景點,最後評選出10處景點。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先後在10處景點豎立景碑或鐫刻景名。

1、雲棲竹徑

雲棲竹徑位於五雲山南麓的雲棲塢里,為林木茂盛的山塢景觀,素以深山古寺,竹徑磬聲稱勝。

康熙皇帝曾四到雲棲,賦詩題額,並賜一株大竹名為「皇竹」,浙江地方官為此建「御書亭」、「皇竹亭」以記盛事。相隔43年後,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雲棲。清末以後,雲棲竹林屢遭破壞,不復舊觀。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竹林更遭濫伐,幾近滅絕。1950年後,在杭州市園林部門護理下,竹林逐步復壯,整修寺宇,開辟茶室。今天的雲棲竹徑,翠竹成蔭,溪流叮咚,清涼無比。小徑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徑而下,嬌婉動聽的鳥聲自林中傳出,整個環境幽靜清涼。

旅遊資訊:這里古木參天,幽靜安詳。乘游4路到雲棲竹徑站下,半小時一班。

1.騎自行車游雲棲,經虎跑、六和塔、九溪、宋城,返程里過梅嶺隧道,經天竺、靈隱、玉泉從北邊返回。

2.梅塢茶村、五雲山和大清谷都值得花點時間。環山一日,你一定會有收獲,但這是為那些數次到杭州,或有充裕時間的人准備的線。

2、阮墩環碧

阮墩環碧西湖有三座人工島嶼: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慶五年(一八00)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後,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島的,故後人稱之為阮公墩。為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島。

1981年,島上建環碧山莊。庄內揭出大旗於林杪之上,隨風招搖,頗存古風。島中心為一片林間空地,偏西北由廳堂、曲廊、矮籬、柴門組成院落。東南岸邊為船埠,東北部岸邊置一用杉樹皮結頂、棕櫚作柱的圓亭,取名「憶芸」(紀念阮元意思)。小小島嶼漂浮於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叢中,猶如碧玉盤中一顆晶瑩翡翠。「阮墩環碧」景名由此而來。整個環境,遠山近水,開闊明朗,清逸幽靜。

3、黃龍吐翠

黃龍吐翠 位於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龍積翠」一目,「黃龍吐翠」景名脫胎於此,用一「吐」字,突出貼泉池巉崖間龍口噴水,珠簾倒掛的特有情景。
黃龍洞在宋、元、明、清代皆為佛教勝地,民國初期改為道觀。此處前為庭園,後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與人工建設為一體,為期上雅幽園林之一。1985年,集宗教文化內涵與寺觀園林景象於一體面的黃龍洞闢建為仿古游樂園。黃龍洞山門到二門之間,有一段長而曲折的游步道,古木修篁,花草清池,矮牆漏窗,頗多可賞景物。黃龍的傳說和茂密翠竹得了西湖新十景的美名,不過,在這里時常看到的是新婚的慶典。圓緣民俗園,是杭州四大婚慶公園之一。
4、寶石流霞
寶石山為西湖北岸屏障。這里的山岩呈赭紅色,岩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子,每當陽光映照,滿山流韋紛披,尤其是朝陽或落日紅光灑沐之時,分外耀目,彷彿數不清的寶石在熠熠生輝。寶石山正因此而得名。
寶石山東巔,保俶塔巍然挺秀。原為九級磚木結構,現在的磚砌實心式樣,是1933年重建時仿自清代原樣,雖不能登臨了,卻以其漂亮的『容顏』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志物。保叔塔的紫褐色山岩是一種少見的地質景觀。
5、九溪煙樹(原名:九溪十八澗)
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澗」,十八澗系指細流之多。位於西湖西邊雞冠壠下。源發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 1947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兩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發現古代冰川遺跡,認為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時,杭州西湖尚為一片冰雪世界,當時下龍井是一處儲水盤谷,承受大量冰雪,經九溪十八澗東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澗峻險地段。民國期間,九溪十八澗一帶有二、三私家茶莊,賣茶水並供應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莊所備桌椅不多,春秋佳日,遊客以澗邊石塊權充桌椅。1975年以後,園林部門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館、茶室、接待室;整理山林環境,疏浚泉池,築水壩,架畫橋,布蹬道,造亭子,擴大游覽面積。
「溪水」是這里的主體,有了山和樹的相伴,水也顯得愈加地幽雅。清末學者俞樾游九溪詩雲:「九溪十八澗,山中最勝處。昔久聞其名,今始窮其趣。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樹。」字里行間,將美景的妙處刻劃得淋漓盡致。被定為新十景後,更名為「九溪煙樹」。
6、滿隴桂雨
滿隴桂雨 位於滿覺隴村、石屋洞前一帶。滿覺隴俗稱滿家弄,明清時盛產桂花,為西湖著名賞桂勝地。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桂花樹被大量砍伐,僅剩少數農家屋前屋後幾株老樹。抗日戰爭勝利後稍有恢復。1950年後,新種植一批桂樹,至1955年前後,連同老樹,數達萬株,其中樹齡最長的約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為當地村民重要的經濟收入。一代傳一代,終於造就了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戶戶皆植桂,房前屋後,村內村外,滿山坡,路兩旁,舉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後,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桂花品種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細小而量大,盛開時如逢露水重,往往隨風灑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樹叢中,沐「雨」披香,別有一番意趣。
吳山天風位於西湖東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山上有城隍閣,秀出雲表,巍然壯觀。山道旁,有一組形態各異的岩石,因其酷似十二生肖而被稱為「十二生肖石」。吳山山頂建有「江湖匯觀亭」,站在亭中,錢塘江和西湖全景一覽無余。在亭側通往雲居山大道上留有山茅觀遺址,遺址旁留有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手書:吳山第一峰。
春秋時期,吳國的南界由紫陽、雲居、金地、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峨眉等十幾個山頭形成西南―東北走向的弧形丘岡,總稱吳山。吳山不高,但由於插入市區其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江南一帶的山水美,自然天成只佔去了一成,人文才是真正讓它出彩的原因。蘇東坡、米芾等都在此留下過手跡,風流才子徐文長的楹聯最為畫龍點睛。登閣遠眺,左湖(西湖)右江(錢塘江),杭城盡收眼底。
8、玉皇飛雲
玉皇飛雲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錢塘江,東接鳳凰山,西連南屏、大慈諸山。山體挺拔高聳,山頂常有雲霧飛繞,因而取景名為「玉皇飛雲」。玉皇山在南朝梁時已有佛寺,五代吳越國時經全面開發,後唐同光二年(924年)開通山東麓慈雲嶺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雲台」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廟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廟改為道教官觀,山頂福星觀及慈雲宮在清代極為興盛。
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風起雲涌之時,佇立山巔登雲閣上,耳畔但聞習習之聲,時有雲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玉龍山山腰有個紫來洞,站在洞前俯瞰,山下有一片八卦田,是南宋皇帝祭先農時親耕之地。玉皇山下慈雲嶺南坡有兩龕五代時的造像,為我國五代十國時期石刻造像的代表作之一。
9、虎跑夢泉
位於大慈山下的虎跑泉,是西湖眾多名泉中的翹楚。虎跑泉的得名,始於「南嶽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的佛教神話傳說。傳說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見此處風景優美,欲在此建寺,卻苦於無水。一天,他夢見二虎跑地,清泉湧出。次日醒來,果然發現甘泉,此泉即被命名為「虎跑泉」。
虎跑泉在地質學上屬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質優良,其形成與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關。虎跑泉與龍井、玉泉、郭婆井、吳山大井,並稱杭州五大「聖水」。更因虎跑泉水質特別純凈,世人將虎跑泉與龍井茶葉譽為「西湖雙絕」。「龍井茶葉虎跑水」並稱西湖雙絕。這里還是當年濟公和尚圓寂的地方。
10、龍井問茶
龍井問茶 位於西湖西南的風篁嶺山。五代此地建有龍井寺。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且龍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會出現一條分水線,彷彿游絲擺動,然後慢慢消失。龍井不僅有名泉、名景,還有名茶。龍井茶為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色綠、香郁、形美、味甘」四大特色,為茶中極品。
龍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風氣,元明間,人多以游龍井品茗為樂。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聲譽益隆。清乾隆皇帝曾到此採茶種茶,老龍井還留有「十八棵御茶」遺跡。乾隆還將過溪亭、滌心池、一片雲、風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定為」龍井八景」。想要了解龍井文化,這里是最佳的選擇。據說,若用小棍輕輕攪撥龍井水,水面會出現一條分水線,十分奇特。龍井之西的龍井村所產的西湖龍井,因為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而著稱於世。旅遊資訊:乘27、游3路到「龍井」站下
1. 真正龍井茶產量很少,大多遠銷國外,所以不要輕易在龍井村裡買龍井茶, 那裡的大媽大嬸看似純朴,但你花「高價」從她手中買得的茶葉並不一定「正宗」,倒不如市內大一點的商場叫人放心。
2. 從龍井出發,有兩條線路是為時間充裕又喜歡爬山的朋友准備的。a.越過鳳凰嶺經龍井村,可去九溪煙樹,從27路龍井終點站到九溪南端之江路上的公共汽車站,全長6公里,步行游覽需2小時。b.從龍井北面的山道翻過棋盤嶺,去天竺、靈隱,5公里山路,步行游覽需2小時。

西湖新新十景
盛世修志,清平立景。2007年,三評西湖十景經歷社會各界和中外遊客的評選出來。

1.靈隱禪蹤: 杭州素有東南佛國之稱,靈隱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是為杭州禪寺的最早蹤跡。靈隱寺前有飛來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蔚為大觀。又有冷泉之水,時而清流潺潺,時而湍急奔流。靈隱周邊,更有上天竺、蓮花峰等名山,佛音庄嚴,禪意隱現。

2.六和聽濤: 六和塔原有塔院開化寺,其中有一楹聯寫道:「燈傳慧業三摩地,鼓應潮聲八月天」。意思是承接佛法需要專心致志。聽濤似乎比觀潮更需專一用心,在六和塔上,聽濤更能易啟發遐思,心領神會,從而在對濤聲的品味之中,體會到萬千意象。至於秋高氣爽季節,登塔聽濤更生滄海觀日之意,那份並吞八荒之豪情,

3.岳墓棲霞: 「莫須有」三字,鑄成中國史上的千古奇冤。然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北山棲霞嶺上,每當仲春時節,山花爛漫;入秋以後,紅楓似火,望之如霞,久留不去。岳飛忠骨葬於棲霞嶺下,多少年來,杭州人民感念他的精忠偉烈。岳飛墓廟這一人文景觀是秀美西湖的靈魂。

4.湖濱晴雨: 湖濱位於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覽西湖的三面雲山,更是品鑒陰晴雨霧的好地方。西湖風景最宜慢慢細品,尤其是多雨時節,漫步湖濱,但見煙雨蒙蒙,水天一色,西子湖如美人風鬟霧鬢,若隱若現,有一種特別迷人的「朦朧美」。

虎跑夢泉 5.錢祠表忠: 錢王祠倚城面湖,中有「功德崇坊」之景。祠內有蘇軾撰書的《表忠觀碑記》,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名碑。碑記敘了吳越國三代錢王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五代時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節,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終納土歸宋的事跡。寫出了杭州百姓對於錢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現出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6.萬松書緣: 萬松書院初創於明代弘治年間,取白居易「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詩意,明清以來,萬松書院成為浙江的最高學府,同時也是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王守仁、齊召南、秦瀛、袁枚……這些當年著名的思想家、學者和才子,由此同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尚有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結伴就讀萬松嶺上的傳說,萬松書院也被稱作「梁祝書院」。

7.楊堤景行: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德行使人敬慕,值得仿效。楊公堤近有三賢祠,所以橋名題作「景行」。表達了今人對於先賢楊孟瑛浚湖築堤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點出了楊公堤景緻的特點,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

8.三台雲水: 雲自無心水自閑,三台山景區兼有江南山地和水鄉之勝,不僅山色蒼翠,映照長空,也多港灣溪潭,碧水清流。而山環水繞之間,更多人文景觀,其中最具分量的景點是於謙墓(祠)。「雲水」一詞點出這里景觀的多樣性和立體化,在此也借用了宋代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的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以頌揚明代民族英雄於謙的熱血千秋,清白一生。

9.梅塢春早: 梅家塢盛產茶葉,為西湖龍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塢便是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為名貴,每當清明時節,雲霧繚繞的山坡上,採茶女的身影隱現在碧綠如茵的茶園之間,鳥鳴茶歌,婉轉相應,為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靈氣,也是春天西湖的獨特美景。

10.北街夢尋: 風光綺麗、蜿蜒漫長的北山街,是人們晨昏之時迤邐而行的最愛。半數以上的近代中西式著名建築薈萃這條街上,而在綠蔭之下,庭院之間,又蘊涵著許許多多的理想與情懷,光榮與夢想,讓人尋尋覓覓。

『捌』 杭州西湖有哪些旅遊景點 杭州西湖十大美景推薦

一,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他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二,曲苑風荷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三,斷橋殘雪
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屬於西湖十景之一。
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麵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題杭州孤山寺》雲: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鍾聲在北林。
四,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五,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六,雙峰插雲
雙峰插雲雖然自古至今其觀賞的地點和方式迭經變化,但南、北兩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極富登臨之勝的著名山峰卻至今未變。南高峰臨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顯露,絕壁崢嶸。登上山巔向東俯瞰,西湖全景歷歷在目不是畫圖,勝似畫圖。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靈隱寺的坐山,從寺西側上山,石磴多至數千級, 盤折回繞三十六彎,沿途山溪清流回轉,林木重疊,古人有詩贊道:『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山東側,建有西湖叭一的載人索道,全長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鍾。
七,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八,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九,雷峰夕照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
十,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

『玖』 西湖的景色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度16分、東經120度12分。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6%。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理,湖岸周長15公理。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濘處有2.8米,最淺處不到1米。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其它景點還有保俶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里雲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岳王墓廟。

西湖名景演變:

自從南宋的遷都,給西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出現了名傳千載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鍾、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

元人效仿宋代設了六橋煙柳、九里雲松、靈石樵歌、孤山霽雪、北關夜市、葛嶺朝暾、浙江秋濤、冷泉猿嘯、兩峰白雲和西湖夜月的這個元十景。

清代添設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歸鶴、魚沼秋蓉、蓮池松舍、寶石鳳亭、亭灣騎射、蕉石鳴琴、玉泉魚躍、鳳嶺松濤、湖心平眺、吳山大觀、天竺香市、雲棲梵徑、韜光觀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現代的西湖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和寶石流霞都無不流露出人們對西湖的喜歡之情。

西湖申遺
目前杭州市正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