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景觀
Ⅰ 楊浦濱江有哪些人文景觀
東外灘
(上海楊浦區南部濱江區域)
東外灘板塊是指西起大連路,東至復興島,北抵平涼路,南達黃浦江的區域,即楊浦大橋兩側、濱江綠化帶和復興島地區。這里原本是工業區,雲集著很多的廠房和棚戶建築,在大多數人看來都不是一個適宜居住的好地方,所以,很長時間內被人們所忽略。但是隨著上海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建設,東外灘迅速以「外灘第一站」成為申城的一大熱點,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楊浦區最具地理價值以及上海中心城區最具升值潛力的地段之一,被譽為未來的溫哥華斯坦利森林。
Ⅱ 上海濱江大道的各段景色
濱江大道的北段有一塊近3000平方米的大草坪讓人有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的感覺。江邊興建的,似海鷗展翅飛翔的東方遊船碼頭等景觀,是人工與自然、端莊與典雅的巧妙結合。船上的遊客將可直接在此登陸游覽濱江大道和浦東新區。在親水平台一側逐漸升高的坡地上,鮮花、灌木鑲嵌在翠綠的草叢中,給人們創造了一種遠離大都市的安逸、憩靜的環境。在原浦東公園內的石板路、木扶手和綠色叢林給人以回歸自然的享受。此外,還有為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專門製作的巨大的世銅鍾。不久,水族館也將一展海洋世界的風采。
夜晚,漫步濱江大道,浦江兩岸華燈齊放,幢幢大廈晶瑩剔透,五彩繽紛,江中巨輪引船高歌,令人賞心悅目…… 公交線路81、82、870、871、872,隧道三、四、五、六等到【泰東路渡口】下車。
Ⅲ 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
濱江花園全長2.5公里,北起泰同棧碼頭,南至東昌路碼頭,是集觀光、綠化、交通及服務設施為一體,著眼於城市生態環境和功能的沿江景觀工程。
濱江花園由親水平台、坡地綠化、景觀道路及有50年歷史的濱江花園(原浦東公園)等組成,是二十一世紀上海東外灘。 濱江森林公園位於浦東新區最北端,北臨長江口,西臨黃浦江,占據了上海獨一無二的黃浦江、長江和東海「三水並流」的地理位置。如果江面能見度高,不僅能觀賞到「三水並流」的壯觀場面,還能望到橫沙、崇明、長興三島。
而這條與公園融為一體的「濱江岸線」是由浦東新區北部的海塘和黃浦江吳淞口東側的防汛堤岸改建而成,沿途還設置了憑欄、木棧道和休憩亭廊等,岸線上還建有三處「親水平台」,有機連結了公園與江海。
在親水平台上人們可憑欄臨江。在親水平台一側逐漸升高的坡地上,花灌木鑲嵌在翠綠的草坪叢中。園內的湖泊、水榭亭、六角亭、小橋、假山、花廊、小徑等在高大的喬木和茂密的花灌木融合下,更具有古典園林特色,給遊客創造了一種遠離大都市的安逸、憩靜的環境。 連綿不絕的綠色森林成為濱江濕地公園獨特的景觀。向公園腹地走20分鍾便進入一片密林,只見大片樹身呈彎曲狀的香樟樹,多年累積的落葉厚厚地鋪在野草坪上,到處是不知名的各色野花。又步行了近20分鍾,才走出了這片縱深的香樟林。這片占公園總面積五分之一左右的密林生態保護區已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積累和保護。
出了密林,搭乘公園的電瓶車,在公園的東側,隨處可見成林的水杉、雪松,林中的小路依然保持原有的石板路,上面早已覆蓋了層層疊疊枯萎的水杉葉。而果園區內還有山楂、棗樹、柿樹、楊梅、枇杷以及2000餘株的橘樹,到了秋天,市民就可以來此採摘果實了。
濱江森林公園一期工程由三岔港苗圃改建而成,公園所在的浦東新區高橋鎮高沙灘,是採取「吹泥成陸」的辦法圍墾形成土地。經過50多年的精心培育,苗圃內逐漸形成了面積大、分布廣和類型多樣的近自然植被類型。位於公園「心臟區」的香樟林及公園東區的大片自然林帶內的樹木,都已密不透風。公園在改建時,特地在密林濃蔭中開出「林窗」,使陽光能照射進來。 杜鵑花,素有「花中西施」之稱。 杜鵑花展以濱江森林公園的杜鵑花專園為主,展出30多種4000多株杜鵑,遊人還能欣賞到有20年樹齡以上的珍稀杜鵑。杜鵑花專園內有杜鵑山,佔地100餘畝,山上的杜鵑有毛鵑、高山杜鵑、夏杜鵑、春杜鵑等四大系列,20多個品種,奼紫嫣紅,春意盎然。
花展在園內布置了三個景點:園門口有「迎客鵑」,由引進的近百盆獨本杜鵑組成,一條鮮花簇擁的景觀主幹道,把人們引到杜鵑山;一組風車景,由百花烘托杜鵑,形成了特有的氣氛;世博船,也由各類花裝點成,海寶在世博船上迎來送往。杜鵑花展期間,醉花草、金雀、報春花、虞美人、矮牽牛、四季海棠、孔雀草等時令草花將布置成色塊,成為滿山滿園的杜鵑之「綠葉」,觀賞性極佳。
Ⅳ 瑞安南濱江景觀帶三期飛霞居民區有拆遷嗎
瑞安南濱江景觀帶三期飛霞居民區2020年6月份開始拆遷
Ⅳ 潮州濱江長廊的自然風光
濱江景觀帶自然抄風光秀美,古樹佳木成林,四時繁花似錦,玉宇瓊樓掩映,更有廣濟橋、韓文公祠、筆架山潮州窯遺址、鳳凰塔、廣濟門城樓、古城牆、北閣佛燈、祭鱷亭、青龍古廟,以及金山大橋等新、舊景觀布列其間,渾然一體,互為映襯,四季皆有迷人景色,四時皆有醉人景觀,徜徉其間,山光、水色、綠意、花香、鳥語和清爽的江風,予人以無窮的舒心與快意,讓人獲得如洗的心境;燦若繁星的文物古跡、古今人文,則使人感受到潮州歷史文化的厚重和神奇。
Ⅵ 杭州錢江新城市民中心的濱江景觀可以一覽無余
一樓的陽光長廊,是抄規劃館最具有建築特色之處,採用玻璃屋頂,讓陽光能直射,充分利用自然光。在節能環保的同時,寓意公平、公正、公開的陽光規劃。
規劃館將以開闊的錢塘江為背景,使市民在參觀過程中能領略江景。為此,設計方案解決了展館開窗率的問題,使得濱江兩岸景觀在四樓可以一覽無余,實現「引江入館、引綠入館、引景入館」,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
杭州市民中心和萬象城之間的中國人壽大廈開建
杭州市市民中心還有許多重要的項目開放:杭州市青少年發展中心、杭州市資源交易中心……市民如需辦理市民卡可以到市民中心進行辦理。
Ⅶ 靈山島濱江景觀是如何形成的
靈山島坐落在山東省青島市西南方向20海里的黃海之中,四周環海,島上南專高北低,起伏連綿,形屬若巨鰲,浮於水中,古稱水靈山島。靈山島屬青島膠南市所轄,為鄉鎮級建制。島上12個村莊,3000餘人口,目前以海上捕魚、養殖、垂釣為主業。島內有環山公路,可驅車環島行駛,直達山頂。供電 方面:從對岸陸地通過海底電纜向島上輸電,供電量且長年無停電。通訊方面早已設置程式控制電話。有停泊港灣和碼頭一座。島內設鄉政府,各部門建置也較齊全;供電、郵電、水利、糧所、醫院、學校、司法等機構完善。 靈山島是一座自然天成的海上公園,早在明、清時期就被列為膠州八景之一,稱「海上畫屏」。《膠州志》記載:「靈山島在衛城正南海中,方廣四十餘里,北至岸四十里,嵌露刻秀,儼於畫屏,屹立於世浸之上,草色山光,翠然奪目,林木茂密,不生毒蟲,《類書》雲:未雨綢繆,先白而曙,若有靈焉故名,道光二十五年修志」。清朝詩人周於智曾游訪靈山島,並為之詠詩一首:「山色波光辯不真,中流島嶼望嶙峋,蓬萊方丈應相接,好向居人一問津。」自古以來,人們從八個方面十六個字給靈山島作了高度概括:自然、壯觀、潔凈、美麗、悠閑、舒適、寧靜、安全。
Ⅷ 瑞安南濱江景觀帶三期有計劃嗎何時啟動
瑞安南濱江景觀帶三期有計劃嗎?何時啟動?這個有沒有哪是我們知道的,你在這里問不是白問嗎?何時啟動他們也說不準的,別說是我們了。
Ⅸ 瑞安南濱江景觀帶三期有計劃嗎何時啟動
計劃是有的,但是沒那麼快的,基本上10年以上
Ⅹ 潮州的夜晚下濱江長廊景色如何
公元2001年,潮州古城牆似於一場幻夢之後一洗千年的風塵,淡淡斂起滄桑,於是,人們心中跳動著的那段融匯鳳台時雨、西湖魚筏、湘橋春漲……的旋律,又多了這么一個音符——濱江長廊。
駐足濱江,在宛如長城的灰色與綠色之間,人所想到的,卻絕非鐵騎如風,馬嘶金鳴的古國悲歌;也不完全是柳綠如煙,笙歌繚繞的江南情調。或許,那隻是關於一個小古城的寧靜遐思,至多再調進一點人生韻致的體味與懷想。
若晴空當陽,天青水碧,和風徐來之時,自韓江大橋頭信步向北走入濱江,穿行於根葉婆娑的古榕樹下,則可以欣賞到一組風與影的和諧奏鳴。榕樹蔭中,時有奇石妙花,迴廊短幾。三兩翁嫗,或持書,或把扇,悠然笑談……
城牆已經褪去了所有時光的舊痕,所幸它依然是素樸的。綿延八里的城堤上,依舊點綴著四座城樓:下水門城樓、廣濟門城樓、竹木門城樓、上水門城樓。嶄新的仿古建築,似乎仍在頑強地牽挽著一絲老潮州的記憶——正如城牆邊偶爾飄出的一曲弦詩,或者一縷冽然的功夫茶香……濱江長廊是目前潮州的主要旅遊景區之一,也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更是展示名城魅力的窗口。興建於1999年至2002年,總投資2.2億元,全長2.3公里,採取城堤結合的形式,以「高擋低防」格局實施兩級防洪、拓寬防汛通道、修復古城牆、重建古城樓、配套綠化、美化、亮化。初夏,夜遊韓江的人越來越多。夜遊韓江,人們是為了觀賞濱江長廊那五光十色,絢麗多姿的夜景。乘著濃濃的游興,記者從鳳凰洲公園跨上了久違的遊船,暢游韓江。遊船開動了,坐在記者身邊的一對老年夫婦更是樂得合不攏嘴,老人告訴記者,韓江是潮州人民的母親河,以往江濱的臟亂讓人痛心,是政府下大力氣整治,江濱才露出美麗的容顏,讓人感到欣喜。乘船夜遊韓江,觀賞濱江長廊夜景,是他和老伴很長時間以來的宿願。其實這何止是這對老人的宿願?要不人們也不會這樣評價濱江長廊:融古鑄今彰顯魅力———2.3公里長古城牆的修復,無不傾注了設計者的匠心獨運,充分體現了以防洪安全為前提,結合文物觀賞,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以「古」字為中心,即古城堤、古建築、古文化做為內涵,布局簡潔大方。古城牆縱軸線布置基本按原線走向,局部修順;城牆面料採用仿明代青磚;城牆南端增建城角樓;城牆原位修復敵台;整修重建上水門、下水門、竹木門、東門城樓,展示了古城牆古樸凝重雄偉壯觀的歷史風貌。結合岸邊及城堤外的整治,對沿江一線進行美化、綠化、亮化,使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溶為一體,整合沿江一線旅遊資源,把沿江一線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北閣佛燈、金山古松、鱷渡秋風和對岸的韓祠橡木、龍湫寶塔連成濱江旅遊風景區,讓人感受到歷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氣派相互輝映,相得益彰,魅力四射。濱江長廊所透露出來的氣派已經吸引不少前來觀光漫步的遊人。走出居室,走進濱江長廊,每位遊人的臉上都透著一種別樣的愉悅和自豪——濱江長廊已成為市民心馳神往的休閑之所和遊人駐足的勝地。市民對身邊環境變化的感受是最快的,一位姓林的老伯指點著夜景,眉宇間透出驚奇與自豪。老人是歷史的見證,今昔對比怎能不使他感慨萬端。濱江路曾是一條崎嶇不平、塵土飛揚的狹窄石路,沿線民宅、工廠、商店、車站、碼頭……雜亂無章,破舊不堪。臟亂差現象十分嚴重,城外5000多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韓江市區河段。加上歷史水患頻發,每年春夏之交洪水暴漲都要漫上城堤,江邊住戶居民苦不堪言。如何解決江邊住戶群眾的困苦?使濱江既能防洪,又能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位,讓名城煥發光彩,決策者認為建設濱江應該:城堤結合造福一方——承托著市民的期待,1998年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治理韓江水患,確保南北堤安全,整治濱江,建設濱江長廊,給市民一個潔凈安全舒適的環境,1999年底開始對地處市區的北堤城堤段按百年一遇的標准進行達標整治。加固整治工程是我市乃至全省一宗高起點、高標準的堤防建設工程,更是一宗集防洪、城建、旅遊多功能的「民心工程」。拆遷修建堤內防汛通道和城牆外行洪區1000多居民住戶、50多家企業的搬遷,解決城堤加固難、搶險難的問題,對城堤加寬加厚,實施堤基堤身防滲漏處理,做到城堤結合,實現了抵禦百年一遇洪水的願望,解決城外居民長期遭受洪水困擾之苦;堤內設置9米防汛通道至八角亭南堤改造為四車道,改善了過境車輛的交通條件,緩和市區交通壓力;配套江邊防洪長廊及岸邊的整治,綠化美化亮化,改善了城市環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修復2.3公里的古城牆,展現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充分發揮名城優勢,努力挖掘文化內涵,使得歷史資源變成現實資源,文物點變成景點,沿江景點變成景區,把文化力的內核注入旅遊經濟網站中去,提升了潮州旅遊目的地的整體形象。濱江長廊的建設換來滿城口碑,也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視察該防洪工程後指出,興建濃郁時代特色水利設施,激活古老城市新輝在全國少有,經驗值得推廣。如今的濱江長廊與新城區的人民廣場遙相輝映,成為展示文化潮州、魅力潮州的兩個亮麗窗口。古城的古城牆和濱江長廊的景色怡人,在東門樓附近,禮花燈把夜色中的濱江長廊裝扮得嫵媚多姿,艷麗的霓虹燈勾勒出城樓的輪廓,氣勢雄偉的古城牆沿韓江堤向兩方延伸,宛如一條長龍酣睡在韓江邊。站在城牆上,向遠處眺望,韓江的美景盡收眼底,韓江的中間是潮州著名的湘子橋。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真似長龍卧波。看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遊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下城樓,漫步在濱江長廊,穿行於根葉婆娑的古榕樹下,至身於紅花綠草之間,可以欣賞到一組風與影的和諧奏鳴。
古老的城牆和古香古色的湘子橋讓我們流連忘返,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潮州美麗的廣場音樂噴泉夜景。
音樂噴泉是晚上8點開始,7點多,雖然噴泉還未開始,廣場上已經站滿了人。晶瑩潔白的路燈,光彩奪目的節日裝飾燈令人眼花繚亂,前來觀燈賞景的遊人絡繹不絕,不計其數的車輛像潮水般從四面八方向這里涌來…… 人民廣場熱鬧非凡。廣場上顯示深厚潮汕文化內涵的牌坊群,雄偉壯觀、令人贊嘆觀止。無數的霓虹燈閃爍,五光十色的,有的組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成了噴泉開始前的一道風景。
到了晚上8點整,廣場上的人更擁擠了,廣場成了人的海洋,人們有的三三兩兩地在廣場上散步,有的坐在噴泉周圍和同伴聊天,有的拿著手中的照相機照相。我們趕緊選了一個位置坐下,等待著噴泉的開始。
忽然,廣場上響起了音樂,頓時人聲鼎沸,朝噴水池那邊望去,只見噴水池上空出現了有點模糊的畫面,隨即音樂噴泉開始了。起初噴泉只是一簇簇矮矮的小銀柱,隨著音樂的響聲逐漸變高。它們變化多端,有的像大小不同的貝殼,有的像一簇簇五顏六色的珊瑚,有的像孔雀開屏,有的像一個個美麗的仙女舞動著長袖…… 美麗極了。優美的音樂悅耳動聽,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有的像仙女的飄帶,在天空中飄動;有的像怒放的荷花,紅似火,白如玉,粉若霞,美極了;有的像舞台上的芭蕾演員一樣翩翩起舞 ,時而跳躍,時而轉圈…… 我沉醉在這美麗的夜景中。忽然,音樂響起了潮汕大鑼鼓的聲音,噴水池噴起一束幾十米高的噴泉,真像一艘火箭射入天空。頓時,喊聲震耳欲聾。隨著音樂的起伏,噴泉時高時低,時起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