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濕地景觀

濕地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1-25 23:20:42

① 濕地景觀的價值

保護和建設濕地景觀的價值有哪些?下面是鄭州蘭貴設計列出來的保護和建設濕地景觀的價值。
1.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結構的復雜性和穩定性較高,是生物演替的溫床和遺傳基因的倉庫。許多自然濕地不但為水生動物、水生植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場所,也為多種珍惜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為水禽提供了必須的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場所。同時自然濕地為許多物種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許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濕地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生物超市」和「物種基因庫」。
2.減緩徑流和蓄洪防旱:許多濕地地區是地勢低窪地帶,與河流相連,所以是天然的調節洪水的理想場所;濕地被圍困或淤積後,這些功能會大受損失。據科學家研究,1998年洪水的特點是「低洪量、高水位、大危害」,流量雖然沒有1954年的洪水流量大,但造成的結果卻遠比1954年的大,其原因除森林資源遭到大量的破壞、水利工程設施不足外,濕地被大量圍墾侵佔和功能急劇退化是最直接的原因。
3.固定二氧化碳和調節區域氣候: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過多。據科學家研究,在過去100 年的10個氣溫最高年份中,有9個集中在1990—2001年的這12年中,這期間正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包括濕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最嚴重的時期。科學家研究,濕地固定了陸地生物圈35%的炭素,總量為770億噸,是溫帶森林的5倍,單位面積的紅樹林沼澤濕地固定的炭是熱帶雨林的10倍。《濕地公約》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還特別強調了濕地對調節區域氣候的重大作用,濕地的水分蒸發和植被葉面的水分蒸騰,使得濕地和大氣之間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對周邊地區的氣候調節具有明顯作用。
4.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濕地具有很強的降解污染的功能,許多自然濕地生長的濕地植物、微生物通過物理過濾、生物吸收和化學合成與分解等把人類排入湖泊、河流等濕地的有毒有害物質轉化為無毒無害甚至有益的物質,如某些可以導致人類致癌的重金屬和化工原料等,能被濕地吸收和轉化,使濕地水體得到凈化。當然,濕地凈化水質必須在其自然承載能力之內,一旦濕地遭到嚴重破壞,就會喪失自我修復能力。我國許多自然濕地污染嚴重現象就是由於過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5.提供豐富的動植物食品資源和豐富的工業原料及能量來源:濕地生態系統物種豐富、水源充沛、肥力和養分充足,有利於水生動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生長,使得濕地具有較高的生物生產力,且自然濕地的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可持續提供直接使食用或用作加工原料的各種動植物產品,同時,濕地還可以為人類社會的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包括食鹽、天然鹼、石膏等多種工業原料,以及磞等多種稀有金屬礦藏。
6.為人類提供了聚集場所、娛樂場所、科研和教育場所:長期以來,由於濕地特有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一直是人類居住的理想場所,是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發祥地。

② 濕地景觀可以怎樣進行構建

濕地景觀可以怎樣進行構建?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濕地自然生態環境強調生物的多樣性,以當地原生的生物群落景觀為主體。自然生態景觀要素主要包括水體、淺水、澤地、草地、疏林草地、密林等幾個類型。
a、濕地——地球之腎,生物多樣性的搖籃
濕地的生態系統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重要的環境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在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一起制定的世界自然保護大綱中,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比許多森林和草地類型都高。
濕地植物群落兼顧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兩方面,盡可能選擇多種植物的組合,同時要兼顧所選物種在連續環境中有足夠的種群大小、保證物種有自身維持的能力。
b、草地——本土化、自然化和生物多樣性
以多樣化、自然化和本土化為原則,不強調草坪而是明確「草地」概念,強調配置本地自然草本植物,此舉對保護當地物種的多樣性有積極意義,符合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使植被未來的發展方向。
c、林地——多樣化與自然化
林、草混合種植,在水體和路邊的樹木應該稀疏,以近隨機分布的方式散布在草地上,以既不阻擋視野和又能發揮生態效益為宗旨;遠處的林木可以密集,保持自然狀態,根據不同要求,配置樹木的不同密度組合,主要有孤植、散植、密植,形成疏林、密林等。一些不行小路或休息處是以小片草地設置與林木之中、水體之澳以營造私密氣氛。
d、動物群落——生態性、多樣性
動物種類:從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穩定性關系和生物多樣性的觀賞意義(特別是觀鳥)等角度考慮,配置動物群落。
兩棲類和哺乳類:既是食物鏈重要的環節,同時也具有欣賞值。例如:夏季水邊的哇鳴,樹上松樹的跳躍,岸邊水獺的出入。……都回給公園帶來濃厚的田園氣息。

③ 中國最美的濕地有哪些

NO.1


公園天人合一之美

肇慶星湖濕地公園位於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第一批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環境的地形地貌具有多樣性,既有一萬多畝的湖泊,又有茫茫的原始森林;既有寬闊的灘塗濕地,又有亞熱帶叢林,形成了動植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濕地資源,從2003年起,經過兩年多的規劃、開發、建設、整合,2004年12月12日,全國首個星湖濕地公園在肇慶正式建成。肇慶星湖濕地公園核心游覽區位於仙女湖。

當您乘坐遊船進入仙女湖,就會被眼前的美麗景色所陶醉。20多個小島如翡翠般鑲嵌點綴在碧綠的湖水中,18個主要濕地景觀如珍珠般灑落在清澈的湖泊里。這里,碧幽絕塵、清雅絕俗、灌木滿島、灘塗蘆葦、濕地水禽、鷺鳥飛翔、金沙碧水、哇聲鳥鳴、景觀奇絕。自然、古樸、野趣、原生態的濕地公園,猶如人間仙境。景區內還設有觀鶴棧道、觀鳥亭台、遊船畫舫、湖畔碼頭等等。肇慶星湖濕地公園水面廣闊,河道縱橫,蘆葦叢生,水生植物和魚類資源豐富,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NO.10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1984年正式創建,1988年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368公頃,毗鄰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在此可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

④ 如何打造濕地旅遊規劃項目

濕地景觀旅遊規劃項目在結合它天然的地理優勢和天然的生物品種,著實打造以紅毯迎賓和百鳥園為核心特色的旅遊項目,強化科普體驗、依託項目基地獨有的紅毯景觀基底,融入鳥趣表演,打造通達黃河入海口、與自然深度接觸的濕地科普綠廊。以紅毯濕地和鳥趣棲息地保護區為依託,將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展示原始與文明摩擦產生的壯麗景象。

百鳥園以濕地遊憩、濕地生態觀光、濕地科普為主要功能,圍繞濕地風景,以觀鳥為特色,規劃兼具紅毯迎賓大地景觀、景觀棧道、萬鳥放飛廣場、濕地觀鳥長廊、鳥趣表演劇場等多處生態景觀點。針對不同鳥類、不同習性、不同地域、開發野生觀鳥產品,鳥類築巢、換羽、覓食、繁殖等不同生活習性的觀鳥產品,豐富觀鳥產品內容。將整個觀鳥資源與廣袤紅毯濕地自然景觀有機組合,並延伸旅遊內容,開發「人鳥和諧」野外專業等旅遊產品。設計以濕地珍稀觀賞性鳥類為對象的旅遊紀念品。對現有人工觀鳥設施進行整體提升,包括設施的改造、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科普內涵的強化等。

另外,還兼具濕地涵養、生態修復、專業科考、徒步探險、帳篷餐廳、濕地SPA、帳篷住宿、野外觀鳥、戶外生態會議室等項目。將「生態、舒適、文化、健康、幸福」作為濕地休閑度假區得發展理念。兼顧大眾市場和專業休閑度假市場兩個市場層次的需要。遠景設計院提出發展生態型第一產業、生態型農產品加工業,建設具有強大科技創新能力的生態產業示範區,在保護濕地的自然、文化資源的前提下,我們需將風景區內的特色景觀凸顯出來並融合在一起,以提供給生態旅遊者高質量的旅遊經歷。濕地公園的建設需在保持景區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並使之趨近於自然景觀狀態的基礎上,保護、恢復與重建濕地生態系統和濕地景觀,維持系統內部不同動植物間的平衡和種群協調發展。

⑤ 地貌與濕地景觀

一、地貌類型與分布

根據會仙岩溶濕地及周邊地區地貌成因與形態特徵,將會仙岩溶濕地的地貌類型劃分為常態中低山、丘陵與壟崗、峰叢窪(谷)地、島狀峰叢、岩溶坡立谷、峰林(孤峰)平原和岩溶濕地(湖泊、沼澤等)等主要類型(圖2-19)。

1.常態中低山和丘陵

常態中低山主要分布於會仙以南的駕橋嶺山脈,由泥盆系信都組碎屑岩組成。山體地勢高大、雄偉,山頂海拔高程多在600~1200m之間,最高點為涼傘尾,海拔高程1226m(也是會仙岩溶濕地區域最高峰)。駕橋嶺山脈山體呈近南北向展布,南部高,北部低,地形高峻,溝谷密布並多呈東西向和南北向展布,切割相對深度為300~500m。區內地表水系發育,是會仙岩溶濕地南部的主要外源水補給區,也是濕地南部主要河流良豐江、會仙河和羅錦附近河流的發源地。

圖2-19 會仙岩溶濕地核心區地貌類型分布圖

在北部龍泉林場—畜牧場—張村—白岩嵅等地段,也有由中泥盆統信都組砂岩組成的小面積低山、丘陵,山頂海拔高程一般在700m以下,組成了會仙岩溶濕地匯水區北部地表分水嶺。另外,在濕地東、西兩側,尤其是鳳凰嶺—界牌—四塘以西的濕地西部邊緣,由泥盆系與石炭系砂岩、粉砂岩、硅質岩和泥岩等組成的低山、丘陵呈近南北向展布(以羊角山—豬練塘—鳳凰嶺最為典型,寬 1~3km),海拔高程為300~600m,相對高程 200~400m,山脊渾圓;東部馬銨山—雁山大嶺—鳥仔嶺受斷層影響,低山、丘陵呈斷續分布,寬約1km;而石炭系砂頁岩、泥灰岩和硅質岩等軟性岩層多形成近南北向、起伏相對平緩、海拔高程170~250m不等的丘陵壟崗,典型的如四塘鄉界牌-土橋、雁山區良豐農場-桂林園藝場等地的低丘緩坡。

2.岩溶峰叢窪(谷)地

主要分布於黃村-馬面背斜核部和駕橋嶺背斜北部傾伏端及鄰近的兩翼,即北部臨桂縣四塘鄉西官莊(九頭山)—會仙鎮督龍—馬面圩一線以北,以及永福縣羅錦—矮山—會仙鎮—山尾—六塘鎮以南。

西官莊(九頭山)—會仙鎮督龍—馬面圩一線以北,峰叢石山山頂海拔高程一般為250~500m,山峰陡立,其上發育多層溶洞和岩溶地下河,地表水系不發育,峰叢間分布有規模不等的窪地和谷地。大型的窪地或谷地底部最低窪處多分布有溶潭、地下河天窗,雨季多積水形成湖泊或沼澤。

羅錦—矮山—會仙鎮—山尾—六塘鎮以南的峰叢窪地(谷地)圍繞駕橋嶺山脈中部的常態中、低山,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弧形峰叢窪地(谷地)寬約5~8km。受駕橋嶺背斜北部傾伏端以駕橋嶺為中心、呈放射狀展布的地質構造(斷層、節理)的控制,區內地表水、地下水多呈NW向、N向、NE向展布。尤其在碎屑岩與碳酸鹽岩接觸帶附近,受外源水強烈侵蝕、溶蝕作用影響,岩溶作用發育尤為強烈,地表水與地下水頻繁轉換,形成以峰叢谷地為主,河流明、暗相間穿梭其間的典型岩溶地貌。石峰頂部海拔一般為200~600m,並從駕橋嶺山前向外圍逐步降低。雨季時由於岩溶管道或伏流入口狹窄不能有效地排泄洪水而在大型窪地或坡立谷(如會仙鎮東南部的九圖洞)中積水成澤。

3.島狀峰叢

由平原面或水面(湖泊、沼澤)上聳立的2個或多個連座石峰組成。多分布於峰叢窪(谷)地與濕地(峰林平原)的過渡地帶,水文地質上屬於地下水向地表水轉換帶,生態區位上位於地表岩溶濕地與地下岩溶濕地過渡帶(共存)。由於地表、地下水活動頻繁,島狀峰叢分布區岩溶作用發育強烈。典型的島狀峰叢分布區如四塘鄉西官莊附近的九頭山、臨桂縣城附近甲山和會仙鎮馮家附近的獅子山,分布面積多在1.0km2以下,石峰山頂高程一般為200~350m,相對高程均在50m以上;石峰間分布有窪地或水塘,並有規模不等、數量眾多的溶洞、岩溶泉或地下河(如九頭山福山地下河、獅子山地下河已探測長度900m以上)出露地表,成為會仙岩溶濕地的主要補給水源。九頭山福山地下河、獅子山地下河(已探測長度900m以上)即是典型代表。

4.丘陵地貌

分布於研究區東、西兩側,包括從臨桂縣六塘溝河橋—馬鞍山—雁山—雁山二塘一線斷續分布的海拔400m以下、多呈南北走向、寬0.5~1km的窄長山地,以及西部羅錦大裡面—四塘界牌—四塘鄉—秧塘一線以西至西部分水嶺、呈南北向展布、長約20km、寬1~2km、頂部高程為180~300m的山地。山地坡面和頂部平緩,多呈饅頭狀或條帶狀。

東、西部丘陵均由泥盆系—石炭系非碳酸鹽岩或不純碳酸鹽岩組成,不僅組成會仙岩溶封閉儲水地質體的東、西部邊界,而且能夠有效地保(蓄)水。在西部丘陵內修建的多個水庫為濕地的補水和農業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5.峰林平原(溶蝕平原)

分布於會仙岩溶濕地中央,為長期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低平的平原地面,其上分布有數量不等、規模不一的孤立石峰。其中,會仙、睦洞、督龍、馬面、蓮塘等地地勢低平,其平原地面總體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多在146~150m之間,最低點位於西部大灣一帶的相思江河谷,海拔145m。平原面上零星分布有孤立石峰、島狀峰叢、或低矮的土山緩丘或壟崗。孤立石峰多由性脆、產狀平緩(多水平產狀)的厚層塊狀石灰岩組成,其平地拔起,其四周陡峭,規模小(一般在0.05km2以內),峰頂高程為180~300m,相對高30~150m不等;緩丘或壟崗多由白雲岩、泥質岩或薄層不純灰岩組成,其坡面及頂部平緩,海拔多在200m以下,其上有較厚的土壤層,為區內主要旱地作物、種植林區。而平原面上大面積低窪地帶多長期積水形成湖泊、塘池或水草地、沼澤地,地表河、湖交錯,水系縱橫,為區內主要水稻種植區,也是會仙岩溶濕地的核心區。

位於臨桂縣四塘鄉西官莊、全洞、面村一線的清水江流域、爛橋堡岩溶河谷和會仙河與良豐江的上遊河谷平坦谷地也稱為岩溶坡立谷平原。河谷平原窄長,兩岸地勢低窪、平坦,谷地中偶有孤峰、緩丘分布,谷地河流源頭或兩側(或一側,如清水江)為峰叢窪地。河流主要由岩溶地下河、岩溶泉(多為小型滲流型岩溶泉)補給。由於地勢低平,雨季時河谷下游出口地表、地下水排泄不暢,造成谷地洪水泛濫成澤(典型代表為清水江下游的西官莊、九頭山和大灣一帶)。

6.岩溶濕地

分布於峰叢窪地、峰叢谷地和峰林平原等的低窪地帶,為土壤常年或季節性水淹或土壤長期處於飽水狀態、水生或濕生植物生長茂盛的水域或類水域濕潤景觀區域,包括岩溶湖泊、岩溶沼澤、水草地、岩溶水庫(池塘)等多種類型。會仙岩溶濕地內典型的岩溶湖泊景觀(地貌)有睦洞湖、督龍湖、八仙湖、寺湖、蓮塘和分水塘等,典型的岩溶沼澤有清水江沿岸岩溶河流沼澤、九頭山沼澤與水草地、神龍沼澤、督龍沼澤等。

二、典型岩溶濕地景觀

景觀是指地球表面一個特定區域的總體特徵。會仙岩溶濕地景觀是岩溶濕地生態景觀與岩溶地貌景觀兩者融合的結晶。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會仙濕地群山環抱、山水交融、風景秀麗、多姿多態的岩溶地貌與濕地生態景觀。這里湖水清澈,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環水繞,水繞山行,水天一色;山前泉水潺潺,水草清綠,更有神奇的溶洞和地下河,屬典型的南方亞熱帶喀斯特地貌景觀,旅遊資源豐富。

作為一個典型、完整的岩溶濕地生態系統,會仙岩溶濕地具有很高的景觀價值。其寬廣的水面、九曲十八灣的河谷湖泊、類型多樣而豐富的濕地生物資源與濕地內及周邊秀麗的岩溶地表及地下景觀相互輝映、相互交融,形成山水一體的獨特的岩溶濕地景觀。唐代後修建的溝通柳江和灕江的「相思埭」更是給濕地增添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景觀價值。因此,會仙岩溶濕地具有水上休閑、觀光、娛樂、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多重價值。

1.河湖濕地生物群落景觀

會仙岩溶濕地包括睦洞湖、督龍湖、八仙湖、寺湖、蓮塘和大馬塘湖等主要湖泊及清水江等典型河流的寬河灣、河灘兩岸。

會仙岩溶濕地有各類濕生、水生濕地植物100餘種,組成了分布於各河流、湖泊中和濱岸類型多樣、層次豐富、分帶性明顯(圖2-20)和景色各異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濕生植物群落,一些特色觀賞植物和瀕臨滅絕的珍貴植物更增添了濕地的觀賞價值和文化內涵。目前保留的連片面積較大、觀賞價值較高的濕地植物群落有睦洞湖及蓮塘的蓮群落(圖2-21)、位於中央龍山周邊睦洞湖和分水塘中的華克拉莎群落(圖2-22)、位於寺湖及督龍—龍山之間睦洞湖中的長苞香蒲群落(圖2-23)、睦洞湖和清水江沿岸的蘆葦群落(圖2-24),以及獅子潭的菰群落、睦洞湖石龍尾群落和竹葉眼子菜等浮水、沉水植物群落(圖2-25)。尤其是每年荷花盛開季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目前睦洞湖周邊村民已部分開發濕地景觀休閑旅遊,但尚處於初級開發階段,生態旅遊仍具有重要的開發潛力。

圖2-20 寺湖中心島植物沿岸分帶

圖2-21 睦洞蓮

圖2-22 華克拉莎

圖2-23 香蒲

圖2-24 寺湖出口與清水江交匯處蘆葦

圖2-25 色彩斑斕的浮水植物群落景觀

2.岩溶地貌與洞穴景觀

包括地表岩溶地貌景觀和地下岩溶地貌景觀兩種類型。

地表岩溶地貌景觀有典型峰叢窪地地貌景觀(圖2-26)、岩溶峰林平原(濕地)景觀(圖2-27)、島狀峰叢(圖2-28)和各種形態的岩溶石峰(塔狀石峰、錐狀石峰等)和溶蝕形態(圖2-29)。

圖2-26 峰叢窪地

圖2-27 峰林平原地貌(一)

圖2-27 峰林平原地貌(二)

圖2-28 島狀峰叢

地下岩溶地貌景觀包括岩溶地下河和洞穴系統、岩溶天坑等。會仙濕地及周邊的岩溶石山上發育有眾多的岩溶洞穴與地下河。地下河洞穴系統中溶蝕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石筍、鍾乳石、石柱等洞穴沉積景觀,也是岩溶濕地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旅遊景觀資源,具有很高的保護和開發價值。其中,獅子山地下河(全長約1100m,已測量約800m)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岩溶天坑(地下河天窗)、八音(仙)岩、古仙洞等洞穴系統;四塘鄉西官莊福山地下河(長約200餘米)及上層溶洞;四塘鄉峨底地下河、全洞地下河及周邊溶洞群、會仙馬面地下河和永福縣羅錦南部的神洞地下河群(已經開發有金鍾山景區)等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圖2-30)。

圖2-29 岩溶地貌景觀

圖2-30 地下岩溶地貌景觀

3.綜合岩溶濕地景觀

會仙岩溶濕地不同於一般的河流、湖泊(水庫)或沼澤,也不同於我國分布廣泛的一般岩溶地貌景觀,其景觀之美體現在其山(岩溶地貌景觀)、水(濕地湖泊、河流、沼澤)、林(濕地生態系統)、田園(人為景觀)的相互融合和交相輝映(圖2-31)。可分成以下幾種綜合景觀:

圖2-31 會仙岩溶濕地全景

(1)湖濱森林湖泊沼澤濕地景觀

分布在雁山蓮塘—木樹頭之間的峰林平原上,在湖濱或緩丘、河谷之間地形低窪處多沼澤或水塘,生長各類濕生、水生植物;在緩丘成波狀起伏的湖濱或高位沼澤(略高於最低水位)上生長有以濕地松等為主的喬木林地(圖2-32),形成集岩溶孤峰、水域、沼澤和森林於一體,氣候宜人的濕地生態景觀。由於地形低窪,雨季時森林多季節性被洪水淹沒。

圖2-32 森林湖泊沼澤濕地

(2)河流湖泊綜合山水景觀

是河流、湖泊水域與岩溶地貌有機融合的綜合景觀。根據河流、湖泊與岩溶地貌的空間分布和景觀構成,分成山環、水繞、山水交映等多種類型,形成一幅幅群山倒映「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映」多姿多態的山水景觀或如景似畫的田園風光。

山環型河流湖泊山水景觀:又稱為「石山明珠」,是指在會仙岩溶濕地周邊以岩溶峰叢石山為主體的岩溶地區,由於地下水位常年處於較高的位置(通常在地面以下1~3m),在群峰環抱的窪地、谷地低窪處形成的常年積水的山澗湖泊、池塘或沼澤、大型溶潭,以及底部排水不暢、全年大部分時間或季節性被水淹沒的大型窪地(谷地)。雨季時會仙岩溶濕地周邊許多窪地或谷地(坡立谷)更是大面積積水成澤。這些山澗湖泊、池塘或溶潭就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群山之間,群山倒映,間有河流蜿蜒穿越,將一顆顆「明珠」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群山薈萃、山水交融的美麗景觀。會仙岩溶濕地周邊典型的「石山明珠」有全洞山間湖泊(積水窪地)、九圖洞積水坡立谷、獅子潭和八仙湖等(圖2-33,圖2-34)。

圖2-33「石山明珠」——獅子潭

圖2-34「石山明珠」——群山環抱的八仙湖

水繞型河流湖泊山水景觀:又稱為「水上峰林」,是指在岩溶峰林平原上以水域(湖泊、沼澤與河流)為主體,地形平坦、低窪的峰林平原地區,分布有平地拔起的孤立石峰(多分布於峰林平原與濕地生態景觀中央)或連體石峰(島狀峰叢,多分布於峰林平原與濕地生態景觀邊緣,即岩溶平原與山區過渡地帶)所組成的典型「水上峰林」(或「水上峰叢」)山水生態景觀(圖2-35)。「水上峰林」的代表性景觀有九頭山洪泛峰林平原景觀(雨季)、會仙龍山-睦洞湖景觀、分水塘水上峰林景觀等。

一些在平原或湖泊水域中平地撥地的石峰形態怪異,單峰成景,如鳳凰山、獅子山、小象鼻山和麒麟山等,更增強了濕地的景觀觀賞性。尤其是獅子山島狀峰叢、孤峰石山與八仙湖、分水塘湖水交相輝映,組成的典型「水上峰林」景觀,與濕地植物群落生態景觀的結合,比越南下龍灣「水上桂林」更具生氣,具有更大的觀賞價值。

山水交映型河流湖泊山水景觀:指河流、湖泊水域與相鄰的周邊岩溶山地景觀相互輝映、群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所形成的映像山水景觀。會仙岩溶濕地包括映像山水田園風光、映像山水湖泊景觀、映像山水河流景觀等多種景觀類型。

會仙岩溶濕地目前有湖泊水域總面積約5km2,各主要湖泊平均水深多在2m以下,湖水清澈,湖泊灣汊眾多,兩岸柳樹成蔭,水稻、瓜果飄香,與連接各湖泊之間九曲十八灣的河流、溝溪組成了秀麗的江南水鄉景觀。他們與周邊的岩溶石山和各種類型的濕地植物群落相互融合,群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一幅幅集湖光山色和自然生態、田園風光於一體的濕地自然景觀(圖2-36至圖2-42)。

圖2-35 水上峰林

圖2-36 會仙峰林平原山水田園風光(睦洞)

會仙岩溶濕地生態系統研究

會仙岩溶濕地生態系統研究

圖2-37 會仙睦洞湖山水湖泊風光——青山倒影

圖2-38 會仙睦洞湖山水湖泊風光——湖光山色

圖2-39 會仙睦洞湖山水湖泊風光——群仙會聚

圖2-40 湖光山色(一)

圖2-41 湖光山色(二)

圖2-42 青山碧水,藍天白雲

會仙岩溶濕地內河流眾多,河岸景觀秀麗。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河流有清水江、古桂柳運河、睦洞河和良豐江等。其中,清水江發源於四塘鄉面村峨底,河流蜿蜒於寺湖、全洞沼澤等湖泊沼澤中,河水清澈,景色秀麗(圖2-43);睦洞河猶如一條綵帶,先後穿越督龍塘、睦洞湖等湖泊沼澤和九頭山洪泛平原濕地,河道縱橫交錯、彎曲多變,河水清澈,水下有類型多樣的沉水植物和魚蝦,兩岸有風景秀麗的田園風光和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蘆葦、香蒲等濕生水生植被群落和廣闊、平坦的河灘沼澤。兩岸群山聳立的岩溶地貌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構建了一幅「船在山上走,人在水中游」的美麗景色(圖2-44)。具有悠久歷史的人工河流相思埭,由東向西穿越整個會仙岩溶濕地,溝通了桂(漓)江和柳江水系,沿河的陡門、橋梁等古建築遺跡,更為濕地景觀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圖2-45)。良豐江發源於駕橋嶺,中上游兩岸的典型岩溶河流地貌景觀讓人流連忘返(圖2-46)。

(3)岩溶沼澤濕地景觀

岩溶沼澤在會仙岩溶濕地中分布面積最大,是濕地的主體,也是會仙岩溶濕地中普通野生水稻、中華水韭等許多國家級珍貴保護植物的主要生活區和白鷺(國家保護鳥類)等一些珍貴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圖2-43 清水江風光

圖2-44 景色秀麗的睦洞河

圖2-45 南四塘橋古運河東

圖2-46 美麗的良豐江(上游段)

會仙岩溶濕地中沼澤類型多樣,有分布於岩溶河谷或河口或河間地塊的灘塗沼澤地、有分布於岩溶峰林平原低窪地帶的湖濱沼澤,也有分布於地下河口、岩溶泉口或分散排泄的岩溶小泉群前的水草地(圖2-47)。沼澤多常年積水,土質疏鬆、肥沃。雨季大面積水淹、大部分時間地面泥濘而難以通行。植物以鋪地黍、柳葉箬和蓮子草等濕生植物為主,適合進行野外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土壤與沉積物及水文地質的科學考察、生態休閑與探險等。建議在秋冬季節進行,以路線穿越探險科考方式為佳。

圖2-47 沼澤地

⑥ 濕地景觀有哪些水生植物適合北方生長

沼澤濕地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強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剋星。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植物的這一生態功能來凈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例如,水葫蓮、香蒲和蘆葦等被廣泛地用來處理污水,用來吸收污水中濃度很高的重金屬 鎘、銅、鋅等。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有人作了如下試驗,將廢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讓它流經 一片柏樹沼澤地(濕地中的一種),經過測定發現,大約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凈化排除了, 濕地驚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在印度的卡爾庫塔市,城內設有一座污水處理場,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東郊的人工濕地,其污水處理費用相當低,成為世界性的典範。

提供動物棲息地功能

濕地復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鳥類、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場所。

沼澤濕地特殊的自然環境雖有利於一些植物的生長,卻不是哺乳動物種群的理想家園,只是鳥類能在這里獲得特殊的享受。因為水草叢生的沼澤環境,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巢、避敵的良好條件。

在濕地內常年棲息和出沒的鳥類有天鵝、白鸛、鵜鶘、大雁、白鷺、蒼鷹、浮鷗、銀鷗、 燕鷗、葦鶯、掠鳥等約200種。而且該濕地是西伯利亞和東北地區鳥類南遷越冬的中途站。

⑦ 什麼是濕地景觀旅遊

濕地景觀(wetland landscape)是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景觀。
濕地概述
濕地是指不論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的一類生態資源。濕地按性質一般分為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遠景設計院提出天然濕地包括:沼澤、灘塗、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紅樹林、低潮時水位小於6米的淺海。人工濕地包括:水庫、池塘、稻田等。
濕地旅遊規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模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復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每一因素的改變,都或多或少地導致生態系統的變化和破壞,進而影響生物群落結構,改變濕地生態系統。另外,濕地生態系統同其它任何生態系統相比,初級生產力較高。同時也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規劃生物資源和生物效益。

⑧ 濕地生態修復與生態景觀美化工程

一、總體目標及原則

在水系統修復的基礎上,通過改善濕地植物生存環境,恢復原有濕地植被及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優先保護和恢復對濕地具有重要價值和國家瀕危、稀有的植物,提升濕地科學價值;優化濕地植被群落結構,合理規劃旅遊景點,實現濕地生物群落的優生、共生和三維生態景觀的美化,促進生態景觀、自然景觀和人為景觀的融合與協調,將會仙岩溶濕地建設成為以濕地生態景觀、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景觀為依託,以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為主體,水域面積廣大、濕地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優良、景觀優美、層次感豐富和具有較高歷史文化蘊涵的綜合性旅遊休閑度假勝地、國家及國際重要的濕地保護區、桂林市的後花園

為實現上述目標,生態修復應遵循以下原則:

1)保護先行、生態優先原則。按照先保護、後修復,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和綠色生態可持續開發的原則,在保護的基礎上,優先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屬性和功能。

2)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由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生態系統修復的規劃和論證,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生態修復的系統性和可持續性。

3)在保證生態系統得到良好恢復的前提下,兼顧經濟效益開發。按照以對濕地最小破壞獲取最大經濟價值的原則,優化產業結構,優先綠色生態產業,包括發展生態旅遊和水生經濟作物種植、養殖業。

4)堅持生態與景觀相結合,合理布局。在恢復濕地原有植物種類、水生與濕生植被群落結構與功能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種植試驗,引進或改良濕地植物品種,並通過優化植被群落結構和實施植被功能分區,同時綜合考慮與濕地周邊農業生態布局、景觀的協調,增加濕地植被層次感和觀賞性,美化生態景觀。

5)科學性原則,即濕地的修復要遵循濕地生態系統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為原則。濕地生態系統修復要綜合考慮地質、地形、水文、土壤地球化學背景條件與濕地植物的適應性,即在充分調查和綜合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濕地水文、地質、土壤和生態特徵差異,對水生、沼生、石生植物和經濟作物進行科學規劃和布局,保證生態修復的成功實施。

二、濕地生態修復與生態景觀美化工程方案

會仙生物生態系統修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周邊石山生態治理、瀕危濕地植物保護與培育、濕生與水生植物修復、植物布局與群落結構優化、生態景觀構建、濕地植物的經濟開發等多個方面。

1.岩溶石漠化治理

作為一種特殊的濕地類型,桂林會仙岩溶濕地具有強烈的岩溶地質背景。岩溶濕地內和濕地周邊的補給區為典型的岩溶地區,岩溶地貌發育。與我國其他岩溶地區類似,岩溶石漠化現象比較典型。石漠化對濕地生態環境有著較大的影響,尤其是水源涵養和水資源調節能力減弱,也影響了濕地生態景觀,因此,對濕地石漠化治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於目前濕地匯水區內石漠化與水土流失較嚴重的生態環境現狀,擬實施以封山育林和以特色植物培育、推廣種植為主體的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具體辦法是在濕地流域范圍內,通過人工誘導下的植被恢復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對濕地區(含濕地外圍水源補給區)實施封山育林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等措施,提高濕地周邊水源地的森林覆蓋率,恢復濕地及周邊植被,增加森林保水、蓄水和涵養水源能力,形成「綠色生態水庫」,調節水資源的季節徑流過程,增加濕地枯水季節水資源量,改善生態系統環境和生物棲息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對濕地景點周邊石山的治理,植被恢復過程中的植物種類的選擇、群落結構布局,還應考慮與濕地景觀、景點布局的協調和景觀美學價值的開發。

鑒於會仙岩溶濕地生態環境的特殊性,岩溶石漠化的治理要採取先研究、試驗,後推廣的方式,以提高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率。其中,岩溶濕地及濕地周邊的岩溶石山,包括獅子山(生態研究基地)、馬面、督龍、九頭山、鳳凰山、全洞等地的岩溶石山,為石漠化生態修復的重點地區,擬在以人工誘導為主的封山育林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石山富鈣、偏鹼性、少水(乾旱)和少土環境的特色植物(含石山名特優植物),輔以景觀樹種的種植和培育,恢復植被,改善生態景觀。

2.濕地生態與景觀的保護與修復

濕地植物群落是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濕地生態景觀和生態功能的主體。會仙岩溶濕地水生植物與生態景觀的保護與修復必須與水系統修復相銜接,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綠色、生態優先的原則,以自然修復為主,突出本地植物資源優勢,綜合考慮濕地植被的生態功能、景觀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統一規劃,在濕地原有水生植物分布現狀和濕地植物恢復技術研究與試驗的基礎上,通過在濕地內建立濕地保護區,對水生植物進行保護性培育、結構優化,改善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景觀,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功能。

(1)濕地水生植物保護與修復

初步規劃在會仙岩溶濕地建立以睦洞湖、分水塘、督龍湖和清水江沿岸沼澤為核心、面積15000畝的岩溶濕地生態保護區。通過退耕還濕、退塘還濕,以及政府部門與科研機構的協力合作,對野生水稻等國家保護植物、瀕危水生植物進行有效保護和培育;同時,對不同水生植物(群落)的生態功能開展系統的研究,依據濕地類型及其水土循環機制,按照濕地植物群落類型和生態功能進行分區(如設置濕地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區、濕地經濟植物開發區、濕地植被景觀區、特色生態功能試驗與示範區等),合理規劃濕地植物布局,實現濕地生物群落的優生、共生和三維景觀的美化,恢復水生植被群落景觀和濕地水生態系統,促進生態功能與生態景觀美化的結合。

根據會仙岩溶濕地不同地區原有植物群落結構及其功能特徵,以及濕地保護和修復的功能定位,將濕地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不同功能區的水生植物保護與恢復的種類各有側重(表6-1)。

表6-1 會仙岩溶濕地水生態修復功能分區及水生植物規劃

濕地植物的修復以科學為依據。首先在會仙岩溶生態研究基地內建立水生生物保護與培育試驗示範園,對濕地現有水生、濕生主要植物種類,如長苞香蒲(Typha angustata)、竹葉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鋪地黍(Panicum repens)、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菰(Zizania caciflora)、華克拉莎(Cladium chinense)進行保護,尤其是對珍稀、瀕危濕地植物,如中華水韭、桂林普通野稻、水蕨、蒓菜(移植)等,在進行重點保護的基礎上,加以人工培育和栽培。

濕地植物修復應盡量培育或恢復適應性強的本地濕地優勢植物種類,突出濕地植物種群的本地特色,提高濕地植物的成活率;為豐富濕地生物多樣性,增加濕地水生植被景觀層次和豐富度,以及為滿足特定的生態功能(如污水凈化、景觀美化)需求,在生態安全評價的基礎上,可以有選擇性地引進國內外其他具有良好生態功能或景觀價值、科學價值的典型濕地植物進行適應性研究與培育,即研究其生態習性、生境,開展植物的培育與生態恢復的試驗,以及生物生態功能的研究,為濕地全面生態與景觀修復積累經驗。對引進的物種實施嚴格的審核和評價,防止其過度繁殖擠壓本地種類的生長空間,確保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安全不受外來物種的破壞和威脅。

(2)濕地植物群落優化與生態景觀構建

根據濕地植物生態習性或生境條件趨同或植物群落共生性,綜合考慮生態景觀美化,合理規劃濕生、挺水、沉水與浮水植物的種類構成與空間景觀布局,形成濕地植物種類多樣、空間分布錯落有致(分異性強)的三維濕地生物群落景觀。在旅遊線路(尤其是水上線路)兩旁或景觀點附近的濕地植物的規劃時堅持水上、水下協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協調搭配,突出景觀層次感,尤其是種植或培育顏色鮮艷、觀賞性強的植物;減少遊客對單一植物景觀的審美疲勞。

在濕地生態景觀(包括碼頭、旅遊道路、景點等)的構建中,工程建設要與生態景觀相協調,盡量採用自然岸線或採用模仿自然河岸、保持河岸「可滲透性」和自然屬性的生態駁岸,使河岸與河濱水體之間的水、氣交換和調節功能良好,創建有利於以濕生、水體植物為主體的岸棲生物生長環境,從而為人工營造岸邊水體中的濕地水生植物群落,進而培育較完善的水體生態系統建立良好的基礎。鑒於會仙岩溶濕地內大部分地區地表水、地下水位高,落差小和流速較緩,建議以自然岸線和生物有機材料生態駁岸為主,這樣既有利於降低工程造價,更能保持河岸的自然形態和有利於岸棲植物的生長。具體方案如下:

1)自然岸線:對濕地沿岸適當採用置石、疊石,以減少水流對土壤的沖蝕。保持坡度自然舒緩、水流平緩、岸棲生物豐富、景觀自然的屬性,保持水陸生態結構和生態邊際效應,使生態功能健全穩定。

2)生態駁岸:採用生物有機材料,如樹樁、樹枝插條、竹籬、草袋等可降解或可再生的材料輔助護坡,再通過植物生長後根系固著成岸。通過人為措施,重建或修復水陸生態結構後,岸棲生物豐富,景觀較自然,形成自然岸線的景觀和生態功能。岸線坡度自然,略大於土壤自然安息角,水位落差較小,水流較平緩。

對於4m以下高差、坡度70°以下、無急流水體的岸線,其生態駁岸建設也可以適當結合工程材料,如採用石材幹砌、混凝土預制構件、耐水木料、金屬沉箱等構築高強度、多孔性的駁岸,基本保持自然岸線的通透性及水陸之間的水文聯系,營造岸棲生物良好的生長環境;通過水陸相結合的綠化種植,達到比較自然的景觀和生態功能。

按照濕地的自然地形條件,對濕地植物種類的空間分布進行優化、培育、恢復,形成陸生—濕生—水生生境、水陸交融、自然優美的帶狀植物群落景觀結構。典型的濕地植被景觀結構為由喬灌木和地被植物組成的陸生生境植物群落,過渡到岸邊的淺沼濕生植物群落,到濕地水體淺水挺水植物群落,再隨著水漸深而變為浮葉、沉水植物群落,直至深水區的漂浮植物群落。

會仙岩溶濕地的陸生生境多為波狀起伏的峰林平原與壟崗地貌,組成峰林的濕地外圍岩溶石山是岩溶濕地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岩溶濕地的特色,因此,採用嚴格的封山育林措施,加以人工誘導,保護和培育包括名特優植(作)物在內、適合岩溶石山地區缺水少土、富鈣、偏鹼性環境,以灌木林為主的水源林和生態景觀林;在濕地周邊的丘陵壟崗,如馮家-陡門、督龍、睦洞、九頭山一帶,規劃休閑度假觀光型生態農業,即種植可自助採摘的水果、觀賞性植物或花卉、農產品或經濟作物,配合建設生態養殖場、垂釣區、修復歷史文化古跡、建設科學文化教育基地等,為休閑度假、遊客觀光提供良好的服務;在地勢低平、地下水位高或洪漫區,則構建適合水、陸交錯環境的濕地疏林植被群落,常見的喬木如香樟、女貞、小臘、竹、榆樹、烏桕、河柳、垂柳、楊柳、銀芽柳、楓楊、合歡、水杉、池杉、水松、落羽杉、傘房決明、薔薇等,林下盡量保留已有的野生植物,培育由鴨趾草、黃花菜、蝴蝶花、石菖蒲、鋪地黍、柳葉箬、五節芒、蘆葦、水楊梅等濕生草本地被植物,形成濱水地帶植被景觀,突出季節色彩和林木倒映水面的景觀效果。

在沼澤與水域環境,濕生、水生植物群落以保留、培育原有的自然植物群落為主,適當加以結構優化。高位沼澤的濕生林帶,土壤常處於水飽和狀態,保護或培育既喜濕、亦耐乾旱的禾本、莎草科植物,如燈芯草、水蔥、蘆葦、蘆竹、銀蘆、香蒲、稗草、水芹菜、美人蕉、千屈菜、菖蒲、蒲公英、二月蘭等;淺水環境構建以挺水植物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蘆葦、蘆竹、華克拉莎、長苞香蒲、菖蒲、菰、水鱉、蒓菜、三白草、千屈菜、水蓼、水木賊等;水較深的淺水區以挺水、浮葉及沉水植物混合植被為主,包括蓮(荷花、睡蓮)、萍蓬草、慈姑、澤瀉、水芋、水龍、金魚藻、狐尾藻、黑藻、苦草、眼子菜、沮草、金魚草等,其中在主題園區的睦洞湖營造一個有一定規模的荷花觀賞區;深水區以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群落為主,如金魚藻、狐尾藻、黑藻、苦草、眼子菜、沮草、金魚草、浮萍、槐葉萍、大漂、雨久花、鳳眼藍、滿江紅、菱等。

在水系生物生態系統重建恢復中,對作為污水凈化生態功能定位的清水江-太平河沿岸河流沼澤濕地區、秦塘-芬塘河湖沼澤濕地區,在水生生物群落重建時,應選擇抗污染和對水污染具有較強凈化功能的植物群落,如茭白、蘆葦、長苞香蒲、燈芯草、菖蒲、慈姑、鳳眼藍、滿江紅、喜旱蓮子草、菱、水鱉、菹草、金魚藻、黑藻等,但應以鄉土植物為主,盡量避免盲目採用看似適應性強、生長繁茂且有很強水體凈化功能的外來水生植物,如鳳眼藍等。另外,可適當構建生物浮島(又稱生態浮島、生物浮床),強化對水體污染的有效凈化,但因其成本高,應以試驗為主。

(3)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性培育與開發

會仙岩溶濕地現有的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植物中華水韭、桂林普通野稻、水蕨等均瀕臨滅絕。這些瀕危、重點保護植物在品種培育、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因工程等領域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在生物學研究乃至提升濕地科學價值方面意義重大。

對這些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保護重點是研究並恢復其生存環境,通過建立植物保護與修復試驗區,實施保護—種植試驗—推廣的方式,優先保護和恢復對濕地具有重要價值的典型瀕危、稀有植物,如野生稻、中華水韭。

目前,濕地植物的經濟開發程度較低。已開發的濕地經濟種植植物有蓮、慈姑、荸薺等,但多處於無序、小規模開發階段。需要在濕地規劃與開發中建立專門的濕地經濟植物種植區,推廣種植,擴大規模。建議在秦塘—灌塘、蓮塘、渣塘底和大馬塘等地分類建立包括蓮、荸薺和養殖等在內的專門的濕地經濟開發區,形成規模化種植養殖。政府引導和幫助解決產品的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問題,形成種植(養殖)、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特色經濟產業體系。此外,在進行科學評估、試驗的基礎上,適當引進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蒓菜等在內的既有科學文化保護價值又有經濟、觀賞價值的濕地植物。

(4)生態與自然景觀的保護與開發

會仙岩溶濕地范圍廣、面積大,景觀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包括風景秀麗的田園風光,水天一色的湖泊景觀,水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奇觀的岩溶山水景觀,以及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蘊涵的古建築等人為景觀。其中濕地內及濕地周邊景色秀麗的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景觀——岩溶地下河和洞穴景觀是會仙岩溶濕地與我國其他濕地的重要區別,它們與濕地的湖泊水色和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成為我國十分罕見的山水一色、地表與地下水融合一體的特色旅遊資源。

會仙岩溶濕地的岩溶地貌和洞穴景觀遍布濕地內部及濕地周邊。除濕地內龍頭山等孤峰外,具有較大保護與開發價值的自然景觀主要有獅子岩島狀峰叢及其地下河與岩溶洞穴系統、九頭山-福山岩溶地貌與洞穴系統和四塘全洞典型峰叢窪地與岩溶地下洞穴系統等。

獅子岩島狀岩溶峰叢,位於會仙鎮馮家村附近,由龍岩山、梯岩山、廟頭山等連座石峰組成,主要景點包括小象鼻山、獅子岩、麒麟山、神潭地下河和八仙岩等。其中,八仙岩規模最大、洞內景觀最優美;梯岩山出水洞前池塘湖水清澈、因其濕地植物多樣性保護良好,成為會仙岩溶濕地天然的物種庫,其季節性變換形成豐富多彩的景色;此外,規劃建設的獅子岩岩溶濕地生態科學研究試驗示範基地通過封山育林和農業科學試驗、濕地植物的保護與珍稀、瀕危植物的培育,形成青山綠水、花果飄香的世界,也是旅遊休閑的重要資源;而神潭地下河為一全年有水的廊道式地下管道,全長約1km以上,寬幾米至幾十米,忽明忽暗,就像一條彩練,將神潭、八仙岩、梯岩山天坑和出水岩池塘、獅子岩岩溶濕地生態科學研究試驗示範園及分水塘濕地連接在一起。獅子岩岩溶地貌和洞穴景觀開發規劃就是要在詳細調查的基礎上,將上述景點綜合考慮,優先規劃開發八仙岩洞穴旅遊和神潭地下河水上探奇,並與下游分水塘濕地和古桂柳運河有機地結合,同時,通過在獅子岩農業科學示範園的建設,引導農民在周邊建設觀賞性花卉樹木和果園,為遊客提供自助休閑場所,從而在總體上形成一條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科普示範、生態休閑於一體的旅遊路線。

九頭山—福山位於地下水集中排泄帶,不僅有眾多的岩溶泉、岩溶湖泊,還有眾多規模宏大的岩溶地下河和洞穴系統,其中,福山地下河和洞穴系統最具代表性。此外,以九頭山、鳳凰山為代表的峰林平原地貌景觀秀麗,與相思江、睦洞河、清水江、九頭山水草地一起,構成了一幅山環水繞、青山倒映的典型南國山水景觀,是一個極具開發潛力的旅遊景點。

⑨ 濕地景觀的濕地景觀案例解析——盤錦打造濕地品牌

2011年9月8日晚,一場以生態為核心,以濕地為載體的大型演出《大美盤錦風生水起》在濕地之都盤錦上演。這也是盤錦正式打造世界濕地休閑之都的進軍號角。為期一周的第四屆中國·盤錦國際濕地旅遊周也將正式拉開帷幕。中國濕地攝影展、旅遊周大型巡遊等異彩紛呈的活動將扮靚整個盤錦,讓這座城市更加光芒四射。這屆旅遊周活動將繼續凸顯「國字型大小」盛會的高品位和大氣派,進一步塑造盤錦的旅遊形象,提高盤錦知名度,提升盤錦全面開放的新高度,促進盤錦的經濟發展。 盤錦是世界重要濕地和中國最美濕地,濕地面積3149平方公里,佔全市區域面積的80%,是聞名遐邇的「濕地之都」。盤錦濕地溫泉溫度在40℃到70℃之間的水儲存量為80億立方米,水質優良,含有鍶、偏硅酸等礦物質,達到優質礦泉水標准。大量的溫泉資源,為盤錦打造濕地溫泉城和紅海灘溫泉小鎮提供了強力支撐。推進溫泉項目建設,溫泉品牌已具雛形。國內外溫泉知名品牌相繼落戶盤錦,從引進品牌,到打造品牌、創立品牌,盤錦市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溫泉品牌優勢,全面擴大和提升盤錦溫泉旅遊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北方最具吸引力的溫泉度假中心。百名海外遊客、百名港澳台遊客「走進盤錦濕地」「讓世界深呼吸,我們准備好了」。這是盤錦利用各種契機向世界發出的邀請。在第四屆中國·盤錦國際濕地旅遊周上,來自國內外30家重點組團社總經理、百名海外遊客、百名港澳台遊客將「走進盤錦濕地」,與這座最美的濕地城市零距離接觸,感受地球綠肺的魅力。 美景逢盛世,美酒敬親人。盤錦將熱情張開懷抱迎接八方盛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