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名勝風景區
① 靈山風景區的介紹
北京門頭溝靈山風景區坐落於門頭溝區西北部山區中,與張家口市涿鹿、懷來兩縣交界內。網容絡中盛傳的靈山有三:即東靈山、西靈山和北靈山。這讓許多沒有接觸過靈山的朋友一時失去了方向,不知哪個才是「真佛」。事實上,門頭溝的靈山風景區才是正統靈山,即「東靈山」,而「西靈山」則是被戶外「驢友」們泛指的小五台山(張家口蔚縣境內),而所謂的「北靈山」則是當地人對靈山風景區主峰北側一座海拔較低些的副峰(在懷來縣內)的地方稱謂。
② 欽州靈山縣有什麼風景區
鎮名 景點 特色
靈城鎮 六峰山 登高覽勝、宗教文化、溶洞景觀、古跡、奇石
三海岩 溶洞景觀、石刻
恩聖岩 宗教文化
穿鏡岩 抗日遺址
雙鶴公園 現代城市景觀、桃花園
馬鞍山 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
新圩鎮 文筆嶺 登高覽勝、古建築、溪流
仙女嶺 登高覽勝、杜鵑花
佛子鎮 大蘆村 古楹聯、古建築、古牌 匾、古樹
靈東水庫 水上娛樂、休閑度假
泗洲山 登高覽勝、溪流
大懷山 茗茶、叢林風光
平山鎮 羅陽山 靈山最高峰、登高覽勝、冬季冰景、美食野趣
石塘鎮 蘇 村 古建築、古文化
壯 嶺 一山跨三縣、登高覽勝
豐塘鎮 東 山 靈山最大山、登高覽勝、冬季冰景
平南鎮 白花寨 丹霞地貌
煙墩鎮 斷吉寨 丹霞地貌、革命故事
石甌山 茗茶、水庫風光、奇石
六加榮魁第 古建築、大鼓
檀圩鎮 六爐山 登高覽勝、瀑布
那隆鎮 鍾靈山 古跡、革命故事
三隆鎮 榕樹塘 古建築、革命故事
陸屋鎮 廣府會館 古建築、近代商貿史研究
開甲山 奇石、登高覽勝
舊州鎮 欽州故城遺址 考古
雞籠頂 茗茶、登高覽勝、溪流 (將來極有可能開發漂流)
張高大屋 古建築
太平鎮 仙女潭 瀑布、古跡
泗峽坳 抗日遺址
鶯歌寨 丹霞地貌
連科坪 古建築、古董
沙坪鎮 雙角嶺 登高覽勝、宗教文化
武利鎮 青雲寺 宗教文化、古跡
三丫山 登高覽勝
伯勞鎮 鄧陽湖 水上觀光、休閑、陶瓷文化、農家樂
天主教堂 宗教文化、古跡
文利鎮 星島湖 水上觀光、河鮮美食
③ 信陽靈山風景名勝區的景區景點
靈山寺景區位於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中心景區,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聖為主要內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峰。 元璋湖景點 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長城、霸山橋、霸橋流水、打兒窩、鯉魚跳龍門、萬人冢、靈山秀目、靈山碑林、百鳥園、靈山賓館等景觀。
朱元璋聖像
始建於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由澀港鄉人民政府投資20萬元,湖北省隨州園林古建公司承建。
靈山碑林
主要為佛碑,分為七個部分:諸佛部、菩薩部、觀音部、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羅漢部,共計80塊凹刻的碑。碑為青石,高1.66米,寬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國際有限公司捐資興建。 靈山寺景點 靈山寺
始建於北魏孝帝延興四年(474),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宋元祐二年(1087)擴建。元延祐二年(1315)重修。明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令其隨駕入京,參議朝政,並為寺門題「聖壽禪寺」匾額,又賜半副鸞駕陳於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靈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及二十四羅漢塑像。清道光八年(1828),寺院被水沖倒,後經不斷修繕,至民國20年(1913)恢復舊觀。此後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僧尼陸續回歸。1985年恢復三月初一廟會。現有大殿七層,分別為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觀音殿、祖師堂。大都採用單檐起五、七架,廳出單雙步穿堂,中軸建築兩側有數十間穿短式的廂房。1997年11月,國際佛教協會贈給靈山寺大型漢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釋迦摩尼、觀音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分別安放在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靈山寺現有僧尼30餘人,每年來此朝拜旅遊者達30萬人次。
聖井
靈山寺第三層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灧灧。因明太祖朱元璋於元至正八年(1348)曾口銜修竹藏於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後人稱之為「聖井」或「潛龍井」。
百日紅
靈山寺大雄寶殿後,慈悲殿前院的南邊有一棵古樹,叫百日紅,人們亦稱之為「癢癢樹」。如用手在樹身上輕輕抓撓,枝葉就會微微顫動。樹干直徑約30公分,高5米上下,樹皮外表呈黃褐色。樹干向上生長態勢曲彎有致,恰似游龍戲水,枝丫參差交織在一起,茂盛的綠葉互相疊連呈傘狀,「傘」面約5平方米。百日紅於陰歷五月中旬含苞,下旬開放至八月末。花期約為100天。它含苞時,先生長四棱形的嫩枝,長約15厘米。每一枝上長出上下對稱的十餘個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與瓣之間長有花莖,莖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狀,色粉紅(枯後成紫色),花心是黃色,有數十個花絲,花落結籽有一果。據傳,百日紅是在清光緒年間,由靈山寺的和尚到外地雲游帶回的,距今雖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
又名萬年倒栽柏,千頭柏,在靈山寺祖師堂門前右邊。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從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樹圍直徑約50公分。樹無正頭,枝杈只有五股,呈傘狀。葉子和當地扁柏相似。樹皮竭色,木質非常脆。柏枝長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長有象針錢一樣細的吊線向下垂伸。吊絲的長短不一,長的有1米左右,短的約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順氣,常被信徒香客帶回家去。據說此樹是杲英和尚親手栽的,杲英雲游帶回小柏樹,將樹扭成麻花狀,把樹頭朝下,樹蔸向上栽在祖師堂門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樹能活,證明我當和尚今後可以得道。」後來果真當了主持,小柏樹也一年比一年長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毀。
千年銀杏樹
靈山寺後院南牆根邊有一棵銀杏樹,是靈山寺的一景,據考為唐玄宗之女建寧公女在靈山寺出家時所栽,樹高五六十米,樹粗需要四人合圍。此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靈山寺的象徵。「文革」時期呈枯萎之狀。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九龍瀑布景點 釋大慧塔院
座落在靈山寺右側約100米處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層,高20米,飛閣亮頂,檐牙高著,是為紀念江大慧和尚而興建。江大慧,羅山縣子路鄉江長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4年到靈山寺出家,其行為瘋瘋癲癲,不守規約,人們都稱他為「姜瘋子」,常在豫南、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一帶雲游,1925年,當上了紅安華家河南沖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時期,紅安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動中心,南沖寺常有紅軍和地方工作人員出沒。 1940年5月8日,偽區長帶領國民黨廣西部隊127師,將南沖寺團團圍住,把寺里的28個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審問。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黃有林、劉大貴、范青雲、龔守之、金開禮、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紅安縣(原黃安縣)七里坪,遭嚴刑拷打逼供,一無所得。後國民黨反動軍隊以所謂通共隱藏新四軍的莫須有罪名將他們集體槍殺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屍於沙灘上。七位僧尼慘死後,由當地的佛門居士余春山等人,將他們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寶、張通成等人,費時月余,將其原葬棺木輾轉運回靈山寺,安葬在靈山寺右側半山坡上——今釋大慧塔院處,著名文學家葉君健之弟葉守道題輓聯一副:「繼靈山道脈,一殿一溪現曇花;具宗烈丹心,三義三賢成正果」。
晴雨林
位於靈山寺大門對面300米處,因這一片樹林里終日飄灑著細微的雨珠,人們稱這雨為相思淚,這樹林為相思林、揮淚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多為楓樹,樹高林密。
九龍瀑布
在九龍溝口的斷崖處,高20米,上窄下寬,成喇叭狀,上口寬5米。山水從金頂順九龍溝一路飛奔,在此斷崖處縱身跳下,形成瀑布,濺起無數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淺水池,池底是干凈光潤的石頭。九龍瀑布的水來自人跡罕至的九龍溝,沒有絲毫的污染。因道路平坦,距靈山寺近,為歷來的游者必到之處。 本景區南起靈山風景區大門,北至險石,西起垛石嶺,東止獅子山,佔地約13平方公里,特點是景點密集、豐富,內容齊全,以大自然景觀為主,有黽城遺址、逍遙洞、快活嶺、險石、八仙宮、垛石嶺、智慧老人等7個主要景點百餘個景觀。
黽縣古城遺址
位於靈山風景名勝區的東南角,座落在楚豫古道上,今靈山村楊灣、大地組就座落在遺址上,南距著名的豫南三關之一——九里關4.5公里,北距澀港鎮15公里,包含黽縣古城遺址、獅象把門、老爺坐大堂、犀牛石、鯰魚山、千手觀音等景觀。黽縣古城即羅山置縣的第一個縣城。羅山漢初始置縣,縣城就建在這里。當時其南4.5公里的九里關與今信陽縣境內的平靖關、武勝關合稱黽塞,為天下九塞之一。因塞名縣,故叫黽縣。直到南北朝北齊時,黽縣並入高安縣,前後歷史長達750多年。城址平面呈不規則形,南北長850米,東西寬800米,面積68萬平方米。本世紀50年代初尚存一段3米多長的古城牆和一口石砌古井。後因平整土地,牆基遭到破壞,現無城牆痕跡。但該處隨處可見漢磚瓦、漢陶片和石條、碑刻等。
犀牛石
在黽縣城遺址西約500米的山坡上,高2米,長4米,其外形酷似一頭犀牛。 逍遙洞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中南部,在冥厄寨的東側山谷里。進山門走100米向右拐再走200米便到,點含逍遙二佛、石城、天山門,「福壽」石刻、神指撐腰石、海豚石、獅子石、斷板龜、逍遙洞、鸚鵡石、中天門、金龜攀崖、玉甲穿山、月牙石、青牛雲蹄、巨鯨出海、太白宮、天書石、仙人圃、通天門、金雀石、天梯石、逍遙亭、清風洞、犀牛望月山等景觀。
石城
實為山寨,又稱冥厄寨,位於靈山寺東1公里的石城山上。進山門走100米,右拐走200米即到。石城山最早叫冥山。舊時,九里關、武勝關、平靖關,合稱冥厄三關,因此山而得名。上有人工用山石砌成的長500米城牆,故改稱石城山。此石城建於何時,因何而建,已無資料可考,但最遲是在唐以前。
「福、壽」石
二字系唐德宗的侄子李誼於貞元五年(789)秋來靈山留下的石刻。「壽」字刻在一塊長3.3米,寬2.6米的岩石上,字高2.3米,寬1.6米,兩旁題有「大客喜定已已秋,郡守山西李誼書」十四個小字,字高0.16米,寬0.18米;「福」字石早年被毀,1993年6月28日,地方政府派人將「福」字又重新刻在右邊的另一塊石壁上,字高1.74米,寬2.05米,兩旁刻有「福壽永守逍遙洞,癸西顏書石城山」十四個小字,小字大小與「壽」字兩邊的小字相同。
逍遙洞
為天然石洞群,共有6洞組成,由下向上依次為底洞、飛鳥洞、立洞、濟公洞、傳經洞、三連洞。每個洞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形成洞連洞、洞疊洞、洞中有洞的景觀。
逍遙亭
立在逍遙洞上山頭上,進入靈山風景區,遠遠地就可看到石城頂上古樸的六角亭,亭上有「石城閣」三個大字,建於1993年5月28日。
光石板
位於快活嶺北面500米處山腰下,是一塊面積為30畝的石壁,寸草未生,酷如瀑布,故稱「玉石瀑」,當地人都叫它光石板。 險石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東北部,包括雙象石、險石寺、險石、險石洞、猿山峰、一線天、金豬石、仙菇嶺、九里雲煙、劈破石、青牛洞、倒主石、雲霄洞、紅山古城牆等自然景觀,奇、險、絕為其突出特色。
天下第一險石
位於逍遙洞北約3公里的山腰上,順著龍溪溝上去,距溝口2公里的一山南坡就是。該石高約20餘米,寬約10餘米,重達數百噸。上大下小,立在與水平面成60度角的斜面山岩上,著力點與岩面的接觸面積為0.6平方米,且中有空隙,實際著力點僅有三個拳頭大小。該石又可稱為天下第一奇石。說它奇,主要是因其造表奇特。從不同的角度看造型不同;即使是同一角度,由於距離不同,所看到的造型也不同。相傳險石能「壓山精而照鏡」,是靈山的鎮山之寶。
險石寺遺址
位於險石腳下,古有險石寺。
一線天·火炬石
位於猿人峰頂的西側,是一座山峰從中間裂開成兩瓣形成的,縫長18米,寬僅1米,窄處不到30公分。一線天有兩個特點。一日奇,縫處右側的崖壁,象一火炬在峰頂熊熊烯燒。火炬高約30多米,炬高6米,炬斗高8米,火苗6米。縫中有洞,洞中有縫。縫底部有一洞,一瘦人可入,順著窄長傾斜的洞底直通峰頂。二日「險」,在其底部仰頭向上望,人如在萬丈深淵看天頂白雲抱石。傳說,《封神榜》中的雷震子就是在這里降臨人間的。一線天就是雷震子降臨時的那一聲巨雷給壁開的。其北側,有雷震子坐在那裡打盹的天然石像。
紅山古城
一線天東南的紅山峰上有斷斷續續的古城牆。站在險石東1華里的山嶺上,可觀其中存在較好的一段。牆高4米,牆厚1米,全部由山石砌成,固如鐵壁。為宋代鐵氏兄妹在此山佔山為王時所建。 八仙宮景點 包括八仙宮、八仙洞、花轎石、拉轎石、怪鴨洞、綿羊石、八卦連環洞、觀音蓮花座、紫竹園、「神龜觀旭日」等自然景觀。 垛石嶺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西部,有垛石嶺、「八山神筆」、睡美人、蓑衣岩、鬼見愁、垛石洞、孔雀觀南海、二龜搏天、鴰雞石、百獸石、百鳥石、雙頭雄獅等自然景觀。 智慧老人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中西部,有智慧老人、智慧靈石、智慧宮、智慧洞、智慧棋譜、智慧姑娘、仙人腳等景觀。 南起九龍雲瀑,北至小靈山北坡,東起獅子峰,西抵金頂,面積約9.8平方公里,含渡人舟、北壋、小靈山、金頂4個景點數十個景觀。 渡人舟景點 位於金頂景區的南部,含九龍雲瀑、雲霧宮、渡人舟、護法石等景觀。 北壋景點 位於金頂景區的中東部,含北壋雲罩、白石園、白佛寺古跡、福全庵古跡等景觀。
北壋雲罩
北壋是靈山五大茶場之一,位於靈山主峰金頂東坡半山腰的北部。靈山茶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之最。其茶湯清葉綠,色青明凈,滋味醇厚,氣香味甘。
白佛寺古跡
位於燒箕敞的上部。古寺原為三層殿,近20間房屋,早已被毀,只有牆基舊址尚存。
福全庵古跡
位於小靈山的東側,今在其原址建有三間房——董寨林場大風坳護林點。原為二層殿,計十二間房屋。今其藐盪然無存。 小靈山景點 位於靈山金頂景區的東北部,含「玉貓飛崖」、小靈山大佛、蓮花墩等景觀。 金頂景點 位於靈山主峰金頂的峰頂及其附近。含金頂、金頂寺、靈岫陰雲、捨身崖、捨身洞、七葉一枝花、蓮花洞、定風珠、雲眼、觀音包等景觀,雄、險、奇是該景點的特點。
金頂
海拔827.7米,是靈山群峰之首,古有羅山縣最高峰之說,頂部為平台,面積3000餘平方米。蹬上金頂,可觀林海,看日出日落、京廣鐵龍;可賞靈岫陰雲、霧松冰晶。這里無盛夏,是避暑的好地方。
靈岫陰雲
靈山有三種雲:一日半山雲;一曰過山雲;一曰靈山卷雲。諺曰:「靈山翻雲皇城山接,有雨等不到天黑」。羅山縣舊志也載:「靈山每有雲氣霧茫茫,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會下雨。
金頂寺與定風珠
金頂寺位於靈山主峰金頂的頂端,從靈山寺向上,需攀登10華里的山路方到。它屬靈山寺所轄。舊時,因每逢久旱無雨時,人們埋怨金頂寺壓住了靈山雲眼,便將廟宇拆掉,所以雖歷代修葺,仍屢建屢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重建簡陋的寺院。1994年又重新建起大殿和偏殿。每逢三月靈山廟會,從靈山寺至金頂的山路上,遊人如織。院里有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圓石,就是人們所說的金頂「定風珠」。因不管金頂風有多麼大,都吹不滅這圓石上點燃的油燈,所以被稱為定風珠。
雲眼
金頂寺後有兩口井,直徑4尺左右,深丈余。雲眼一清一濁,永不斷水。明正德三年,豫南大旱,所有的塘渠湖壩都乾的底朝天,山泉水斷了流,而「雲眼」卻綠水滿井。當年寺廟有一住持,為試此井到底有多少水,讓十二個和尚挑了九天九夜,井水卻一點也不見少。大家都感到奇怪,這時恰逢一綠眉道人路過,那道人說:「靈山座住烏江口,這雲眼與烏江連著,你們怎麼能挑的干呢?」和尚這才作罷。特別神奇的是:每年正月十五日,若用一個玻璃瓶子,將蓋兒蓋緊,用紅線系著,吊進井中,三個時辰後提出,那瓶子里竟有無源之水出現,這水可准確表明該年降雨量。水多則降雨量大,水少則降雨量小,若瓶中滴水全無,這年必然大旱少雨。
捨身崖·捨身洞
金頂寺右有個寬百米,深不可測的懸崖絕壁,這就是「捨身崖」,崖壁上長著許多名貴葯材:桔梗、天麻、丹參、靈芝、七葉一枝花等。捨身崖從上到下裂開,中間有一道五丈寬的空隙,兩邊都是巨大的石壁,黑色的石壁犬牙交錯,向下一探,萬人深淵的下面黑漆漆、陰森森。
蓮花洞
金頂寺左邊崖石下,有個面積約兩平方米的「蓮花洞」。人們叫它蓮花洞,並不是此洞象蓮花,不是洞中長有蓮花。洞中全是石壁,晴天白日連個蓮花的影子也見不到。然而若風狂雨暴、電閃雷鳴的時候。站在離「蓮花洞」九米遠的地方,雙眼緊盯蓮花洞,在閃電的一霎那間,一種神奇的現象便會出現在眼前。
七葉一枝花
是生長在靈山的名貴中草葯,尤以生長在捨身岩下的最為名貴。它不發杈,只有一枝,每層上長著七片葉子,長成七層樓的時候有四十九片葉算成功了。唐時,靈山寺被封為國廟,據說靈山寺和尚普安用此葯治好了劉太後的病。 以蓮塘盆地為中心,西至仙人洞,南起馬放溝溝底,北至龍牙金頂,面積約8平方公里,有3景60餘景觀,分布著龍牙寺、銀河飛瀑、駱駝峽、蓮塘門四大景點。 銀河飛瀑景點 含將軍石、銀河飛瀑、麒麟觀泉、羅漢洞、羅漢石、金鎖嶺、玉兔銜松、松鼠石、勒馬溝、石凌崖、石簾崖等景觀,與其相鄰的駱駝峽、駱駝笑天景點合稱天山公園。 龍牙寺景點 位於龍牙寺景區的北部,含龍牙千年銀杏、龍牙寺舊址、子青碑刻、龍牙寺慈雲戒檀文板與石印、「龍眼」、南塔園與北塔園、印石、印盒、茅庵古茶等景觀。古、幽、奇是該景點的特點。
龍牙寺古銀杏
龍牙寺門前,左右兩邊各有一棵千年的白果樹。右邊一棵毀於六十年代,左邊一棵倖存,樹高40餘米,樹干底部直徑6米,樹冠投影面積約一畝,蒼勁古臘,綠蔭濃郁。這棵古樹幾百年前從主幹高10多米處的東邊向地面伸下一枝丫,落地生根後,頭又向東北方向揚起,長成一棵高20餘米,胸圍3米的大樹,姿態婉如一條巨龍,非常壯觀,人們稱其為「玉龍雄風」、「玉龍巡空」。可惜在五十年代被毀,其痕跡亦然可見。
龍牙寺舊址
龍牙寺又名蓮塘寺(因寺門前有兩口荷塘之故),又名龍牙禪寺,位於蓮塘盆地的北部,背山面南。該寺始建時間,據有關文物推測,當比靈山大寺還早,師宗「臨濟」,至民國元年,已傳五十三代。史書記載,唐天寶元年(744)曾大修過。明嘉靖年間擴而廣之,更名慧光。清咸豐(1854),奉札兼理方丈事,再修寺院置產,大振禪林,塑像裝金,為龍牙寺之最盛時期。光緒年間遭抽產之厄,遂衰。民國十年再修禪院,香火始繁。屬龍牙寺管理的寺廟有:羅山縣城的火神廟、萬壽宮、南元宮、大園廟、禪堂廟、湖北應山的江陵坡廟、廣水鎮廟、信陽雞公山南的跳石寺、湖北三里城的關帝廟、大新廟、九里關廟、澀港店火神廟、夏園地藏廟等。民國十八年,由於法號少青的和尚行不正,害死黃姓,案發後,廟產被抄,田產一半歸公,從此衰敗下去。到1949年,寺院只有和尚12人。建國後,和尚有的返回老家,有的就地還俗。該寺香火繁盛時,有僧數百。至民國末,仍有房屋99.5間,大殿三重,每重18間,東西走向,中間有穿堂甬道,還有鍾樓、鼓樓、廂房、護寺茅庵等附屬建築,並建有後花園一座。主殿原供有「如來」、「釋迦牟尼」等抱粗鐵佛三尊,重40000餘斤。鍾樓原有罄一口,高2尺,口圓1尺8寸,音質沉洪悠遠,款鑄「天寶三年」字樣。鼓樓有大鍾一個,高2米,口圓1.5米,擊之,聲如響雷。建國後殿宇被逐步改建成民房,正殿全毀,鐵佛、鍾罄等毀於1958年,如今遺址到處散布著石雕碑刻,極富史料價值和觀賞價值。
南塔園·北塔園
南塔園實為龍牙故寺的墓地,位於龍牙寺正南面約500米處的山谷,尚保存完好的墓塔有「臨濟三十二世高峰聖和尚之塔」。塔高59公分,寬38公分,塔出土後高三層,建塔石料均以本山石精工過鑽而成,砌建整齊,工程量大,兼有碑刻。北塔園位於龍牙故寺的西北面300米處的山坡。這里塔甚多,塔高如林,殘斷碑石散失溝壑,隨處可見。蓮塘上下10餘里隨處可見墓塔、碑刻,有的保存尚好,有的殘缺不全,多為墓碑,也有功德碑、家規碑、勝跡保護碑,更有木刻、石刻的印、扁。有心研之,發現它們是一部記載龍牙寺的歷史、沿革、家業、名人、寺教寺規等的「書籍」,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珍貴書法藝術收藏價值。
茅庵古茶
位於龍牙寺南面的紅山山腰。茅庵是龍牙寺南面的護寺。從龍牙寺東500米處過小溪,沿山路,峰迴路轉,走進一谷口便到。這里果茶四季飄香,青松古柏獨秀, 茅庵信山坡而建,座東朝西,今盪然無存,在其址建有三間瓦房——高寨村茶場。茶園有一棵大茶樹,1人高,樹冠約10平方米,能炒製成半公年的成品茶葉。據專家考證,此茶已有三四百的歷史。
子青碑刻
在龍牙寺仍存的眾多碑刻中,以子青和尚的碑刻最為珍貴。其字跡端正渾實,古樸挺拔,算得上我國近代書法的珍品。子青的真跡大部分散失,今僅存他為其師刻的墓碑和他刻的龍牙寺規碑。子青和尚,俗姓鍾名漢泰,羅山縣城大橋南小東關人,生於咸豐八年(1858),幾歲時過繼到羅山余灣同族為兒。嗣母不慈,他於1870年經萬壽宮僧介紹到龍牙寺出家,拜龍牙寺黃本善和尚為師,法名正修,號子青。師父教誨嚴謹,子青學習刻苦,三年不上床睡覺。光緒年間,子青做龍牙寺書記;光緒年末升任住持。子青知識淵博,書法、繪畫藝術頗有成就,善用墨水畫竹。其竹,風晴雨露,姿態逼真。每幅畫分別用正草隸篆不同字體寫詩詞,如:「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雖然不開發,不惹峰與蝶」、「老聾書畫作生涯,到處隨緣到處家」。畫卷傳入鄂豫皖、北京、印度等地。現散失在民間的真跡不少。與子青同時代的晚清澀港畫家盧梅閣,善畫梅花,高維臣善畫蘭草,曹子謨善畫菊花。他們被譽為「淮南四秀」,而子青被稱為四秀之首。 位於靈山南部,南距黽城遺址9里,有公路直達並環繞景區,面積21.5平方公里,全部在羅山縣鐵鋪鄉境內,南以鄂豫兩省邊界為界,北與靈山寺、金頂、逍遙洞三景區相連,並以靈山南支為分水嶺。湖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湖長4.5公里,湖岸曲折有致,湖為群山環抱,湖光山色,青翠無比,湖中小島三五點,大島似落雁欲飛。本景區包括九里落雁湖、落雁島、凹晶天姿、磨盤石、獅子島、雞冠石、擂鼓石、觀陣山等景觀。
④ 靈山風景區的景區介紹
靈山,自古以來就是佛家和廣大信士所尊崇和敬仰的神山。靈山的靈字是人傑地靈的靈,是靈氣萬千的靈,是靈芝仙草的靈。從佛教的意義上講,靈山是佛主釋迦牟尼的弘法道場,是佛教的發祥地。所以靈山這方神山的仙靈、神靈、佛靈。可謂有求必應。
靈山,群峰爭霸,陡崖托天,嶺高林密,古松成片,奇花異草,布滿山間,飛禽百種,走獸常見,溝谷溪流,清澈碧透,古剎遍布,神秘幽靜。
靈山,歷史悠久,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古今傳奇數不勝數。她孕育著三大古剎、六座奇峰、六大幽谷、六座古洞、六大奇絕、六大景點,有七百年的古剎、八百年的遼墓、九百年的高句麗城遺址、一千年的唐代古井。包含著48處景觀景點。其中自然景觀31外,人文景觀17處。在這里流傳著千百個美麗傳說和動人故事。
靈山,這里生態良好,植被茂盛。有三百年的銀杏、四百年的古松、五百年的香柏、六百年的古槐。有吃不盡的山葡萄、山核桃、山櫻桃、山梨、山棗、山榛子、山托巴、山桑力、山菜、山葯,是純天然綠色食品。還有狍子、山兔、松鼠、野豬、狼、狐狸、蛇、鷹、雉雞等百種的飛禽走獸在靈山五千畝的叢林中棲息活動。
靈山,她峰高、石怪、谷幽、松奇、廟久、花艷。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勁、古樸的風格。古往今來來贊美靈山、謳歌靈山的文人墨客絡繹不決。有一首詩詞是這樣描繪靈山美景的:海露清風聚此間,天生奇境人康安,先君國主修身地,眾草千峰塵不沾,日月星光經奇路,山川流水落基寬,春新景麗芳香氣,今游神山樂無邊。
⑤ 靈山風景區的人文
靈山人文景觀較多,自然景色迷人,素有「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仙山聖母」而聞名遐邇。「靈山老母」的諸多傳說美妙動人,婦孺皆知,求其保佑者紛至沓來,靈山廟建設相傳始於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距今已有2400餘年,後經唐朝、明朝兩次大修整和擴建已成較大規模,自道光、咸豐年間後逐漸破敗,廟宇頹廢,殘破不堪,直到1929年(民國十八年)靈山主持手持《重修靈山廟宇》四處扣化募捐,這才融民間資金重新將廟宇修復起來,並且有了新的規模,修復後的廟宇殿堂有聖母殿、眼光殿、疹豆殿、送生殿、十八隻手殿、玉皇殿、觀音殿等十大殿堂,其中聖母殿規模最大也最富麗堂皇,是靈山代表性的道教殿堂,所以人們說「游靈山不拜老母殿等於沒來」。
靈山風景區除人文景觀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其添設諸多的風采,主要有青霄遺殼、豐都城、聚寶盆、鐵耙齒、望海石、仙人洞、扁擔眼、玉女盆、黑虎泉等自然景觀歷代的文士墨客為他們寫下了優美的詩章。
然而無情的戰火在為靈山人民帶來災難的同時也使這千年文化名勝備受蹂躪,1947--1949年三年解放戰爭中,敵我雙方在這彈丸之地投入兵力十幾萬,幾番爭奪,幾番廝殺,使靈山所有的廟宇殿堂、自然景觀毀於一旦,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古建築成為一片破磚碎瓦,斷壁殘牆。
靈山聖母殿 靈山聖母殿是距今為止是靈山風景區建設最早、影響最大、最為富麗堂皇、吸引遊客最多的一座廟堂,內供奉「靈山老母」,位於靈山西峰之巔。相傳始建於公元前471年,後經唐朝、明朝兩次大修和擴建,成為靈山眾廟堂規模之最。
靈山聖母,又叫青霄元君,據明朝萬曆年間祭酒周如砥所記:萬曆年間重修靈山祠時,掘得元君遺殼,並得以石碑《元君碑記》,碑上記有:元君生於招遠,童養於即墨金家灣,舍姓為媳,貌甚醜陋,婆家憎之,朝打暮罵,無一刻安寧。一日,汲水於山之東,遇一士,白馬素袍,索水飲馬,元君即應之,飲後,士曰:「吾乃玉帝欽差,汝乃天仙玉女,青霄元君也,生時未帶真容,恐凡人玷污,今差吾還汝真容取汝升天。四月十五日,靈山若祥雲籠罩,是汝本部侍役迎候,汝當於山巔登寶座。言棄,遞一方青巾予之,並言:「進家門時用此巾拭面,還汝真容,家人若問,可實言之。並言,神明不可侵也」。言並升空而去,元君重汲水回家,依言而行,果然貌變,艷於異常,家人驚訝,元君實言告之,家人即擇四月二十三日圓房完婚。四月十五日,靈山頂紫氣籠罩,隱聞笙聲琴樂,元君假借送飯,登靈山頂,坐化於靈山頂望海石旁,家人將其埋於石旁。過三五載,有吳、宋、張三姓小兒放牛於靈山西坡,忽狂風大作,一聲炸雷,三小兒均被擊倒,一會兒吳姓小兒醒,異香撲鼻,睜眼一望,空中五彩祥雲,雲中一女,艷姿麗彩,頂帶翡翠,對小兒言:「吾乃天仙玉女青霄元君,今日救汝,用汝之言傳於後人,修吾寶殿,塑吾金身,起香會,傳世人,惟孝當欽」。小兒告於父母,父母廣傳四鄰,民間自發集資立祠廟,塑金身(據說靈山老母金身塑像目前在日本),定於四月十五日為靈山廟會,流傳到今。1992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經過統籌規劃,通過多渠道投入,對原有景點進行了恢復,進一步提高了靈山知名度,聚集了人氣,目前,每年僅山會期間就可接納遊客30多萬人。
靈山是即墨城北的一道天然屏障,地理位置有著重要的軍事價值,是東西南北的交通咽喉,素有「膠東要沖」、「青島北大門」之說。在近代革命戰爭史上有著光輝的一頁。許世友、聶鳳智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創下豐功偉績,解放青島的戰役在這里打響了第一槍。1949年春,山東全境大部解放,只剩青島、即墨及海上的長山列島仍為國民黨軍隊所盤踞。1949年5月3日,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向青島市郊守敵發起進攻,青即戰役正式打響。東線部隊進軍神速,首戰靈山。靈山是即墨城北部屏障,為敵軍外圍的重要據點,有敵三十二軍七六四團一營駐守,山上碉堡林立。華東軍區警備四旅一部,利用有利地形,沿靈山東北側迅速迂迴到靈山南側,對敵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守敵在人民解放軍強大攻勢下,懾於被殲,棄山南逃,靈山被收復。我軍勝利攻佔了靈山,也就等於打開了進入青島的大門。
目前靈山風景區內引進了青島首爾雕塑園旅遊開發項目,該項目由韓國著名雕塑家吳象郁教授投資興建,總投資300萬美元,主要從事雕塑品、工藝品的生產製作,植物迷宮開發建設,雕塑園建設經營以及相關景觀的創意開發, 是青島市首家文化項目,發展目標是致力建設成世界各國雕塑家進行雕塑藝術展示、文化交流的中心和基地。首爾雕塑園的引進建設進一步豐富了靈山旅遊內涵。
⑥ 靈山附近有哪些景區
太平鎮連科坪仇氏榮封第古宅
靈山縣太平鎮有個美麗的村子,面積約12公頃。村址原是一片大草坪,人們用「仙人仰睡」來形容它的地形,太平江碧水婀娜自西向東半環,地勢從西南至東北錯落微拱,上有幾個連在一起的大水窩,所以清代乾隆年間村場形成時起名叫連窩坪,道光二十00四年(1844)榮封第落成以後才改名連科坪。榮封第東南朝向,座落在「仙人胸」,府第前的半月形池塘是「仙人肚臍」,周圍古荔枝樹象羅蓋擁簇。西南端枕到江滸的後背山是「仙人頭」,松樹、沙梨樹林蔥蘢,隔江正對著惟妙惟肖的紗帽嶺。東北地形在蠶房處分叉,「仙人胯」下是依次遞低的稻田,小溪淙淙從如畫般的田疇中激流;「左腳」壓著「仙人羅帶」太平江,直蹬青松蔭綠的龍頭嶺,臨江一側桑林、綠竹隨風搖曳;「右腳」微屈,擱到久土嶺山邊,棠梨樹連片成林溢翠。北面天井嶺、鷹嶺起伏,如帷如幔,外圍遠處黑黝黝的青窩嶺恰似屏風聳立。連科坪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一年四季鳥語花繁而更顯幽靜,超塵脫俗但交通便利而不覺偏僻,觀光客贊喻是藏在廣西首府南寧市後園深處鮮為人知的桃花源,又將榮封第比作晚清民居文化的陳列館,不是因為其規模宏大、氣勢壯觀、裝飾豪華,而在於其積淀的民俗文化厚重,及其所散發出的那種華夏民俗傳統的精氣神韻。
人文背景
榮封第的主人仇(音求)氏,相傳系出夏朝諸侯仇吾氏,發祥地在河南陳留。而有案可稽的是,仇氏落戶紮根「中國荔枝之鄉」以前,宗支明晰、確鑿能詳的可以上溯十三代。他們稱為「宋始祖」的由十鄉官考授判官,再從安微含山遷到廣東南雄珠璣巷,後來據說是因為宰相賈似道脅逼宋度宗將胡貴妃出家為尼,胡貴妃抗命躲在南-家,黃家逃奴泄露其行藏,受命前往緝查的兵部尚書下令州縣嚴勒居民遷徒以消滅蹤跡,仇氏才又到肇慶府高要縣王臣鄉開族,在那裡先後經歷了南宋、元、明三個朝代。十二世祖明末考授靈山縣典史,病死於任上。十三世祖仇自奇(1613~1675)聞訃來靈奔喪扶櫬回籍,接受靈山知縣的建議考襲父職,銓授廣西陸川縣典史,加捐委署南寧知府,捕盜有功擢升南寧道監軍,清兵入關後,他數年間顛簸流離,籌餉繕兵支持南明桂王子永明王,待到明白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就隱居時屬廣東的靈山縣西鄉宋泰村,並又娶了賴氏為妻,生子治家。清順治十一年(1672),南明的安西王李定國取道靈山攻佔廣東高(州)雷(州)廉(州),與清政府對抗,召他出山而不就。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又反叛清廷自立國號為周,派人給他送來委任狀,軟硬兼施,他以「只知有明不知有周」嚴詞峻拒,並避匿深山,但最終還是被吳三桂的人殺害。他在高要縣王臣鄉原配譚氏所生的兒子仇伯璋往返三次,才找到躲在潭洞村的後母賴氏以及異母的弟妺,並一同落戶宋泰村,自始太平仇氏分為長二三四房,連科坪村一支即四房的後代。道光十二年(1832)仇誨忠買下連科坪建設榮封第,歷時二十年落成後,帶領全家12人由兩美村(原名嶺美村)移居於此。至1929年,七十五年間累計總人口95人,又七十五年後的2004年在冊居民213人。
仇誨忠(1788—1861),字教之,號納軒。八歲喪父,稍長讀書參加童生試均拔置前茅,母親去世後家務羈絆,未入縣儒學肄業,嘉慶二十一年(1816)以捐納監生身份加捐守御所千總候選,道光十六年獲得皇帝授予武德騎尉封典。《靈山縣志》在他的小傳中記載:小好善,有文風。倡建太平圩大石橋、三帝廟。與教廉張永淵同倡「惜字會」。遇善事欣然為之,無吝難色。以公直推選為鄉正,每處事日,召集子侄將日間所持理由條分以告,鄉族敬如神明。壽七十四歲。
傳統建築
榮封第原有房屋108間,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主體五進深「三排九」結構(每進由正座、小院、外廊構成,橫排9間)。道光二十五年(1849),為防禦天地會,在大宅院的四角分別增建碉樓。同治三年(1864)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重開科舉考試後,再在後圍牆外建設書院進修齋。1939年11月侵華日軍在欽州登陸,為防避兵禍又先後給部分房屋加建夾牆。而今基本保持原貌的屋舍尚有70多間。
榮封第屬嶺南漢民居獨特風格的傳統建設,先是縱深增加院落,再橫向擴展。用高大的牆垣包繞以對外隔絕。頭、二座均是「三間兩耳」(正房三間,耳房兩間)、「明一暗二」(廳堂一間,廂房兩間),廂房為上房。頭座正中為祖廳,以此為中軸線貫通二、三、四座廳堂。二座正中為女廳,外人及執役男女不可入內。三廳三開間是會客場所,用料考究,布置堂皇,前後格門高聳,寬檐廣廊,光亮、庄嚴。這些廳堂兩側各有一個迴廊通繞的四合院,是家庭成員的住所及其附屬屋舍,尊卑有序,嚴格區別,自有天地。各進之間交通不必經過廳堂,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
三、四座之間的天井兩邊,女兒牆與屋檐平高,左右的第一個小四合院,廊屋兩兩相對,那前後也是「三間兩耳」、「明一暗二」型式的男、女客廳,堪稱經典之作。前向的叫司廳,是男主人書房兼接待貴賓的套間,小廳前格扇門的淺浮雕、通雕工藝精湛,格柵透風採光;大檐前廊,可以出入三廳、偏院,格調清雅。女性專用的客廳叫花廳,俗稱倒朝廳,小檐廊分別與四廳和內院通行,氛圍素怡。男女客廳之間有小天井正中的一堵漏窗照壁遮擋,向司廳一側砌金魚池,象徵男士平步青雲,向花廳一側砌花壇,寓意內眷芝蘭惠香。兩邊的廊屋都隔為兩間,兩端各有一垂脊小門,左廊屋靠近司廳的是放置草稿廢紙的,惜字房,靠近花廳的是燒水間,功能有別,屋階可以來往司廳、花廳,進退有度;以前習俗「男不入廚房,女不進司廳」,自得其樂,內外兼顧,宜室宜家。
四座的過廳設置屏風門,平時緊閉忌避夕陽-,惟有重大事故或貴客來訪才「打開中門」迎瑞納福,營造出既肅穆又規圍的氣氛。四、五座之間即前庭院,以前外人至此止步,非請勿進了。四座正門兩側外牆平胸高處各嵌有兩塊花崗岩拴馬石。五座為倒廊,不設門樓,牆垣式大門兩邊分別是門房。顯示主人家豁達莊重、文武相濟的氣概,還隱藏有當時期待後輩連科發甲,增廣門庭的深刻意義。再往外側兩邊的依次是雜務小院。圍牆有五個門口出入,既與「五代恩榮」相呼應,又使得居所象是人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的田園詩。
⑦ 靈山有哪些風景區
海淀區
陽台山自然風景區 金山寺 百望山
鳳凰嶺自然風景區 中科院植物園 碧雲寺
香山 玉泉山 大覺寺
卧佛寺 鷲峰森林公園 稻香湖
北京市植物園 櫻桃溝
豐台區
鷹山森林公園
石景山區
八大處公園
門頭溝區
妙峰山風景區 百花山風景區 黃草梁風景區
靈山風景區 齋堂水庫 川底下(古跡山莊)
龍門澗 珍珠湖風景區 潭柘寺
龍門森林公園 靈山西藏博物園 戒台寺
齋堂城 天津關 大寒嶺關城
石佛村摩崖造像 龍宮大溶洞 落坡嶺風景區
房山區
雲居寺 十渡 石花洞
萬景仙溝 上方山、雲水洞 南方大峽谷
銀狐洞 蒲窪狩獵場 石經山
將軍坨風景區 拒馬樂園 穆柯寨
孤山寨 蓮緣峽谷 白草畔
龍鄉湖 仙峰谷 韓村河
昌平區
溝崖 居庸關長城 十三陵水庫
鐵壁銀山 蟒山森林公園 礁臼峪
白羊溝風景區 虎峪自然風景區 大楊山風景區
湯泉行宮 白虎澗自然風景區 天龍潭
常興地熱城 桃峪口風景區 關溝風景區
延慶縣
龍慶峽 烏龍峽谷 八達嶺長城
龍泉峪長城 水關長城 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
滴水壺 康西草原 松山森林旅遊區
玉都風景區 蓮花山森林公園 雲龍山
古崖居 八達嶺熊樂園 野鴨湖
黃龍潭 媯河漂流 齊仙嶺
密雲縣
司馬台長城 京都第一瀑 清涼谷、千尺珍珠瀑
古北口 白龍潭
金山嶺長城 密雲黑龍潭 白馬關堡
雲岫谷自然風景區 天池九龍潭 黑山寺風景區
雲蒙峽 五座樓森林公園 霧靈山
雲峰山 碧清源風景區 金鼎湖
天雲山 不老湖 九道灣大峽谷
精靈谷自然風景區 九龍十八潭 桃源仙谷
白嶺關風景區 三峪風景區 密雲水庫
白河峽谷
懷柔縣
紅螺寺 雁棲湖 神堂峪自然風景區
幽穀神潭 原始部落游樂園 黃花城水庫
曇雲寺 慕田峪長城 濂泉響谷
青龍峽 喇叭溝原始森林風景區 藍天牧場
中華夢石城 天池峽谷 黃花城關
撞道口關 紫雲山 天華洞旅遊度假區
京北第一漂 箭扣長城 百泉山
駝嶺度假村 九穀口夾扁樓 龍潭間
九眼樓長城(北京結) 生存島 西水峪自然風景區
湖景水上樂園 雲蒙山 響水湖
鴻焱湖風景區 卧佛山 鱗龍山自然風景區
平谷縣
金海湖 京東大峽谷 湖洞水
老象峰 文峰塔 四座樓風景區
金山十景 軒轅黃帝陵 丫髻山
飛龍谷 京東石林峽 京東大溶洞
順義區
綠色度假村 唐指山風景區
大興縣
半壁店森林公園 星明湖度假村 南海子麋鹿苑
團河行宮 東方騎士樂園 北京瀕危動物中
⑧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的風景名勝區「六峰山」分別指哪六個峰
六峰山位於靈山縣城,海拔343米,相對高度182米,.1988年被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內區.六峰山有龍頭,鳳尾.鶴立容.龜背.保障.沖宵六個山頭而故名.早在宋朝年間,六峰山就以\'人寰勝地\'的美譽,吸引了慕名而來的觀光者.問了當地人,六峰山有廟宇7座其中北帝廟建於明朝正德五年.是道教廟宇.山上的岩石有碑刻150餘幅,山上植被茂密,空氣特別清新,沿石壁修有盤山階梯,登山很方便.登上山頂,靈山縣城盡收眼底.至於那一座是主峰
你自己猜啦
我就知道這些了~
⑨ 江西靈山有哪些著名風景
靈山地處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北部,跨越上饒北部的茗洋、湖村、清水、汪村、石人、望仙、鄭坊和華壇山等鄉鎮,西接東北部橫峰縣葛源鎮,北面與德興市饒二鎮接壤,地處三清山、圭峰、龍虎山和武夷山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間,是四山輻射的交織點。
約8億年前的震旦紀早期,靈山地區開始沉降,形成了多層重要的含礦構造。礦藏有花崗石、螢石、水晶、鎢、錫、銅、鉛、鋅、鈮、鉭、釩、磷、重晶石、石煤等。礦藏以花崗岩、鈮、鉭、釩等儲量最多。著名的花崗岩品種芝麻白、上饒紅、望仙綠等不僅紋理和色彩美觀,而且具有抗壓、耐磨、耐酸等特點。以水晶最為珍貴,並且開發歷史悠久。靈山水晶有白色、茶色、墨綠色3種,尤以茶色和墨綠色最為珍貴。
水晶瀑布位於水晶山景區之東南隅,在石屏、水晶諸峰下面,集石屏峰的龍池水、水晶峰的潮水及其他山泉於一潭,再從潭口溢出而形成了瀑布。因其位於水晶峰下,而且「飛瀉映日,遠望之若水晶」,因此得名。迷仙壇是一塊數千平方米的高山台地,傳說仙姑因迷路,而夜宿於此,故名迷仙壇。迷仙壇被四周鋸齒形的山峰環抱,有奇峰、怪石、龍泉、古寺等諸多景點。
迷仙壇中部有一岩洞,由兩塊手掌形巨石合成,洞高丈余,內部空間近20平方米,石稱觀音合掌石,洞稱迷仙岩。洞中有天然石神龕,供奉迷仙像,常有山民到此祀拜。
華表峰位於甑峰西,此峰圓形,上下一般粗大,高達百餘米,峰壁平削光滑,人不可登,仰視至帽落才能見其頂,峰體條紋縱橫,峰間石縫中長有古松。華表峰四周山巒重疊,而華表峰鶴立雞群。
南峰塘是一個台地,台地似盂,集百穀、岩前諸峰山泉成塘,水清見底,波光粼粼,群峰倒映,故名南峰塘。南峰塘四周絕壁如削,僅有古人開鑿的東西兩條古道可登,由岩底古道拾級而上,沿途可賞神蛙鳴耕、老嫗浣紗、飛天神龜等怪石。
由神蛙石再拾級往上,岩前、百穀兩峰被一雄關緊鎖,關口狹小,僅容一人通過,故先人將其命名為天險關。進入天險關也即進入了南峰塘腹地。夾層靈山在靈山西脈單峰西馳至甑峰,繼續西行形成一塊高山台地,史稱東台,當地人稱「夾層靈山」或「山外靈山」。上夾層靈山,山道崎嶇,絕壁險峻,四周青蜂數以百計。有貓兒翻甑峰、天女散花峰、華表峰、貓鷹峰等。台地上橫卧、斜出、卓立、倒掛的萬千顆奇石,夾層靈山上,峰峰有泉,怪石下處處有泉。
太極岩位於東台峰南面平溪峽谷中,此處怪石成群,叢林茂密,以太極岩為中心的1平方千米范圍內岩洞密布。
太極岩是峭壁中一塊巨石向東南方向懸伸形成,洞口矮窄,需躬身方能入內。岩容寬敞,圓若巨球,岩壁縫線和凸起部分,似太極之雙魚圖故名。太極岩洞內有洞,洞洞相通,並呈八卦方向排列,進岩探尋,極容易迷失方向。
靈山峰高壁峻,隘口眾多,大部分隘口處都有飛瀑直瀉而下,其中以茗洋鄉境內的居多,三疊瀑布、回龍瀑布和無盤墩玉階瀑布等都是靈山上較有名的瀑布。因其位於靈山東部,故統稱為「東靈瀑布群」。東靈瀑布群瀑布之多實屬罕見。
圓墩峰位於靈山西脈睡美人之秀鼻處,峰圓似墩,渾然一體,故名圓墩峰。圓墩峰南北懸岩萬仞,石縫中橫長的古松,形狀各異。圓墩峰因峰岩皆異奇險合一,為歷代釋道高人雲游之地,明代建有三仙宮於絕頂,鑿壁為牆覆以鐵瓦,供三仙神像。
峰腰間有嶝道,當地居民常登峰膜拜,傳說曾有不肖道徒,猥褻進香少婦,宮宇立即倒塌,三仙即化成三隻巨鳥飛去,今尚存殘壁。峰北石壁上,有人物花鳥岩畫,畫中有一巨大箭頭向山灣指去,傳說是黃巢留下的藏寶圖。峰下有古道,寬可列騎而行。
天梯峰位於老鴉峰南,為靈山最高峰,峰脊有天然石階如天梯,故名。明貢生周紹斗游此峰時寫有「摳衣攜履上天梯」詩句。峰頂之上,怪石數以萬計。天梯峰雖有天然石梯,但險處卻猿猴難攀,傳說北宋名將孟良在險處鑿石百級,並刻石以志,今題刻因經年的雨剝風蝕,已經不可辨認。
世永亭位於水晶峰頂,因建此亭費工3000有餘,落成後命名為世永亭。世永亭由花崗岩條石砌成,頂呈拱形。頂及兩旁覆以泥土,西北東南走向,兩側有兩條石凳,遠望如穿山岩洞,因著名的水晶嶺古道穿洞而過,南北坡的鄉民以及山貨貿易的人常成群結隊在亭內小憩。
水晶嶺古道側是靈山最長、最高、歲月痕跡最深的一條花崗岩石級古道。古道全程15千米。水晶嶺古道溝通靈山南北,販運糧食、山貨、土紙等物品進出均靠此道,因此鄉民來往絡繹不絕,輔助挑擔的「打杵」篤篤有聲。
道士仙峰原名擁筆山,位於上饒縣望仙鄉儒源村,北宋皇上敕封為道士仙峰。東漢初平元年,也就是190年,胡超隨伯父胡昭南下至邑之靈山,胡昭隱於卜谷峰養真岩,胡超隱於擁筆峰,均在隱居之地精研道學,築爐煉丹,為名噪一時的道教真人。胡超常雲游各地,傳道施葯,仙去後,被晉武帝封為「胡公真人」。今胡超煉丹遺址尚存。
⑩ 靈山名勝風景區是什麼級別的景點
是河南靈山嗎,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