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置石基礎
1. 什麼是硬質景觀
Non-livingelementsinthelandscape
Includespaving,walls,structures,lighting,signageandthe
furniture
就是指來在景觀設計中沒有生命的元素自
包括地面鋪設、牆、雕塑、燈、引導標志以及桌椅的傢具設施。
因為水屬於無生命的物質,所以水景也是硬質景觀之一。
2. 置石在園林中的作用及其方式有哪些
1、作用:園林置石的重要作用置石就是用山石作為獨立的或者附屬的造景布置,以實現觀賞目的或者其他的功用。
(1)置石的人文作用
我國人民對山石有著特殊的愛好,有「山令人古,水令人遠,石令人靜」的說法,給石賦予了擬人化的特徵。置石雖是一種靜物,卻具有一種動勢,在動態中呈現出活力,生氣勃勃,能勃發出一種審美的精神效果。園林中常用置石創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們在環境中感受到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具有積極的人文作用。
(2) 置石的使用作用
①作為藝術造景,供人們觀賞遊憩。現代社會人們想回到自然中去,由於條件限制或不想「苦其筋骨,勞其體膚」,故在城市綠地中疊山置石,通過藝術加工,營造山林景色,供人們觀賞、遊憩。
②作為園林環境局部的主景乃至景觀主題序列和構建地形骨架。例如蘇州留園東花園的「冠雲峰」以及上海豫園玉華堂前的「玉玲瓏」,都是自然式園林中局部環境的主景,具有壓倒群芳之勢。周圍的配景置石起陪襯主題的作用,並營造局部環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湖石「冠雲峰」作局部環境的主景)。
③置石在園林空間組合中起著重要的分隔、穿插、連接、導向及擴張空間的作用。例如置石分隔水面空間,既不一覽無余,又可豐富水面景觀;置石還可障隔視線,組織空間,增加景深和層次。
④石材的紋理、輪廓、造型、色彩、意韻在環境中可起到點睛作用。
⑤園林綠地中為防止地表涇流沖刷地面,常用置石作「谷方」和「擋水石」,既可減緩水流沖力,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形成生動有趣的景觀。
2、方式:
(1)特置: 又稱孤置山石、孤賞山石,也有稱其為峰石的。特置山石大多由單塊山石布置成獨立性的石景,常在環境中作局部主題。特置常在園林中作入口的障景和對景,或置於視線集中的廊間、天井中間、漏窗後面、水邊、路口或園路轉折的地方。此外,還可與壁山、花台、草坪、廣場、水池、花架、景門、島嶼、駁岸等結合來使用。
(2)對置: 把山石沿某一軸線或在門庭、路口、橋頭、道路和建築物入口兩側作對應的布置稱為對置。對置由於布局比較規整,給人嚴肅的感覺,常在規則式園林或入口處多用。對置並非對稱布置,作為對置的山石在數量、體量以及形態上無須對等,可挺可卧,可坐可偃,可仰可俯,只求在構圖上的均衡和在形態上的呼應,這樣既給人以穩定感,亦有情的感染。
(3)散置: 散置即所謂的「攢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無定勢」的作法。常用奇數三、五、七、九、十一、十三來散置,最基本的單元是由三塊山石構成的,每一組都有一個「3」在內。
(4)群置: 應用多數山石互相搭配布置稱為群置或稱聚點、大散點。群置常布置在山頂、山麓、池畔、路邊、交叉路口以及大樹下、水草旁,還可與特置山石結合造景。群置配石要有主有從,主次分明,組景時要求石之大小不等、高低不等、石的間距遠近不等。群置有墩配、劍配和卧配三種方式,不論採用何種配置方式,均要注意主從分明、層次清晰、疏密有致、虛實相間。
3. 路口景觀置石:套定額布置景石 單件重量5t以內和定額堆砌湖石假山 高度1m以內有區別嗎為什麼謝謝!
靈璧石的產地就在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漁溝鎮附近,我知道網上有一家是專業批發靈璧石的,老闆就是漁溝人,叫朱增輝,網路上搜一下「朱增輝園林石」或者「中國靈璧奇石網」就能找到他們的網址和電話。快去看看吧,網站上面有很多精品靈璧石,全國各地均可以免費送貨上門的,絕對低於市場價。絕對適合你
4. 2.4米高米黃色景觀置石
通常有太湖石、靈璧石、斑馬紋石、泰山石、石筍、卵石等。對石的形狀、色澤、紋理、體量要求較高。常安放於樹下、水邊、寬闊的場所中,按放置的形式分為特置、散置。獨峰石:體量大、色彩突出,姿態或優美或雄渾,古樸秀麗、形神兼備,置於庭園主要位置中,供人觀賞。這些孤賞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皺、丑的觀賞價值,又因歷年流傳,極具人文價值。如上海豫園的」玉玲瓏」,蘇州的」瑞雲峰」,杭州的「縐雲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等。散點石:太湖石、靈壁石、英石、斧劈石、石筍石等,「攢三聚五」,「散漫理之」。有斷有續、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顧盼呼應、層次豐富。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是山石在庭院中最為廣泛的應用。日式庭院的置石景觀,則是重於布局的群體效果,體現一種自然天成的野趣,與我國的孤賞石有所不同。景石的放置是將景石具有特色的一面朝向觀賞者,除合乎真、善、美的法則外,更應注重牢固、安全。堆疊山石要注意的是:1、在同一座山或同一區域的景石組合中,忌用不同種類的石材。2、石材的紋理要統一,切忌橫七豎八亂堆亂放。3、石色要協調,盡量選用色彩協調統一的石材。這樣使人感到整個假山渾然一體,置石也與環境相協調。
5. 每噸景觀河置石大概多少立方米
1立方米石頭大概2-3噸左右,所以1噸景觀置石大概0.3立方米左右。
6. 硬質景觀設計是什麼,硬質景觀設計是什麼知識
就是城市中以遊憩、使用、觀賞為主要功能的場所內,道路環境、活動場所、景觀設施的設計。
------------------
硬質景觀(Hard Landscape)是英國人M.蓋奇(Michael Gage)和M.凡登堡(Maritz Vandenberg)在其著作《城市硬質景觀設計》中創造並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對於植物的軟質景觀而言。
即城市景觀分成以植物、水體等為主的軟質景觀和以人工材料處理的道路鋪裝、小品設施等為主的硬質景觀兩部分。王春沐對居住區硬質景觀的定義,認為城市硬質景觀即城市中以遊憩、使用、觀賞為主要功能的場所內,以道路環境、活動場所、景觀設施等為主的景觀。廣義上說,除了城市綠化、水體和建築物以外的有形物,都可認為是硬質景觀。其內容包括步行環境(含地面鋪裝、踏步、坡道、擋土牆、圍欄、欄桿、牆及屏障)、景觀設施(含照明、座椅、垃圾箱、雕塑小品、電話亭、信息標志、護柱、種植容器、自行車停車場)、活動場所(游樂場、休閑廣場、運動場)、車輛環境四大部分。
硬質景觀的分類
硬質景觀分類有很多種,如根據美學原則可分為點、線、面三種類型的硬質景觀[6];根據設計要素又可分為步行環境、車輛環境、街道小品三類[7]。還有根據硬質景觀使用用途分為類形成的道路、駁岸、鋪地、小品四類[8]。本文主要從硬質景觀的景觀功能出發,將其分為實用型、裝飾型和綜合功能型景觀三大類,再在此基礎上劃分。
1、實用型硬質景觀
實用型硬質景觀包括道路環境、活動場所和設施小品三類。其中,道路環境又由步行環境和車輛環境組成,主要包括人行道、游路、車行道、停車場等;活動場所包括游樂場、運動場、休閑廣場等;設施小品即照明燈具、休息座椅、亭子、公共停靠站、垃圾箱、電話亭、洗手池等。這類景觀是以應用功能為主而設計的,突出體現了硬質景觀使用功能強大、經久耐用等特點。
2、裝飾型硬質景觀
裝飾型硬質景觀以街道小品為主,又分為雕塑小品和園藝小品兩類。現代雕塑作品種類、材質、題材都十分廣泛,已經逐漸成為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園藝小品即園林綠化中的假山置石、景牆、花架、花盆等。這類景觀是以裝飾需要為主而設置的,都具有美化環境、賞心悅目的特點,體現了硬質景觀的美化功能。
3、綜合功能硬質景觀
一些硬質景觀同時具有實用性和裝飾性的特點。如設施小品中的燈具、洗手池、坐凳、亭子等,既具有使用功能,也具有美化裝飾作用;裝飾小品中的假山、花架、噴泉等,既是觀賞美景的對象,也是人們休憩遊玩的好去處。這類具有綜合功能硬質景觀設計正是體現了形式與功能的協調統一,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被廣泛應用。
-----------------------
硬質景觀的柔化設計
【摘 要】 回歸大自然是人們共同的呼聲和追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強調生態理念,追求自然生態,人工模擬生態,創造生態環境已成為當今園林景觀設計應遵循的規律。然而這一規律的具體運用還多應用於園林大環境的宏觀構思與理念上,園林景觀物質要素的微觀設計上還不夠到位,尤其是硬質景觀的細部生態美追求上往往被忽視,著意要求通過對細部「生態美」的追求中,完成硬質景觀的柔化設計。
【關鍵詞】 硬質景觀 柔化設計 破牆透綠
1 硬質景觀「生態美」的柔化設計
1.1 理念
運用植物景觀材質:(1)邊緣界面的柔化,通過植物造景模糊邊界,同時賦予文化內涵來柔化。(2)特殊空間的垂直綠化與立體細化設計。
1.2 運用水的柔化與嫵媚營造生態美的空間
(1)霧森林氛圍營造,通過霧噴(人工造霧在陽光下),既有「虹」的生態美景觀,又有空氣負氧離子產生有保健效應。(2)擬水聯想,缺水地區或無水供應地段,用下沉式旱水池(藍色退暈透水廣場磚鋪砌)或蝴蝶瓦立砌模擬水的波紋,雨水可以下滲打造生態景觀美。(3)運用仿生模擬建材構築綠色生態建築。(4)水園「旱做」——植物造水波綠浪,鋪地起漣漪。
2 舉措——在生態美的追求中的「柔化設計",注入了細膩的情愫
2.1 道路、地坪、廣場的柔化設計
道路、地坪、廣場是供人們散步、活動、休閑的場所,又具有組織交流和分隔空間的功能。設計時在不影響景觀功能的前提下,適當改變其結構和面層裝飾材料,具有一定的生態柔化效果。
(1)結構:傳統混凝土結構的道路、地坪、廣場給予園林環境帶來較多的輻射熱,而且不滲水,又眩目刺眼。生態型道路、地坪、廣場的結構具有一定「呼吸」作用,其結構層是:素土夯實;碎石墊層;黃砂找平層;塊石面層,其最大的特點是:滲水、透氣、蒸發,能調節和改善小氣候,在陰濕環境中,面層塊石縫間能長出青苔和小草,給園林環境憑添了幾分生態氣氛。(2)面層:傳統人工硬質材料(釉面磚、陶瓷磚)構成的道路、地坪、廣場的面層,雖然具有一定的現代裝飾感,但缺乏自然韻味和生態理景情感,更缺少與人對話、交流、溝通的氛圍。生態型道路、地坪、廣場的面層應具有一定「原始」味道,散發自然氣息,其面層材料可選擇。
2.2 踏步的柔化設計
踏步是道路、地坪、廣場不同高程平台的銜接體和緩沖段,同時也是變換視點造景的要素。陳舊規整的混凝土踏步和硬質裝飾性較強的貼面磚踏步已逐漸被淘汰,生態型的踏步已正被廣泛採用。生態型踏步巧妙結合自然地形和地貌特徵,採用原始自然的鋪面材料,正被自然靈活地布置,創造出活潑自然幽靜的景觀效果。常見方法有:
(1)以整塊自然材料規則留有嵌草縫道構成的踏步:整體而自然,主要材料有天然花崗岩石塊、木塊、石板等,石塊縫隙填充青苔和墨綠,既通氣滲水,又自然美觀。
(2)以立面界定物和水平踏面鋪砌構成的踏步:豐富而多變,立面界定物的材質和色彩,柔化了踏步的存在。填充物的材質和特性,既滿足了踏步與道路、地坪、廣場在材料上的功能要求,又確保了踏步的通氣和雨水的下滲。
(3)擋牆的柔化設計:擋土牆除了擋土的實用作用外,還具有美化環境的造景功能。傳統習慣上的擋土牆一般採用內磚外面磚、或大理石裝飾,「牆」的感覺太強烈,呆板而缺乏生氣。生態型擋土牆在剖面構造和裝飾材料上的創新和開拓而賦予其生命活力和自然內涵。
(4)景牆的柔化設計:景牆在園林中具有組織空間和分隔空間作用,也是「破牆透綠」的載體。景牆的高度和通透度隨空間的大小和功能而定,而景牆的立面裝飾材料盡量選擇具有自然生態美感的裝飾材料進行柔化。
第一,磚(含預制混凝土砌塊)結構景牆:這類結構的景牆由於其結構的限定而表現出較強的人工味,在立面材料選擇上通過自然本色材料的展現,給人一種和諧的自然美、生態美。第二,木結構景牆:由於結構、材料的自然本色而被廣泛運用於園林環境中。這類結構的景牆在細部處理上有二種:①採用自然狀帶樹皮,即未經任何裝飾處理的杉木或棕櫚木,通過麻繩或銅絲固定,簡潔而富有野趣。②採用人工加工裝飾處理的杉木板或松木條,通過銅釘或不銹鋼螺絲固定,自然而富有情趣。第三,竹結構景牆:俗稱「竹籬笆」,既有傳統古典園林的特色,又不失古樸高雅的情調,這類結構的景牆造價經濟,施工簡潔而生動,自然而親切。
(5)停車場的柔化設計:停車場是園林綠地中大面積的硬地,主要滿足車輛的停放、調頭等。大面積的水泥場地雖然為停車提供了方便,但水泥場地的輻射熱及無遮蔭的環境為停放的車輛帶來許多弊端,如場地水的下滲問題、曝曬問題等。生態型停車場在滿足停車功能的前提下解決了下滲水問題、遮蔭問題。
第一,停車場的墊層結構:採用滲水墊層結構,即在素土夯實上鋪設:300mm的級配碎礫石層,在碎礫石層上鋪設50mm厚砂墊層,在砂墊層上鋪設面層磚。第二,停車場的面層:採用混凝土植草磚或工程塑料承重格,在磚或格的空隙處覆土種耐踏草種。塑料承重格由於材料的輕薄而草坪種植面積多,綠視效果好。第三,停車場的遮蔭:在不影響停車、調頭的前提下開設樹壇,種植樹冠有濃蔭大喬木。
(6)亭廊柔化設計:亭廊及花架在園林綠地中既是休息設施,又是園林主要的造景小品建築。為體現生態美,除了在結構材料上選用自然本色樸素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竹材等之外,更主要的是在立體造型上,將綠色藤本植物與亭廊花架結構有機揉合在一起,青藤墨枝柔化了亭廊花架硬的線條,紅花綠葉賦予了亭廊花架以生命活力。
園林硬質景觀中的柔化設計打造的生態美,不僅為我們的環境增添了生氣昂然的自然美,同時又提高了我們生活環境的生態質量,硬質景觀需要其固有的裝飾美,也需要生態美的柔化設計。
7. 室內庭院景觀中的置石類型有哪些
通常有太湖石、靈璧石、斑馬紋石、泰山石、石筍、卵石等。對石的形狀、色澤、紋理、體量要求較高。常安放於樹下、水邊、寬闊的場所中,按放置的形式分為特置、散置。
獨峰石:體量大、色彩突出,姿態或優美或雄渾,古樸秀麗、形神兼備,置於庭園主要位置中,供人觀賞。這些孤賞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皺、丑的觀賞價值,又因歷年流傳,極具人文價值。如上海豫園的」玉玲瓏」,蘇州的」瑞雲峰」,杭州的「縐雲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等。
散點石:太湖石、靈壁石、英石、斧劈石、石筍石等,「攢三聚五」,「散漫理之」。有斷有續、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顧盼呼應、層次豐富。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是山石在庭院中最為廣泛的應用。日式庭院的置石景觀,則是重於布局的群體效果,體現一種自然天成的野趣,與我國的孤賞石有所不同。景石的放置是將景石具有特色的一面朝向觀賞者,除合乎真、善、美的法則外,更應注重牢固、安全。堆疊山石要注意的是:
1、在同一座山或同一區域的景石組合中,忌用不同種類的石材。
2、石材的紋理要統一,切忌橫七豎八亂堆亂放。
3、石色要協調,盡量選用色彩協調統一的石材。這樣使人感到整個假山渾然一體,置石也與環境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