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坡景觀固化
❶ 駁岸與護坡在作用、形式及施工方法的不同
駁岸與護坡在園林施工中統稱為岸坡,園林中的各種水體需要又穩定、美觀的岸線,並使陸地與水面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防止因水岸坍塌而影響水體,因而在水體的邊緣修築駁岸或進行護坡處理。
一、駁岸:
駁岸是一面臨水的擋土牆,是支持陸地和防止岸壁坍塌的水工構築物。
駁岸用來維系陸地與水面的界限,使其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駁岸是正面臨水的擋土牆,用來支撐牆後的陸地土壤。如果水際邊緣不做駁岸處理,就很容易因為水的浮托,凍脹或風浪淘刷而使岸壁坍塌,導致陸地後退,岸線變形,影像園林景觀。
駁岸能保證水體岸坡不受沖刷。通常水體岸坡受沖刷的程度取決於水面的大小,水位高低。風速及岸土的密實程度等。當這些因素達到一定程度時,如水體岸坡不做工程處理,岸坡將失去穩定,而造成破壞。因而,要沿岸線設計駁岸以保證水體坡岸不受沖刷。
駁岸還可以強化岸線的景觀層次。駁岸除支撐和防沖刷作用之外,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處理,增加駁岸的變化,豐富水景的立面層次,增強景觀的藝術效果。
1、駁岸的造型
按照駁岸的造型形式可將駁岸分為規則式駁岸、自然式駁岸和混合式駁岸。
2、砌石類駁岸
砌石類駁岸是指在天然地基上直接砌築的駁岸,埋設深度不大,但基址堅實穩固。如石駁岸中的虎皮石駁岸、條石駁岸、假山石駁岸等。此類駁岸的選擇應根據基址條件和水景景觀要求確定,即可處理成規則式,也可做成自然式。
3.樁基類駁岸
樁基是我國古老的水工基礎做法,當地及表面為鬆土層且下層為堅實土層或基岩時最宜用樁基。其特點是:基岩或堅實土層位於鬆土層下,樁尖打下去,通過樁尖將上部負荷傳給下面的基岩後堅實土層;若樁基打不到基岩,則利用摩擦樁,借摩擦樁側表面與泥土間的摩擦力將荷載傳到周圍的圖層中,已達到控制深陷的目的。
4.竹籬駁岸、板牆駁岸
竹樁、板樁駁岸是另一種類型的樁基駁岸。駁岸打樁後,基礎上部臨水面牆身由竹籬片或板片鑲嵌而成,適於臨時性駁岸。施工時,竹樁。竹籬要塗上一層柏油,目的是防腐。竹樁頂端由竹節處截斷以防雨水積聚,竹片鑲嵌直順緊密牢固。
二、護坡:
護坡在園林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原因是在與水體的自然緩坡能產生自然、親水的效果。護坡方法的選擇應依據坡岸用途、構景透視效果、水岸地質狀況和水流沖刷程度而定。目前常見的方法有鋪石護坡、灌木護坡和草皮護坡。
1、鋪石護坡
當坡岸較陡,風浪較大或者因造景需要時,可採用鋪石護坡。
施工方法如下:首先把坡岸平整好,並在最下部挖一條梯形溝槽,槽溝寬約40~50cm,深約50~60cm。鋪石以前現將墊層鋪好,墊層的卵石或碎石要求大小一致,厚度均勻,鋪石時由下至上鋪設。下部要選用大塊的石料,以增加護坡的穩定性。鋪時石塊擺成丁字形,與岸坡平行,一行一行往上鋪,石塊與石塊之間要緊密相貼,如有突出的稜角,應用鐵錘將其敲掉。鋪後檢查一下質量,即當人在鋪石上行走時鋪石是否移動?如果不移動,則施工質量合乎要求。下一步就是用碎石嵌鋪石縫隙,再將鋪石夯實即成。
2.灌木護坡
灌木護坡較適於大水面平緩的坡岸。護坡灌木要具備速生、根系發達、耐水濕、株矮常綠等特點,可選擇沼澤生植物護坡。施工時可直播,可植苗,但要求較大的種植密度。若因景觀需要,強化天際線變化,可適量植草和喬木。
3.草皮護坡
草皮護坡適於坡度在1:5~1:20之間的湖岸緩坡。護坡草種要求耐水濕,根系發達,生長快,生存力強,如假儉草、狗牙根等。護坡做法按坡面具體條件而定,最為常見的是塊狀或帶狀種草護坡,鋪草時沿坡面自下而上呈網狀鋪草,用木方條分隔固定,稍加壓踩。
❷ (三)河口海岸生態護坡修復要點
河口海岸的生態修復延伸到水環境綜合整治中。生態護岸以保護和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為前提。在再生生物群落的同時,建設具有設定抗洪強度的河流護堤工程,能夠提高水系功能和改善水的質量,把受人類嚴重干擾和破壞的河道修復成為水體與土壤、水體與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近自然狀態的河道。因而,生態護岸技術在水環境綜合整治中逐步得到了應用和發展。
生態護岸是利用石頭、木材、多孔環保混凝土和自然材質製成的柔性結構等構建,對河岸進行加固,防止河道淤積、侵蝕和下切,同時多孔護岸材料,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保障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的和諧統一。透水的護岸也保證了地表徑流與地下水之間的物質、能量的交換。其生態護坡手段如下:
1.河岸類型對護坡形式的選擇
河水流動過程中形成明顯的沖刷面和回水灣沖刷型、回水型和普通型河岸。處理時依河優勢,充分考慮其水動力學特徵,對於沖刷型河岸,河岸要承受河水的強烈沖刷作用,特別是在洪水季節,沖刷面是河岸侵蝕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區域,對其進行生態護坡的首要措施是穩固岸堤。因此,對沖刷面,必須採用隔離封閉的護坡形式,最簡單的方法是砌石,考慮到整體協調美的生態要求,可以由低向高逐漸過渡堤岸形式,由外向內降低抗沖刷材料強度。
對於回水型河岸,河水流動相對緩慢,河岸主要起緩沖作用,河水流線呈螺旋型,在回水灣,污染漂浮物容易滯留。對其進行生態護坡時,重點考慮生態美學特徵,強調河岸的形式變化,特別是復合生態系統培植、發育和完善,同時,可以構建局部生態景觀。
對於普通型河岸,其河水動力特徵介於上述兩種類型之間,但是,依河道寬度的變化。普通河岸也呈現微弱的沖刷面和回水面,在設計處理時,應注意其功能特徵,適當取捨,既要保證岸堤的穩固性也應注重岸堤的生態性能。
另外,河岸沖刷面一側的河水以湍流為主,稀釋和自凈能力較強,抗污染負荷能力也強,回水面和普通型河岸一側河水以層流為主,自凈能力較弱,環境容量較低,容易形成典型的遲滯型污染。
2.生態護坡建設方法
(1)介質篩生態護坡
在對河堤進行護坡處理時,由內及外,向河布設粒徑逐漸放大的天然石塊護坡介質,臨河面由粗石顆粒組成,孔隙率低,但是孔徑大:內側由細石顆粒組成,孔隙率高,但是孔徑小。這樣,由河向岸就形成介質篩的形式,一方面,這種結構能夠有效地保護坡堤,減輕河岸沖刷、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這種結構為水生多生態系統的發育創造了條件,遠離河岸的微型空間內便於低級生物的繁殖,而臨河的大空間內便於高級生物的生存。介質篩護坡是自然河床形式的延伸,與其他人工護坡形式相比,它更趨向於自然,節約投資和建設費用。
依據介質篩分的基本原理,確定介質篩護坡的標准形式如圖10-34所示。可以看出,介質顆粒水平角小於45°,在介質篩底層外設置松木樁,在木樁外堆放防沖刷石塊;在介質篩與松木樁間以及介質篩空隙間種植挺水植物。對岸坡植被景觀營造,以喬木為骨架,喬灌草結合,與周圍景觀視廊相協調。
圖10-34 介質篩護坡的標准形式
這種形式的護坡適用於水利條件較好的河段,其穩定性主要依賴於最外層卵石的大小和護角的處理。
(2)仿濕地生態護坡手段
濕地生態系統的強大功能已被廣泛認同,其核心在於多生物生存條件的集成和穩定。在生態護坡處理中,可以借用濕地建設的成功經驗,營造局部仿濕地系統。在回水灣和河面較寬的河段,岸堤受沖刷的壓力減弱,岸堤的穩固性較強。對這類岸堤進行護坡處理時,以植被穩定技術優先,通過植物發達的根系固化土壤和堤岸。由於細介質中孔隙率大,微生物豐富,實質上已形成了沿河帶狀小型仿濕地生態護坡,就是在這類岸堤上完善其濕地生態系統,建立高級生命棲息的環境空間,促進生態系統的新陳代謝,同時,杜絕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干擾。
(3)根穩定生態護坡手段
樹木與草坪生態護坡存在一定差異,樹木對內部土壤具有較好的穩定作用,草坪對表土具有較好的固化作用。因此,現代生態護坡往往兼顧兩種模式,採用樹木與草坪相結合的護坡形式。對樹木根系進行穩定和固化是生態護坡的主要工程技術問題。可對其進行特別處理,即根系穩定生態護坡手段,它是通過穩定單株樹木的根系來實現整體堤岸穩定的技術。根據河水的流向,可以劃分出樹木根系的迎水面和背水面,對迎水面一側,採用混凝土澆注的硬處理;對背水面一側,採用網狀預留孔處理。這樣處理既避免了樹木根部被沖刷侵蝕,又為根系提供了物能交換的通道,從而強化對樹木根系的保護,進而對河流堤岸進行保護。
3.生態護坡恢復設計
根據夾河水利規劃,在維持夾河大堤現狀的情況下,對陌堂橡膠壩至入海口的夾河河道兩側濱水堤岸進行生態護坡建設。依據夾河現有的岸堤情況和水利條件,採用寬體斜坡護坡技術、根穩定生態護坡技術、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坡技術和半干砌石護坡技術等對其進行改造和建設。對已做石砌護岸的河段根據具體的水利及區位等因素採取退岸方式,將其改造成1:3.0的斜坡護岸,並採用半干砌石、地理板框等技術進行岸坡穩定。對自然岸堤進行平整,保護天然植被,特別是喬木,營造寬體斜坡,擴大泄洪空間。同時,對河槽與堤壩之間的灘地進行植物修復等水土保持措施。
(1)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建設
在夾河上游段的部分混凝土硬化河岸改造、構建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斷面如圖10-35所示。該段護岸全長約15.0km。
圖10-35 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斷面圖
為防止坡角侵蝕,沿河岸打3~4排木樁,木樁間距約5cm,在保證良好的透水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防止河水沖刷坡角;為延緩木樁腐爛,考慮將木樁完全打入水下,即要求木樁樁頂高程低於常水位。在木樁內側漿砌高度大約50cm的卵石,卵石頂高程高於常水位約30cm,以防止涌浪對生態護岸的沖刷。考慮到系統對氮的去除,可選用沸石內嵌與卵石中,提高生態系統對氮的去除。
現場澆築混凝土模塊,在混凝土半干狀態下,將大卵石置於其上,沿坡角向坡頂密實鑲嵌堆放,待混凝土完全晾乾後,天然石與混凝土固化為一體。在未澆築混凝土的坡面上,石塊受到其他固化石的擠壓作用,也穩定在岸坡上。混凝土砌塊平面尺寸約寬30cm,長50cm,其深度須滿足護岸穩定要求,且間距不小於1m。卵石粒徑約20~30cm。
在半干砌石上覆土30cm,移植附近相鄰區域的表土,以保持覆土有機質含量,在覆土上培植草本和灌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保證岸坡坡度小於1:3.0。為營造生物生存棲息空間,在木樁河水側拋石。為維持由江向岸的透視景觀,喬木不應太密,在保護現有喬木的基礎上,落葉與常綠搭配,臨河處盡量選用垂柳等彎曲喬木。
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要比干砌石護岸穩定,且具有多空隙,能夠保證河水與空隙水及地下水之間的交換,空隙間填土又為植物生長提供了紮根基礎。
(2)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岸建設
如圖10-36所示,對夾河上游段其他混凝土硬化河岸改造、構建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岸,這種形式結構穩定性強、耐洪水沖擊。斷面如圖10-36所示。該段護岸全長約15km。
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岸的坡角處理同上面的半干砌石介質篩護岸技術;沿修正後的緩坡傾斜面布設混凝土板框,為維持板框內鬆散堆積的碎石的穩定性,板框規格為1.0m×1.0m,板框採用混凝土整體現澆製作;在框格中,依介質篩原理填充不同粒徑介質。框架厚度40cm,框中底層填粒徑5mm,厚10cm的粗砂,其上再填粒徑2cm厚10cm的礫石,礫石上面鋪一層粒徑6~8cm的碎石,形成地理板框介質篩;最後在板框上敷表層土30cm厚,在保護現有喬木基礎上,對岸坡進行再綠化,栽植落葉喬木,覆土上間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為營造生物生存棲息空間,在木樁河水側拋石,並栽植柳樹和蘆葦等親水植物。
圖10-36 地理板框介質篩護岸斷面圖
(3)寬體斜坡護岸建設
如圖10-37所示,在夾河下游部分軟質受損河岸區域內,岸坡上植被發育較好,植物根系有效地維持了岸坡的穩定,但是略顯單薄,岸上植被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該段考慮主要以植被恢復為主,有效利用植被根系的固土功能和控制面源污染的功能。該段全長約15.66km,寬度設計在20~50m之間,護岸斷面形式如圖10-37所示。
圖10-37 寬體斜坡護岸斷面圖
在夾河護岸方案中,堤岸坡角處採用了木樁+植物營養體束的護岸技術,如圖10-38所示。具體做法為,在岸坡坡腳嵌入直徑15cm、長1.5m的原木木樁,將萌芽力強的柳樹幼枝或蘆葦、菖蒲等捆成一束,用木樁將其固定在河岸坡腳。在柳樹或蘆葦、菖蒲根系未萌發之前,主要靠植物苗木束起到臨時保護河岸的輔助作用;在植物根系萌發之後,植物營養體和根系永久的護岸,達到恢復河流生態系統多樣性、提高水體凈化功能的最終目標。
圖10-38 木樁+塊石的護岸技術設計
岸堤的小傾角將減緩河水對岸堤的沖刷作用,緩解洪峰快速遷移對下游造成的壓力。坡面設計要有三維坡度變化,在水際部位設計為倒圓角坡度;在寬體斜坡護岸上採用植被穩定方法,種植柳樹、水楊,白楊、榛樹以及蘆葦、香蒲等耐濕喜水性植物。對岸堤進行穩定;在坡面上間種景觀植物,追求植物景觀的多樣性,在坡角下構築水生植物,穩定護堤,保持坡角、坡面、坡頂植被的發育和穩定;保護現有沉水、浮葉、挺水、濕生植物和灌、喬木植被系統,營造縱向生態鏈。通過沿岸拋石,構築岸邊水生兩棲類動物棲息繁衍的場所及環境,為小型動物提供避難場所。
生態護岸除了保持水土、保護河堤以及污染治理等功能外,其最主要的功能將是作為景觀林以增加河道走廊的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穩定性以及提高河道走廊的景觀效果。所以在生態護岸的建設過程中,生態護岸的景觀功能被提升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植物物種選取將在兼顧植物的保水護土、污染治理能力的基礎上,主要考慮其景觀功能。植物選取和種植時應注意高矮錯列,葉色和花色相搭配,喬、灌、草分層配置,以強化防護林帶的景觀效果。
防護林植物的選擇堅持本地物種優先的原則,同時兼顧植物的景觀價值、經濟價值和抗性能力。
在河灘地勢較低處種植香根草、荊三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河灘地勢較高處栽種槐樹、柳樹、楊樹等喬木和杞柳、紫穗槐等經濟型灌木,並配置石榴、月季、玫瑰等觀賞性樹種。以此形成河道走廊防護林帶,以增強景觀效果,穩固河堤,防止水土流失。防護河堤兩側的面源污染收集和配布水溝渠,分隔河堤和修復工程,以提高河道走廊生態帶的層次感,加強河道走廊的生態穩定性。
4.生態護坡修復注意問題
在建設生態溝渠及生態護岸時,應以提供生物生長棲息的生物材料為主。通過使用生物材料對受損護岸進行生態修復,這類生態修復方法一般是採用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相物質組成的具有一定強度的多孔人工材料作為載體,利用多孔材料空隙的透氣、透水等性能,並滲透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從而恢復河岸的植被,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利用生物材料進行修復,如圖10-39所示。
圖10-39 生態混凝土護岸方法
(據謝三桃、朱青,2009)
在河流護岸進行生態修復上,不僅要滿足防洪排澇和生態系統健康的需求,同時也要達到景觀美質和親水和諧的功效。基於這個生態修復的要求,可以採用景觀型多級階梯式人工濕地護岸和景觀凈污型混凝土組合砌塊護岸技術等。這類修復方法一般是以無砂混凝土樁板或無砂混凝土槽為主要構件,在坡岸上逐級設置而成的護岸形式。通過在樁板與坡岸之夾格或無砂混凝土內填充土壤、砂石、凈水填料等物質,並從低到高依次種植挺水植物和灌木,從而形成岸邊多級人工濕地系統,美化了河道岸坡,呈現出層層階梯式綠色景觀,同時沿護岸線可設置的親水平台,以便人們隨時的能夠親水,如圖10-40所示。
圖10-40 景觀型多級階梯式人工濕地護岸
(據謝三桃、朱青,2009)
陳海波等在對生態護坡在河道整治中的應用時提出,生態護坡的選擇和設計應遵循水力穩定原則、生態和諧原則和因地制宜原則。顧秋平等提出,生態護坡技術應該堅持以下原則:①生態邊坡必須能夠營造一個適合陸生植物、水陸兩生植物、水生動植物生長的生命環境;②生態護坡應滿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穩定要求,並降低工程造價;③要盡量減少剛性結構,增強護坡在視覺中的「軟效果」,美化工程環境;④進行水文分析,確定水位變幅范圍,結合植物調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植物;⑤盡量採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環境污染;⑥布置時考慮人們的親水要求。
在生態護坡的設計和類型選擇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首先要了解河道護坡的功能定位,如果待整治河道為主幹行洪河道,那麼就要優先考慮防洪排澇和航運對護坡穩定的需求,兼顧生態功能。在選擇材料和類型時可以在迎水面邊坡以傳統的干砌塊石為主,推廣使用三維土工植被網、植被型生態混凝土、土工材料復合種植等生態護坡新技術,嚴格限制漿砌石或混凝土護坡。同時,還要兼顧考慮待整治河道的位置及岸邊空間,如城鎮河道,在考慮其生態景觀功能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其所處空間位置的有限性,如果空間有限,那麼佔地面積大的生態型護坡就不適合待整治河道。②了解河流底泥和岸坡的土壤狀況,了解其親水性,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護坡的類型、植被的種類以及護坡的材料。③了解河道的水質狀況以及污染物排入其中的方式。對於水質要求較高、面源污染嚴重的河道,在設計時可以構建多級階梯式、潛流型或表面流型人工濕地護岸系統。④河道的水文情況,尤其是水體的流速。對於流速緩慢的小型河道,可以直接利用草、蘆葦和柳樹等天然植物材料進行岸坡防護,這些植物都是親水的,在潮濕環境中能茁壯成長,可以在保護岸坡的同時,創造出豐富的岸邊自然生態環境。而對於水流較急、岸坡侵蝕較大的河段,單純利用草皮、柳樹和蘆葦等活體材料進行護岸,容易遭到破壞,應結合土工材料、石料、木樁等堅固材料,加強護岸的穩定性和抗侵蝕性,可以選擇三維網墊、混凝土框格、混凝土砌塊的植草護坡等復合生態護坡。
總之,生態護坡的設計和選擇應考慮河道護坡的功能需要以及各類型護坡的具體應用條件,使生態護坡和河流生態系統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有機的、開放的系統。
雖然生態護坡的應用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只考慮了生態護坡對植物的需要,而忽略了動物和微生物,忽略了生態護坡作為一個完整生態系統的動態性,忽略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護坡應該是在保證邊坡穩定的基礎上,以營造河道邊坡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為主要目標。因此,現有的生態護坡技術,雖帶有一定的生態色彩,卻是不完善的生態護坡技術,而是生態型護坡。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滿足邊坡系統對生物多樣性的要求,建立能夠使動物、植物、微生物共存的生態護坡,生態護坡的研究須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護坡材料。為了實現真正滿足生態學要求的生態護坡,需要將護坡工程對河道的水質、水文、生態系統的影響降至最小,這就需要逐漸改進護坡所採用的材料,使生態護坡在修復水體污染、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營造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其生態學功能。
2)生態護坡的設計和類型。生態護坡的設計,包括護坡材料、護坡植物、坡比以及護坡結構形式的選擇等。要通過試驗和實踐探索,研究在不同地質條件下,不同護坡材料、護坡植物、坡比以及護坡結構形式等的組合對水流流態和流速等河道水力特性的影響,對坡面穩定性的影響,對護坡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的影響,探索出對河流生態系統影響最小的最佳組合。
3)施工方法。即使有了完美的生態護坡設計和方案,如果施工過程不能完美呈現其各要素間的結合,也會影響生態護坡的生態效果。因此,應逐漸完善生態護坡的施工方法和技巧,將生態護坡的各要素有機結合,使其生態功能充分發揮出來[31]。
煙台市在充分保護好原有的黑松植物群落海防林的基礎上,在臨海一側主要種植黑松、白蠟、檉柳、紫穗槐等抗海風、耐鹽鹼、耐瘠土、固沙性好的樹種。在相對風沙較弱的區域栽植景觀效果好的銀杏、合歡、欒樹、楸樹等喬木和黃櫨、紅楓、紫葉李、連翹等各種小喬木、花灌木。並合理調配喬、灌、花、草的比例,突出喬、灌木的綠化地位和綠化效果,突出季相色彩變化,注重各樹種色彩、冠性等生物學特性的互補作用,栽植的植物種類達到150多種,植物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基本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觀效果。
❸ 園林景觀設計知識: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有哪些
1、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施工工藝
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包括以下工序:坡面整理、鍍鋅鐵絲網和錨釘的鋪設安裝、植被混凝土製備、植被混凝土噴植。
2、坡面整治
將坡面對施工有礙的一切障礙物清理干凈。包括:
清除植被結合部。清理坡面開口線以上原始邊坡的接觸面,清理寬度1.0~1.5m,以鏟除原始邊坡上植物枝幹為准,對地下根莖無必要進行挖除,此部分作為工程與原坡面的過渡即植被結合部;
清除坡表面的雜草、落葉枯枝、浮土浮石等;
坡面修整處理。對於明顯存在危岩的凸出易脫落部位,進行擊落,可先用電錘或風鎬在凸出部位沿坡面鑽出孔洞,然後用錘擊落。對於明顯凹進的地段,進行填補,可用風鎬將需填補處鑿出麻面,其深度不宜小於1cm,然後用高壓風、水將其沖洗干凈,最後用M7.5砂漿將其填平。
3、鐵絲網和錨釘的鋪設安裝
完成坡面整治、網和錨釘鋪設,並做好植被混凝土基材組分備料並配製後,即可進行植被混凝土基材噴植施工。噴植所用設備為一般混凝土噴射機,分基層和表層分別進行。從坡面由上之下進行噴護,先基層後表層,每次噴護單寬4~6米,高度3~5米。
噴播由大於12立方的空壓機送風,採用乾式噴漿法施工(設備與噴錨設備相同,採用PZ-6噴漿機械)。
基層噴植。1)方法:在噴漿之前再次檢查坡面上的浮土、草皮、樹根及其它雜物是否清理干凈,確認後用水進行坡面噴淋,以促使噴射植被混凝土基材與基面連接緊密,然後進行試噴試驗,以調節水灰比,再進行噴漿施工;基層的噴護厚度為8~9cm;噴射作業開始時,應先送風、後開機、再給料,噴射結束時應待噴射料噴完後,再關風。2)控制措施:基層噴射混凝土可一次噴至設計厚度,不需分層噴植;噴射過程中,噴嘴距坡面的距離控制在0.6m~1.0m之間,一般應垂直於坡面,最大傾斜角度不能超過10°;噴漿中,噴射頭輸出壓力不能小於0.1MPa;噴射採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進行,先噴凹陷部分,再噴凸出部分;噴射移動可採用「S」形或螺旋形移動前進。
表層噴植:基層施工結束8h以內進行表層噴護,一般控制在3~4h;表層的噴護厚度為1~2cm;表層噴護之前在坡面上噴一次透水,保證基層和表層的粘結;近距離實施噴播,以保證草籽播撒的均勻性;噴播採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單塊寬度按4~6m進行控制。
❹ 土壤固化劑可以在高速公路護坡上加固使用嗎
可以。
這種東西以前是美國在越南戰爭時候使用,用來修建戰地機場的。
❺ 大型景觀護坡怎麼處理
新豐江水庫我找同問題我沒辦解決,簡單說種植些植物,雖定期或者定期水位變化,考慮基本都耐淹植物,配置問題,首先要達景觀效,其期存.我習景觀,所些問題表達清楚,希望能夠幫助我,謝謝......
必須要保護水體 , 防止靠近,破壞水體,或者向面扔些廢品,污染水體.護攔要設置阻擋群,植物要種植,所比較麻煩.希望能夠幫助......謝謝.............
好好看看吧
別人的只能參考
❻ 護坡景觀的做法
綠霸三維排水柔性生態邊坡工程系統是採用環保軟體材料取代高耗能、高污染的鋼筋、水泥、石塊等傳統硬體材料,建造邊坡的工程專利系統,是國家創新基金支持項目,並且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綠霸三維排水柔性生態邊坡工程系統是採用「三角內摩擦緊鎖結構+三維排水+植被根系」構建的復合穩定的生態邊坡,水土保持與綠化一次完成,是生態、環保、節能與柔性結構四位一體的邊坡建設新技術。
綠霸三維排水柔性生態邊坡工程系統可以在等級公路建設中構築永久穩定性邊坡。與常規方法建設的等級公路相比,綠霸三維排水柔性生態邊坡工程系統建設的等級公路邊坡可大大節省土地。
其中,綠霸生態袋是綠霸三維排水柔性生態邊坡工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綠霸生態袋為綠色植被提供一種理想的種植塊,綠霸生態袋有過濾功能,在充許水通過時,可以防止顆粒滲透。綠霸生態袋透水不透土,是水土保持的關鍵特性。
綠霸生態袋具有抗紫外、抗老化、無毒、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特點,並永不降解,百分百全回收,真正實現了零污染;
綠霸生態袋具有目標性透水不透土的過濾功能,既能防止生態袋內填充物的流失,有可以實現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從而減小邊坡的靜水壓力,同時綠霸生態袋不透土的特性,也保持了水土及植被耐以生存的介質.
綠霸生態袋袋體柔軟,非常方便施工建設;
綠霸三維排水聯結扣將同一力學數學模型下設計的綠霸抗紫外生態袋相互聯結,形成穩定的三角內摩擦緊鎖結構,三維排水聯結扣的特殊功能設計是柔性邊坡結構穩定的必須條件.
綠霸三維排水柔性生態邊坡工程主要用來對公路、鐵路、湖泊河道、礦山礦場、地產園林等開挖形成的邊坡進行邊坡防護及植被恢復,使結構穩定、水土保持與綠化一次完成,是生態、環保、節能與柔性結構四位一體的邊坡建設新技術。具有良好的生態綠化效應,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創造植物生長基層,促進植物生長正向演替。
❼ 邊坡綠化固土護坡應遵循什麼原則
遵從固土護坡功能與美化環境兼顧原理,邊坡植物防護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防止沖刷,兼有美化環境的功能。一般應選擇乾旱、瘠薄、根系發達、覆蓋度好、易於成活、便於管理、同時兼顧景觀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
❽ 園林景觀工程常見的護坡方式有哪些
常見的有二種,一是石頭護坡,二是灌木護坡如紫穗槐。
❾ 邊坡生態景觀的定義是什麼
邊坡生態景觀即邊坡綠化是一種新興的能有效防護裸露坡面的生態護坡方式,它與傳統的土木工程護坡(鋼筋錨桿支護、掛網、格構等)相結合,可有效實現坡面的生態植被恢復與防護。不僅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還可以改善環境和景觀,提高保健、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