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景色解說詞

景色解說詞

發布時間: 2020-12-06 02:09:13

① 關於風景名勝的解說詞

靈岩寺解說詞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並名列其首。靈岩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駐足靈岩勝景,你會看到,這里群山環抱、岩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跡薈萃、佛音裊繞。這里不僅有高聳入雲的辟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岩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不至靈岩不成游也」之說。
景點介紹:
辟支塔,始建於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於嘉佑二年(1057年),歷時63年完工。「辟支」出於佛教,音譯為「辟支迦佛陀」,略稱「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為一座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塔高55.7米,塔基為石築八角,上有浮雕,鐫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塔身為青磚砌就,各層皆施腰檐,下三層為雙檐,二至四層檐下置平座。塔檐與塔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塔內一至四層設塔心柱,內辟券洞,砌有台階,可拾級而上,自第五層以上砌為實體,登塔須沿塔壁外腰檐左轉90度進入上層門洞。塔身上置鐵質塔剎,由覆缽露盤、相輪、寶蓋、圓光、仰月、寶珠組成,自寶蓋下垂八根鐵鏈,由第九層塔檐角上的八尊鐵質金剛承接,在塔內延續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氣勢雄偉、造型美觀、結構復雜、比例適當,呈典型的宋代風格,為靈岩寺標志性建築。宋代文學家曾鞏有詩贊曰「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
千佛殿,因殿內供置眾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一649年),宋嘉佑和明嘉靖、萬曆年間重修,現存木結構為明代建築。
千佛殿依山建於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繪華麗,檐角長伸高聳,有展翅欲飛之勢。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礎皆雕刻有龍、鳳、花、葉、水波及蓮瓣、寶裝荷花等紋樣,雕工精美,凸顯唐宋之風。
殿內正中塑有通體貼金的「三身佛」。中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體現於自身,名為毗盧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從錢塘運至靈岩。東側為「報身」,名盧舍那佛,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銅鑄成。西為「應身」,名釋迦牟尼佛,也為銅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鑄造。佛像頭頂有螺形肉髻,體態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三尊佛像皆結跏跌坐,儀容端莊,衣紋流暢,服飾簡潔,極具藝術感染力。
千佛殿最受廣大遊客和專家們稱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羅漢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於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補塑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年)。這些塑像皆坐於80公分高的磚砌束腰座上,羅漢像頂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間。古代藝術家們在塑造這些羅漢像時,打破傳統的佛教造像模式,側重於寫實,具有濃郁的世俗氣息和現實生活情趣,以形寫神,以神表情,以情現心,重在體現每尊羅漢的個性與特點,重在刻畫出羅漢的內心世界,使之真實、生動,更接近於生活。觀其形態,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講手指、或側耳細聽,無不準確生動。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慍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據理力爭,有的閉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縱目遠眺,無不細致入微。看其氣質,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傖潦倒,有的雍容華貴,無不形象傳神,可謂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動。此外,人體與衣飾的關系處理也非常得當,線條的曲直、虛實與起伏,動作瞬間的衣褶變化,織物的質感,都表現的准確而生動,節奏感極強。一位醫學界人士說,透過羅漢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對人體解剖學的准確把握。另外,1982年維修時還發現,這些彩塑羅漢還像人體一樣有腹腔,腹腔內有用絲綢做的五臟六腑,此外還有五銖錢、開元通寶和宋代前三朝的銅幣及宋代銅鏡、墨書題記等文物。
1912年,清末學者梁啟超來此游覽,贊譽千佛殿泥塑羅漢像為「海內第一名塑」,並親筆寫下了碑碣。1987年,賀敬之來靈岩參觀千佛殿後寫下了「傳神何妨真畫神,神來之筆為寫人。靈岩四十羅漢像,個個喚起可談心」的詩句。藝術大師劉海粟來靈岩觀後,揮筆寫下「靈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贊語。
墓塔林 靈岩寺歷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石質墓塔167座,墓誌銘、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呈方形、圓形、八角形,有浮雕裝鈽。塔身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號。塔剎則有相輪、覆盆、仰月、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記載著高僧的經歷,它見證了靈岩寺的歷史沿革,是研究佛教發展史的珍貴史料。
墓塔林中部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磚石結構、單層重檐式北魏祖師塔(法定墓塔),甬道兩側列峙全石結構群塔,依塔身形制分為方碑形塔、鍾形塔、鼓形塔、穿堵婆塔(喇嘛塔)、經幢式塔、亭閣式塔六種。
墓塔林,是一座積淀豐厚的古代石刻藝術博物館。墓塔,造型各異,結構細膩,布局合理;雕刻,內容豐富,技法多樣,精美絕倫。如塔座束腰,雕有各種藝術形象,有承重的力士,在重壓下咀巴大張,面部扭曲,四肢與腰背曲彎,全身肌肉突起,給人以力的誇張和負重的艱辛;有的雕騎士身跨雄獅,手執曲棍擊打馬球的場景;有的雕嬉戲玩耍的幼獅,憨態可鞠;還有的雕衣帶飄逸、長綢舞動的娛樂場景等,一幅幅浮雕,無一不顯現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藝。
卓錫泉、白鶴泉、雙鶴泉
位於千佛殿東側崖壁下,三泉相臨,俗稱「五步三泉」。泉水從石澗中冒出,泉水甘冽,終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鏡,「鏡池春曉」即出於此。卓錫泉,亦名錫杖泉,世傳為法定禪師用錫枚敲擊山石,水隨錫杖飛涌而出得名。白鶴泉,亦名雙鶴泉,舊傳法定禪師尋水時,經山中樵夫指點,於雙鶴嗚處見泉,故名。卓錫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甘露泉
位於寺院東北里許,有「靈岩第一泉」之稱。於懸崖壁立、雜木叢生處見一石竇,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響,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常於此汲水煮茶為炊,入夜,也常於此說法論經,「清涼境界」為靈岩八景之一。
袈裟泉
位於轉輪藏遺址東側崖壁下,名列金《名泉碑》。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鑄鐵塊而得名。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斷,為寺院主要飲用水。該處危崖峭立,袈裟伴泉,池魚戲游,曲廊環繞,別有情趣。袈裟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檀抱泉
位於寺院西南數里處,因泉旁長有千年青檀樹而得名。它南依大山,北臨村落,檀因泉潤,泉因檀名,泉水旺涌,終年不息,為靈岩村民生產、生活主要水源地。檀抱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飛泉
位於靈岩寺崇興橋南里許,因泉水從崖壁縫隙中泄出,故名。又因泉水沿壁滑下,石潤水滴,又稱此處崖壁為「滴水崖」。因每遇霞光照來,顆顆水珠流光溢彩,乾隆帝取其名為「雨花岩」,並寫有「未見飛空天女散,落來岩際盡天花」的詩句。由於景色壯美,古時列為靈岩八景之一。
靈岩寺景區石中含竅,地下藏機,泉水飛瀑不勝枚舉。除卓錫泉、袈裟泉、檀抱泉被列入濟南七十二名泉外,雙鶴泉、白鶴泉、甘露泉、飲虎泉、上方泉、飛泉、黃龍泉、朗公泉亦被載入濟南名泉之列。

② 急求關於風景的解說詞……

鳥的天堂」是廣東省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風景區。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新會縣天門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白鶴、麻鶴、灰鶴和其它鳥雀。白鶴、麻鶴朝出晚歸,灰鶴則夜作晝息,它們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鳥的世界」。
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遊客。◆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遊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遊艇,可供遊客觀鳥和遊玩

榕樹常綠喬木,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須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干。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葯。

畫眉鳥身體棕褐色,腹部灰白色,頭、後頸和背部有黑色斑紋,有白色的眼圈,叫的聲音很好聽。
「小鳥天堂」四面環水,有一株巨大古榕樹,樹冠的覆蓋面積達一公頃,數以千計的白的、灰的鷺鷥棲息其間。白天,白鷺飛出覓食,夜間歸來。傍晚,灰鷺飛出,晨早歸來。鳥群悠閑自樂,見了人也不受驚。

著名作家巴金曾來此游歷後寫了一篇游記《鳥的天堂》,因而這棵榕樹便有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稱——「小鳥天堂」。相傳,此樹植於明代景泰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小鳥天堂位於新會城區以南10公里的天馬村河中。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這里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小鳥天堂是僑鄉廣東新會著名的國際級生態旅遊景點,位於距城區10公里的天馬村。她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佔地達18 畝,遠看像一片浮動綠洲的古獨榕,堪稱南國奇觀。而每天棲息在這棵美麗大樹上數以萬計的各種野生鷺鳥,暮出晨歸,嘎嘎而鳴,翩翩起舞,更蔚為壯觀。這一自然景象出現在人口稠密區,生生不息,已延續了384年(明萬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於「雀墩」),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典範,實屬罕見。歷年來,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慕名而至。

「一株榕樹便天堂」,一句詩概括了小鳥天堂的特點。三百八十多年前,這里原是一個水中泥墩,一棵榕樹經長期繁衍,成為覆蓋面積達一公頃的「獨木林」,泥墩也成為綠島。島上的榕樹長期棲息著數萬只的十多種小鳥,尤以白鷺和灰鷺最多。白鷺朝出晚歸,灰鷺暮出晨歸,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盤旋飛翔,嘎嘎而鳴,蔚為奇觀,形成「獨木成林古榕樹、百鳥出巢、百鳥歸巢」三大自然奇觀。380多年來,天馬人一直用「愛樹護鳥,愛護自己,愛護子孫」的祖訓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用各種各樣方式保護這個賴以生存的環境,使這個自然奇觀完好無損地保護至今。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後寫了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從此得名

解說詞:

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鳥的天堂。今天由我做你們的導游,一起來游覽鳥的天堂。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這里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小鳥天堂是僑鄉廣東新會著名的國際級生態旅遊景點,位於距城區10公里的天馬村。她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佔地達18 畝,遠看像一片浮動綠洲的古獨榕,堪稱南國奇觀。而每天棲息在這棵美麗大樹上數以萬計的各種野生鷺鳥,暮出晨歸,嘎嘎而鳴,翩翩起舞,更蔚為壯觀。這一自然景象出現在人口稠密區,生生不息,已延續了384年(明萬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於「雀墩」),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典範,實屬罕見。歷年來,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慕名而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就游覽了小鳥天堂,寫下了名篇《鳥的天堂》,並於1980年載入全國(包括港地區)統篇教材,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成為經典課文,每年在全國約2300萬名該年級學生中廣為傳誦。一級又一級,一代復一代,這個名聞遐邇的「鳥的天堂」,已在全國數億學生中深入人心。這一奇特的自然生態景觀,這一珍貴的自然遺產,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活的「教科書」,並以此作為窺視大自然的窗口,讓人們從中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立新型人鳥關系的過程,從而喚起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人類共同家園的美好情感。 時下,獨具生態文化色彩的「休閑型」旅遊,已漸成熱點,正引領著旅遊新時尚。2002年又恰逢國際生態旅遊年。請到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來;請到人們心馳神往的綠色家園來!「人間畢竟有天堂,暫別浮華,擁抱自然,聆聽百鳥和鳴,感受天籟之聲;到人的樂園,遠離塵囂,覓一方靜土,讓疲倦的心靈得到片刻棲息……好了,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閑話少說,現在就請您自己參觀鳥的天堂。2小時後在這里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③ 溫州的風景名勝解說詞

江心嶼位於甌江之中,佔地1070畝,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國家4A級旅遊區。「江心雙塔」專1997年被世界航標協會屬定為歷史文物燈塔。東塔建於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西塔建於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蜀僧青了率眾僧余嶼中建江心寺。
江心嶼自然風光秀麗,嶼內綠草如茵,古樹名木蒼翠蓊鬱,亭台點綴,橋榭相映,歷來被成為「甌江蓬萊」、「水中盆景」。人文景觀豐富,擁有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及應領事館舊址等古跡。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李白、杜甫、文天祥等歷代名人賢士留下詠嘆孤嶼詩章近千。孤嶼夜景更是流光溢彩,燈光影聲的完美組合,讓夜色中的江心嶼如詩如畫,如歌如潮!

④ 小河風景的的語言優美的解說詞

描寫河邊的景色優美句子
1.湖水像黑得發亮的絲絨,在寧靜的夜裡泛著幽光。湖水是凝然不動的,如同一缸濃濃的美酒。
2.小溪就像一條綴滿閃光寶石的飄帶,深深扎在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
3.峽谷中的溪水真像長出了翅膀,飛上山頭,變成千百個大噴壺,澆灌著一片片莊稼。
4.小河邊樹木蔥蔥,麻利的翠鳥點過水面,留下圈圈圓暈;笨重的鴨子浮過,劃破水面上樹的倒影;風起,粼粼的波光在陽光下格外的明麗耀眼。家鄉的小河,美麗的小河。
5.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著燦爛的朝霞像浮動的彩色緞帶。我喜歡在溪邊讀書,清新濕潤的空氣滋潤著我的喉嚨,淙淙流水伴隨著我的琅琅讀書聲。
6.一陣微風吹過,鏡子一般的水面波動起 來。魚兒成群結隊地游到水面,張大嘴呼吸著新鮮空氣。偶爾也有躍出水面的魚兒,翻個身又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圈的波紋,使水中的倒影晃成一片。
7.瞧!陽春三月的早晨,我又來到了小河邊。潺潺的流水唱著歡快的歌,嘩啦啦地向東流去,水中的魚自由自在地游著,好不快活!幾棵柳樹正在河邊梳洗長長的秀發,那柳枝纖細而柔軟,像瀑布一瀉而下,在微風的吹拂中擺著腰肢。近看,那柳芽像一顆顆綠星星掛滿枝頭,搖搖擺擺,可愛極了,而我,似乎也變成了其中的一顆,和柳枝一起盪鞦韆。「好不婀娜多姿的垂柳!」我不禁嘆道。柳樹彷彿聽懂了我的話,搖晃著枝條說:「嗨!老朋友,我們又見面了。」
8.在我的家鄉里,有一條小河。小河十分得清澈,岸邊的小草弟弟和柳樹姐姐都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好久不見的小河水,一隻小斑鳩站在小河中間的石頭上,正在一邊欣賞著自己映在水裡的影子,一邊品嘗著河水,一塊塊冰從山上隨著河水往前淌。夏天,太陽火辣辣的毒,這是,最令人興奮得是我們可以在小河裡洗澡,有一次,我在小河裡洗澡,一下子坐了下去,正好踩在了一隻小魚的身上,小魚被我踩了下去。河邊還有人插上傘釣小魚、網小魚。
9.泉水日夜不息地從山縫中淅出,涓涓滴滴,匯成細小的清流,從亂石叢中穿過,從山崖上跌落,曲曲彎彎,流淌在雜草和荊棘叢生的坎坷的山岩之間。
10.從前,在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前面,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這條小河清澈見底,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它清得能看見河底的小魚在嘻戲,能看見河底數不清的小石塊兒。河底住著一群非常友好的魚兄弟,它們每天都在一起做游戲,簡直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當地的人們都非常愛護這條小河,從來不污染它。
11.每一條波紋,都是一根輕柔的弦。那細白的浪花,敲打著有節奏的鼓點;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聲,應和著田野上拖拉機的鳴響;那纖細的低語,是在和剛剛從雪被裡伸出頭來的麥苗談心;那碰著岸邊的丁冬聲,像是大路上車輪滾過的鈴聲;那急流的水浪聲,是在催促著村民門開犁播種啊!
12.在小溪的淙淙聲中,飽含樹脂的幼芽在開放,水下的草長出水面,岸上青草越發繁茂。 這兒是一個靜靜的旋渦,旋渦中心是一棵倒樹,有幾只亮閃閃的小甲蟲在平靜的水面上打轉,惹起了粼粼漣漪。
13.春天來臨,小河兩岸的野花、小草、楊柳,在小河的輕撫中,柔弄著黃眉綠眼,舒展著輕軟的胳膊。當晨霧消失,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陽光灑在河面上,露出一大片紅色,多麼像美麗少女臉上的紅暈。漸漸的,河面上鍍上了一層金光,微風吹拂,頓時,金光被扯成無數塊碎片,在河面上飄盪著……再看看河中密密麻麻的小魚兒,嬉戲的鴨子,還有岸邊漂浮的像小銅錢般大小的浮萍,這一切的一切使小河春意濃濃,生機勃勃。
14.江水一浪接一浪,不斷地沖洗著岸邊的岩石,把岩石沖刷得十分光潔。
15.小河洋溢著滿河的春水,帶著來自上游的殘冰碎塊,高興地流淌著。每一個小小的漩渦,都是一片笑意,映著藍天白雲,和兩岸初春的嫩綠,流動著柔和歡快的聲音,啊!

⑤ 求風光片的解說詞

這是一個佳景回薈萃的神秘幽深的峽谷世界。

這是一個自然純凈、不柒世塵的原始畫廊。

這是一個集峽谷、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峰叢絕壁、溪流奇石為一體的人間仙境。這就一是桂西邊境旅遊帶上的一顆明珠——靖西縣古龍山峽谷群風景區。素有「山水桂林,氣候小昆明」之美譽。它以其所特有的KAST地貌蘊育了這神秘的峽谷。而地殼的變遷和億萬年的河水的沖刷鬼斧神工般的將大自然的傑作展現在世人的眼前。它神奇雄渾、、幽深神秘、原始清新、別具一格。
在旅遊 期間既可以觀賞幽深奇異的原始峽谷風光,又可以體驗驚險刺激的明河暗河漂流;既可飽覽氣勢磅礴的瀑布又可品味千恣百態的溶洞奇觀。它是生態旅遊、科考探險、攝影繪畫、吟詩寫作、休閑娛樂的天然聖地。是峽谷觀光游、暗河漂流、觀瀑休憩游的絕佳景區。

古龍山峽谷群風景區由古勞峽、新靈峽、新橋峽三個峽谷組成的。峽與峽之間的河流及三個地下暗河溶洞相通。形成三峽三洞連通的大峽谷群。整個峽谷長6.8公里。它是以優美的原始生態山水風光、神奇的溶洞景觀和浩翰多恣的原始森林景區為主體。以暗河峽谷群及溪流瀑布為特色。以峽谷觀光、暗河漂流為主要功能的生態旅遊景區。景區內由山、水、林、藤、洞、瀑、石為一體具有秀、奇、險、幽、奧、野的景觀特色。

說古龍山秀,秀在漫山碧透、鬱郁蔥蔥的原始植被,秀在繁茂的古稀植物和生機盎然的奇花異草。秀在清澈秀透、碧藍純凈的河溪清潭、秀在泌人心脾濺谷飛瀑。秀在充滿詩情畫意、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廊和如夢如幻的世外美景

說古龍山奇,奇在這裂透地表、穿岩透石的大自然無窮力量!奇在這巧奪天工、玲瓏剔透、維妙維肖、如雕似刻的鵝卵石;奇在暗河內似飛禽走獸;如行神飄仙、如千恣百態的鍾乳石上;奇在溶洞內金魚吐珠、如嬌龍戲水的妙絕佳景!

說古龍山峽谷群險,險在驚心動魄、刺激驚險的峽谷漂流;險在絕壁峭崖,險在如嬌柔龍出海奔騰於險谷中、曲折湍流,讓人猶如進入驚濤拍岸之險境!

說古龍山幽,是此水顯幽、是險崖的飛瀑、是石隙間叮咚的山泉、幽谷的淺流、叢林間的啾啾鳥鳴,幽得這般神秘、幽得如此寧靜。它以藤顯幽:古藤老樹相互璨纏繞、曲境通幽。

說古龍山奧,奧在一個個世人無法猜想的千古之謎;地裂的峽谷群是怎樣形成 的?柔軟的河水如何穿岩透石?形成神秘的溶洞?峭崖絕壁上的天梯來歷如何?恐龍時代的桫欏如何能保存並成片生長?等等。這都有待人們去探去揭開它的奧秘。它的奧還奧在彌漫山峭的雲霧,如夢如幻,變幻莫測。那神秘面紗下面那動人的故事吸引著人們前去探幽尋勝!

說古龍山野,野在原始的峽谷風光,野在原生態的植物和兩千多種國家保護動植物,野在雨後山野如洗、風清秀巒的野趣盎然。猶如一部宏大的交響樂。三個峽谷各有韻律

古勞峽主要有秀瀑幽潭、層林抱丘、峽谷沙灘、綠海密林、古勞碧河古勞峽林滿幽深,隨處可見飛瀑流水,隨處可是野花飄香。120多米的古勞瀑布凌空飛瀉,尉為壯觀!經過億萬年河水沖流過的鵝卵石沿河堆砌,令人嘆為觀止。

新靈峽主要觀景有古龍洞壁、神秘洞天、峽谷河道彎延,水流湍急漂流刺激。此峽谷彎彎有景、灘灘有趣,漂流於九九八拐凝無路的急流中既可追波逐浪中放鬆自心,感受大自然力量的張揚,體驗辟波斬浪中奮勇拼搏的人生真諦。

新橋峽主要的景點有:峽谷畫廊、險崖飛瀑、水簾幽洞、暗河驚灘金魚吐珠、嬌龍戲水、水滴冰融等。它以幽深險峭著稱。它崖峭古幽、遷回曲折飛瀑流珠、奇石崢嶸、古樹蔥蔥。形成一幅壯麗的多姿多彩的原始生態風景畫卷。「游時盡覽峽中趣,游罷長思世外天」。整個遊程歷經數里絕壁,十里噴泉、百里畫卷、千里洞天。原始 的生態風景長廊,讓人彷彿置於世外桃園。這就是靖西神秘而令人神往的——靖西縣古龍山峽谷群風景區!

⑥ 九寨溝觀光車上有一段春夏秋冬美景的解說詞寫的很美,求下載!!

【九寨四季】

春:

春日來臨,九寨溝冰雪消融、春水泛漲,山花爛漫,遠山的白雪映襯著童話世界,溫柔而慵懶的春陽吻接湖面,吻接春芽,吻接你感動自然的心境...... 這是多麼美麗的季節,這是多麼美麗的風景!

夏:

夏日,九寨溝掩映在蒼翠欲滴的濃陰之中,五色的海子,流水梳理著翠綠的樹技與水草,銀簾般的瀑布抒發四季中最為恣意的激情,溫柔的風吹拂經幡,吹拂樹梢,吹拂你流水一樣自由的心緒。

秋:

秋天是九寨溝最為燦爛的季節,五彩斑讕的紅葉,彩林倒映在明麗的湖水中。繽紛的落英在湖光流韻間漂浮。悠遠的晴空湛藍而碧凈,自然自造化中最美麗的景緻充盈眼底。

冬:

冬日,九寨溝變得尤為寧靜,尤為充滿詩情畫意,山巒與樹林銀裝素裹,瀑布與湖泊冰清玉潔、藍色湖面的冰層在日出日落的溫差中,變幻著奇妙的冰紋,冰凝的瀑布間、細細的水流發出沁人心脾的樂音。

九寨四時,景色名異,春之花草,夏之流瀑,秋之紅葉,冬之白雪,無不今人為之叫絕,而這一切,又深居於遠離塵世的的高原深處,在那片寧靜得能夠聽見見人的心跳的凈土融入春夏秋生產方式的絕美景色之中,其感受是任何人間語言都難以表白的。

⑦ 北大美景照片的解說詞

北京四合院導游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小導游—( ),我將帶你們去一個風水寶地—北京!
一想到北京,大家是否又想起了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四合院,可說是天下聞名,老北京人都說如果沒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沒有了生命一樣,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在於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築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築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採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 ,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牆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也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築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之所以這樣,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
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於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牆。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徵吉祥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製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採用「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築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牆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如果四合院沒了,那就徹底失去了老北京的文化色彩,那不僅是北京的符號,也是北京的魂兒。可想而之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種文化特色,成為了北京美麗的風景線!
本次的北京四合院之旅就要到這里結束了,之後我還會給大家展示一些它的美麗照片!

⑧ 請幫我收集2張成都的風景,要有解說詞

黃龍圖片:http://ublog.daqi.com/tuhai/article/tu_0/255495695/index.html#t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系。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床。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台。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衛著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艷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盪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說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杜甫草堂圖片:http://tu.daqi.com/tuhai/article/tu_1/246246044/index.html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於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後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⑨ 小學二年級語文,寫北京風景的解說詞

靈岩寺解說詞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並名列其首。靈岩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駐足靈岩勝景,你會看到,這里群山環抱、岩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跡薈萃、佛音裊繞。這里不僅有高聳入雲的辟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岩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不至靈岩不成游也」之說。
景點介紹:
辟支塔,始建於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於嘉佑二年(1057年),歷時63年完工。「辟支」出於佛教,音譯為「辟支迦佛陀」,略稱「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為一座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塔高55.7米,塔基為石築八角,上有浮雕,鐫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塔身為青磚砌就,各層皆施腰檐,下三層為雙檐,二至四層檐下置平座。塔檐與塔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塔內一至四層設塔心柱,內辟券洞,砌有台階,可拾級而上,自第五層以上砌為實體,登塔須沿塔壁外腰檐左轉90度進入上層門洞。塔身上置鐵質塔剎,由覆缽露盤、相輪、寶蓋、圓光、仰月、寶珠組成,自寶蓋下垂八根鐵鏈,由第九層塔檐角上的八尊鐵質金剛承接,在塔內延續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氣勢雄偉、造型美觀、結構復雜、比例適當,呈典型的宋代風格,為靈岩寺標志性建築。宋代文學家曾鞏有詩贊曰「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
千佛殿,因殿內供置眾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一649年),宋嘉佑和明嘉靖、萬曆年間重修,現存木結構為明代建築。
千佛殿依山建於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繪華麗,檐角長伸高聳,有展翅欲飛之勢。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礎皆雕刻有龍、鳳、花、葉、水波及蓮瓣、寶裝荷花等紋樣,雕工精美,凸顯唐宋之風。
殿內正中塑有通體貼金的「三身佛」。中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體現於自身,名為毗盧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從錢塘運至靈岩。東側為「報身」,名盧舍那佛,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銅鑄成。西為「應身」,名釋迦牟尼佛,也為銅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鑄造。佛像頭頂有螺形肉髻,體態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三尊佛像皆結跏跌坐,儀容端莊,衣紋流暢,服飾簡潔,極具藝術感染力。
千佛殿最受廣大遊客和專家們稱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羅漢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於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補塑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年)。這些塑像皆坐於80公分高的磚砌束腰座上,羅漢像頂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間。古代藝術家們在塑造這些羅漢像時,打破傳統的佛教造像模式,側重於寫實,具有濃郁的世俗氣息和現實生活情趣,以形寫神,以神表情,以情現心,重在體現每尊羅漢的個性與特點,重在刻畫出羅漢的內心世界,使之真實、生動,更接近於生活。觀其形態,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講手指、或側耳細聽,無不準確生動。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慍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據理力爭,有的閉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縱目遠眺,無不細致入微。看其氣質,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傖潦倒,有的雍容華貴,無不形象傳神,可謂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動。

⑩ 請您選擇安徽的一處風景名勝寫一段解說詞

小孤山之稱,區別於鄱陽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秀峰獨立,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障百川於千里,納群山於足下」。「海門石柱」、「長江絕獨」、「江上第一景」均為世人對小孤山之贊譽。
此山高八十六米,圍僅一里許,因形如古代婦女頭上發髻,舊稱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動,山貌漸變。鄉人雲:「南望一枝筆,西看似懸鍾,東看太師椅,北望嘯天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贊曰:「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與彭浪磯相對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為橫鎖長江的「楚塞吳關」。小孤山主要建築是始建於唐代的啟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紅牆,寺內祀奉著小姑娘娘像,民稱「小姑廟」。小姑,乃民間傳說中一位純情美麗的少女。她與彭郎相愛,但終難成眷屬,於是投江殉情,死後化作秀資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於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磯,立於江邊,即「彭浪磯」,亦名「彭郎磯」。山頂「梳妝亭」,傳為小姑梳妝處。亭台甚雅,六角兩層,且可憑窗眺雲山沃野。亭後「長生樹」,又稱「梭羅樹」,從石罅中生出,高壯蔥茂。老者雲:「此樹酷似月亮里的神樹。天上織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這棵樹剜的」。小姑廟歷來香客眾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無處不景,無景不奇;廟宇亭台,層次分明。山旁有龍角石,臨江陡峭;山中有龍耳洞,冬暖夏涼,深不可測;山頂有龍口,勢若仰天長嘯。還有一天門、龍眼石、瓊崖滴翠、彌陀閣、先月樓、半邊塔、海神龕、天妃殿、界潮祠、碧雲梯、卧羊石、觀濤石、御詩碑和廟藏文物以及眾名士題詠的海門石刻等。這些諸多古跡勝景為神話般的小孤山籠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光環。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謝縉有詩贊曰:「半空岩石架高台,過客登臨此處來。佩玉尚聞仙子去,乘鸞疑見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妝鏡,絕頂雲鬢綰髻堆。一望東南形勝闊,何須海上問蓬萊!」今日來「長江絕島」小孤山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