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藏族美景

藏族美景

發布時間: 2020-12-06 02:53:44

㈠ 西安自駕至平武白馬藏族有什麼特色美景

驅車路線:西安--西寶高速125公里--眉縣--姜眉公路100公里--褒河--姜眉公路14公里--勉縣--西漢高速185公里(經寧強,在棋盤關入四川境)--廣元--綿廣高速300公里--江油市--205省道80公里(桂溪--平通--響岩--南壩--壩子--古城)--平武
總里程:約800公里,路橋費:300左右
路況描述:1.姜眉公路全線路況不錯,最高處在從眉縣方向接近太白縣的地方,海拔1600米左右,其他的地方就沒什麼險路了。全程基本上海拔都在1000米以下。基本沿河谷前進,翻山路很少,安全快捷。但因路好所以車流量較大,姜眉路走褒河過勉縣上高速時三國廣場那裡修路估計堵車。
平武白馬
2.綿廣高速沒得說。205省道路可以,路面較新,雖然有點窄,彎多,其中有十多公里路要差一點,但問題不大,小車能過。
景點介紹
平武縣位於四川西北邊緣,涪江上游,總面積5974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8.6萬人。境內居住漢、藏、羌、回等11個民族,其中羌族3.5萬人,白馬藏族4千人。
平武自西漢置剛氐道以來,已歷時2200年。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平武是九寨溝--黃龍旅遊環線的樞紐,是四川九環線東進西出的重要門戶。平武東靠九寨溝177公里。
心之嚮往:由江油而去,報恩寺是三國文化旅遊區的重點,白馬風情區有三個民族鄉和王朗自然保護區,雪寶頂主要集中在泗耳、虎牙兩鄉;羌族風情獨有魅力,此地也是茶葉之地;數百畝杜鵑山。
自然景觀: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雪寶頂自然保護區;
人文景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報恩寺、白馬藏族風情、羌鄉風情。
其他景點:省級自然保護區小河溝、森林公園龍池坪、杜鵑山等。
傳說中的白馬藏族
古老的民族--白馬藏族
平武縣西北部的白馬、木座、木皮、黃羊關4個藏族鄉鏡,聚居著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稱白馬藏族(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是氐族,系古代白馬氏的後裔)。他們的服飾十分獨特。不論男女,頭上都戴一頂盤形、圓頂、荷葉邊由羊毛壓模後製成的白色氈帽,並在帽頂側面插上一隻或幾只白色雄雞的尾羽作飾物。

㈡ 西藏風景有哪些

1.布達拉宮 青藏高原的標志

布達拉宮被稱為「世界屋脊明珠」,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曾是西藏曾經的政權中心和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

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宮殿里,收藏著極為豐富的文物和工藝品,同時也珍存著獨一無二的雪域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建造在紅山之上,由白宮、紅宮兩大部分和與之相配合的各種建築所組成。

布達拉宮後面是著名的宗角祿康公園,水清林幽之所,古柳蟠生,碧波清澈。布達拉宮對面的布宮廣場是欣賞布達拉宮的最佳位置,西面觀景台則是拍照的最佳取景點。

㈢ 描寫藏族風情的古詩

《出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版春風不度玉門關。權

《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㈣ 冬天的風景藏族作文

我是北方人,生在東北,長在西北,和那些簇開在似錦繁花與春江秋水中的南方人不同,冬天從來不是驚訝憧憬的話題。
即便這樣,我還是喜歡冬天,總是盼望著盼望著,而冬卻總是拖著一雙經年陳舊的厚重的步履,帶著惺忪的睡意施施而行,姍姍而來,越發叫人掛念。
喜歡冬日裡的陽光。西北的天氣多變,天氣預報從來只是善意的敷衍,常常叫人摸不清頭腦。可只要天晴,即便再冷,陽光吻在臉上總是格外的柔軟和溫暖。凜冽的冬風里,陽光是我們最好的慰藉。
喜歡冬日裡的弓月。天高雲闊,月照一山雪。朗朗清輝,天地詠嬋娟。西北的寒月高懸在浩渺的夜空,猶如孤獨的人遙遙低唱,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浮華或疲倦的心在仰望它的那一刻也平靜下來,徜徉著,沉澱著。北風襲來,便聽見骨骼清晰的脆響,以及來自心底的熱流滾燙。月光長,長到記憶里紮根深長,我想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廣袤的西北,就再也望不到這樣的月光。
喜歡冬日裡的飛雪。是恰若柳絮因風起的白花點點,是隔牖風驚竹的滿山銀裝;是六齣飛花入戶時的素竹瓊枝,是旋撲珠簾過粉牆的流蘇冰霜。一沙一點丘,一道一樹白。冬既隨來,林花自開。我總是想著融進一面雪,背後是天高雲淡的素然,我的影子在白色的夢里投下一寸一寸的日光,拉得很亮很長。
當然,這只是我的夢,西北的冬天徒然留給我的嚮往的夢,白色的夢。
西北的冬天也有雪,不過似乎也談不上是雪。今年冬天的雪更是少得可憐,撒鹽似的星星點點,還沒落在地上就化了,有幸落在地上的也栽進了塵土裡染了灰。鵝毛大雪似乎是很多年前的冬天了,那時候我還小,最喜歡在雪地上踩腳印,一路嬉笑著,腳印深深淺淺的緊隨身後,像是送我回家。陽光撒在上面像是鑲著金黃的邊,閃著燦燦的光亮。隨著時光的流逝,那樣甜美的畫面漸漸褪去了記憶的輪廓,最後竟成了我心裡暖暖的夢。後來的冬天再沒下過那樣的雪,於是我想著一定要回東北看看,再看看夢里的雪。
黃沙四起,偌大的街頭只留下北風的呼嘯。偶爾過往的路人也是行去匆匆,嘴裡不忘念叨著該死的天氣,呼出的熱氣暈成白色的圈。
西北的冬天固然沒什麼引人之勝,甚至單調和乏味,卻是我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特有的冬天。這樣的季節習慣了也好,期盼著也好,卻是我所記得的並珍貴的有關冬天。

㈤ 藏族風景片段80字

藏族生活的復地區自然風光奇麗制,具有許多特有的地質地貌類型,為保護這些自然遺跡而建立的保護區,對於一般旅遊者來說,更顯得魅力無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四川南坪九寨溝保護區。此外,距九寨溝不遠的松潘黃龍石灰泉鈣華地貌保護區、貢嘎山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青海卓尼蓮花山保護區和雲南中甸碧塔海保護區等,也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㈥ 描寫藏族風情的古詩

《出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版
《涼州詞》【唐】王權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㈦ 藏族聚居區的哪些風景和習俗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折疊編輯本段民族節日

轉山會

轉山會是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匯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里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庄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折疊編輯本段採花節

採花節是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黃藏歷元旦

藏族稱新年為「洛薩」。藏歷年古時曾以麥熟為歲首或麥收為歲首,是在夏秋季。據記載,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歷法,它根據月亮的圓缺來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紀,唐朝文成、金成兩位公主先後入藏成婚結盟,帶來內地的歷法。此後,藏族古歷法與漢歷、印度歷法相結合,到元代時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為一體的獨特的歷法。大約十三世紀元代的薩迦王朝時定為藏歷元月一日為新歲起始,沿襲至今。

藏族節日繁多,其中最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義的要數藏歷新年。藏歷新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一年最大的節慶。從藏歷十二月中旬開始,人們就准備過年吃、穿、用的節日用品。成千上萬的農牧民湧入拉薩城,購買各種年貨。此時是拉薩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季節。

藏民族過年是從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開始的。

藏歷除夕是個十分忙碌的日子。

藏歷初一,是在凌晨時分吉祥的「折嘎」說唱中迎來的。藏族人大年初一會來一個「搶水比賽」,每戶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邊、井口或自來水下「搶」頭道水。據藏族傳統,藏歷初一誰搶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稱為「銀水」,預示著吉祥、幸運,財源滾滾。當太陽升起時,盛裝的人們按長幼次序已吃完幾道節日食品。那時,鄰居間就要挨戶端琪瑪、敬青稞酒,高誦沿傳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瑪帕卓貢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辭。此後,全家會閉門歡聚。大年初一,許多信仰佛教的農牧民還到拉薩的大昭寺進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親訪友活動使大街小巷熱鬧起來,也成了人們展示新年時裝的時刻,到處都是「洛薩(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聲。

大年初三的活動則以宗教、文體內容為主,轉經路上、房頂上彌漫著濃濃的桑煙,年輕人在房頂和山頂上插五彩經幡,以祈福禳災,而廣大農牧區還將舉行新馬馱鞍儀式、賽馬、拔河、投擲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藏歷新年的歡慶活動將一直持續到藏歷正月十五。

藏歷農家新年

由於在藏歷的元月,後藏(西藏主要的產糧區,指日喀則一帶)農民就要開始春耕,所以後藏一帶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歷12月1日定為藏歷農家新年。

過藏歷農家年的習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則一帶,其中包括西藏拉薩的尼木縣,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藏歷每年的1月1日過新年的。

藏族節日本就繁多,而藏歷農家新年是後藏一帶最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義的節日。從藏歷11月中旬開始,人們就開始准備過年時吃、穿、用的節日用品。

雖然真正的農家新年是藏歷12月1日,但過節的喜慶活動則從藏歷11月29日就開始了。從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團聚開始,藏歷農家新年的一系列歡樂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藏歷農家新年的歡慶活動與西藏其他地區過藏歷新年的活動基本相同,其歡樂活動將一直持續到藏歷正月十五。

薩噶達瓦節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薩噶達瓦節。關於它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紀念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說是紀念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日子。這天西藏各地都要舉行宗教紀念活動。在雲南的藏族人民有的還要到維西縣的達摩山朝拜,有「轉葛拉」(繞山)的儀式。

女兒節

甘肅文縣的藏族,每年農歷五月初四、初五,是他們的「女兒節」。節日期間,姑娘們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艷麗的服裝,帶上美味可口的佳餚,上山採茶對歌,和小夥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望果節

「望果節」(意為轉田間)是西藏藏族傳統節日之一。節期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糧食收成在望,藏民們便背著經卷轉繞田間,預祝豐收。同時舉行賽馬、射箭、文藝表演等活動。

雪頓節

雪頓節是藏族傳統節日,起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每年藏歷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時藏語音譯,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子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又稱「藏戲節」。屆時,拉薩市附近的居民身著鮮艷的節日服裝,扶老攜幼,邊飲邊談,載歌載舞,觀看藏戲,享受節日的歡樂。下午各家開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來賓行敬三口乾一杯的「松准聶塔」(酒禮),唱各種不同曲調的勸酒歌。歌罷,客人將酒三口飲完。敬酒聲、祝福聲、歡笑聲經久不息。當晚霞染紅天際,人們才踏著暮色離開羅布林卡。據佛教規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時間內禁止出門。夏季,藏歷6月底期滿,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進行施捨。當時純屬宗教活動。[1]

17世紀中葉,清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和四世班禪後,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戲團體集中到拉薩為雪頓節助興,雪頓節活動演變成為以藏戲匯演為主,宗教和文娛活動相結合的重要節日,故又稱「藏戲節」,因其范圍局限在寺廟內外,並以哲蚌寺為中心,故稱為「哲蚌雪頓節」。18世紀初,雪頓節活動中心從哲蚌寺轉移到羅布林卡,允許市民入園觀看藏戲。

西藏民主改革後,雪頓節成為人民群眾自己的節日。節日期間有哲蚌曬佛、藏戲表演、逛林卡等活動。每年的藏歷6月30日,拉薩市西郊的哲蚌寺都舉行盛大的「展佛」活動,讓更多的信徒有機會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對這樣的佛事活動不加干預。節日期間,羅布林卡內,人山人海,林木間到處是帳篷、地席,藏族群眾歡聚在這里喝著青稞酒、酥油茶,吃著酸奶子,並觀看藏戲和欣賞各種文藝節目。

1993年,拉薩市人民政府決定,從1993年起,每年舉辦一次拉薩雪頓節,同時舉辦拉薩雪頓節物資交易會。1993年8月16日,首屆「雪交會」開幕。如今雪頓節已發展成融文藝匯演、經貿洽談、招商引資、物資交流、產品展銷、體育競技、旅遊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節日盛會。

2004年,拉薩市人民政府決定,為了解決傳統雪頓節以藏歷為准,每年的公歷日期不一致,給國內外遊客造成不便的問題,從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動依然按傳統的藏歷6月30日進行外,由市政府主辦的雪頓節固定為每年公歷8月18日開幕。

演員在布達拉宮廣場表演藏戲慶祝雪頓節。

白來日追節

藏歷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傳統節日——白來日追,即「吉祥天母節」。

關於這個節日的起源,藏族民間有個生動的傳說:大昭寺的守護神母瑪索傑姆有三個女兒,小女兒白拉協姆,二女兒東贊傑姆,大女兒白拉扎姆。因為她們不聽話,母親便許了咒,願大女兒一生不得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見一次。咒願實現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薩河南岸赤仆宗贊,每年只能在藏歷10月15日相見一次。

為慶祝「天母節」,婦女們在這一天刻意梳妝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禱。西藏自古就有不論貧富向晚輩、僧侶、小孩們進行施捨的習俗,小孩們在這一天是最快樂的,一大早就向父母要「白來日追」節日零花錢。

從藏歷10月14日晚上開始,朝拜白拉扎姆的信徒絡繹不絕,許多善男信女紛紛向天母敬獻哈達,大昭寺的全寺僧眾舉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和會供曼荼羅的定時大祭,並將白拉扎姆的天母像面朝拉薩河南岸的赤撲地,而赤撲地也把宗贊的塑像面朝北,表示兩相會面之意。

㈧ 形容「西藏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1「人間聖地」勝似天堂,「天上西藏」人人神往。

5、米堆冰川:會躍動的「世界級冰川奇觀」

米堆冰川被地理學家們稱作「世界級冰川奇觀」,它不僅擁有雄偉壯觀的寶座形狀,還有著近800米落差的冰瀑布。冰瀑奇觀只有在補充豐富、消融得快的冰川上才會出現,如消融得快而補給不足,冰瀑就會中斷,形成「懸冰川」;而補充過快而消融不及,冰雪就會把懸崖埋沒。

6、吉隆溝:「珠峰後花園」壯麗無邊

吉隆溝被譽為「西藏最後的秘境」「珠峰後花園」「第二天堂」,是西藏最為著名的五條溝之一。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這里自然景觀氣勢非凡,民間風俗奇彩多姿,歷史文化自成一體、江河景觀尤為壯麗、宗教傳統別具風格、生態環境純凈天然,是一塊神奇美麗的「舒適、歡樂之地」。

㈨ 去九寨溝途中領略的白馬藏族風情及川山風光指什麼

漳江上游的平武,自然風光雄奇壯觀,文物古跡巧奪天工,民族風情獨具特色。境內的王朗自然保護區與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寺山水相連,是我國建立最早的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珍稀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之一。這里峰巒疊嶂,松杉聳翠,溪流縱橫,景色宜人。每值春夏晴日,藍天白雲,遠峰映雪,層林聳翠,清流似鏡,山林倒映。杜鵑花漫山遍野,白如玉,紅似霞,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涼風習習,花香宜人,教人心曠神怡。金秋十月,層林盡染,楓葉似火,更是一片絢麗多姿的迷人景色。入冬,銀裝素裹,雪擁冰封,一片銀色世界。保護區內棲息著以大熊貓、金絲猴為代表的數十種珍禽異獸,平武也就有了「大熊貓故鄉」的美譽。1986年赴愛爾蘭首都展出的大熊貓「平平」、「明明」,就出自平武。

平武,不僅山川秀美,而且歷史悠久。曾為蜀地邊關要塞的平武,如今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級保護文物「深山宮殿」報恩寺,就坐落在平武縣城內。報恩寺是國內迄今保存完好的明代佛教古建築群之一。報恩寺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集建築、雕塑、繪畫藝術為一體,寺內巧奪天工的轉輪經藏、精雕細刻的千手觀音、千姿百態的蛟龍、奇巧嚴謹的門拱、色彩絢麗的壁畫和珍貴的楠木構造被譽為報恩寺「六絕」,在我國建築史、宗教史和藝術史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在平武,生活著一個謎一般的民族———白馬藏族。奪博河流域的白馬人居住在高寒山區河谷地帶,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農耕、畜牧、狩獵、採集為生。白馬人服飾以白、黑、花三種袍裙為主,色彩艷麗。白馬女性胸前飾以白玉般的魚骨牌,腰間圍幾匝金亮的古銅錢,穿上各色布料繪制的鑲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斕,艷麗奪目。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馬人對自然的崇拜,對山川的頂禮膜拜,也造就了他們勤勞、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馬人原始、古樸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風吹草低,寬闊的河谷游弋著群群牛羊,年復一年蕎麥花開,年復一年青稞飄香。辛勤的勞動,簡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馬人獨具神韻的敬酒歌、跳槽蓋、園園舞、貓貓舞等民族歌舞,白馬人獨特、濃郁的傳統習俗和文化藝術,猶如一枝深山奇葩,引起海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