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色彩構成
❶ 學習環境設計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本人是大四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我還是很喜歡環境設計這個專業。
在交大學習了四年環境設計專業,大一一年多學習生活下來,我發現煎熬不煎熬都是由自己決定的,環境設計是個好專業,但它又包含許多其他的專業知識,可以說設計類的各種專業都是不分家的,所以學好環設需要你學很多,比如你也要懂些視傳,要知道點線面、色彩搭配啥的。
❷ 南京繞越公路和南京濱江大道的資料,最好是一篇論文
南京濱江大道綠化景觀設計為例-----------
本文以南京市濱江大道綠化景觀設計為例,從綠化景觀的平而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個方面對此方案進行了分析,論述了南京市城市道路景觀構成的特色,並就此論證南京市道路綠化要通過這三大構成的有機結合才能使其發揮最大的景觀效益。
與其他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相比較,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不管是對當地居民或是外來客講都是接觸最頻繁,形成印象最深刻而持久的一種綠化景觀類型,對塑造城市景觀特色提高城市知名度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京作為四大火爐之一,道路綠化景觀的構成較其他城市來講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通過道路景觀設計,努力營造出夏季綠樹環抱,冬季陽光普照的綠化環境。下面就以南京濱江大道綠化景觀設計為例從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方面對南京市的道路綠化景觀構成進行闡述。
1、現狀分析
南京濱江大道是顯南京城市的濱江特色一條景觀大道,規劃全長15.5公里的濱江大道北起三汊河大橋,南至長江三橋天後村立交,設計為雙向8車道,共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位於緯九路至緯七路之間,長3.6公里;二期從緯七路一直北上至三汊河,共4.9公里;三期位於最南端,距離也最長,從緯九路到長江三橋綿延7公里。濱江大道串起了定淮門大街、草場門大街、漢中門大街等主要東西向干線,也由此搭建起河西地區交通骨架。老城新區兩條主要的快速通道,即老的城西幹道和即將竣工的濱江大道,將形成新城區周邊的環路,實現老城新區的快速對接。濱江大道路幅寬達60米,雙向8車道。由於是專為機動車而設,15.5公里的長度內全部沒有人行道和慢車道。濱江大道還是城市快速幹道的組成部分,全線將架設5座立交橋。為了不破壞濱江公園與奧體中心的中軸線,濱江大道在過緯八路至青石埂路段時還設置了958米的下穿隧道。
南京濱江大道地處南京河西濱江地區,是河西新城區南北向重要的城市快速路,也是新城區濱江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工程是對濱江大道2.4標B段、3.1標、3.2標、3.3標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是提升濱江大道形象、展示南京現代化濱江城市特色的重要工程。
規劃設計共有四點原則:
1.全線綠化景觀統一中有變化,協調安排各標段,使其風格統一而又不失豐富,和已建成的南段要協調。
2.綠化景觀的風格要大氣和精緻相結合。綠化種植風格要整齊、雄渾、有氣勢,才適合車速80公里/小時的行車視線要求,也符合南京城市的風格、在主要路口的地方,要精心營造優美的植物景觀,體現精緻。
3.因地制宜的解決中央分隔帶的坡度問題,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4.兼顧安全、生態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到行車安全,防眩栽植,以常綠樹為骨幹樹種,以喬木為主,充分發揮道路綠化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
首先對濱江大道進行了實地考察,道路現狀寬20米,綠化帶的現狀長勢良好,道路交通流暢,兩側景觀帶的設計在變化當中尋求統一。作為南京城市交通快速道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濱江大道3.5公里長的緯七路至緯九路路段與同步建設的濱江風光帶一期示範段工程已於2006年10月前竣工。為河西地區增添一條融交通、園林景觀、旅遊休閑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現代生態景觀大道。濱江大道將與濱江風光帶連為一體,形成整體的景觀效果。為了不影響奧體中心到江岸的整體景觀風貌,南北向的濱江大道採用隧道方案穿越奧體中心到江邊的東西軸線,全長400米的雙向下沉隧道目前土建工程量完成過半,隧道頂部將作為景觀預留空間,起到奧體公園和濱江風光帶之間的交通連接作用。
濱江大道風光帶由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cox公司進行景觀設計,並參考了上海等地的城市綠地建設經驗。目前開工建設的一期示範段全長3.5公里,佔地面積約2000畝,沿著一條內部河流串聯起一系列的生態、休閑、景觀商業的經營項目,按照規劃分為活動區、休閑區和生態區三部分,活動區將以開放的公眾活動為主,設置餐飲娛樂、游覽表演等設施。休閑區將開辟江岸濕地公園,配備高檔酒店,營造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休閑場所。生態區將以自然植被為主,形成幽雅靜謐的生態景觀。
2、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分析
2.l綠化景觀的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是切設計的基礎,而點、線、而是平而構成的基本要素。在綠化景觀設計中亦是如此。
在濱江大道綠化景觀的平面設計中也充分體現了平面構成的這三大要素。整個綠帶為個狹長的綠色大道,運用富於變化的「8」形狀將綠化帶進行了完美的分割,形成前景層與背景層兩個部分。這個作為分割的「8」字形色帶便構成了平面構成中的一大要素「線」。在色帶前方即綠帶的前面等距點植地被草坪,增調了整個道路綠化統一性。在色帶後方即色帶的背景層,等距種植香樟,石楠等喬木,其下種植花葉常春藤地被,形成了喬木密集種植而形成的大色塊效果,這是近兩年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新形式。這樣形狀簡潔的樹陣效果構成了此平面構成中「面」這一要素。其中的景觀石的完美運用構成了此平面構成的「點」的要素。
由於點、線、面這三大要素的有機結合,使得整個濱江大道道路綠化設計均衡而富十變化,強調大色塊、大線條,圖案簡潔明快,對比強烈,形成了良好的視覺景觀效果。
2.2綠化景觀的色彩構成
色彩是世界豐富多彩的重要元素,也是決定一切設計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好的設計作品是離不開搭配和諧的色彩的。在綠化景觀設計中,色彩構成具體表現為植物的色彩變化以及綠化景觀的季相變化。而在綠化景觀綠色是色彩的主體,用於設計的基本材料大都為綠色,所以要讓綠化景觀呈現出絢麗多彩的色彩層次,植物品種的搭配顯得尤為重要。好的植物配置設計能讓原本一盤青菜的綠帶景觀變得四季有景,一片山花爛漫。
在濱江大道綠化景觀設計中也運用到色彩構成這一原理,注重植物品種的合理搭配,考慮到植物景觀的季相景觀。在"8」形色帶中把色澤鮮艷的金邊黃楊與紅花繼木搭配在一起,且紅花繼木在冬季依然會留著一絲色彩,為冬季的濱江大道景觀帶帶來了一片春的色彩,在色帶前點植的紅繼木球葉片深紅,春秋兩季開出粉紅色的花朵,在修剪整齊的龍柏色帶的襯托下顯得更加艷麗。色帶後的香樟等喬木,相互交替,形成了色彩上的明暗對比常綠與落葉的混交布置,豐富了整個綠色長廊的季相景觀,體現設計中完美的色彩構成。
2.3綠化景觀的立體構成
一個好的設計作品除了有優秀的平而構成與色彩構成外,同樣也離不開層次豐富的立體構成。好的立體構成使得濱江大道綠化帶景觀富有強烈的展示魅力。在濱江大道綠化景觀設計的立面構圖上,為了協調植物景觀在立體結構上的統性和相關性,除了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形成的多層結構外,還注重選用不同的植物造型,如三角形的紅花繼木球,自然舒展的八角金盤,姿態優關的紫葉李等。不同植物的高度,構成變化適中的景觀線,豐富了綠化帶綠化景觀的立面景觀。
3、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南京濱江大道綠化景觀設計三個方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在實際景觀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將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這三大構成元素有機的結合,才能創造出新穎、別致的道路綠化景觀。
南京繞越高速公路將成「市內路」------------
記者昨天從南京繞越高速公路現場獲悉,總長度41.323公里的南京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將於明年4月底合攏,到今年底繞越高速公路路面基礎工程將實現貫通,整體工程將於2010年通車。
據中交一公局三公司項目經理熊強介紹,與寧杭、寧淮、滬寧等出境高速公路不同,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為南京境內高速,它穿過城區南部和東部,全線共與4條國道、5條省道和11條城市道路相交,4次跨越鐵路,繞越高速東南環,位於長江三橋和正在建設的長江四橋之間,是江南地區出入交通、過境交通和城市間交通的重要樞紐,既是南京市外圍的一條快速通道,又是國家規劃中滬蓉國道主幹線的組成部分。建成後,雙向6股車道的繞越高速與滬寧高速、寧杭高速、機場高速以及寧馬高速都建有互通連接,外地過往車輛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繞越掠過南京直奔目的地,而不需要再進入南京城區輾轉周折,根據規劃,從東南段的起點長江三橋至滬寧高速主線入口,開車所需時間不過半小時左右。
據了解,繞越東南段全線共設立了8個互通立交,分別是與寧蕪公路、繞城高速相連的劉村互通;與寧丹路對接的東善橋互通;與機場高速對接的南庄互通(東澗村附近);與102國道、寧溧公路相連的殷巷互通;與天元路互通的科學園互通;與東山街道相連的東山互通、與寧杭高速相接的寧杭互通以及串起滬寧高速的麒麟互通,開車行駛在繞越高速上,平均5公里左右就有一個互通出入口,從那裡可以很方便地進出南京主城。
南京交通集團董事長馮寶椿表示,繞越東南段2010年建成通車後,對南京市交通格局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緩解繞城公路流量壓力。近年,隨著南京城區不斷擴大,繞越公路的功能正逐漸從外圍線變成「市內路」。
名詞解釋:
什麼是繞越公路
繞城公路是城市「一環」,而繞越公路則是未來南京的「二環」。繞越公路,全線初步規劃經過仙林—石埠橋公路橋—雍六高速—大廠—寧淮高速—老山—長江三橋—江寧—仙林等地,呈閉合環狀。繞越公路東南段是途經南京市的國道主幹線公路、國家重點干線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過境交通的共線段。之所以把繞越公路稱為「二環」,是因為它要凌空越過機場高速、滬寧高速等多條道路,最終實現環繞南京城。
繞越高速助推南京發展------------
新聞提示: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位於長江三橋和正在建設中的長江四橋之間,全長41公里,是江南地區出入交通、過境交通和城市間交通的重要樞紐,也是到目前為止我市自主投資建設總額最大、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2006年9月20日,南京市交通集團注冊成立南京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項目建設,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2006年12月30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2007年10月份實質性開工建設,現已完成50%的路基橋梁工程,計劃年內完成70%的路基橋梁工程,力爭2010年建成通車。
與寧杭、寧淮、滬寧等出境高速公路不同,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為南京境內高速,它穿過城區南部和東部,全線共與4條國道、5條省道和11條城市道路相交,4次跨越鐵路,並且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動遷大量的高低壓電力線、通訊線路、煤氣管道、自來水管道、航油管道等多種管線。此外,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沿線還可能觸及各個朝代的文物點和墓葬群,建設條件復雜,建設難度堪稱南京高速公路建設史上之最.
繞越高速2010年通車
「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建設盡管困難重重,但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總體進展比較順利,我們將力爭2010年將其建成通車。」市交通集團副總經理張映芳說。
據悉,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是我市「五橋二隧,兩環兩橫十二射」對外交通布局中「兩環高速」的重要組成路段,是途經我市的滬蓉國道主幹線公路、國家重點干線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過境交通的共線段。它建成後,與滬寧高速、寧杭高速、機場高速以及寧馬高速都建有互通連接,外地過往車輛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繞越掠過南京直奔目的地,而不需要再進入南京城區輾轉周折,從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的起點長江三橋至滬寧高速主線入口,開車所需時間不過半小時左右。
為使這條高速公路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作用,全線共設立了8個互通立交,分別是與寧馬公路、繞城公路相連的劉村互通;與寧丹路對接的東善橋互通;與機場高速對接的南庄互通(東澗村附近);與雙龍大道相連的殷巷互通;與天元路相通的科學園互通;與東山街道相連的東山互通、與老寧杭路相接的寧杭互通以及串起滬寧高速的麒麟互通,開車行駛在繞越高速上,平均5公里左右就有一個互通出入口,從那裡可以很方便地進出南京主城。
交通專家表示,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2010年建成通車後,對南京市交通格局帶來的最大影響應該是緩解繞城公路流量壓力。南京繞城公路建成後,就一直擔負著外圍環線的功能,大部分過境貨運車輛都行駛在這條路上,這兩年,隨著南京城區的不斷擴大,特別是江寧區劃納入南京以來,繞城公路的功能正逐漸從外圍環線變成「市內路」,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建成後,完全可以將繞城公路解放成為「市內路」。
❸ 談色彩構成怎麼運用到景觀設計中
首先,構成是一復切設計的根本,制不論是平面構成還是立體構成,也就是說確定景觀設計的平面立面剖面都具有比較和諧的尺度、比例和形狀,使設計保持充滿韻律感和形式感;
其次,關於色彩的組合搭配符合周邊的關系。合理使用對比色、相近色等顏色,營造出怡人舒適的景觀色彩環境。同時注意色彩和尺寸、形態的關系,比如顏色重的應該少用,保持和顏色淺的大塊面的平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