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圖片大全風景圖片
Ⅰ 杭州西湖圖片加文字誰知道
網路里不是有的嘛..
景點概況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它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淺處不到1米,最濘處有5米多。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為古海灣,錢塘江泥沙淤阻後形成。
杭州西湖風景區以西湖為中心,分為湖濱區、湖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總面積達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於晴中見瀲灧,雨中顯空濛。無論雨雪晴陰,在落霞、煙霧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 態。湖區以蘇堤和白堤的優美風光見稱。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過正常值6~4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 28.6℃,最低3月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1)固有野雜魚;(2)錢塘江帶入魚類;(3) 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兩者占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西湖還有少量。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編輯本段]景點介紹
西湖古稱錢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詩人蘇軾就對它評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造成各湖區水質差異,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km2,總容積1.1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西湖底質是一種有機質含量特別高的湖沼相沉積,屬於粉砂質粘土或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皆為藻骸腐泥層(黑色有機質粘土),中層泥炭層或沼澤土,最下層為基底粉砂層;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澗,主要補水河流為金沙澗、龍泓澗和長橋溪泄流 。
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於山。環繞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星拱月一樣,捧出西湖這顆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遙相對峙,高插雲霄。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其它景點還有保俶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里雲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岳王墓廟。
西湖不但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而且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湖古跡遍布,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還有39處文物保護點和各類專題博物館點綴其中,為之增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杭州西湖雷峰塔
杭州西湖的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鍾事實上景點是比較近的。原來的雷峰塔在建國以前早已經塌掉,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雷峰塔是近年來後建的。塔是鋼結構骨架的,非常新,屬於又一個假文物。南禪凈寺沒有進去過,它是在南屏山下建的。凈寺前有個有名的放生池,池內好多魚啊,還有很多王八在裡面游,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Ⅱ 銀西湖風景圖值錢嗎
因西湖風景圖值錢嗎?當然值錢了,他是風水病患兒啊,而且是名人做的肯定是值錢的。
Ⅲ 請分別用文字介紹這四幅圖片上的風景名稱以及簡介。這里是杭州西湖。
左上:長橋公園
長橋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一說梁祝十八相送,
到此餞別,在橋上來來回回走了十八里路,祝英台以物喻情打了十八個比喻,是謂「路長橋不長」;另一說南宋布衣王宣教與陶師兒自由戀愛,為陶後母所阻,在長橋荷花池頭雙雙殉情。故「長橋不長,斷橋不斷,孤山不孤」被稱為「西湖三絕」。
長橋公園現遍植桂樹,公園沿湖延伸,布局精巧,意境深邃,有杭州「市花公園」的名稱。
左下:斷橋殘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屬於西湖十景之一。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麵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在斷橋上,流傳的那許仙和白娘子動人的愛情故事,讓斷橋成為西湖上眾多橋中最著名的橋。
右上:雷峰塔
地處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脈的夕照山上,舊有一座八面五層的磚塔,系公元975年吳越王錢弘叔為慶賀妃子黃氏得子而建,俗稱黃妃塔。因塔在西關外,也叫西關磚塔。後人又因塔在名為雷峰的小山上,改稱「雷峰塔」。夕陽西照時,塔影橫空,金碧輝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清人許承祖曾作詩雲:「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雷峰塔的聞名,還因為它是西湖塔中的一組對景之一,它與北山的保叔塔在西湖風景布局中,同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現出'南北相對峙,一湖映雙塔'的美景.兩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雷峰塔敦厚典雅,保叔塔纖細俊俏,所以民間有'雷峰如老衲,保叔如美人'的說法,正道出了當年雷峰塔和保叔塔的不同豐姿.此外,雷峰塔還與<<白蛇傳>>這一美麗的民間傳說有關.法海和尚破壞了白娘子和許仙的美好婚姻,並將白娘子禁錮在雷峰塔下.許多年後,修煉成功的小青蛇戰敗了法海,白娘子終於被救了出來.
右下:三潭映月
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島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Ⅳ 杭州西湖的風景圖片誰有(無水印、無人物、最美的)
網路圖片里很多的,你可以自己找
Ⅳ 杭州西湖,還有哪些著名的景觀收集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與同學們交流!!!
杭州西湖十大景點:南屏晚鍾、雷峰夕照、雙峰插雲、三潭印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斷橋殘雪、麴院風荷、平湖秋月、蘇堤春曉
蘇堤春曉:西湖十景之一,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美景!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 「蘇堤春曉」景觀是指寒冬過後,蘇堤報春的美妙景色。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
Ⅵ 百年前杭州老照片:原生態西湖風光,蘇堤和雷峰塔今昔對比鮮明嗎
這是現在的蘇堤,我們可以做個今昔對比。以前的泥巴路,改成了柏油馬路。
在西湖湖面上拍攝寶石山和保俶塔。 寶石山位於西湖之北,山岩中有許多閃亮的紅色小石子,太陽一照分外耀眼,因此得名。山上建於五代後周年間的保俶塔巍然挺拔,它是西湖風景線上一個亮麗的標志,清末以來許多關於西湖的影像中,都有她的身影。
這是現在的寶石山和保俶塔風光。
在西湖湖面上拍攝雷峰塔。這里就是著名的“雷峰夕照”美景,也是“白蛇傳”故事裡法海永鎮白娘子之處。每當夕陽西下,金碧照耀,清輝入望,美不勝收。可惜的是,雷峰塔因為年久失修,於1924年倒塌。
這是現在的雷峰塔,2002年重建竣工。
孤山腳下皇帝行宮的大門。康熙帝、乾隆帝南巡時都在這里住過,雍正年間改為聖因寺。門前的一對漢白玉獅子,是明朝的遺物。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闢建為“中山公園”。
Ⅶ 有沒有杭州西湖文字加圖片
杭州的西湖景區是立體和全方位,不論從哪個角度都能領略她的風姿,素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畫里游」的美稱。1.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景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柳浪聞鶯
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景旅遊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她三面雲山,中涵碧水,山水輝映,面積約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2.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西湖四周,綠蔭環抱,山色蔥蘢,畫橋煙柳,雲樹籠紗。逶迤群山之間,林泉秀美,溪澗幽深。100多處各具特色的公園景點中,有三秋桂子、六橋煙柳、九里雲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以及「西湖新十景」等,將西湖連綴成了色彩斑斕的綢帶,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緻,陰晴雨雪獨有風韻。就更有古舟情話的再現韻致了。3.西湖之美,美在湖山與人文的自然相融:西湖不僅獨擅西湖之景
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且更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把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西湖四周,古跡遍布,文物薈萃,60多處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多座博物館(紀念館)熠熠生輝,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4.西湖之美,更美在人們對她的呵護及對其歷史文脈的傳承:為使西湖這顆天堂明珠更加絢麗多姿、璀璨奪目,自2002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開始實施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重建、修復歷史文化景點150多個,環湖公園景點和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西湖「一湖兩塔三島三堤」的全景重返人間,「東熱南旺西幽北雅中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向中外遊客展現了傳統與現代互動,堅守與開放兼容的盛世西湖的動人容面。「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秀美的西子正展現出她婀娜的芳姿迎接來自五湖的朋友,來自四海的嘉賓。
Ⅷ 西湖煙雨風景圖,我要唯美的,清新的
西湖煙雨風景圖,唯美又清新。請參考一下圖片吧。記得採納一下唷。
Ⅸ 西湖的景色,要有圖片
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Ⅹ 求杭州西湖風景美圖
插入圖片效果不好 就給鏈接吧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E%F7%BA%FE%B7%E7%BE%B0&in=25020&cl=2&cm=1&sc=0&lm=-1&pn=7&rn=1&di=1538297660&ln=1149&fr=ala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E%F7%BA%FE%B7%E7%BE%B0&in=30387&cl=2&cm=1&sc=0&lm=-1&pn=11&rn=1&di=288008649&ln=1149&fr=ala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E%F7%BA%FE%B7%E7%BE%B0&in=18586&cl=2&cm=1&sc=0&lm=-1&pn=17&rn=1&di=192637177&ln=1149&fr=ala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E%F7%BA%FE%B7%E7%BE%B0&in=25020&cl=2&cm=1&sc=0&lm=-1&pn=14&rn=1&di=1538235388&ln=1149&fr=ala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E%F7%BA%FE&in=22690&cl=2&cm=1&sc=0&lm=-1&pn=11&rn=1&di=1836013468&ln=2000&fr=ala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E%F7%BA%FE&in=1221&cl=2&cm=1&sc=0&lm=-1&pn=9&rn=1&di=2366353912&ln=2000&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