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江陰景色

江陰景色

發布時間: 2020-12-07 19:53:38

Ⅰ 江蘇省,江陰市有啥好玩的地方,

◆江陰長江大橋:
位於江蘇省江陰市西山與靖江市十圩村間。該橋採用一跨過江、大跨徑鋼懸索橋橋型。主跨1385米,目前為「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橋南引橋168米,北引橋1518米,全長3071米。橋面按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寬33.8米;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公里/小時;設計通過量27000輛/日。1999年10月1日具有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江陰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

位於江陰長江大橋旅遊區西北部,距市區僅2公里,逶迤臨江,山勢蜿蜒多姿,形如天鵝伸鼻江中而得名。

佔地350畝,以山體為主,森林茂密,野趣濃郁。公園由商貿服務區、濱江游覽區、森林休閑區、炮台博物館區等功能區組成。景點眾多,各具風貌,有鵝州攬勝、江尾海頭、濱江曉步、澄江古渡、寒江獨釣、看雲聽潮、獨攬江橋、鵝鼻積雪、辛侯亭等十八景。


◆黃山炮台:
江陰,是一座江防古城,黃山屬群山之冠。戰國時,江陰屬春申君黃歇封地,故名「黃山」。山在距城區2.5公里的長江邊,是長江的狹隘處,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黃山有席帽、馬鞍、龍頭諸峰,平均高91米。登高山之頂,北望靖江,與孤山對峙;周圍山峰,綿延30餘公里,閱不盡的大江南北兩岸風光。

現黃山已建成公園。有黃山公園門樓、黃山博物館、望江亭、盤石溪流、陳毅詩碑,整修了古炮台、藏兵室、彈葯庫等,成為鑒賞黃山炮台遺址和眺望長江風光的旅遊勝地。

◆適園:
座落在江陰澄江鎮南街,現江陰市政協所在地。始建於光緒七年(1881),系清翰林學士陳燮卿的私園,面積2044平方米。
園以三叉形的「鏡湖」為中心,以「水流雲在軒」為主體,倒影池中,成為佳景。軒外有廊,依牆傍水處,屏立三座假山,池東有映湖亭,亭中立一鏡,可返照園內各種景色。亭壁保存著倪雲林的山水畫石刻和題跋,為全市唯一的倪雲林作品刻石。園北有三間廳室,臨湖堆大型假山,條條曲徑盤旋,宛若深山老林。園西南有一方亭,壁間嵌王羲之的
,為世所僅見。

◆君山公園:
江陰北郊、黃田港東岸有一座錦屏似的小山,原名瞰江山。山雖不大,但名聲很大;雖不高,卻素有「江陰主山」之稱。相傳戰國末年,楚相黃歇被李園所殺之後,即葬於此山西麓。黃歇號稱春申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君子之一。吳地百姓為紀念他,即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現在,東岳廟舊跡仍在,頭門、三元殿等建築猶存,整修後改名為「武廟」,被列為江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廟前的兩棵古銀杏樹,枝葉繁茂。黃歇墓和松風亭也都經過整修,被列為江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最近江陰市人民政府決定投資1000萬元,在此興建君山公園,並將城內舊廟廣福寺移建至此。屆時,宗教、古跡將是江陰長江大橋風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施展著自己獨有的魅力。

◆興國塔:
位於江陰城西南角,與興國寺一起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七級,元時遭火焚。明洪武十七年(1384)修復,增至九級。民國時齊盧交戰,塔頂被炮擊,殘存七層半,六層以下為宋代原物,現高42.24米,已向東北傾斜。1985年進行加固,保持殘塔風貌。

◆文廟:
又稱江陰孔廟、廟學。在江陰澄江鎮人民西路北側江陰中學內。始建於北宋淳化三年(992)。文廟前有泮池,池上架石橋三座,為明代遺物。後為戟門,內有大成殿,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樑柱粗壯,彩繪完好。明倫堂內保存碑刻22方。主軸布局完整,是江蘇省保存最完好的縣級孔廟。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1587—1641年)為我國傑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故居在江陰馬鎮南岐村。明末遭兵燹,清順治年間徐之侄孫徐君銓重建。至1984年,僅存面闊七間二進瓦房,1985年,政府撥款大修。現有三進、十七間正房、兩間廂房,佔地二畝。大門正面懸「徐霞客故居」匾額,兩邊立盤陀石。門背面鐫「繩其祖武」磚額。第一進前為天井庭院,兩側廂房,東西置花壇,大廳前有「承先裕後」磚刻,廂房和大廳辟為展覽室,陳列徐霞客生平事跡及溶岩標本。第二進遺有一棵古羅漢松,相傳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年左右樹齡。第二進大廳為「崇禮堂」,正中懸徐霞額畫像,陳列當代書畫家為紀念徐霞客所作的書畫作品,以及近年拍攝的徐霞客游歷經過各地的風光照片。
勝水橋,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沈塘河上。據傳是徐霞客當年出遊船隻停泊處,此橋亦有400年左右的歷史。1985年重修,它保持著明代江南小橋的風格。

◆華西村:
華西村位於江蘇省江陰縣,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全村共有80戶,1520人,面積0.96平方公里。
華西村是全國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1998年三業總產值超過25億元,利稅超2.8億元,農民家庭存款最少的20多萬元,多的200多萬元。每戶住房450平方米,家庭資產最少的也有100多萬元。華西村股票1999年上市,吳仁寶現任村黨委書記,集團公司董事長。
華西村距無錫30多公里,蘇州50多公里,每年到華西村考察和旅遊的人員達100多萬。

◆渡江紀念館:
江陰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於1994年4月,佔地54.5畝,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總投資1350萬元。
園內
和江陰
,分別由原
葉飛、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館名。
館內陳列展出了727名烈士的生前照片、遺物和反映渡江戰役的200幅圖片、部分珍貴翔實的實物及運用聲光電現代布館手段進行場景復原,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年江陰軍民革命斗爭的情景和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的壯闊場面。東西兩側長廊詩詞碑文,匯集了江陰書法名家的手跡,書體兼備,風格紛呈。三葉構思獨特的帆形紀念碑,造型別致,蔚為壯觀,碑文為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所書。
該園是江陰市愛國主義教育和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也是江陰旅遊勝地之一。

劉氏三兄弟故居
劉氏三兄弟劉半農、劉天華、劉半茂,是我國現代文化名人。
劉半農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攝影學家。他一生追求真理,積極投身革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在擔任
雜志編輯時,發表了

等震驚文壇的進步論著,成為新文化運動中一位「鬥士」和「闖將」。他開創了我國新詩流派「白話詩」,影響甚廣。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學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
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
劉天華是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二胡學派的創始人。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不登大雅大堂」的二胡從民間推向世界,建立了一個新型的學派。他在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個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國樂」,使二胡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他不僅創作了
、《良霄》、《空山鳥語》等流傳廣泛的不配名曲,而且培養了大批二胡、琵琶傳人。他把「學習、研究、創作、演出和教學聯系在一起,構成他全部的音樂生涯」。
劉半茂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民族音樂教育家、作曲家,也是劉天華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發展者。天華逝世後,劉半茂為了繼承其「改進國樂」的遺志,毅然放棄西北大學英語教授的席位,改任音樂教授。先後在四川、南京、安徽、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他一生創作了《漢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獨奏曲,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多產的作曲家。
劉氏兄弟紀念館位於江陰市西橫街49號,是江陰市人民政府為紀念我國現代文化名人劉半農、劉天華、劉半茂三兄弟而利用劉氏後裔捐贈的祖籍故居改建的。它坐西朝東,前後二進十間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未建築,距今約有150年,與古興國塔、文廟南北呼應,渾然一體,構成江南古城的一個游覽區。紀念館還有「百年天竹」、「石鼓墩」、「醬台」、「竹園」等遺跡和景點。紀念館由原文化部部長朱穆之題寫館名,著名女作家謝冰心為紀念館寫了序文。陳列分「事跡介紹」和「故居景點」兩大部分六個展室,共陳列展品300餘件。

中山公園
江陰中山公園原為江蘇學政衙暑遺址公園,是江蘇省江陰市重點工程,其施工總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該工程的許多建築物、構築物的造型均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特色。整個工程建有「荷花廳」、「永慕廬」、「學政區雕塑廣場」、「中山紀念塔」和水溪項目等景觀、建成後的中山公園成為江陰市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是一處供人們旅遊、休閑的勝地。

黃山湖公園
江陰黃山湖公園
黃山湖公園位於江陰市北側,黃山南麓,是江陰要塞旅遊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總用地46.25公頃。

Ⅱ 有哪些描寫江陰景色的詩

明知縣張秉鐸有詩雲: 欲說吳宮事已湮,馬沙遺碣自嶙峋。 孤貞不逐滄桑變,埋沒專還憐宇宙春。 瑞擬屬河圖驚海若,光聯奎壁泣江神。 不將化作豐城劍,來問張華博物人。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Ⅲ 描寫江陰景色的文章

這個作文題目很簡單的啊
又不用你寫全江陰的景色
就連你家門口都能寫
1句話不管寫江陰哪版
不管那地方有多平權凡 只要寫出特點開就行了
說穿了江陰就這幾破地方 全班人都弄的一樣就太沒自己的個性了
還是寫寫你自己的家門口吧

Ⅳ 江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江陰文廟 始建於北宋景佑三年(1036),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文廟,亦稱孔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祠廟,舊時儒學教官衙署所在地。江陰文廟,總體布局採用中軸對稱的宮殿式,仿照山東曲阜孔廟的風格建造,是江陰文化古城的標記。由於江陰文廟是江陰古城的儒學聖地和江陰科舉時代的最高學府,所以江陰居民歷來有大年初一到文廟「走三橋」,以求「鴻運高照」的習俗。 鵝鼻嘴公園 位於長江大橋旅遊區西北部,佔地350畝,因山勢蜿蜒多姿,形如天鵝伸鼻江中而得名。遊客到此觀光,既可爺觀大橋的雄偉神奇,亦可俯瞰鵝山翩翩幽姿,是江橋勝跡的最佳處。 公園由炮台博物館、濱江游覽區、森林休閑度假區等功能區組成。登「江防城樓」,憑欄遠眺,可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的奇觀。踏上「海軍上將」豪華遊艇,能享盡食、住、行、游、購、娛的樂趣。在明清古炮台區憑吊歷史遺跡,可發思古之幽情。沿濱江游覽線,有漁獵燒烤、江上漂流等活動。來到「鵝鼻積雪」處,臨江品敬,賞「江尾海頭」巨石摩崖、遙思千古奇人徐霞客的蹤跡,使人浮想聯翩。在森林度假區內,小木屋、竹樓、廠屋應有盡有,垂犯錯誤、休閑、娛樂各取所需。 走滬寧高速,到「江尾海頭」,看第一大橋,唯江陰鵝鼻嘴公園。 中國第一羅漢壁 此壁刻制於江陰君山公園內。江陰君山佔地200畝,平地兀立,不連崗自高,不託勢自遠,與鵝鼻嘴公園遙相呼應。相傳古時君山為戰國初楚春申君黃歇之封地,因死後墓葬於山麓而得名。地既幽絕,勝景如雲,君山以山巒清秀、景復殊民的自然風光著稱,更以儒、釋、道三教和睦並存而出名,梵宇琳宮雄傑壯觀,千年廟宇香火鼎盛。南宋時工部員外郎高道索廣收經論,首編刻制五百羅漢名號,並勒石建碑。自此,全國各地凡寺院建五百羅漢堂名、塑像等皆援之為本。 因而有「五百羅漢名號」源出江陰一說。而今,據此所建的「五百羅漢照壁」,長60米,平均高度4米以上,採用櫻花紅花崗石材,上面鏤刻著從阿若嬌陳如到願事從的五百尊羅漢。這些羅漢大小有別、錯落有致、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為國內之最。它不僅給素稱「一方之大觀,列郡之雄勝」的君山增添了文化內涵,使源於江陰的羅漢尊號碑及圖錄這一中國佛教文化的瑰寶重放異彩,而且,它與近旁的江天閣、濟公石等自然勝景相配套,互為襯托,相映成趣,成為別具一格的獨特景觀。 興國寺塔 江陰興國寺塔,坐落在市區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側。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的七級浮圖,俗稱「興國寺塔」,興國寺幾經興廢而古塔尤存,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它以古樸端莊的風姿,巍然屹立在古城興國教寺舊址園內。是江陰古城的歷史見證和特有標志。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為保護這一重要古建築,對塔基、塔身數次進行整修加固。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省文管會的專家指導下,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撥款30餘萬元進行全面修繕。現塔身共存8層,高42.22米,向東北傾斜0.25米,頂心偏北18度,塔底層直徑10.70米,每邊寬4.54米,塔身第七層內壁八角形,存有西北、西南、西三個殘面,第八層僅存高約2米孤立殘壁一片。 江陰長江大橋 大橋風景旅遊區濱江近海,擁有秀美的自然江岸,體現「江尾海頭」風貌的江上景色氣象萬千。公園在江里設置了小巧的快艇和豪華的游輪。乘上快艇,劈波斬浪;「長江之星」游輪集餐飲、娛樂、休閑、觀光於一體,同時還開展江上婚禮、江上夜覽等娛樂項目。在船上,你能充分領略號稱黃金水道上江海鑰匙的黃山全景,你能看到在水天相接處突兀江心的黃山猶如一把碧色巨鎖橫陣在江海門戶上,也能看到江陰獨有的「一江春水向西流」的奇景。 為充分利用大橋景區的地理優勢,鵝鼻嘴主山頂上投資千萬元建造了旋轉式觀光塔,與東山的望江樓、長江大橋遙相呼應。登上塔頂,極目千里,盡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奇觀,腳下是氣勢磅礴的長江、百米之遙的中國第一橋橋塔巍然屹立,穿過兩根小圓桌面粗的懸索,挽起飛架天塹的大橋橋面,橫空出世,似懸浮在浩浩大江上的「雲龍」,氣勢恢宏。再看大江兩岸,一馬平川,港口吊架林立,江鷗翔集,海輪穿梭,遠望號測量船似白天鵝靜棲,現代化濱江港口城市的繁華富庶更是盡收眼底。 黃山炮台 江陰,是一座江防古城,黃山屬群山之冠。戰國時,江陰屬春申君黃歇封地,故名「黃山」。黃山西銜鵝鼻山、君山。東接蕭山、長山、巫山,循江逶迤10公里,屏蔽著錦綉江南的樓宇沃野,自然形成「枕山負水」、「水環巒拱」的天塹之勢。山在距城區2.5公里的長江邊,是長江的狹隘處,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黃山有席帽、馬鞍、龍頭諸峰,平均高91米。登高山之頂,北望靖江,與孤山對峙;周圍山峰,綿延30餘公里,閱不盡的大江南北兩岸風光。 據史書記載,春秋時,吳國已在席帽山築烽火台;南宋時,韓世忠、辛棄疾等名將曾在此駐防禦敵,特在此增築炮台,經道光、同治至光緒,炮台已初具規模。辛亥革命後,改土炮為洋炮,增築堡壘。而今,黃山炮台遺址,廢壘猶存,12座分布在各個山灣、山頭的混凝土炮台,7座清理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古炮和2尊「耀武大將軍」萬斤鐵炮及彈丸,構築了古今戰場勝跡。在黃山,還出土萬斤古炮一尊,身鑄「耀武大將軍」字樣。 現黃山已建成公園。有黃山公園門樓、黃山博物館、望江亭、盤石溪流、陳毅詩碑,整修了古炮台、藏兵室、彈葯庫等,成為鑒賞黃山炮台遺址和眺望長江風光的旅遊勝地。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是我國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出身在江陰馬鎮南腸村一個沒落的士紳家庭。少時聰慧過人、博覽群書,22歲擯棄仕途,開始漫遊祖國,34年間,足跡遍及16個省區的名山大川,對山脈、水道、地質、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是世界上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驅者。徐霞客所著《游記》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書。在他的故鄉保留著與此相關的眾多文物勝跡。 徐霞客故居坐落在江蘇省江陰市馬鎮南陽岐村,它地處風景秀麗、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的江南水鄉,北距江陰長江公路大橋35公里,南監無錫15公里、東靠滬寧、錫澄高速公路。始建於明代,清代初翻修,硬山頂,原有房屋四進四齣兩側廂,佔地1000平方米。中懸陸定一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屏風背面置徐霞客半身浮雕像。第二進面闊五間,進深六架,高5.8米,陳列徐霞客生平事跡各種岩溶標本和現代專家、學者所撰論文、專著。 第三進面闊五間,進深八架,高6.8米,正廳三間中懸沈鵬所書「崇禮堂」匾額,壁間陳列現代名人題詞。東西兩書房內展出有徐霞客傳略,旅行路線圖和他科學探索經過地區的圖片資料,岩溶標本等,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徐霞客故居有故居、勝水橋、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聖園等組成。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禎五年前後262年之間,84位名人名家為徐家撰寫的墓誌銘,傳、序、記等共90篇,計76塊石刻,為明代書法藝術的縮影,很為寶貴。徐霞客墓位於晴山堂後院,墓前有徐霞客塑像。 仰聖園是家鄉人民為了表達對「曠世游聖」徐霞客的敬仰和紀念,於2001年徐霞客游記碑廊為主體的江南園林。該園位於故居和晴山堂之間,佔地20畝,內涵豐富、品味高雅。
滿意請採納

Ⅳ 江蘇江陰市有什麼地方好玩

江陰文廟 始建於北宋景佑三年(1036),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文廟,亦稱孔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祠廟,舊時儒學教官衙署所在地。江陰文廟,總體布局採用中軸對稱的宮殿式,仿照山東曲阜孔廟的風格建造,是江陰文化古城的標記。由於江陰文廟是江陰古城的儒學聖地和江陰科舉時代的最高學府,所以江陰居民歷來有大年初一到文廟「走三橋」,以求「鴻運高照」的習俗。 鵝鼻嘴公園 位於長江大橋旅遊區西北部,佔地350畝,因山勢蜿蜒多姿,形如天鵝伸鼻江中而得名。遊客到此觀光,既可爺觀大橋的雄偉神奇,亦可俯瞰鵝山翩翩幽姿,是江橋勝跡的最佳處。 公園由炮台博物館、濱江游覽區、森林休閑度假區等功能區組成。登「江防城樓」,憑欄遠眺,可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的奇觀。踏上「海軍上將」豪華遊艇,能享盡食、住、行、游、購、娛的樂趣。在明清古炮台區憑吊歷史遺跡,可發思古之幽情。沿濱江游覽線,有漁獵燒烤、江上漂流等活動。來到「鵝鼻積雪」處,臨江品敬,賞「江尾海頭」巨石摩崖、遙思千古奇人徐霞客的蹤跡,使人浮想聯翩。在森林度假區內,小木屋、竹樓、廠屋應有盡有,垂犯錯誤、休閑、娛樂各取所需。 走滬寧高速,到「江尾海頭」,看第一大橋,唯江陰鵝鼻嘴公園。 中國第一羅漢壁 此壁刻制於江陰君山公園內。江陰君山佔地200畝,平地兀立,不連崗自高,不託勢自遠,與鵝鼻嘴公園遙相呼應。相傳古時君山為戰國初楚春申君黃歇之封地,因死後墓葬於山麓而得名。地既幽絕,勝景如雲,君山以山巒清秀、景復殊民的自然風光著稱,更以儒、釋、道三教和睦並存而出名,梵宇琳宮雄傑壯觀,千年廟宇香火鼎盛。南宋時工部員外郎高道索廣收經論,首編刻制五百羅漢名號,並勒石建碑。自此,全國各地凡寺院建五百羅漢堂名、塑像等皆援之為本。 因而有「五百羅漢名號」源出江陰一說。而今,據此所建的「五百羅漢照壁」,長60米,平均高度4米以上,採用櫻花紅花崗石材,上面鏤刻著從阿若嬌陳如到願事從的五百尊羅漢。這些羅漢大小有別、錯落有致、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為國內之最。它不僅給素稱「一方之大觀,列郡之雄勝」的君山增添了文化內涵,使源於江陰的羅漢尊號碑及圖錄這一中國佛教文化的瑰寶重放異彩,而且,它與近旁的江天閣、濟公石等自然勝景相配套,互為襯托,相映成趣,成為別具一格的獨特景觀。 興國寺塔 江陰興國寺塔,坐落在市區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側。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的七級浮圖,俗稱「興國寺塔」,興國寺幾經興廢而古塔尤存,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它以古樸端莊的風姿,巍然屹立在古城興國教寺舊址園內。是江陰古城的歷史見證和特有標志。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為保護這一重要古建築,對塔基、塔身數次進行整修加固。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省文管會的專家指導下,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撥款30餘萬元進行全面修繕。現塔身共存8層,高42.22米,向東北傾斜0.25米,頂心偏北18度,塔底層直徑10.70米,每邊寬4.54米,塔身第七層內壁八角形,存有西北、西南、西三個殘面,第八層僅存高約2米孤立殘壁一片。 江陰長江大橋 大橋風景旅遊區濱江近海,擁有秀美的自然江岸,體現「江尾海頭」風貌的江上景色氣象萬千。公園在江里設置了小巧的快艇和豪華的游輪。乘上快艇,劈波斬浪;「長江之星」游輪集餐飲、娛樂、休閑、觀光於一體,同時還開展江上婚禮、江上夜覽等娛樂項目。在船上,你能充分領略號稱黃金水道上江海鑰匙的黃山全景,你能看到在水天相接處突兀江心的黃山猶如一把碧色巨鎖橫陣在江海門戶上,也能看到江陰獨有的「一江春水向西流」的奇景。 為充分利用大橋景區的地理優勢,鵝鼻嘴主山頂上投資千萬元建造了旋轉式觀光塔,與東山的望江樓、長江大橋遙相呼應。登上塔頂,極目千里,盡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奇觀,腳下是氣勢磅礴的長江、百米之遙的中國第一橋橋塔巍然屹立,穿過兩根小圓桌面粗的懸索,挽起飛架天塹的大橋橋面,橫空出世,似懸浮在浩浩大江上的「雲龍」,氣勢恢宏。再看大江兩岸,一馬平川,港口吊架林立,江鷗翔集,海輪穿梭,遠望號測量船似白天鵝靜棲,現代化濱江港口城市的繁華富庶更是盡收眼底。 黃山炮台 江陰,是一座江防古城,黃山屬群山之冠。戰國時,江陰屬春申君黃歇封地,故名「黃山」。黃山西銜鵝鼻山、君山。東接蕭山、長山、巫山,循江逶迤10公里,屏蔽著錦綉江南的樓宇沃野,自然形成「枕山負水」、「水環巒拱」的天塹之勢。山在距城區2.5公里的長江邊,是長江的狹隘處,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黃山有席帽、馬鞍、龍頭諸峰,平均高91米。登高山之頂,北望靖江,與孤山對峙;周圍山峰,綿延30餘公里,閱不盡的大江南北兩岸風光。 據史書記載,春秋時,吳國已在席帽山築烽火台;南宋時,韓世忠、辛棄疾等名將曾在此駐防禦敵,特在此增築炮台,經道光、同治至光緒,炮台已初具規模。辛亥革命後,改土炮為洋炮,增築堡壘。而今,黃山炮台遺址,廢壘猶存,12座分布在各個山灣、山頭的混凝土炮台,7座清理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古炮和2尊「耀武大將軍」萬斤鐵炮及彈丸,構築了古今戰場勝跡。在黃山,還出土萬斤古炮一尊,身鑄「耀武大將軍」字樣。 現黃山已建成公園。有黃山公園門樓、黃山博物館、望江亭、盤石溪流、陳毅詩碑,整修了古炮台、藏兵室、彈葯庫等,成為鑒賞黃山炮台遺址和眺望長江風光的旅遊勝地。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是我國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出身在江陰馬鎮南腸村一個沒落的士紳家庭。少時聰慧過人、博覽群書,22歲擯棄仕途,開始漫遊祖國,34年間,足跡遍及16個省區的名山大川,對山脈、水道、地質、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是世界上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驅者。徐霞客所著《游記》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書。在他的故鄉保留著與此相關的眾多文物勝跡。 徐霞客故居坐落在江蘇省江陰市馬鎮南陽岐村,它地處風景秀麗、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的江南水鄉,北距江陰長江公路大橋35公里,南監無錫15公里、東靠滬寧、錫澄高速公路。始建於明代,清代初翻修,硬山頂,原有房屋四進四齣兩側廂,佔地1000平方米。中懸陸定一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屏風背面置徐霞客半身浮雕像。第二進面闊五間,進深六架,高5.8米,陳列徐霞客生平事跡各種岩溶標本和現代專家、學者所撰論文、專著。 第三進面闊五間,進深八架,高6.8米,正廳三間中懸沈鵬所書「崇禮堂」匾額,壁間陳列現代名人題詞。東西兩書房內展出有徐霞客傳略,旅行路線圖和他科學探索經過地區的圖片資料,岩溶標本等,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徐霞客故居有故居、勝水橋、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聖園等組成。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禎五年前後262年之間,84位名人名家為徐家撰寫的墓誌銘,傳、序、記等共90篇,計76塊石刻,為明代書法藝術的縮影,很為寶貴。徐霞客墓位於晴山堂後院,墓前有徐霞客塑像。 仰聖園是家鄉人民為了表達對「曠世游聖」徐霞客的敬仰和紀念,於2001年徐霞客游記碑廊為主體的江南園林。該園位於故居和晴山堂之間,佔地20畝,內涵豐富、品味高雅

Ⅵ 江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江陰長江大橋:
位於江蘇省江陰市西山與靖江市十圩村間。該橋採用一跨過江、大跨徑鋼懸索橋橋型。主跨1385米,目前為「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橋南引橋168米,北引橋1518米,全長3071米。橋面按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寬33.8米;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公里/小時;設計通過量27000輛/日。1999年10月1日具有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江陰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從1999年5月起,隨著鵝鼻嘴公園觀光塔的建成和「長江之星」豪華游輪的開放,江陰長江大橋風景旅遊區已形成空中、江里、岸上立體旅遊的新格局。1997年,江陰市依託黃山森林公園的自然勝景,憑借橫空出世的江陰長江大橋,規劃開放「江陰長江大橋風景旅遊區」,最先建成的以觀江觀橋為主要特色的鵝鼻嘴公園,有江濱曉步、江尾海頭、明清古炮、仙人洞、寒江獨釣、看雲聽潮等二十景,其樓、亭、閣、廊等組成的建築群落與山、水、橋、炮、洞等人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森林木屋、水邊漁網、漁獵燒烤等,頓使遊人回歸自然,情生野趣,體驗到真正的度假感受。
為充分利用大橋景區的地理優勢,鵝鼻嘴主山頂上投資千萬元建造了旋轉式觀光塔,與東山的望江樓、長江大橋遙相呼應。登上塔頂,極目千里,盡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奇觀,腳下是氣勢磅礴的長江、百米之遙的中國第一橋橋塔巍然屹立,穿過兩根小圓桌面粗的懸索,挽起飛架天塹的大橋橋面,橫空出世,似懸浮在浩浩大江上的「雲龍」,氣勢恢宏。再看大江兩岸,一馬平川,港口吊架林立,江鷗翔集,海輪穿梭,遠望號測量橋似白天鵝靜棲,現代化濱江港口城市的繁華富庶更是盡收眼底。
◆鵝鼻嘴公園:
鵝鼻嘴公園位於江陰長江大橋旅遊區西北部,距市區僅2公里,逶迤臨江,山勢蜿蜒多姿,形如天鵝伸鼻江中而得名。
鵝鼻嘴公園佔地350畝,以山體為主,森林茂密,野趣濃郁。公園由商貿服務區、濱江游覽區、森林休閑區、炮台博物館區等功能區組成。景點眾多,各具風貌,有鵝州攬勝、江尾海頭、濱江曉步、澄江古渡、寒江獨釣、看雲聽潮、獨攬江橋、鵝鼻積雪、辛侯亭等十八景。
你若到鵝鼻嘴公園游一游,會使你感嘆萬千:入山門,看神龜,越仙鵝洞,聽傳說故事,感受到鵝山之神奇;憑吊「霞客尋源」、唐公碑、謁詠江詩碑、摩崖石刻,能領悟古文化的璀璨光芒;被長江沖刷、歷史風雲際會的石渡口、渡江第一船、石灣古炮等文物古址,給人以懷古之幽思;在鵝鼻積雪、看雲聽潮閣,臨江品茗,仰看雲卷雲舒,俯瞰水湍水,聽濤聲陣陣,拂習江風,儼若仙境;沿江濱棧道,「寒江獨釣」,水邊漁網,漁獵燒烤,使人有回歸自然,情生野趣之感;在各式小木屋小憩,可體驗到真正的度假感受!登上鵝山主峰,極目千里,雄偉壯觀的中國第一橋橫空出世,氣勢磅礴。大江兩岸,一馬平川,盡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奇觀;隨觀光游輪劈波斬浪,領略號稱黃金水道上「江海鎖陰」的黃山全景,會看到一把碧色巨鑰橫陣在江海門戶上,盡顯威嚴壯偉之美,讓人流連忘返。
◆黃山炮台:
江陰,是一座江防古城,黃山屬群山之冠。戰國時,江陰屬春申君黃歇封地,故名「黃山」。山在距城區2.5公里的長江邊,是長江的狹隘處,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黃山有席帽、馬鞍、龍頭諸峰,平均高91米。登高山之頂,北望靖江,與孤山對峙;周圍山峰,綿延30餘公里,閱不盡的大江南北兩岸風光。
據史書記載,春秋時,吳國已在席帽山築烽火台;南宋時,韓世忠、辛棄疾等名將曾在此駐防禦敵。清康熙年間始築炮台。經道光、同治至光緒,炮台已初具規模。辛亥革命後,改土炮為洋炮,增築堡壘。黃山炮台遺址,現尚存12座鋼筋水泥炮台,成為一組完整的要塞炮台群。在黃山,還出土萬斤古炮一尊,身鑄「耀武大將軍」字樣。
現黃山已建成公園。有黃山公園門樓、黃山博物館、望江亭、盤石溪流、陳毅詩碑,整修了古炮台、藏兵室、彈葯庫等,成為鑒賞黃山炮台遺址和眺望長江風光的旅遊勝地。
◆適園:
座落在江陰澄江鎮南街,現江陰市政協所在地。始建於光緒七年(1881),系清翰林學士陳燮卿的私園,面積2044平方米。
園以三叉形的「鏡湖」為中心,以「水流雲在軒」為主體,倒影池中,成為佳景。軒外有廊,依牆傍水處,屏立三座假山,池東有映湖亭,亭中立一鏡,可返照園內各種景色。亭壁保存著倪雲林的山水畫石刻和題跋,為全市唯一的倪雲林作品刻石。園北有三間廳室,臨湖堆大型假山,條條曲徑盤旋,宛若深山老林。園西南有一方亭,壁間嵌王羲之的《換鵝碑》,為世所僅見。
◆君山公園:
江陰北郊、黃田港東岸有一座錦屏似的小山,原名瞰江山。山雖不大,但名聲很大;雖不高,卻素有「江陰主山」之稱。相傳戰國末年,楚相黃歇被李園所殺之後,即葬於此山西麓。黃歇號稱春申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君子之一。吳地百姓為紀念他,即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江陰舊志曾描繪:此山隆起平疇,橫枕大江;邑中諸峰,四面環拱;北眺維揚,南挹姑蘇,東望海虞,西眄京口,為一方之大觀,列郡之雄勝。經實測,此山海拔72.5米,面積40.4萬平方米。原來,浩浩長江就從它的北麓流過,後來,由於泥沙沖積,今距江已有1公里之遙了。
君山西麓有東岳廟,黃歇墓就在廟階下。又傳元代末年,朱元璋領兵東征張士誠時,曾駐軍於此廟。循著廟旁山路,拾級而上,半山有一亭翼然,名松風亭,始建於宋代,山頂原有玄天宮,因屋無梁,俗稱「無梁殿」;另有一樓面江,名「望江樓」,樓有楹聯一副,將長江天塹和黃歇的典故包含在內,曰:「此水自當兵十萬,昔人曾有客三千。」舊時,每逢農歷三月二十八日東岳廟香節,香客上山進香,遊人登樓瞰江,熱鬧竟日。抗日戰爭爆發前一年,黃山駐軍將玄天宮及望江樓拆毀。1947年,在此構築炮台2座,與黃山互為犄角,為軍事必爭之地。
現在,東岳廟舊跡仍在,頭門、三元殿等建築猶存,整修後改名為「武廟」,被列為江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廟前的兩棵古銀杏樹,枝葉繁茂。黃歇墓和松風亭也都經過整修,被列為江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最近江陰市人民政府決定投資1000萬元,在此興建君山公園,並將城內舊廟廣福寺移建至此。屆時,宗教、古跡將是江陰長江大橋風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施展著自己獨有的魅力。
◆興國塔:
位於江陰城西南角,與興國寺一起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七級,元時遭火焚。明洪武十七年(1384)修復,增至九級。民國時齊盧交戰,塔頂被炮擊,殘存七層半,六層以下為宋代原物,現高42.24米,已向東北傾斜。1985年進行加固,保持殘塔風貌。
◆文廟:
又稱江陰孔廟、廟學。在江陰澄江鎮人民西路北側江陰中學內。始建於北宋淳化三年(992)。文廟前有泮池,池上架石橋三座,為明代遺物。後為戟門,內有大成殿,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樑柱粗壯,彩繪完好。明倫堂內保存碑刻22方。主軸布局完整,是江蘇省保存最完好的縣級孔廟。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1587—1641年)為我國傑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故居在江陰馬鎮南岐村。明末遭兵燹,清順治年間徐之侄孫徐君銓重建。至1984年,僅存面闊七間二進瓦房,1985年,政府撥款大修。現有三進、十七間正房、兩間廂房,佔地二畝。大門正面懸「徐霞客故居」匾額,兩邊立盤陀石。門背面鐫「繩其祖武」磚額。第一進前為天井庭院,兩側廂房,東西置花壇,大廳前有「承先裕後」磚刻,廂房和大廳辟為展覽室,陳列徐霞客生平事跡及溶岩標本。第二進遺有一棵古羅漢松,相傳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年左右樹齡。第二進大廳為「崇禮堂」,正中懸徐霞額畫像,陳列當代書畫家為紀念徐霞客所作的書畫作品,以及近年拍攝的徐霞客游歷經過各地的風光照片。
勝水橋,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沈塘河上。據傳是徐霞客當年出遊船隻停泊處,此橋亦有400年左右的歷史。1985年重修,它保持著明代江南小橋的風格。
◆華西村:
華西村位於江蘇省江陰縣,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全村共有80戶,1520人,面積0.96平方公里。
華西村是全國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1998年三業總產值超過25億元,利稅超2.8億元,農民家庭存款最少的20多萬元,多的200多萬元。每戶住房450平方米,家庭資產最少的也有100多萬元。華西村股票1999年上市,吳仁寶現任村黨委書記,集團公司董事長。
華西村距無錫30多公里,蘇州50多公里,每年到華西村考察和旅遊的人員達100多萬。
◆華西村江南農家樂:
位於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面積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它是中外聞名的江南小村,江南農村田園旅遊中心,其村有名的景點有80多處,華西金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
村頭粉牆照壁,後為廣場。廣場上數十旗桿,飄揚著各種圖案的彩旗,這是華西實業公司所屬工業的標志,顯示出它的經濟實力,產值數十億,產品遠銷國外。西側為出入華西村主道,千米大道,華西雙橋,以及微縮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江陰長江大橋」,宛若巨龍,名「龍廊」。內設商業樓廊,有商場、劇院、會場、餐廳,大餐廳可容千人同時用餐。村頭村尾,有萬米長廊貫通。
農村住宅是一色馬賽克裝飾的多層別墅樓。每個家庭都擁有三間三層別墅樓,水電氣俱全。內有客廳、卧室、餐室、浴室、車庫、庭院。30%農戶擁有轎車。宅區綠草成茵,花木似錦。遊人也可進入農家作客。南苑賓館,如農家莊院,粉牆、青瓦、小橋、綠樹,都有長廊貫通,一派鄉土氣息。
農民公園內有「鵲橋相會、三顧茅廬、桃園結義、劉備點將、十二生肖」等塑像景點。鵲橋周圍有五條牛,池中浮鱷魚,以示居安思危。磚窯洞,是華西村過去的燒窯制磚處,窯中置圓形會議室。壁畫有「毛主席住窯洞」、「薛平貴回窯」等,這是村幹部的會議室,以示富了不忘過去。
公園圍繞「龍嘯池」,建有「花甲亭、古稀亭、喜耋亭、慶耄亭、期頤亭」。華西人年屆八十壽,即在「喜耋亭」設宴慶祝。到「期頤亭」便戛然而止,必須從原路返回,寓意「返老回童」。
◆渡江紀念館:
江陰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於1994年4月,佔地54.5畝,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總投資1350萬元。
園內革命烈士紀念館和江陰渡江戰役紀念館,分別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館名。
館內陳列展出了727名烈士的生前照片、遺物和反映渡江戰役的200幅圖片、部分珍貴翔實的實物及運用聲光電現代布館手段進行場景復原,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年江陰軍民革命斗爭的情景和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的壯闊場面。東西兩側長廊詩詞碑文,匯集了江陰書法名家的手跡,書體兼備,風格紛呈。三葉構思獨特的帆形紀念碑,造型別致,蔚為壯觀,碑文為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所書。
該園是江陰市愛國主義教育和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也是江陰旅遊勝地之一。
劉氏三兄弟故居
劉氏三兄弟劉半農、劉天華、劉半茂,是我國現代文化名人。
劉半農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攝影學家。他一生追求真理,積極投身革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在擔任《新青年》雜志編輯時,發表了《我之文學改良觀》、《詩與小說精神之革新》等震驚文壇的進步論著,成為新文化運動中一位「鬥士」和「闖將」。他開創了我國新詩流派「白話詩」,影響甚廣。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學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
劉天華是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二胡學派的創始人。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不登大雅大堂」的二胡從民間推向世界,建立了一個新型的學派。他在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個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國樂」,使二胡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他不僅創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鳥語》等流傳廣泛的不配名曲,而且培養了大批二胡、琵琶傳人。他把「學習、研究、創作、演出和教學聯系在一起,構成他全部的音樂生涯」。
劉半茂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民族音樂教育家、作曲家,也是劉天華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發展者。天華逝世後,劉半茂為了繼承其「改進國樂」的遺志,毅然放棄西北大學英語教授的席位,改任音樂教授。先後在四川、南京、安徽、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他一生創作了《漢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獨奏曲,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多產的作曲家。
劉氏兄弟紀念館位於江陰市西橫街49號,是江陰市人民政府為紀念我國現代文化名人劉半農、劉天華、劉半茂三兄弟而利用劉氏後裔捐贈的祖籍故居改建的。它坐西朝東,前後二進十間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未建築,距今約有150年,與古興國塔、文廟南北呼應,渾然一體,構成江南古城的一個游覽區。紀念館還有「百年天竹」、「石鼓墩」、「醬台」、「竹園」等遺跡和景點。紀念館由原文化部部長朱穆之題寫館名,著名女作家謝冰心為紀念館寫了序文。陳列分「事跡介紹」和「故居景點」兩大部分六個展室,共陳列展品300餘件。
海瀾工業游
海瀾集團創辦於1988年,位於長江三角洲的江蘇省江陰市,是一家以服裝為龍頭,涉足面料生產、國際貿易、房地產、工業旅遊等領域的國家級企業集團。目前,海瀾集團已擁有總資產35億元,上市公司(凱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五星級涉外旅遊大酒店一家,員工1.5萬余名,年西服產量達300萬件(套),中高檔面料產量1500萬米。2003年集團公司完成銷售收入超60億元,進出口貿易額為4億美元,其中外貿出口達3億美元,上繳國家稅收超億元。
中山公園
江陰中山公園原為江蘇學政衙暑遺址公園,是江蘇省江陰市重點工程,其施工總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該工程的許多建築物、構築物的造型均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特色。整個工程建有「荷花廳」、「永慕廬」、「學政區雕塑廣場」、「中山紀念塔」和水溪項目等景觀、建成後的中山公園成為江陰市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是一處供人們旅遊、休閑的勝地。
黃山湖公園
江陰黃山湖公園
黃山湖公園位於江陰市北側,黃山南麓,是江陰要塞旅遊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總用地46.25公頃。
黃山湖公園充分利用山、江、湖、大橋、森林等旅遊資源為基礎,以市場意識為導向,以建設性,保護性,可持續性的開發為基點,建設一個品位高尚的新型生態休閑旅遊區,實現旅遊資源利用的最佳效益,整個公園由黃山湖、生態公園、五星級酒店三個部分組成,黃山湖作為本公園的主景,其面積幾乎占整個區域的一半,精心設計的眾多景點,既充滿多彩的娛樂項目,又有宜人的觀賞環境

Ⅶ 江陰有哪些名勝古跡

南門、徐霞客故居、劉氏兄弟故居、國民黨司令部、贊園、君山、興國塔

Ⅷ 江陰市裡有什麼好玩的啊

江陰文廟
始建於北宋景佑三年(1036),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文廟,亦稱孔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祠廟,舊時儒學教官衙署所在地。江陰文廟,總體布局採用中軸對稱的宮殿式,仿照山東曲阜孔廟的風格建造,是江陰文化古城的標記。由於江陰文廟是江陰古城的儒學聖地和江陰科舉時代的最高學府,所以江陰居民歷來有大年初一到文廟「走三橋」,以求「鴻運高照」的習俗。

鵝鼻嘴公園
位於長江大橋旅遊區西北部,佔地350畝,因山勢蜿蜒多姿,形如天鵝伸鼻江中而得名。遊客到此觀光,既可爺觀大橋的雄偉神奇,亦可俯瞰鵝山翩翩幽姿,是江橋勝跡的最佳處。
公園由炮台博物館、濱江游覽區、森林休閑度假區等功能區組成。登「江防城樓」,憑欄遠眺,可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的奇觀。踏上「海軍上將」豪華遊艇,能享盡食、住、行、游、購、娛的樂趣。在明清古炮台區憑吊歷史遺跡,可發思古之幽情。沿濱江游覽線,有漁獵燒烤、江上漂流等活動。來到「鵝鼻積雪」處,臨江品敬,賞「江尾海頭」巨石摩崖、遙思千古奇人徐霞客的蹤跡,使人浮想聯翩。在森林度假區內,小木屋、竹樓、廠屋應有盡有,垂犯錯誤、休閑、娛樂各取所需。
走滬寧高速,到「江尾海頭」,看第一大橋,唯江陰鵝鼻嘴公園。

中國第一羅漢壁
此壁刻制於江陰君山公園內。江陰君山佔地200畝,平地兀立,不連崗自高,不託勢自遠,與鵝鼻嘴公園遙相呼應。相傳古時君山為戰國初楚春申君黃歇之封地,因死後墓葬於山麓而得名。地既幽絕,勝景如雲,君山以山巒清秀、景復殊民的自然風光著稱,更以儒、釋、道三教和睦並存而出名,梵宇琳宮雄傑壯觀,千年廟宇香火鼎盛。南宋時工部員外郎高道索廣收經論,首編刻制五百羅漢名號,並勒石建碑。自此,全國各地凡寺院建五百羅漢堂名、塑像等皆援之為本。 因而有「五百羅漢名號」源出江陰一說。而今,據此所建的「五百羅漢照壁」,長60米,平均高度4米以上,採用櫻花紅花崗石材,上面鏤刻著從阿若嬌陳如到願事從的五百尊羅漢。這些羅漢大小有別、錯落有致、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為國內之最。它不僅給素稱「一方之大觀,列郡之雄勝」的君山增添了文化內涵,使源於江陰的羅漢尊號碑及圖錄這一中國佛教文化的瑰寶重放異彩,而且,它與近旁的江天閣、濟公石等自然勝景相配套,互為襯托,相映成趣,成為別具一格的獨特景觀。

興國寺塔
江陰興國寺塔,坐落在市區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側。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的七級浮圖,俗稱「興國寺塔」,興國寺幾經興廢而古塔尤存,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它以古樸端莊的風姿,巍然屹立在古城興國教寺舊址園內。是江陰古城的歷史見證和特有標志。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為保護這一重要古建築,對塔基、塔身數次進行整修加固。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省文管會的專家指導下,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撥款30餘萬元進行全面修繕。現塔身共存8層,高42.22米,向東北傾斜0.25米,頂心偏北18度,塔底層直徑10.70米,每邊寬4.54米,塔身第七層內壁八角形,存有西北、西南、西三個殘面,第八層僅存高約2米孤立殘壁一片。

江陰長江大橋
大橋風景旅遊區濱江近海,擁有秀美的自然江岸,體現「江尾海頭」風貌的江上景色氣象萬千。公園在江里設置了小巧的快艇和豪華的游輪。乘上快艇,劈波斬浪;「長江之星」游輪集餐飲、娛樂、休閑、觀光於一體,同時還開展江上婚禮、江上夜覽等娛樂項目。在船上,你能充分領略號稱黃金水道上江海鑰匙的黃山全景,你能看到在水天相接處突兀江心的黃山猶如一把碧色巨鎖橫陣在江海門戶上,也能看到江陰獨有的「一江春水向西流」的奇景。
為充分利用大橋景區的地理優勢,鵝鼻嘴主山頂上投資千萬元建造了旋轉式觀光塔,與東山的望江樓、長江大橋遙相呼應。登上塔頂,極目千里,盡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奇觀,腳下是氣勢磅礴的長江、百米之遙的中國第一橋橋塔巍然屹立,穿過兩根小圓桌面粗的懸索,挽起飛架天塹的大橋橋面,橫空出世,似懸浮在浩浩大江上的「雲龍」,氣勢恢宏。再看大江兩岸,一馬平川,港口吊架林立,江鷗翔集,海輪穿梭,遠望號測量船似白天鵝靜棲,現代化濱江港口城市的繁華富庶更是盡收眼底。

黃山炮台
江陰,是一座江防古城,黃山屬群山之冠。戰國時,江陰屬春申君黃歇封地,故名「黃山」。黃山西銜鵝鼻山、君山。東接蕭山、長山、巫山,循江逶迤10公里,屏蔽著錦綉江南的樓宇沃野,自然形成「枕山負水」、「水環巒拱」的天塹之勢。山在距城區2.5公里的長江邊,是長江的狹隘處,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黃山有席帽、馬鞍、龍頭諸峰,平均高91米。登高山之頂,北望靖江,與孤山對峙;周圍山峰,綿延30餘公里,閱不盡的大江南北兩岸風光。
據史書記載,春秋時,吳國已在席帽山築烽火台;南宋時,韓世忠、辛棄疾等名將曾在此駐防禦敵,特在此增築炮台,經道光、同治至光緒,炮台已初具規模。辛亥革命後,改土炮為洋炮,增築堡壘。而今,黃山炮台遺址,廢壘猶存,12座分布在各個山灣、山頭的混凝土炮台,7座清理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古炮和2尊「耀武大將軍」萬斤鐵炮及彈丸,構築了古今戰場勝跡。在黃山,還出土萬斤古炮一尊,身鑄「耀武大將軍」字樣。
現黃山已建成公園。有黃山公園門樓、黃山博物館、望江亭、盤石溪流、陳毅詩碑,整修了古炮台、藏兵室、彈葯庫等,成為鑒賞黃山炮台遺址和眺望長江風光的旅遊勝地。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是我國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出身在江陰馬鎮南腸村一個沒落的士紳家庭。少時聰慧過人、博覽群書,22歲擯棄仕途,開始漫遊祖國,34年間,足跡遍及16個省區的名山大川,對山脈、水道、地質、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是世界上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驅者。徐霞客所著《游記》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書。在他的故鄉保留著與此相關的眾多文物勝跡。
徐霞客故居坐落在江蘇省江陰市馬鎮南陽岐村,它地處風景秀麗、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的江南水鄉,北距江陰長江公路大橋35公里,南監無錫15公里、東靠滬寧、錫澄高速公路。始建於明代,清代初翻修,硬山頂,原有房屋四進四齣兩側廂,佔地1000平方米。中懸陸定一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屏風背面置徐霞客半身浮雕像。第二進面闊五間,進深六架,高5.8米,陳列徐霞客生平事跡各種岩溶標本和現代專家、學者所撰論文、專著。 第三進面闊五間,進深八架,高6.8米,正廳三間中懸沈鵬所書「崇禮堂」匾額,壁間陳列現代名人題詞。東西兩書房內展出有徐霞客傳略,旅行路線圖和他科學探索經過地區的圖片資料,岩溶標本等,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徐霞客故居有故居、勝水橋、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聖園等組成。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禎五年前後262年之間,84位名人名家為徐家撰寫的墓誌銘,傳、序、記等共90篇,計76塊石刻,為明代書法藝術的縮影,很為寶貴。徐霞客墓位於晴山堂後院,墓前有徐霞客塑像。
仰聖園是家鄉人民為了表達對「曠世游聖」徐霞客的敬仰和紀念,於2001年徐霞客游記碑廊為主體的江南園林。該園位於故居和晴山堂之間,佔地20畝,內涵豐富、品味高雅

Ⅸ 江陰的風景區有哪些好玩的

江陰景點有:華西村、黃山炮台、江陰長江大橋、徐霞客故居、中山公園、鵝鼻嘴公園、黃山湖公園。

Ⅹ 寫江陰的美景,美食,玩樂

醇厚的黑杜酒,鮮美的長江三鮮,形狀各異的糕點……這些,無一不是江陰鼎鼎有名的美食。其中,我最喜歡江陰特產馬蹄酥。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有位馬開山在同安霞路街開了個鋪子,製作一種油酥麵皮內包飴糖餡的烘餅。因形似馬蹄,又是馬開山所創,故稱之為「馬蹄酥」。
但經過歷代改革,如今的馬蹄酥成了今日所見的菊花狀。
馬蹄酥的大小不一。大的如盤子那般大,足夠我們全家分食吃個飽了;小的卻只有手掌一般大,小巧玲瓏,讓你愛不釋手。馬蹄酥看上去有一種朴實的美。它身著一件焦黃色的外衣,四周厚,中間薄,面上還有道道紋路,好似一朵盛開的菊花,煞是好看。
仔細看,你會發現一片片「花瓣」中夾雜著色澤誘人的豆沙餡。餅面上,一粒粒芝麻如天女散花般灑落在上面,又給馬蹄酥增添了一份誘惑。有的馬蹄酥上還會點綴著一條條紅條綠絲,真是「錦上添花」啊!倘若你湊近聞,一股濃郁的香味必然會撲鼻而來。是芝麻香?是豆沙香?還是油香?那股子香味啊,誰聞了都忍不住垂涎三尺。
難怪人們給它起了一個雅號,叫「食香餅」。清代詩人方王圭就曾作詩贊美它:「乍經而起還留跡,不踏花歸亦自香」。
在我的記憶里,家裡聚會總少不得吃上些馬蹄酥。蜜糖的甜、芝麻的香、細沙的軟、餅面的脆,那豐富的口感至今想來回味無窮。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