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景觀區
1. 金沙灘的景觀介紹
當紅日冉冉東升之際,金廂海面便成了一幅金輝熠熠的壯麗畫面,迭迭金波,點點漁帆,群群海鷗,綿綿柔沙,和諧地溶於這個畫面,有著濃烈的詩情畫意。金廂灘命名之由也許本於此。
在長達18公里的「S」型的海岸線上,岬角與海灣交錯分布,景色怡人,最大的岬角有金廂角和觀音嶺。這裏海潮與礁石相撞,樹影婆娑,風光旖旎。登望遠眺,遠處大海茫茫,帆影點點,岬角灣內狹長的新月形海濱沙灘,像一條銀色的裙帶系在蒼綠大地與藍色海洋之間,構成一幅壯麗的南國海濱岬角天涯風光。春夏時節,位於觀音山主峰的雲中居、棲雲宮,雲霧繚繞;登山遊玩,勝似雲閣仙境。這里輕濤薄浪,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21.8℃,6月至9月海水水溫為25℃。海水清澈,透明度為50至90厘米。沒有「三廢」污染。潮汐為正規全日潮,全年9個月波高在0.4米以下,6至8月平均波高為0.7米,是海水浴、帆板、潛水遊艇等水上運動的理想場所。海邊沙灘寬50至70米,沙細而不含礫石與貝殼,既松軟又不陷腳。潮下帶為石英細沙,波度平緩,2米等深線離海岸有200米左右。故被稱為「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
金廂海灘除了沙柔水澄之外更大的特點是岸邊奇石摩肩接踵,如疊如砥,似禽似獸,呈白呈褐,見動見靜,千姿百態,無奇不有,連江海中也石群嶙峋。這使金廂海灘擁有得天獨厚的石岸和金灘,有開發海濱浴場和旅遊勝地的「天生麗質」。其中較著名的有:龍石、鎮海石、龍牙石、雙疊石、和尚石、企鵝石、白礁、烏礁等,先人留下的多處石刻均保存完好。金廂海灘的巨石,有的留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腳跡,有的蒙上一層神秘色彩,為海灘生輝增色,為遊人助興添趣。
金廂灘洲渚的雄奇的「龍石」前,是周恩來當年冒險去香港的渡口。南昌起義後,周恩來在葉挺、聶榮臻護衛下,於此由地下工作者黃壽文化裝成漁翁,渡他出海,再由楊石文護送至港,後返穗參加廣州起義。現「龍石」上為此刻有一首五言詩:「洲渚夜如釜,遙天一砥柱,搶渡碣石灣,猛似下山虎。」字體蒼勁遒俊,為著名書畫家賴少其所題書。而原中顧委委員王首道為此揮毫寫下了「周恩來總理渡海處」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鐫刻在記念碑上。
離「龍石」不遠,有傲然屹立的「鎮海石」。相傳明神宗為表彰楊文廣揮劍斬妖保護宋軍的功績,欽派鄭岳、成大儒專程至此,於此石上刻下「鎮海石」三字,後人相繼又刻下「揚威止水,永鎮安瀾」。近海中有一巨石形若和尚追尼姑,傳說是靈隱寺一和尚雲游水月宮與尼姑幽會,被南海觀音發覺而受罰,後雙雙幽怨雲山間變成的。金廂海灘旁有巍峨秀麗的觀音嶺,如屏似障,為海灘增添一派風光。
2. 貴州省安順市的龍宮風景區有什麼景觀呢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物質上的各方面,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遊就是其中不錯的選擇。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我們自稱是龍的傳人,對龍有著一種特殊的羈絆。而龍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個在目前沒有遇見過的生物,所以龍究竟存不存在,因此龍就被賦予了許多意義,還有不少的景區,更是以龍命名,今天就讓給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這就是龍宮的四個"最",除此之外,龍宮還有一些其他的景點,龍宮門票每人130元。那麼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個景點呢?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哦,小編會幫大家解疑答惑的。
3. 深圳市龍日園藝景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龍日園藝景觀由深圳市龍日園藝景觀有限公司創辦,將現代商業超市模式專引進園藝景觀領域屬,首創園藝景觀」一站式」服務
法定代表人:黃日光
成立時間:1993-03-22
注冊資本:5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447590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以西鵬基時代創業園花樣年美年廣場5棟1301
4. 龍回頭風景區概況如何
龍回頭(魚鱗洲)風景區位於東方市八所鎮西南海濱,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這里就已是海南風景名勝地。景區內有一永不幹涸的甘泉,泉西邊崖壁上還有一棲息海鳥水禽的天然洞穴。魚鱗洲面臨波濤翻滾的大海,奇峰林立,岩石多姿,綠草灌木鋪地,常年山花爛漫。海灘上,沙細白如雪,松軟如綿;海面碧波萬頃,海鷗翔空;海風推波助瀾,浪被撲打在石壁上,濺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沉雷般的濤聲輕重有序,節奏均勻。龍回頭高90多米,坐落在八所的海灘上,岩石重疊,狀似魚鱗,故又稱魚鱗洲,是海濱沙灘上一座突起的海石山。其瀕臨浩瀚的北部灣,是海南島陸地的最西點,八所港的天然「屏障」。登高看海、觀日落,成為清代瓊州八景之一。
龍回頭(魚鱗洲)有山有海,有石有水,景觀秀麗而奇特,據傳在遠古的時候,魚鱗洲居住著一戶黎胞,夫妻倆恩愛如蜜。丈夫出海捕魚,妻子在家織網織布,日子過得很甜蜜。後來,來了一隊官軍,要把他倆趕進深山老林,丈夫奮起反抗,因寡不敵眾被殺身亡,屍體也被拋人了大海。海里的水族十分同情這位黎胞的不幸遭遇,海龜海蟹一擁而上,把他的屍體送到海灘上。他的妻子見到丈夫的屍體,極度悲傷,第二天便死去,變成了海燕,日夜不停地銜泥掩蓋丈夫的屍體。日久天長,墳墓壘成了高山,泥土重重疊疊的很像魚鱗。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對黎胞,便把這地方叫做魚鱗洲。
希望對你有幫助
5. 亞龍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亞龍灣好玩的地方必去的景點:過江龍索橋、千里傘、鳳凰台、蘭花谷、亞龍灣中心廣場。
1、過江龍索橋
電影《非誠勿擾Ⅱ》主景地。過江龍索橋橫跨兩山之間,全長168米,離地近40米,是海南目前跨度最長、離地最高的鐵索橋。走在索橋上,近看山巒起伏,遠眺遼闊海洋,聽鳥語爭鳴,聞花香四溢,彷彿置身於海天仙境。
5、亞龍灣中心廣場
亞龍灣中心廣場,位於三亞市東南28公里處。廣場以圖騰柱向藍天升騰,以雕塑群向大地和大海延伸。屹立的圖騰柱是廣場的最高點,高26.8米,由200多塊巨大的花崗石和直徑2.5米的鋁合金柱組成。上面雕刻有龍、鳳、太陽鳥、魚以及風雨雷電四神的圖案。
6. 寫龍的景觀的作文400字以上
我心中的那條龍,那故鄉的南江堤。故鄉的南江堤是我每天的必經之路,她就好比我的一位要好朋友,又好比我親愛的一位家人,還好比我的一個純潔天使,隨時可以讓我對她心有餘念,時刻牽動著我的這顆火熱的心。
春天的南江堤是一條初醒的龍。她那迷朦的眼神里流露出生命的希望。冬天的使者冰塊雪花悄悄離開在南江堤上,迎來的是萬物復甦,萬物欣榮。草兒從從神秘的土地中傲氣的甩出頭來,使光禿禿的大地增添了了點點滴滴的新事物,花兒含苞待放,一個個都長出眯著小眼睛的可愛花苞,看起來是那麼嬌嫩,弱小,經不起風吹雨打,每當這時高大強壯樹木就會來湊湊熱鬧,保護這些容易受損的小花們。同時還在柔軟的枝條上股出串串綠苞,准備給自己織上件新裝。
夏天的南江堤是一條活躍的龍。樹木鬱郁蔥蔥,枝繁葉茂,高大婆娑,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閃亮,神氣。花叢里,奼紫嫣紅,一簇簇,一叢叢,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藍的像天,黃的像金,這些花兒芳香馥郁,沁人心脾,婀娜多姿,就好像是仙女下凡,讓人眼前一亮。草兒欣欣向榮,風一吹,他就好像這世界上的舞者,歡悅的跳著。
秋天的南江堤是一條忙碌的龍。樹葉急著化為泥土,花兒急著為大地貢獻身軀,草兒急著換一套黃色運動裝,昆蟲們急著回到洞穴,小松鼠急著搬運食物,秋風急著「唰——唰——」的吹,一切事物都在忙碌,江堤上出現了一幅繁忙的情景。
冬天的南江堤是一條睡熟的龍。江堤上,雪花飄飄,樹枝上掛滿了銀條,到處都是雪,一片潔白,好像走進了冰雪王後的美麗城堡里。
我愛我心中的那條龍,愛故鄉的南江堤。
7. 龍雲山風景區怎麼樣
從千尺珍珠瀑出來,我們又來到了今天密雲行的最後一站——龍雲山風景區,原本也沒想到這,後來從地圖上看到這里是密雲最北邊的景區了,想著今天就把密雲最遠處的景點都游覽完,以後就不用跑那麼遠了。龍雲山風景區即坐落在白河北岸,可謂山環水抱,鍾靈敏秀。春季山花爛漫,夏季峰泉疊涌,秋季碩果飄香,冬季雪壓松柏。這里七峰六泉、四潭三瀑、長河峽谷、玉池龍淵,九天攬月等著名景觀。龍雲瀑、天雲瀑瀑高百米以上,夏季景象至為壯觀:連山噴雪,如銀河倒落。清明時節,杏花、梨花竟相開放,滿山堆雲,香動四野。龍雲山景觀別具一格:登上峰頂,盪舟天池,清風送爽,實是消暑的好去處;向南遠眺素有小黃山之稱的雲蒙諸峰,白雲出岫,層林盡染;鳥瞰白河大峽谷,波濤洶涌,觀大山大水。此風景區有兩個入口,但是卻無法相聯,據說只有等河水少的時候,才可以踩著石頭,涉水相通。建議大家從過橋的那個入口,也就是正門進入,既可以爬山,也可以走峽谷。當然如果只想在河邊逛逛,就從橋下進去就成了。門票20元,但我們去的時候說新的門票去印製了,可以留下地址快遞,但是已經兩個星期了,毫無動靜。進入景區,先過一道鐵橋。回頭望,這就是之前我們開車經過的橋。沿著一...
8. 安順龍宮內景觀有多壯麗
龍宮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南郊,與黃果樹風景區毗鄰。龍宮風景區是以暗河溶洞為主稱奇、並集旱溶洞、峽谷、瀑布、峰林、絕壁、溪河、石林等多種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著中國最長、最美麗的水溶洞、中國最大的洞穴佛堂、中國最大的洞中瀑布、全世界最低的天然輻射劑量率、全世界最多、最為集中的水旱溶洞等高品位風景資源,因此也被贊譽為「大自然的大奇跡」。
龍宮特色之四絕
一是被譽稱為「中國唯美水溶洞」的地下暗河溶洞。龍宮水溶洞長達15公里,為國內之冠。目前景區已對外開放了二段,洞內鍾乳千姿百態,與北方溶洞相比更顯細致與精巧,與南方溶洞相比更顯神秘與奇特,其洞廳構造宛如神話中的龍王宮殿。「地下灕江、天上石林」的溶洞風景價值極高,大詩人艾青稱「大自然的大奇跡」,國畫大師劉海粟譽「天下奇觀」,中國溶洞專家感嘆「覽龍宮知天下水洞,盪輕舟臨人間仙境」。「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宮就是這樣的人間天堂。
二是中國最大的洞中寺院——龍宮觀音洞。觀音洞,總體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人工雕刻佛像32尊,其中觀音像高達12.6米,主殿上有一天然神似觀音的鍾乳石,天然和人造的佛像渾然一體。天下名山僧廟眾多,而天然溶洞寺院實屬罕見,其規模居全國之首。
三是國最大的洞中瀑布——龍宮龍門飛瀑。龍門飛瀑,流水以噴瀉之勢鑽山劈石,氣勢磅礴,萬馬奔騰,十分壯麗。而它下一個發威的地方,就是30公里外名播天下的黃果樹大瀑布。
四是山不轉水轉的旋水奇觀——龍宮漩塘。一個面積達萬余平方米的圓塘,池水不借風力,日日夜夜、年年歲歲永不停歇地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著。景象珍奇,令人陶醉。
龍宮之特色景觀
安順龍宮的中心景區由卧龍湖、龍門飛瀑、石趣園、天池、蚌殼岩、虎穴洞等景點組成,上下輝映,別有洞天,宛如神話中龍王所居的水晶宮殿。
龍門飛瀑:在龍宮入口處的附近。是洞中的瀑布,由天池水傾瀉而成。氣勢宏偉,豐水季節常常聲勢浩大,猶如萬馬奔騰。
石趣園:又稱龍宮的小石林。位於龍宮暗河的上方,裡面有各種地面岩溶形態堆砌成的石頭,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是為天然趣石園。
天池:天池是一個水深三十多米的深潭,呈橢圓形,四周懸崖陡峭,猶如刀削。一年四季水色澄碧,較淺處清澈見底。天池的四周古木林立,遮天蔽日。
油菜湖景區:距龍宮上游8公里處。景區為人工湖泊,湖內山光水色,島嶼相連,奇峰林立。水面開闊,可供水上娛樂觀光。
漩塘:漩塘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龍宮的上游。通漩河的水流到這里便沉入地下,變為地下暗河。塘面呈圓形,一年四季塘水以順時針方向,挾帶水上綠色浮萍不停地旋轉,終年不息。
貴州龍宮景區以溶洞、洞穴、瀑布為主體,堪稱黔中一絕,包括龍宮、油菜湖、漩塘、螞蟥四大片區。天池也是龍宮的特色景觀之一,它是一個山間湖泊,澄綠如玉,俗稱龍潭,湖水下瀉,從巨大的溶洞傾瀉而下,水牆壁立,驚濤奔涌,蔚為壯觀,此即龍門,據稱為中國地下瀑布之冠。
安順龍宮
9. 什麼是龍吸水這種景觀只有下雨後才能形成嗎
龍吸水:龍卷風的別名,亦稱“水龍卷”。
形成的條件:
首先是空氣必須具有高溫、高濕。我們知道,溫度高低反映其熱能的大小,空氣濕度大,一旦發生凝結現象,大量的潛熱就釋放出來,
第二要有旺盛的積雨雲。積雨雲是強對流的產物,在強對流運動中易形成渦環;
第三是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間的切變要大,也就是說兩者氣流方向相反,各自的速度要大,才能形成強切變。我國南海很具備產生水龍卷的條件,特別是西沙群島,在夏秋季水龍卷經常出現。
是
10. 龍背山森林公園共有幾個景點
龍背山分歷史文化區、植物園區、游樂園區、休閑娛樂區四個大的游覽區域,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森林公園。穿過巍峨的龍背山森林公園牌坊,在花團錦簇的百餘米花圃廊引導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組規模宏大氣勢不凡的人造瀑布,這組瀑布由高5米,長178米的四組瀑布群組成。站在瀑布前,聽嘩啦嘩啦聲聲不絕於耳的瀑布轟鳴,看飛流串珠水流洶涌而下所形成的動人心魄壯觀景象,遊客不得不驚嘆這都市喧囂中竟會營造出如此這般難得的景觀。
聽秋軒
聽秋軒,位於宜興城南門外龍背山麓顯親寺內。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僧方厓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柯九思有《聽秋軒》詩雲:「清池蔭密竹,幽鳥語嚶嚀;夜靜天籟作,白露下泠泠;試問軒中士,喧然果何聽;無作亦無止,虛空動性靈。」至正十六年(1356年)兵毀。明代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邑人吳正志(官至光祿寺丞、江西湖西道僉事)重建「聽秋軒」。天啟七年(1627年),僧真誠募資重修。崇禎九年(1636年)捐金浚放生池,邑人曹應秩(官河南兵備道)為記。楹聯:(上)虛檻招雲集;(下)風廊倚水清。
西石亭
西石亭,一名西亭埠、石亭埠、梅花塢、復古亭。位於宜興城南龍背山區。此地昔產蘇梅,枝桿奇古。唐代昭宗時,宰相陸希聲曾於此賞梅,並賦有《梅花塢》詩雲:「凍蕊凝香雪艷新,小山深塢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至明代,邑人吳仕(四川參政)復購地植梅,建別業而居,築亭稱「西石亭」。
射虎亭
射虎亭,位於宜興城南龍背山區一山崗。此地俗稱「老虎墩」,晉代征西將軍周處射白額虎於此。相傳古時龍背山區山高林密,為虎狼出沒之所,尤其是白額猛虎,屢傷人畜,危害百姓。周處決心射殺猛虎,為民除害。一天,他背弓囊矢,來到此墩密林深處。一會兒,那吊睛白額虎嘯風而至。周處不慌不忙,滿弓疾箭,一箭即中白額虎咽喉,為民除卻一害。地方人士便在墩上建「射虎亭」,以資紀念。
含清亭
明代宰相徐溥入閣拜相,歷經景泰至弘治四朝,被尊為「四朝元老」。在其故里龍背山麓溪隱村建有徐大宗祠(現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內有「含清樓」、「歸樂堂」、「世德堂」等,均含怡養和忠孝之義。今為紀念徐溥,故將此亭命名為「含清亭」。
浮翠亭
浮翠亭,位於原法藏寺前,建於宋英宗治平年間(1065-1067),久廢。今在此重建。
頤山亭
吳仕,字克學,號頤山,明正德九年(1541年)進士,官至四川參政。因憤於奸相嚴嵩當道,辭官回鄉,隱居龍背山區,購地植梅,築亭梅園小溪之間。今於此復建「頤山亭」。
漁隱亭
龍背山北麓溪隱村,為明代宰相徐溥故里。其父徐琳,人稱漁隱公,嘗捐資重修承雲塔旁之福源禪寺。今築「漁隱亭」,以資紀念。
粲花路
南明宰相、著名戲劇家吳炳(1595-1648年)曾在龍背山北麓五雲庄築廬安居,潛心編撰《綠牡丹》、《畫中人》、《西園記》、《情郵記》、《療妒羹》五個劇本,合稱《粲花五種》,故其宅第稱「粲花別墅」,久廢。今將此園內主要通道命名「粲花路」,以資紀念。
流杯橋
流杯橋,位於石亭埠、水月庵東,一小石樑橫跨澗上,靠近射虎亭的南山坡下。相傳晉時周處入南山射虎除害,回歸途中,至龍背山腳下時,父老們已在澗橋畔迎接,為他置酒慶賀。周處性情豪爽,舉杯暢飲,盡興之際,順手擲杯於澗,望著此杯隨水自東向西漂流而去。後人便稱此橋為「流杯橋」。
顯親橋
此處原有顯親寺。顯親寺原名光孝寺,宋代靖國元年(1101年)皇上賜額「顯親寺」。明代正統年間改名「鎮邑寺」。1927年宜興農民秋收暴動的指揮所曾設在「顯親寺」,抗戰時遭日軍焚毀。故此橋定名「顯親橋」,以資紀念。
雙楠橋
這里,在宋代有「雙楠軒」,為名士慕容輝別業。一日,蘇東坡於慕容輝家作客,見門前有兩株古楠木,冠如華蓋,便題額「雙楠軒」,並賦《雙楠軒》詩雲:「南軒前頭兩佳木,先生撫玩常不足;尤愛薰風五月初,白銀花開光照屋。」故此橋命名「雙楠橋」。
承雲橋
龍背山區之瑞雲山,昔有承雲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高九層。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九日,有少年攜酒登高,失火延燒至頂,然木毀而磚牆尚存,其形如故。後塔盡毀,塔基猶存。故此橋以「承雲」命名。
善行橋
與龍背山緊緊相連的銅官山頂峰有善行洞。洞周盛開杜鵑,花朵碩大鮮妍,花瓣且有淚點,異於他處,實屬佳木,為宜興古時三大名花之一。今園內亦辟有杜鵑園,故此橋命名「善行橋」。
文峰塔
陶都宜興龍背山上樹起了一座108米高的文峰塔,成了宜興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景觀。它是宜興這個「教授之鄉」的歷史文化傳統的縮影和標志。文峰塔原名承雲塔,承雲塔在縣東南五里萬曆三十五年建堪輿家謂異峰起科名大盛後果如其言順治九年重九日有少年攜酒登高失火延燒屈曲至頂然木毀而磚石尚存其形如故。意思是說,承雲塔在宜興縣城東南五里處,明代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造。風水先生說,從八卦看,這里風水很好,建造這座塔以後,宜興參加科舉考試和中舉的人會越來越盛。果然如此。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重陽節,有少年帶了酒登高,不慎失火,塔內木結構全毀,而磚石尚存,外形與原來的一樣。
蝶緣館
龍背山森林公園於2009年10月1日開放蝶緣館,其中有上百種形態各異的蝴蝶標本,來自不同國內外地區,極其珍稀,美麗至極,有時還開展蝴蝶放飛活動,遊客可以親自買蝴蝶放飛,成千上萬,羨煞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