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濱水植物景觀

濱水植物景觀

發布時間: 2020-12-08 02:32:10

⑴ 求一篇關於濱水植物空間景觀的外文論文,最好帶翻譯的,謝謝了

推薦到OA圖書館查詢。

輸入英文關鍵詞即可。

⑵ 北方園林綠化種植什麼種類的花卉樹木

北方園林綠化種植種類的花卉樹木:
1.國槐:豆科槐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較耐鹽鹼,但怕水濕。推薦品種有:龍爪槐、香花槐、五葉槐、紫花槐和金葉國槐。均可作為優良的城市綠化風景林及公路綠化樹種。
2.刺槐:豆科刺槐屬落葉喬木,高10~25米。有一定的抗旱能力,萌芽力和根櫱性很強。推薦品種有:金葉刺槐、無刺刺槐。均可作為庭蔭樹、行道樹。
3.白蠟:木犀科白蠟屬落葉喬木,高15米。耐鹽鹼力較強。推薦品種有:紅葉白蠟。可作為優良的行道樹和遮蔭樹。
4.速生白蠟:木犀科白蠟屬落葉喬木。生長迅速,耐旱、耐澇、耐寒、耐鹽鹼,抗風、抗病蟲害,適應性強。可作為可作為優良的行道樹和遮蔭樹。 5. 絨毛白蠟:木犀科白蠟屬落葉喬木。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耐寒,耐乾旱,耐水濕,耐鹽鹼。可營造防護林,可供沙荒、鹽鹼地造林,也是北方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之一。
6.河北楊:楊柳科楊屬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適於高寒多風、耐寒、耐旱地區。推薦品種有:青皮河北楊和灰白皮河北楊。均可作風景林、行道樹、庭蔭樹。
7. 垂柳: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較耐寒,特耐水濕,但亦能生於土層深厚之高燥地區。最適於河岸、湖邊綠化,不僅是優美的風景樹,庭蔭樹,也是防風固沙、維護堤岸的重要樹種,尤其是春天不飛絮的雄性垂柳,更是造林、綠化的首選樹種之一。
8.旱柳: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寒,濕地、旱地皆能生長,但以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最好;根系發達,抗風能力強。推薦品種有:饅頭柳、龍爪柳、旱垂柳。是中國北方常用的庭蔭樹、行道樹。常栽培在河湖岸 邊或孤植於草坪。
9.沙棗: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喬木。具有抗旱,抗風沙,耐鹽鹼,耐貧瘠等特點。是很好的造林、綠化、薪炭,防風、固沙樹種。
10.胡楊:楊柳科楊屬落葉喬木。喜光、抗熱、抗大氣乾旱、抗鹽鹼、抗風沙。在濕熱的氣侯條件和粘重土壤上生長不良。胡楊對於穩定荒漠河流地帶的生態平衡,防風固沙,調節綠洲氣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榆樹:榆科榆屬落葉喬木。適應性強,能耐乾冷氣候及中度鹽鹼,且耐旱。推薦品種有:龍爪榆、大葉垂榆、小葉垂榆、垂枝榆。栽作行道樹、庭蔭樹、防護林及「四旁」綠化用無不合適。
12.裂葉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較耐乾旱瘠薄,喜光,稍耐蔭。可孤植或叢植,做庭蔭樹。
13.圓冠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寒、耐旱、抗高溫,適合鹽鹼土壤生長,在土層深厚、濕潤、疏鬆砂質土壤中生長迅速。可作綠化樹種。 14.金葉垂榆: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喜光,抗乾旱、耐鹽鹼、耐土壤瘠薄,耐修剪,耐旱,耐寒,-35℃無凍梢。適合作庭院觀賞、公路、道路行道樹綠化,還可作綠籬使用,是園林綠化栽植的優良觀賞樹種。
15.絲棉木:衛矛科衛矛屬落葉喬木。喜光,稍耐蔭;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也耐水濕,以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之土壤生長最好。可作庭蔭樹、水邊綠化。
16.彩葉絲棉木:衛矛科衛矛屬落葉喬木。喜光耐陰,耐旱耐水濕,在零下20度至零上40度,PH值5.8-8.5之間均能正常生長。作為行道樹或者草坪點綴樹種使用。
17.杜梨: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0米。耐寒,耐乾旱瘠薄,能在含鹽量0.5%的土壤中正常生長,且耐澇性也較強。不僅可用作防護林,水土保持林,還可用於街道庭院及公園的綠化,是值得推廣的好樹種。
18.火炬樹:漆樹科鹽膚木屬落葉喬木。耐寒,對土壤適應性強,耐乾旱瘠薄,耐水濕,耐鹽鹼。主要用於荒山綠化兼作鹽鹼荒地風景林樹種。 19.合歡: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及輕度鹽鹼,對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可用作園景樹、行道樹、風景區造景樹、濱水綠化樹、工廠綠化樹和生態保護樹等。 20.紫葉合歡: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耐寒、耐旱、耐瘠薄、耐水澇。是國內目前最有前途的花、葉俱佳的彩色鄉土喬木樹種。可用作園景樹、行道樹、風景區造景樹。
21.龍桑:桑科桑屬落葉喬木。耐旱澇貧瘠。抗風力強,對H2S 、NO2 等有毒氣體抗性很強。可培養成中干樹形、叢干樹形、高幹喬木,成片、成行、散植、孤植均宜,且能抗煙塵及有毒氣體,適於城區、工礦區四旁綠化。 22.金葉梓:紫葳科梓樹屬落葉喬木。耐寒,能耐-34度低溫,耐旱,喜光照,適應性強,抗病蟲能力強。可作行道樹,庭蔭樹。
23.紫葉美國梓樹:紫葳科梓樹屬落葉喬木。喜光,耐旱,較耐寒,喜溫暖濕潤氣候。庭園觀賞優良樹種,可孤植或叢植。
24.文冠果:無患子科文冠果屬。對土壤適應性很強,耐瘠薄、耐鹽鹼,抗寒抗旱能力極強。可於公園、庭園、綠地孤植或群植。
25.紫花文冠果:無患子科文冠果屬。喜光,耐嚴寒,耐乾旱及鹽鹼,不耐水濕,深根性,萌櫱力強。可用於公園、庭園綠化。
26.壽星桃:薔薇科桃屬落葉小喬木。喜陽及排水性好的土壤,耐旱、較耐寒。推薦品種有:綠葉壽桃和紅葉壽桃。均是春觀花、葉,夏秋賞果的優良觀賞花木。
27.俄羅斯紅葉李: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耐修剪,抗旱、抗寒、耐瘠薄力極強。推薦品種有:密枝紅葉李。是庭院、園林、街道綠化珍貴彩色樹種。 28.美人梅: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抗寒抗旱性較強,喜空氣濕度大,不耐水澇。推薦品種有:紅花重瓣美人梅、山東美人梅、嶺南美人梅。其用途之廣即可布置庭院、開辟專園、作梅園、梅溪等大片栽植,又可作盆栽。 29.玉蘭: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喜光,較耐寒,可露地越冬,愛乾燥,忌低濕。推薦品種有:紫玉蘭、黃鳥玉蘭、紫霞玉蘭、玉燈玉蘭。均可做公園、廠礦中孤植,散植,或於道路兩側作行道樹,也有作樁景盆栽。 30.蘇格蘭金鏈樹:蝶形花科毒豆屬落葉小喬木。蘇格蘭金鏈樹能適應各種土壤,包括粘土或瘠薄的鹽鹼土壤,耐寒,耐空氣污染能力強。宜於景觀長廊的綠化,也可以點綴在草坪或石旁做單獨觀賞之用,裝飾效果極強,也宜作行道樹。
31復葉槭:槭樹科槭樹落葉喬木。耐寒、耐旱、耐乾冷、耐輕度鹽鹼、耐煙塵,生長迅速。可作行道樹或庭園樹,用以綠化城市或廠礦。
32.雞爪槭:槭樹科槭樹落葉喬木。抗寒性強,能忍受較乾旱的氣候條件,耐酸鹼,不耐水澇。推薦品種有:日本羽毛楓、紅楓、七裂雞爪槭、紅皮雞爪槭、珊瑚雞爪槭、紅果雞爪槭。可作行道和觀賞樹栽植,是較好的「四旁」綠化樹種。
33. 歐亞槭:槭樹科槭樹落葉喬木。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高,耐鹽鹼,耐乾旱、耐寒零下30攝氏度低溫。可用作行道樹及用材林。
34.紅國王挪威槭:槭樹科槭樹落葉喬木。耐乾旱、鹽鹼能力中等,耐乾熱,能忍受空氣污染。是非常好的行道樹種
35.銀白槭: 槭樹科槭樹落葉喬木。好光,耐鹽鹼、耐海風、耐旱且耐澇,生長快速。可作為遮蔭行道樹,園林觀賞樹。
36.雜交馬褂木:木蘭科鵝掌楸屬落葉喬木。喜陽,有一定的蔽蔭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能耐-15℃的低溫。耐乾旱,喜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宜作庭園樹和行道樹,或栽植於草坪及建築物前。
37.」重瓣」垂枝桃:薔薇科桃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寒、較耐旱耐脊、但不耐積水。可作為美麗園景樹或行道樹。
38.錦葉欒:無患子科欒樹屬落葉喬木。耐寒,耐乾旱和瘠薄,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喜歡生長於石灰質土壤中,耐鹽漬及短期水澇。可作為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同時也作為居民區、工廠區及村旁綠化樹種。
39.紅葉李: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對土壤適應性強,耐乾旱,較耐水濕。宜於建築物前及園路旁或草坪角隅處栽植,為須慎選背景之色澤,方可充分存托處他的色彩美。
40.泡桐:玄參科泡桐屬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適應性較強,耐旱,不耐積水,耐鹽鹼力強。 是很好的綠化和行道樹種。
41.玉皇李: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適應性強,抗旱力較強。可於公園、庭園、綠地孤植或群植。
42.櫻桃: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喜光,喜排水良好的沙質土,較耐乾旱瘠薄。推薦品種有:紅燈甜櫻桃、那翁甜櫻桃、深山櫻黑櫻桃、重瓣花歐洲甜櫻桃。可植於庭院觀賞。

⑶ 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應遵循有哪六大原則

樓主你好,在網上找了相關的資料,還挺全面的,你可以了解下:
1.防洪原則:
濱水園林景觀是指水邊特有的綠地景觀帶,它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河流生態系統的交錯區。在濱河景觀設計中除了要滿足休閑、娛樂等功能外,它還必須具備一項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以武漢江灘景觀為例,在長江邊上的景觀是武漢的標志式的景觀帶,它在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城市景觀的優化發展的同時還必須具備防洪的功能。
在有洪水威脅的區域做景觀設計就必須在滿足防洪的需求的前提下進行景觀設計。在防洪坡段可以利用石材進行設計,利用石材的形式的變化或者機理的變化塑造不同的視覺體驗。同時還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親水的喬木進行植物的設計,在豐水期或是有洪水的日子中植物雖然被淹沒但是堤壩的防洪功能並沒有被減弱,洪水也影響不了堤壩之上的景觀。與此同時水下的植物會給水下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這對於物種的繁衍生息也有促進作用。在枯水或者沒有洪水的日子裡,水生植物和親水的喬木可以美化堤岸的環境,同時還可以給遊人提供一個休憩的場所,使得遊人能夠更加的貼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2.生態原則:
景觀規劃、設計應注重「創造性保護'工作,即既要調配地域內的有限資源,又要保護該地域內美景和生態自然。像生態島、親水湖岸以及大量利用當地鄉土植物的設計思路,用其獨有的形式浯言,講述尊重當地歷史、重視生態環境重建的設計理念。
3.美觀與實用原則:
現代景觀設計的成果是供城市內所有居民和外來遊客共同休閑、欣賞、使用的,濱水景觀設計應將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這兩個看似矛盾的過程,創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完成對歷史和文化之美的揭示與再現。
4.植物多樣性原則:
在濱水區沿線應形成一條連續的公共綠化地帶,在設計中應強調場所的公共性、功能內容的多樣性、水體的可接近性及濱水景觀的生態化設計,創造出市民及遊客渴望滯留的休憩場所。
5.空間層次豐富原則:
以往的景觀、園林設計師們非常注重美學上的平面構成原則,但對於人的視覺來講,垂直面上的變化遠比平面上的變化更能引起他的關注與興趣。濱水景觀設計中立體設計包括軟質景觀設計和硬質景觀設計。軟質景觀如在種植灌木、喬木等植物時,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變化,再按植物特性種類分高低立體種植;硬質景觀則運用上下層平台、道路等等手法進行空間轉換和空間高差創造。
6.城市景觀統一原則:
濱水景觀帶上可以結合布置城市空間系統綠地、公園、營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態環境。在適當的地點進行節點的重點處理,放大成廣場、公園,在重點地段設置城市地標或環境小品。將這些點線面結合,使綠帶向城市擴散、滲透,與其他城市綠地元素構成完整的系統。

⑷ 種植攀援植物和濱水植物種植需要注意的哪四點

城市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的建設與保護(論文)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福州為了改善城市園林綠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最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在城市的濱水區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綠地。這些綠地來看各有特色,服務對象不同,已形成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也不盡相同。回顧這些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的現狀,頗有收益。

(1)為住宅小區居民服務的濱水供給綠地,往往緊。鄰城市住宅新村,綠地寬度小。如白馬河公園濱水綠地,寬度一般只有幾十米、二十幾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著河岸建設,地勢平坦。建成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輔以一些景觀小品,景觀特色多小巧玲瓏;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馬河公園,面積5.82h㎡,緊鄰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晉安河公園,面積15.51h㎡,緊鄰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莊新村。這些新村與濱河公園,只隔著寬七八米馬路,使用起來非常便捷,其服務對象是新村居民。這類綠地面積83.7h㎡,約占濱水公共綠地的24.5%。

(2)城市濱河道路綠地,一般都跟隨城市道路而延伸,綠地寬窄不一,或寬不足10m,或寬40~50mk,濱水綠地環境多是城市河邊荒地、雜居地。經改建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也都是以植物造景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觀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倉前公園,面積1.5h㎡;1996~1997年建成江濱大道的公共綠地,沿路長26km,寬度8~15~20m不等,面積近28h㎡,作為街頭開放性道路公共綠地,空間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這類綠地面積60.3h㎡,約占濱水公共綠地的17.7%。

(3)濱水區域大面積拆遷危舊房,建成公園綠地。近年福州城市經濟實力增強,對沿江幾萬平方米的違章搭蓋及破舊危房進行拆遷。新建成的濱水區域,如閩江公園,北岸線長5.5km,河岸綠地寬100~200m,面積47.5h㎡;南岸線長7km,河岸綠地寬150m左右,面積達6.5萬㎡,使福州濱水城市空間景觀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觀形象。

(4)利用濱水灘塗自然綠地,建成可供休閑娛樂的城市公共綠地。這類綠地的沿岸植物生長茁壯,綠化景觀良好,並能較好地保護自然生態景觀原貌。例如,現在正在建設的福州金山公園,位於福州金山新區南部,三環路一期東側,東鄰城市舊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規劃道路。公園建設基地,自然景觀資源條件優越,大樹成蔭,物種豐富。還有很多體現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樹,白鷺紛飛。河灣水面寬闊穩定,寬達100~200m,公園景觀具有濃郁的村野濕地自然生態風貌。

(5)把濱水的采礦跡地建成濱水觀光風景游覽區。這類公共綠地沿江河兩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涼破敗,經整治後,迅速改變了濱水區域開放空間景觀,成為優美的旅遊觀光風景名勝地。如長樂市沿閩江口金剛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採掘花崗岩石材的壇口跡地,開采了幾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殘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態被破壞。經過長樂市近兩年的整改,利用了濱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資源,使濱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資源,使濱水采礦壇口跡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為優美的旅遊觀光風景名勝地。

(6)利用原有濕地地貌建成濕地保護區。例如,在閩江口,還未被人為嚴重破壞的自然濕地,就有鰻魚洲濕地、道慶洲濕地,還有在福州金山新區堤外建成的濕地公園,它們都是利用灘塗沙地植被與水濱等自然生態環境資源,形成保護自然生態景觀板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廊道。

以上6種市域濱水區域,有效地提高了濱水綠地生態空間景觀水平,改善了群眾居住、休閑、娛樂、健身等環境。

2.濱水綠地設計創意理念及形成空間景觀效果

2.1 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景觀

處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內河濱水開放空間,規劃設計考慮為新村居民服務。這類濱水綠地的服務半徑在500m之內,要求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景觀,提出「以人為本」的設計創意理念,並通過各種設計措施來達到目的。

在濱水公共綠地空間中,設計按照人體行為工程學原理,安排多種健身設施與器具,創造舒適休閑建身空間環境。游步道寬1.2~1.5m,以便兩個人相向步行,能寬松地通過在林蔭下漫步。路面鋪裝應平坦,盡量在臨水面安排鋪裝廣場,設置較舒適的坐椅,讓人近水觀賞,游賞水景。

2.2 追求園林植物群體美景觀,發揮大自然生態群落效應

園林植物群體美,是現代風景園林美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是通過相近植物與同種植物按園林藝術美的韻律節奏與比例協調關系的組合布局,表現植物群體規模,以體現景觀的氣勢雄偉,並且表現組合植物景觀美。園林植物按生態規律布局,最大限度發揮植物自然生態群落效應,改善生態環境;並為城市輸送大量氧氣,成為「城市綠肺」,最大限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如晉安河公園、光明港公園的綠化。現著重論述晉安公園植物群體景觀。晉安河公園位於晉安河兩岸,開辟出寬20~30m的帶狀濱水開放公共綠地,長約7km。公園岸邊有豐富的觀賞立面,林冠線起伏變化,色彩與季相變化豐富,最主要的是晉安河公園追求壯觀的園林植物群落,體現群體美的景觀特色,從南到北,有葵林景區,南洋杉景區(愛鄉園),椰林春月景區。

葵林景區位於晉安河公園王莊新村河岸段,沿河長200多m的濱水綠地。疏密相間,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設計布局三五成叢,數叢成群,株間距4~8m,並安排3塊200~300㎡的林間疏林草坪。葵林邊緣及河岸邊還配置有成叢的美麗針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為葵林景區增添了色彩變化,豐富了層次與季相的變化。昂揚挺立的蒲葵林,令人產生奮發向上的情懷,其蔥綠茂密的蒲葵林純林之景觀,充滿了濃郁的亞熱帶南國風光。

愛鄉園景區位於福馬路北晉安河東岸200多m的河岸綠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幾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樹種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畢氏南洋杉,形成開放式濱水公共綠地空間景觀。岸邊及綠地邊緣植有馬櫻丹、南迎春、榕樹球、扶桑及紅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線與南洋杉的雄偉垂直線形成鮮明對比,在水中呈現出優美的垂直倒影。

椰林春月景區,在晉安河橋北、晉安河西岸近長1km的河岸開放式綠地。設計種植棕櫚科混交林,植有蒲葵、華盛頓蒲葵、美麗針葵可、假檳榔、皇後葵、叢生魚尾葵、長穗魚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櫚科植物30多種,還有黃金葉、小蠟球、紅刺林投、象腿絲蘭、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喬灌地被草坪植物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為城市生態廊道,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具有濱水帶狀綠地群體美的植物景觀,還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帶。

2.3 充分利用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展現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特色

結合地形改造,發掘利用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歷史人文景觀。這一設計理念,是福州濱水開放綠地空間又一景觀特色。

例如,長樂閩江出海口,歷史上曾是明朝鄭和7下西洋船隊候風與補給駐泊地。長樂市為了開發建設閩江出海口風景旅遊觀光帶,建成長3km的濱水開放公共綠地空間。為了紀念鄭和7下西洋的偉大航海壯舉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閩江船運碼頭濱水的長800m的綠地景區,開辟為「鄭和廣場」,面積近4.5h㎡。充分利用鄭和船隊7下西洋,以長樂為出發駐泊地的歷史,建成祭海誓師台、三寶亭、瞭望台、鄭和兵營、親水船平台、鄭和史跡紀念館以及鄭和雕像,配置各種樹木、花卉、草坪。對過去的採石壇口、砂石地,覆土0.50~1.00m,並清理岩壁,種植各種榕樹、芒果、棕櫚科喬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時令花卉,形成優美的濱水公共綠地。開放之後,遊人絡繹不絕。

再如,兩年前建成的閩江北園閩風園,面積5.81h㎡。在防洪堤外側,利用當地原有造船廠遺址,突出展現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歷史文化與船政文化景觀。精美的「閩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們述說福州的許多壯闊偉業,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長廊,並成為中外遊人的必到之處。

2.4 根據親水性的設計理念,創造各種親水景觀

親水是人類的特性;水是園林的靈魂。因此,充分展現人和水的景觀關系,是濱水開放空間的又一設計理念。

江濱公園閩水園,面積1.5h㎡。以閩江文化為主線,用抽象的藝術表現技法,表達「閩水長閩江清」的設計理念,體現人與水之間共生互利的情感關系。「閩水謠」「浮雕」,敘述了閩江兩岸風土人情和閩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文化景觀。「閩水魂」雕塑,體現閩都兒女激流勇進的奮斗精神,升華人與水相依共存的造園思想。臨水是形成濱江水公園空間最大的特點,要把壯闊的閩江風光組織到公園臨江風景的觀賞透視中。為了最大限度地讓遊人觀賞透視中。為了最大限度的讓遊人觀賞閩江風光,並滿足群眾晨練及傍晚的休閑活動,江濱各個公園景區都安排大面積的臨水鋪裝廣場。

如台江江濱公園規劃了近8000㎡的鋪裝廣場;在倉前公園也辟有3700㎡的鋪裝廣場;在繽紛園、閩水園、閩風園等景區,都把廣場延伸到水邊,做各種標高的平台,讓遊人能與水親密接觸,滿足人們對親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園、西河園,則把踏步平台改為一望無垠的沙灘,讓遊人能在3萬多㎡的沙灘,盡情嬉戲,在金沙碧水之間,沐浴陽光,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閑適放飛心情。

而在福州長樂鄭和廣場,由於閩江出海口風浪較大,在其臨水船形平台,加欄桿、坐凳,讓人感受鄭和船隊萬船竟發的壯觀氣勢,也是一種絕妙的親水性做法。

2.5 利用自然地理生態資源建造濱水旅遊觀賞景觀

在濱水開放空間中,有的地段對自然地理生態資源是可資利用、充分發掘,為風景旅遊光事業服務。例如在長樂閩江出海口的金剛腿景區。金剛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閩江水岸邊,形成大條岩,形如天生的金剛大腿。腿彎之下空懸,如一座拱橋,腳如穿靴,腳尖翹起,自古以來就被俗稱為「金剛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國海軍宿將薩鎮冰題的「金剛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書中,把金剛腿稱為仙人腳。金剛腿和閩江口五虎礁、南北龜、皇帝井等,並稱為「閩江口七景」。據歷年水文測定,金剛腿靴底標高4.83m,腿踝標高8.42m。而60年以來,福州馬尾平均水位標高僅2.76m,最高水位僅6.48m。歷來無論閩江大水,還是海潮大潮,都不會淹過金剛腿的腿踝。所以俗語有「大水淹不到金剛腿」。建成的金剛腿公園,專門在濱水岸邊勒石,記述金剛腿採石壇口開拓為公園的事跡簡介,以及金剛腿的歷史、自然地貌傳說。

在金剛腿景區,還有一個自然地貌景觀,即金剛腿剛好處於閩江入海口談水和海水的分界線上。故腿股內外,水有鹹淡之分。閩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於海潮頂托作用,也都在金剛腿附近水面打轉。2002年,金剛腿公園特在此闢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體現金剛腿自然地理景觀。

上述的濱水自然地貌景觀,都是自然歷史遺留和演替形成的,經過人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著名自然地貌景觀。還有一類濱水自然地貌景觀,是大自然賦予的,要加以保護,才能永續利用——即濱水自然濕地景觀。

目前,福州市區域閩江濱水自然濕地,有多類近城濱水區域已進行開發保護。如金山濕地公園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礎上,種植各種喬灌木,利於自然濕地的保護。

還有一類是面積較大的濕地,自然原生地貌離城稍遠,人為擾動較少。此類濕地要依法嚴加保護,嚴禁開發利用。如道慶洲自然濕地景觀,嚴禁開發利用。如道慶洲自然濕地景觀、鰻魚洲自然濕地景觀等,只有嚴加保護,才能成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斑塊。這類濕地一經開發,則將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產生重大的破壞作用。

道慶洲濕地面積約2.3k㎡,距離市區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區的大型濕地,位於閩江、五龍江、白龍江3條江匯合處。漲潮時幾乎看不見,退潮時才能見道洲地。

目前,道慶洲濕地自然條件好,各類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85種。附近水域有魚類39種,各種浮游生物多達110種。在寬闊的潮間帶灘塗,還有豐富的魚蝦,特別是甲殼類和雙殼貝類等,這些都是鳥類的主要食物。由於條件適宜,在不同季節還吸引了白鷺、蒼鷺為主的30多種水禽群體,到那裡棲息、覓食和繁衍,曾一度成為當地獨特的生態景觀。

道慶洲濕地景觀的再生利用、保護,目前已引起有關的再生利用、保護,目前已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民間資金及組織,參與了濕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2.6 根據規劃設計理念建設充滿寓意的濱水造型景觀

一般園林設計者,通過各種設計思維活動創立理念,運用各種園林植物、園林景觀小品和構築物,及各種規劃構圖等,建成隱含各種意念的造型景觀,即意象景觀。「九洲方圓」是為紀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鄉訪華懇親團在榕舉行,而規劃設計的。位於晉安河公園中段愛鄉園內,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櫻花園,主景點是20m x 20m方圓疊加的花壇平台。底層方形平台上的花壇,種有梅花、櫻花、臘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鄉土特色的榕樹球、茉莉花;上層圓形平台中心,是高6.3m的「環球同涼熱」不銹鋼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崗岩貼面,圓形平台地面劃分9個弧形地塊,按圖案鋪及火燒板與磨光花崗岩板。精雕細琢9個梅花浮雕圖案,象徵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上下兩層平台踏步9級,「九洲方圓」,寓意中日兩國人民傳統以友誼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樣高潔,如櫻花一樣燦爛好。

閩江公園的望龍園景區大門口,是望龍造型是全園標志性景觀,是根據福州唐末閩王王延鈞在江濱鉤白龍,飛舞上天的歷史傳說設計的。巨龍昂首遠望、騰飛起舞。

能容納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為繽紛園景區的主景物,圍繞演歌台,為繽紛園景區的主景物,圍繞演歌台有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水景,還有螺旋式、錯落式的看台和5組帆形鋼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風破浪的白帆,蔚為壯觀。

在長樂閩江口風景旅遊觀光區,有一個「吉祥公園」景區。根據吉祥長樂的主題,按照中國傳統吉祥寓意,進行石刻浮雕組景,其主題是「萬象更新」雕塑。在榕樹、竹林叢中,小路蜿蜒向前,設立組雕巨石景觀序列;一帆豐順、四海昇平、八卦太極、萬象更新等,表達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願。

當然,福州市域還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緊挨內河邊,綠化帶很少;有的大江邊的灘塗沙洲濕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開發與保護濱水區域的矛盾還很嚴重。濱水區域開放空間的保護與再生利用,還是一項艱巨的歷史課題,有待我們去研究。
有需要建網站的,請網路HI我,或Q我.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