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小構圖
Ⅰ 帶有風景的人像攝影如何構圖攝影學校詳解
帶有風景的藝術類寫真構圖拍攝出來的片子都是帶風景的藝術類照片。這樣的藝術照沒有特定的構圖結構,比如採光等一些攝影技巧都沒有特定要求,都需要攝影師本身對於藝術攝影的感覺以及造詣素養為片子賦予足夠的生命力。那麼如何才能將帶景的人像寫真拍攝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呢?下面時尚新鋒攝影學校講解人像攝影構圖重點! 如果拍攝是以人像為主要表現主題的話,就需要在拍攝構圖時將人像所佔的比例大概調至畫面的一半以下,風景藝術的畫面占片子面積的一半以上。這樣的構圖方法雖然是以人像為表現主題,但又將人像與風景的藝術表現為合理構圖,是藝術構圖的主要拍攝技巧。拍攝帶風景的人像攝影需要注意什麼呢?1.設計好人像的造型風格和主題,選擇適合主題的表現場景,先把先前工作準備就緒。2.由於帶風景的人像攝影考驗了攝影師對藝術攝影的感覺,所以平時需要多培養美學構圖能力,在拍攝時先擬定人像和景色的整體構圖計劃,千萬不要用拍攝特寫類型的手法拍攝帶有風景的人像。3.運用加減運作的方法將現場採光的慶幸融入所要拍攝的人像主題,在場景中需要控制採光的突出表現手法。千萬不可落入平光手法的通病。4.控制好人物與景色的層次感,還有景深的長短。記住是拍攝人像風景寫真而不是一般的生活照。5.一定要抓住人像的生動感與風景的藝術感,在最適當的時候按下快門,將完美的人像與最精緻的景色完美融合,打造最完美的人像作品。攝影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構圖,所以培養學員構圖模式與思想是時尚新鋒攝影學校比較重要的課程。每天都會安排大量的拍攝,從實踐拍攝中逐步體會構圖的模式。
Ⅱ 風光攝影中有哪些構圖技巧
結合風景拍攝的人像稱為風景人像照片,屬於人像攝影的一個品種。若以表現景物為主,人在畫面上顯得很小,成了風景的陪襯,就屬風光攝影了。所以,拍攝風景人像,無論留影紀念還是攝影創作,如果把人拍得遠而小,雖見身影但難辨容顏,就可能嚴重影響留影效果或神形表現,因此應近些拍攝,把人拍得大些才好。
所以我們拍攝時應注意畫面的比例,一般來說,全身像相當於邊高的1/2-3/4,大半身像相當於邊高的2/3-3/4,半身像相當於邊高的3/5甚至4/5(拍攝半身照片時強烈建議大家使被攝人的眼睛處於離畫面頂端下方1/3處)。人的頭頂離畫面上邊應有適量的空間,以看上去協調並有一定的舒適感為宜,不能給人一種壓抑感。
許多人都喜歡風光攝影,有時甚至不惜長途跋涉去搞創作,但結果卻不盡人意,拍不出自己需要的效果,好像看到的和實際拍到的是兩回事。
,我們要表現的是什麼,然後再按我們的拍攝意圖去構圖。畫面構圖除了特殊需要以外,一般應保持平衡,否則就會偏重或形成不穩定感。或者雖不平衡對等,但視覺上要覺得平衡,左右並不偏重。為了使畫面平衡,除了採取對稱式構圖、或者通過畫面透視的杠桿作用進行布局外,還可以藉助視覺心理的杠桿感、穩定感----兩壓千斤布局取得均衡。比如,畫面的左半部是一座高聳的山峰,畫面右下部是水面,上部是天空,由於景物及其影調存在強烈的對比,畫面顯得左重右輕,構圖很不各諧。假設在畫面右下部的水面有一隻帆影,或者在畫面右上部的天空有一隻飛鷹,帆影或飛鷹即使很遠很小,與高山相比微不足道,但畫面左部高山的偏重感就會消失,整個畫面的構圖就顯得均衡。
再如,畫面右上部是一幢樓房或一座高聳的山峰,畫面左下部是一片廣闊的綠地,這樣的畫面顯然頭重(右上重)腳輕(左下輕),顯得不平衡。假若適當選擇取景角度,表現出綠地上的一群牛羊或一群在草地上玩耍的兒童,盡管牛羊和兒童本身並不能與樓房取得實質上的平衡,但由於寫實物對應布局,就具有均衡構圖的相當分量,使畫面看起來並不見得左輕右重,從而取得了視覺上的平衡。
構圖時保持平衡的同時,還要注意畫面的反差。有時,在我們要拍的景物中,一部分亮度很大,一部分亮度很小(很暗),會讓相機的測光系統顧此失彼:如果按亮部曝光,暗部就會一片漆黑,毫無層次;如果按暗部曝光,亮部就會白茫茫一片,失去了細節。在處理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膠片的感覺特性:每一種膠片都有一個曝光寬容度,即允許曝光過量多少或曝光不足多少,對一般的日光型膠片而言,可以曝光過量3級,但只能曝光不足1級。超過了這個限度,所拍攝的景物就會失去層次。
所以,當我們遇到景物反差很大的情況時,我們就要盡可能照顧暗部,即我們先按亮部測光,然後在測光的基礎上,增加2-3級曝光量進行曝光,這樣,亮部雖然曝光有些過量,但已照顧到了暗部,使暗部的層次大大地豐富了,而亮部的層次雖有所損失,但還有相當的層次,還不至於影響到整個畫面。
此外,構圖時還要注意景深的控制。比如,我們的拍攝對象是一朵潔白的蓮花,那麼,我們就應該使用大光圈,以獲得小的景深,使蓮花前後的景物虛化,以突出主體(蓮花),如果我們拍攝的是山水風光,則就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的景深,這樣才能突出山水的秀美。
還有一點必須注意----千萬不要圖省事而不使用三角架。使用或不使用三角架有時甚至會決定一幅作品的成敗(特別是在使用長焦的鏡頭時),因為一幅好的作品一般都要作放大處理,輕微的抖動在小幅照片中或許看不出來,但一經放大,抖動的痕跡就會顯露無遺。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是三角架+門線。
Ⅲ 攝影畫面構圖有什麼基本原則
攝影畫面構圖的基本原則:
1、簡潔原則
指通過構圖、後期處理等手段,使畫面看上去簡單明了、重點突出、主體顯著的原則。
2、減法原則
由於被拍攝的對象或景物並不是自然成畫的,因此只有攝影師用取景框進行選擇、提煉、概括,減去不需要的景物,才能從凌亂的景物中「分離」出優美的畫面。
3、均衡原則
指在攝影構圖時,盡量避免安排畫面上的景物後,畫面出現上下輕重失調、左右空滿不一的不穩定感覺。
4、多樣統一原則
體現在構圖當中就是一個畫面中,將所需要的多個不同視覺元素,安排成有變化、有秩序、有節奏而又和諧統一的整體。
5、疏密變化原則
是指攝影構圖時在畫面處理上,該疏的地方要疏,該密的地方要密。只有疏密結合,有開有合,才能既有變化又有統一,才能使人感到舒服自然。
(3)風景小構圖擴展閱讀
基本構圖分類:
1、三分法構圖
就是用「井」字將畫面分成九部分,讓主體處於四個交點其中的一個,或者比如一棵樹不要放在畫面的正當中,要放在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活三分之二處!
2、對角線構圖
就是主體處於畫面的對角線中的一側,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對角線的另一側需要有物體與其呼應,否則會使畫面失衡!
3、S形構圖
就是拍攝河流、公路、山川之類時,遵循這種方法,注意要「有進有出」,應該讓觀看者河流、公路、山川是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否則會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Ⅳ 攝影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寫怎麼區分
所謂「攝影」,就是對一些景物的局部或者全部進行拍攝,以被攝物體的獨有特徵之美來吸引觀眾。但在拍攝時近景時,通常由於相機離被攝物體很近,所以很容易因為相機的舉握不穩定而影響像質。不過你可以通過購買一些適當的器材來克服這些問題。
使用三腳架
拍攝時必須將相機安裝在一個三腳架上以防止相機的晃動。盡量的將相機靠近被攝物體,並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陰影。
調焦軌
雖然它不是拍攝時的必備品,但是調焦軌卻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裝置可以幫助你拍攝出好的特寫鏡頭。調焦軌能夠使相機以非常小的增距沿著X和Y軸線移動,能夠精確地控制相機的位置和畫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動三角支架來達到理想的位置則是非常麻煩的。
Ⅳ 風光攝影的構圖技巧有哪些
風光拍攝的時候要注意幾點:一是要注意光線產生的明暗影調,2要主要前中後景的關系,3要主要不同的構圖方式:構圖就是一個找線條的過程。但是要注意跟九宮格構圖的結合,結合S型線條,C型線條,斜線線條,還有結合不同的型狀,像O型,三角形矩形等的使用。同時拍攝的時候要注意畫面裡面對比關系的設置如明暗的關系,動靜的關系,軟硬的關系,還有色彩冷暖關系的對比,也要注意畫面內容的平衡關繫上下的平衡,還有左右的平衡!
Ⅵ 拍攝風景類型的照片,攝影構圖是怎麼樣的
風景類構圖大部分採用三分法,水平
Ⅶ 風景寫生的構圖類型有哪些
風景畫構圖要點是:通過作畫者的觀察和體味,把自己對自然物象的認識或是想像,通過調動各種繪畫手段,把自然物象按一定的視覺規律,有序地排列、組合到畫面上,這種形式能使讀者順利地通過畫面,感悟到作者的思想和意圖。
構圖本身很難說好與壞,關鍵是看這一構圖形式是否准確地、生動地把作畫者對自然物象感悟的意圖成功地表達出來,並且能夠被觀賞者認識和接受,因而構圖也同其它繪畫手段一樣是一種技巧。構圖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作畫者與欣賞者之間的橋梁與中介。
當你置身於多彩多姿的自然景物中,特別是看到很多值得表現的物象時,在構圖中要選擇一個視點,一種方式,只表達一個最單純的想法,可以調動一切手段來表現充實你的意圖。這是風景寫生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構圖起稿時的概括和取捨是常用手法。概括是對繁雜的景物進行簡化處理,把包羅萬象的景物概括為幾個層次。取捨就是保留最感興趣的主要景物和能夠起到烘托作用的次要景物,而無關大局的內容或形象盡量減弱或舍棄。
構圖起稿要注意畫面的均衡。均衡是指畫面中視覺上、內容上、分量上、形象上安排布置要平衡、協調,不要使畫面輕重不均或呆板、平淡。
Ⅷ 運用景物構圖原理畫一張什麼畫
1.色彩與素描的關系
素描與色彩是美術教學的兩門重要基礎課。在學習時,應是先學素描,後學色彩;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也可分階段交錯進行。學習素描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對形體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掌握用線和明暗調子表現對象形體結構、立體空間等的技能;色彩的基本學習要求,除了要用色彩來完成素描的任務外,還必須了解形成色彩個性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諸要素,按其獨特的觀察方法去認識色彩現象。在寫生實踐中,通過顏色調配和使用,提高感受色彩美的能力,並掌握對比諧調、變化統一的色彩規律和表現技能。
素描是色彩畫的基礎,開始學習色彩時,往往容易產生兩種弊病:一是只著眼於素描的明暗關系,在表現對象時,只是發揮色彩明度變化這一要素;二是受長期形成的固有色概念的束縛,在觀察色彩時,忽視物體由於光線與環境影響而產生的復雜色彩變化現象。因此,在色彩寫生學習的開始階段,不必過分要求素描關系的正確,而重點應放在對固有色、環境色上的認識。環境色是繪畫色彩寫生的一個中心問題。素描與色彩關系需要在不斷實踐過程中逐步得到統一與提高。
另外,素描、色彩學習從易到難的進度應同步進行,一開始就接觸復雜過難的色彩寫生課題,是不可能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有經驗的色彩教師應善於把握適宜於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中的色彩練習課題。
2.技術學習的幾個特點
美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美術學習以訓練掌握技術為主。掌握水粉畫的方法和技能,必須遵循學科的學習規律,才會獲得有效的成果。當然技術教育的同時也必然會包含著重要的審美教育。
技術學習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四點:
循序性。從易到難、從簡到繁是學科教學中不能忽視的進度原則。目前在我國專門美術院校中,在素描教學中已形成從幾何形體寫生開始到人像、從室內靜態對象到室外速寫等一整套完整的合理的內容與進度的寫生教學體系,這對打好扎實的造型基礎具有決定性意義。而在色彩寫生教學方面,循序性卻並不十分嚴格,沒有與素描的進度相適應與配合,以至初學色彩階段就以復雜而難於表現的器物作為寫生課題,其學習效果是不可能好的。如果畫靜物,缺乏供選擇的道具、器皿、襯布等,要組織好一組合適的、色彩完美的靜物是困難的。所以色彩教學的寫生,要從主要方面來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學習效率。色彩寫生一般先從室內靜物開始,後進入風景寫生。風景寫生也要重視難易進度,從簡單的景物構圖開始,然後畫較復雜的景物。色彩人物寫生課題,應在色彩學習的最後階段進行,是否安排人物課題,應該考慮專業的需要。
嚴格性。技術學科的基礎訓練都應是十分嚴格的,這是教學的一般原則,美術教學自然也不例外。嚴格的本質意義是反對隨意性,在美術院校里,基礎教學的嚴格性反映在貫徹教學大綱和體現在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的授課計劃和嚴格的技術指導之中。基礎訓練實質上是一種限制,限制在作畫時脫離教學要求的隨意與不嚴格。只有經過嚴格訓練,在未來的藝術表現中,才可能有更多的自由與較強的表現力,否則將來的藝術表現力必受限制。這是一個辯證的關系。
反復性。任何技術的學習和訓練,都須經過不斷反復、千錘百煉方能達到其目的。在數量積累後才有可能獲得質的飛躍。忽視質量要求的數量是缺乏嚴格要求的不可取的做法。技術精進,唯有依靠反復的磨練。
堅持性。基礎學習,一般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是繪畫技能的不斷發展與長進,無法跨越這個重要的階段。它直接關系著學習的成敗。所謂「堅持就是勝利」,說明學習中的意志、毅力,與獲得成功勝利有著密切關系。如以畫速寫為例,一天化一二十分鍾,在室外畫三五張速寫是簡單易行的事;要是每天都畫速寫,堅持半年一年,三年五年,以至終生不斷,那就是不得了的事。許多著名的畫家和速寫大師.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所以「持之以恆」是走向成功的保證,色彩學習也是如此。
3.幾種色彩畫習作的形式
色彩練習的方法,除了解色彩原理而繪制色彩圖例習作外,主要是通過以寫生為主的練習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如果在寫生練習的過程中,結合一些色彩速寫練習、臨摹一些名作,或憑記憶、想像作些色彩畫,則可促使色彩學習更全面、更迅速。
寫生。寫生是根據眼前的具體對象作畫的方式。寫生有室內寫生與室外寫生之別。室內寫生以靜物、人像為主;室外主要是以風景為主。依教學的順序,應先進行室內寫生練習,然後再進行室外寫生練習。因為室內組成的寫生對象,可以根據學員不同的程度和教學的要求來擺設,且主題明確、內容單純、光線穩定,便於學習基本技法,並為進入室外較復雜條件下進行寫生練習做好准備。室內寫生作業的畫幅大小、時間長短,都要根據具體對象與學習要求來決定。一幅題材不太復雜的4開寫生習作,一般需要6至10小時;內容較簡單的習作,可以用8開或6開紙,用3至4小時來完成;內容較復雜的靜物,可以用對開紙,約需20小時左右才可以完成。這樣的作業統稱為長期作業,要求有嚴格的構圖、色彩有變化統一的效果,並能運用各種技法具體生動地描繪對象,畫面有整體效果。還有一種寫生作業,耗時較短,表現對象比較簡單扼要,或只重點描繪對象某些特徵,這稱作短期作業。寫生的過程,就是觀察、感受、理解、研究、反復探索表現對象的過程。所以完成一幅習作,有可能取得某些成功,也有可能存在某些弊病甚至遭到失敗。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繪畫能力的提高,常常是從失敗中接受教訓而獲得的。因此要重視完成習作後的總結。寫生是繪畫基礎訓練中比較重要的課題,沒有這個基礎,要想進行速寫、臨摹、記憶、想像畫等其他方式的作業練習,就會碰到比較大的困難。當然,其他方式的練習,也會促進寫生能力的提高。
色彩速寫。這種練習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力。也就是對色彩的直觀反應能力。這一點,還沒有被較多的初學者所認識和重視。其實,這與素描學習中強調畫生活速寫,來發展瞬間記錄對象形體動態的能力,道理是一樣的。從素描造型轉入色彩造型的初期,總是習慣於看對象的明暗關系,把對象畫成色彩單調的固有色素描。要改變這種認識色彩的錯誤習慣,採用色彩速寫這一作業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因為它著重於訓練提高學生在瞬間記錄對客觀對象色彩感受的能力。色彩速寫的時間要短,幾分鍾至十幾分鍾即可;畫幅要小,16開左右就行了,數量要多,著重將對象不同時間、光線、氣候、季節、環境的色彩調子區別出來,可不拘泥於對形體的具體刻畫(彩圖2、3、4)。
臨摹。這是學習繪畫的主要途徑。人們以為學習傳統的中國畫,應從臨摹入手,學西洋畫如油畫、水彩等畫種,則須從寫生入門。而實際上,不論學習什麼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包含著臨摹的內容。臨摹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了解大師或優秀美術作品的風格,學習其表現方法和藝術技巧,從中吸取營養,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如結合寫生進行,可配合寫生的內容、進度來選定合適的臨摹作品。臨摹前,對作品要先進行一些了解、分析,千萬不要一知半解地照葫蘆畫瓢。過多的臨摹或對質量很差的作品臨摹,甚至會產生完全相反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意。另外,也可用水彩或水粉的工具材料臨摹油畫作品。尤其是水粉畫顏料的不透明特性與油畫更有相似之處。油畫作品中的藝術處理,色彩和表現技法,都是水粉畫可以學習借鑒的。印刷品與原作在色彩上會存在一定距離,如要選用需要慎重。故最好是臨摹優秀的水粉畫原作。
水粉記憶畫。當我們用審美的意識,去觀察生活周圍的環境或欣賞大自然美景時,一定會受到景色的情調、氣氛、意境的感染,以至留下難忘的印象。如用色彩把這個印象憑記憶默寫下來,就是一幅色彩記憶畫。這與色彩速寫有類似的要求與意義,不同之處在於:速寫在現場完成,默寫在事後完成;速寫著重訓練敏銳的觀察力,默寫著重培養對色彩現象的記憶力;速寫重感性,默寫則偏理性。記憶畫也能起到創作想像的作用,記憶畫的進一步發展,就逐漸向想像畫與創作過渡。如有的畫家,室外現場寫生的作品,不一定畫完或畫得很工整,常需要在室內憑記憶與想像來進行藝術加工。根據素描速寫的構圖稿子用想像的色彩來完成,也是可以的,並且有時能獲得更好的表現效果。
Ⅸ 風景寫生如何起稿構圖
風景畫構圖要點是:通過作畫者的觀察和體味,把自己對自然物象的認識或是想像,通過調動各種繪畫手段,把自然物象按一定的視覺規律,有序地排列、組合到畫面上,這種形式能使讀者順利地通過畫面,感悟到作者的思想和意圖。
構圖本身很難說好與壞,關鍵是看這一構圖形式是否准確地、生動地把作畫者對自然物象感悟的意圖成功地表達出來,並且能夠被觀賞者認識和接受,因而構圖也同其它繪畫手段一樣是一種技巧。構圖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作畫者與欣賞者之間的橋梁與中介。
當你置身於多彩多姿的自然景物中,特別是看到很多值得表現的物象時,在構圖中要選擇一個視點,一種方式,只表達一個最單純的想法,可以調動一切手段來表現充實你的意圖。這是風景寫生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構圖起稿時的概括和取捨是常用手法。概括是對繁雜的景物進行簡化處理,把包羅萬象的景物概括為幾個層次。取捨就是保留最感興趣的主要景物和能夠起到烘托作用的次要景物,而無關大局的內容或形象盡量減弱或舍棄。
外出寫生時,總有不盡如意的景物摻雜在你想表現的景物中,為了構圖的完美要進行適當的搬移,將周圍或其他地方的一組景物搬移到這組景物中來,用以充實和加強這組形象畫面的典型性和內容的集中性,增添畫面效果。只是要注意搬移在畫面上的景物要合理有序,不能違反比例透視關系,要給人一種自然天成的視覺效果。
構圖起稿要注意畫面的均衡。均衡是指畫面中視覺上、內容上、分量上、形象上安排布置要平衡、協調,不要使畫面輕重不均或呆板、平淡。
初學風景寫生宜選擇一些形象不復雜、色彩關系明確的景物練習。在構圖選景時可以用取景框輔助。
Ⅹ 攝影知識:拍攝風景照如何構圖(組圖)
構圖是攝影第一步,雖然攝影構圖的規則不是死的,但了解構圖可以避免一些初級的錯誤,在觀賞好作品的時候,也可以了解拍攝者為什麼要這樣拍,對自己的提高也很有幫助。本文就攝影的構圖做一個介紹,雖然本文只要是著重在風景攝影的構圖,但風景構圖是最為復雜的一種,所以掌握了這些規則以後,很多也可以應用在其他類型的攝影上的。 吸引人的景物 1) 吸引人的景物 構圖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個吸引人的景物。攝影不是簡單地拿起照相機按快門,在按下快門之前,你要問自己,這個景物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是顏色? 雲彩?倒影?還是落日?。。。確定了主體後,下一步就是怎麼去表現它了。通常,主體要有足夠的尺寸,才能引人注目。主體太小,就不成為主體,這時候就要用長點的焦距,或後期剪裁來處理了。避免居中2) 避免居中 初學攝影的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間。的確,在正中間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一張好的照片應該是在吸引讀者的目光後,能夠引導讀者的目光到其他地方去的。如果,吸引人的物體放在正中間,很容易只讓人專注在那個物體上,而令畫面變得呆板。同時,盡量不要把水平線放在畫面的正中間,因為那樣的話容易導致主次不明顯,不知道重點是要表達天空還是地面。但有時候在天空和地面同樣重要時,我也會把水平線放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