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特色風景
Ⅰ 黃山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必去之 : 黃山風抄景區 ,(迎襲客松、蓮花峰、天都峰、始信峰)
黃山九龍瀑
黃山翡翠谷景區、(推薦)
黃山市芙蓉谷景區
黃山市潛口民宅博物館
黃山市豐樂湖旅遊景區
黃山市賽金花故居•歸園景區
黃山西遞景區、黃山宏村景區 (推薦)
黃山太平湖景區
黃山花山謎窟景區
黃山齊雲山景區
黃山牯牛降景區
黃山歙縣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
黃山歙縣徽州古城景區 (薦,我個人沒去過噢~~)
黃山唐模景區
黃山呈 坎 (研究風水的可以去)
黃山新安江山水畫廓風景區
黃山雄村
最主要的風景還是在黃山風景區 ,順便去泡個溫泉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Ⅱ 黃山有名的四大景色是什麼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奇松:
奇松即形態奇特的松樹。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卧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
怪石:
黃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各異。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奇松怪石,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葯、蘇武牧羊、飛來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觀海)等。
雲海:
自古黃山雲成海,是雲霧之鄉,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雲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雲海。紅樹鋪雲,成片的紅葉浮在雲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雲海經過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
黃山溫泉由紫雲峰下噴涌而出,與桃花峰隔溪,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2)黃山特色風景擴展閱讀:
黃山歷史地位: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其「五絕」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奇景代表著江淮山河之美。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黃山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自然之山,還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自古以來,人們游覽黃山,建設黃山,歌頌黃山,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概括起來就是遺存、書畫、文學、傳說、名人「五勝」。
黃山現有樓台、亭閣、橋梁等古代建築100多處,多數呈徽派風格,翹角飛檐、古樸典雅,其中聽濤居位於人字瀑前、紫雲岩上側,曾是張學良將軍的幽禁之所。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近300處,篆、隸、行、楷、草諸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盡有。
字徑6米,「平」字一豎竟長達9.4米,世所罕見。字體遒勁有力,瀟灑自如,從200多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氣勢磅礴。歷代文人雅士在觀賞美景的同時,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就有2萬多篇(首)。
唐代詩人李白游覽黃山時留下的「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詩句,至今仍在傳誦。美麗神奇的黃山孕育了「黃山畫派」,創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山水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採用獨特的潑墨新技法,創作了大量以黃山為題材的藝術佳作。
Ⅲ 安徽黃山四大特點是什麼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1、奇松
黃山奇松,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是以黃山命名的兩針葉松樹,廣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東部,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
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懸崖陡壁上形成樹冠平展的旗形樹,在平緩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齡級的黃山松林,姿態各異,構成景區獨特的景色。
2、怪石
黃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義,也饒有趣味,主要體現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徵,石名或與宗教僅相依聯,帶有濃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人物行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對各種形態畢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給靜態的石景賦予了活力。
3、雲海
黃山一年365天只有51天可以看到雲海。游過黃山的人都說:黃山的「主旋律」是在雲霧中。這就是說黃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帶,而且是有雲霧時為最佳。當人們在高山之巔俯首雲層時,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雲,如臨於大海之濱,波起峰涌,浪花飛濺,驚濤拍岸。黃山雲海,特別奇絕。
4、溫泉
黃山有溫泉15處,其中被稱為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又名硃砂泉,有兩個出入口。溫泉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無硫,自唐代開發以來,享譽千年。
溫泉位於紫石峰南麓,湯泉溪北岸,海拔650米,溫泉主泉泉口的平均溫度為42.5℃,副泉泉口水溫為41.1℃,水溫還隨氣溫、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溫泉的流量原池晝夜最大流量為219.51噸,最小流量為145.23噸。
(3)黃山特色風景擴展閱讀:
黃山經歷了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構。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垂直節理發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花崗岩洞穴與孔道。全山有嶺30處、岩22處、洞7處、關2處。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布在前山的東南部。
黃山集八億年地質史於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遺跡於一體,兼有花崗岩造型石、花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豐富而典型的地質景觀。前山岩體節理稀疏,多球狀風化;後山岩體節理稠密,多柱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了「前山雄偉、後山秀麗」的地貌特徵。
Ⅳ 黃山的特點
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稱.。
1、黃山有四絕:奇松、雲海、溫泉、怪石。
4、黃山有三瀑:人字瀑、百丈瀑、九龍瀑
3、黃山最著名的溪流:桃花溪、翡翠谷。
4、黃山分為六個景區:溫泉、玉屏、北海、松谷、雲谷、釣橋。其中北海景區是黃山風景區的核心景區,位於黃山的腹地。最高峰蓮花峰,高1864米。
5、黃山目前已建成三條索道:雲谷索道、太平索道、玉屏索道。
(4)黃山特色風景擴展閱讀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
Ⅳ 黃山上有哪些景點,有什麼特色
黃山景點傳說 1、猴子觀海的傳說:猴子觀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為何要望太平呢?這裡面有個故事:原太平縣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女兒名叫掌珠,生得聰明美麗。離仙源村不遠的黃山北海深處有一個洞里,有個靈猴,在山中修煉了三千六百年,會三十六變。一天,靈猴見到掌珠生得俊俏,頓生愛慕之心。靈猴就變成一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的公子孫俊武,於傍晚來到趙家門前,以天色已晚為由,要求借宿一夜。趙家老夫婦見他長得俊秀,衣著華貴,斯文有禮,便信以為真,高興地留他住宿,並設宴招待。酒飲三杯後,孫公子便向老夫婦陳述掌珠的愛慕之情,央求納為婿,發誓侍奉二老頤養天年。老夫婦一聽這甜言蜜語,心中非常喜悅。經與女兒商量,掌珠對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也早八分歡喜。次日一早,老夫婦回了孫公子的話。孫公子聽了歡喜若狂,差點露了原形。靈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變成人,組成了一支浩浩盪盪的隊伍,去仙源趙家迎親。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見陳設富麗,賓客滿座。夜深宴席散,孫公子被賓客擁入了洞房。一覺醒來,掌珠發現孫公子長了一身絨毛,大吃一驚。原來,孫公子酒醉,現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惱恨,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機,向外逃走,直奔家中。靈猴酒醒後,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驚逃了掌珠,便喝令眾猴出洞尋找,追到山下芙蓉嶺,也不見新娘的影子。靈猴自從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沒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後的懸岩,坐在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仙源村獃獃地望著。年深月久,便變成了黃山如今這一石景。 2、夢筆生花的傳說:北海散花塢左側,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松如花,故名「夢筆生花」。傳說,有年春天,詩人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只見一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制的米酒,還拿來一些文房四寶。長老急忙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別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贊嘆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 ,那手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夢筆生花」。 3、仙人曬鞋的傳說:排雲亭前右側,有二石如一雙鞋,整齊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曬,故名。「仙人曬鞋」和「仙人曬靴」,共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黃山左數峰的仙都觀住著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宮里住著道姑煉玉和徒兒妙真。兩座道 宮中間隔著一道 鴻溝-西海峽谷,加上道規森嚴,他們老不相往來。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觀里斷了火種,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宮里去借火種。當太清來到紫霞宮里,就見到妙真,兩人一見如故,談起話來,非常親熱。從此,兩人每天打柴、擔水,便到一起談心,漸漸地砍的柴就少了。 擔的水也少了。這樣,事情不久都 被雙方師父發現,他倆都受到師父的嚴厲斥責。還規定今後打柴、擔水,以兩峰交界的溝澗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殺。此後兩人在一起說話就很困難了。 一次,趁雙方師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見面,並商定今後;太清在山門前曬靴,曬鞋來幽會。一天,兩人正甜蜜幽會,不料雙方師父突然回來,事情敗露,他倆將要受到嚴厲懲罰。他倆想來想去,最後橫下了一條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兩人攜起手,從懸岩上縱身一躍,跳進了波浪滔天的雲海。太清曬的靴子和妙真曬的一雙鞋子都沒有來得及收,日子久了,都變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黃山的「仙人曬靴」和「仙人曬鞋」。 4、飛來石的傳說 :相傳,宋代有個叫單福的石匠,一生給人家造成了不少橋,心想也在自己家鄉門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嘆息沒有幫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長得聰明美麗。小嬌知道父親的心思,便要求參加幫助干。但那深山採石,百里運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麼受得了, 所以單福就是不答應。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單福沒奈何,才含淚點頭。他還把三個徒弟找來幫忙,不久就干起來了。由於開山運石的苦和累實在難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後悄悄地溜了。單福和女兒,三徒弟為修橋鐵了心,繼續風里雨里苦幹著。但好幾年過去了, 運到江邊的石頭只有一小堆,這樣累死苦死,橋也建不起來。小姣一咬牙,請人寫了「捐身修橋」四個大字,插了個草標,坐到江邊石堆旁。一連三天,來看的人無數,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這天,忽然來了個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標,問小姣願願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說:「什麼時候把大山裡的開採的石頭全運到江邊,就什麼時候跟你走。」這瘸子原來是八仙中的鐵拐李。他擠出人群,騰雲駕霧,很快來到百里外的大山,從背上拿下扇子,對著單福和三徒弟開出的石頭就扇。石頭竟都飛了起來,又紛紛都落在江邊。單福和三徒弟也被 從山上扇到造橋工地。鐵拐李還怕不夠,又對身下立著的一塊巨石扇了三扇子, 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飛到江邊。只見底下盡人,未敢讓巨石落下。又聽單福大聲說:「石頭夠了」他便駕起雲頭,飄游起來,游到黃山,見黃山風景秀麗,便將石頭落下。從此,這飛來石就給黃山增添了絕妙的一景。另外還有兩處飛來石,一在翠微峰側,一在古穎林庵前小峰上。 5、仙人指路的傳說:位於雲谷寺到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為遊客指引進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名盛名,不僅僅在於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啟發作用的故事。相傳很前,有一位兩歲能文 、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後來科場失意,擂台負傷,改行經商後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的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葯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於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篾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後,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麼聰明反被 聰明誤呢?哪裡有什麼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氣活乾乾,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餵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後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裡是什麼神仙。實有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 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裡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餘生賽神仙。」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後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入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 「喜鵲登梅」。今人有詩 曰:「摩崖千尺亂雲堆,古桿蒼松破石栽,喜鵲昂頭迎過客,聲聲唱得老梅開。」 6、仙人翻桌的傳說:從白鵝嶺向右遠眺,有峰如柱,峰頂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故名「仙人翻桌」。相傳古時,黃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黃、黑、白、青、赤五條龍,分別住在黃山的前海,後海、東海、後海、西海、和天海,號稱「五海龍王」。一天,黃山東海龍王做壽,前海、後海、東第、後海、西海和天海的龍王、龍妃帶著龍子、龍女、龍孫、一起到東海龍宮為東海龍王祝壽。一時間,東海龍宮里雲騰霧涌,仙樂盈空,香煙繚繞,熱鬧非凡。隆重的祝壽儀式完畢後,一百多桌的御宴開始。御酒佳釀、珍餚美味,應有盡有。酒宴從午時三刻,一直延續到天黑。龍王們仍不肯散席,還在狂飲。後海和西海的兩位龍王-黑龍和青龍,喝得酩酊大醉。醉後失態,青龍忽地跳到桌子上,用起一腳,碗碟橫飛,黑龍也不示弱,甩起一腳,乾脆把一張八仙桌踢到了高空,比天都峰還高出四十八丈。八仙桌在空中翻了幾個筋斗,打了幾個轉轉,仍舊落在原來的地方,只是翻了人身,四隻桌腳朝天。這一來,把賓客們嚇得魂不附體,紛紛走散。有詩詠其事曰:「四海游龍聚一堂,為王慶壽喜飛觴。沉歡喝得酩酊醉,心血來潮鬧一場。」這東海龍王做壽,龍王們酒醉鬧事,不知已經過了幾萬載,可是當時被黑龍踢翻的桌子,至今依然四腳朝天,它為黃山東海風景區增添了一處天然名勝。 7、蓬萊三島的傳說:相傳,唐代玄宗愛妃楊玉環縊死於馬嵬坡後,一縷芳魂即游到此處,島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將她迎宮「玉妃太真院」。不久,奉玄宗之命,四處尋覓貴妃陰魂的道士亦風塵僕僕地趕到,並受貴妃之託請玄宗早日來此聚會。玄宗得知楊貴妃的行蹤後,很快一命歸天,魂魄來到這「蓬萊三島」。同貴妃相見如故。從此,兩人又在此過上恩愛的夫妻生活,終於實現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美好願望。今人有詩雲:「傳說神奇信有無,太真曾此作仙居。唐皇遺使蓬萊境,鈿盆情深盛淚珠。」
Ⅵ 黃山風景的特點
一、奇松
奇松即形態奇特的松樹。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卧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黃山名松上百,最著者為「黃山十大名松」。
二、怪石
黃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各異。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奇松怪石,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葯、蘇武牧羊、飛來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觀海)等。
三、雲海
自古黃山雲成海,是雲霧之鄉,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雲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雲海。
紅樹鋪雲,成片的紅葉浮在雲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雲海經過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四、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
黃山溫泉由紫雲峰下噴涌而出,與桃花峰隔溪,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五、三瀑
黃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飛瀑、2湖、1池。黃山之水,除了溫泉之外,尚有飛瀑、明荃、碧潭、清溪。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並稱為黃山三大名瀑。
人字瀑古名飛雨泉,在紫石、硃砂兩峰之間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瀉,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觀賞地點在溫泉區的「觀瀑樓」。九龍瀑,源於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自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分九疊傾瀉而下,每疊有一潭,稱九龍潭。
(6)黃山特色風景擴展閱讀:
游黃山注意事項:
1、黃山的4月-10月間,遊人很多,住宿緊張,在山上應及早投宿或通過旅行社、酒店服務公司提前預訂,山上沒有居民,更沒有可以留宿的老鄉旅館。黃山山上缺少飲用水,廉價客房只供2瓶/房天。
2、風景區內吃飯,購物等價格都非常貴,可在屯溪買好蛋糕、巧克力等副食品及少量礦泉水,方便麵不要帶(沒有開水泡)。為衛生起見,在山上建議不要吃生食,如野生黃瓜等,山上用水緊張,一瓶礦泉水要賣5-15元。
3、因景區海拔在1600米以上,氣溫比山下低8-10度,稍多帶一些禦寒衣物。
4、2018年1月1日起,黃山景區核定帳篷總量為900頂,統一劃定帳篷搭建區域,優先滿足自備帳篷。其中劃定的各搭建區域中,企業經營類帳篷平時不超過一半,假日旅遊期間不超過三分之一。
5、2018年1月1日起,對違規逃票私自進入或不聽勸阻擅自進入未開發開放區域,陷入困頓或危險狀態等情形,求救的遊客或驢友,將由旅遊活動組織者及被救助人承擔相應救援費用。
Ⅶ 黃山有哪些著名景點
1、迎客松
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1300年,黃山「四絕」之一。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隻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隻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里,雍容大度,姿態優美。
2、蓮花峰
蓮花峰,是黃山風景區境內第一高峰,為36大峰之首,海拔1864.8米。位於登山步道玉屏樓到鰲魚峰之間。蓮花峰登峰盤道5里,相對高度110米。1997年,蓮花溝開辟500米登山新道,由蹬道、棧橋、觀景台等組成。
3、天都峰
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
4、始信峰
始信峰位於黃山風景區北海以東1公里處。海拔1668米。這里匯聚了許多黃山名松,如:接引松、龍爪松、卧龍松、探海松等。石筍峰、上升峰左右陪襯,成鼎足之勢,峰巔有渡仙橋,橋畔石隙有狀似接引仙人渡橋的接引松。石筍峰上可觀賞眾多奇石。
5、百步雲梯
百步雲梯位於安徽省黃山的玉屏景區,在蓮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 在「蓮梗」不遠處有兩塊巨石,一形如龜,一形如蛇,兩石平行。在石壁上鑿成的一百餘級險峻陡峭的橙道從兩石間穿過下行,從對面鰲魚洞觀看,磴道下臨深淵,象靠在峭壁上的長梯,常有雲霧繚繞,十分險要,這就是「百步雲梯」。
Ⅷ 黃山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都有那些景點
黃山美麗的景色有:
迎客松、一線天、鯽魚背、飛來石、光明頂、鰲魚洞等。
Ⅸ 黃山上有哪些景點,有什麼特色
黃山上的景點很多的,給每個人的印象也不一樣,我個人認為不錯的有迎客松、百版步雲梯、鰲權魚峰,經天海、光明頂、北海、夢筆生花、猴子觀海、始信峰至白鵝嶺、雲谷寺這些景點,還有離黃山不遠的翡翠谷也很不錯,花山迷窟也可以的
Ⅹ 黃山最吸引人的景點是什麼
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1、奇松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 黃山迎客松 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送客松,蒲團松(位於玉屏索道附近),黑虎松(位於北海賓館和始信峰之間),探海松(位於卧雲峰陡腰),卧龍松(位於卧雲峰),團結松(連理松位於始信峰途中),龍爪松(位於始信峰),豎琴松(位於卧雲峰側北坡),陪客松(位於玉屏景區)──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過去還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許多黃山松,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美麗、優雅的風格。
2、怪石
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黃 黃山怪石 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情趣迥異,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松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
黃山千岩萬壑,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許多靈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黃山石「怪」就怪在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狀。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塊大石頭,形如大公雞展翅啼鳴,故名「金雞叫天門」,但登上龍蟠坡回首再故,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雞卻彷彿搖身一變,變成了五位長袍飄飄、扶肩攜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黃山峰海,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葯、蘇武牧羊、飛來石等,據說黃山有名可數的石頭的就達1200多塊,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像,從人的心理移情於石,使一塊冥頑不靈的石頭憑空有了精靈跳脫的生命。欣賞時不妨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創造力,可獲更高的審美享受。
3、雲海
黃山雲海 自古黃山雲成海,黃山是雲霧之鄉,以峰為體,以雲為衣,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雲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則可盡收諸海於眼底,領略「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境地。
大梵谷山,可以見到雲海,但是黃山的雲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隱現雲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雲海,波瀾壯闊,一望無邊,黃山大小山峰、千溝萬壑都淹沒在雲濤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頂也就成了浩瀚雲海中的孤島。陽光照耀,雲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雲散落在諸峰之間,雲來霧去,變化莫測。風平浪靜時,雲海一鋪萬頃,波平如鏡,映出山影如畫,遠處天高海闊,峰頭似扁舟輕搖,近處彷彿觸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雲來感受它的溫柔質感。忽而,風起雲涌,波濤滾滾,奔涌如潮,浩浩盪盪,更有飛流直瀉,白浪排空,驚濤拍岸,似千軍萬馬席捲群峰。待到微風輕拂,四方雲慢,涓涓細流,從群峰之間穿隙而過;雲海漸散,清淡處,一線陽光灑金繪彩,濃重處,升騰跌宕稍縱即逝。雲海日出,日落雲海,萬道霞光,絢麗繽紛。
紅樹鋪雲,成片的紅葉浮在雲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雲海經過時為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如大河奔騰,又似白色的壺口瀑布,輕柔與靜謐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動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樓觀南海,清涼台望北海,排雲亭看西海,白鵝嶺賞東海,螯魚峰眺天海。由於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時西海雲遮霧罩,白鵝嶺上卻青煙飄渺,道道金光染出層層彩葉,北海竟晴空萬里,人們為雲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謂之「趕海」。
4、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軒轅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
黃山溫泉 黃山溫泉由紫雲峰下噴涌而初,與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黃山三瀑
黃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飛瀑、2湖、1池。黃山之水,除了溫泉之外,尚有飛瀑、明荃、碧潭、清溪,每逢雨後,到處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瀑布響似奔雷,泉水鳴如琴弦,一派鼓樂之聲。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並稱為黃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飛雨泉,在紫石、硃砂兩峰之間流出,危岩百丈,石挺岩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下瀉,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觀賞地點在溫泉區的「觀瀑樓」;九龍瀑,源於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自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分九疊傾瀉而下,每疊有一潭,稱九龍潭。古人贊曰:「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是黃山最為壯麗的瀑布。百丈瀑在黃山青潭、紫雲峰之間,順千尺懸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觀瀑亭。
黃山自古聞名,許多文人前來游歷並留下名詩吟誦。另外還有寺廟亭台,為黃山增色。在黃山南部硃砂峰下的慈光閣,明嘉靖年間,玄陽道士居此。明萬曆年間曾盛極一時。原址尚存部分樓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建為賓館。1965年董必武筆書「慈光閣」。海拔1340米的半山寺在黃山南部的老人峰與硃砂峰間,原寺已圮,1957年重修,有劉伯承所題匾額。上下山遊人多在此憩息,觀賞風光。另外還有玉屏樓、雲谷寺、松谷庵、翠微寺等。 [編輯本段]道教黃山 秦代稱黟山,因傳說黃帝曾在山中修身煉丹,故唐天寶元年(公元747年)詔改黃山。方圓250公里,自古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勝有硃砂峰、煉丹峰、天都峰、軒轅峰、仙人峰、丹井、試劍石、蒲團松、仙人曬靴石、仙女綉花石、望仙台、煉丹台、煉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硃砂峰下的慈光閣和山北部疊障峰下的松谷庵均為道教廟宇。 [編輯本段]黃山游覽指引 溫泉景區
——桃源仙境
黃山溫泉景區古稱桃源仙境,一般來說游覽黃山均乘車至此,現為黃山旅遊的接待中心之一。景區以攬勝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桃花溪和逍遙溪貫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主要接待賓館包括桃源賓館、溫泉酒店、黃山賓館等。由此到通常所說的前山(慈光閣)登山口,公路里程為1500米,步行僅需25分鍾,到後山(雲谷寺)登山口,公路里程為7公里,有多班公交車可以抵達。
位列黃山五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硃砂泉,有兩個出露口,據宋景佑《黃山圖經》記載,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曾在此沐浴,皺折消除,返老還童,溫泉因此名聲大振,被稱為「靈泉」,溫泉位於紫石峰南麓,湯泉溪北岸,海拔650米,溫泉主泉泉口的平均溫度為42.5度,副泉泉口水溫為41.1度,水溫還隨氣溫、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溫泉的流量原池晝夜最大流量為219.51噸,最小流量為145.23噸。因其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又被稱為「靈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療和保健效果。溫泉區現建有獨立的溫泉浴室和游泳池,遊客也可在下山後到此沐浴,舒緩登山疲勞。
溫泉區的主要景點有人字瀑、三疊泉、鳴弦泉,丹井、醉石、慈光閣等。人字瀑位於紫石、硃砂兩峰之間,海拔660米,瀑布一瀑兩流,以26度夾角相交,形如「人」字。瀑長50米,宛如兩條白龍飛奔岩下,聲震山谷,濺珠噴玉,氣勢磅礴。瀑布中間的岩壁上,有明代登山石級,遊人拾級而上,有如羅漢升天,故名羅漢級。桃花峰辦的觀瀑樓,為觀看人字瀑的最佳位置。
慈光閣,原為慈光寺,古稱硃砂庵。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萬曆年間普門和上改名為法海禪院,名聲漸大,傳入宮廷,並於萬曆三十八年欽賜「護國慈光寺」。現為黃山前山登山入口,也是玉屏索道的入口。
旅遊提示:溫泉區從黃山大門上行約3公里,如果選擇公共交通工具,須在黃山大門處換車上行,有中巴車和小面的可以乘坐。如果您抵達黃山市區的時間是在晚上,建議不要預訂溫泉住宿,此時到溫泉已經沒有公共交通工具了,除非選擇包車,從市區到溫泉約80公里。溫泉區停車不住酒店的貴些。
玉屏景區 黃山玉屏風光
黃山玉屏景區以玉屏樓為中心,蓮花峰和天都峰為主體,通常人們所說的前山,就是指的這一景區。沿途有「蓬萊三島」、「百步雲梯」、「一線天」、「新一線天」、「鰲魚洞」等奇妙景觀。
玉屏樓地處天都、蓮花之間,這里幾乎集黃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黃山絕佳處之稱,馳名中外的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樓左側,右側有送客松,樓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樓後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頂,頭左腳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刻有毛澤東草書「江山如此多嬌」。樓東石壁上,刻有朱德元帥的「風景如畫」和劉伯承元帥所做的《與皖南抗日諸老同志游黃山》:「抗日之軍昔北去,大旱雲霓望如何。黃山自古雲成海,從此雲天雨也多」。
天都峰位於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是黃山三大主峰中最為險峻之處,海拔1830米,古詩贊曰: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上天都之路極為險峻,近些年來,經過建設者們的不斷開拓,使登峰道路有驚無險。天都峰頂有「登峰造極」石刻,使人有「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感。
蓮花峰,位於玉屏樓北,是黃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宛如初綻的蓮花,故名。從蓮花嶺至蓮花峰頂約1.5公里,這段路叫蓮花梗,沿途有飛龍松、倒掛松等黃山名松及黃山杜鵑。蓮花峰絕頂處方圓丈余,中間有香砂井,置身峰頂,遙望四方,千峰競秀、萬壑生煙,在萬里晴空時,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雨後,縱觀八面雲海,更為壯觀。
從蓮花峰下山,過龜蛇二石、百步雲梯,穿過蓮花洞,便來到鰲魚峰。此峰高1780米,峰以形名,那巨大高昂的鯨首,大有鯨吞天地之勢。 下鰲魚峰便是天海,天海位於黃山前、後、東、西海之中,為黃山之中心位置。在這1750米的高山盆地中,生長著眾多國內外罕見的植物物種,黃山園林部門利用天海獨特的氣候條件,創建了天海高山植物園。天海近旁有海心亭、鳳凰松等著名景點。
北海景區
黃山北海景區 是黃山景區的腹地,在光明頂與始信峰、獅子峰、白鵝峰之間,東連雲谷景區,南接玉屏景區,北近松谷景區。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開闊地帶,面積1316公頃。北海景區以峰為體,匯集了峰、石、矼、塢、台和松、雲奇景,以偉、奇、險、幻為特色,天工的奇妙布局,琉璃色彩變幻,構成一幅幅偉、奇、幻、險的天然畫卷,是黃山的風景窗。獅子峰、清涼台、猴子觀海、仙人背寶、夢筆生花、飛來石、十八羅漢朝南海等令遊人目不暇接。北海群峰薈萃,石門峰、貢陽山,都屬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形如屏障,隔開南北。海拔1690米的獅子峰卻頭東尾西的橫卧在景區之中。始信峰雖不如天都、蓮花峰高,也不在36大峰之列,但雄踞險壑,豎立如削,三面臨壑,懸崖千丈,峰頂拳拳之地,近攬遠眺,面面受奇,古有「黃山之雄甲宇內,幽秀靈齊聚後海」之句,更有「始信黃山天下奇」之譽。獅子峰上的清涼台是觀賞雲海和日出的最佳之處。
北海是黃山高山主景區和游覽接待區,以北海賓館為中心。登黃山自古形成四條路,即從溫泉經慈光閣、玉屏樓、天海至北海的南路(修建有玉屏索道);從焦村經釣橋、天海至北海的西路;從苦竹溪經雲谷寺至白鵝嶺、北海的東路(修建有雲谷索道);從芙蓉嶺經松谷庵、十八道彎登山到北海的北路(修建有太平索道);北海地處黃山中心,東西南北四條磴道都至北海,北海另有游覽小道與各景點相連,形成網路,北海便自然成為人流匯集的景區。
白雲景區
黃山白雲景區位於黃山西部,面積1655公傾,南起雲門溪上的續古橋,北至伏牛嶺,東起雲際、石人二峰,西至雙河口畔。景區以釣橋庵為中心,釣橋庵位於石人峰下,白雲、白門兩溪 黃山白雲景區 匯合處,海拔610米,釣橋庵又名白雲庵,明前為道院,清康熙間改為佛庵,後沿用地名至今。庵周圍景緻清幽,峰巒疊峙,松石爭奇,層竹鋪翠,溪流環繞。白雲景區集松、石、泉於一體,獨具黃山山水之勝。白雲溪水流充沛,瀑潭相接,溪畔有懸瀑10餘處,潺潺流水,如同琴音;雨後水涌,急流奔騰,聲震山谷;山水迸瀉,形成飛瀑,懸垂如練,濺珠噴玉。
為將白雲景區、松谷景區和北海景區聯為一體,黃山管委會組織開發了新景區——西海大峽谷。「千峰劃然開,紫翠呈萬狀」的黃山西海大峽谷是黃山又一絕勝處,她將偉、奇、險、幽兼容並蓄,景區內從美紛呈——奇松林立,怪石遍布,石峰簇擁,谷底幽深,雲霧繚繞,溪水叮咚。大峽谷位於西海群峰中,北起西海排雲亭,南至白雲景區步仙橋,景區總面積約16、5平方公里,這一景區是遊人仰視黃山的理想場所。
松谷景區
黃山素有「前山險,後山秀」之說,後山就是指黃山北大門的松谷景區。
黃山松谷景區地處松谷景區位於黃山北坡,是獅子峰、駱駝峰、書箱峰、寶塔峰之間的山谷合稱。遊客抵達黃山的北大門--太平後,選擇從北大門芙蓉嶺進山是最佳的游覽方案。
由芙蓉嶺徒步上山,需蹬爬6500餘級石階,海拔高差1100米,一路千峰競秀,萬壑爭奇,巧石名潭尤為佳妙。景區山高林密,千峰滴翠,飛瀑流泉,寺庵幽古。奇花異木,氣候宜人。溪、池、潭是景區的獨特景緻,谷內千峰疊翠,萬木蔥蘢,四季常青,蒼松翠竹隱現其中,該區清幽秀麗,溪水淙淙,池、潭、泉、瀑共同構成了松谷景區獨特的景色。而散處谷中的"芙蓉居"、"松谷禪林"等古建築,則給這靜謐的幽谷平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松谷摩崖石刻值得遊客賞玩。梅雨季節游覽此景區,更有"松谷聽濤"著名景觀。
游覽松谷景區可以觀賞到芙蓉峰、丹霞峰、松林峰、雙筍峰等著名的山峰,仙人觀海、仙人鋪路、老虎馱羊、關公擋曹、卧虎石等怪石巧石,翡翠池、五龍潭等水景,芙蓉居、松谷禪林等古建築。 [編輯本段]雲谷景區 雲谷景區位於黃山東部,海拔高度僅890米,是一處地勢較低、略顯開闊的谷地。宋代丞相程元鳳曾在此處讀書,故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嚴漫遊至此,應擲缽禪僧之求,手書「雲谷」二字,此後禪院改名「雲谷寺」,久而久之,雲谷寺就成了今天的地名了。雲谷主要景點有雲谷山莊、古樹、怪石、「九龍瀑」和「百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