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一時觀不透
❶ 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形式與內容上的異同
蘭亭集序抄與春夜宴從弟桃襲花園序在形式上的異同
同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光,同是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但由於時代環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寫於51歲,會稽內史任上。這時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已經36年,在士族制度的統治下,社會矛盾重重,當權者無心北伐,只圖奢侈享樂。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盡,多崇尚老莊思想,清談玄理之風極盛。李白的《桃花園序》大致是開元二十一年33歲時所作。當時他雖然求官未得,暫時隱居於安陸,但身處開元盛世,對國家的興盛、個人的發展都抱有樂觀的期望。
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內容上的異同
在感情格調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當時過境遷之後,游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暫短的,必然「終期於盡」,所以發出了「豈不痛哉」「悲夫」的慨嘆。
李白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他認為正因為人生短暫,才應珍視生命,愛惜光陰,「秉燭夜遊」。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並舉杯暢飲,乃是最大的樂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高亢明朗,情調自是不同。
❷ 乾隆豋廬山詩後二句是美景一時觀不盡,天顏有幸再來游
全詩如下:
龍川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看西北三千界,勢壓江南十二州,
好景一時看不盡,天緣有分再來游。
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有一名叫周顛的瘋和尚在東華門謁見朱元璋,口唱「告太平」歌,言朱元璋定都南京,天下太平。後隨軍橫渡長江,至彭澤前小孤山時,忽無風,船不能渡,瘋和尚遂站立船頭,呼嘯一聲,東鳳勁吹,兵馬始揚帆渡江而過。後和尚辭別而去,問他居處,答:「吾乃廬山竹林寺僧也。」隨之白雲升起,瘋和尚踏白雲向廬山而去。朱元璋定都南京後,特遣使來廬山,訪周顛不遇,人傳已在此乘白鹿升天。朱元璋即建亭立碑,以張其事。憑亭北眺長江、九江,近瞰山麓東林寺、千佛塔,皆歷歷在目。亭內矗立一塊大碑石,碑上鐫有周顛仙人傳及朱元璋寫的《顛仙詩》。亭的兩側有石刻詩聯:「一亭煙雨壑萬松,四辟雲霧江湖棹」。在御碑亭下,有朱元璋所題《廬山詩》一首,原文如下:
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游。
至今廬山有真跡流傳,有史可考確為朱元璋詩文。這是這首詩的正根兒。這首詩意境不錯又處於廬山風景之中,所以流傳甚廣。到後來也附會上了許多其他傳說。
內蒙古的勃隆克為塞外景觀之一絕。相傳康熙年間,為了顯示清帝國大一統的聲威和一派昇平氣象,康熙皇帝親率王公貴族、朝廷重臣及京師御前甲胄近萬人,浩浩盪盪直奔塞外邊陲。在迤邐千里的途中,偶然發現了「山青林茂,草豐水秀」的勃隆克,康熙旋即驚嘆不已。遂登高舉目四顧,但見脈脈青山,悠悠綠水,莽莽從林,茫茫草原盡收眼底,一覽無遺。康熙正襟肅立,凝視勃隆克山山水水,微露思索之狀,便口吟七律一首,詩雲:
青山松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河漂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望塞北三千里,近視江南十六洲。
美景一地賞不盡,天緣有分再來游。
顯然是朱元璋詩的翻版,只是把西北、東南換成了塞北、江南。
到了晚清,公案小說興起,表現俠義英雄效忠皇家聖主的小說大量出現。在《乾隆下江南》這部書里,也借用了這首詩,不過主角換成了乾隆皇帝。
「天子用完,一同出門,隨到金山寺遊玩。一路駕小艇來到山前,見這寺建在江中,十分巍峨雄壯,景象輝煌,到了玉台書前一望,見往來商船,源源不盡,遠看水色天光,玲挑剔透,果然好一座名勝禪林。聖天子此際滿心歡喜,就在桌前取了一管筆,向牆上題了一首詩雲:
龍川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看西北三千界,勢壓江南十二州,
好景一時看不盡,天緣有分再來游。
❸ 老藝人說書開場白
1、湛湛青天不可欺,張飛喝斷擋陽橋,雖然不是好買賣,今天來的人不少。專
2、野草閑屬花遍地愁,龍爭虎鬥幾時休,抬頭吳越楚,再看梁唐晉漢周!
3、難難難,道德玄,不對知音不可談,對了知音談幾句,不對知音枉廢舌!
4、色色色,千古一過,君子失德小人常樂,大丈夫也難把美人關過!
5、遠看忽忽悠悠,近看飄飄搖搖,在水中一出一冒,有人說是葫蘆有人說是瓢,二人打賭江邊瞧,原來是和尚洗澡。
(3)美景一時觀不透擴展閱讀:
寫開場白技巧
首先要緊扣誦讀活動的主題,圍繞主題展開話題;再次要美化句子有文采,可巧用各種修辭手法;最後宣布活動開始。常見的開場白有以下幾種:
1、故事式:故事式開場白是通過一個與活動有關的時間或者故事作為開頭,故事式開場白要避免復雜的情節和冗長的語言,要簡潔明了。
2、開門見山式:開門見山,用精煉的語言交代活動的意圖或主題,然後在主體部分分開論證和闡述即可。
3、幽默式:幽默式式以幽默、詼諧的語言或者事例作為活動的開場白,它可以使聽眾在輕松愉悅之中很快進入活動接受者的角色,幽默式的開場白切忌低級庸俗的笑話或粗俗的語言。
4、引用式:活動的開場白也可以引用別人的話語,為展開自己的活動主題作必要的鋪墊和烘托。
❹ 乾隆寫的一首詩是什麼一時觀不透
應該抄是 "美景" 兩個字吧
金山竹襲影幾千秋,雲鎖高飛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時觀不透,天緣有份畫中游。
也有人說這首詩被人給改了.原詩為:
青山竹影幾千秋,雲所高峰水直流.
萬里長江漂玉帶.日輪明月滾金球.
眼觀湖北三千里,近視江南十六洲.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分再來游.
具體哪首詩對我也不太清楚,但你那句詩所缺的應該就是"美景"二字
❺ 用幾句話,寫一處景色。句子要流暢,語句要優美。
1、寧抄靜的夏夜月朗風清,總是能給我一種清逸嫻靜的感覺。明凈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傾灑,清光流瀉,意蘊寧融。月色柔和而透明,輕盈而飄逸。
2、楓樹林給大地鋪上了紅色的地毯,秋風一吹,楓葉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好似在鼓掌歡慶這豐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們開得多麼熱烈!多麼旺盛!黃的、紅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著秋風,披著寒霜,爭妍斗艷,噴芳吐香,開得到處都是,簡直成了一個錦簇的世界。
3、二月里的春風,在白天,暖洋洋的,帶點潮濕味兒,吹在臉上,卻有點像棉花絮拂著臉上的味道;可是一到夜晚,特別是深夜,那股尖厲勁兒,真有點像剪刀呢。夜風在河灘里飄動著,沙灘里的柳樹,像喝醉了酒似的,使勁地舞動著她滿身的嫩油油的枝條。
4、初夏時節,各色野花都開了,紅的、紫的、粉的、黃的,像綉在一塊綠色大地毯上的燦爛斑點;成群的蜜蜂在花從中忙碌著,吸著花蕊,辛勤地飛來飛去。
5、一陣秋風吹來,金黃的樹葉經不住吹襲,從樹上飄飄悠悠打著旋兒落下來,像美麗的蝴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地上的樹葉厚厚的,像給大地鋪上了一條無邊的金毯。螞蟻兄弟急急忙忙趕來,鑽了進去,把它當成自己的棉被。
❻ 乾隆寫的一首詩是什麼一時觀不透
全詩如下:
龍川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看西北三千界,勢壓江南十二州,
好景一時看不盡,天緣有分再來游。
❼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畫中游,它的白話理解是什麼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畫中游」的白話文理解就是:一時看不盡這美景,希望依然有緣分的話能去畫中一游;該句出自乾隆帝的《畫中游》,原文如下:
金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飛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畫中游。
譯文:
幾世春秋竹影在金色的山中搖曳。雲層高遠江水自流。長江萬里好似飄飛的玉帶。明月好似金球滾動。從遠處的湖北三千里到近處的江南十六州。一時看不盡這美景,希望依然有緣分的話能去畫中一游。
(7)美景一時觀不透擴展閱讀:
歷史故事:乾隆皇帝與畫中游
在頤和園中,排雲殿兩邊依山勢對稱布置了許多建築,如前山東部樂壽堂北的半山坡上有一巨石,上刻乾隆手書四個大字「燕台大觀」,巨石下有一組建築,名「樂壽堂」。
而在萬壽山前西部,畫中游的亭台樓閣別具一格,各建築物之間以爬山廊連接,利用山形地勢的高低,築有不同高度的平台,而且建築的不同形體相互搭配,構圖豐富。
登閣眺望湖光山色,猶如置身畫中。相傳這畫中游是乾隆皇帝親自設計的。據說當初乾隆三下江南,回到北京後便想仿照江南景緻造清漪園。
他先找來工匠製作模型,可模型完成後他總覺得聽鸝館後空著塊地方不合適,找人設計了多種圖樣,均不滿意。乾隆日思夜想,後於夢中見一白須老者帶二使女前來,使女手中各持一畫軸,打開後是兩幅畫著樓台亭閣的圖畫,美妙絕倫。
❽ 寫一處景物的作文二百多
冬天抄又是一個溫柔的姑娘,她給朝陽抹上紅潤,給大地披上白紗,你瞧,那堪藍的天空中旭日像醉漢的面孔漲的通紅地從樹後出現了。它的光輝照射著大地,給人們帶來了一絲溫暖。鄉間小路覆滿了白霜,在人們腳下踏的簌簌作響。
萬頃青松完全融入皚皚白雪之中。近處的房屋、柵欄……都穿上了柔軟、潔白又得體的棉衣;樹木的枝條,千姿百態.有的長長的。絨乎乎的,像娃娃胖胖的手臂;有的綴滿大大小小的絨球,似乎你大喊一聲,它們就會「撲簌簌」滾落下來。整個天地間是潔白、雅靜的,猶如一件巨大晶瑩、奇偉壯觀的藝術珍品。
幾場大雪飄落之後,大地就是一個銀色的世界。山脈、河流、田野、房屋被升騰的太陽映得熠熠生輝,直逼你的眼。站在曠野上,猛吸幾口涼絲絲、甜津津的空氣,再徐徐地吐出去,你會感到五臟六腑都是清新的。
田野披上一望無垠的地毯,樹上如玉花綻放,屋頂如塗了白漆,道路如月光灑落,樹上冰凌霜掛,太陽出來,紅裝素裹,粉妝玉砌,分外妖嬈。
❾ 人為什麼要旅遊
外出旅遊可以讓人放鬆身心,開闊眼界,洗滌心境,可以見識一個世回界大好河山。答也感悟人生,了解各地的風俗習慣,見識各地的奇人異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出去旅行接觸的人越多,你就會被這個世界上的其他生活態度所感化,因此也會對你自己的一些態度會有一些多多少少的改變的。
很多旅遊者就是為了放鬆自己的心情而做的一種移位空間治療方法。可以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回歸自然界。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讓心情經歷一次洗禮,讓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讓整個身體為之放鬆,去感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氛圍。
旅遊的價值在於過程,所以對結果的要求不是很高。它帶給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和肉體上的愉悅 ,比如賞風景 ,嘗美食 ,住民宿等等,如果要住民宿,可以通過小程序<旅小築>來預訂,設計的很有風格。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❿ 行至山窮水盡處,坐看風起雲涌時。這是哪一首詩作者是誰
是「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作者 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 文】
中年以後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興致來了,獨自一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樂。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雲興起漂游。偶然間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談說笑毫無拘束,忘了回去的時期。
【文體知識】
本詩屬於近體詩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雲在《詩境淺說》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名句點擊】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雲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為後代詩家贊賞。近人俞陛雲在《詩境淺說》中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這是很有見地的。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詩句有隨遇而安的理趣。
【名句運用】
類似本詩描寫雲的詩句有陶潛《歸去來辭》中的「雲無心以出岫」,王勃《滕王閣詩》中有「閑雲潭影日悠悠」等。
【難句解析】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如行雲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
【拓展積累】
頷聯「興來每獨往,勝事自知」 中「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游,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一個「空」字透露出來的不是消極、悲觀、失望之情,而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閑情逸致。可謂「空」字不空、詞「空」意豐。王維運用「空」字的詩句還有:
《鹿柴》中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桃源行》》中有:「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鳥鳴澗》中有:「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過香積寺》中有:「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