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曠奧
⑴ 國內外都有哪些著名的園林景觀設計師
景觀名人錄(諸多觀點謹為一家之言)
國內:
歷史:
計 成 《園冶》
李 漁 《閑情偶記》
當代:
第一代
陳從周 上海豫園 說園
陳 植 造園
馮紀忠 空間 曠奧 上海方塔園
陳俊瑜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余樹勛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錚生 同濟學科創始人
丁文魁 風景科學 邊際理論 風景旅遊
司馬銓 長期主持園林教研工作
夏義民 國內較早赴美留學景觀學者
第二代
劉濱誼 中國第一個景觀建築學博士 在美國完成景觀博士後研究
吳人韋 風景景觀 旅遊規劃
俞孔堅 中國第一個哈佛景觀博士
夏建統 哈佛景觀博士 景觀界傳奇人物(more)
國外:
歐洲:
羅馬、希臘
英國:
巴肯森(John Parinson) 英國最早的造園家
懷斯
阿迪生
斯維扎
布里基曼
肯特(Williamn Kent 1685-1748)
布朗 可適應的布朗
錢伯斯 東方造園術
萊普頓
巴里
派克斯頓
義大利:
法國:
勒諾特 席捲歐洲的造園風暴
德國:
荷蘭:
西班牙:
北歐諸國:
美國:
1860-1900
唐寧 (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2)
奧姆斯特德 (Olmsted1822-1903)中央公園 城市公園運動
沃克斯 (Calvert Vaux 1824-1895)波士頓大都市區域景觀
查爾斯·艾略特 (Charles Eliot 1859-1897)
西蒙茲 (O.C. Simonds 1855-1931)墓園設計家
沃倫·曼寧 (WARREN H. MANNING, 1860-1938)
雅各布·維德曼JACOB WEIDENMANN, 1829-1931
克利夫蘭德HORACE WILLIAM SHALER CLEVELAND, 1814-1900
1900-1945
簡傑森JENS JENSEN
CHARLES A. PLATT
奧姆斯特德兄弟 OLMSTED BROTHERS
西普曼ELLEN B. SHIPMAN
1945-
托瑪斯·丘奇( Thomas Church 1902-1978)
蓋倫特·埃科勃 (Garret Eckbo 1910-) Landscape for living
丹·開利 (DANIEL URBAN KILEY, 1912-)
詹姆斯·羅斯 James Rose
斯第爾 Steele
勞倫斯·哈普林 (LAWRENCE HALPRIN, 1916-)
麥克哈格( Ian McHarg 1920-2001)
RICHARD HAAG, 1923-
彼德·沃克( Peter Water)
瑪莎·施瓦茨 (Martha Schwartz)
查爾斯·摩爾 CHARLES MOORE
日本:
小崛遠洲
巴西:
馬爾科斯(Burle Marx)
⑵ 當今中外著名的園林景觀設計師有哪些 最好加一些介紹
歷史上:
計 成 《園冶》
李 漁 《閑情偶記》
當代:
第一代
陳從周 上海豫園 說園
陳 植 造園
馮紀忠 空間 曠奧 上海方塔園
陳俊瑜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余樹勛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錚生 同濟學科創始人
丁文魁 風景科學 邊際理論 風景旅遊
司馬銓 長期主持園林教研工作
夏義民 國內較早赴美留學景觀學者
第二代
劉濱誼 中國第一個景觀建築學博士 在美國完成景觀博士後研究
吳人韋 風景景觀 旅遊規劃
俞孔堅 中國第一個哈佛景觀博士
夏建統 哈佛景觀博士 景觀界傳奇人物(more)
國外:
英國:
巴肯森(John Parinson) 英國最早的造園家
懷斯
阿迪生
斯維扎
布里基曼
肯特(Williamn Kent 1685-1748)
布朗 可適應的布朗
錢伯斯 東方造園術
萊普頓
巴里
派克斯頓
法國:
勒諾特 席捲歐洲的造園風暴
美國:
1860-1900
唐寧 (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2)
奧姆斯特德 (Olmsted1822-1903)中央公園 城市公園運動
沃克斯 (Calvert Vaux 1824-1895)波士頓大都市區域景觀
查爾斯·艾略特 (Charles Eliot 1859-1897)
西蒙茲 (O.C. Simonds 1855-1931)墓園設計家
沃倫·曼寧 (WARREN H. MANNING, 1860-1938)
雅各布·維德曼JACOB WEIDENMANN, 1829-1931
克利夫蘭德HORACE WILLIAM SHALER CLEVELAND, 1814-1900
1900-1945
簡傑森JENS JENSEN
CHARLES A. PLATT
奧姆斯特德兄弟 OLMSTED BROTHERS
西普曼ELLEN B. SHIPMAN
1945-
托瑪斯·丘奇( Thomas Church 1902-1978)
蓋倫特·埃科勃 (Garret Eckbo 1910-) Landscape for living
丹·開利 (DANIEL URBAN KILEY, 1912-)
詹姆斯·羅斯 James Rose
斯第爾 Steele
勞倫斯·哈普林 (LAWRENCE HALPRIN, 1916-)
麥克哈格( Ian McHarg 1920-2001)
RICHARD HAAG, 1923-
彼德·沃克( Peter Water)
瑪莎·施瓦茨 (Martha Schwartz)
查爾斯·摩爾 CHARLES MOORE
日本:
小崛遠洲
巴西:
馬爾科斯(Burle Marx)
⑶ 家住河南,有沒有適合帶父母去玩的旅遊景點
1、自然風景區:
雲台山: 雲台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和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交界處, 景區面積280平方公里,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獼猴谷、疊彩洞、百家岩等主要景點。
園區內地質遺跡豐富,30億年來,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多次的構造運動,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雲台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曠奧兼具的「雲台地貌」景觀。
神農山: 神農山是國家5A級風景旅遊區,位於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與晉城市山河鎮狄河村交界,神農山風景名勝區面積102平方公里。傳說,炎帝神農氏在這里辨五穀、嘗百草、設壇祭天,故而得名神農山。
景區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區136個景點。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氣勢雄渾,三大天門較泰山早154年。這里曾是炎帝神農辨百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的聖地。也是道教創始人老子築爐煉丹、成道仙升之所。
青天河: 青天河繫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由天井關、大泉湖、三姑泉、觀音峽、佛耳峽、靳家嶺、月山寺等七大游覽區、308個景點組成。
⑷ 風景礦奧是指什麼名詞解釋
景觀曠奧度是對景觀開闊性和幽密性的評價,就曠奧性程度而言, 景觀可分為曠景觀(即較開闊的景觀)、奧景觀(比較幽深的景觀)。
⑸ 園林綠化工程的水景工程
包括小型大閘、駁岸、護坡和水池工程、噴泉等。
古今中外,凡造影無不牽涉及水體,水是環境藝術空間創作的一個主要因素,可藉以構成各種格局的園林景觀,藝術地再現自然。水有四種基本表現形式:一曰流水,其有急緩、深淺之分;二為落水,水由高處下落則有線落、布落、掛落、條落等,可潺潺細流,悠然而落,亦可奔騰磅礴,氣勢恢弘;三是靜水,平和寧靜,清澈見底;四則為壓力水,噴、涌、溢泉、間歇水等表現一種動態美。用水造景,動靜相補,聲色相襯,虛實相映,層次豐富,得水以後,古樹、亭榭、山石形影相依,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魅力。水池、溪澗、河湖、瀑布、噴泉等水體往往又給人以靜中有動、寂中有聲、以小勝多、發人聯想的強感染力。 城市水系規劃的主要任務是為保護、開發、利用城市水系,調節和治理洪水與淤積泥沙、開辟人工河湖、興城市水利而防治水患,把城市水體組完整的水系。
城市水體具有排洪蓄水、組織航運以便進行水上交通和游覽。調節城市的氣候等功能。河湖近遠期規劃水位,包括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這也是確定園林水體駁岸類型、岸頂高程和湖低高程的依據。河湖在城市水系中的任務,如排洪、蓄水、交通運輸、調節濕度、觀光游覽等。水工構築物的位置、規劃與要求應在水系規劃中體現出來。園林水景工程除了滿足這些要求外,應盡可能作到水工的園林化,使水工構築物與園林景觀相協調,以統一水工與水景的矛盾。 1)水池水池在城市園林中可以改善小氣候條件,又可美化市容,起到重點裝飾的作用。水池的形態種類很多,其深淺和池壁、池底的材料也各不相同。規則的方整之池,則顯氣氛肅穆莊重,而自由布局、復合參差跌落之池,可使空間活潑、富有變化。池底的嵌畫、隱雕、水下彩燈等手法,使水景在工程的配合下,無論在白天或夜晚得到各種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觀。水池設計包括平面設計、立面設計、剖面設計及管線設計。其平面設計主要是顯示其平面及尺度,標注出池底、池壁頂、進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種植池的高程和所取剖面的位置。水池的立面設計應反映主要朝向各立面的高度變化和立面景觀,剖面應有足夠的代表性,要反映出從地基到壁頂層各層材料厚度。
水池材料多有混凝土水池、磚水池、柔性結構水池。材料不同、形狀不同、要求不同,設計與施工也有所不同。園林中,水池可用磚(石)砌築,具有結構簡單,節省以模板與鋼材,施工方便,造價低廉等優點。隨著新型建築材料的出現,水池結構出現了柔性結構,以柔克剛,另闢蹊徑。在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有:混凝土水池、磚水池、玻璃布瀝青席水池、再生橡膠薄膜水池、油毛氈防水層(二氈三油)水池等。
各種造景水池如汀步、跳水石、跌水台階、養魚池的出現也是人們對水景工程需要的多樣化的體現,而各種人工噴泉在節日中配以各式多彩的水下燈,變幻多端,增添了節日氣氛。北京天安門前大型音樂電腦噴泉,無疑是當代高新技術的體現。
2)駁岸與護坡園林水體要求有穩定、美觀的水岸以維持陸地和水面一定的面積比例,防止陸地被淹或水岸倒塌、或由於凍脹、脬托、風浪淘刷等造成水體塌陷、岸壁崩塌而淤積水中等,破壞了原有的設計意圖,因此在水體邊緣必須建造駁岸與護坡。園林駁岸按斷面形狀分為自然式和整形式兩類。大型水體或規則水體常採用整形式直駁岸,用磚、混凝土、石料等砌築成整形岸壁,而小型水體或園林中水位穩定的水體常採用自然式山石駁岸,以作成岩、磯、崖、岫等形狀。
在進行駁設計時,要確定駁岸的平面位置與岸頂高程。城市河流接壤的駁岸按照城市河道系統規定平面位置建造,而園林內部駁岸則根據湖體施工設計確定駁岸位置。平面圖上常水位線顯示水面位置,岸頂高程應比最高水位高出一段以保證湖水不致因風浪拍岸而湧入岸邊陸地地面,但具體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修築時要求堅固穩定,駁岸多以打樁或柴排沉褥作為加強基礎的措施,並常以條石、塊石混凝土、混凝土、鋼筋混凝土作為基礎,用漿砌條石或漿砌塊石勾縫、磚砌抹防水砂漿、鋼筋混凝土以及用堆砌山石作牆體,用條石、山石、混凝土塊料以及植被作蓋頂。
防坡主要是防止滑坡、減少地面水和風浪的沖刷,以保證岸坡的穩定,常見的有:編柳拋石護坡、鋪石護坡。 水閘在園林中應用較廣泛。水閘是控制水流出入某段水體的水工構築物,水閘按其使用功能分,一般有進水閘(設於水體入口,起聯繫上游和控制水出量的作用)、節制閘(設於水體出口,起聯系下游和控制水出量的作用)、分水閘(用於控制水體支流出水)。在進行閘址的選定時,應了解水閘設置部位的地形、地質、水文等情況,特別是各種設計參數的情況,便進行閘址的確定。
水閘結構由下至下可分為地基、閘底、水閘的上層建築三部分。進行小型水閘結構尺寸的確定時須了解的數據包括:外水位、內湖水位、湖底高程、安全超高、閘門前最遠岸直線距離、土壤種類和工程性質、水閘附近地面高程及流量要求等。
通過設計計算出需求的數據:閘孔寬度、閘頂高程、閘牆高度、閘底板長度及厚度、閘墩尺度、閘門等。 人工泉在國內水景布置興起。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各種諸如噴泉、瀑布、湧泉、溢泉、跌水等,不僅大大豐富了現代園林水景景觀,同時也改善了小氣候。瀑布、間歇泉、湧泉、跌水等亦是水景工程中再現水的自然形態的景觀。它們的關鍵不在於大小,而在於能真實地再現。對於駁岸、島嶼、礬灘、河彎、池潭、溪澗等理水工程,應運用源流、動靜、對比、襯托、聲色、光影、藏引等一第列手法,作符合自然水勢的重現,以做到小中見大、以少勝多、曠奧由之。
噴泉的類型很多,常用的有:
(1)普通裝飾性噴泉:常由各種花形圖案組成固定的噴水型。
(2)雕塑裝飾性噴泉:噴泉的噴水水形與雕塑、小品等相結合。
(3)人工水能造景型:如瀑布、水幕等用人工或機械塑造出來的各種大型水柱等。
(4)自控噴泉: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或電子技術將聲、光、電等融入噴泉技術中,以造成變幻多彩的水景。如音樂噴泉、電腦控制的湧泉、間歇泉等。
噴水池的尺寸與規劃主要取決於規劃中所賦予它的功能,但它與噴水池所在的地理位置的風向、風力、氣候溫度等關系極大,它直接影響了水池的面積和形狀。噴水池的平面尺寸除滿足噴頭、管道、水泵、進水口、泄水口、溢水口、吸水坑等布置要求外,還應防止水在設計風速下,水滴不致被風大量地吹出池外,所以噴水池的平面尺寸一般應比計算要求每邊再加大0.5-1.0m。
噴水池的深度:應按管道、設備的布置要求確定。在設有潛水泵時,應保證吸水口的淹沒深度不小於0.5m,在設有水泵吸水口時,應保證吸水剌叭口的淹沒深度不小於0.5m。水泵房多採用地下或半地下式,應考慮地面排水,地面應有不小於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水泵房應加強通風,為解決半地下式泵房與周圍景協調的問題,常將泵房設計程景觀構築物,如設計成亭、台、水榭或隱蔽在山崖、瀑布之下等。
噴泉常用的噴頭形式有 :單射流噴頭、噴霧噴頭、環形噴間、旋轉噴頭、扇形噴頭、多孔噴頭、變形噴頭、組合噴頭等。在進行噴泉設計時,要進行噴嘴流量、噴泉總流量、總揚程等項設計計算。由於影響噴泉設計的因素較多,故在安裝運行時還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甚至作局部的修改以臻完善。
噴泉中的水下燈是保證噴泉效果的必須措施,特別是在現代技術發達的今天,光、機、電、聲的綜合應用將會使噴泉技術在園林景觀中更具有魅力。
⑹ 留園有哪些景點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內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其兒子即盛宣懷,清著名實業家政治家,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創始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游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布局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每扇窗戶各不相同,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余,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特色 明徐泰時創建時,林園平淡疏朗,簡潔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劉氏時,建築雖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靜之趣,布局和現在大體相似,部分地方還保留了明代園林的氣息。到盛氏時,一經修建,園顯得富麗堂皇,昔時園中深邃的氣氛則消失殆盡。全園曲廊貫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長達六七百米,廊壁嵌有歷代著名書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為明代嘉靖年間吳江松陵人董漢策所刻,歷時二十五年,至萬曆十三年方始刻成。曾經有一個美國組織欲二十億美元購下留園,蘇州市政府卻堅持沒有出售。 留園佔地三十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於一身,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並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峰巒環抱,古木參天;東部以建築為主,重檐迭樓,麴院迴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勝;西部環境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頗有鄉村田園風味。留園的建築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布也較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每一個建築物在其景區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留園整體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是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 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占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范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建築藝術賞留園首看建築。留園以其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而享有盛名。層層相屬的建築群組,變化無窮的建築空間,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曠奧自如,令人嘆為觀止。佔地30餘畝的留園,建築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園分成主題不同、景觀各異的東、中、西、北四個景區,景區之間以牆相隔,以廊貫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門使兩邊景色相互滲透,隔而不絕。園內有蜿蜒高下的長廊670餘米,漏窗200餘孔。 一進大門,留園的建築藝術處理就不同凡響:狹窄的入口內,兩道高牆之間是長達50餘米的曲折走道,造園家充分運用了空間大小、方向、明暗的變化,將這條單調的通道處理得意趣無窮。過道盡頭是迷離掩映的漏窗、洞門,中部景區的湖光山色若隱若現。繞過門窗,眼前景色才一覽無余,達到了欲揚先抑的藝術效果。留園內的通道,通過環環相扣的空間造成層層加深的氣氛,遊人看到的是迴廊復折、小院深深是接連不斷錯落變化的建築組合。園內精美宏麗的廳堂,則與安靜閑適的書齋、豐富多樣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涼台燠館、迤邐相屬的風亭月榭巧妙地組成有韻律的整體,使園內每個部分、每個角落無不受到建築美的光輝輻射。 留園建築藝術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它內外空間關系格外密切,並根據不同意境採取多種結合手法。建築面對山池時,欲得湖山真意,則取消面湖的整片牆面;建築各方面對著不同的露天空間時,就以室內窗框為畫框,室外空間作為立體畫幅引入室內。室內外空間的關系既可以建築圍成庭院,也可以庭園包圍建築;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裝飾效果,也可以室內外空間融為一體。千姿百態、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呈現出詩情畫意的無窮境界。 留園三絕冠雲峰留園內的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徵集奇花異石,誇口要搜羅天下珍品於宮廷之中。徽宗祟寧四年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搜羅名花奇石。蘇杭應奉局的主管叫朱緬,此人最善巴結上峰,自當上了此官後,有采辦「花石綱」的大權在手,於是放開手腳,拚命在民間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聽到並看中,立刻派兵、上門搶奪,誰敢反抗,即以對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時為了搬樹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圍牆甚至房子,當時朱緬從民間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終於激起了方臘農民起義,當時方臘起義軍的一個口號就是殺「朱緬」,與方臘起義軍相呼應,蘇州地區也爆發了以石生為首的,農民起義。不久,北宋政權由於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終於為金所滅,徽宗自己也做了俘虜。冠雲峰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楠木殿楠木殿是對「五峰仙館」的俗稱,「五峰」源於李白的詩句:「廬山東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廳堂面闊五間,中間用紗隔屏風隔出前後兩廳。其中前廳約佔了整個建築的三分之二的面積。正廳中間朝南設供桌、天然幾、太師椅等傢具,左右兩邊分設幾、椅。眾多傢具將正廳空間分隔成為明間、次間和梢間等空間系列,這樣的空間分布較一般的江南廳堂更加錯綜復雜,典雅繁美。仙館東西牆上分別設了一列開合非常大,但是裝飾卻簡潔精雅的窗戶。這樣的做法是要把窗戶外的兩個小庭院的風景借鑒進來,拓展廳堂的視覺空間,保證建築中有充分的光線。所以我們走進五峰仙館沒有像以往走進其他老房子那樣,感覺陰暗、壓抑甚至還有點陰森森,相反感覺這個廳堂寬敞明亮,宏麗而大氣。五峰仙館的建築用材非常奢華,樑柱全部採用楠木,中間也全部採用紅木銀杏紗隔屏風。使用如此貴重的木材可見五峰仙館在留園中的地位非比尋常。但是在抗戰時,楠木殿成了日軍的馬棚,飢餓的行軍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樣子。後來抗戰勝利後修葺園子時,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魚化石留園的五峰仙館內保存有一件號稱「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畫「魚化石」。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於牆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雲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於雲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真奇怪這么大尺寸的一塊大理石是如何完好無損從相距千里之外的雲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真是一個謎。
⑺ 園林景觀水景設計有哪些綜述
園林景觀水景設計有哪些綜述?
「石令人古,水令人遠」。水是自然風景的重要內容,也是構成園林之美的基本要素之一。自周文王挖「觀魚池」至今三千多年來,水與山一樣,一直為造園家所重視。拙政園、網師園、滄浪亭等著名的江南名園藉以水趣取勝:滄浪亭三面環水;拙政園的池水面積占園內面積五分之三;網師園佔五分之四。即使地處北方,以山景為特色的承德避暑山莊,在康熙、乾隆命名的七十二景中,其中也有三十多處為水景,如「水芳岩秀」、「濠濮間想」、「風泉清聽」等。古代造園家們說:「園無山而缺骨,無水而不活」。水使園林具備活力,富有生氣。
水景之設,有靜觀、動觀二法。凡造影無不牽涉及水體,水是環境藝術空間創作的一個主要因素,可藉以構成各種格局的園林景觀,藝術地再現自然。水有四種基本表現形式:一日流水,其有急緩、深淺之分;二為落水,水由高處下落則有線落、布落、掛落、條落等,可潺潺細流,悠然而落,亦可奔騰磅礴,氣勢恢弘;三是靜水,平和寧靜,清澈見底;四則為壓力水,噴、涌、溢泉、間歇水等表現一種動態美。用水造景,動靜相補,聲色相襯,虛實相映,層次豐富,得水以後,古樹、亭榭、山石形影相依,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魅力。水池、溪澗、河湖、瀑布、噴泉等水體往往又給人以靜中有動、寂中有聲、以小勝多、發人聯想的強感染力。
一、城市水系與園林水景
城市水系規劃的主要任務是為保護、開發、利用城市水系,調節和治理洪水與淤積泥沙、開辟人工河湖、興城市水利而防治水患,把城市水體組完整的水系。
城市水體具有排洪蓄水、組織航運以便進行水上交通和游覽。調節城市的氣候等功能。河湖近期與遠期規劃水位,包括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這也是確定園林水體駁岸類型、岸頂高程和湖低高程的依據。河湖在城市水系中的任務,如排洪、蓄水、交通運輸、調節濕度、觀光游覽等。水工構築物的位置、規劃與要求應在水系規劃中體現出來。園林水景工程除了滿足這些要求外,應盡可能作到水工的園林化,使水工構築物與園林景觀相協調,以統一水工與水景的矛盾。
1、水池、駁岸、護坡
A、水池水池在城市園林中可以改善小氣候條件,又可美化市容,起到重點裝飾的作用。水池的形態種類很多,其深淺和池壁、池底的材料也各不相同。規則的方整之池,則顯氣氛肅穆莊重,而自由布局、復合參差跌落之池,可使空間活潑、富有變化。池底的嵌畫、隱雕、水下彩燈等手法,使水景在工程的配合下,無論在白天或夜晚得到各種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觀。水池設計包括平面設計、立面設計、剖面設計及管線設計。其平面設計主要是顯示其平面及尺度,標注出池底、池壁頂、進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種植池的高程和所取剖面的位置。水池的立面設計應反映主要朝向各立面的高度變化和立面景觀,剖面應有足夠的代表性,要反映出從地基到壁頂層各層材料厚度。
水池材料多有混凝土水池、磚水池、柔性結構水池。材料不同、形狀不同、要求不同,設計與施工也有所不同。園林中,水池可用磚(石)砌築,具有結構簡單,節省以模板與鋼材,施工方便,造價低廉等優點。近年來,隨著新型建築材料的出現,水池結構出現了柔性結構,以柔克剛,另闢蹊徑。目前在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有:混凝土水池、磚水池、玻璃布瀝青水池、再生橡膠薄膜水池、油毛氈防水層(二氈三油)水池等。
各種造景水池如汀步、跳水石、跌水台階、養魚池的出現也是人們對水景工程需要的多樣化的體現,而各種人工噴泉在節日中配以各式多彩的水下燈,變幻多端,增添了節日氣氛。北京天安門前大型音樂電腦噴泉,無疑是當代高新技術的體現。
B、駁岸與護坡園林水體要求有穩定、美觀的水岸以維持陸地和水面一定的面積比例,防止陸地被淹或水岸倒塌、或由於凍脹、脬托、風浪淘刷等造成水體塌陷、岸壁崩塌而淤積水中等,破壞了原有的設計意圖,因此在水體邊緣必須建造駁岸與護坡。園林駁岸按斷面形狀分為自然式和整形式兩類。大型水體或規則水體常採用整形式直駁岸,用磚、混凝土、石料等砌築成整形岸壁,而小型水體或園林中水位穩定的水體常採用自然式山石駁岸,以作成岩、磯、崖、岫等形狀。
在進行駁設計時,要確定駁岸的平面位置與岸頂高程。城市河流接壤的駁岸按照城市河道系統規定平面位置建造,而園林內部駁岸則根據湖體施工設計確定駁岸位置。平面圖上常水位線顯示水面位置,岸頂高程應比最高水位高出一段以保證湖水不致因風浪拍岸而湧入岸邊陸地地面,但具體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修築時要求堅固穩定,駁岸多以打樁或柴排沉褥作為加強基礎的措施,並常以條石、塊石混凝土、混凝土、鋼筋混凝土作為基礎,用漿砌條石或漿砌塊石勾縫、磚砌抹防水砂漿、鋼筋混凝土以及用堆砌山石作牆體,用條石、山石、混凝土塊料以及植被作蓋頂。
防坡主要是防止滑坡、減少地面水和風浪的沖刷,以保證岸坡的穩定,常見的有:編柳拋石護坡、鋪石護坡。
二、小型水閘
水閘在園林中應用較廣泛。水閘是控制水流出入某段水體的水工構築物,水閘按其使用功能分,一般有進水閘設於水體入口,起聯繫上游和控制水出量的作用)、節制閘(設於水體出口,起聯系下游和控制水出量的作用)、分水閘(用於控制水體支流出水)。在進行閘址的選定時,應了解水閘設置部位的地形、地質、水文等情況,特別是各種設計參數的情況,便進行閘址的確定。
水閘結構由下至下可分為地基、閘底、水閘的上層建築三部分。進行小型水閘結構尺寸的確定時須了解的數據包括:外水位、內湖水位、湖底高程、安全超高、閘門前最遠岸直線距離、土壤種類和工程性質、水閘附近地面高程及流量要求等。
通過設計計算出需求的數據:閘孔寬度、閘頂高程、閘牆高度、閘底板長度及厚度、閘墩尺度、閘門等。
三、人工泉
人工泉是近年來在國內興起的水景布置。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各種諸如噴泉、瀑布、湧泉、溢泉、跌水等,不僅大大豐富了現代園林水景景觀,同時也改善了小氣候。瀑布、間歇泉、湧泉、跌水等亦是水景工程中再現水的自然形態的景觀。它們的關鍵不在於大小,而在於能真實地再現。對於駁岸、島嶼、礬灘、河彎、池潭、溪澗等理水工程,應運用源流、動靜、對比、襯托、聲色、光影、藏引等一第列手法,作符合自然水勢的重現,以做到"小中見大"、"以少勝多"、"曠奧由之"。
噴泉的類型很多,常用的有:
(1)普通裝飾性噴泉:常由各種花形圖案組成固定的噴水型。
(2)雕塑裝飾性噴泉:噴泉的噴水水形與雕塑、小品等相結合。
(3)人工水能造景型:如瀑布、水幕等用人工或機械塑造出來的各種大型水柱等。
(4)自控噴泉: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或電子技術將聲、光、電等融入噴泉技術中,以造成變幻多彩的水景。如音樂噴泉、電腦控制的湧泉、間歇泉等。
噴水池的尺寸與規劃主要取決於規劃中所賦予它的功能,但它與噴水池所在的地理位置的風向、風力、氣候溫度等關系極大,它直接影響了水池的面積和形狀。噴水池的平面尺寸除滿足噴頭、管道、水泵、進水口、泄水口、溢水口、吸水坑等布置要求外,還應防止水在設計風速下,水滴不致被風大量地吹出池外,所以噴水池的平面尺寸一般應比計算要求每邊再加大0.5-1.0m。
噴水池的深度:應按管道、設備的布置要求確定。在設有潛水泵時,應保證吸水口的淹沒深度不小於0.5m,在設有水泵吸水口時,應保證吸水剌叭口的淹沒深度不小於0.5m。水泵房多採用地下或半地下式,應考慮地面排水,地面應有不小於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水泵房應加強通風,為解決半地下式泵房與周圍景協調的問題,常將泵房設計程景觀構築物,如設計成亭、台、水榭或隱蔽在山崖、瀑布之下等。
噴泉常用的噴頭形式有:單射流噴頭、噴霧噴頭、環形噴間、旋轉噴頭、扇形噴頭、多孔噴頭、變形噴頭、組合噴頭等。在進行噴泉設計時,要進行噴嘴流量、噴泉總流量、總揚程等項設計計算。由於影響噴泉設計的因素較多,故在安裝運行時還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甚至作局部的修改以臻完善。
噴泉中的水下燈是保證噴泉效果的必須措施,特別是在現代技術發達的今天,光、機、電、聲的綜合應用將會使噴泉技術在園林景觀中更具有魅力。
四、水的協調
中國園林之水,宜靜不宜動。「清許周生築園杭州,名『鑒止水齋』,命意在此,源出我國哲學思想,體現靜以悟動之辯證觀點」(陳從周《說園》)。水靜,水不見了,但水面上有岸邊物體的倒影,水下可見游魚、水藻等物。在這種現象的背後,還有其哲理內涵。《老子》中說「上善若水」。《莊子》中說「水靜猶明」(「天道篇」)「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庚桑楚」)。這種深邃的內涵,對於賞園者來說,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可是近時有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總覺得靜水似乎太平淡無奇,便要搞點噴泉、水造型之類。殊不知這與中國傳統園林格格不入。
水面可以植荷,使它更有生機。園中植荷,一面能意象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調;另一面也能意象到西子湖之美景,麴院風荷,「映日荷花別樣紅」。但若植荷,往往數年後,夏日則滿池荷葉,失去了水面。這也須用手法:可用大缸數只,植荷於缸內,然後連荷帶缸一起沉入池底(事先設計好沉於何處),缸中之藕便不會瘋長。理水之法,貴在意境,故雖有法,亦不能拘於法,還須提高園林藝術修養。但更須提醒的是:水的處理不是孤立的,水須與山結合,也須與建築結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都須作整體考慮。
園中之水,水面要靜,但水源要活,需要有來龍去脈。如蘇州網師園之大水池西北有一曲橋,池水經橋下寄暢園一直伸向小溝,有不盡之意;同樣,在池之東南也有一橋,水流向南越來越狹,似流向深遠處。拙政園中部大水池,其南、北兩處,也效此法。南京瞻園,南北兩池,在靜妙堂之西有小溪相連,勾活了池水。無錫寄暢園,水池之西的八音澗處有泉眼,確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灣,似為池水流出之處。這種做法實例不勝枚舉。
五、水景鑒賞性
園林水景設計,要起到聽、視、意會並用的效果。或瀑聲懸雷,或微波拍岸,或小溪輕湍,或禽鳥交鳴,這是聽;輕風細彀,水面初平;芙蓉出水,小荷如錢;游魚呷浪,細草穿沙;曲廊高亭,回清倒影,這是觀;聽觀之際,品賞其風情,體察起含蘊,參悟其哲理,這則是意會。
例如寺觀園林太原晉祠,雖處黃土高原之上,則以水景著稱。祠內泉眼眾多,以泉組景。在難老泉流經的主殿聖母殿前,鑿一方池「魚沼」以蓄泉水。遊客至此,聽四方泉水汩汩滔滔匯聚於此,這是「聽」。此處有詩刻石:「潺湲作遠波,湍激知下就。源源去有來,滾滾夜復晝」,即是聽泉所得。魚沼上有座十字形小橋,組成一景曰「魚沼飛梁」。從橋上俯視,水清草碧,游魚穿梭於急泉靜沼之間,這就是「觀」。由難老泉順石階而下,有流碧亭建於水邊。水面上有一石舫隨碧波盪漾,題額曰「不系舟」,暗寓老子所說的「巧者勞而智者憂,無欲者無所求,泛若不系之舟」。他也會使人想起中唐詩人韋應物的名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皆是「意會」。
⑻ 明天世界旅遊日河南雲台山旅遊景點門票都是全免嗎
國內的旅遊景點抄,就靠假日來抓錢了襲,不會免票的,會有半票的,(60歲以上的,或學生,軍人)免票的可能是70歲的老人。
雲台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和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交界處,景區面積280平方公里,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獼猴谷、疊彩洞、百家岩等主要景點。
園區地形復雜,氣候隨海拔與山勢山形變化各異、上下差異明顯,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巒,各種樹木和奇花異草種類達五百多種。雲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有落差314米的雲台天瀑,在景區泉瀑峽的盡端,是中國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園區內地質遺跡豐富,30億年來,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多次的構造運動,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雲台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曠奧兼具的「雲台地貌」景觀。
2018年9月20日零時起,焦作雲台山景區門票價格由150元/人次降為降為120元/人次。
⑼ 一山一水一聖人的景點介紹
山東省泰安市境內的泰山,又稱東岳,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歷代帝王封禪和民眾朝拜,給泰山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使泰山成為華夏文化的縮影。
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泰山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余株,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石刻1277處。主要分布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岩。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泰山,無論從科研保護還是從審美價值看,都具有突出的特點,因而它不但受到眾多科學家的高度重視,也獲得了無數游覽者的喜愛。泰山景觀雄偉壯麗,主峰傲然拔起,環繞主峰的知名山峰有112座,崖嶺98座,溪谷102條,構成了群峰拱岱,氣勢磅礴的泰山山系。俯瞰泰山,山南麓自東向西有東溪、中溪、西溪三條大谷,北麓自東而西有天津河、天燭峰、桃花峪三條大谷,六條大谷溪分別向六個方向輻射,將泰山山系自然地劃分成六個不規則區域,六個區域景觀各異,形成了泰山著名的幽曠奧秀妙麗的六大旅遊區。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多從中路緣石級而上,因此中路被稱作「登天景區」,又由於此路深幽,故亦稱「幽區」。泰山岱頂海拔1500餘米,有日觀峰、月觀峰、丈人峰、象鼻峰簇擁著,亦有碧霞祠、玉皇廟、瞻魯台、仙人橋襯托著,站在此處放眼遠望,群山、河流、原野、城市盡收眼底,且時常可見「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和「雲海玉盤」四大奇觀,是為泰山「妙區」,而泰山之陽的山麓部分,由於古人活動甚多,人文景觀極為豐富,亦是游覽的好去處,人稱「麗區」。「幽曠奧秀妙麗」便是泰山神秀精髓,它既是天成,又有數千年無數勞動者的構築。泰山首先以其雄偉恢宏、端莊肅穆、渾厚質朴、清秀娟麗的自然形體,成為人們審美實踐中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時人們又將自身的審美理想賦予了泰山,將自己的審美意識物化於泰山的各個自然與人文景觀之中,使之成了中華民族審美創造的結晶。 趵突泉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潭。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志,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正源,源頭於巴顏喀拉山脈的雅拉達澤峰,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東營市注入渤海。
孔廟是祭祀春秋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廟宇,位於山東曲阜市舊城中心,原為歷代祭孔之地,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子歿後一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3間隔改建為廟,內陳設孔子的衣冠禮器,「歲時奉祀」。西漢以後,歷代帝王進行了數十次重修、擴建,成為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現今孔廟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其建築仿皇宮之制,前後九進院落,貫空於南北中軸線上,南北長1公里多,面積9.6公頃。有門坊54座,房屋466間,其中有五殿、兩廡、一閣、一壇、三祠、兩堂、兩齋、十七亭等。周匝垣牆,配以角樓,院內蒼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小橋流水,飛禽低旋,別有意境。各類碑刻2000餘塊,為我國罕見的大型碑林之一。這樣一組氣魄宏大的古建築群,時間之久遠,保存之完好,其盛名享譽海內外,遊人競相來此尋蹤憑吊。 孔林也稱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1.5公里處,系孔子後裔的家族墓地。經考證,孔林延續2400多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最初孔子歿後葬此,墓地約一公頃,後歷代帝王不斷賜田,至清代已達30公頃,林垣牆長7公里余,林內有樹木10萬余株,喬枝巨本,古木參天。其中古樹2萬,四時不凋,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林內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儀成群,有萬古長春坊、至聖林坊、駐蹕亭等建築。孔子墓在東周區西北部,墓前有明代所立「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一格局古稱「攜子抱孫」。附近有子貢廬墓處、楷亭等建築。
「三孔」格局規模如皇宮、帝陵,大成殿之雕柱即使皇宮亦未曾見。
1994年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