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太原景觀區

太原景觀區

發布時間: 2020-12-08 20:23:18

1. 太原市區有哪些旅遊景點

1,雲頂山

婁煩縣雲頂山,海拔2789米,是太原市境內最高山峰,因山勢險峻、山頂直插雲際而得名。山頭平坦廣闊,奇花異草遍布,是一片茫茫草原,沿途林海壯觀。

車程110公里。駕車路線一:上繞城高速轉太佳線婁煩出口下高速—婁煩縣城—省道 S217—安家溝—S104—米峪 鎮。路線二:興華西街向西頂頭,上太古高速,古交下—鎮城底—天池店方向至景區,大門口停車徒步上山,大約兩個小時登上山頂。

特色美食:當地土豆沙綿,用土豆泥和白面和起來蒸熟搓成魚魚再炒的麵食叫「圪搓搓」。當地的豆腐有嚼頭。

出遊提示:山上較冷,多備衣服,5月份下雪是常有的事。因車不能上山,徒步距離長,老人和孩子不宜前往。下山可順便去汾河水庫。山上不能起火,只能冷餐。

2,凌井溝

凌井溝位於陽曲縣西凌井鄉,北起陽曲縣凌井村,南至關口村,兩側高山對峙如門,稱「天門山」,自古就是晉西北通達太原的交通要道。凌井溝全長30里,溝深處河道屈曲,山巒起伏,懸崖峭壁,怪石嶙峋,共有「七十二景」。凌井溝自然保護區是我市四大自然保護區之一,面積很大。該景區里有三郎洞,是指這里曾有三郎廟,現還留有遺跡。廟旁有潺潺溪水,是孩子戲水的好地方。

路程78公里。駕車路線一:太原—柴化路-康西公路至西凌井—北小店鄉—六固村—進村—進山就到。路線二:太原西環繞城高速轉太佳線西凌井出口下至北小店鄉六固村。

特色美食:陽曲縣小雜糧很有名,尤其是小米,叫「太後香」。六固村口有農家樂,有莜麵、黑豬肉。

出遊提示:康西公路沿途風光不錯,路況不好,因有森林,注意防火。

3,雲竹湖

榆社縣雲竹湖是華北地區少有的高山湖泊,四面環山,景色宜人。湖邊蜿蜒曲折,湖水碧波盪漾,遊客可休閑垂釣、體驗水鄉風韻。當地大力發展旅遊,尤以向陽村岩良村農家樂出名。岩良村還種植了大片荷塘,夏天有江南水鄉的味道。

行車路線:濱河東路上太長高速,榆社北轉和汾高速魚頭出口下即到,車程80公里。

特色美食:來雲竹湖要吃水庫魚、水庫蝦嘍,當地農家樂、水上餐廳很多。當地特產有「榆社笨蛋」、河峪小米。

4,龍棲湖

龍棲湖位於壽陽縣境內南燕竹鎮蔡庄村附近。湖心小島卧龍崗油松茂密,風光秀麗;湖周圍灘塗地上濕地植物生長茂盛,引來大量鳥類棲息繁衍,一派秀美風光。遊人來這里,可湖邊垂釣,或湖上泛舟,或島上休憩,感受愜意的休閑時光。

駕車路線:太舊高速晉中出口下,轉省道 S216, 蔡庄村即到,路程60公里。

特色美食:當地有壽陽豆腐乾,此外,還有壽陽油柿子。傳說壽陽以前產大柿子,後來氣候變冷柿子減少,人們就發明了麵食油柿子來代替。建議遊客品嘗南燕竹鎮的老頭肉夾餅。

出遊提示:湖邊太安驛鎮有五峰山,據說,傅山在山上的龍泉寺修煉過。寺里過去有一眼泉,由於水位下降,現為井,水質甘甜。

5,定襄南庄

定襄南庄位於縣城東南方向,四周山谷縱橫,大山林立,周圍生態環境極好,滹沱河水經此流過,人稱「小桂林」。此外,小溪潺潺、飛鳥啼鳴,林草豐茂,群峰竟秀。所屬村莊村貌很具農家特色:石板路、夯土牆。溝里有柿子、花椒和核桃三大特產。。

駕車路線:原太高速轉忻阜高速建安出口下,轉東坪線,沿路進山即到。

特色美食:花椒核桃都是綠色無污染的特產。山裡的紅薯味道甘甜。

6,盂縣梁家寨大汖村

大汖村位於盂縣北部梁家寨鄉,整個村莊群山環繞,圍合封閉,附陰抱陽,松柏罩頭,清泉繞村。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被稱為小「布達拉宮」。大汖村現存百餘間老房,房屋基本由黃黏土與石頭的混合材料構建而成。最有特色的是三層石樓。沒有任何地基,單純憑借石頭和黏土蓋在光滑的岩石上,石樓一般一層是廁所,二層住人,三層是存放物品的地方,風格接近南方建築。因千年古村保留原貌,來此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駕車路線:太原繞城高速,轉太陽高速盂縣出口下,轉省道 S314, 轉石陽線,沿滹沱河北上,至梁家寨見路牌右轉進山即到,路程167公里。

特色美食:梁家寨盛產花椒、核桃。黑棗已很少見了。溫泉水養的羅非魚也不錯。盂縣鹵土豆很有特色。

出遊提示:滹沱河上現有漂流,全長47華里,可順流而下,終點正好在梁家寨。梁家寨溫泉是山西省五大溫泉景區之一,山環水繞,景色優美。水溫63攝氏度,水質極佳,含有鈣、鎂、鈾、鐳、氡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7,馬川溝

馬川溝位於忻州以西20公里處。淺淺的一條小河從溝中穿過,河兩岸開著許多不知名的野花,河裡有林蛙,草里到處飛著一種藍翅膀綠身子的蜻蜓,不時有松鼠跳來跳去。小朋友可以在林子里采蘑菇,大人可在河中嬉水,老人可在河邊喝茶……這里適合全家或者朋友們踏青聚會。

駕車路線:太原上東環高速,向北到忻州口,下轉 S313 忻黑線,向靜樂方向至三交鎮,見第一個山洞口左轉,向前200米右手邊就是河灘了。路程114公里。

特色美食:高速忻州口去靜樂和奇村叉路口「天外天」農家樂有當地土飯。

出遊提示:這里不允許起火。近年去的人多了,看到一些隨意丟下的塑料袋和啤酒瓶。記得一定要帶走垃圾。

8,文水蒼爾會

倉爾會位於文水西30公里呂梁山脈中,區內山高林密,溝谷交錯,沿路兩邊都是茂密的樹木,滿眼綠色,景色優美。與公路相伴的是一條清清的河流,坐在小河邊上,聽著潺潺的流水聲,比較愜意。倉爾會景點並不集中,沿途風光很美,邊走邊看,到倉爾會鄉官帽山行程結束。

駕車路線:從太原繞城高速,轉大運高速,再轉到呂梁的 G20 高速,文水開柵收費站口下,左轉上307國道,右轉去西社和龐泉溝的路,一直順著山路走,到了野則河有岔口,循路標,左轉一直就會到達,路程160公里。

特色美食:大村有虹鱒魚養殖場,村西有飯店。飯店特色就是虹鱒魚。

2. 太原附近那裡有自然景觀好點的地方

不知來道你說的附近是多遠!給你幾個供自參考,1、迎澤公園,有小山有小湖,還有個娛樂場,近晚上還能去逛逛夜市;2、晉祠,天龍山,有自然景觀還有不錯的人文景觀,兩地一天游(不過的早點出發早上6點動身要不轉不完了);3、汾河二庫,有山有水還能燒烤呢4、曲韋山,登山好地方一天也下來了,以上按距離遠近列,供參考。

3. 太原有哪些著名景點各有什麼特色

太原重要景點列表:

《晉祠銘》碑 白塔 碑林公園 北武當山 濱河公園 常家莊園 城市人工森林公園 崇善寺 純陽宮 大佛寺(凈因寺) 東緝虎營 多福寺 兒童公園 汾河二庫風景區 奉聖祠 傅山書法碑林公園 光化寺 金剛堰 晉祠 晉祠公園 晉竇大夫祠 晉府滄桑 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湖 崛圍山風景區 開化寺連理塔 劉胡蘭紀念館 龍山石窟 馬道坡 漫山閣 蒙山大佛 南十方院(白雲寺) 難老泉 龐泉溝 七府墳 清真古寺 三國演義城 山西省博物館 聖母殿 聖壽寺 雙塔 雙塔烈士陵園 雙塔寺(永祚寺) 太山寺 太原動物園 太原古街巷 天地壇 天龍八景 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龍山石窟 天寧寺 天主教堂 童子寺燃燈塔 五一廣場 西華門 獻殿 杏花村 杏花嶺 玄中寺 迎澤公園 魚沼飛梁 豫讓橋 中國煤炭博物館 周柏唐槐

白雲寺
白雲寺俗稱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區東南8公里的紅土溝。它在我市諸多十方院中,以規模宏大、布局別致、環境幽雅而著稱,列為十方院第一。
狄仁傑名跡
唐代著名宰相狄仁傑(630——700)字懷英,太原狄村人,曾以明經(相當於後來的進士)舉,任並州都督府曹,轉大理丞,歷任寧州、豫州刺史。武則天執政時,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鑾台平章事(即宰相)。
東緝虎營
太原市有兩條街叫做「緝虎營」。一條位於解放路東側,名「東緝虎營」;一條位居解放路西側,名「西緝虎營」。它們隔解放路相望。追溯東、西緝虎營的成街歷史及得名緣起,似需上及明初。早在明洪武年間,這兩條街實為一街,街名叫做「廣昌府前街」。因此街位於廣昌王朱濟熵府宅之前,故名。廣昌王朱濟熵是第一代晉藩朱(木岡)的七兒子,所以廣昌王府也別稱「七府」,由是之故,廣昌府前街也稱「七府前街」。據說晉王有七個兒子,其七子聰明尚武,頗受青睞,當年晉王府兵丁便由廣昌王轄帶,駐於廣昌王府一帶,所以廣昌府前街俗稱「七府營」。
金剛堰
南起桃園一巷,北至勝利街西口的金剛堰路,沿著汾河的流向,南北伸展,平坦開闊,它是太原城區汾河東岸的一條主要街道,長度接近四公里,寬度則逾45米。
金剛堰路,得名於金剛堰,而金剛堰,追名索意,原本是一條防禦汾河汛期泛濫的攔洪壩堰,根本不是一條街巷。這一點從這三個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顯而易見的應證。
崛圍山
崛圍山景區位於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帶。山勢磋峨高聳,山峰曲折迂迴,上山要弓背環繞而行,古稱「屈圍」,今稱「崛圍」。崛圍山山巒疊翠,鬱郁蔥蔥,宛如翻卷著的茫茫綠海,四季景色各異。尤其是秋菊綻黃、白露結霜的晚秋季節,巨石罅岩、灌木叢中,遍布著紫中透紅的片片紅葉,坡、梁、溝、岔間捲起了層層的紅色浪濤,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崛圍紅葉」是舊陽曲八景之一。
龍山石窟
位於太原西南20公里的龍山山巔,是我國僅有的道教石窟,開鑿於元代初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號披雲子)主持興建。原來同時興建的道觀「昊天觀」已經殘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娘子關瀑布
娘子關風景區,位於陽泉市東約40公里處,地勢險要, 為三晉門戶和交通咽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相傳唐初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頌兵駐守,遂攻故名「葦澤關」為今名「娘子關」。娘子關口,山地雄山戰,水流回溢,瀑布飛濺,實融自然、人文風景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娘子關風景交通十分便利,東有陽泉市直線通往景區的旅遊班車,西有河北井經縣(距景區30餘公里)開經景區的公共汽車。
山西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西省方山、交城兩縣境內,面積10466公頃,1980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禽褐馬雞和暖溫帶亞高山針葉林。
山西省博物館
位於太原市東南上官巷內,原是文廟,後為山西省圖書博物館,1953年改為山西省博物館。始建於金大定年間,明清重修擴建。清光緒七年(1881年)由市西原廟址遷移到此。
雙塔寺
位於太原市區東南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由於「雙塔凌霄」,成為太原的標志。
雙塔寺,創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相傳由明代萬曆皇帝之母宣文太後出資,佛教高僧佛燈和尚主持修建。兩塔相距60米,塔高54.85米,十三層,底層高7米,八角形,磚石結構。
太原市動物園
位於新建北路中段東側,佔地面積760畝,其中水面260畝,它是山西省唯一的專業性動物園,園內遍植樹木花卉,並以大量盆花點綴其間。白色拱橋橫跨南北湖,三條平坦寬闊的園路通往各動物展區。
天龍山
天龍山,原名方山,屬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位於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晉祠景區14公里。有專用公路相連。天龍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氣候涼爽。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避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並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
迎澤公園
迎澤公園,因位於古太原城門附近而取名。它居於市中心寬闊的迎澤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視野開闊,是太原市內最大的公園。
迎澤公園,總面積666900平方米,迎澤湖水面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魚沼飛梁
位於聖母殿前,是我國現存古橋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橋梁。晉祠的這座魚沼飛梁始建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整個梁架都是宋代的遺物。橋面呈十字型,把聖母殿和獻殿連為一體,給人以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飛梁」之意,當在於此了。
中國煤炭博物館
中國煤炭博物館座落在太原市迎澤大街和晉祠路交匯處,佔地面積6公頃,總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有陳列廳、學術報告廳、多功能放映廳和辦公研究樓組成。
崇善寺
崇善寺位於太原市上馬街中部南側,原名白馬寺,後改延壽寺,明初建為崇善寺。系「三晉名剎」,游覽勝地。
明洪武十六年(1383),晉王朱綱(朱元璋的第三子)為紀念其母孝慈高皇後,差岳丈永平侯謝成奏請朱元璋欽准,在白馬寺舊址上建築(擴建)新寺,歷時8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竣工。崇善寺原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往北,建有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大悲殿、金靈殿等6座正殿。每個正殿兩旁均配建左右對稱的偏殿、畫廊和方丈院。在這浩瀚的建築群中,最雄偉的是大雄寶殿,面寬九間,高約33米,四周圍以白石欄桿,屋頂裝飾螭首、海魚等,被譽為「玉佛殿」。
大殿兩旁築兩條半壁長廊,繪以佛傳故事和經變故事壁畫,更加突出了大殿的主體地位。這座龐大的群體建築,平面布局之恢宏嚴謹;建築規模之雄偉宏大;造型藝術之奇特精湛,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也反映了興建佛寺的那種「費竭財產,務存高廣」,「層宇奢侈,博敞宏麗」的遺風。遺憾的是,寺於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十五日,被一場大火所吞噬,僅存大悲殿一組建築,即現在的崇善寺。清光緒八年(1882),山西巡撫張之洞倡議,在崇善寺的廢墟上建起一座規模巨大的文廟,使崇善寺一分為二。對於它輝煌的過去,我們只能觀看寺內現存明代繪制的「崇善寺平面圖」藉以神遊,而不能親睹了。 現存的崇善寺,有山門、鍾樓、大悲殿、東西廂房和西小院等,佔地面積僅3000平方米,為原寺的四十六分之一。解放後得到政府的精心維護,恢復了原來的風貌,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山西省佛教協會所在地。崇善寺無論是宏麗軒昂、舒展健美的木構建築,還是造型奇特、比例勻稱的密宗造像;無論是構圖豐滿、色彩絢麗的壁畫摹本,還是從宋迄今的各種佛藏版本,以及各種雕刻等,都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印刷技術和宗教歷史的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大悲殿是現崇善寺的主體建築,矗立在寬厚的台基上。殿前有平曠的「凸」字形月台,殿身面寬七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出檐深遠,黃綠琉璃瓦剪邊,通高近20米。殿內正面須彌座上,三尊泥塑貼金菩薩並立,通高8.3米,為觀音、文殊、普賢,稱為「三大士」。三尊造像,比例適度,身容敦肅,體態健碩,面像豐圓,顏貌舒泰,服飾華麗,衣紋流暢,具有一種溫文敦厚、雍容華貴、秀麗嫵媚、和藹慈祥、可親可敬的神韻,是我國明代雕塑藝術的傑作。 正中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據稱,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觀世音」,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而稱「觀音」,道場在浙江定海普陀山,其生日為夏歷二月十九,成道日為夏歷六月十九,涅磐日為夏歷九月十九。觀音菩薩有各種不同的形象,大悲殿內的千手千眼觀音屬密宗(佛教的一個宗派)所屬六種形象之一。觀音菩薩的左側是千手千缽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以智慧和能言善辯著稱,故其名號為「大智文殊」,道場在山西五台山。塑於大悲殿內的這尊文殊立像,只有三頭六臂,之所以稱千手千缽,是因為她身後的相輪是由一圈圈手臂組成,而每隻手都托著一個金缽,每個金缽中都端坐著一尊雕刻精細、玲瓏剔透的釋迦佛,據說也是文殊的變相之一。從造形可以看出他的智慧確實大得很,據佛經講,一隻手持一個體,代表一個僧人,千手千缽代表一千個僧人,而千手千缽實際是「無數」的代名詞。這樣「無數」僧人的智慧集於一身,智慧當然就是無限的了。
大佛寺
大佛寺又名凈因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坐北向南,東臨汾水,古柏參天,雜樹交蔭。碑文記載,漢時土山崩壞,裂陷成洞,洞內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傳為山崩佛現,乃佛教凈土之因緣,故在此建寺。據考證,寺始建於北齊,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現存除垂帶下端兩軀石獅為金代雕刻外,余皆明清遺物。寺分前後兩進,前院有天土殿和東配殿,中部有卡牆和垂花門相隔,後院有大雄寶 殿、羅漢殿和地藏殿。各殿塑像清代曾予裝繪,已失明塑風格。寺址兩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依山崖築有重檐歇山式樓閣一座,閣內土洞深邃,供一佛二菩薩。佛高9米,結跏跌坐,前有二菩薩分侍左右,皆為明物。寺旁古柏,長勢奇特、怪異,俗稱「土堂怪柏」,為太原一大奇觀,亦為晉陽一景。
奉聖祠
奉聖祠全稱十方奉聖禪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郊晉祠南側。原為唐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為寺,今已殘壞。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塔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級,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並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眺,晉汾景色盡收眼底。「寶塔披霞」 為晉祠外八景之一。
晉祠
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是後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於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鍾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為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聖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後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庄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魚沼飛梁,建於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於聖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於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麼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隻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麼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台。聖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並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聖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卧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岩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山西-純陽宮
是山西省博物館專題陳列部,簡稱省博物館二部,位於太原市五一廣場西北隅。原為供奉道教中的「神仙」—唐代道士呂洞賓修建的,元代始建,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91年)擴建,清乾隆間增築巍閣三層。
純陽宮為一進五層院落,亭台樓閣皆備,牌坊門廡齊全,復道行空,樓廊環繞,是一處小巧玲瓏、風格別致的道教古建築群。門前有四柱三樓木牌坊,主要建築為:呂祖殿、方形單間迴廊亭及巍閣。四圍建配房和磚卷窯洞。呂祖殿為主殿,面闊三間,極壯觀,殿後兩院為巍閣最高,登閣環眺,市內景色歷歷在目。前院亦樓閣式建築,平面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攢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後又增設假山,建關公亭及碑廊二十盈。
現在館內展出了山西文物的精粹部分,分成大小20個陳列室。這些陳列室有陶瓷、銅器、漆器、琺琅、石刻雕塑、玉石竹木牙雕、書法、繪畫、碑貼、刺綉等專題展品。這些展品對研究我國歷史、文字學、工藝美術和冶煉鑄造技術等具有重要價值。
太山寺
位於太原市西南23公里風峪溝北。四周叢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隱其間,非登臨不得見。據碑文記載,始建於唐景雲元年(710年)。原為道教廟宇,名昊天祠,明初改為佛寺。
金元時,寺廟被毀,明代重建,為附近佛寺之首。寺址因山勢建造,高低錯落,主從有致,樓台殿閣,參差其間,自成格局。依次有山門、鍾鼓樓和兩廂廊。有唐景雲二年大碑矗立與前院東隅。登台級有大雄寶殿一座,後部山腰有六角形觀音閣與文殊、普賢二殿。殿內塑像俱全,與殿閣同為明嘉靖17年(1538年)所造,塑工洗煉,色澤純朴,面形、衣飾、神態等極富明塑像中俏麗俊秀的風格。寺後面有石構建築3楹,名蓮花寶洞,以示佛教中八寶蓮花觀之義。洞中積水緩緩流向洞外,頗有雅緻。
太原古街巷
太原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所以這里有不少留著歷史味道的街道。就像太原人自己說的,南北走向的叫路,東西走向的叫街。看看地圖,再走一走,真的是這樣。東西走向的街最好的是又寬又長的迎澤大街,一出火車站,的士就帶我上了這條大街,以後只要出賓館就少不了走這條街。它橫穿了太原城。東西走向的建設路,並州路,解放路,我也走過。不過走得最明白的還是解放路。因為從有名的商品街柳巷穿出來就上的是解放路。
太原清真寺
位於解放路南段東側。木構牌樓臨街矗立,在周圍高大的現代建築群中,耀眼奪目。門額正書「清真古寺」,系清順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覺民的手跡。清真寺始建的確切年代,目前尚難確定,從建築風格來看,系元末明初所建。
清真寺為二進院,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原有面積5000平方米),有伊斯蘭教特有的建築,如大殿(禮拜殿)、講堂(講經堂)、水房(沐浴室)、省心樓等,布局緊湊嚴整。寺院開有東西兩門,1958年擴建解放路前,東門為正門,面臨狹窄的東米市牛肉巷。擴建解放路後,西門改為正門,面臨寬闊的解放路大街。 省心樓,是教民們懺悔的地方,面對東門入口,峭立於庭院中央。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四周檐角雙層飛翹,底層外圍紅漆木柱內傾支撐,玲瓏俊俏。內有明代著名學者方孝孺的題匾:「聲吟不及清」,字為草體,龍飛鳳舞,堪為書法珍品。省心樓的西北、西南兩側,六角碑亭對峙。北亭石碑立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碑面刻文為康熙皇帝的詔諭,「文革」期間大都被鑿。
南亭石碑立於清同治七年(1868),正面鐫刻明代洪武皇帝對回教的百字御贊文。背面刻有北宋黃庭堅、元代趙子昂、清代傅山、劉石庵等書法家的題詞題名。 庭院的西面是講經堂和防火牆。講經堂是宣講《古蘭經》和傳教的場所。防火牆將古寺分隔為兩院,距大殿約8米,與大殿等寬,與殿前檐等高,牆厚1米,中開鐵門。如果前院失火,只要把鐵門關閉,即可使大殿免遭火災。這種防火措施,在我國古建築中尚不多見。 穿過防火牆,即是原第二進院。迎面是古樸恢宏的禮拜大殿,為清真寺的主體建築,是教徒們做禮拜的場所。
禹王洞
禹王洞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城東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處於太原與五台山旅遊的必經之路。俗稱仙人洞,亦稱仙登窯,相傳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內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後改稱禹王洞。金代詩人元好問墓及野史亭,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嬋故里以及福田寺等名勝古跡也在溶洞附近。
禹王洞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洞,稱得上一個寶洞,洞內色彩斑讕,氣象萬千,仙氣繚繞,靈光泛動,卻終因「養在深閨人未識」,只能昏昏然,寂寂然,沉沉一睡便是數千年。據地質部門提供的資料認為:大約四億年以前,這里曾是一片蠻荒,一片汪洋。七千萬年以前,華北發生造山運動,海床上升為陸地,形成現在的太行山脈,後由於碳酸鹽侵蝕岩層,形成繁多的記載:「仙人洞,在福田寺左,相傳通平山縣,產瑪瑙,內有遺蛻二,長丈余,大如斗。」
禹王洞集驚、險、奇、美於一體,它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個謎。目前已探明的洞深約2000餘米,已整修出可供遊人參觀的有四層共三廳十洞,長約700餘米。禹王洞是一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內洞連洞,路通路,九曲回環,色彩斑斕,奇洞怪石,造型奇特。內有「八戒化石」、「子母獅子」、「刺蝟游洞」、「睡獅初醒」、「萬佛朝聖」、石筍、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等數不勝數,眾多的自然景觀,使人贊嘆不已,流連忘返。洞外山勢雄偉,森林茂密,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花香鳥語,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禹王洞四周綠樹成蔭,花草遍地,小河流水,鳥獸蟲魚,是一個集登山、旅遊、探險、避暑為一體,驚險奇特,人稱「華北第一洞」的旅遊勝地。1992年林業部已正式批准禹王洞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禹王洞洞口海拔1768米,洞內常年恆溫8—11℃,盛夏之時,洞內涼氣習習,隆冬季節,洞里溫暖如春。
忻州與外界在這里溝通。伴隨著滾滾而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禹王洞成了忻州了解外界、外界了解忻州的重要窗口。通過禹王洞,忻州正及時地捕捉著外界的信息;通過禹王洞是,忻州也正不失時機地重塑著自己的形象;通過禹王洞,忻州人還架起了走出封閉、走向明天。走向輝煌的金色「橋梁」。

4. 太原的風景名勝有哪些

太原市雖然名勝古跡繁多,但真正有旅遊價值的應屬於下面五個:


晉祠,有聖母殿、關帝廟、水母樓等古建,景區內殿閣巍峨,古木參天,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堪稱山西第一名勝。


天龍山石窟,包容了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五個世紀的作品。


雙塔寺,建於明代,塔高55米,是太原市的標志性建築。


崇善寺,瑰麗壯觀的大悲殿內,供奉著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菩薩。

5. 太原即將開放的一座公園,共有5大景觀區域,佔地多大呢

如今人們對於山西省想必都不會覺得陌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門旅遊,而山西作為國內著名的旅遊城市,自然會有很多人前來參觀。山西近些年整體上的發展狀況也是非常的不錯,其中以省會太原最為出色,太原素有「龍城」的別稱,它是一座擁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而且太原的地理位置也比較優越,素有「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美稱。

攝樂公園目前正在建設當中,預計2020年底建成開放,屆時,人們休閑遊玩又增加一處地方,可以滿足人們遊玩的不同需求,對於城市的綠化環境也有一定提升作用。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攝樂公園的建成呢?

6. 太原景點在那

太原旅遊資源豐富,較為著名的名勝古跡有晉祠、天龍山石窟、永祚寺、純陽宮、崇善寺、竇大夫祠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名山、石窟、寺院、廟宇、湖泊、森林、溫泉、溶洞、峽谷、河流、古建築、古遺址、名人故居、歷史文化紀念地、博物館等旅遊資源的豐富以及高品質的文物的集中,在國內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晉祠聖母殿內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天龍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均佔有輝煌的一頁。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貞觀寶翰」《晉祠銘並序》碑文,是現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書碑。太山、天龍山、龍山、蒙山等名山見證了太原城2500多年的滄桑歲月。
太原市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的「晉祠」園林、建於明代的永祚寺、

雙塔寺、中華傅山園、晉祠園林
中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凌霄雙塔」、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的中國最大道教石窟龍山石窟。

晉祠
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瓮山下晉水發源處。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叔虞封唐,子燮因晉水更國號,後人因以命祠名。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度,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寫的御碑《晉祠之銘並序》。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於聖母殿左側,隋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鬱郁蒼蒼,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陳運和詩《晉祠》贊「唐太宗的行書石碑不老 宋代鑄的鐵獅雄風依然」。
天龍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龍山腰。四周山巒起伏,山頭龍王石洞泉水盪漾。石窟分布在天龍山東西兩峰,東峰8窟,西峰13窟。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自東魏至唐,歷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最多,達15窟。石雕體態生動,刀法洗煉,具有豐富的質感。宋代改名聖壽寺,寺宇已毀。寺前蟠龍古松蒼翠蔽日。

永祚寺雙塔

永祚牡丹(雙塔寺)
在太原市東南郊郝庄村南。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內那兩座」巍峨壯觀的古塔,引人矚目,才被世人習呼為雙塔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高僧福登奉敕建造。現存寺內主要建築,全為磚構。八角十三級,高54.7米。塔內有階梯,可登頂層,憑窗遠眺,太原風光歷歷在目。人們出入太原,雙塔首先映入眼簾,成為太原的標志。寺內牡丹遍地,傳為明代所植。

龍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龍山山巔。石窟開鑿於元初,道人宋德芳於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營造龍山石窟及昊天觀。現廟宇殘壞,石窟尚存,共8龕。各龕雕像數額不等,共40餘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實,衣著莊重,與佛教石窟藝術風格截然不同。

純陽宮
在太原市五一廣場西北隅。又稱呂祖廟。創建年代無考。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晉藩王朱新揚對宮內重新規劃,規模空前。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增築後院巍閣3層,景觀宜人。該院整個建築布局,類似八卦形式,為國內少見。

竇大夫祠
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上蘭村、汾河峽谷左側,祠內古柏蒼翠。晉國大夫竇犨封地太原,曾開渠興利,後人在此立祠祀奉。歷代都留有碑記。現存山門、獻亭、大殿等都是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局部還保留宋金時期風格。其中獻亭甚大,後檐柱,用大殿明間廊柱代替,結構簡練而嚴謹,為金元建築中所罕見。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蒼崖下湧出,水溫較低,人稱「寒泉」。「烈石寒泉」為太原名勝之一。
多福寺
在太原市西北24公里毗鄰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美譽的中北大學的崛圍山之巔。山勢陡峻,松柏遍野。為太原著名風景之一。取自「多子多福」之意。寺在山頂小峪之中,極富古剎風趣。寺始建於唐貞元二年(786年)。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後唐庄宗)父子曾到此佛焚香,寺況空前。宋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重建,後又多次重修。唯寺前山巔磚塔,仍是宋代原構。寺旁小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讀書處。

童子寺燃燈塔
位於龍山之上,始建於北齊天保七年,金天輔元年毀於戰火,明嘉靖元年重建。傳有兩名童子在此山中隱修時,見山石氣勢不凡,遂在這里雕造了一尊高57米的佛像,寺名也是由此而來。

晉陽湖
位於太原市晉源區西南董茹村一帶。晉陽湖由汾河西乾渠引入,水質良好,湖水面積48平方千米,水深平均4米,最深處8米,夏季最高水溫達33℃,冬季為5℃~15℃,常年不結冰,是華北最大的人工湖,素稱「中國北湖」。

崛圍山
崛圍山位於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區柴村鎮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南有青峰,北有飛雲峰。二峰高峻挺拔,夾一東西走向的深溝,隔溝對峙,勢如入山門戶。從山頂向下俯視,四周群山如濤似浪,宛轉盤旋,形成巨大的旋渦,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碩大的圓盤,「崛圍山」之名由此而來。這里松柏圍裹,鬱郁蔥蔥。春天,山花爭艷;深秋,遍山紅葉。「崛(山圍)紅葉」是太原八景之一。

7. 山西省太原市的風景區都有哪些

全景游覽

晉祠◆ 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建園林,俗稱「山西小江南」。既有眾多的歷史遺跡,也有絕妙的自然風光,尤以「晉祠三絕」(難老泉、侍女像及周柏)著名。舍利生生塔、漁沼飛梁等建築也頗為有名。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懸瓮山麓。8、804路公交或旅遊專線可到。
門票:40元。電話:4060680。開放時間:7:30-18:30。
小貼士:晉祠史話: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這里所指的正是晉祠。
雙塔寺◆ 太原市的標志性建築,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因寺內有東南舊塔與西北新塔兩座塔而得名。立夏時節寺內的牡丹園群芳爭艷,登雙塔、品碑廊、賞牡丹便成了游覽雙塔寺的三大享受。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郝庄鎮郝庄村。21路公交車可到。
門票:20元。電話:4374575。開放時間:8:00-17:30。
太原碑林公園 分為南北兩園,其中北園是目前國內第一個大型個人書法碑林——傅山碑林;南園為三晉碑林。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迎澤大街迎澤橋東南。電話:4044248。
東湖醋園 山西省第一家動態展示老陳醋生產工藝流程和老陳醋歷史文化內涵的博物館。在園內的美和居參與製作陳醋、品嘗酸香撲鼻的陳醋,亦是難得的樂事。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馬道坡26號。可乘9、809路公交前往。電話:4420892。
中國煤炭博物館 是中國最大的行業博物館,煤炭藏品豐富,展示手段先進兼具有藝術美。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迎澤西大街2號。5、22、52路公交可到。
電話:4117829。開放時間:9:30-17:00。
汾河公園
有北方園林風格和汾河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城市生態景觀公園。晉陽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就在景區內。
位置:太原市萬柏林區濱河東路6號。電話:4045561。
山西省博物館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現有兩處館舍,包括一部文廟和二部純陽宮。
太原文廟
文廟即孔廟,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廳,建築風格仿照曲阜孔廟。收藏有大量的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及自然標本。著名的有殷代銅觥、侯馬東周盟書等。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上官巷東。2、19路公交可到。
門票:5元。電話:2029496。
純陽宮 歷史文物專題展廳,設有陶瓷、青銅器、貨幣、書法等10個專題,21個展室。
位置:太原迎澤區五一廣場西北隅。4路公交可到。
門票:5元。
多福寺 以漫山紅葉的宜人秋景而出名。始建於唐代,寺內山牆有明代立粉貼金彩繪的佛傳故事84幅,為明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寺內的紅葉洞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隱居讀書處,留有傅山手書真跡。寺前有宋建七級舍利磚塔,登塔可俯瞰太原全景。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呼延村附近崛圍山巔。
凈因寺 始建於北齊,寺內珍藏有建於金泰和五年的「晉陽第一土佛」,俗稱「土堂大佛」。寺旁亦有晉陽八景之一的「土堂怪柏」。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鎮土堂村。
竇大夫祠
竇大夫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曾有過開渠利民的德政,後人立祠以紀念。祠堂至今保存有殿堂五十餘間。竇大夫祠左有明代保寧寺和近代戴文德公館,右有太原古八景之一「烈石寒泉」。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鎮烈石山下。
迎澤公園
太原市最大的公園,迎澤湖占公園面積的三分之一。公園內建有多處涼亭,有古建藏經樓一座。另有兒童樂園,不定期舉辦各種文娛活動。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迎澤大街中段。電話:2022622。
崇善寺◆
原名白馬寺,始建於唐代。現僅存明初所建的大悲殿一座。另外還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及文殊和普賢塑像,以及宋、元、明版藏經、佛教故事畫等。
位置:太原市迎澤區上馬街中部南側,乘2、3路公交至紅市街下車可到。
門票:6元。
太原市森林公園
全園共栽植常綠樹、落葉蕎木等樹種達10萬多株,現已建成了佔地386畝的人工湖,還有省內首家開放式的百鳥園。園內還建有佔地500餘畝的國際標準的九洞燈光高爾夫球場。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大同路西側。
門票:百鳥園5元。
太原市動物園
是山西省唯一的專業性動物園,分為三大觀區:即大型食草、食肉獸類觀區;禽鳥、中小型食肉、雜食獸類觀區;中小型食草獸類觀區。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丹頂鶴等,還有異國的白犀、長頸鹿、狒狒、斑馬等動物。園內綠樹成蔭,,娛樂設施齊全。
位置:太原市杏花嶺區城坊街。
門票:10元。
天龍山風景區 海拔1700米,山巒疊嶂,樹木蒼翠,歷史上曾是北齊皇帝高歡的避暑行宮。現存有大雄屋殿、禪院、九蓮洞等建築。最為有名的是天龍山石窟與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位於天龍山腰。為佛教石窟造像,分布在天龍山東西兩峰。各窟開鑿年代不一,歷經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居多。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太原市西南36千米。
門票:15元。
龍山石窟
道教石窟造像,開鑿於元初。共八龕,約四十餘尊,大都保存完好。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龍山山巔。
太山寺
始建於唐朝,為附近佛寺之首。寺內有大雄寶殿,觀音閣及文殊、普賢二殿。寺後有蓮花寶洞,洞內積水徐徐外流,頗為有趣。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市區西南23千米風裕溝北。
豫讓橋 據傳為春秋末期晉卿智伯瑤的家臣豫讓刺殺趙襄子之地。橋側立有碑記,建有祠宇。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市區西南24千米處赤橋村。
開化寺連理塔
寺建於北齊天寶二年,依山崖雕造佛像,高約六十米,規模宏偉。北宋建釋迦、如來兩座磚塔,均為方形,基座相連,故稱連理塔。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市區西南17千米,蒙山腳下。
童子寺燃燈塔
寺為北齊僧宏禮禪師所建,相傳有二童子藏於此山修隱故得名。寺前的燃燈石塔已歷經一千四百多年風雨,是我國已知最古的燃燈石塔。
位置:太原市晉源區,市區西南20千米龍山上。
白石溝葡峰山莊 原生態種植園,以種植歷史悠久,技藝獨特、景色清新自然而聞名,曾成功舉辦過數屆葡萄文化節。
位置:清徐縣馬裕鄉白石溝內。
汾河二庫風景區 分布著秀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存有歷史文化明珠——千年古剎懸泉寺。景區內的旅遊項目豐富,可游懸泉寺、登觀龍閣、大壩覽勝、竹筏漂流等。
位置:陽曲縣西凌井鄉前斧柯村。電話:5521271。
陽曲大王廟
始建於明成化丁亥年(公元1467年),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現存木結構奇特的無梁殿。
位置:陽曲縣東黃水鎮范庄村西北隅。
遊程推薦:D1:晉祠—天龍山—三國演義城;D2:崇善寺—省博物館—雙塔寺。
北斗提示:太原春季日照強,風沙大。並且由於產煤豐富,空氣中常帶有灰塵。所以去太原旅遊最好帶上太陽鏡,帽子等物品。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