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風景
❶ 以《聖經》為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軟乳酪》(1963年)
這部電影是帕索里尼最重要的宗教題材作品之一,影片採用戲中戲方法,表現了一個扮演耶穌的群眾演員,戲外由於極度飢餓而食用了過多的軟乳酪,結果在拍攝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場景時,自己也因為腹脹而猝死。這個結局將神聖和世俗兩種等同結果諷刺的融為一體,遭到了宗教團體的強烈攻擊。導演也因「瀆神」和「反耶穌」而被叛入獄4個月。
《十日談》(1971年)
在社會越來越庸常的70年代初,帕索里尼需要一部充滿挑戰意味的影片,令所有人的頭腦為之一震。一向關注經典文本的帕索里尼選中了本國文藝復興時期挑戰封建道德禮法和宗教特權的名著:《十日談》。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惡作劇事件,帕索里尼針對義大利早些時候泛濫的中產階級電影類型和近年來的政治教條電影,在影片的拍攝方式、表現手段和主體理念等方面加以顛覆,製作出這部極富挑戰意味的「通俗影片」。影片所展現的故事,全都質朴地幾近惡俗。除了幾個諷刺教權的小故事以外,更多的是一些類似街傳巷議的謠言故事,這樣以宏大的氣勢規模來拍攝這樣「不規范」的影片,也是帕索里尼挑戰中產階級電影觀念的一種方式。
爭議:對宗教電影極度狂熱的帕索里尼,從薄伽丘名著《十日談》中,精選了9個故事拍攝成電影:在修道院做工的青年,在修女的引誘下與其發生性關系;用鬼話哄騙神父的小混混,死後卻被尊為「聖徒」;農夫要求神父懲罰自己的妻子,神父去對其妻極盡猥褻。導演再次對神職人員進行了無情的嘲弄,導致宗教人士大為光火,強烈呼籲把他再度扔進監獄。
《耶穌傳》(The Jesus Film,1979年)
《耶穌傳》是一部根據路加福音而編寫的兩小時影片。此片被譽為是最准確描述耶穌基督的生平的影片。
《耶穌傳》計劃的目的是要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觀看以他們本身的語言配音的《耶穌傳》影片。無論您是說中文、法文或其他四百多種的語言,您最終都可以透過您本身的語言去認識耶穌。
《耶穌傳》根據新約聖經路加福音在以色列實地拍攝,28年來,它成為了歷史上語種最多、發行最廣的影片。迄今為止,《耶穌傳》已在238個國家、以848種語言放映,成為世上翻譯成最多語言的電影。它在176個國家的電視上播放過,超過1500個宗派和差會用它來傳福音。據估計,《耶穌傳》的觀眾與聽眾(多次觀賞、網際網路觀賞)總計多達62億人,且有至少5600萬人看了影片之後表示願意信賴耶穌。
《玫瑰之名》(1986年)
這部電影講述14世紀時發生在一所修道院里的神秘謀殺案,揭露了中世紀的黑暗,對人類的慾望、信仰、愛情與犯罪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與第一部和第二部電影不同的是,觀眾對於《玫瑰之名》的拍攝質量一致肯定,盡管也有人對這樣的題材表達不滿。《玫瑰之名》是根據義大利作家翁貝托·埃科的同名小說改編。老牌影星肖恩·康納利扮演一名修道士,負責調查一連串兇案的幕後秘密。
《基督最後的誘惑》(1988年)
導演馬丁·斯科西斯1988年拍攝的一部電影,在此後成為所有表現耶穌的電影中引起最多爭議的一部。這部名為《基督最後的誘惑》的影片根據希臘作家尼科斯·卡贊察基的小說改編而成。從一開始,影片就對耶穌性格中神的一面與人的一面同樣刻畫入微。電影由平民生活開始講述耶穌基督的一生,將耶穌作為一個普通人去描寫,他同樣有諸如性慾等凡人有的誘惑與煩惱。書作者卡贊察基最終被革除教籍,這部電影也曾在不同的國家遭到過多年禁映。
《基督最後的誘惑》對耶穌、猶大性格的改編都是十分大膽的。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斯科西斯始終在作品中對宗教進行著不懈的探討。耶穌始終都是斯科西斯心中無法替代的英雄,但他喜歡通過電影將自己的耶穌展現給世人。影片中的耶穌雖然依然有過人的法力,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像普通人一樣經常矛盾、迷茫,也會被錯誤所誘惑,所以斯科西斯賦予了耶酥更多人性的特點。
爭議:本片堪稱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宗教電影,導演馬丁徹底顛覆了耶穌慈愛的形象,將其塑造成一個擁有情慾的凡人。怯弱猶疑,喜歡幻想,容易被錯誤誘惑,甚至象普通人一樣娶妻生子,而叛徒猶大則搖身變為忍辱負重的聖人。
《神父》(1994年)
蓋普·金頓是一位年輕英俊充滿活力的神職人員,他滿懷拯救社會中人們心靈的神聖職責,來到一個環境混亂、人心散漫的典型的英國工業小城鎮。這個混亂的小鎮居民素質低落,教化困難,心煩意亂的蓋普時常去同志酒吧消磨時光,借酒消愁。這天,他與一男子葛瑞漢相識,一夜激情過後,蓋普對他仍滿是眷戀。不久,在與葛瑞漢約會時,他倆在車內接吻被巡警查獲,並發現蓋普是神職人員,此事經報紙披露,頓時嘩然…… 年輕的英國神父心中對神子的愛和對同性的愛激烈交戰使這部同性戀電影具有了不一般的美麗與重要性……
影片細致刻畫了一位年輕的神父的信仰危機,人世間的罪惡與無奈,使神父意志消沉,白天他在教堂中從事宗教活動,夜間則頻頻進出男同性戀者聚集的場所,尋找真愛。
《聖女貞德》(The Story of Joan of Arc,1999年)
影片一開始的戲劇性轉折、神秘氣氛的營造,直到英法兩國大軍對峙交鋒,導演貝松一直忙於刻畫貞德的外部形象和神奇的事跡。就象十年前的《尼基塔》一樣,貝松把對人物內心描繪的任務,全部交給女演員,任由她們表演出曖昧的「神經質」、「驚慌」、「瘋狂」等等外部行為,更把解釋這些行為內心動機的任務交給觀眾。這樣單一的極端手法並不能達到更深層次揭示人物內心的結果,而更象是對於塑造人物力不從心或無暇顧及的簡單處理……
《聖痕》(1999年)
帕特里卡·阿丘特扮演的女主角佩奇收到母親從巴西寄來的一串胸墜,隨後身上便經常出現傷痕。加布里埃爾·拜恩扮演的凱爾南神父發現佩奇身上的是「聖痕」。有些人身上出現的這種流血的傷口,就像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所受的傷一樣。凱爾南繼續調查,發現了記載著所謂耶穌遺言的一份譯文。影片放映之後,許多人指出這部片子中錯誤不少。
《怒犯天條》(1999年)
被放逐的天使、地獄來的撒旦、和萬能的天父,即將在地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戰。而才剛剛失去信仰的女主角居然在此時被選為解救全人類化解危機的唯一人選!《怒犯天條》中觸及一些宗教議題,甚至顛覆了天使的形象,遭至一些衛道人士舉白布條抗議。全片雖然多處充滿相當尖酸刻薄的諷刺對話,也犀利的剖析了宗教許多層面,但同樣也夾雜了許多幼稚低級的笑料。算得上是一部故事內容相當有野心的奇幻喜劇。
爭議:被放逐的兩個天使,為返回天堂不擇手段,來自地獄的撒旦,即將在地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戰,而萬能的主,竟然是個女人!這部喜劇影片對白中充滿對基督教義的刻薄諷刺,內容觸及許多敏感宗教議題,更用惡搞的手法,完全顛覆了天使和耶穌的形象。
《天堂的顏色》(1999年)
八歲的墨曼是盲人學校里最用功的學生,雖然視障但他對美妙的大自然萬物、美景確有獨特的感應力,每天他都用光明愉快的心情面對生活。這年暑假爸爸照例帶他返鄉度假,讓他終於可以和心愛的祖母與妹妹們團聚。誰知,正當他在群山環繞的家鄉無憂無慮地玩耍時,准備娶新娘的爸爸竟計畫擺脫他這拖油瓶…… 盲兒穆罕默德只能用手感知世界,尋找自己心中的上帝。但是它仍然熱愛生活,愛自己的父親,祖母和妹妹。他的父親也是一個不幸的人,失去了妻子,眼盲的兒子顯然是他開始新生活的障礙。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父親將穆罕默德送去學木匠。這引發了父親與祖母間的激烈沖突。祖母去世,徹底打破了父親再婚的希望。在父親的內心深處,穆罕默德似乎是他一切不幸的根源,於是在看到兒子落水時他猶豫了。在將要失去兒子的危急時刻,父親才感悟到兒子對自己的真正意義。 墨曼是個盲童,母親早死,從小跟著父親長大。然而,命運又一次與他開了玩笑,父親為了再娶,視墨曼為障礙,並想辦法擺脫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了遠離墨曼,父親把他從城市帶回到家鄉。也算是因禍得福,在家鄉,墨曼不僅得到了奶奶妹妹真摯的愛,更在優美風景中無比快樂。然而,厄運並沒有從此消除,猶豫不決的父親又把墨曼送到一個盲人木匠處當學徒,理直氣壯地擺脫了扶養的責任。人算不如天算,父親的婚約最終還是告吹了。沮喪的父親把墨曼帶到森林深處,在經過一個獨木橋時,墨曼掉到湍急的河水之中,永遠地失去了生命。
《阿羅馬神父之罪》(2002年)
影片根據葡萄牙作家同名小說改編,並將背景移至當代墨西哥,以性、毒品、丑聞為切入點,大膽揭露教會機構的內部腐敗,一經面世便在教會勢力強大的墨西哥引起軒然大波,保守派宗教人士不僅長期對影片進行強烈抗議,更要求將所有主創人員開除教籍。盡管聲討四起,這部極具話題性的宗教影片卻一舉成為墨西哥最賣座的本土電影,並成功入闈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馬德蓮叛逆少女》(2002年)
影片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著力表現主持馬德蓮收容所里的修女們,如何對別她們冠以「淫盪」、「墮落」的少女進行嚴酷的懲罰和虐待。導演對天主教修道院黑幕的無情揭露,引起羅馬教廷的極大抗議。
《耶穌受難記》(2004年)
在梅爾·吉布森執導的這部電影在放映之前,一些評論家就曾預言他會惹來麻煩。電影再度激起天主教徒與猶太教徒之間的論戰,甚至它被指責是反猶太主義的。但是,由詹姆斯·卡維澤主演的這部影片卻吸引了數百萬觀眾,票房連創佳績。據說,為了不重蹈馬丁·斯科西斯的覆轍,梅爾·吉布森先讓宗教界的權威人士看了本片,確定其沒有違反教義且忠實於聖經之後,才公開上映。運氣不錯的他目前又在籌拍另外幾部宗教題材的電影。
這部影片無疑是影史是最賣座也最具爭議性的宗教影片,在它的票房大紅特紅之時,各種輿論異議也接踵而來。爭議主要圍繞在影片是否有「反猶」傾向上。1965年,羅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岡會議上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從此以後,他們不再需要背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這讓所有猶太人都放下了壓在心口的一塊大石。可是,當梅爾·吉布森開始自編自導《耶穌受難記》時,陰影再次襲上了那些生活在美國的猶太人的心頭,片中涉及的敏感宗教問題正是矛盾的來源所在……
爭議:影片以極其冷靜的鏡頭語言,敘述了耶穌在拿撒勒度過的最後12個小時,以及受難的全過程。由於影片將耶穌受難場面拍攝的過於逼真血腥,導致很多觀眾深感不適,並傳出一名女性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因突發心臟病而猝死的新聞,更因將耶穌之死完全歸咎於猶太人,引發猶太學者和宗教團體的強烈聲討。
《十字架》(Calvaire,2004年)
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合拍驚悚片,導演Fabrice Du Welz處女作,曾在戛納影評人周展映。
年輕英俊的男歌手在婚禮上演唱,迷倒了一群女觀眾。在後台卸裝時,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太太掩飾不住激情向他示愛,他被嚇呆了,老太太慌張羞愧地逃出門去。
歌手開車去南方為聖誕節演唱。雨夜,森林小路上卡車驀然熄火,一男人拍窗向他打聽自己丟失的狗。然後男人神色怪異地走開。歌手跟著他來到林外農場唯一的一家小旅館。旅館破敗,陰暗,潮濕。醜陋的中年老闆對他異常熱情。
中年男人在晚飯時向他提起拋棄自己的風流妻子也是歌手,並向他承諾第二天一定找人把他的車修好。
歌手在黎明的灰暗天空下准備外出散步,老闆警告他不要和其他人打交道。歌手順路走上鄉村小路,在一間破爛的牛棚外見到詭秘怪誕的一幕:一個男人正在和一頭躺倒的牛做愛,旁邊觀眾是幾個面無表情高矮不等的怪人,其中一個懷里抱著一頭花豬。
歌手倉皇逃遠,回到旅館時看見老闆正瘋狂地用錘子砸他的卡車,他撲上去制止,被老闆一下子砸昏。
歌手醒來發現自己戴著胸罩,穿著女人的花裙子,頭發剃得蓬亂醜陋,雙手雙腿被捆綁在椅子上,他難以掙脫,絕望地號哭起來。天越來越暗,似乎掩蓋了一切希望。
晚上老闆興奮地叫著妻子的名字,把歌手摟在懷里開心無比地睡覺。
第二天,老闆把被捆了雙手的歌手放在農用機後邊,他開著車去森林裡砍聖誕樹。在老闆使勁砍樹的時候,歌手看準機會撒腿向森林裡跑去。他拚命的跑啊跑,在林子深處被一根鐵絲絆倒,難以掙脫,他伏在泥地上悲傷地抽泣著,再一次陷入絕望。這時那個到處找狗的痴呆男人發現了他,把他弄到樹棚下。天亮了,老闆開著車路過這里,痴呆男人高興地叫老闆快把自己的妻子帶回家去。
牛棚里那伙怪異的人站在遠處,雪人一般望著老闆,顯然,他們看見了穿紅裙子的歌手。
入夜,老闆和痴呆男人一起慶祝聖誕節,吃著喝著,兩個男人心情特別興奮,忽然窗外一聲槍響,痴呆男人被擊中歪頭死去,老闆拿起槍准備和外來者搏鬥。外來者人多槍多,最終打死老闆。歌手以為自己得救了,沒想到那伙人的頭領叫著老闆妻子的名字用槍逼問他;為什麼要拋棄我?
歌手在隨他們走出門外時,找機會倉皇逃跑。轉過古堡,淌過冰冷的河水,向森林深處逃去。雨雪交加的林子里,他望見一個十字架,幾只充滿恐怖和詭秘色彩的烏鴉在天空盤旋。歌手還是邁著艱難的步子走向叢林深處。
那伙人追到十字架前,一個人說:再往前是沼澤。
頭領堅持要去追,其他人都退縮了。
林子里沼澤遍布,歌手雙手僵硬地伸著,腳步蹣跚,縮在紅裙子的腿顯得越發僵硬纖細。
頭領在快要追到歌手時,忽然一腳陷進沼澤,他痛苦地叫著老闆妻子的名字,問:你到底愛沒愛過我,愛沒愛過?
在他快要沒頂的瞬間,歌手艱難走到沼澤邊,對他呆滯而僵硬地吐出兩個字:愛過!
鏡頭在蒼白暗淡充滿絕望的沼澤地上來回搖盪,只看見大雪紛紛揚揚,樹木稀疏慘淡,烏鴉詭異地飛著,沼澤地泛著慘淡的白光,再不見人跡。
《達·芬奇密碼》(2006年)
耶穌是否結過婚?這是丹·布朗所著《達·芬奇密碼》一書中的諸多玄機之一。許多批評家對《達·芬奇密碼》最集中的批評是布朗將歷史事實與虛構混為一談。憑借這本書,布朗盡管引來非議聲一片,但卻賺了個盆滿缽盈。與書同名的這部電影也正經歷著同樣的景況。世界各地的批評者認為,這部由老牌影星湯姆·漢克斯與奧黛麗·塔圖聯袂演出的電影連一部成功的娛樂片都算不上。然而事實是,放映此片的影院幾乎場場爆滿。
《秘陽》(2007年)
李滄東的《Secret Sunshine》讓人吃驚。韓國人素來喜歡拍攝悲劇或是有煽情結局的喜劇。李滄東很獨特,不沉迷細節,不怪張劇情,也不故作冷靜。他用人物講故事,用喜劇的色描悲劇的圖。宗贊的隨波逐流與申愛的特立獨行,一喜一悲互動著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世界。其實,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管低俗還是高雅;每個人的世界觀就是他或她的信仰,不管是有神無神。李滄東在申愛的身上花的力氣較大:她總是企圖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她帶兒子到先夫的故鄉生活,是為了紀念自己的愛;她選擇信仰上帝,是為了保持被愛的感覺;她去原諒殺害兒子的兇手,是為了證實上帝的存在;她勾引牧師或破壞禮拜,是為了讓自己相信宗教的虛偽……
《暗流》 1,2 (2001)
經驗豐富的巴黎警探尼芒斯奉命偵破一起兇殺案,死者是阿爾卑斯山麓格農大學的輔導老師。經過一番調查後尼芒斯發現:這所著名學府歷史悠久,人才輩出,但校方為了推行精英觀念,竟讓教職員間世代通婚。與此同時,大學附近的小鎮上也發生了一起刑事案件,有人入侵了十八年前死於車禍的十歲女孩朱迪絲的墓室,並在那裡塗畫納粹標志。這看似孤立的兩起案件是否有著內在聯系?尼芒斯當即決定和地方警官麥克斯聯袂行動。經過層層抽絲剝繭,使隱藏在案件背後的真相浮出了水面,原來這是一起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於是,他們立即採取了斷然措施。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搏鬥後,罪犯終於咎由自取,但兩位警探也付出了代價。
《七宗罪》(1995)
天主教中有七種死罪,然而一場離奇的連環殺人案,受害者都是死於這七宗罪其中的一種。經驗十足的警探Somerset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將這些看似沒有聯系的命案屢出頭緒,五樁命案過後,兇手下一個目標是誰?在何處?沒有人可以預見。正當警方不知所措之際,兇手奇跡般的自首了,此時兇手的「七宗罪」還差兩宗,難道他會就此罷手?他又為何會自投羅網?兇手宣稱自己的「偉大傑作」仍會完成,在警方的嚴密看管下,插翅難飛的殺人犯又能做什麼呢?結局大大出乎人的意料。
❷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是摩納哥。摩納哥面積1.95平方公里,共居住32,409人,回人口密度達答每平方公里18,533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作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摩納哥卻也是一個典型的微型國家。
截至2012年,摩納哥全國總人口為75279人,其中摩納哥本國人口為8675人。其他人口來自125個不同的國家,其中法國人10183,義大利人6183。居民總數預計在2024年達到15萬4328人,2012年人口密度為1萬6398人/平方公里,其中摩納哥籍佔16%,無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問題非常緊張。
(2)盧森堡風景擴展閱讀:
人口最密集的島嶼是中國香港鴨脷洲,面積1.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60,000人。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是馬爾地夫馬累,共居住469,800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48,007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是中國香港旺角,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萬人。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是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無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