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美景
①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現手法:暗喻。
思想感情:表達了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專慨。
江南逢李龜年屬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詩中撫今思昔,世境離亂,年華盛衰,人情聚散,時代滄桑,人生巨變,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全詩語言極平易,而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表達了出時世凋零喪亂與人生凄涼飄零之感。
② 描寫「雨後落花滿地」的詩句有哪些
1、輕陰池館水平橋,一番弄雨花梢。
出自明代詩人陳子龍的《畫堂春·雨中杏花》
原詩
《畫堂春·雨中杏花》
輕陰池館水平橋,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處不勝嬌,此際魂銷。
憶昔青門堤外,粉香零亂朝朝。玉顏寂寞淡紅飄,無那今宵。
譯文
清明前後,雲淡天陰,池塘和小橋邊上,只見那毛毛細雨滋潤著盛放的杏花,在微寒的天氣下更顯嬌艷,也更為婀娜多姿。想當年在那京師門外的堤岸上,一陣狂風暴雨過後,幾日之間,杏花身殞香滅。花朵已經落盡的杏花,連蜂蝶都不來光顧了,只好守著寂寞過日子,它哪裡還有一刻千金的春宵?
2、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里花。
出自唐代詩人王駕的《雨晴》
原詩
《雨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里花。
蛺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譯文
雨前還見到花間露出的新蕊,雨後卻連葉子底下也不見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紛紛地飛過了牆去,讓人懷疑迷人的春色盡在鄰家。
3、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登瓦官閣》
原詩
《登瓦官閣》
晨登瓦官閣,極眺金陵城。
鍾山對北戶,淮水入南榮。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
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
杳出霄漢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氣滅,地古寒陰生。
寥廓雲海晚,蒼茫宮觀平。
門餘閶闔字,樓識鳳凰名。
雷作百山動,神扶萬栱傾。
靈光何足貴? 長此鎮吳京。
譯文
凌晨即起,高攀瓦官寺中高閣,遠遠望去,金陵城盡在眼中。北邊是巍峨的鍾山,南面的閣檐正對著浩盪的淮河水。寺廟中傳來的頌經聲里,天花如雨亂墜;合奏的樂音如同天籟齊鳴。兩側的廟廊鼓聲隆隆,飛檐四角的鐵馬片在風中沉吟叮叮。閣高聳入雲霄,舉頭彷彿可以將日月攀緣。鍾山秋色蕭條,霸王之氣耗盡;悠久的歷史有多少憂傷的故事沉積。
夜幕中雲海寥廓無邊,巍峨的宮觀幾乎與雲海齊平。只有門匾上書寫的「閶闔」,樓匾中提寫的「鳳凰」等字尚依稀可辯。雷聲隆隆,萬山震撼,屋拱欲傾,神人來扶助。靈光殿何足珍貴?用它可以長期保佑金陵城。
4、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
出自宋代詩人葉夢得的《虞美人·雨後同干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作》
原詩
《虞美人·雨後同干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作》
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曉來庭院半殘紅。惟有游絲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
譯文
落花已在風中旋舞飄飛,黃昏時偏又陰雨霏霏。清晨,庭院里一半鋪著殘紅,只有蛛絲千丈,飄盪纏繞在高高的晴空。我盛情邀請他們在花下同游,為愛賞這最後的春光頻頻勸酒。美人啊,請你不要因著傷感而雙眉緊皺。當春歸、酒闌、人散,多情的我正不知該如何消愁。
5、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
出自明代詩人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原詩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譯文
深閉房門隔窗只聽雨打梨花的聲音,就這樣辜負了青春年華,虛度了青春年華。縱然有歡暢愉悅的心情又能跟誰共享?花下也黯然神傷,月下也黯然神傷。整日里都是眉頭緊皺如黛峰聳起,臉上留下千點淚痕,萬點淚痕。從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著天色雲霞,走路時想念你啊,坐著時也是想念你!
③ "落花長沁水三弓 美景誰與共"出自哪裡
不知道說的是不是這個:
憶江南·春去也
出自《納蘭詞·補遺》
(納蘭性德)
春去也,人在畫樓東。
芳草綠黏天一角,落花紅沁水三弓。
好景共誰同。
④ 寒食前兩句中飛花、御柳,寫出春日長安奼紫嫣紅、落花飛舞的美景,作者對此景有
問題不完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
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賞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煉而華美。「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外戚。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外戚。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希望能幫助到你
⑤ 落花有意隨流水 流水無心戀落花 今夜真寧靜 何等良辰美景 有沒人敢接下聯
兩條玉腿上君肩,輕抽慢插叫聲甜。
⑥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盪漾落花飛體現了這景色什麼樣的特點
【說明】詩人於慶歷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間造了豐樂亭,第二年三月寫了豐樂亭游春三首絕句,這里選一首。詩中描寫詩人盡情春遊,如醉如痴,簡直不肯放過春天的樣子。可以說,這是《畫眉鳥》詩中「自在啼」的一個非常形象化的注腳。
【解釋】①豐樂亭--位於滁州西南,背依豐山,下臨幽谷泉,景色幽雅秀麗。②長郊--廣闊的郊野。綠無涯--綠色一望無際。③春將老--春天快要過去了。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盪漾落花飛。
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
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前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豐樂亭游春 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這首詩寫暮春時節一望無際、鬱郁蔥蔥的美景,寫了暮春時節草木青翠、落紅滿地的特徵。表達了遊人對此懷著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感情
詩離不開景物的描寫,詩歌的意境是通過景物來表現的。因此,要體味一首詩的意境,可從詩中描寫的景物著手。歐陽修的《豐樂亭游春》描寫的是暮春時節豐樂亭周圍的景色及遊人盡興游春的情懷,通過詩中的「紅樹」、「青山」、「綠草」、「落花」等景物來表現這種意境。
此篇寫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將過去,豐樂亭邊落花滿地。到了紅日西斜時,遊人們還依依不捨,在亭前盤桓,欣賞著暮春景色。這兩句看似無情卻有情,同他在《戲答元珍》中所說的「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以及他在《啼鳥》中所說的「身閑酒美惜光景,惟恐鳥散花飄零」,寫的是同樣的感情:這就是對美好春光的留戀與憐惜。
⑦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君是誰
這兩來句詩出自杜甫《江南逢李源龜年》一詩,那麼君肯定是指李龜年。
李龜年,唐時樂工,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引)
⑧ 關於荷花的優美古詩七言絕句八個句子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專。
出自:宋代··楊屬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像與天相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8)落花美景擴展閱讀
「荷」被稱為「 活化石」,是 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 植物之一。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十萬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溫濕,高達數十米的 蕨類植物遍布地球各個角落。
大部分種子植物無法生存,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種子植物生長在這個恐龍,蕨類植物稱霸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人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中國的 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
大約過了一億多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 蓮子與 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人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⑨ 描寫太陽光穿透雲層的詩有哪些
1、《早春即事》
唐代:白居易
眼重朝眠足,頭輕宿酒醒。陽光滿前戶,雪水半中庭。
物變隨天氣,春生逐地形。北檐梅晚白,東岸柳先青。
蔥壟抽羊角,松巢墮鶴翎。老來詩更拙,吟罷少人聽。
鑒賞:春天到來,人皆有所思。青燈古佛,出家人情思亦同。然風光秀美,已成他人之事,畫眉妝飾,往事不堪記憶。
一切都如夢寐,春景使人傷懷。惟有佛祖法王,才能救度彼岸。再生這首詩,說是傷感,可;說是無奈,亦可。有一點卻是非常明確的,春天應該給她帶來新的生機:從黃粱夢中驚醒,從無邊苦海抽身。
2、初晴落景
唐代:李世民
晚霞聊自怡,初晴彌可喜。
日晃百花色,風動千林翠。
池魚躍不同,園鳥聲還異。
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賞析: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西北),唐高祖皇帝李淵次子。少年征戰四方,滅隋取天下,功勛卓著。武德元年(618年),為尚書令,封秦王。九年(626年)於玄武門發動兵變,得太子位。
旋登基,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帝業空前,史譽「貞觀之治」。卒,廟號太宗。重視文藝,設文學館、弘文館,招延獎掖文士。親自修史,勤奮執筆,詩文均有成績。《舊唐書·經籍志下》著錄《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四十卷,《全唐文》錄其文七卷,其中賦五篇。
3、《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賞析: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4、《山行雜詩(七首選—)》
清代:趙翼
山雲才滃起,頃刻雨點飄。
乃知雲變雨,不必到層霄。
只在百丈間,即化甘澍膏。
君看雲薄處,曦影如隔綃。
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
賞析:趙翼論詩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禛、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閑居讀書作六首》之五)。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所著《甌北詩話》又名《甌北詩鈔》,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
5、《日》巴金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於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誇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暘谷。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3,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鑒賞:《日》寫於1941年,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抗日戰爭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
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
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懷著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寫下了此篇。
參考資料
網路-日
網路-初晴落景
網路-早春即事
⑩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軍事指
李龜年。
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全詩為:岐王宅內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容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唐時樂工,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余。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願。唱完後他突然昏倒,四天後李龜年又蘇醒過來,最終鬱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