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寫繪
A. 絕句這首詩用自己的話怎麼寫描繪的景色
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回雪,門泊東答吳萬里船.
蘇軾曾經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杜甫的這首絕句,的確是一幅美妙的山水條幅.這畫面的中心,是幾棵蔥翠的垂柳,黃鶯兒在枝頭婉轉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隊白鷺直指碧空.遠處高山明滅可睹,遙望峰巔猶是經年不化的積雪.近處露出半邊茅屋,門前一條大河,水面停泊著遠方來的船隻.從顏色和線條看,作者把兩筆鵝黃點染在一片翠綠之中,在青淡的空間斜勾出一條白線.點線面有機結合,色彩鮮明而又和諧.這種構思正體現了詩人杜甫善於象畫家一樣「隨類敷彩」、「經營位置」.
B. 場景繪制與美術風景寫生有哪些區別
場景繪制與美來術自風景寫生的區別:
影視動畫的場景設計是從很多繪畫風景寫生中練出來的。
會影視動畫場景設計的人一定會風景寫生,這是一個基礎。
「寫生」一詞是因為美術史上的五代「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的騰昌祐到宋「寫生趙昌」的歷史發展,而獲得了在品評上的意義。此後,凡是國畫臨摹花果、草木、禽獸等實物的都叫寫生;摹畫人物肖像的則叫寫真,而與之相應的有「寫心」和「寫意」。歷史上的畫家重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不言寫生。
C. 夏天的景色是美麗的,寫夏天裡的一處景物。(50字)
1、夏天是美麗的,在公園的一角,爬山虎已經點綴在了牆上,他們用他們的胳膊抱住牆壁,努力的向上爬,有的像活潑的孩子爬到了牆上有的像出生的嬰兒努力向上,雖然很慢,但是他的執著和綠色一樣點綴了這公園的角落,給了我們一片舒爽的清涼。
2、落紅還沒完全化作春泥,石榴已有了笑意,接踵而來的是銷聲匿跡已久的第一聲蟬鳴,夏天,就這樣來,夏天像一個青年人,灼熱的陽光是他燦爛的笑臉,迸發的熱量是他蓬勃的氣息,蔥蘢的草木是他厚密的頭發,水漲潮急的山洪是他的力量,速來忽去的驟雨是他的脾氣。
3、池塘里,告別了苞蕾的荷花,綻放著清麗的笑靨,在輕風拂送下,舞動著疊翠的裙裾,婷婷的嫵媚著矜持的身姿,凝霧噙露著似若一婉約的女子在輕輕呤誦「掉拂荷珠碎卻圓」的詩句,雋秀的枝桿無不在向你展示著夏的風情,不由得讓你在贊嘆那絕佳的韻致間。於驀然回首中,已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4、夏天的夜色,總是掛著迷人的色彩,有點深沉卻帶著浪漫。天空的雲朵在晚霞的映射下,五彩繽紛,幽悠的明艷著自己的美麗。那高懸著銀鏡似的圓月,把那如水的清輝漫漫傾瀉,在蛙鳴蟲啁中,繁星調皮的眨著眼,快樂的欣賞著婆娑的樹影。這時,習習的涼風便把晝日里的煩與憂輕輕的彌散開來。
5、夏天是多姿多彩的,沉靜的是湖藍,純潔的是乳白,高貴的是米黃,熱烈的是大紅,典雅的是銀灰,莊重的是墨黑。繽紛的色彩把溫煦的夏日畫滿了,清雅的雛菊、馥郁的鬱金香、嬌艷的山茶花、妖嬈的牡丹,芬芳的香氣把幽幽的庭院溢滿了。
脆亮的蛙鼓、知了的聒噪、蚊蚋的低吟、婉轉的鳥叫,豐富的聲響把輕飄的空氣充滿了,這就是夏的神韻。讓冬蘇醒,讓春燦爛,讓夏多姿,讓秋輝煌,讓生活多彩。有了天地間的滋潤,才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因為有了彼此的關愛,才有了春華秋實。
D. 所繪景色不同,是什麼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指來寫作中使作品更好源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對比、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E. 尋找春天寫一篇描繪春天的習作寫出景色人們的活動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F. 《春江晚景》是一幅畫,根據這首詩的內容,請你把這幅畫所繪的美麗景色寫下來吧!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 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G. 通感手法所描繪的景色是視覺描寫嗎
通感又叫「移覺」,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內聽覺、視覺、嗅容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H. 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風景圖閱讀題型怎麼做
通我對於景物的描寫,
描寫一副風景圖的話,
那麼你可以寫這一副圖化的美麗,
還有就是作者在寫這副景物的時候,
寄託了什麼思想。
I. 沁園春雪虛寫景色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沁園春。雪來》虛寫的句源子是: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這是詩人想像中的雪後美景,
寫出了:
等到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格外嬌艷美好.
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顯得嬌艷。「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分外妖嬈」,贊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J. 用摹繪手法描寫一種風景300字左右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風景宜人。走進九峰公園,聞到了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看到了桂花串串盛開的美景,聽到了「嘖嘖」的贊嘆聲。人們有的抬起頭,有的伸長脖子,有的踮起腳,有的伸長手臂,有的拿起照相機拍攝下來,細細品賞。
九峰公園內有桂花四五百株,其中樹齡達到一二百年就有幾十株,是名副其實的賞桂基地。每逢金秋時節,賞桂就成了黃岩人們最期待的樂事之一,「九峰公園桂花開了沒?」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最流行的一句話。由於桂花對溫度和濕度非常敏感,花期又與秋季降溫有關,上階段氣溫偏高,而現在這種白天陽光充沛,早晚涼爽濕潤的天氣十分有利於桂樹的營養積累,也易促使雨露形成,桂樹隨之加速開花,因此今年開花要比去年晚半個月左右。
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真是名不虛傳。瞧!金桂橘紅,銀桂淡黃,那一串串、一簇簇的小花在柔風中推摸著,擁擠著,交頭接耳,那神態,就像一群擠在窩邊嘰嘰喳喳掙食的雛燕,朵朵迷人的小花,從葉子里伸出迷人的小臉蛋,東瞧瞧,西望望,好象看見了什麼新鮮事兒……它能激發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九寨溝
當你游覽在青山綠水之中,當你沐浴在陽光雨露之中,當你散步在滿天星空之下,當你小憩在小草野花之中……我想,沒有一個人會不為大自然創作出這樣的傑作而感到驚嘆。
記憶中也游過很多的地方,有險峻的黃山,有秀麗的桂林,還有……然而,那次的九寨溝之行,卻讓我徹徹底底地驚嘆了一回。
形容九寨溝,不是單單一個「美」字所能表達清楚的——那兒,古樸的棧道,斑斕的彩林,青藍色的湖泊,繚繞的雲霧,壯麗的雪山,還有或別致,或與眾不同的瀑布……哦,對,還有那充滿了民族風情的藏族寨子……或許,擁有這其中的任何一樣,都是至美的一道風景線。
之前,我們就聽說藏族人把這兒的湖泊稱為海子——大海之子,一點不假,當我第一眼看到九寨溝的湖時,還真就把它當成了大海之子——青藍色的湖水,與藍色的大海的顏色比起來,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畢竟是湖泊,總是比無邊無垠的大海小的多,難怪,藏族人會把這里的湖泊稱為海子!走在水邊的棧道上,放眼望去,青藍色的湖水與四周山上的彩林的顏色形成強烈的層次感,樹的顏色有青翠的綠色,耀眼的紅色,古樸的墨綠,淡雅的黃色……看到湖水與彩林的顏色的搭配如此美妙,我不禁感恩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恩惠,感謝大自然帶給我們這么美妙的視覺享受!
海子除了青藍色的水色外,還有一個特點——清澈。湖水很深,甚至最深的地方達到了103米,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只有一米深——因為,你很容易就能看到湖底,看到湖底的魚或是「佁然不動」,或是「俶爾遠逝」。甚至有人嘟噥道:「都說水至清則無魚,可為什麼這兒的魚還這么快活?」更有甚者吟起了毛主席的詩詞:「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啊,到了九寨溝,有誰會不為大自然的創造而折服呢?又有誰會不感恩大自然呢?
看完了各式各樣的海子,還是覺得缺了些什麼。思前想後,我猛然間發現這兒似乎還缺了些生命力。這里的一切景色、色彩雖然美麗,雖然艷麗,雖然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它們畢竟都是靜物,靜靜地躺著,讓人覺察不出絲毫生機。懷著這樣想找出一些生命力的心境,我不斷地環顧四周,可卻沒有找到心中的那股生命力。於是,我往前走了幾步,希望有新的發現。剎那間——當我的視線越過一座山後,我看到了前面的一片蘆葦盪。我眨巴眨巴眼睛——並沒有看錯啊,可是,通常而言,蘆葦都長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方,可九寨溝的海拔都達到了3000米,在這樣的高原地帶,為什麼還會生長著蘆葦呢?而且,為什麼這兒所生長的蘆葦更高,更大呢?
是的,高原對蘆葦來說無疑是個惡劣的環境,但是,這些蘆葦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並放棄這塊地方——它們選擇了適應環境,選擇了勇敢的挑戰它們的生存環境,選擇了面對現實,選擇了靠自己的努力來證實蘆葦也同樣可以生長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於是,它們成功了,成功地生長在這片高原地上,甚至,比平地上那些不求上進的蘆葦長得更高、更大。
走在木棧道上,我不禁被這群頑強的蘆葦折服了。在我的眼裡,它們不僅僅是一群蘆葦——在我眼裡,它們更象徵了今天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勇於面對現實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或許,如果一個人能像這片蘆葦盪一樣,不屈服於惡劣的生存環境,能夠面對現實,能有頑強的意志,那麼,他將一定會像這高原上的蘆葦一樣,是成功的!
有了這番感悟之後,我不禁更加感恩大自然,不僅因為它帶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更因為大自然給予了我人生的啟示。
迷人的西湖四季 杭州這個「人間天堂」里鑲嵌著一顆閃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
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齊放的白堤、蘇堤上眺望著湖面,只見湖面上波光粼粼,輕舟盪漾,三潭映月如寶石般嵌在湖面。柳絲時而輕拂你的臉頰,時而在輕輕地掠過頭上、肩上,再配上輕微地搖櫓聲和遠處動聽地琴聲,那是多麼讓人陶醉呀!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葉、荷花挨挨擠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潔白如玉的荷花,嫻靜、素潔,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葉托著那些晶瑩、如瑪瑙般的露珠,又守護著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簡直是一幅用大畫家的畫卷也不上的美麗風景畫。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邊十里飄香的桂花呀,真讓人留戀往返;湖面上,荷葉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腦袋,躲藏了起來,她們在提醒和等著人們去采那根下的蓮藕呢。這時候,人們劃著輕快的小船,哼著悠閑的小曲,輕輕地採下蓮藕。那一隻只蓮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個個一絲不掛的小胖娃娃,讓人愛不釋手。你要是從筐子里隨便揀上一隻,洗洗干凈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兒一直能甜到你心裡。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雖然花兒都謝了,但湖水還是清澈見底,盛開的梅花更是美麗無比;雪天,銀裝素裹,河堤邊的孩子們在歡快的玩耍,歡笑聲,雪飛聲,合在一起,變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曲。
啊!西湖!你真是一顆明亮、璀璨的明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