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關風景區門票價格
Ⅰ 昆侖關的主要景點
陸軍第五軍昆侖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是戰後國民黨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五軍派工兵連在昆侖山(原名太保山)上建造。
山的南面建有331級花崗岩石階,台階前是一個三門四柱的牌坊,牌坊中門前後橫額都由杜聿明題寫陸軍第五軍昆侖關戰役陣亡將志墓園,中門左右兩內柱正面分別刻著蔣中正的題聯芳烈長流為國家盡忠民族盡孝;英豪繼起倍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背面則分別為於右任題聯:昆侖關下英雄記,革命軍前金石光。牌坊東西門外柱正面分別是村聿明題:血花飛舞苦戰兼旬攻克昆侖寒敵膽,華表巍峨揚威萬里待清倭寇慰忠魂,背面是顧祝同題聯:戰績令人懷壯烈,國殤為鬼亦雄奇。東西兩門的正背橫批分別銘刻有李宗仁、徐永昌、張發奎、余漢謀等人的題詞。
沿花崗岩石階拾級而上,至山頂便是紀念塔,它座北朝南,高10餘米,分上中下三層。塔的上層呈三刃劍狀直指藍天,每側劍面頂端都刻有國民黨黨徽,接著刻著陸軍第五軍昆侖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十七個大字,落款杜聿明題。塔的中層比上層略大,建成六面。正南面左上側書昆侖關戰役陣亡紀念一行小字,中書碧血千秋四個大字,左下落款蔣中正'。東南面是白崇禧所撰的碑文。東北面是何應欽題氣塞蒼冥,西南面是李濟琛所撰的碑文。西北和正北兩面則無題字。塔的下層為塔基。
紀念塔的北面建有三座平台型陣亡將士墓,各樹一大型長方碑石,分別篆刻著榮譽第一師、第十二師、軍直單位陣亡將士的名字。在紀念塔東北約半里宋代昆侖台舊址,建有一座六角石亭,亭內豎有杜聿明撰寫的碑記,備載奮戰經過。
山的北面亦建有牌坊,牌坊正背兩面分別有張治中、陳誠所題橫批不朽是為和氣壯山河,牌柱正背兩分別有黃旭初和林蔚的題聯:編成戰史勛名重,合葬雄關俎豆新、百戰尚留萇氏血,九攻更軼狄青勛。 昆侖關戰役博物館坐落在南寧市昆侖關風景區領兵山上,是廣西唯一的抗戰專題博物館,由抗日民族英雄戴安瀾將軍的長子戴復東(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設計。全館建築面積35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1000餘件/套,分為序廳、浴血昆侖廳、支前廳、緬懷廳共四個部分的內容。。該館建成後先後接待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上將;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原廣州軍區政治委員張陽上將;全國僑聯原主席庄炎林;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等領導人,以及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
博物館正門外牆的「V」字型結構,用86噸大理石製成,象徵勝利之意。博物館前廣場東面設置的「魂兮歸來」方尖碑陣,記載著國民黨陸軍第五軍陣亡約3400名將士共有220個姓氏。
Ⅱ 昆侖關風景區的自然資源
以昆侖關定名的昆侖關景區融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混合文化遺產、名勝古跡和旅遊景點。昆侖關景區以昆侖關為中心,由昆侖山、抵寶山、領兵山、之堪山、大象山和草帽山圍合而成,面積約70公頃。昆侖關戰役舊址文物保護范圍:以紀念塔為中心,北、西、南三面至舊邕賓公路外側,東面以昆侖古道為基線外延50米范圍內。包括抵寶山和暗探山,面積約17.75公頃,主要有南牌坊、北牌坊、紀念塔、將士墓、紀念碑亭、古關樓、古驛道、中村正雄墓等文物建築。舊址內的文物建築保存良好,是南寧市為數不多的有關抗戰題材的大戰舊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發生在1939年末的昆侖關戰役,享譽海內外,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軍的首次攻堅大捷。昆侖關戰役和現存的昆侖關戰役遺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是南寧人民的驕傲。2006年6月,昆侖關戰役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4月,昆侖關景區旅遊正式納入《環大明山旅遊帶總體規劃》,規劃將昆侖關景區定位為抗戰文化旅遊區。2008年,昆侖關戰役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昆侖關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昆侖關戰役舊址也是全國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南寧市最具歷史紀念意義景區。
Ⅲ 昆侖關風景區的旅遊主題活動
管委會做好一年一度的農歷五月十三日「關公節」民俗文化活動引導和安全保衛工作專,確保活動期間安全屬穩定有序。有近10萬人到昆侖關景區開展參觀、祭拜抗日英烈等。清明節期間配合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等單位開展清明祭掃活動。3月12日,與廣西機電公司、市廣電局在昆侖關景區開展種植「愛心林」活動;21日,與南寧晚報社、廣西盛天集團開展種植「南寧晚報讀者林」活動。接待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盛華仁及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和部分省、市以及部隊領導人,自治區、民革南寧市委會組織的參觀團,還接待了抗戰將領和老兵及親屬。累計接待遊客逾50萬人次。廣西財經學院和民革南寧市委會在昆侖關戰役博物館掛牌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1月,昆侖關戰役舊址被中宣部、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命名為全國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321
Ⅳ 昆侖關風景區名稱是什麼
就叫昆侖關呀。
昆侖關位於興寧區與賓陽縣交界處,距昆侖鎮約3公里的暗探山和領兵專山的山屬隘上,距市區56公里、賓陽縣城30.50公里,是中國十大名關之一,具有險要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主要景點
昆侖關景區以昆侖關為中心,由昆侖山、抵寶山、領兵山、之堪山、大象山和草帽山圍合而成,面積約70公頃。昆侖關戰役舊址文物保護范圍:以紀念塔為中心,北、西、南三面至舊邕賓公路外側,東面以昆侖古道為基線外延50米范圍內。包括抵寶山和暗探山,面積約17.75公頃,主要有南牌坊、北牌坊、紀念塔、將士墓、紀念碑亭、古關樓、古驛道、中村正雄墓等文物建築。舊址內的文物建築保存良好,是南寧市為數不多的有關抗戰題材的大戰舊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Ⅳ 昆侖關風景區的介紹
昆侖關位於興寧區與賓陽縣交界處,距昆侖鎮約3公里的暗探山和領兵山的山隘上,距市區56公里、賓陽縣城30.50公里,是中國十大名關之一,具有險要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Ⅵ 昆侖關景區5.1開放嗎
昆侖關景區五一正常開放的。
Ⅶ 昆侖關風景區的項目建設
2009年,南寧市重修千年抄古關襲昆侖關關樓;完成景區南牌坊區道路路口和停車場改造工程;南北門區建設用地開展征地拆遷,綠化工作完成2008年冰凍災害補種任務。修建20平方米的廣場公廁1座,整改了博物館公廁。規范景區經營秩序,新建經營鋪面20個,更換新型環保果皮箱70個,新設景區景點宣傳簡介說明牌和指示牌8個,方便遊客在景區內的參觀游覽。
Ⅷ 昆侖關風景區的文物史料徵集
通過各種渠道充實昆侖關戰役博物館館藏內容,徵集近200件(套)文物史料。其中日本侵略中國的內容刊物史料有5種共140本,為研究日本侵華戰爭、桂南會戰、昆侖關戰役提供珍貴的歷史資料。徵集一批日軍和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實物,有日軍出征圖、軍服、照相機、望遠鏡等。抗日將領戴安瀾之子戴澄東向昆侖關戰役博物館捐獻了一批從中國第二檔案館復印的文物史料。
《昆侖關文化叢書》出版
公開出版發行《昆侖關歷代詩詞聯選》、《烽火昆侖—昆侖關軍民抗戰紀實》、《魂系昆侖關》及電影劇本《昆侖關大戰》。製作參加西班牙影展獲得金童獎的原版電影《鐵血》故事片光碟5000張,及一批以昆侖關旅遊保護開發的系列紀念品,有紀念徽章、帽子、獎章等。
紀念昆侖關大捷70周年活動
民革中央、民革廣西區委和南寧市政府聯合舉辦紀念昆侖關大捷70周年活動。市委、市政府成立開展紀念昆侖關大捷70周年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昆侖關管委會配合做好學術研討會、電影晚會、公祭活動、執行宴會和書畫展活動的組織實施。12月17日,舉辦紀念昆侖關大捷7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重溫抗戰歷史、追憶先輩光輝業績,緬懷抗日將士英勇事跡,共同探討昆侖關戰役的歷史功績和現實意義為主題,共收到學術論文40多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全國僑聯原主席庄炎林,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湖北省政協副主席鄭心穗;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車榮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新文,自治區台辦主任劉侃;市領導胡建華、肖鶯子、吳煒、唐濟武等出席。同日晚,在市政府會議中心舉行「紀念昆侖關大捷70周年電影晚會」。12月18日,在昆侖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舉行紀念昆侖關大捷70周年公祭抗戰民族忠烈大典。周鐵農、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自治區政協主席馬鐵山以及民革中央、民革廣西區委有關領導,民革南寧市委成員、南寧市機關幹部、學校師生、群眾代表等上千人參加公祭大典。12月19日,舉行紀念昆侖關大捷70周年書畫展,共徵集到書畫作品500幅,展出300多幅,其中有上將、中將、少將等兩岸將軍作品15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