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俯拍風景圖

俯拍風景圖

發布時間: 2020-12-09 19:59:58

Ⅰ 怎樣拍出好的圖片

照片的拍攝效果取決於選擇被攝物

¤據說把攝影作為愛好的人有300萬之多(指日本)。攝影為什麼會吸引人?為什麼會使我們著迷?作者認為是由於以下四個因素使攝影變得很有趣:被攝物、器材、攝影技巧、心智力。其中被攝物的發掘最為重要,這是產生優秀作品不可缺少的要因。我在此刨析4個要因的同時,也想探索用單反照相機拍照的魅力和提高拍攝技巧的密訣。

一. 使攝影變得有趣的4個要因

隨著單反照相機的開發與進化,變焦鏡頭也極為普及。單反照相機的構造是很適合使用變焦鏡頭的。能夠使用變焦鏡頭,更進一步說正是單反照相機的魅力所在。另外,為了使還不知道單反照相機和變焦頭有趣所在的人便於理解,我還是先說說照片的趣味性。
照片有各種各樣的魅力,筆者把它們分為4個:

1. 被攝物——拍什麼才有趣

首先就是選擇拍攝題材。照片的世界裡,選擇拍什麼最關鍵。諸如自己發現的拍攝題材、自己製作的拍攝題材、自己關心的拍攝題材等等,能拍出好照片的人往往是那些有有著欲罷不能的拍攝題材的人。富士山、櫻花、紅葉等每年有很多的攝影家在拍。

2. 器材——操作才有趣

第二點就是照相機、鏡頭、膠卷等我們常說的器材。作為工具的照相機自發明以來就是吸引人的東西。以前對機械的精巧著迷的人有,但是現在由於微處理器在照相機上的應用照相機實現了多功能化,可以自在的使用各種技巧。鏡頭的精細描寫也得以提高,照片的畫質也有了質的飛躍。也有成天只擺弄照相機就很高興的發燒友(mania)。

3. 攝影技巧——提高的快樂

第三點是攝影的技巧,說得便於理解一點就是拍攝方法。面對相同的拍攝物,由於拍攝方法的不同拍出的照片就會完全不一樣,也可將此說成是魔力。決定照片好壞的基準就是攝影技巧。技巧的提高會令我們體會到愉快!

4. 心智力——創作才有趣

第四點筆者稱為心智力。就是心和精神的意思。照片是表現的手段。所謂的表現就是用心去想,把感受到的東西溶入作品中傳遞給人們。照片在此方面可以十足的發揮其優勢。換句話說第四點就是創作照片的樂趣。

照片的趣味性有在哪?什麼題材適合自己?打算今後開始拍照的讀者應當自問自己。一旦明白了攝影的整體含義,就取決於你所具有的知識積累了,在大腦中進行整理也就和提高水平聯系起來了。並不是說你什麼都要學,關鍵是要弄明白要學習攝影的哪個方面,搞明白此點了水平提高就離你很近了。

二、好照片90%取決於拍攝題材(拍攝物)的選擇

-------------

1. 照片的2個個性:記錄和創造性的表現

照片有2張面孔,一是作為記錄,二是作為創造性的表現手段。前者包含了新聞報道、自然科學攝影、抓拍、紀念照等,後者是指風景攝影、體育攝影、廣告攝影等藝術攝影。但是,無論對什麼樣的照片,由於都包容有記錄性和藝術性的兩個方面,所以進行完全的分類是不可能的。同樣,不管什麼類型的照片都表現了攝影者對被攝體的個性、感性認識、思想主張、生活體驗、心情及取向方法。

從照片可以看出攝影者的性格,即便是面對同樣的被攝體,由於攝影者不同會拍出不同的照片來,因為照片可以表現出作者的心智力(是指心靈和精神方面,所以我譯為心智力——譯者注)。如果在自然表現的時候,作為表現意圖可以進行積極的表現。

可以通過照片把自己的主張、體會告訴大家,在這點上不管是文學、音樂、體育、藝能(日本民族戲劇的一種)都是相同的。最近,我深刻感受到一郎(在美國棒球隊打球的日本選手,由於其技藝高超,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日本都是超人氣的選手,日本把此視為日本人的驕傲,每天的體育新聞中都有關於他的消息——譯者注)利用棒球充分的表現了自己。對表現自己很關心的人來說,照片就很有意思。我希望那些嘴笨、寫文章不拿手的人,不妨挑戰用照片作品來表現自己的思想。
2. 通過照片傳遞自己的主張和體會樂趣所在

心智力具體的說就是把主題、影像、動機作為思考方法來進行表現。

動機和按快門緊密聯系,按快門時,為什麼要按下,肯定是有理由的。我們有時候也會著眼於被攝體的一瞬間表現出的表情、光線的美麗、不可思議的現象、珍貴的光景等被攝體的變化。另一方面,攝影者的諸如驚訝、感動、期待、失望、同情、憎惡等感情上的變化也是我們按下快門的機會。這些都可稱之為動機,動機也就是在被攝物面前瞬間爆發出的智慧火花。

影像就是在拍攝前,已經在大腦中打好了底稿的照片,也就如同我們座在桌前已經畫好的設計圖一樣,已經設想好就是想拍這樣的照片。雖然要拍攝到和腹稿完全一樣的照片的機會比較稀少,但我們在拍攝前在大腦中設計好藍圖是必不可少的(和亞當斯的理論相同——譯者注)。實際上要想拍出按自己事先設計的藍圖一樣的照片,必須依靠努力和運氣,而且當真的成為現實的時候會有格外的喜悅。
主題可以說就是把眾多的影像統一考慮產生的作品群構想,照片作為一種媒介形式,要實現向誰傳遞什麼的功能,這在舉辦攝影展和拍攝作品集時是必不可少的。帶有主題的拍攝活動,會令你體會到最高的充實感。

至今已經解說了的被攝體、照相器材、攝影技巧雖說有稍微的不同,但其基本是相同的,被攝體對任何人都是共通的,象富士山、櫻花同時有很多的攝影家在拍。照相器材由於廠家的不同會多少有點不同但大的差別沒有。各種各樣描述攝影技巧的書已經是定律化大同小異。但是心智力卻是因人而不同,所以才具有很強的表現價值。對創作抱有強烈關心的人來說,心智力的部分是很有趣的課題。

圍繞照片整體如何?就趣味性和中心已經做了說明。(此處作者運用自己拍攝的很多圖例進行了說明,但由於我的編輯手段有限無法引用,故從略——譯者注)並且我們要經常分析哪兒有趣哪兒無聊,哪兒是自己拿手的哪兒是自己不擅長的,搞明白這些,超越自己的弱點後就可以拍出好照片了。

——活用鏡頭的特性

1. 如何用好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就是指鏡頭焦點距離在50MM以下的鏡頭,像35MM、28MM、20MM,焦點距離越短拍攝的場面就越廣。如果是在場地不受限制的地方拍攝的話,拉長拍攝距離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是場地對拍攝者的活動限制比較大的時候,就要使用畫角大的廣角鏡頭了。像從展望台要把風景的全貌拍入畫面時、在狹小的室內拍團體紀念照時,廣角鏡頭就特別有效。

當使用廣角鏡頭時取景窗中的畫像倍率減小的厲害,被攝物的細微部分觀察起來非常困難,所以就要仔細觀察畫面的角角落落,注意不要把有礙畫面的東西拍進去,有時容易出現照片拍出後才發現畫面中有煙頭等雜物妨礙畫面的尷尬事。

從廣角鏡頭的描寫特性看,最典型的當屬遠近感強烈。焦點距離越短就越能強調出畫面的遠近感,離的越近表現出的被攝體就越大。利用此描寫特性可以把廣闊的范圍攝入畫面,當把主題被攝體作為近景放在畫面中時,強烈的遠近感就會產生感人的沖擊力。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在強調遠近感的時候,實物會出現變形,所以作為重視記錄被攝體的形態的記錄攝影是不適合使用此鏡頭的。畫面的歪斜受照相機的機位影響很大,所以盡量不要採用俯拍,水平狀態下的照相機可以減少歪斜的發生。

廣角鏡頭是景深很大的一種鏡頭。被攝體的景深伴隨著攝影焦點距離越短就越大。35MM的廣角鏡頭光圈放在F8,聚焦在2M時,景深在1·5-3·3M的范圍內都是清晰可見的。同樣的拍攝距離,如果用20MM超廣角的話,從90CM到無限遠的范圍都是清晰的,進一步擴大了焦點范圍。把從近景到遠景都合焦叫做Pan-focus,此特點被用在抓拍時不用看取景窗就可拍出想要的照片。景深悠遠是風光攝影的基本,廣角鏡頭在此方面可以說是非常有效。

2.如何用好標准鏡頭?

標准鏡頭是指攝影畫面的對角線的長度接近焦點距離的鏡頭。135照相機對角線的長度是43·2MM,所以我們一般把接近焦點距離的50MM左右鏡頭稱之為標准鏡頭。50MM鏡頭的畫角為46度,接近肉眼的視覺。
標准鏡頭的特徵是所拍照片給人以自然描寫之感。

由於標准鏡頭是能令我們看到毫不誇張的、進行自然描寫的鏡頭,所以對追求真實再現對象的攝影而言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對拍花、風景等記實攝影來說,標准鏡頭是最適合的鏡頭。如此以來我們就容易理解特寫鏡頭、微距攝影接圈等等是以標准鏡頭為基礎發展而成的道理了。

標准鏡頭就其鏡頭構成來說比較單純,在左右虛化味道的收差殘留的方法上容易使其具有特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標頭所具有的特有的虛化美。

標准鏡頭的特徵就是自然的遠近感的描寫和漂亮的虛化味道。虛化是靠清晰描寫被攝體的像芯(中心部分)才能產生的效果。虛化是肉眼直視無法看到,只能通過鏡頭可以看到的攝影的世界。正是由於此點,對物體的輪廓的虛化描寫能給觀賞者以心情美好的刺激,因此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人們就在拍花及女性特寫等攝影時,把標頭的此特點用做創造羅曼蒂克氛圍的表現手段。
在構圖時虛化的效果也具有省略的功能。在強調主題的被攝體時弱化前景、後景就可體現出虛化表現的效果。根據虛化就可以抬升作為主題的被攝體,削弱進入畫面前後的景色以突出趣味中心。當被攝體的背後有鮮艷奪目的東西時,就會出現弱化主題的存在,此時的虛化效果是最為有效的。

當F1·4、F1·8等大口徑鏡頭光圈在開放值附近時,景深就極小,也就容易得到更大的虛化效果。

3. 如何用好望遠鏡頭?

我們一般把焦點距離在50MM以上的鏡頭稱之為望遠鏡頭。一般被廣泛使用的是從105MM到300MM的鏡頭。超望遠鏡頭是指300MM以上的500MM、800MM等,也有1000MM以上的。

此鏡頭的特點就是具有把遠景拉近的效果。超望遠鏡頭多用在野生動物攝影領域、或是把離的很遠的目標拉近進行特寫拍攝時。也可用在在動物園中由於危險不能靠近時攝影用。不僅如此,對近距離處的花草做特寫拍攝也很有效。鏡頭結構上不用全部伸出的那種內聚焦式的鏡頭,由於最短攝影距離短,對花草、昆蟲的特寫非常有利。

望遠鏡頭可以對花草做特寫拍攝只是其眾特點中的一個,300MM的鏡頭在5M處的攝影距離上可以攝得1/13倍倍率的照片。

壓縮效果是望遠鏡頭特有的描寫特色。近景和遠景經過壓縮就會增強效果。用500MM、1000MM的望遠鏡頭把太陽拉近放大,使其和地面上的風景形成對比的畫面,是超望遠鏡頭的拿手好戲。拍攝出來的太陽會被縮小到鏡頭焦點距離大約1/100倍大小。雖然太陽的大小無論在地球的何處拍攝都是一樣的,但如果能處理好和地面上風景的遠景、近景對比距離,倍率也會出現變化的。有鑒於此,當把太陽和可以變化大小的風景結合起來時,就可以拍出理想的照片。

望遠鏡頭的景深深度是隨著焦點距離的越長而變得越淺,虛化也就越大。深入一步說就是可把景深淺產生的美麗的虛化活用在特寫拍攝上。300MM/F2·8、180MM/F2·8等大口徑鏡頭是進行近距離攝影特別有效的鏡頭,使用在拍攝花草上就可以拍出後景虛化很美的照片來。

4. 如何用好特殊鏡頭?

微距鏡頭伸出距離長是可以進行近距離攝影的鏡頭。雖說微距鏡頭重視的是近距離拍攝,但並非只能近攝用,在遠景拍攝上可以取得和一般鏡頭同樣的效果。

焦點距離有50MM、60MM的標准型微距鏡頭,也有105MM、200MM的望遠型微劇鏡頭。標准型微距鏡頭其優點是體積小便於攜帶,適合可以接近被攝體的拍攝。望遠型微距鏡頭有可以從遠處將被攝物拉近的優點,特別有利於拍攝像蜓蜻、蝴蝶等很難靠近的昆蟲攝影。望遠鏡頭特有的虛化大和突出被攝物的功能,會更進一步提高構圖效果。

魚眼鏡頭屬於有殘留歪曲收差的鏡頭,從而使我們可以看到整體的樽型歪曲。歪曲是從畫面中央畫角為180度,不過特殊的可以達到220度。拍攝的畫面對角線大約是23MM的圓的鏡頭叫做圓周魚眼,還有拍攝的畫面對角線大約為43MM圓的范圍更寬的叫做對角線魚眼鏡頭。再就是截取了膠卷24X36MM的全部,所以也被稱之為可拍四角的魚眼鏡頭。

剩下的自己去看 http://tieba..com/f?kz=19018375

Ⅱ 使用手機拍照時,從上往下拍攝往往能拍出比較好的照片

拍照從。看看你喜歡哪種排法,從下往上我覺得效果會比從上往下更好。

Ⅲ 如何在著名景點拍出不落俗套的「打卡」照片

在著名景點拍出不落俗套的「打卡」照片就要學會一些拍攝技巧。

一、明確照片的主體。

這是無數專業攝影師都會給出的建議。攝影小白最常見的誤區就在於,希望自己的打卡照的構圖同時把焦點放在「打卡者」與「景點」之上,這就導致照片的主體不明確,從而變成「到此一游」式的遊客照。「不落俗套」的打卡照自然不能有這種問題,一般來說,優秀的打卡照有以下兩種明確主體的方式。

三、融入景色,擺出炫酷的pose

尤其是對於合照,如果只是單純的人往鏡頭下一站,匆匆忙忙按下快門,是很難避免照片顯得過於嚴肅、俗氣的。這時就需要根據景色的特點,先預想好照片的最終效果,與被攝體溝通做出的動作之後,再進行取景與構圖。

Ⅳ 如何使用手機拍出好照片

現在手機拍照也越來越普遍了,那麼如何用手機拍出更好的照片?其實也是有很多技巧方面的,下面我也為大家總結了幾點。

手機要有個好像素

我們都知道想用手機拍出好的照片的話,那麼你就要保證你手機的像素方面不至於太低,最好相對來說是高像素的,這樣拍出的效果才比較好。

如果你的手機像素方面非常低劣的話,那麼拍出來的效果自然不消說,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女生願意花高價錢去買美顏手機的原因吧。

構思好圖框架

中國人講究的是一種對稱美,所以當我們想突出一個物體的時候,其實一定要選好這個圖的框架,就是你准備把那些景色放進來?自己提前在腦子里有個構思,這樣拍照的時候你心裡有個大致的想法和構思,拍照的時候也容易拍出來好照片來。

通常中國人比較講究對稱美,所以你選的景色,如果你不是老手的話,那麼盡量的就以對稱美為主,這樣絕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並且一般拍出來的效果方面不會太差。

採用濾鏡

同樣的一張照片,採用濾鏡和不採用濾鏡效果方面是完全不一樣的,可見濾鏡的效果有多大,所以,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的選用濾鏡,因為現在很多手機都已經自帶濾鏡功能,但是如果你的手機還沒有的話,那麼可以在網上下載一個濾鏡軟體,這樣拍出來的效果自然就比較好了。

但是想要用手機拍出好照片,也需要多去拍照,多去自己琢磨技巧,這樣才會越拍越好。

Ⅳ 怎麼在人多的景點拍出美感

一、單反+大光圈鏡頭。一部單反配上大光圈鏡頭,分分鍾讓你成為人群中最亮的回🌟 。大光圈鏡頭可以製造出答小景深效果,虛化的人物背景。



最後,如果你不會後期處理的話,你不配做人群中中最亮的🌟

Ⅵ 劍網三里風景漂亮的地方

只要留心,很多地方風景都很漂亮啊。憑我自己印象說幾個吧:

綠景:

稻香村:改版之前一般了,現在改版了之後很漂亮,大水車,荷花

瞿塘峽:天藍水長。特別天上的雲很漂亮。在魚木寨左邊有片桃花林,地上的野花也很漂亮。搭船順長江而下,也能拍到很漂亮的風光。

七秀:西子湖畔,風景最優美了,綠水青山,二十四橋,垂柳悠悠。

浩氣盟:也是青山綠水,竹林樹林,很綠。在浩氣盟門口下來那樓梯上望出去有個瀑布邊有道彩虹的。

萬花:花海,不用說了。還有仙跡岩那邊的荷花池和瀑布。

雪景:

純陽:雪景很壯觀,特別爬高了之後俯拍效果很好。還有幾處有白白的竹林的我忘了在哪了。

昆侖:也是雪景,天上會有極光哦。站在茫茫雪原上,仰拍北極光很漂亮。差點忘了玉虛峰了,那邊建築都是冰雪般,很漂亮的。

秋景:

天策: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天上的夕陽和紅霞很漂亮。

楓華谷:最是紅葉相思愁。秋天的景緻到處都是了。地圖左上角紫源澤那邊,很多人喜歡在水邊拍照。

龍門荒漠:大漠風光,千里黃沙……

——————

差不多了,沒玩倆月了,記得的就這些啦……

Ⅶ 如何在人山人海的景點中拍出非「到此一游」感覺的照片

謝邀。之前贊了一個調侃的答案,這次寫個能用的答案吧。如何在人山人海的景點中拍出非「到此一游「感覺的照片,其實這就是一個揚長避短的問題,旅遊景區特別是黃金周出遊的,多是自由度低,人多,景點也是走馬觀花,如何在這種條件下拍出還算有藝術感的照片呢?一:抓局部。任何一個遊客都不會站到一朵花上面。抓局部永遠是旅遊攝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類型,一朵沐浴在朝陽光輝中的格桑花,一枝旁逸斜出的竹葉,甚至是手中一個小小的工藝品,都能最大限度的幫你逃離「你是在旅遊」這樣一個狀態,讓你此時的創作與平時無異。觀察上面兩幅圖,你會發現,仰拍比平視更能排除大環境對局部環境的影響。觀察上面兩幅圖,你會發現,仰拍比平視更能排除大環境對局部環境的影響。但我建議還是按照你喜歡的角度來拍攝,如果你必須要排除人山人海的印象而你喜歡的角度又不能時,可以選擇仰拍。二:減光鏡。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十分十分容易弄出所謂藝術范兒的捷徑。正因為景點人山人海,所以我們才能運用到人多這個優勢,用減光鏡將人流水化,營造出一種時間流逝,世間匆忙的感覺,如果能在人潮湧動的同時,擁有一個清晰的主體,那照片的藝術性將大大提高。借張其他答案的圖當然這是比較牛逼的用減光鏡了,大部分拍出來應該是這樣的:當然這是比較牛逼的用減光鏡了,大部分拍出來應該是這樣的:稍微會用一點兒這種效果是很容易的:稍微會用一點兒這種效果是很容易的:三:畫框化。故宮人來人往,每個人到那裡都對著那些宏偉的建築啪啪一頓拍,你何不另闢蹊徑?運用故宮一扇將關未關的門,透過門的縫隙來窺探故宮的風采,因為人山人海,所以你很容易捕捉到從門縫一閃而過的人影,這時候你將其定格化,效果定會不錯。以此類推,畫框化可以是很多東西,比如門,比如樹葉,比如牆壁,總之,讓畫面畫框化可以讓你的照片與眾不同。四:抓典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當你玩了攝影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你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感覺自己現在拍的都是對以前拍的照片的一些重復,難以有所突破。比如拍抱著小孩的老人,你會感覺無論怎麼拍自己的作品似乎都處於同一水準,無法震撼人心,或者說沒有藝術效果。其實,這時候你需要學習的就是抓典型。抱小孩的老人隨處都有,但當到了國慶假期的時候,各個旅遊景點爆滿,這是一年就一次的場景,這時候你在茫茫人海中捕捉到一個抱著孩子的老人,這就具有獨特性了,如果你能在展現茫茫人海的同時,交待出這是十一的某個旅遊景點,這就是一張好照片了,如果你再用上減光鏡,將抱孩子的老人定格,將人流流水化,那就是一張非常好的照片了。所以,學會抓典型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而人山人海本身就是一種典型。五:後簾同步。不得不說,前簾與後簾為玩轉光線提供了很多種可能性,後簾同步不僅可以拍這種:還可以拍這種與朋友一起high的照片:還可以拍這種與朋友一起high的照片:還可以在旅遊攝影中拍風景照。還可以在旅遊攝影中拍風景照。嗯,是的,在白天你可以使用減光鏡+後簾同步的拍攝手法,拍攝出極其夢幻(或者極其難看)的風景照,但無論哪種情況,都能讓你拍出與眾不同的到此一游的照片!六:大光圈。大光圈可以虛化背景,減少背景對主體的干擾,很好理解,不展開講了。七:變角度。依舊記得小時候學的畫楊桃那篇課文,在攝影中,角度尤其重要。多嘗試一些別人沒有嘗試的角度,比如仰拍,俯拍,低角度,高角度,定會讓你的作品脫穎而出,這不僅僅是針對旅遊攝影,而是一切的攝影。先寫這些吧。顯示全部

Ⅷ 怎樣欣賞攝影作品

美國著名攝影家維利·奎克說:「請記住,畫家是把東西畫進畫面,而攝影者則是從畫面去掉一些東西。一張照片應該只有一個趣味中心,畫面上不能有無用的東西。如果你對某個物體是否有助於畫面抱有懷疑,你就應盡可能地把它放棄掉。」按這樣攝影藝術應該就是減法藝術,但這是不完整。攝影藝術是造型藝術,它是由攝影家運用攝影術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表達思想感情,根據藝術規律創作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照片,供人們欣賞的,攝影藝術的最大特點是「瞬間美」,這樣不完整。作者觀點攝影藝術就是光影藝術,光影(用光線營造出的影調變化,可稱光影)是攝影作品的靈魂。一張成功的照片,就是對光影明暗、對比、濃淡的准確把握;一張完美的作品,有了光影的映射,那它會給人一種活力和張力的感覺。如果說拍照物是凝固的音樂,那麼光影正是構成旋律和節奏的基本要素。光影的交織彷彿是支撐旋律的和聲組體,攝影和藝術是相通的。要拍攝出有藝術性比較高的作品,必須要有一定的藝術素質做基礎。 攝影者一方面要有對客觀世界敏銳的觀察能力,也要有獨特的預見能力,並能在按下快門之前安排被攝體,選擇角度、視點、俯仰,運用線條、塊面、形狀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題,使畫面簡潔,有條不紊。同樣我們對攝影作品的賞析時也需要有一定的條件:首先了解攝影技術知識是欣賞攝影作品的基本條件;其次,對攝影藝術語言的解讀能力,對一幅攝影作品的光線、色彩、透視、影調、清晰與模糊的解讀可以為我們進一步欣賞做好鋪墊。但很多攝影藝術作品所蘊藏的內涵卻並非畫面表現出來的那樣簡單,要求我們在更深的層次去探尋;再次,對作者及作品的時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幫助解讀攝影作品的藝術語言,從而更好的欣賞一幅攝影作品。第四,建立與作者的心靈溝通,認真體會攝影作品的思想,讀懂作品的思想內涵,才能達到欣賞攝影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所以,鏡頭是攝影者的眼睛,畫面是攝影者的思想,選擇是攝影者的手段。 一、正確認識「光影度」是欣賞攝影作品的基本條件 ⒈「光」就是光線。光是攝影的生命,沒有光線就不可能存在有攝影。用光是攝影造型藝術的基本手段,也是攝影視覺語言的重要特徵。攝影的藝術是光影的藝術。大家都知道,風景中的景物和其他東西一樣,有了線的照射,才會產生明暗層次、線條和色調。拍攝風光,主要是以太陽光作為光源。太陽光線是一種變化多端的東西,它照射在景物上,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效果。它有時強有時弱,而且還會隨著季節和氣候的不同而變化,景物就因為它的不同變化而受到不同影響。因此,我們拍攝景物時,就先要了解每種光線的來源和光線的強弱給予的影響,從而很好地加以運用,才能充分表達景物的光線效果。風光照片拍攝得成功與否,與光線運用得是否得當有很大關系。因此,熟悉光線在景物上的一切變化,是拍攝風光照片的一個關鍵問題。攝影創作離不開光。有了光,那怕是一點、一絲、一道乃至一片都能使被攝體與興奮點留下亮點和痕跡。光線對景物的層次、線條、色調和氣氛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景物在照片中能否表現得好,全賴於運用光線。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每種光線對景物的作用,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我們只有經常地觀察種光線在景物中的自然變化和影響,才有助於我們對光線效果的認識。光的性質和方向都會對主題、色彩、構圖產生重要影響。了解光線的特點,才能掌握運用光線進行攝影藝術造型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方法。 攝影用光的作用是表現被攝體的外形特徵(表現被攝體的輪廓線條、表現被攝體的立體形狀 、表現被攝體的表面質感、表現被攝體的色彩)、表明特定的空間和時間、表達作品的主題內容、影響作品的構圖形式。攝影用光的分類, ⑴按光的來源分類①可見光:自然光(自然光即天然光源發出的光,其主要光源是太陽和天光,日光: 指由太陽直接放射出來的光線,為平行光束,方向性強色溫約為5500K。天光: 指太陽經過天空水氣、微塵等介質散射或反射的光線。為散射光,方向性不明顯,其色溫高於日光。);人工光(人工光用人造光源發出的光作為攝影照明的光線。人工光照明的目的是為改進技術質量而進行照明,為加強藝術效果而進行照明。人工光線的主要成分有主光即塑型光、輔助光即副光和補助光、輪廓光即逆光和隔離光、背景光即環境光、修飾光即裝飾光。布光的步驟和方法是掌握燈具的直射光燈的照明特性和散射光燈的照明特性,布置主光就是表現被攝體的形態、輪廓和質感,決定畫面的照明格局和光影分布,調整的主光燈就是觀察光影的分布和確定亮度。布置輔助光就是幫助主光表達被攝體的全部特徵,幫助主光表達被攝體的全部特徵,調整畫面影調決定畫面反差。調整的輔助光燈就是確定光比,「光比」是指照明被攝體陰影面和亮面的光線強度之比,在人像攝影中,常把被攝者面部陰影面和亮面反射出來的亮度之比當作光比;調整亮度包括調整輔助光燈的功率、調整輔助光燈的距離和使輔助光漫射。布置輪廓光就是表現被攝體的輪廓特徵、隔離主體和背景,增強畫面的空間感活躍光線氣氛,增強畫面的藝術感染力。調整輪廓光燈要控制輪廓光的面積和調整輪廓光的亮度。布置背景光就是突出主體、豐富畫面影調、表現環境特徵和時間氣氛。背景光燈的調整注意照明區域的控制和亮度的控制。布置修飾光就是修飾被攝對象的局部或細節、 豐富影調層次,使形象更富藝術魅力。注意修飾光燈位置的確定和修飾光燈的調整);②非可見光: 紅外線;紫外線。 ⑵按光的性質分類 ①直射光(硬光指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攝體上,能使被攝景物產生明顯投影的光線,指太陽沒有被雲霧等遮檔,直接照射到景物上能產生明顯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線。直射光中的早晨與傍晚光線特點是亮度反差大、光線柔和色溫較低、亮度變化快。是攝影的最佳時間,因此選擇好拍攝方向與角度、注意畫面中影調對比、注意畫面中影子的處理、提前構思,抓緊拍攝。特別注意光線運用技巧:選擇拍攝景物、選擇拍攝方向和注意利用投影。直射光中的上午與下午光線特點是入射角適中,明暗反差適當,色溫正常,光線穩定。光線運用技巧:選擇多種用光方案和抓拍生動的形象,注意光線運用技巧:調整被攝體的位置,運用輔助光,對景物進行選擇。直射光的投射方向有順光,當光線投射方向與拍攝方向一致時,稱為順光。光線特點:景物正面沒有明顯陰影,立體感差; 遠近景物亮度相近,不利於表現空間感。光線運用技巧是注意景物的配置,利用投影改善影調;有側光,當光線投射方向與拍攝方向呈90度角時,稱為側光。光線特點是明暗反差加大,畫面影調豐富,有利於表現景物的立體感、空間感。光線運用技巧是光線方向的選擇,明暗比例的確定;有逆光,當光線投射方向與拍攝方向相對時,稱為逆光。光線特點是景物大部處於陰影中,亮暗反差大,有利於表現空間透視。光線運用技巧是曝光量的控,背景的選擇,防止眩光。);②散射光(軟光指呈散射狀態的照明,不能使被攝景物產生明顯投影的光線,指太陽為雲層、景物遮檔時,單靠天空光照明,沒有明顯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線。散射光的特點是光線柔和沒有明顯的方向性,光源色溫較高反差小)。 ⑶按光的方向分類① 光方向(水平方向);②光角度(垂直方向)。 ⑷按光的作用分類①主光;②輔助光;③背景光。 ⒉「影」就是人與物。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物體時,在背光面的後方形成沒有光線到達的黑暗區域,稱為不透明物體的影。影可分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區內看不到光源發出的光,在半影區內看到光源發出的部分光。本影區的大小與光源的發光面大小及不透明物體的大小有關。發光體越大,遮擋物越小,本影區就越小。掌握主體突出的方法,學會合理地運用布局原理安排、處理陪體及環境。 攝影藝術只有了解攝影構圖的含義,才能正確地掌握攝影構圖的基本原理去進行攝影畫面的布局。攝影構圖的含義攝影構圖是為了表現一定的內容和美感效果,把要表現的對象及各種造型因素,通過攝影鏡頭有機地組織在畫面中的過程。構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一個觀察過程、是一個思維過程、是一個組織過程、是一個反映過程。攝影構圖的特點現場組織、瞬間決定、真實永恆、機遇性大、受器材影響。攝影構圖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形式美感、抓住典型瞬間、具有創造性、內容與形式應完美統一。攝影構圖的視覺要素是指構成畫面形式的可視組成成份,是傳達視覺信息的語匯。包括色彩、光線、影調、線條、形狀。分析作品可先徹底還原或分析到「要素」,再將之綜合起來。攝影構圖的基本原理,攝影構圖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攝影中組織結構視覺形象的基本內在規律和方法。攝影構圖的基本原理有①應有單一的視覺中心;②主體的安排應突出強調;③對比原理(對比原理是指在一幅整體畫面中,通過強調各局部的差異,使其固有的特徵更鮮明。對比的方式可有:大小、明暗、形狀、方向、情緒、質感、運動、虛實、思想內容);④均衡原理(均衡是指以畫面中心為支點諸構圖結構因素在視覺重量上形成的均勢);⑤節奏與韻律原理(節奏是事物在時間、力度、形式上有規律地反復;韻律則是能夠連續變化、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動節奏);⑥多樣統一原理(多樣是指構圖中構成的畫面及畫面各部分因素之間的差異性與變化性,統一則是指這種差異與變化所體現的協調一致與整體聯系)。 攝影藝術只有掌握攝影畫面的布局,才能正確地對所要拍攝的景物進行選擇和安排。攝影畫面的布局就是對所要拍攝的景物進行選擇和安排。攝影畫面的布局主要涉及二個方面,⑴被攝對象。①主體,主體是攝影畫面中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對象,是畫面的趣味中心和視覺中心。主體的作用是主題思想內容表達的直接體現者、是攝影者抒發情感的根據、是攝影構圖的核心。主體突出的方法用幾何中心或視覺中心、用線條匯集處較突出、心靈意向集中處較突出、對比與新異能夠使主體突出,比如大小對比、明暗對比、形狀對比、方向對比。②陪體,陪體是與主體有緊密聯系的拍攝對象、是畫面中陪襯、說明主體的景物。陪體的作用是補充說明主體、烘托主體形象、均衡美化畫面,渲染氣氛。陪體的處理應以不削弱主體為原則。⑵周圍環境。①前景,前景是處在畫面主體前面,靠近鏡頭的拍攝對象。前景的特點是在造型上具有成像大、影調深的特點、可以明顯地加強畫面的空間感和縱深感。前景的作用是突出說明主體、加強畫面的主觀色彩、表現畫面的季節特徵和地方色彩、幫助構圖美化畫面和均衡畫面。②背景,背景是指處在主體後面遠離鏡頭的拍攝對象。背景的特點是不可分割性,景物成像小、影調淺,呈匯聚、收縮狀。背景的作用是表現時空環境特徵、體現人物性格特徵、烘托環境氣氛。③空白,空白是指攝影畫面中構成實體景物之間空間關系的空隙。畫面空白的作用是突出主體的有效手段、溝通景物關系的紐帶、是創造畫面意境的媒體。畫面空白的安排應附合人們的生活經驗和視覺習慣並要恰到好處、還要注意空白處與實體物的相互比例。 ⒊「度」就是景深與景別。度字,有多種解釋,其中在哲學中解釋為等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圍。度是是一定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范圍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在攝影實踐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即景深與景別的原則,要學會把握分寸是相當重要的。 景深對於拍攝非常重要,每個攝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立體感,看起來就像是個平面。所以在拍攝中,就要適當的增加一些用於顯示相對性的物體增加景深。比如要拍遠處的山脈,可在畫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樹。用廣角鏡頭可以誇大被攝體正常的空間和縱深感的透視關系。選擇拍攝位置拍攝位置對畫面造型效果的影響,掌握拍攝位置選擇的方法。 ⑴選擇拍攝距離。景別,景別是指被攝主體在畫面中呈現的范圍。景別的劃分是以畫框截取成年人身體部位的多少和以被攝主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的大小為標准。景別分為遠景(遠景是表現較遠的廣闊場面的攝影畫面。遠景的特點是遠景提供的視野寬廣,能包括廣大的空間,以表現環境氣氛為主,人物在其中顯得較小;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突出線條和色調,形成畫面的宏觀規模;利用雲、霧、霞、靄等自然景觀組織畫面;利用前景表現畫面的深遠感)、全景(全景是表現成年人的全身或景物全貌的畫面。全景的特點是畫面有較明確的內容中心,能使觀眾看到被攝對象完整的形象和一定的環境;保持主體輪廓線條的完整;注意主體與周圍環境的關聯及呼應關系)、中景(中景是表現成年人膝蓋以上或物體局部的畫面。中景的特點是中景能較全面地表現物體並能顯示人物大半身的形體動作;使畫面充分展現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拍攝人物時,應注意抓取人物富有特殊意義的情節動作 )、近景(近景是表現成年人胸以上或物體局部的畫面。近景的特點是近景有利於表現人物的神情和物體的質地;選擇合適的光線和角度,表現好物體的質感和人物的神態)、特寫(特寫是表現成年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被攝對象局部細節的畫面。特寫的特點是特寫可以細微地表現 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刻劃細小的物體,達到「以物喻意」的目的)。景別變化的方法是運用同一個鏡頭,通過改變拍攝位置與被攝體之間的實際距離取得不同的景別;拍攝位置不變,運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取得不同的景別。 ⑵選擇拍攝方向。選擇拍攝方向有正面方向(正面方向是指拍攝位置在被攝對象正面時的拍攝方向。正面方向的特點是容易產生對稱的效果,使畫面顯得均衡、穩重;拍攝人物可以看到完整的臉部特徵和人物表情,有利於人物與觀眾的交流;不利於表現景物的立體感、空間感,拍攝人物容易顯得呆板)、側面方向(側面方向是指拍攝位置與被攝對象正面成90度角時的拍攝方向。側面方向的特點是有利於表現主體的側面特徵,勾畫出被攝體側面的輪廓形狀;有利於展示物體的運動,具有鮮明的方向性;有利於表現人物之間的感情交流)、背面方向(背面方向是指拍攝位置在被攝體後方時所形成的拍攝方向。背面方向的特點是背面方向能將主體人物和他們所關注的對象表現在同一個畫面上;背面拍攝時常常以姿態作為重要的形象語言)、斜側方向(斜側方向是指拍攝位置處於被攝體的正面和側面之間, 或處於被攝體背面和側面之間時的拍攝方向。斜側方向的特點是有利於表達景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便於分出事物的主次關系;改善正面構圖的平面呆板)。 ⑶選擇拍攝高度。選擇拍攝高度就是透視角度,它可分為平拍(平拍是指鏡頭視軸線與視平線一致的拍攝方式。平拍的特點是平拍景物可以形成正常的透視效果,平拍人物能產生心理上的親近感;平拍風光容易形成地平線居中的畫面,不利於表現景物的深遠感)、仰拍(仰拍是指鏡頭視軸線偏向視平線上方的拍攝方式。仰拍的特點是仰拍有利於表現高大垂直的景物;仰拍人物有利於顯示出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仰拍風光具有寫意的韻味)、俯拍(俯拍是指鏡頭視軸線偏向視平線下方的拍攝方式。俯拍的特點是俯拍能讓觀眾看到事物的概貌,有利於表現地理位置、集會場面和龐大的陣勢;俯拍有利於表現地面景物的圖案美;俯拍不利於表現人物的神情和人物之間的交流)。 二、懂得「真情簡單自然」是欣賞攝影作品的最高境界 ⒈用真情去欣賞攝影作品。在面對一幅攝影作品時不但能懂得攝影家所使用的藝術手法,而且能夠捕捉到攝影家在作品中帶給觀眾的激情,從而體會到美的感受。情感與主題密不可分,有了明確的主題和突出的主體,則畫面是否可表達某種情感,就是衡量作品藝術性高低的又一重要標准。情感的存在、豐富與否,情感的類型,情感表達的含蓄或張揚,都是讓作品是否充滿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主題透露出作者情感的攝影作品就等於沒有靈魂,攝影作品畫質再好、技巧再高超,也仍然是無病呻吟的廢片,情感就是靈魂,它決定了作品的生命。用真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欣賞一幅攝影作品時,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調整到一種「空」的狀態,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在進行欣賞時,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塊海綿,隨時准備吸收攝影畫面中傳來的一切信息,從而進行下一階段的體驗。用真情去深入體會攝影畫面所傳達的情感。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優秀的攝影作品中蘊涵著人類的豐富的情感。不同的形象、線條、影調、色彩這些形式手段終究只是傳遞情感的中介物,攝影者要達到的最終目的還是要以情感動觀眾,讓觀眾在欣賞過程中能體會到攝影者按下快門時那一刻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用真情努力喚起自己內心的聯想和想像。事實上,任何的藝術性活動都離不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在對一幅攝影作品喚起想像和聯想的時候,不要忽視標題所提供的信息。攝影作品的標題非常重要,它常常標示出這幅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另外攝影作品還非常注重畫面的節奏,觀眾可以從畫面提供的音樂性節奏展開聯想,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⒉用簡單去評判攝影作品。評片的關鍵要素很多,而且各要素錯綜復雜,無法完全割裂,但看事物的著眼點是要有主次的,如何從眾多要素中取捨最需要注意的要素?而簡單,是一幅作品的藝術性的高低的最直觀、最明晰、最有說服力的重要尺度。「簡潔」二字,是有效提升照片藝術價格的重要途徑。不簡單的作品就象一個肥胖臃腫的人,舉止間步履維艱,遠遠不如苗條美女或精幹壯男給人的感覺;「簡單」並不等於一絲不掛,如果失去了紅紅綠綠的萬千時裝,則大千世界又是多麼的單調!因此,不簡單的作品是「笨片」,沒有輕靈雋永之氣。任何一幅攝影作品,首先要有一個主題,主題必須明確要突出,明確突出就是簡單。攝影是減法的藝術,那麼,為什麼要減?那就是要去蕪存菁,也即讓主體突出,並進一步在形式上突出主題。同時,只有簡單畫面,不讓多餘的東西充滿畫面,也是讓作品的情感得以順利渲瀉的重要保證。 取景越簡單,反而越有震憾力,越能滿足作者的創作動機,像有些大量留白的作品,風景不可謂不小,但它那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卻能符合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在色彩方面,有時候簡單的黑白灰三色畫面更能突出創作者的創作意圖,也更能引起欣賞者的審美情趣。 一張成功的攝影作品,無論從構圖,色彩的調配,內在的意境,還是人物,環境的細節,都將是我們考慮的因素。而且都應該是無可挑剔的,多一點太重,少一點太輕。所以我們在看攝影作品時,不能光考慮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是動作,更應該考慮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簡單不簡單。 ⒊用自然去審核攝影作品。真情是美的,簡單是美的,當然自然也是美的。如果說攝影作品主題表達是靠攝影人的審美情感、審美標准、審美態度、審美追求和審美評價素質,那麼攝影作品就是攝影人經長期積累的審美經驗中產生,由自然美的原型和社會美的原型暗示給他的一種新的審美判斷的結果。無論反映自然美的景觀美(包括對自然景觀美的反映:對完全天然的沒有經過人工雕鑿痕跡的自然界中的壯觀、奇觀和幽美的反映;對人文景觀美的反映:對自然美經過人工藝術加工後表現出人類文明程度的景觀的反映)也好;?反映自然美的景觀美(包括對自然景觀美的反映:對完全天然的沒有經過人工雕鑿痕跡的自然界中的壯觀、奇觀和幽美的反映;對人文景觀美的反映:對自然美經過人工藝術加工後表現出人類文明程度的景觀的反映)也罷;還是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形象美(包括:攝影藝術形象的心靈美:藝術形象只要體現了人的心靈美,就會具有審美價值;攝影藝術形象的行為美:攝影藝術必須是藉助原型原貌,再現出一個銘刻著攝影人審美個性印記的新形象,攝影人的審美行為實際上是靠「借影還魂」,直接把自己的審美願望反映在攝影作品中,創作出新的作品;攝影藝術形象的倫理道德美:這是美的內容中相當重要的條件之一,不論攝影人持著什麼心態去審美,只要審美態度與社會發展規律相違背,其作品的內容也不會是美的。攝影作品的藝術形象只有在反映了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倫理道德時,才會是美的內容),這些攝影作品都具有自然美的屬性,呈現出大自然的形線美(客觀存在的,依靠作者去發現、提煉、重新組合,獲得對大自然形體的再現,成為作品視覺要素之一,與觀者的心理相呼應引出觀者的審美特徵)、影調美(:通過視覺刺激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進而結合具體的畫面形象,直接影響審美主體的審美情感)、色彩美(色彩的審美表達十分明顯,能向人們傳達出一定的感情意味,傳達著那些能牽動人們情感的各種信息。可以再人們的視覺中、感情中、意味中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不同色彩在表達具體攝影作品時,人們會自覺地結合作品內容產生興奮與沉靜、冷與暖、開放與收縮、活潑與憂郁、華麗與樸素等意味。人們在審美時,會將攝影作品色彩與畫面中具體藝術形態相結合,自覺地賦予各種色彩不同的含義)、和諧美(對稱使畫面中布局合理相互協調適應、均衡使攝影中景物相呼應做到畫面的均衡、整齊一律使同類圖形相同的排列或者不同圖形錯落排列,均要保證畫面整體性的完整統一,不破壞畫面的均衡。攝影畫面中形象大小,比例適中,滿足視覺悅目的需求,保持形象之間的協調,於變化中求單純,於變化中求愉悅,於秀美中求和緩)。 一張吸引人的照片為什麼會吸引人?它一定有個吸引人的地方,這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主題。也是最能表達這張照片意涵之所在。而通常這個主題點也正是我們鏡頭的對焦點,為的就是要突顯主題,讓人一看就明了,這是我們按下快門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攝影者一方面要有對客觀世界敏銳的觀察能力,也要有攝影者所特有的預見能力,並能在按下快門之前安排被攝體,選擇角度、視點、俯仰,運用線條、塊面、形狀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題,使畫面簡潔,有條不紊。而欣賞攝影作品就要從這按下快門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開始,攝影作品如何調動著觀眾的視覺,利用畫面的線條、色彩、影調等形式結構以及它們所形成的節奏、韻律等作用於觀眾的視覺神經,引起觀眾第一眼的注意,使觀眾隨著視覺的運動、起伏而進行內心的模擬,引起相應的情感的反應,從而獲得感官上的滿足;攝影作品如何調動觀眾對攝影藝術進行更深層次的審美理解,使觀眾在視覺感知基礎上,探求攝影畫面形象之間的內部聯系,從而形成審美過程中更為積極的理性認知活動。攝影者會利用畫面上的各種視覺元素來激起觀眾的聯想、想像,進入情境的創造,引導觀眾進入表面形象下的深層結構,使觀眾有一種探索到作者深意的滿足和參與創作的自豪感。這樣的作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獲得超越時空的生命力;攝影作品如何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即通過更高層次的審美再創造活動,實現了欣賞活動的主客體(觀眾和攝影作品)的渾然合一,發生了共鳴與頓悟,使觀眾的心靈得到凈化,精神得到升華,獲得的是一種精神人格層次上的審美愉快,達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 欣賞攝影作品,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藝術理解力和感受力。藝術理解力和感受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主體長期大量的審美實踐積累。要提高自己的攝影藝術欣賞能力,要尋找機會接觸高質量的攝影作品,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力。同時,自己要主動學習閱讀攝影相關知識,豐富自己的理論水平。要對攝影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徵有所了解,這樣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真正理解作品奇妙的藝術魅力。那當然提高自己的攝影欣賞能力還需要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

Ⅸ 這個圖片是無人機拍的還是手機拍的

這個圖片來是無人機拍的還自是手機拍的???
這樣的圖片像是無人機拍的,面積大,圖像清晰,手機拍不上來。拍的面積廣,地面上的東西拍的沒有進近畫面,好像人站在高處向下拍的一樣,那不是無人機拍的嗎。看,這個相片有立體感,不是一幅平面圖。向似俯瞰。要是手機拍,必須得從好處向下拍,不然的話沒有這樣的圖片和效果,你看呢?這是我的想法,不知道對不對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