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美景
⑴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二月中有什麼景象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二句描寫了春天的青草、楊柳、堤岸、黃鶯、煙霧般的水汽等景物。出自清代高鼎《村居》。
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的凝集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⑵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句詩中那些字是描寫秋天的景色
這句詩中「楓林,霜葉,紅」字是描寫秋天的景色。
⑶ 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描寫的是什麼景物
描寫秋景色優美,楓葉紅色晚霞相映,楓林馬車詩人傍晚霞光照紅楓。
⑷ 草長鶯飛二月天描寫景物有那些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二句描寫了春天的青草、楊柳、堤岸、黃鶯、煙霧般的水汽等景物。出自清代高鼎《村居》。
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的凝集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高鼎,清代後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鴉片戰爭之後,大約在咸豐年間(1851~1861),其人無甚事跡,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有關放風箏的《村居》詩。著有《拙吾詩稿》。
⑸ 霜葉紅於二月花用詞語描寫中的景物
「霜葉紅於二月花」描繪的是一副深秋楓林美景。「霜葉紅於二月花」專出自唐代杜牧的《山屬行》。
全文如下: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彎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至深秋的山巔,在白雲升騰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後楓葉那鮮艷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5)2月的美景擴展閱讀:
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
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⑹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想像畫面,詩句中的春天的美景
此詩描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立意新奇,飽含韻味。
⑺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描寫了什麼時節什麼什麼的美景
首先,詩句中提到楓葉紅了,證明是在秋天的時候詩人把車停在楓樹樹林邊欣賞美景
⑻ 有關二月份風景抒情句子有哪些
【第1句】二月憑窗,雪花漫舞,逼仄而來的是風聲,一陣賽過一陣,讓我感覺到清寒,蝕骨入心。凝神,輕嘆,是我太過矯情嗎?在這新年到來之際,在這本該歡天喜地的日子,我卻毫無節制的任自己情緒低迷,心意慵懶。耳邊,有歌聲傳來,「直到視線變得模糊,直到不能呼吸,讓我們,形影不離;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棄,至少還有你……」細碎的粒子隨著音樂的節拍,輕盈婀娜;女歌手磁性也妖嬈的聲線,撼動心房。
【第2句】二月,春天的嫩芽在悄悄滋長,雲兒變得溫和了,風兒也沒有那麼寒冷,陽光變得更加暖合起來。春節長假剛剛在元宵節的熱鬧中,悄悄走了,而早春的陽光帶著靈動的音符,悄悄地走來。動人的笛聲飄來了早春二月,美麗的風景,清麗嫵媚,舒展的紙條微笑著。空氣中,檸檬的芳香,高貴而電壓,二月修長的手指波動著竹林的古箏和木琴,清涼了天地。二月,捧起溪水,擦把臉,儒雅的暖風吹過臉龐。
【第3句】接過柔風傳送的款款情意,笑看童子點燃的爆竹,二月的柔風,格外喜氣洋洋。也許有一雙詩人的手,承接冬季積蓄的激情,柔風帶著典雅的溫婉,輕盈拂過眉間。無疆的心靈被柔風帶到很遠的地方,那裡有我思念的深情盪漾。山彎,水延,一隻燭光在柔風里放出清麗的光芒。朝霞喜歡水色,一下子跳進山湖,裸泳一道又一道優美的湖光。柔風銜一枚無根的花朵,沉思在幽靜的湛藍,也驚醒了誰家少女的一簾幽夢。好柔好柔的風兒,飄過二月。
⑼ 每年1月~2月世界各地有米有什麼特別的美景
這里曾有燦爛輝煌的歷史:絲綢之路、文景之治、大唐盛象,這里也曾黃沙漫天,沉睡千年,這里有灕江晚秋,春城飛花,這里也有大漠孤煙,塞外風疾。放眼看過來,這里,是中國西部。
有人曾用:「荒、遠、邊、窮,大、財、寶、美」來形容西部,雖然這里交通不便,開發程度較低,經濟也相對落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可是這里有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美麗的自然風光,下面讓我們跟隨小導游們,去西部走一走,看一看。
我們西部的美景真是說也說不完,還有西北沙漠中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美麗神奇的香格里拉,氣魄雄偉的黃果樹瀑布,秦嶺主峰太白山。大開發戰略,將使中國西部變成一片開放的熱土,全世界的眼光都在注視著沉寂已久的中國西部。
西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特別豐富。其水能蘊藏總量佔全國的82.5%,已開發水能資源佔全國的77%,但開發利用尚不足1%。其礦產資源的儲量十分可觀。依據已探明儲量,西部地區的煤炭佔全國的36%,石油佔12%,天然氣佔53%。 全國已探明的140多種礦產資源中,西部地區就有120多種,一些稀有金屬的儲量名列全國乃至世界的前茅。
中國西部是一片廣闊神奇的土地,中國人將在這里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偉業,今日的西部地區定然會伴隨西部大開發的進程,日益繁榮,再現輝煌。
⑽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寫的什麼景物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出自唐朝詩人李嶠的《風》。全詩是:解落三秋葉,能回開二月花。過江千尺答浪,入竹萬竿斜。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的意思是:能使葉在晚秋時節掉落,能在早春二月時使百花盛開。這兩句詩表現了作者對風有了感性認識:秋風能掃落葉,春風能開鮮花,風能使水生波,風能使竹竿倒伏。
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風」在作者筆下,變得如此形象生動,讀後彷彿滿紙是颯颯的風聲,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聞、耳可以聽。如果把詩題蓋住,這首詩其實就是一則謎語,這是該詩另一妙處。